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范文 > 幼儿园教案

数学教案大班100篇

日期:2021-06-01来源:幼儿园学习网

这是数学教案大班100篇,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数学教案大班100篇

第1篇、大班数学大于号和小于号教案反思

设计思路根据大班幼儿的特点,我在幼儿已经认识“+”、“一”和“=”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认识“>”和“<”。根据“>”和“<”比较形象的特点和幼儿一起探讨,一起编儿歌,通过儿歌、表演和身体感知,让幼儿记住这两个符号开口的方向,这样既能加深幼儿对内容的记忆,也能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活动目标
  1、认识“>”、“<”,初步理解不等式的含义。
  2、根据“>”、“<”比较形象的特点,通过儿歌和身体感知,让幼儿记住这两个符号开口的方向。
  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可逆性。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5、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动准备1、7只蜜蜂,5只蝴蝶,两盘水果的图片2、4朵红花、六朵黄花的图片。
  3、数字卡片7、5、4、6、3、2以及“>”、“<”、“=”卡片若干。
  4、数字头饰两套活动过程一、导入课题:认识“>”和“<”
  1、问:小朋友,谁到我们幼儿园来做客了?蜜蜂蝴蝶飞呀飞 ,飞到我们幼儿园里来了,大家看一下,飞来了几只蜜蜂?几只蝴蝶?”展示蜜蜂和蝴蝶的图片,幼儿说出数量,贴上相应的数字卡。
  问:蜜蜂和蝴蝶比,谁多?谁少?”“那么,7和5相比,哪个数字大?哪个数字小师:“我们可以在7和5之间放一个符号,让人一看就知道哪边的数字大,哪边的数字小。我们以前学过“=”号,能放“=”号吗?启发引导幼儿,引导幼儿认识“>”,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大于号像张着嘴巴对着大数笑,大于号表示前边的数比后边的数大,初步理解大于号的含义,说出“7”大于“5”。
  2、出示两盘水果,让幼儿说出其数量,教师贴上相应的数字卡(3和2),启发、引导幼儿说出“3大于2”。
  3、问:“蜜蜂和蝴蝶的家在哪里?”(花园里),展示红花和黄花的图片,让幼儿感知其数量的不同,引出“<”,重点观察小于号像是在向左弯腰,撅着屁股的样子,屁股撅给小数瞧,小于号表示前边的数比后边的数小,说出“4小于6。”
  二、启发幼儿找出“>”和“<”的内在规律。
  “>”和“<”都有一个开口,长的也差不多,我们怎样记住它们呢?你们有什么办法呢?小朋友们可以看一下,无论是“>”还是“<”,它们开口的方向都对着哪一个数,尖尖的小屁股对着哪一个数?
  三、学习儿歌:大于号,开口朝着大数笑;小于号,屁股撅给小数瞧。
  四、表演游戏:学做“>”和“<”。
  请两名幼儿做数字花,胸前挂上数字,一名幼儿站在两个数字中间,用身体姿势表演“>”、“<”,教师在黑板上做记录,并请幼儿读出来。
  五、摆一摆、读一读。
  每个幼儿一份操作材料,随意取两个数字供幼儿自由摆放并读出来。
  六、结束活动.
  带领幼儿到操场上寻找各种物体进行比较
活动反思:
1.活动目标达到,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还要加强练习。
2.数字宝宝头饰准备不够多。
3.活动中幼儿兴趣浓厚,学习过程积极主动。

第2篇、大班数学趣味拼搭教案反思

 一、活动目标:
  1、巩固对常见平面图形的认识,初步体验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2、发展幼儿创造力和思维灵活性。
  3、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4、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分析:
  重点:是感受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
  难点:幼儿在感受过程中关键点是对于不同图形中共用边的感知与理解。
  二、活动准备:
  火柴棒若干根、记号笔、纸。
  三、活动过程:
  (一)、变魔术,引出课题。
  1、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变魔术,大家想不想学呀?
  2、出示两个三角形,提问:它是由几根火柴棒拼搭成的?
  3、教师变魔术(二)、教师启发幼儿用火柴棍拼搭图形,感知图形边的共用特征。
  1.请小朋友用5根火柴搭出两个三角形。
  2.请小朋友用6根火柴拼搭一个正方形和一个三角形。
  3.请小朋友用7根火柴拼搭一个长方形两个正方形。
  三、幼儿操作活动,发展幼儿创造力和思维灵活性。
  1.出示记录表,提出拼搭的要求。
  2&amp;#160;. &amp;#160;&amp;#160;教师观察幼儿操作情况,进行指导。
  3.活动评价。
  (1)幼儿评价:拼得是什么图形?谁拼得好?为什么?
  (2)教师评价:表扬会应用公用边的原理、注意用较少的火柴棍拼搭出较多图形的幼儿。
  四、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回班级进入区域继续利用我们的棒来继续变魔术,好吗?
活动反思:
  1.让数学变成好玩的,有意思的。
  为什么学生喜欢这节活动课,因为这节课直观形象,滚一滚,堆一堆,摸一摸,搭一搭,数一数,像玩游戏一样,有趣好玩。所以,数学教学中经常用到的数形结合,用动画片中的人物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中的数学等就是让数学变得好玩一点,学生积极性才高。数学教学应该向语文课学习,让学生能感知数的灵动,让数学教学变得丰富多彩。
  2.数学要多让学生操作。
  数学教学中,尽量让学生多操作,多动手。学生在操作中感受会更深。滚一滚,如果要对低年级的学生说是很难说清楚的,但学生动手滚一下,不言自明。包括数学教学中常用的剪一剪,折一折,画一画,比一比,就是让学生多操作。
  3.要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
  有人说感觉器官用的越多,记得就会更牢固。这节课让学生动手操作,用手去摸,动手去堆,用眼睛观察,调动了学生的多种器官。
  4.了解学生,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数学。
  低年级学生在用语言表达数学问题时,有时候不太准确,这时候就不要强求学生记住一些难以理解的词语,可以等一等,现阶段只要让学生有所感知就行了。如平面,曲面等。
  5.放手让学生讨论。
  不要小看这些小孩子,他们思维活跃,想法多样,只要你给他们一个舞台,他们就会精彩演绎。在搭一搭这个活动中,我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可以搭出哪些物体,学生搭出了很多新奇的造型,我都给与了肯定和表扬。

第3篇、大班数学大海里的轮船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5的加法,并复习巩固5以内各数的加法运算。
  2、能根据指定的算式,画出三幅图表示算式的意义。
  3、知道要爱护自己的操作用书,保护画面的整洁。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学过4以内的加减,会看加法三幅图。
  2、物质准备:
  教具-表示轮船开来了的三幅图:第一幅图开来了2艘轮船,第二幅图又开来了3艘轮船,第三幅图一共有5艘轮船。
  学具-幼儿用书,幼儿人手一支笔。操作材料(看算式画图)活动过程:
  1、轮船开来了。
  -出示轮船开来了的三幅图,请幼儿先说出图意,然后再用一道算式2+3=5表示这件事。
  -启发幼儿思考:2+3=5这道算式,除了表示轮船开来了这件事,还能表示什么事?鼓励幼儿迁移生活经验,讲述多种能用这道算式表示的事件。
  -鼓励个别幼儿将自己想出的内容画下来。师幼共同讲述、检查幼儿绘画内容是否能用2+3=5表示。
  2、操作活动。
  -看图列加法算式。引导幼儿打开观察幼儿用书,观察图片的变化,并列出相应的加法算式。
  -看算式写答案。
  -看数序排列填空,并写出标记图。
  -看算是画图。引导幼儿读一读算式,然后在下面三个方框中画出三幅图,表示算式的意思。
  3、评价活动-教师请幼儿介绍操作活动中,看某道算式所画的图片内容,师生共同检查。引导幼儿了解:有许多不同的事情,只要它们的数量变化是一样的,都可以用同样的一道题表示。
  -表扬操作活动专心、书面整洁的幼儿,鼓励幼儿按户自己的幼儿用书。
  重点:学习5的加法,并复习巩固5以内各数的加法运算。
  难点:能根据指定的算式,画出三幅图表示算式的意义。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让我更多的了解到孩子的内心世界,他们的想象力很丰富,由于准备的教材不充足,铺垫得不够充分,使这节课出现了很多失误,如:1、在绘画过程中使用的时间过长;2、在展示作品并拉伸时,力度过大,使“轮船”有“漏水”的现象。等等。

第4篇、大班数学小小采购员教案反思

 活动目的:
  1、认识面值10以内以元为计量单位的人民币,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  体验货币的等量买卖关系。
  2、观察物品对应的钱币数量,并能进行相互转换,做钱总数的合计练习。
  3、积极参与购物活动,产生做小小采购员的自豪感。
  4、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5、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教具  1元、2元、5元、10元的纸币及1元的硬币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
  小朋友,平时你们家里买菜、买水果、买零食、买玩具都是由谁买的?(妈妈)所以呢,每次采购这些东西的都是妈妈,我们要跟妈妈说:"我们现在都长大了,我们要做小小采购员,帮助妈妈做点事情。"好!这节课老师就教你们如何做一名小小采购员。
  二、认识人民币 。
  1、观察1元人民币,引导幼儿了解1元纸币。
  师:小朋友,你们看看这是什么?你怎么知道它是1元钱?(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钱上有1")除了有数字1外,1元钱上还有什么?(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并说说1元钱纸币的正反两面的图案。)2、观察1元硬币。
  师:除了这样的1元钱纸币,你们还看过其他样子的1元钱吗?(引导幼儿说出还有1元硬币。)师、1元硬币是什么样子的呢?谁愿意从这里把1元硬币找出来?(教师出示各种各样的硬币,引导幼儿找出1元硬币。)你是怎么知道这是1元硬币的呢?(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硬币上的花纹和数字)3、比较1元纸币和1元硬币的关系。
  师:这个是1元钱(教师左手举钱币)这个也是1元钱(右手举硬币)一样吗?(引导幼儿说出不一样,但它们能买一样多的东西)师:对了,它们都是1圆钱,这个是用什么做的?这个呢?(引导幼儿说出这个1元钱是用纸做的,这个呢是用金属做的)能买一样多的东西。
  4、认识2元、5元、10元人民币。
  出示2元,5元,10元让幼儿认识和区分这些人民币,告诉幼儿我们做一名小小采购员就必须认识这些人民币。"你们认识这些钱吗?它们一样吗?"(引导幼儿观察。)"你怎么知道是x元钱呢?"(通过观察钱币上的数字让幼儿认识它们不同的面值。)"仔细看看这些钱上都有印有什么?你们知道这些钱共同的名称吗?"(人民币。)三、让幼儿了解钱的用途。
  师:你们知道钱是用来做什么的吗?它对人们有什么用处?
  小结:人们通常用钱来买东西,比如我们穿的衣服、裤子,吃的菜等等;钱虽然不能代表一切但是生活中如果没有钱,我们都难以生活下去。
  四、游戏"凑钱"。
  "今天老师想到超市去买东西,可我只有一张5元钱,我想把它换成1元、2元的零钱去请你们帮我换,你们想想可换几张1元、几张2元,请你将每种钱的数目在记录单上记录下来。"
活动反思:
我觉得实践活动主题的选择、确定必须体现时代特征,紧扣时代脉搏,充满时代气息,具有时代精神,否则就会使活动缺乏活力,失去生命力。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他们总是有求必应,使他们缺乏对他人的尊重,欠缺与人交往的技巧。而21世纪是一个高科技文明的时代,也是一个人际交往非常频繁的时代。人们对交际已不断提出新的方式与新的要求。我希望通过这个活动把大社会融入学校这个小社会,锻炼孩子勇于参与、大胆实践的品质。在本次活动中,幼儿的情绪高涨,为了卖掉自己的玩具,热情地大声吆喝,拉拢顾客,宣传自己玩具的优点,甚至不惜降价……。孩子真正体会到买到新玩具的快乐,更懂得了旧玩具的巨大作用。活动不仅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分析能力,更扩大了孩子间的交往,为孩子今后走入社会打下了基础。同时,我深深体会到家长资源是我们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的强力后盾,家长资源是一片沃土,家长的智慧深不可测,家长更是一本耐人寻味的书,值得我们去开发和利用。在本次活动中,我们通过发倡议书让家长了解活动的内容及意义,让家长帮忙准备买卖所需要商品,以及和孩子一起商量给商品标上合理的价格等一系列活动,充分调动家长参与我们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当家长看到孩子交换来的商品时,心里说不出的高兴。一位家长说道:“虽然用大毛绒玩具换了一个小发夹,好象有点亏了,但有什么关系呢?!孩子从中得到的锻炼可不是用钱能衡量的!”……

第5篇、大班数学买菜去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1元、5元、10元人民币,学习钱币的兑换。
  2、尝试迁移兑换经验,运用符号表示兑换结果。
  3、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4、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元、5元、10元的纸币各一张,幼儿玩具纸币若干。
  活动过程:
  一、认识1元、5元、10元纸币。
  1、观察1元人民币。小朋友,你们看这是多少钱?你是怎么知道的?
  2、比较和观察5元、10元纸币。你们看,这些又是多少钱?上面有什么?﹙数字﹚还有什么字?﹙元﹚。
  3、辨别三种纸币。逐张出示纸币,让幼儿观察纸币。
  二、学习1元、5元、10元的兑换。
  小朋友,这是1元,5个1元是多少钱?和这张5元一样多吗?(把5个1元放在一只手中,另一只手举起一张5元问幼儿,使他们知道它们是一样多。)10个1元是多少?(同时一张一张地拿10个1元)10个1元和这张10元一样多吗?(一样多)10元钱是几个5元?5元是几个1元?(拿不同面值的纸币让幼儿数一数,了解几种不同兑法。)三、尝试迁移兑换经验,运用符号标示兑换结果。
  1、出示挂图,讲述画面的含义。
  玲玲和妈妈买菜,她需要兑换一些钱币,要把10元的分别兑成1元、5元的纸币,请小朋友把兑换到的纸币圈出来。然后在右边圈出与左边硬币相同数量的纸币。
  交流兑换结果,同伴间互相检查。
  四、游戏"凑钱"。
  (1)、教师交待活动要求"今天小朋友上课很认真,特别棒,老师想到超市去买东西奖励小朋友,可我只有一张10元钱,我想把它换成1元、2元、5元的零钱去请你们帮我换,你们想想可换几张1元、几张2元、几张5元,请你将每种钱的数目在记录单上记录下来。"(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请个别幼儿讲述操作结果,教师将活动结果展示出来。
  (4)、集体检查凑出的每份钱是否都是5元。
  (5)、讨论我们可以用哪些不同的方法凑出5元钱。
  五、活动延伸。
  1、在幼儿认识人民币面值时,教师应从钱币上的数字上引导幼儿认识不同面值的钱币。
  2、本活动结束后,教师还可利用其他时间(活动角、下午活动等)再认幼儿玩凑钱的游戏,巩固幼儿对人民币的认识。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的目标是结合我班对于气味的已有生活经验,以及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而制定的。目标既有科常方面的认知经验、方法能力,也有情感态度,但不缺乏领域特质。整个活动环节清晰,在找一找、闻一闻中,让幼儿初步感知鼻子可以闻气味;在闻一闻、说一说环节中,让幼儿在探索中知道鼻子可以分辨不同的气味;在最后一环节涂一涂、闻一闻中,知道保护自己的小手。因是小班幼儿,所以在设计教案中,融入了较多生活元素,既有预防甲流的知识,也有冬季保护小手的方法。在提问上,考虑到年龄特征,大多数体访问设计成了封闭式和半封闭式,有二个是开放式提问,有利于幼儿的回答。在整个活动中,也考虑到动静交替,请幼儿把笑脸贴在喜欢的气味下,加入了他们的互动。幼儿的参与性很高。但若在下次活动中,能完善材料的选择,更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会更好。

第6篇、大班数学活动学习四等分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一、让幼儿理解四等分的含义,学习将圆形、正方形和长方形四等分的方法,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和组成。
  二、提高幼儿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判断推理能力。
  三、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和价值。
  四、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五、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一、教具:圆形、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大卡纸,一些等分、不等分的图片,已经等分的纸片,固体胶
  二、学具:正方形纸、一些剪开的等分的纸片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以小狗分匹萨的情景作为导入,复习图形二等分的方法。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张美味的匹萨,有两只小狗都想吃,你们想想应该怎么分,能让两只小狗都分到一样大的匹萨?
  二、基本部分
  (一)实物四等分
  1引入四等分的问题,让幼儿思考圆形四等分的方法。
  师:现在又跑来了两只小狗,一共有四只小狗,他们都想吃匹萨,你们再想想怎样分才能分成四块一样大?
  2教师引入分四等分的方法,让幼儿学习通过二次对折得到四等分。
  师:先把这张匹萨先对折分成一样大的两份,然后再一次对折。我们打开看看是不是分成一样大的四份?
  3教师通过实物演示,让幼儿初步理解四等分的含义,即把一个物体分成一样大的四份。
  (二)图形四等分
  1 分发正方形的纸,让每位幼儿动手探索正方形四等分的方法。
  师:现在老师给每位小朋友都准备了一个正方形,你们动手折一折试试怎么分成四等分?
  2 启发幼儿想出不一样的分法。并让幼儿讲一讲他们是怎样分的。
  师:除了老师介绍的这种分法外,你们还有没有其他办法将正方形四等分?
  3 通过邀请幼儿代表将长方形用上面的几种方法进行四等分,总结将图形四等分的方法,使幼儿巩固理解四等分的含义。
  师:我们刚刚学到了三种四等分的方法,现在老师手里有一个长方形,你们谁可以帮老师将它分成四等分?
  4 教师出示一些等分、不等分的图形,让幼儿判断四等分。
  师:老师手上有一些其他小朋友分四等分的图片,你们看一下他们分对了没有?
  (三)比较整体与部分的大小,部分拼成整体
  1以圆形为例,比较等分前后整体与部分的大小,感知整体大于部分,部分小于整体。
  师:你们仔细看一下,这个圆形和它的四等分是不是一样大?它们谁大谁小?
  师:我们一起来试试把这些四等分拼成圆形。
  2 出示正方形和长方形和其四等分,幼儿动手操作将不同的四等分拼成原来的整体。
  师:现在老师手上是正方形的四等分了,你们能帮老师拼成原来的正方形吗?
  师:现在老师手上是长方形的四等分了,你们能帮老师拼成原来的长方形吗?
  三、活动延伸
  让幼儿思考如何把图形进行八等分。
  师:我们今天学习了将圆形、正方形和长方形进行四等分的方法,现在老师有个新问题,如果想将图形分成八等份应该怎么分呢?这是老师留给你们思考的问题。
 教学反思:
       理解四等分的概念,真正做到了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不经意地学到了知识,锻炼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第7篇、大班数学教育活动10以内数的比较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正确感知10以内物体的数量,探索、发现自然数列的等差关系。
  2、学习用语言表述“x比x多1,x比x少1”。
  3、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动准备:
  1、可以挂在幼儿胸前的卡片若干,卡片正面分别画有1-10个实物,反面标有相应的数字,每种数字的卡片数量相等。
  2、多媒体音乐3、教学ppt。
  活动过程:
  1、小朋友好(老师好),我想问一下小朋友,谁能告诉我他是谁?(出示爸爸去哪儿中村长的扮演者李锐)。
  2、原来是村长呀,他来干什么呢?我来问问。哦,原来他想邀请我们班小朋友去参加《爸爸去哪儿》的节目啊,你们高兴吗?(高兴)。那我们一起出发吧,闭上眼睛。
  3、出示ppt,进行讲解。
  小朋友玩的开心吗?我们休息吧。
活动反思:
本节课教学结构合理,幼儿兴趣,培养了幼儿手、口一致的数数,并复习数字1—10。通过让幼儿数出皮球的个数,在下图涂出出相对应的数量并圈出正确的数字这个过程,使幼儿学习数量的对应,感知把具体的量抽象成数的过程。幼儿非常积极的上前做题。但有一点,就是有个别幼儿还不会点数的,要加强数数的能力了。

第8篇、大班数学蔬果大会餐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 幼儿乐于参加数数活动,体验有序数数的乐趣。
  2、 在配对游戏中复习巩固5以内的加法。
  3、 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4、 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教师操作板
  2、水果蔬菜的卡片
  3、蔬果、蔬菜的图片若干
  4、人手一个小盘子。
  5、视频转换仪。
  活动过程:
  一、教师导入,引导幼儿展开讨论。
  1、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很多的水果都成熟了。看,都有哪些水果呢?
  二、出示操作板,引导幼儿进行数数活动。
  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这里一共有多少水果呢?。引导幼儿从小红旗开始,进行不同要求的数数活动。
  1、数数一行有几个水果?
  2、数数一列有几个水果?
  3、一共有多少水果?
  4、行列顺数
  5、行列倒数
  6、现在我要考考小朋友:第一排第六个水果是什么水果?第二列第五个水
  果是什么水果?第五排倒数第一个水果是什么?
  三、出示蔬菜操作板,幼儿自由出题,做题目。
  小朋友,这个游戏好玩吗?蔬菜娃娃看见水果宝宝玩的那么开心,也想来参加游戏,我们一起拍拍手欢迎他们好吗?我们来认识一下他们
  这一次,我请小朋友们出题目,找到每个蔬菜娃娃的位置。
  集体采用比赛的形式,将幼儿分成红队和绿队。请陆老师做裁判,给赢的那一队贴上一个五角星。最后集体数一数五角星的个数。
  四、幼儿玩配菜游戏:
  1、幼儿讨论自己准备配什么菜
  这么多的水果和蔬菜可以怎么吃呢?如果请你做小厨师,用2种水果或2种蔬菜,你能做出好吃的东西吗?
  2、教师讲解1-2个菜的配法。
  3、请幼儿说说:你想做水果拼盘还是炒菜?那你准备用哪两种蔬菜做什么菜呢?那想用哪两种水果做拼盘?
  4、幼儿集体操作,教师讲解操作要求。
  每个孩子用两种原料来配一个菜或者是水果拼盘。要求总假不超过5块钱。请小朋友注意色彩和味道的搭配,做一个既好看又美味的菜。
  请幼儿自由到操作板上去取原料,取好后放在自己的小盘子里,将两个菜上面的价格加一加,然后坐回到座位上,说说自己的菜打算怎么做。
  4、集体检查幼儿操作。
  请幼儿按自己做的菜的价格将盘子放到相映价格数字的桌子上。再集体检查。
 【活动反思】
  在本次活动的设计和开展过程中,我们为幼儿准备了充分的操作材料,使每一位幼儿都有参与的机会,同时通过让他们自己动手操作来发现蔬果沉浮的秘密,并学会将结果记录下来,这充分培养了幼儿自主探究的能力。也体现了幼儿的主体地位。在讲一讲,议一议这一环节,通过集体探讨、交流,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又体现了师幼之间的互动,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使他们真正体验到发现秘密后的乐趣。
 

第9篇、大班数学蜘蛛和糖果店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幼儿大胆进行推理与预测,初步感知概率,建立统计的概念。
  2、愿意探索生活中事物之间的关系,体会数学活动的乐趣。
  3、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4、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活动准备:
  PPT课件 一手一张统计表  铅笔 橡皮
  活动过程:
  一:引发幼儿听故事的兴趣
  1、这是一家什么店?
  2、今天我要给大家讲一个有趣的故事《蜘蛛和糖果店》(让幼儿说说自己爱吃的糖果,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二:听故事根据线索预测不同人物喜欢的糖
  1、咪咪来买糖,蜘蛛出示咪咪的买糖记录。
  提问:你们同意蜘蛛的猜测吗?从记录中的哪里可以看出咪咪喜欢吃棒棒糖?都记录了什么?
  2、东东来买糖,咪咪出示东东的买糖记录。
  提问:东东来过几次糖果店?买过什么糖?这次要买什么糖?
  3、羊羊来买糖,咪咪出示羊羊的买糖记录。
  提问:羊羊买过几种糖?他来过店里5次,怎么只买了4种糖?这次羊羊要买什么糖?(幼儿操作记录表)
  小结:要观察和多了解客人,把客人来的次数和买的名称记录下来,通过统计我们可以猜测出这个客人可能喜欢会吃什么糖?(从生活中的故事出发,以绘本为    主线,让幼儿在已有的经验上,边看边推理,边预测边验证,训练孩子通过观察到进行推理到验证预测的思维能力)
  三:最受欢迎的糖果
  1、阿姨又准备进货了,怎样才能知道哪种糖果最受欢迎呢?
  2、出示"糖果一周销售记录表"和"统计表",引导幼儿观察,理解。
  3、幼儿人手一份操作统计表,找出最受欢迎的糖果。
  小结:通过这个表格我们很快找到了最受欢迎的糖果,阿姨非常感谢蜘蛛的帮忙,平常在生活中我们也可以通过这种方法帮助身边的朋友和爸爸妈妈,来统计看看他们喜欢的东西。
  四:活动结束
  课程介绍:
  它的画面有的湿漉漉有的暖洋洋,有的栩栩如生有的惟妙惟肖,有的穿越时空直抵心灵有的精确严谨干脆是照片。它讲故事,只看图也让幼小的心灵感悟到世界的和美丽。
  它的更大魔力在于,它讲的是世界万物的道理,讲的是世界万物的规律,讲的是孩子能懂秩序和方法,它讲的是数学。年轻的妈妈们一定困惑,怎么给讲时间呢?
  怎么让孩子知道统计和概率归纳了生活?还有平面和立体、收集和刯、分类和排序、整体和部分、加加和减减,这些充弥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的最初的最浅的最好玩的最实用的数学知识数学概念,都完美蕴藏在美妙的故事里,让孩子在感动的同时也打开了心智。有美有暖有智慧陪伴童年。
反思
《蜘蛛和糖果店》这节课通过故事让幼儿初步了解有关概率和统计之间的关系。概率是依据自己收集的材料推测未来,概率其实就是生活中可能性的大小,故事中的蜘蛛经过统计得知咪咪买棒棒糖概率比买其他糖果的大,但概率虽然能判断某件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却不能保证100%正确。所以从孩子的思维层面上考虑,在设计此活动时,我把这个故事设计成了有情景性的估猜活动,以故事中蜘蛛猜测顾客来糖果店买什么糖的情景为主线,帮助幼儿理解概率和统计,同时鼓励孩子根据自己已有的数学经验去推理、猜想,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体验估猜生活中事件发生可能性的乐趣。
在活动中我把活动重点定为以故事为主线,让幼儿在已有的经验上,边看边推理,边预测边验证,训练孩子通过观察到进行推理到进行预测的这个思维能力。把活动难点定为
1.孩子在观察中通过比较判断某件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2.利用表格,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让幼儿进行统计,提升了幼儿的能力。
在本次活动中幼儿的学习兴趣较浓厚,回答问题也比较积极,老师在设计这节课是考虑到幼儿的发展,在第一个环节上我们设计成是小蜘蛛来讲述统计的方法,第二个环节就设计成孩子和小蜘蛛一起来进行统计,在第三个环节是就脱手让孩子自己讲述进行统计。用层层递进的教学方法让孩子一步一步加深学习。不足的是在最后一个环节上我漏掉了讲述,直接让孩子去操作,没有向孩子交代清楚!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会多注重孩子的自主学习,多让孩子讲诉,发挥他们主动学习的精神!

第10篇、大班数学积木拼图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分辨各种立体形状,说出各种立体形状的名称。
  2、尝试运用单双数的知识正确计数形状的数量,按要求写出相应数字。
  3、积极参与数学操作活动,体验数积木的快乐。
  4、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5、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各种形状的积木。
  活动过程:
  一、搭积木,分辨立体图形,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1、进行搭积木活动,感受各种不同立体形状积木的特征。
  教师:小朋友,桌上有许多积木,你们选择喜欢的积木来搭一搭。搭好后,说说你搭的是什么?用了哪些形状的积木?这些积木像什么变成了什么样子?
  2、交流讨论活动,在分辨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说出各种积木的名称。
  你们在搭积木的时候用了一些什么形状的积木(引导幼儿说出有长方形、正方形、半圆形、圆柱形、三角形等积木)3、根据幼儿的讲述,出示相应的积木并有重点的追问是什么积木。
  二、数积木,计数各种形状积木的数量。
  1、计算自己所搭建的物体所需要的积木数量。
  教师:小朋友,你们数数自己的积木,看看用了几块长方形的积木,用了几块三角形积木?
  2、找好朋友,计算两人所搭物品的各种积木的数量。
  三、尝试用单双数记录各积木数量。
  1、了解图意和图示的关系。
  教师:你们看图上有什么?(引导幼儿说出有积木搭的小花,蝴蝶、飞机等。)小花,蝴蝶,飞机旁边有什么?(引导幼儿说出有圆柱体、长方体、等立体图形。)每个立体图形符号旁边有什么?这些括号表示什么意思?让幼儿知道图意和图示的关系。)2、数一数,单数就用红笔填写在格子里,双数就用蓝笔填写在格子里。
  小朋友,我们可以用积木搭很多物品。这里有四幅画,是哥哥姐姐搭的积木照片,今天,我们学学他们是怎样搭的,并仔细数数,这四样物品一共用了几块积木,如果是单数,就在相应的积木符号旁边的括号用红笔写出数量,如果是双数,就在积木符号旁边的括号用蓝笔写出数量。
  3、交流练习结果,进行自检,他检。
教学反思:
科学教育活动《拼图形》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一步步的将活动展开进行。通过选用不同的几何图形来拼造型,极大的丰富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整个活动最大的亮点就是在幼儿选择几何图形拼造型的过程中,教师只是处在了支持者的基础上,以幼儿为中心,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地位,同时在活动中允许幼儿存在个别差异,允许能力强的幼儿为能力弱的幼儿提供帮助,这样也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从整个活动过程来看,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第11篇、大班数学大嘴巴鱼量的比较教案反思

 活动名称:《大嘴巴鱼》(量的比较)
  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并了解其含义。
  2、技能目标:学习用大于号和小于号表示两个数字的大小。
  3、情感目标:积极参与游戏,并能与同伴合作完成游戏。
  4、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5、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重点:
  能熟练判断10以内数字的大小。
  活动难点:
  会正确使用大于号和小于号来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并能正确读出不等式。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布置好大嘴巴鱼和小虾的家、大嘴巴鱼图片。
  3、不等式、数字卡。
  活动过程:
  一 、开始部分
  师幼谈话引出课题。
  二、基本部分
  1、游戏:“大嘴巴鱼吃虾”,学习数量多少的比较。
  (1)教师讲解游戏规则并叫个别幼儿示范游戏。
  (2)指导幼儿分组游戏。
  2、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并了解其含义。
  (1)观看课件,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
  (2)通过计数的方式比多少、大小。
  (3)用身体动作表示大于号和小于号。
  (4)看卡片上的数,判断大小。
  (5)观看课件,引导发现。
  (6)练习大于号和小于号的用法。
  3、游戏:“找朋友”,巩固10以内数量大小的比较。
  活动评析:
 教学反思:
        在执教的过程中缺少激情,数学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识的时候,就需要老师以自己的激情带动孩子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这方面也要注意。

第12篇、大班数学货币运用教案反思

 一、活动名称:《货币运用》
  二、授课教师:李洋
  三、活动班级:大大一班
  四、活动时间:2013年
  五、活动目标:
  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能熟练、准确地辨别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尝试在生活中运用人民币,学会简单使用人民币,锻炼幼儿的观察力、操作能力。
  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
  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六、活动准备:
  ㈠仿真人民币;商店的布景(商品上都标有价格)。
  ㈡压岁包两个。
  七、活动过程:
  ㈠导入游戏:找朋友。教师发给每名幼儿1张教具中的仿真人民币,在音乐声中四散走,音乐停,拿着相同面值人民币的幼儿手牵手,围成一个圈。
  ㈡谈话,揭题。
  教师:(师出示压岁包)小朋友们,请猜一猜这是什么?我们再来一起看看里面有什么?长方形,像纸张一样的叫纸币;圆圆的、硬硬的、金属材料做成的叫硬币,这么多的钱、钞票,我们给它取个好听的名字叫"人民币"。
  ㈢了解人民币的用途,并引导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辨别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人民币是用来干什么的呢?什么情况下用到它?你能说出它们是多少吗?
  ㈣集体活动。
  ①认识人民币。教师出示教具"仿真人民币",从中取出100元、50元、20元、10元面值的人民币各一张,将人民币摆成一排,边摆边引导幼儿读出面值。待幼儿熟悉后,请幼儿闭上眼睛。教师从中任意拿走一种面值的人民币,请幼儿睁开眼睛,找一找,哪种面值的人民币不见了。
  ②感知人民币兑换关系。提问:100元可以换成几个50元(几个20元、几个10元)?请幼儿举手回答问题。
  教师小结:100元可以换成2个50元、5个20元或10个10元。
  ㈤游戏活动。
  ①游戏:看谁说得快又准。
  教师手里拿着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从中随便抽出一张,让幼儿快速、准确地说出人民币的面值。
  ②游戏:开商店。
  教师带领幼儿进入游戏场地,观察陈列在货架上物品的价格,玩"开商店"的游戏。将幼儿分成三组,每组的一名幼儿当售货员,另几名幼儿扮演顾客,玩"开商店"的游戏。买东西时要算清楚自己应该给多少钱,找回多少钱。幼儿游戏时,教师根据情况引导幼儿正确的付钱、找零钱。
  ㈥教师小结:
  幼儿的收获,并教育幼儿不但要爱护人民币,更要养成节约用钱,不在人民币上乱写乱画的好习惯。
  八、安全教育:
  幼儿玩滑梯时,教师时刻注意幼儿安全,请幼儿有序排队,不打闹、不推挤。
  九、反思:
  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在人们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幼儿年龄小,缺乏社会经验,家长单独让孩子上超市购物的机会很少,对人民币只是初步的认识。这节课的幼儿园教学就是为了让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对100以内数的认识,进一步认识人民币,使幼儿在简单的幼儿园活动中感知人民币的面值和人民币的功能。这节课的难点--换钱。在这次幼儿园活动的时候,我采用了多种幼儿园教学方法。对于100、50这样的人民币比较熟悉,但对于其他一些面值的钱,孩子们接触的太少了,有些孩子认识时出现了混乱,尤其是2元与2角辨认不清楚。当然我也准备了真的人民币。可效果不是很好,因为人民币太小,太少,不能让所有的幼儿都看的很仔细。在人民币兑换这个环节上,我是通过游戏"开商店"让他们感知生活,但是在这个环节上,幼儿的人数多,有些杂乱,使得整个课堂的纪律有些难以控制。部分幼儿对于买东西的题型缺乏生活经验,甚至有的小朋友对于"营业员应找回多少元?"等理解有些困难,所以课后我重新补充一个"小小超市"这样的环节,让幼儿亲身体验一下如何正确有效的使用人民币,同时掌握人民币的兑换 。

第13篇、大班数学看图列算式教案反思

 目标:
  1. 学习看图描述情节、数量关系及得数,初步掌握应用。
  2. 理解加法交换率与加减的互逆关系。
  3. 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4 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准备:图片、算式卡片。《幼儿画册》(第三册P.55)过程:
  1. 引导幼儿看图并说出图意及数量关系。
  出示图片1,提问:原来池塘里有几只青蛙?又来了几只?
  这幅图的问题可以用加法算呢?还是减法。怎么列式?
  2. 用相同方法引导幼儿学习看图片并说出数量关系。
  3. 让幼儿自由结伴选图,相互说题意并列算式。
  教师指导不会提出问题的幼儿,先让他们和老师一起说题意提问题,帮助他们掌握应用题的句式结构,而后逐步让他们自己掌握学着自己编应用题。
  4. 分组操作。
  (1)看图列算式(见《幼儿画册》)。鼓励幼儿看清图意。
  (2)三个数摆算式,提醒幼儿摆一道,记一记,读一读。
  (3)算式接龙,将得数接在后面。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第14篇、大班数学活动设计左和右教案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设计:左和右
  活动目标:
  1、以自身为中心区分自己身体的左右,分清自己的左边和右边,会向左和右数物体个数。
  2、知道参照物的不同,左边和右边的方向也会变。
  3、发展幼儿的空间方位知觉和判断力。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5、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准备:
  动物图片
  活动过程:
  一、猜谜导入,感知自身的左右
  1、区别左右
  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谜语:一棵小树五个叉,不长树叶不开花,从早到晚不讲话,写字画画不离它。喔,这么多小朋友举起了手,那你们知道举手的这只手是--(右手)
  教师:对呀,平时我们一般都举右手,高高举起你的右手。(教师检查)平时,你们的右手做些什么事情呢?教师小结:右手一般做拿筷子,握笔,刷牙,写字等等。那举起你们的左手,说说左手一般做些什么事情?
  小结:对呀,左手,右手是我们身上的一对好朋友,只有左手和右手的相互配合才能把事情做的更好更快。
  2、找一找
  教师:想一想,我们的身上,还有哪些象手一样,是一左一右的一对好朋友。
  3、游戏
  教师:刚才小朋友找的又快又好,现在老师要请我们身上的这些好朋友做个游戏,这个游戏就叫"我说你说你做"我们来试试。看谁的小耳朵最灵,反应最快。
  教师:来,来,来,举起你的右手来。  幼儿:我的右手举起来。(逐一进行:举起左手,拍拍右腿,摸摸左耳,增加难度:右手摸左耳,左手拍右腿等等。
  4、巩固熟悉左右
  刚才小朋友玩的开心吗?其实不管什么时候在我们的左右边都有人或东西,你们能说说你的左边有什么?或者坐着谁?右边呢?练说(用左右说一句话)
  二、探索交流,熟悉左右的相对性和绝对性。
  教师:有5只小动物看到我们玩的那么开心,也来凑热闹了。看,谁来了。(出示五只小动物的图片。)
  提问:
  1、有几只小动物?最左边是谁?最右边是谁?
  2、从左边数起,第3个是谁?
  3、从右边数起,第4个是谁?
  4、小猫排在第几个?(可以从左,也可以从右看)
  5、小鸟在哪一边?追问:在谁的左边?在谁的右边?
  练说:小鸟在(  )的左边,在(  )的右边。
  6、总结:我们看的标准不同,左右方向也不同,比如,举例说明。
  7、练说:我在谁的右边,在谁的左边。
  三、联系生活,应用左右
  今天,我们学了一个新本领,认识了左右,其实,在我们生活中经常会用到左右。想想,我们上下楼梯要靠(  )边走,那等会老师带小朋友去散步的时候,看看你们能不能说到做到。
  1、整队。
  2、听口令:向左转,向右转。向左走三步,向右走三步。
  3、换个方向,认识左边和右边。
  4、走楼梯,提醒幼儿注意安全,靠右走。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引题还是让幼儿比较感兴趣的,在知道了左边和右边之后,让幼儿说一说自己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时,(教案出自:幼儿园学习网教案网)幼儿的举手积极性很高。 从目标的把握上,我对第二个目标的把握有所欠缺,在组织过程中,幼儿没有能掌握相应的知识。对于数学活动主要是源自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对于这一点的渗透也不是很到位。教师自身的语言组织还不够精炼,需要进一步加强学习,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

第15篇、大班数学学习按规律排序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能根据物体的不同特征按一定的规律进行排序。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推理能力。
  3、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操作活动,充分体验排序活动的乐趣。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5、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重点:引导幼儿发现规律,掌握规律。
  难点:尝试自由进行排序活动。
  活动准备:
  教具:PPT课件
  学具:幼儿操作单1、晒鱼干 2、铺小路 3、看一看,排一排  4、串珠
  活动过程:
  一、以小朋友们为"小动物铺小路"引入课题。
  1、小朋友,看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哦,是房子,有多少座房子呢?一起数数看,1、2、3.它们是谁的家呀?请小朋友猜猜看?哦,原来是小猴的家,红红的蘑菇房是小兔的家,小瓦房是老虎的家。
  2、天黑了,小动物们都要回家了,发现回家的路让大灰狼给破坏了,我们小朋友愿不愿意帮它们把小路铺好,送它们回家呢?
  二、幼儿自主探索物体简单的排序规律,再教师讲解
  小猴的小路排序规律为:按颜色排序:红、黄、蓝三种颜色排序
  小兔的小路排序规律为:按形状排序:几何图形若干(三角形、圆形、正方形)
  老虎的小路排序规律为:按大小排序:大小不同的三角形、圆形,按大小大小规律排序。
  三、分组操作练习,鼓励幼儿根据物体的不同特征进行按一定的规律进行排序。
  教师用课件介绍不同的操作材料明确操作要求分四组操作,老师指导
  A、晒鱼干  (按ABBABB及AABBAABB等规律进行排序)
  B、铺小路  (用不同的图形以绘画的形式表示出来)
  C、看一看,排一排 (通过填空缺进行排序)
  D、串珠(让幼儿尝试自由创编规律,并进行排序)
  四、教师小结:
  评价幼儿完成的操作材料。
  五、结束:游戏"开火车"
  教师:"走我们一起坐火车到外面去参观,按一个女孩一个男孩的规律上车",老师戴上火车头饰扮演司机,幼儿按规律有秩序上车,将火车开出教室。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设计的环节比较紧凑,思路也比较清晰,围绕着教学目标的要求,以小兔子红红开生日舞会为线索,贯穿始终,层层深入。通过规律森林来激发孩子的探知欲望,在上课伊始孩子能够跟都老师的设计思路进行探究知识。但由于教师设计的活动:颜色的规律排列对于小班孩子还是有一定难度,孩子完成的还比较好。最后一个环节分组活动中放手让孩子在一定的要求下自由排列图形、颜色,用时较多,导致课内没有完成。今后教学中一定注意这些问题,充分备课,认真上好每一堂课。
 

第16篇、大班数学活动趣味抽奖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在表格的相应的位置上勾画记录图形的三种特征。
  2、积极参与讨论活动,大胆讲述自己的意见。
  3、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教具、抽奖券、抽奖箱、奖品学具:作业纸、笔、抽奖音乐活动过程:
  一、导入。
  巩固图形特征。小朋友你们见过爸爸妈妈抽过奖没有啊?那怎样抽奖的?对了,抽出的奖券一定要根兑奖的奖券对上号,才上市中奖呀。你们想不想玩,等会儿老师带你们玩个抽奖游戏,老师也带来了许多奖券,先看看奖券他们是什么样子的。
  师:对了,这些奖券它们大小不同(有大有小)、颜色不同(有红有黄有蓝)、形状不同(有圆形的三角形,正方形,三角形),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许多奖券,请每个小朋友选一个你喜欢的奖券,先看看,再说说,你的奖券是什么样子的,(自己说,再说给旁边的小朋友听)我在请个别小朋友说给我听听。小朋友拿好拿好奖券。
  二、抽奖游戏。
  1、抽三等奖,分析单一特征接下来抽奖游戏现在开始。(放音乐)这是抽奖箱,这是奖品,我们先来开三等奖,谁来抽,我来抽,谁会中奖呢?抽出来一看,问:我抽出来的是什么图形奖券,(正方形)这是正方形的奖券,表示正方形的奖券中奖,你看看手中的奖券是正方形的吗?请中间的小朋友去领取奖品,恭喜你们。还有谁会中奖呢,继续抽奖,(放音乐)看是什么样的奖券?请中奖的小朋友站起来,问:你为什么中奖了?幼儿答,因为我是···。
  2、抽二等奖,分析两种特征。
  把你的奖券放回篓子,重新再拿一张。我们来抽二等奖,这次必须要有两种特征的奖券,要求小朋友睁大眼睛看,这次什么标记?小标记表示小的奖券,小的奖券就有机会获奖,能不能获奖呢?我们来看第二个特征,再打开后面,是什么?中奖的小朋友站起来,问:你是怎么知道中奖的,幼儿答,我是···继续抽奖,抽出来的是什么,再看后面是什么,中二等奖的是什么,去领取奖品。
  3、抽一等奖,分析三种特征。
  重新交换奖券。我们来抽一等奖,这回要增加难度,要有三种特征的图形。(放音乐)抽出来看是什么标记,再看手上的奖券是大还是小?请小朋友注意就有机会获奖,再看第二个特征,打开是什么,两种特征都对上了是什么,接下来看第三张特征是什么,你对对,你中奖的奖券是什么,幼儿答。同样恭喜,在给一次机会继续抽奖,···小朋友们玩得真开心,把你的奖券放回篓子休息。
  三、学习看图形画特征1、认识表格。
  老师带来了一位新朋友,这是一张表格,表格共有三横排,这是第一排、这是第二排、这是第三排,表格的第一排上有什么,你说的真好,第二排、第三排的第一竖排上有什么,小朋友看着这个图形在表格的第一排中找到它的三种特征并画勾,这个图形就好像一列小火车,呜,火车开了,开到大小标记站,,停在哪里?为什么?继续开。在相应的格子里画上勾,做完了,看着勾读一读,你读出来的特征跟前面的特征是否一样的。第二个特征,也像一列火车,继续开,开到哪里,不能弯,提醒幼儿在同一排的格子里,请一名幼儿操作。做完了并读一读。你读出来的特征跟前面的特征是否一样的。
  2、刚才小朋友学了一个新本领,,你想不想练一练呢?
  3、幼儿操作。老师巡视。
  4、挑选一张集体讲评,并读一读。自己再次检查。
  四、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本活动选材与设计的价值在于,它源于孩子身边的生活。特别是运用数学知识为孩子解决生活中的困惑,排解心理困扰。这也让我深刻认识到抽象的数学知识的学习必须和孩子们的生活结合才有意义。
  活动过程逻辑严谨,游戏性强,孩子们动手、动脑、动口机会多,在活动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整个过程轻松、愉快、热烈。材料投放到区域后,抽奖和设计抽奖工具仍是孩子们争先恐后的操作项目。

第17篇、大班数学有趣的正方体和长方体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正方体、长方体,感知它们的特征。
  2.能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认识形体。
  3.在活动中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5.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各种正方体、长方体积木及玩具。
  活动过程:
  一、通过小故事,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接到一个电话,前几天森林里刮大风,把小兔子家的房子吹倒了,小兔子非常着急,怎么办呢?(小朋友帮助小兔搭房子)二、引导幼儿观察搭房子的材料--积木,认识正方体、长方体。
  (一)认识搭房子的材料1.师:我们一起看看搭房子的材料是什么呀?这些积木都一样吗?
  2.请每个幼儿拿一块积木,看一看、摸一摸自己拿的积木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先让幼儿自由讲讲,再请个别幼儿回答)(二)引导幼儿数一数手里的积木一共有几个图形组成。
  1.师:有的小朋友的积木是由长方形组成的,有的小朋友的积木是由正方形组成的,也有的小朋友的积木是由长方形和正方形组成的,你能告诉我,你的积木上一共有几个图形吗?(幼儿数,老师观察)2.请用不同方法数的幼儿倒前面来示范数。
  3.全体幼儿用与刚才不同的方法再次数数。
  (三)引导幼儿观察每个面的形状。
  1.师:小朋友都很能干,都数出了积木上由六个图形,谁来告诉我,你的积木上是六个什么图形?
  2.小结:由六个长方形或四个长方形、两个正方形组成的形体是长方体,由六个一样大的正方形组成的形体是正方体。
  三、帮小兔子搭房子。
  1.师:现在,就请小朋友用这些材料来搭房子吧,要搭得既坚固又漂亮。(幼儿建构房子)2.参观房子,说一说搭房子的积木是什么形体的?
  四、迁移经验,运用自己感知的正方体、长方体的特征判断自己的礼物是什么形体。
  1.师:小朋友帮助了小兔子,小兔子非常感谢你们,所以给你们每人送了一份礼物,从你们的椅子下面拿出来看一看,说一说,你的礼物是什么形体的?
  2.分别请拿正方体礼物的幼儿和拿长方体礼物的幼儿到前面来,其它幼儿检查是否正确。
  五、活动延伸请幼儿课后在幼儿园、在家里找一找,有哪些东西也是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然后告诉小朋友和老师。
活动反思:
本节课我通过比较法、观察法、对比法,让幼儿能直观看到形与体的区别和本质联系,从而了解平面和立体的不同,感知各自的特点,从而解决活动的重难点使活动有效开展。活动开展中,幼儿兴趣浓厚,经过操作比较,能大胆表达形与体的区别,知道体是在形的基础上构成的,而且在拓展环节,幼儿能拓展思维,积极表述生活中那些物品是正方体的,使经验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内化。

第18篇、大班数学美丽的花图形认知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三角形、圆形、正方形、菱形、长方形、梯形几种平面图形的认识。
  2.通过观感知图形的基本特征,能够正确的区分六种几何图形。
  3.发现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4.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5.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1.几何图形组成的花,动物图片。
  2.给每位幼儿准备一盒七巧板。
  活动重点:能正确认识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几种平面图形的形状。
  活动难点:1.正方形和菱形的区别。
  2.六种图形的基本特征。
  活动过程:
  1.手指游戏激趣导入本课。
  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伸出来;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举起来;
  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抱起来;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转起来;
  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藏起来。
  2.春天来了,各种各样的花开了。老师今天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两幅美丽的花,小朋友们想看吗?出示由菱形、三角形、长方形、圆组成的两幅美丽的花。
  3.让幼儿说说这些美丽的花漂亮吗?(漂亮)它们分别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菱形的特征是什么?
  4.出示手工折的燕鱼,让幼儿观察,指名说说燕鱼身体的外形各是什么图形?
  5.出示小鸡、小猪、小狗 的图片,分别让幼儿观察说说他们的外形各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6.让幼儿观察我们活动的教室和生活的地方,说说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圆形、菱形和梯形。
  7.指导幼儿区别正方形和菱形的区别。
  小结;正方形和菱形都有相等的四条边,正方形的四个角相等,菱形的两个对角相等。
  8.拼图游戏。(给每个幼儿发一副七巧板)
  .拼好自己喜欢图案的幼儿自由汇报说说自己拼的是什么?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分别表示的是什么景物?
  活动延伸:开展图形拆分和拼搭活动,让幼儿感知图形的变化关系。
  活动反思
  活动开始时幼儿的兴趣较浓,人人参入观察美丽图案各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再联系生活实际让幼儿说说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圆形、菱形和梯形的时候,幼儿对生活中物体的表面是三角形、圆、长方形、正方形说的较多,难点对物体表面是菱形和梯形说的较少,区别的不太清。也许幼儿平时不注意观察,见的较少教师引导的不到位的缘故。在拼搭游戏活动中,幼儿只能拼搭常见的景物。想象拼搭的能力较差,今后要加强幼儿动脑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第19篇、大班数学活动小学课堂教案

活动目标:
  1、试看平面示意图,运用已有的数经验,寻找相应的座位。
  2、体验“模拟小课堂”的乐趣,乐意细心观察、认真思考。
  3、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座位表PPT、有数字的胸饰、座位表操作卡。
  活动过程:
  一、           说说小学课堂1、大家一定参观小学吧!说说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小学生会上哪些课呢?
  小结:小学的生活和幼儿园很不相同,小学有不同的课,不同的课堂。
  二、           看试题找座位导语:我们就快入小学了,今天我们就来学学小学生,玩一个模拟小课堂的游戏。
  1、观看PPT:这是在上什么课?你怎么猜出来的?(音乐课)2、提问:音乐课的座位可以怎么坐?(弯弯月亮形)3、交代任务:每人拿一张座位号,看清座位号,这是式题的答案,请找到贴有相应式题的椅子,就找到了自己的座位。
  提问:你们是怎么找到自己的座位的?
  小结:找座位的方法就藏在这些式题里,先算一算自己身上的数字是这些椅子上哪道算式题的答案,只要算对了就能找到座位。
  三、           看图示找座位(一)图示一导语:看看这里有张座位表,你能猜猜这次该怎么坐吗?
  1、出示座位表:这张座位表你看懂了什么?这次座位怎么排?和刚才有什么不一样?
  2、交代任务:根据座位表,计算相应的式题,找到自己的位置,并把椅子搬到相应的位置。
  小结:在小学里,不同的课可能有不同的座位,刚才我们坐成了四列队,除了要算对题,还要看清座位表,需要根据黑板,分清左右前后。
  (二)图示二1、提问:
  1)        这里还有一张座位表,和前一张座位表有什么不同?(这样分成小组座位安排方便学生们进行一些讨论)2)        1号桌是活动室里哪张桌子?2号3号4号桌呢?座位表上还有些什么呢?
  2、交代任务:计算相应的式题,分清前后左右,找到自己的座位。
  3、共享交流:提问:你是怎么找到座位的?
  小结:要找到座位除了算式题要算对,方向也不能搞错。要成为一名小学生,学会观察和思考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第20篇、大班数学水一样多吗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实验,获得有关容量守恒的经验。
  2、乐意动手动脑探究水的变化,了解它的主要特性。
  3、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1、趣味练习:容量比较)2、标有刻度的瓶子,水,记录纸,笔。
  活动过程一、观察提问1.出示趣味练习:容量比较教师:小朋友看一看这六瓶水是一样多的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结:现在我们想办法做一下实验,比较一下水的多少吧。
  二、实验操作1、教师:用什么办法验证呢?怎么操作?
  要求:实验用的两瓶水不能混在一起,实验时动作慢一点,避免将水洒出影响实验结果。
  2、记录实验结果(1)高矮不同的两只瓶子方法是通过比较水位 的高低,我们可以看出瓶子的水是一样的。
  原来瓶子的高矮是不影响水的多少的。
  (2)粗细不同的两只瓶子小选择两个相同的空瓶,把装在大小不同的瓶内的饮料倒入其中,比较出饮料一样多。
  方法,任选一个瓶子,将一瓶饮料倒入,用笔画或粘纸条的方法做标记,把饮料倒出后再将另一瓶饮料倒入该瓶,看饮料位置与原来留下的标记是否一致,比较出饮料一样多原来瓶子的粗细是不影响水的多少的。
  (3)一只含内容物的的瓶子内容物为石子方法是取出瓶中石子,比较水位的高低。
  内容物为海绵小结:方法是将海绵中的水挤回瓶中,比较水位的高低。
  原来瓶子里面是否有物体是不影响水的多少的。
  3、总结:瓶子的高矮、粗细、内含物是不影响水的多少的,这种现象就叫做容量守恒。
  三、活动延伸想一想,如果把两块一样重的橡皮泥塞进不同形状的瓶子里,橡皮泥会变重吗?
  回去试试看吧!
 反思
  本节教学,课前我准备不充分,语言组织不严谨,在环节上衔接不好,以至于活动层次有点不分明。这个活动的教具太多,摆放的问题我考虑的不周到。针对这个活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课后我深入地反思,希望在下一次活动中,能够更好地开展数学教学活动。
 

第21篇、大班数学彩色图形找朋友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归纳出一组图形1-2个共同特征,或按特征拿取相应的图形能仔细观察图形,并积极参与讨论
  2、听懂操作要求,并按要求操作
  3、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认识图形
  物质准备:教具:各种颜色、形状、大小的图形片若干,图形特征标记;画有图形绿色和三角形特征标记的空白纸一张。学具:幼儿用书31页,幼儿人手一支笔。看特征放图形:多种形状、颜色、大小的图形若干,画有1-2个特征标记的空白纸。
  1、彩色片片。
  教师:许多彩色片片来和我们玩游戏。出示多种颜色多种形状大小不同的彩色片片,引导幼儿说说它们的形状、颜色、大小。
  教师:彩色片片找到了好朋友,它们手拉手去玩游戏了。你知道这几个彩色片片哪儿是一样的?它们为什么是朋友吗?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尝试从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上去归纳彩色片片的共同点。
  请个别幼儿在方框上画出彩色片片的共同特征,师生共同检查。
  教师出示一张有绿色和三角形特征的空白纸,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哪些彩色片片可以一起到这里来玩游戏?
  请个别幼儿取符合特征的彩色片片放在纸上,让幼儿了解:每个图形都要符合绿色和三角形这两个特征。
  2、小组操作活动:
  看图形画特征。观察并说说每幅图上的图形,找出并在方框中画出图形之间的共同特征。
  相邻数填空格。  点卡或数字,请你在方格中画出或写出它们相邻的朋友。
  看特征摆图形。说说方框中有什么特征标记,取符合特征标记的图形放在图片上。
  3、活动评价。
活动反思:
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强调让幼儿亲手操作材料,在实际的操作中探索和学习,获得有关数学概念的感性经验。幼儿只有在“做”的过程中,在与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才可能对某一数学概念属性或规律有所体验,才可能获得直接的经验。

第22篇、大班数学滴滴答答的小闹钟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时钟,知道钟面上的结构。
  2.初步认识整点,知道整点的记录方式。
  3.能较专注地参与活动,积极动脑思考。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5.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大钟面一个,整点的时间记录卡若干,幼儿用书第3页活动过程:
  一、导入,认识时钟,知道时钟名称及用途。
  1.猜谜:一匹马儿三条腿,日夜奔跑不喊累,嘀嘀嗒嗒提醒你,时间一定要珍惜。
  2.你知道它是谁吗?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钟表。
  (教师出示时钟) "你们在哪些地方看到时钟的?""时钟有什么用途?"(总结:时钟能告诉我们时间,它和人们关系密切)二、观察认识钟面。
  (教师手指钟面)"看,钟面上有什么?""钟面上有多少数字,它们是怎样排列的?""仔细看,钟面上三根针一样长吗?"(数字是按1~12的顺序排列在钟面上,12在上面,6在下面,3和9分别在两边;指针有三根,它们的长短不同,最短的是时针,长一点的是分针,不停地在走动的是秒针。)三、由时针、分针赛跑,引导幼儿感知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
  1.教师:今天呀,时针和分针要进行赛跑,现在他们都踩在数字12的起跑线上了。请你们猜猜谁会赢?好,比赛就要开始了,预备--开始!(教师操作钟表)提问:⑴谁跑得快?(分针)2.议论:分针和时针跑的时候,他们之间有什么秘密呢?教师反复操作。
  3.总结:分钟走一圈,时钟走一格,这就是一小时。
  四、认识整点,练习拨整点。
  1.教师:那么分针和时针指的数字又表示几点呢?别急,老师来告诉你。看钟的时候,先看时针,再看分针。当时针正指着一个数字时,分针正指着12时,就表示"几点整"。
  边拨钟边和幼儿一起"一点钟,两点钟,三点钟……十二点钟"2.玩老狼老狼几点钟游戏,请幼儿拨钟。
  讲游戏规则:小朋友们扮小羊拨钟,老师说几点,小羊就拨几点,请老狼看钟。小羊拨好了钟就停住,老狼看拨对了就不吃小羊,拨错的小羊就要被吃掉。
  五、幼儿操作。
  打开幼儿用书,请幼儿将贴纸上的数字正确地贴在钟面上,并根据画面左边的时间记录卡,将制卡上的时针和分针摆在正确的位置上。
教学反思:
  通过反思这一课后,我认识到要善于处理好教学中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关系,巧妙地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活动及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才能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新精神,使每个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第23篇、大班数学森林旅馆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森林Party的情境中感知左上、左下、右上、右下这四个方位,发展空间方位知觉。
  2.活动中能有序,细致地进行观察,清楚、响亮地表述自己的见解。
  3.感受圣诞聚会的快乐,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活动准备:
  1.白板课件《森林Party》。
  2.操作材料、自制跳舞毯各人手一份。
  3.自制储物柜及圣诞礼物。
  活动过程:
  (一)参加森林Party,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圣诞节快要到了,我们一起到森林里参加一个快乐Party吧。
  (二)通过住旅馆情境分房间,巩固上、下、左、右。
  1.用一根直线给旅馆分房间、摆家具,复习上下。
  师:旅馆只有一个房间,我们有男生和女生怎么办呀?
  2.探索另外一种分房间方式,复习左右。
  (三)利用两根直线分房间,认识左上、左下、右上、右下。
  1.引导幼儿利用两根直线把旅馆分成四个房间。
  2.幼儿第一次操作。
  3.认识左上、左下、右上、右下。
  师:你们的房间都分好了吗?这个是哪个小朋友分的?你上来介绍一下。你再说一下小动物分别住在哪个房间?和他一样分的小朋友举手。你们都是这样分的。可是刚才这个小朋友介绍小动物住哪个房间的时候,说的是这个、那个的,有点介绍不清楚。我们能不能帮这四个房间都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呢?我们先来看看小猫住哪个房间?先看看它住在左边还是右边,上面还是下面呢?那我们就给它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左上。"那小羊、河马、大象它们住在哪个房间呢?
  4.根据动物要求进行第二次操作。
  (四)举行森林Party,巩固左上、左下、右上、右下。
  1.根据指令找寻神秘圣诞礼物师:小朋友们真聪明,我们的舞会要开始啦。让我们把今天的舞伴请出来。我数到123,你们把坐的地垫翻过来,这就是你们的舞伴。看看你的舞伴什么样?
  2.Party游戏:跳舞毯。
  活动延伸:
  日常生活:继续了解生活中的其他方位,如东南西北等。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第24篇、大班数学魔术师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 学习在一定数量的物品基础上再增加3个的加法列式方法,初步建立数字相加的概念。
  2、 尝试根据图意列加法算式,进行10以内的加法练习。
  3、 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4、 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活动准备:
  苹果图片、磁性数字卡。 水笔人手一支。
  活动过程:
  一、 观察挂图,分析、理解图意,知道魔术师的本领是会使所有物品增加3个。
  1、教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吗?今天老师带了一个新朋友到我们班来,我这个朋友是一个神奇的魔术师。这个魔术师可厉害呢,所有的物品只要经过他一变就会增加3个。3个苹果一变就会再增加3个,两块积木一变就会增加几个?(教师引导幼儿自己说出增加3个,以增进幼儿的理解,加深幼儿的印象)4个柿子和5个梨子一变,它们分别会增加几个呢?
  2、分析教学挂图,理解书中方框的用处,学习在一定数量的物品基础上再增加3个的加法列式方法,初步建立数字相加的概念。
  教师:魔术师把所有物品变多了,小朋友算一算,经过魔术师这么一变,新的方框中每种物品有几个呢?算好后,请你们在对应的框中添画圆圈表示相应的数量。
  教师:谁愿意把自己算的结果告诉我们?(教师引导一幼儿说出魔术师一变,原来3个苹果会变成6个苹果。)二、尝试根据图意和自己添画的圆圈数量,列加法算式建立数字相加的概念。
  1、讨论理解左边图式与右边不完整算式的关系,学习用数字表示变化前后的物品数量。
  教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右边的加法算式。每个算式都有两个括号(教师同时用手指括号)这些括号里都需要填写一个数字。每道算式前面括号里填写的数字表示什么呢?(引导幼儿说出表示魔术师没有变魔术以前的物品个数)后面括号里的数字又表示什么呢?(引导幼儿说出表示魔术师变魔术后,每种物品的个数)请小朋友根据魔术师变魔术前后物品的变化情况,在括号里填写上一个正确的数字。
  2、尝试根据图意进行加法列式。
  教师:请小朋友仔细数一数,填数字列加法算式。(教师注意观察幼儿完成练习的情况。)三、介绍自己的练习结果,清楚讲述"X个XX再加上3个XX是X个XX"的计算结果。
  1、介绍练习结果,清楚讲述"X个XX再加上3个XX是X个XX"的计算结果。
  教师:小朋友,谁愿意把你练习的结果说给我们大家听一听?(教师根据某一幼儿的介绍,板书在黑板上)2、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正确学习加法列式。
  教师:还有哪个小朋友和他做的不一样?(若有,教师同样把他的结果板书,引导幼儿与同伴比较,帮助个别幼儿确定正确的方法。若没有,表明全班幼儿已达成共识,都能正确列加法算式了。教师引导全班幼儿清楚讲述"X个XX再加上3个XX是X个XX")四、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索欲望。整个活动依据幼儿的学习规律和年龄特点,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借助绘本《真正的魔法师》,关注了整个活动的综合性、可操作性、寓教育于游戏活动中。通过本次活动,幼儿学会了10之内的二维序数,清晰掌握了序数的概念,学习了不同的方位序数奠定了基础,也为幼儿在生活中自己的位置找准了坐标。整节活动环节安排比较合理,思路也比较清楚,幼儿所学效果较好。具体体现在:
  1、数学活动游戏化,以绘本为主线、利用多媒体课件,将抽象的、深奥的序数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将抽象枯燥的教学内容,变为生动有趣的教学软件,整个活动以魔术师角色扮演的形式,从观看绘本中的“魔法师”考试到孩子的“打开魔法之门”游戏,教师把有关序数的知识渗透其中,让孩子在游戏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得掌握了知识,大大激发了幼儿学习的欲望,优化了教学情境。
  2、渗透物体排列位置的相对性问题。相对性在幼儿数学教育中是一个重要的数量关系,在序数判定中,即物体排列的位置不变,但对其所处位置的判定会因起始方向的不同而改变。在本次活动活动中,教师能用很自然的问题“为什么戴绿色帽子的魔法师的位置有的小朋友说是在第5,而有的小朋友说是第6呢?”引发幼儿思考、讨论,让幼儿进一步理解从不同的方向点数,其结果是不同的。
  3、运用标志说明判定物体位置的方向。虽然孩子已经在中班下学期学过了5以内的序数,但是孩子们对二维序数和序数的相对性问题还不是很清楚,尤其是幼儿刚升上大班,还不能很好地分辨左右。在本次活动中,老师充分运用多媒体软件的优势,运用移动的箭头标志帮助幼儿直观形象地理解从哪个方向数起,为孩子的顺利学习打下基础。
  4、推进式的教学设计。在本次的活动设计中,教师充分关注了推进式的教学设计。首先借助绘本,让孩子们充分理解序数的相对性。(出示一排的魔法师让幼儿自由讨论戴绿色帽子的魔法师排在哪里?利用箭头标志帮助幼儿理解。)其次以个别回答及人手一份操作卡的形式让幼儿复习一维判定物体所处的位置。第三学习二维判断的方法,明确二维判断的两个要素。最后,以游戏的形式,复习、应用二维判断的物体的位置。

第25篇、大班数学活动我会买东西教案

活动目标:
  1、认识1元、2元、5元、10元的人民币(纸币),并会运用。
  2、比较10元以内钱币数量的多少。
  3、初步掌握人民币的兑换。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制作的钱币、实物若干。
  活动过程:
  一、 导入:
  智慧老人开了一个非常大的超市,想要进去呀必须闯过三关。
  二、 基本过程:
  1、  第一关:认一认(认识1元、2元、5元、10 元)
  出示课件,问:这是什么呀?(钱)分别来认识1元、2元、5元、10元
  小结:小朋友真棒!认识了智慧老人准备的人民币闯关成功。
  2、 第二关:比一比(能比较钱币数量的多少)
  出示课件,智慧老人准备了几样商品,价钱不一样,一起看看都是什么?价格多少?
  出示两样东西提问:"哪个需要的钱多?"
  依次比较,10元内钱币数量的多少?
  小结:小朋友太厉害了,知道2元多1元少、5元多2元少、10元多5元少,闯关成功。
  3、第三关:买一买(会用钱买东西)
  智慧老人给小朋友准备了许多钱币,能正确的用钱买东西就能闯过关。
  小结:在这一关,小朋友都正确的用钱币买到东西,闯关成功。
  4、玩一玩。
  幼儿去超市买一样东西,要用老师准备的钱去买。(要求:所付的钱和物品的价钱要一样多)
  三、结束活动。
  今天小朋友真能干,认识了人民币,也学会了买东西。在生活中,有时妈妈去超市买东西,你就可以做妈妈的小助手,帮妈妈付钱,这样你的本领就会更大。.
  活动评析:
  李秋红老师是我园一位年轻的骨干教师,大班教研组长,歌舞弹唱样样强。她组织的计算活动《认识人民币》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活动设计新颖,有创意
  通过超市购物,认一认、比一比、买一买,让幼儿认识人民币,并学会人民币的简单换算。
  二、 充分利用现代媒体
  现代媒体直观形象,逼真大方,幼儿喜欢易接受。
  三、能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数学活动的目的就是学会运用。本节活动能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让幼儿解决实际问题。认识了人民币后,让幼儿学会在超市购物,运用在日常生活中。
  四、教师素质比较高
  教师具有亲和力,教态自然大方有激情,易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如每一次闯关成功后,幼儿高兴的说:let is go,很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是一节成功的教学活动。

第26篇、大班数学四季在几月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一年有12个月,能找出年历上的12个月,初步了解每个季节是在几月。学习看年历,能找出指定的日子。
  2、积极参与活动,愿意与同伴老师交流。
  3、了解多与少的相对性。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动准备:
  在生活中观察过年历。1-12月的卡片,2006年大年历议长,20007年小年利人手一份。学具:幼儿用书,笔。
  活动过程:
  1、一年有几月?
  师:一年幼儿几个季节?一年幼儿几个月?引导幼儿迁移生活经验回答。
  请幼儿说说自己是几月过生日,逐一出示1-12月的卡片,引导幼儿观察漏了哪个月,通过回忆自己的朋友和家人的生日证实是否有这个月。
  师:有没有13月过生日呢?进一步了解一年只有12个月。
  引导幼儿按序给12个月的卡片排队。了解12个月的循环。
  2、观察年历:进一步了解一年有12个月。
  教师出示今年的年历,引导幼儿数一数一共有几个月。
  教师给每个幼儿一张小年历,请幼儿观察小年历,进一步证实一年有12个月。
  四季在几月。
  教师问幼儿现在是什么季节,哪些月份是秋季?哪些月份是春季?冬季和夏季分别是哪些月份?
  3、小组操作活动:
  找节日   我的生日
  4、活动评价。
  教师进一步请幼儿说说一年有几个月,鼓励幼儿珍惜每一天,认真学本领。
  重点:知道一年有12个月,能找出年历上的12个月,初步了解每个季节是在几月。
  难点:学习看年历,能找出指定的日子。
活动反思:
  第一:游戏内容的调整游戏一:四季接龙教师交代游戏方法:你们知道一年有几个季节吗?今天,我们就围绕了四季来做游戏。首先,请你们自由分成四组,分好组以后,请推选一名代表到曹老师来抽一张卡片,如果是抽到是"春"字卡片,即为 "春天组",就要一个接着一个说说春天里有什么?可以做些什么事情?那么抽到"夏"字的,即为"夏天组",一个接一个说说夏天里有些什么?可以做些什么事情?,以此类推,进行接龙游戏。看哪一组的哪个小朋友说的又快又正确并能坚持到最后。获胜队即得一分。
  游戏二:四季九宫格教师交代游戏的方法:看到这个四季九宫格吗?里面藏着许多有关四季的小卡片!请你们每一组的小朋友派一名代表上来挑选一道算式题并当场计算出结果,得一分;第二个小朋友根据答案的结果来"敲"打相对应的九宫格"数字"把里面的小卡片取出来不得分;第三个小朋友请你根据这张小卡片上的提示来说一句话得一分。教师给予幼儿一分钟的时间来进行讨论,分工合作进行游戏。
  游戏三:四季转盘教师交代游戏的方法:这次游戏我们要增加难度,也请每组选一名小朋友旋转大转盘,如果当大转盘转到"夏"字的时候,请这名小朋友说一说:…天去,…天来;再请每组的其余两位小朋友,一个接着说:在什么地方,另一个说:做什么事情?(第三次游戏如果有哪一组回答不出可以进行抢答,抢答对可以加一分,抢答错扣一分)幼儿讨论游戏的规则第二:游戏中教师指导策略的调整在前一次的游戏活动中,许多游戏的规则都是教师帮助幼儿硬性规定的,幼儿显得比较被动,及时获奖后也没有感到很兴奋。而在这一次的游戏中,我积极鼓励幼儿自主来商量讨论、分配角色来进行游戏。特别是在评分的过程中,幼儿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意见。如:幼儿讨论游戏的规则时引导幼儿讨论:三人如何合作进行游戏(可换一名小朋友上去旋转大转盘与评委)

第27篇、大班数学活动认识左右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以自身和客体为中心区分自己身体的左右,分清左边和右边。
  2.能遵守活动规则,听到信号后及时做出反应。
  3.发展幼儿的空间方位知觉和判断力。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准备:
  幼儿数学用书第七页,笔人手一支活动过程:
  一、 谜语激趣谜语:一棵小树五个杈,不长树叶不开花。从早到晚不讲话,写字画画不离它。
  二、 区别以自己身体为中心的左右1. 区别左右手。
  (1) 请小朋友举起拿笔的那支手,招招手并交流做哪些事情需要右手。
  (2) 请伸出左手摇一摇。
  (3)游戏:听口令举手,(游戏中增加难度,说相反:我说左手,你举右手等。)2. 区别左右脚。
  (1) 交流身体上除了左手、右手,还有什么有分左和右的?
  (摸摸耳朵,捂捂眼睛,踏踏脚)(2) 竞赛游戏:点鼻子。(游戏中增加难度,说相反:我说左眼,你点右眼等。(3) 小结:知道左和右,左手这边是左边,右手这边是右边。
  三、感知左右1. 交流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
  A 你的左边是谁?在活动室里你的左边有什么?
  B你的右边是谁?在活动室里你的右边有什么?
  2. 改变方位再交流左右边有什么?
  四、感知以客体为中心的左右1.教师用左手拿一本书,请幼儿说说书在老师的哪只手。
  2.讨论:书是在老师的左手,为什么许多小朋友会认为书是在老师的右手呢?(让幼儿知道:当自己和别人面对面的时候,自己的左边和别人的左边不在一个方向)3.请个别幼儿拿书,大家分辨他是用哪只手拿书的。
  五、幼儿操作1.打开幼儿用书,说说图画里的小朋友是用哪只手拿书的。
  2.将用左手拿书的小朋友圈出来。
教学反思
  “认识左右”这节课是幼儿园大班下册第一单元位置中的一个内容,是在幼儿学习了上下、前后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能用“左右”来描述物体的位置,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体会左右的相对性是本课的一个难点。本节课我遵循了大班幼儿的认知规律,以游戏贯穿整个教学,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建构新知。
  第一,在认识“左右”时,我从幼儿找自己身体中的左和右的游戏进入,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参与到学习的过程,这样幼儿在玩中学,在玩中悟,体会到了自己身体上的数学。同时,通过让幼儿互说如何确定自己的左右,这样幼儿获的了大量感性材料,初步认识左、右的基本含义。接着又从学生自己及身边的幼儿入手,让幼儿用左右来描述自己的邻居,感受左右,训练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反应能力。
  第二,在教学左、右相对性时,我巧妙地设疑让学生们判断我举的是不是右手,这样一下子抓住幼儿的注意力,引起幼儿的思考;接着我让幼儿举起右手与我进行比较,我适时提问:是不是你们举错手了?你有什么办法说服大家?一石激起千层浪,幼儿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通过我的转身结论得到了验证。通过总结幼儿明白:面对面站着,方向不同,左右也不同。最后我通过让幼儿握手和实践活动走楼梯,帮助了幼儿进一步体验左右的相对性,训练了幼儿左、右的方向感,有效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认识左右本课的不足之处是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倾听的能力还有待提高,课上有些幼儿是只顾急着发表自己的意见,还有的在用手比划难以和大家交流。对于大班的幼儿我们今后还需有意培养其这方面的能力。

第28篇、大班数学活动统计教案反思

 目标:
  1、初步了解做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学习通过图表感知数量的多少。
  3、体验积极帮助他人的情感。
  4、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5、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重点:学习通过图表感知数量的多少难点:做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准备:
  水果图片,统计图,展示板,多媒体课件,彩色即时贴。
  过程:
  一、探索新知1.创设情景。
  师:老师今天带来了四种水果,看看是那四种水果?
  (视频出示水果图片:草莓、梨、西瓜、菠萝等)师:你能一眼就看出每种水果有几个吗?
  师:每组的操作盒里也有这些图片,请给它们排排队,数一数,比一比。
  (排队的方法有很多,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师:今天老师准备了一张表格,从这张表格可以看出来,我们给水果排队应该是从哪边开始?
  (从下往上排队,水果标识在下边。)小组合作完成表格。讨论哪种水果最多?哪种水果最少?并把表格贴到黑板上。
  师:你是怎样摆的?哪种方法能让人一眼就看出水果的多和少?
  幼:一个格子摆一个水果就能帮助我们比出多和少。
  师:哪种方法最好?为什么?
  幼:按从少到多排或从多到少排的方法比较好,一看就知道什么最多,什么最少。
  2.介绍统计图。
  师:你们在摆图片时有没有碰到困难?
  幼:西瓜图片太大,一个格子放不下。
  师:谁有好办法?
  幼:也可涂颜色来表示。
  出示多媒体课件(教师展示涂颜色的方法。) 一种水果有几个就涂几个格子。
  师::涂颜色的看起来非常清楚。这时就会出现四个柱子。我们只要比较柱子的高低就能知道水果的多少。
  (出示统计图展示板)想一想,图中的四个柱子、数字、水果标识都告诉我们什么?。
  师:如果我们还想知道这种水果有几个,草莓比梨多几个,这图能告诉我们吗?我们该怎么办?
  师:现在我们再来看这张图,底下的图片可以告诉我们是什么水果。数字可以告诉我们哪种水果有几个,像这样的图叫统计图。
  3.看图提问题。
  师:请你说说从统计图中发现了什么秘密。
  幼:统计图告诉我西瓜最多,梨最少。
  幼:统计图还告诉我苹果有5个,比草莓少1个。
  二、应用知识1.创设情景。
  师: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我们班要开联欢会,可是老师不知道小朋友们都喜欢吃什么水果,所以我们以组为单位,统计一下最爱吃的水果,老师这里有一张表格,请小朋友们把自己的即时贴贴到最喜欢吃的水果那栏里,统计好之后,讨论一下,什么水果是你们组最爱吃的?
  2.小组讨论结果展示。
  师:请每组出一名小朋友,拿着统计图说一说。
  3.分析应用。
  师:根据这些统计图,我们知道了哪些水果该多买一点,哪些水果该少买一点?为什么?
  三、巩固练习《数学练习册》统计练习题。
活动反思:
  在操作中,孩子们很认真的观察统计,因为提供的图片都是孩子们喜欢的图案,在最后和幼儿一起检验结果时,有的幼儿还在低头统计着。可见孩子们很喜欢这节活动。大家参与的兴趣很高,到最后都完成了统计,虽然有的幼儿的统计结果不对,当得知漏数时,孩子们脸上认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表情,是那么美好。

第29篇、大班数学有用的统计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敢于尝试和探索,学习分类和统计,能通过图表感知数量的多少。
  2.通过实践活动,学会分类统计生活中物品的数量,从中体验数学的有趣及重要。
  4.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5.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重点:了解简单的统计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活动难点:在实践活动中,幼儿体验数学的有趣及重要。
  活动准备:课件、挂图、记录表、数字卡、各种水果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幼儿探索欲望1.幼儿随音乐《摘果子》进入活动室。
  2.在进入教室时,每位幼儿从树上摘一个自己喜欢的水果。
  并回到座位上。
  3.让幼儿给水果分类,并排列在黑板上。
  二、播放课件,幼儿学习分类统计1.出示课件,水果统计表。
  2.教师讲解统计概念。
  3.学习条形统计,通过图表感知数量多少。
  三、游戏《猜拳》
  游戏规则:男女小朋友各十人,教师出示统计表,找一名幼儿进行统计,其余幼儿猜拳游戏。
  四、幼儿操作帮助小熊在超市物品进行分类并统计。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第30篇、大班数学活动蔬菜馆教案反思

 设计思路:
  蔬菜的种类繁多,再加上我班幼儿对各种蔬菜有了很好的认识。所以,我以蔬菜为活动的切入点,创设富有情境地学习数学,由逛菜场→买菜→烧菜这一活动过程,孩子们已具备较强数数能力,他们会两个两个数、五个五个数……让幼儿说出自己数数的方法,并在买菜的过程中自然地掌握8的运算方法,让幼儿在轻松的环境下自然而然地学习数学,将数学融入孩子们的生活中。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在已有数数经验的基础上,寻找最佳的数数方法。
  2、启发幼儿根据实物图上的价格,灵活运用 8的运算方法。
  3、幼儿在富有情境中学习数学,体验其中的快乐。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各种蔬菜的图片及价格。
  2、人手一张买菜单,记号笔。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师:我们来玩一个报菜名的游戏,老师说一样菜,你说出它的菜名?
  师:小朋友,你们真厉害,有那么多美味菜肴。今天老师想来开一家饭馆,想大赚一笔,在我们魏村大有名气。
  评析:根据幼儿的已有经验,让他们充分说出有关菜肴的名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起幼儿主动思考的欲望。创设情境,从而使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逛菜场1、感知蔬菜数量,说出数数的方法。
  出示各种菜的图片。
  师:菜场上的菜有多少种?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你觉得哪种方法最快?
  评析:在此环节中,我充分给予幼儿说出自己数数的方法, 并告诉幼儿一个一个数方法是不错,但速度好像有些慢了,引导幼儿将数数最快的方法运用到以后的生活中。
  2、幼儿观察蔬菜,准确的报出菜名。
  师:我们再来玩一个游戏,老师报第几行,第几个,你们报出它的菜名?
  我们来换一下,我说菜名,你们说出它在第几行,第几个?
  找出荤菜,并请你说出它在第几行,第几个?
  师:看来你们都认识菜了,接下来我们就来买菜吧!
  评析:此环节以游戏的形式来设计给原本简单地活动,增强了几份乐趣,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一下子又调动了起来。
  三、买菜师:我们拿多少钱来买菜呢?
  教师示范买菜。我先买个丝爪吧,把丝爪画下来,丝瓜是几元呀? 那,还剩下几元呀?只能买什么呀?
  师:接下来,你们来买菜。
  幼儿操作。
  师:谁来介绍一下你买的什么菜?
  评析:此环节以满足幼儿个性化学习兴趣的需要,让幼儿在自由操作、探索的过程中去积累经验。在买菜的这一过程中,孩子们灵活地进行了8的运算,并用绘画的方法记录买菜的过程,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画下来的菜来介绍,如:有的幼儿用8元钱买了青菜1元、土豆2元、黄瓜1元、金花菜2元、茄子2元,用8元钱买到了这么多的菜,是幼儿对已有知识的复习巩固和迁移运用。
  四、烧菜,结束活动师:我们买了这么多的菜。那,我们就来烧一道菜,让我们的饭馆开张吧!
  评析:我以烧菜的口吻结束活动,使环节与环节之间呼应、衔接。
  活动反思:
  让幼儿的学习回归幼儿的生活,关注幼儿的生活情境和生活经验,创设一个有趣生动的情境,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这是我们每位教师都想努力做到的。我认为在一定的情境下,丰富幼儿的相关经验,学习一定的知识技能,能使幼儿的学习变得更有目的性,更能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活动中要关注幼儿学习方式,使学习成为幼儿真正的自主活动,使幼儿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游戏性的体验,提高对数学的敏感性,了解实际生活中数学的作用,将数学融入情境化、生活化,让幼儿学习得十分轻松,也越来越爱数学。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要不断地探索,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第31篇、大班数学数松果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 知道十几个物体数就是比10多几个的物体数。
  2、在确定某一集合中有10个物体的基础上,尝试以10为单位进行15以内的对应计数,并学习用相应数字表示计数结果。
  3、愿意在数学活动中按规律归纳出快快速数数的方法,提高自己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4、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5、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果篮一个、当地时令水果十五个(其中十个水果放于果篮中,另外五个分成两个,三个)分别用一块布遮挡住。
  2、1-10的数字卡。
  活动过程:
  一、通过"数水果"活动,感知十几个物体数就是比10多几个的物体数,知道可以用15以内相应的数字表示。
  1、数篮子里的水果,确定篮子中的水果数量。教师在黑板上贴上数字10。
  教师:小朋友,你们看一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让我们一起数一数篮子里面有几个水果,好吗?怎么数呢?一共有几个?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这个数字10是表示篮子里有10个水果。(教师把10个水果在幼儿面前放回到篮子里)2、分别根据桌上三组水果的数量,确定每组水果和篮中水果合起来一共有几个水果。
  (1)、教师手指桌上一组被布遮挡住的水果,吸引幼儿的注意,激发幼儿的积极性。(教师引导幼儿说一说,并同时掀开布)那篮子中的10个水果和这1个水果合起来一共有几个水果呢?(引导幼儿说出一共有11个水果)11个水果比10个水果多几个呢?11个水果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谁愿意上来找一找11在哪里?(教师协助幼儿把找到的数字11贴在黑板上)(2)、依次进行另外两组水果(12个水果、13个水果)的计数学习。
  二、观察挂图,分析图和数字的意义。
  1、带领幼儿观察挂图,分析图意,明确图中篮子里的松果和其旁边的松果是一组。
  教师:小朋友,图中有三组松果,1、2、3。(教师边数1、2、3,边用右手掌顺着篮子底端随着语速慢慢移到旁边的松果下方)每组松果都有一部分在篮子里,一部分在篮子外面。
  2、 使幼儿了解每一个篮子中都有10个松果。
  教师: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每个篮子里有几个松果?
  3、带领幼儿尝试以10为单位进行15以内的对应计数,知道图中数字的意义。
  (1)、教师:下面我们要比赛数果子。看谁能最快地知道第一组一共有几个松果。你是怎么知道的?你为什么数得这么快?(教师引导幼儿知道根据篮子中10个松果接着计数篮子外面的松果数数,速度会快)第一组松果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图上有这个数字吗?在哪里?(教师展开图,引导幼儿观察图上的数字)哦,这个数字X可以表示第一组一共有X个松果,我们就在第一组松果后面开始画一条线到这个数字,把松果和这个数字连起来。
  (2)、教师:下面两组分别有几个松果呢?表示它们的数字在哪里呢?看谁数得快,找得快。(教师鼓励幼儿从10开始接数确定下面两组松果分别有几个,并鼓励幼儿找出相应的数字进行连线)
 

第32篇、大班数学活动生活中的数学教案反思

目标:
  1.调查、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2.知道一些标准用具的作用。
  3.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准备:
  1.流调查表,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
  (1)交流调查情况。
  大组交流调查情况,介绍自己的调查表。
  (2)小结:数学在人们的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
  2.了解统一标准计量工具的作用。
  (1)幼儿测量桌面。
  (2)用尺子进行测量,记录结果。
  (3)拓展经验。
  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标准的计量工具?
  3幼儿操作。
  幼儿结成小组,选择同一种测量工具看结果是否一样。
活动反思:
  在本课中,我主要以培养幼儿学习数学兴趣为主要目的来进行教学,让幼儿能知道数学和我们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让幼儿们在活动中去感受数字和我们生活中的关系,来引导幼儿去发现数字中的奥秘,能巧妙的运用数字完成任务。
  能通过在教学中的活动,让幼儿知道我们的生活和数字是分不开,数字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同时我举行多种活动能让幼儿为主体,幼儿们能积极的参与活动,能学习生活中的经验与知识。让幼儿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同时也能很好的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培养了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33篇、大班数学活动夹夹子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数字、符号等记录自己和同伴左右手臂上所夹夹子的数量。
  2、在区分左右的基础上,发现以自体和以客体为中心的左右差别。
  3、鼓励幼儿积极思考,能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3、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重难点在区分左右的基础上,发现以自体和以客体为中心的左右差别。
  活动准备1、自备铃鼓1个2、幼儿每人一张记录单、1支笔。
  3、按两人一组准备:夹衣服的塑料夹子一小筐。
  4、幼儿两人一组面对面坐好。
  活动过程一、观察游戏材料,了解游戏内容。
  1、引导幼儿观察每个小筐里装的什么:"小朋友看看每个小筐里装的是什么?"2、师:今天,请大家来玩一个游戏"听铃声夹夹子"。
  二、交代游戏规则与要求,玩"夹夹子"游戏。
  1、教师:请大家听铃声在规定的时间丽江夹子分别夹在两只袖子上,铃声响开始夹,铃声停止大家停手。
  2、幼儿做好准备,敲响铃鼓,开始游戏。
  3、教师边敲铃鼓便提醒幼儿两边的袖子上都要夹上夹子。
  三、学习用数字、符号等记录所夹夹子的数量。
  1、请幼儿互相交流自己左右袖子上各夹了几个夹子。
  2、教师出示记录单,提出记录要求。
  3、幼儿进行记录。
  四、展示交流,验证记录。
  1、请幼儿将自己的记录结果展示在黑板上,鼓励幼儿对照各自袖子上的夹子数量,互相交流自己记录结果。
  2、观察个别幼儿的记录单。
  3、教师请该名幼儿和同伴在集体面前,师幼共同验证其记录是否正确。
  "请你看看你左边袖子夹了几个夹子?"五、比一比,谁夹的夹子多。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以购买夹子这一游戏主线串联起来,为孩子们创设了良好的情境。在活动中,孩子们自然而然地运用着10以内数的组成知识,把抽象的知识和具体的实例联系起来,使他们学得愉快、学得主动,他们不认为是在做枯燥的数学题,而是觉得是在和好朋友一起玩耍、做游戏,从中体验着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整个活动气氛活跃,幼儿热情高涨,活而有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大家都认为数学知识是比较抽象的,学数学也是比较枯燥的,但只要我们以游戏的形式来组织活劫,孩子们一定会兴趣盎然。如何把“知道了”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光靠一两次的集体活动是不够的,需要老师和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做个有心人,随机灵活地引导运用,相信定能收到意外的惊喜。

第34篇、大班数学我是小小设计师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读数字1-10,理解数的排列是有顺序的。
  2、尝试按从小到大的顺序,通过连直线的方法勾画房屋的外形。
  3、积极参与数学操作游戏,体验游戏的快乐。
  4、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5、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动准备:
  1、1-10数字卡一套、红旗一面、水笔(数量与幼儿人数相等)。
  2、房屋设计图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数字卡片,认读数字1-10,初步理解数的排列是有顺序的。
  1、教师事先在黑板上任意摆放好1-10的数字,幼儿观察、辨认。
  (1)、教师任意指向某一数字,引导幼儿辨认。
  教师:小朋友,你们看黑板上都有些什么呀?这是数字几呢?
  (2)、教师任意讲出数字X,引导幼儿指认并说出"这是数字X"。
  2、个别幼儿尝试从小到大有序排放数字1-10,初步理解数的排列是有顺序的。
  3、教师在黑板上贴红旗,引导幼儿尝试从红旗后面,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放1-10的数字。
  (1)、教师: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呀?数字卡片要从红旗的旁边开始排队了,它们要从小到大有顺序地排队,谁愿意上来帮帮它们?
  (2)、引导幼儿相互检查,如有错误集体讨论纠正。
  4、有序认读数字1-10,进一步感知数字从小到大的顺序。
  教师:XXX,请你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把这些数字读一读。(鼓励、引导个别幼儿有序读数)让我们一起一边用手指着数字一边按顺序读一读,好吗?(鼓励、引导个别全体幼儿手口一致有序地读数)
  二、观察房屋设计图。
  1、教师出示一张放大的房屋设计图,引导幼儿观察,进下一步认读1-10的数字。
  教师:你们看这张图上有什么?(引导幼儿说出图上有点和数字)这里的数字表示什么?(引导幼儿说出点旁边的数字是表示这个点是几个点)谁能有顺序地找一找,读一读图片上的数字?一边读一边还要用手指点一点数字旁边的小点子哦!(引导幼儿边用手指边有序认读数字)
  2、讨论、学习有序连线方法,激发幼儿设计房屋的兴趣。
  教师:刚才,小朋友用小手有顺序地点了图片上的小点,如果我们用直线有顺序地把这些点连起来。会设计出好看的房子呢,不过你们一定要用直线连哟!
  3、教师:小朋友,你们会设计出一间什么样的房子呢?让我们一起试一试吧。
  三、实践操作设计房屋,感知数字1-10从小到大的顺序关系。
  1、教师:小朋友要按顺序连小点,记得要用直线连哟!
  教师:连好的小朋友按连的顺序用手点一点小点,还要读一读点旁边的数字,看看你设计出的房子是什么样子的。
  2、同伴间自由相互检查是否按数字顺序连直线。
  3、把自己设计的房屋图展示要黑板上。
  4、同伴通过手口一致地有序点数,达到互检的目的。
活动反思:
活动中幼儿想象丰富,思维开阔。如何上好一节课对老师来说要求真的很高,我们教师不但要备知识,还要从孩子的实际出发,了解他们已有的知识储备,努力寻找能够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切入点,注入自己的激情,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形成师生间情感与知识的积级互动,才能达到预定的最有效的教育目标。数学游戏活动有利于培养幼儿的数学兴趣,有利于培养幼儿的主动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第35篇、大班数学上上下下的电梯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比较1-10顺、倒数的异同,能从任意一个数开始说出顺、倒数的排列顺序。
  2.体验生活中对顺、倒数的运用。
  3.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1.楼房图(10层楼),小猴,点子印章,铅笔。
  2.教学挂图(一)中1~10的点卡和数卡。
  3.幼儿用书第26页《活动的顺序》的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给小猴家的楼房编号。
  1.教师出示一幢有10层的楼房图,请幼儿为小猴家的楼房编楼层号。
  教师:小猴家的这幢楼有几层?我们帮小猴把这幢楼的楼层编号吧。
  2.请幼儿用数卡逐层贴上楼层号,贴好后说说每层的顺序,小猴家住第10层。
  3.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后总结:从下往上数楼层时,表示楼层的数字一个数比一个数多1;从上到下数楼层时,一个数比一个数少1。
  (二)以"小猴回家"为由,说出顺数的排列顺序。
  1.请幼儿想一想、说一说小猴回家乘坐电梯上楼时经过的楼层。
  2.集体按顺序说出小猴经过的楼层。
  (三)以"小猴上学去"为由,说出倒数的排列顺序。
  1.请幼儿想一想、说一说小猴上学乘坐电梯下楼时经过的楼层。
  2.教师移动小猴,幼儿按顺序说说经过的楼层。
  (四)生活中的顺、倒数。
  讨论:说说倒数在生活中的运用--火箭发射、红绿灯、微波炉等。
  (五)幼儿操作活动。
  1.完成幼儿用书上"上上下下的电梯"的活动。
  2.按标记顺排数卡或倒排数卡。
  师:比一比,看谁将数卡排列得又对又快。
  3.按标记接印点子。
  师:看清标记的意义,再根据标记把数字接着印完。印好后读一读是按什么顺序印的。
  活动延伸:
  在散步活动时,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哪些情景采用顺数和倒数。
活动反思:
  今天的活动孩子们非常的喜欢,孩子们了解到更多的关于使用电梯的安全知识,并结合自己家里所住的楼房是不是有电梯的话题进行的讨论,孩子们说出了很多安全使用电梯的好方法,还渗透了关于文明礼仪方面的小知识,如:孩子们说见到爷爷奶奶上电梯怎么办?见到养狗的人带着狗上电梯怎么办?当人多时怎么办?当遇到有人问路怎么办等?总结出不能够把手、脚夹在门缝里------孩子们的问题真的是很多,畅谈起来也很激烈,通过今天的谈话活动,孩子们也能够学习到自我保护的方法,家长们也要在日常生活中多渗透关于安全教育,让孩子们都具备自我保护的能力。

第36篇、大班数学田鼠太太的项链教案

  活动目标:
  1. 能根据故事的情节运用减法算式题表示粮食递减的过程。
  2. 尝试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去换购物品,从而体验到换购物品的乐趣。
  3. 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 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田鼠太太的项链》PPT;操作材料每人一份。
  2、经验准备:幼儿已学习过7以内数的分合。
  活动过程:
  一、听故事,列算式:
  1、故事导入: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个有趣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田鼠太太的项链》。
  2、分段讲述故事,解决问题:
  (1)讲述故事的开头部分:
  师:秋天快要过去的时候,田鼠太太就开始为过冬准备粮食了。现在,先来数数田鼠太太有多少袋稻子呢?
  ★重点提问:
  ①你是怎么数出来的?(两个两个数、目测接数等等。)
  ②那谁能用一道加法算式来告诉田鼠太太一共有几袋稻子?(6+1=7)
  ③谁能根据这道加法题编出另一道加法题?(1+6=7)
  小结:原来一道加法算式,当等号前的两个数字互相交换位置,两个数的和不变。
  师:那玉米有多少根呢?
  ★重点提问:
  ①谁能用一道加法算式来告诉田鼠太太一共有几根玉米吗?(2+5=7)
  ②你是根据什么来列式的?(根据玉米的大小不一样,2根大的玉米和5根小的玉米。)
  ③用加法交换律来列另一道算式。(5+2=7)
  师:花生仁有几瓶?
  ★重点提问:
  ①你们来列一道式题告诉田鼠太太它的仓库里现在有几瓶花生仁了?(4+3=7)
  ②用加法交换律列另一道7的加法题。(3+4=7)
  (2)讲述故事中间部分,尝试用减法来解决问题:
  第一次交换:
  ★重点提问:
  ①谁能帮田鼠宝宝算一算还剩多少粮食呢?
  7袋稻子拿走1袋还剩几袋?(7-1=6)7根玉米拿走2根还剩几根?(7-2=5)7瓶花生仁拿走3瓶还剩几瓶?(7-3=4)
  小结:原来,一些物品去掉一部分,要知道还剩多少,可以用减法来计算。
  第二次交换:
  ★重点提问:
  ①你们能帮田鼠妈妈算一算吗?
  第三次交换:
  ★重点提问:
  ①你们说田鼠太太会不会再用粮食去换新鞋子呢?
  ②怎样列算式? (4-4=0、2-2=0)
  (3)讲述故事结尾:冬天到了,呼呼的刮着北风,天气冷极了,田鼠宝宝饿得直哭,田鼠太太没办法,只好戴着高贵的项链,穿着新衣和新鞋,在雪地里寻找吃的东西,她又累又饿,什么东西都找不到,晕倒在雪地里。
  3、想想说说:
  重点提问:我们怎样改编一下故事,既能让田鼠太太变漂亮,又不至于到最后饿肚子呢?
  二、改故事,列算式:
  1、讨论改编故事:
  重点提问:根据我改编的故事,你们怎样列算式来表示呢?
  2、幼儿尝试操作练习列减法算式。
  3、分享交流各自的列式并用语言表达列式的过程。
  三、延伸活动:
  其实这样一些物品连续减两次剩下一部分的方法还能用一个简单的方法来列式。(列连减的算式。)
 

第37篇、大班数学彩色图形勾一勾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在表格中根据单个图形勾画特征,以及根据勾画的图形画出具体的图形。
  2、能够看懂两维表格,并正确地进行操作。
  3、操作是能说一说,通过讲述学习自我检查。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5、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动准备:
  1、幼儿认识多种图形,并归纳够几个图形的1-2个共同特征。
  2、教具:参考图1、2
  学具: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表述图形的特征。
  今天又有许多彩色图型片片来找我们玩游戏了,看看它们是谁?出示参考图1的画有图形的部分。鼓励幼儿完整地讲述每一个图形。
  教师:我们都能正确地叫出每个图形的名称,请你试一试在这些标记中找出符合这个图形特征的标记,并在格子里打勾。鼓励幼儿思考应该怎样操作。
  鼓励个别幼儿尝试给第一个图形勾画特征。引导幼儿了解横向要看图形,竖向要看特征,在图形与特征相交的格子里打勾做标记。
  2、这是什么图形?
  教师出示参考图2:这里的图形宝宝真顽皮,它们躲起来了。你知道它们是谁吗?引导幼儿看一看读一读每一行中的特征标记,然后说出是什么图形,并在该行最前面的空格中画出图形。
  鼓励个别幼儿尝试示范,重点提醒幼儿看同一行的特征标记。
  3、小组操作活动。
  看图形勾画特征。引导幼儿根据图形的特征,在相应的特征标记下方打勾。
  看特征画图形。鼓励幼儿边讲述勾画的特征,边在前面的格子里画出相应的图形。
  依样接画。观察表格中的图形、箭头和实物,启发幼儿根据图形、箭头和实物的排列规律,依样接画。
  4、活动评价。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第38篇、大班数学七彩音乐杯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操作活动感知水的容量与音高,容量多少与数字大小的对应关系。
  2、引发幼儿探究的兴趣。
  3、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4、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五个标有高低不同刻度的玻璃杯子,敲击用小棒。5人一组,每组一套。一些备用的玻璃杯。
  活动过程:
  一、敲空瓶
  老师请来了五只玻璃杯子,它们要和我们一起做游戏,看谁最仔细,最会动脑筋。1老师用小棒敲击五只空的玻璃杯,问:每只杯子敲击后发出的声音是一样的吗?
  2、再次实验,用小棒分别敲击杯身、杯口,问:敲击杯子同一部位后发出的声音是一样的吗?
  小结:用小棒敲击空杯子的同一部位,发出的声音是一样的。
  二、感受水位与音高的关系
  1、 幼儿五人一组,每人一只杯子,并按杯上的刻度装入清水。
  2、小组合作,敲击有不同水位的玻璃杯子,感受水位与声音的关系。
  3、交流讨论发现:水位高的杯子敲击后发出的声音就低,水位低的杯子敲击后发出的声音就高。
  4、请幼儿再次操作,根据水位高低按顺序排列杯子,并用相应的数字表示。
  5、让幼儿想一想这些盛有不同容量水的杯子,标上哪个数字合适。(水容量多的用大的数字,水容量少的用小的数字。)
  三、游戏:听音猜多少、大小
  1、听音猜多少。幼儿闭眼,教师敲击水杯,让幼儿辨别水的容量多少。(声音高水就少,声音低水就多。)
  2、 听音猜大小。幼儿闭眼,教师敲击一多一少水杯,让幼儿猜哪杯数字大,哪杯数字小。(声音高的数字小,声音低的数字大。)
  四、延伸活动:
  在区角活动中提供相同杯子若干,让幼儿继续探索七彩音乐杯
 【活动反思】
  《七彩光和果娃娃》是一首活泼、欢快的歌曲,歌词讲述的是与七彩光有关的事,所以在歌唱活动前,我先让幼儿理解故事《调皮的七彩光》,为音乐活动的开展作了铺垫。
  本次活动的重难点就是如何唱准歌曲中的附点与休止符以及念白部分,为此我精心设计了活动的过程。
  在这个活动开始,我用故事引出光宝宝第一次溜下地后,亲了亲好多的物体,使这些物体换上了漂亮的颜色,那光宝宝第二次又溜下了地,这一次它会亲哪些果娃娃,它们又会有什么变化呢?让幼儿说说这些果娃娃,并利用图谱学念歌词的念白部分,注意其中的停顿,休止,能做到有节奏的念准。
  然后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学念歌词。这里我并没有直接告诉幼儿歌词内容,而是仍用故事的形式,将歌词说成了是光宝宝第二次溜下地的小小故事,并有节奏的说给幼儿听,让幼儿也跟着学念。
  接下来学唱歌曲,我告诉幼儿这个故事还能唱呢,你信不信啊?然后让幼儿聆听,了解附点处演唱的技巧,让幼儿大胆的学唱。为了让他们能够掌握好这个技巧,我还利用多种方式:如用手势提醒什么时候延长,什么时候停止;分男女生配合演唱比赛比比哪队唱得准;师生对抗赛看谁接得准又快等。通过这么多次有趣的练习、比赛,大多数小朋友很有信心的掌握了歌曲的准确唱法。
  最后的创编让活动达到了高潮,小朋友和同伴合作将生活中见到的水果编进去,你唱给我听,我唱给你听,很有意思。
  从整个活动过程中来看,幼儿兴趣很高,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幼儿的学习比较主动、积极,享受着参与活动的快乐。当然活动中也存在着不足:如唱歌的音准方面,有些幼儿唱的有些跑调,要在琴声的伴奏下才能准确唱出来;在幼儿完整唱歌时,休止符处有些幼儿唱得比较着急,没有停顿;附点的部分唱得延长音不够等等。

第39篇、大班数学优质课种子排队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将收集的种子进行分类、排队、并做记录。
  2、积极探索,分析讨论,感知物体的大小、数量和排列长短的关系。
  3、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重点难点:
  通过观察和经验的迁移,学会观察、分析记录表;并在操作探索的过程中感知物体的大小、数量和排列长短的关系。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份豆子(黄豆、花生米、蚕豆)、操作板2、乒乓球,海洋球各一个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师:小朋友们,秋天来了,秋姑娘托老师给你们每人带了份小礼物,看看桌子上,都有些什么?(蚕豆、黄豆、花生米)这些礼物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种子”,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和这些种子宝宝一起玩玩游戏吧!
  (析:以幼儿感兴趣的“游戏”直接衔接过渡到“种子排队”这一活动主题,自然清晰。)二、第一次探索,感知数量相同,大小不一的种子,排列长短不一样1、讲解操作要领师(师出示操作板,讲解提问):游戏开始啦!首先,老师要请小朋友把种子宝宝们领回各自的家。拿起你面前的操作板,观察它的上半部分,你看到了什么?猜猜它代表什么意思。
  幼儿1:我看到了线条的前面画着种子宝宝的标志,黄豆宝宝的家在黄豆标志的后面,花生米宝宝的家在花生米标志的后面,蚕豆宝宝的家在蚕豆宝宝标志的后面。
  幼儿2:我认得那个红旗标志,数学操作书上有,代表种子宝宝要从红旗这头开始摆。
  幼儿3:横线后面的数字代表种子宝宝的数量,每种种子宝宝都要放10颗。
  (析:通过自主观察以及对平时数学活动的经验迁移,幼儿在讨论的过程中掌握了记录表中各组成要素的基本含义。教师将幼儿的学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充分体现了幼儿的主动性,主体性和能动性。)2、幼儿操作,让种子在纸板上排队师(讲解操作要点):老师有两点要求:第一、每种种子宝宝都要从红旗这端开始排起;第二、每颗种子宝宝都必须像好朋友一样紧紧的抱在一起,一个挨着一个!开始吧!
  (析:教师用形象、精练的语言将操作要领再次强调,有利于操作的顺利进行,以为下一步观察操作结果以及分析讨论奠定基础。)3、讲述排列结果,并讨论分析现象原因,得出结论师:小朋友们帮助种子宝宝回到了各自的家,你们可真能干!那老师现在就请能干的你来观察观察,你发现种子宝宝排的队伍有什么特点?(黄豆宝宝排的队伍最短,蚕豆宝宝排的队伍最长,就像个楼梯一样)看看你身边的小伙伴,是不是他的种子宝宝排队也有这样的特点!为什么数量都是十颗,黄豆宝宝的队伍最短,蚕豆宝宝的队伍却最长呢?(黄豆宝宝身体小,细细的,蚕豆宝宝身体大,胖胖的)小结:相同数量的种子,身体越小,排列越短;身体越大,排列越长。
  (析: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通过幼幼互动、师幼互动这些形式让幼儿对物体数量、形状和空间位置的互逆性有了基本的理解和印象。)三、第二次探索:感知大小不一的种子,排列长短相同时,数量不同。
  1、教师带领幼儿观察操作板师:好,那我们来看操作板的下半部分,在操作板上画着三条线,你来看看这三条线有什么特点?(一样长)师:现在,老师就请小朋友们帮个忙,将种子排满这三条一样长的线。排好后,请你数一数,一共用了几颗种子宝宝,将答案统计在后面的空格里。那你来猜猜看,在这三条一样长的线上排队,用的种子宝宝的数量会不会是一样多?
  幼:一样/不一样(析:在操作前,让幼儿放开思维大胆猜测,不仅激起了幼儿的操作兴趣,也让幼儿在接下来的操作中能带着问题有目的的进行探索。)2、交待操作要求,幼儿独立操作师:那行,我们来动手找答案吧!种子宝宝排队的要求和刚才是一样的!第一、每种种子宝宝都要从红旗这端开始排起;第二、每颗种子宝宝都必须像好朋友一样紧紧的抱在一起,一个挨着一个!开始吧!
  3、讲述探索结果,讨论现象原因师:用的种子宝宝是一样多的吗?
  幼:不一样多师:哪种种子宝宝最多?哪种最少?
  幼:黄豆宝宝最多,蚕豆宝宝最少。
  师:排一样长的队伍,为什么;黄豆宝宝用的最多,蚕豆宝宝用的最少呢?
  幼:因为黄豆身体大,蚕豆身体小小结:排列队伍一样长时,身体大的种子宝宝用的数量少,而身体小的种子宝宝用的数量多。
  (析:因为有了第一次操作经验的成功总结,第二次的探索就显得简单以及顺利了许多。)四、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感知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的关系。
  1、师:原来小小的种子竟然还有这样神奇的小秘密!那我要来考考你们究竟掌握这些秘密了没有!(出示乒乓球和海洋球,提问)如果用10个乒乓球和10个海洋球排队,谁排的队伍长?谁排的队伍短?为什么?
  幼儿:海洋球排的队伍长,因为它身体比较大;乒乓球排的队伍短,因为它身体比较小。
  2、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线)那如果让它们各自在这条线上排队,乒乓球和海洋球谁用数量的多?为什么?
活动反思:
幼儿园数学教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密切联系幼儿和生活,利用幼儿平常接触到的、熟悉的事物来设计数学活动,是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幼儿思维具体形象性这一矛盾的最好方法。
操作法是幼儿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我们投放幼儿自己收集、非常熟悉的大小不一的种子材料,创设问题情景,让幼儿带着问题去操作、思考、探索。通过种子排队、层层递进的环节,感知物体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的一种互逆关系。本次活动,发展了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了幼儿的学习习惯。活动中,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看法,说出自己的理解,让每位幼儿都有自己的操作空间,让幼儿对数学活动充满兴趣,并为入学前增添了兴趣。

第40篇、大班数学成长记录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进一步尝试进行上下、左右空间相对位置的综合运用练习。
  2、在亲身尝试的基础上,学习通过视觉感知、理解平面图形中人物的上下、左右位置关系。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乐趣。
  4、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5、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自画像、自制表格。
  活动过程:
  一、出示数字卡片,认读数字1-10,初步理解数的排列是有顺序的。
  二、谈话引入,激发幼儿的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乐趣。
  小朋友,你们都长大了,是哥哥姐姐了。黄老师今天看到你们个个穿着漂亮的衣服,我可喜欢你们了,你们看黄老师今天带了什么过来?(照相机)你们知道照相机用来干什么用的?(照相)今天,黄老师看看谁最乖,我请他上来照相好不好?(好)其实我今天给你们照相,是想记录一下你们的成长过程,这也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成长记录》。
  三、在亲身尝试的基础上,学习通过视觉感知、理解平面图形中人物的上下、左右位置关系。
  1、请两名男孩子和两名女孩子上来。(范嘉怡、陆欣怡、朱家乐、吴湛斌)2、引导幼儿认识上下、左右空间相对位置。
  (1)、师:你们看,我们的讲台上站了几个小朋友?(引导幼儿数一数,并说出是4个小朋友)你们看,我们其中的两个小朋友站那里?还有两个呢?(引导幼儿说出两个站地上,两个站凳子上)(2)、学习左右、上下箭头符号。(引导幼儿说出箭头向左代表小朋友在左边,箭头向右代表小朋友在右边,箭头向上代表小朋友在上面,箭头向下代表小朋友在下面)3、用箭头记录小朋友的位置,并在正确的箭头上涂上颜色。
  (1)、出示左右箭头,问:这里有两个箭头它表示什么意思?(向左向右)你们看一看我们班的朱家乐小朋友,他站的位置要用那个表示,请我们的小朋友记录一下,(引导幼儿说出朱家乐站的是左边,在向左边箭头涂颜色。)(2)、出示上下箭头,这两个箭头跟上面的两个箭头一样吗?它表示什么意思?(引导幼儿说出上面的两个箭头是表示向左向右,下面的箭头表示向上向下)那我们班的陆欣怡小朋友,她站的位置要用那个箭头表示?请一名小朋友在黑板上记录下来。(先让幼儿说出陆欣怡在上面用向上的箭头表示,在向上的箭头涂颜色)(3)、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幼儿说出吴湛斌、范嘉怡各站在什么位置,并在正确的箭头上涂上颜色。
  四、示范游戏,进一步尝试进行上下、左右空间相对位置的综合运用练习。
  请小朋友看看图片上的四个小朋友他们在照片上的位置,在正确的箭头上涂上颜色。
  五、课外延伸:带小朋友在操场上照相。
活动反思:
  本活动是系列活动,突出体现了教育的渐进性、发展性与整体性。每个活动之后幼儿都有不同的新体验,对自我的认知也更为清晰、全面与深入。在活动中幼儿进行了充分的探讨,从他人那里获得了不同的评价及建议,开阔了他们的思路,幼儿学会了发现别人的长处和学习别人的长处,学会了与他人合作,更理解了在自己成长过程中为此付出辛勤劳动的家长、老师、社会各行各业的人们。活动中适时地给予幼儿引导和鼓励,使他们能在支持性环境中自主地探讨和发挥。作为一个引导者,能从不同的角度激发幼儿的积极性,扩展他们的思维,鼓励幼儿用不同的方式表现自己。活动设计新颖,具有创新特点。

第41篇、大班数学活动解答6以内数的应用题教案反思

一、目标:
  1、复习6以内数的加减
  2、学习解答6以内数的应用题
  3、培养幼儿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5、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二、准备算算乐卡片、看图列式操作材料、可乐杯、玩具保龄球。数字卡片、贴有价钱的各种玩具水果。动画制作
三、过程:
  1、复习6以内数的加减。
  游戏:"开火车"师:聪明屋的金龟子姐姐听说我们班的小朋友很聪明,想请我们全班小朋友去做客,来证实一下谁是最聪明的孩子,现在就请到聪明屋中去吧!怎么去呢?坐火车去吧!我们的火车几点开?(老师出示算式题卡)嘿嘿!我们的火车几点开。3点开……放开火车的音乐。师生齐做开火车的律动。
  2、学习解答6以内数的应用题(1)、游戏:到金龟子家做客金龟子家到了,它拿什么招待我们呢?它拿了三杯大可乐又拿了三杯小可乐一共拿了几杯可乐?请小朋友算一算金龟子一共拿了几杯可乐呢?6杯,用什么方法?请小朋友列算式计算。请小朋友到黑板上来拿数字卡演示,老师讲评。以同样的方法出6以数的应用题让幼儿解答。
  (2)、老师出应用题,小朋友用算算乐列式运算。老师出示动画列出正确答案。
  3、看图列算式每个小朋友发一份操作材料让小朋友看图列式并计算。
  4、游戏:逛超市每个小朋友发一张写有7元的钱,请小朋友买两个标价合起来是7元的水果然后去交钱。也可以买一个水果,但去交钱的时候说:我买了的×元水果,请找我×元。
【活动反思】
幼儿数概念形成是一个比较系统完整的体系,因此针对大一班的数学教学,我设计了6个教学活动——6以内数的组成、6以内数的加减、口编6的加减应用题、10以内数的组成、10以内数的加减、口编10的加减应用题,意在连续的教学中帮助幼儿形成一个数概念体系。同时针对数学逻辑性强、枯燥,我尽可能多设计游戏法、操作法帮助幼儿理解巩固,如在本次教学中,我设计游戏“碰球”、“摘苹果”,前一游戏是帮助幼儿了解6以内数的组成,同时也帮助教师摸底,孩子们到底掌握了多少,(教案出自:幼儿园学习网教案网)而后一游戏则是孩子有了一定的基础上帮助幼复习儿巩固,也意在帮助教师了解本次教学中孩子能否真正掌握,而操作法则分为集体操作、与个人操作,在集体操作中(分合贴绒图片)让幼儿初步了解6的组成分合,而后一操作(探索7的组成)则激发幼儿自我探索欲,鼓励幼儿幼儿运用经验迁移进行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授渔而授鱼。

第42篇、大班数学公开课学习4的组成教案反思

一、大班科学活动:学习4的组成
  二、活动目标:
  1.学习的组成,初步知道对一个数进行有顺序的分合。
  2.初步学会归纳一个数分的组数与总数的关系。
  3.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4.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三、活动准备:
  数学课件《学习4的组成》房子图一幅。
  幼儿材料:房子图、铅笔、4 个花片、小杯子;幼儿人手一份练习:操作一填分合式、操作二涂爱心、操作三根据图片填分合式。
  四、活动指导:
  1、复习3的组成。通过游戏"拍手对数""举卡片对数"复习3的组成。
  2、认识房子图。
  (1)出示房子图,引导幼儿观察。
  (2)请幼儿用摇花片的方式,边操作边记录4个花片分出的数量,看看有几种分法。
  (3)幼儿摇花片,教师指导幼儿在房子图上记录。
  (4)小结,引导幼儿根据房子图上的记录共同归纳4的组成方法并理出有顺序的分合式。
  3、分组操作
  (1)操作一:摇双面花,填写4的分合记录。
  (2)操作二:用水彩笔填涂爱心,记录4的分合。
  (3)操作三:根据图片实物特征,记录4的分合。
  4、师生共同小结:4的不同分合方式,了解4的组数与总数之间的关系。
  5、游戏:找朋友。
  幼儿根据老师指定的总数,找出和自己所挂卡片合起来是2或者3、4的朋友,并说出组成它的两个数。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的目标是结合我班对于气味的已有生活经验,以及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而制定的。目标既有科常方面的认知经验、方法能力,也有情感态度,但不缺乏领域特质。整个活动环节清晰,在找一找、闻一闻中,让幼儿初步感知鼻子可以闻气味;在闻一闻、说一说环节中,让幼儿在探索中知道鼻子可以分辨不同的气味;在最后一环节涂一涂、闻一闻中,知道保护自己的小手。因是小班幼儿,所以在设计教案中,融入了较多生活元素,既有预防甲流的知识,也有冬季保护小手的方法。在提问上,考虑到年龄特征,大多数体访问设计成了封闭式和半封闭式,有二个是开放式提问,有利于幼儿的回答。在整个活动中,也考虑到动静交替,请幼儿把笑脸贴在喜欢的气味下,加入了他们的互动。幼儿的参与性很高。但若在下次活动中,能完善材料的选择,更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会更好。

第43篇、大班数学四季舞会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操作学习材料的过程中,发现规律并运用规律。
  2、发现自然材料的美,体验成功的乐趣。
  3、培养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发现周围环境中一些物体的规律,激发幼儿探索问题的兴趣。
  4、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二张示范照片、相片若干、不同种类的种子若干、浆糊若干、抹布若干、蜡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出幼儿兴趣
  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天是一个丰收、成熟的季节。前几天老师带你们去秋游了,并且收集了许多不同的种子,还帮你们拍了很多的照片。今天老师要求每个小朋友把你们收集到的种子给照片镶上美丽的边框,你们愿意吗?
  二、集体活动
  老师这儿有两张镶好的照片边框,你们看这边框上的种子是怎样摆放的?
  三、小组活动
  要求小朋友在做的时候要用三种种子,而且要有规律,还要注意图形的摆放,颜色的搭配。
  四、评议
  展示幼儿作品,让他们上来说一说。请小朋友找找我们周围环境中还有哪些有规律的物体。
  重点:引导幼儿在操作学习材料的过程中,发现规律并运用规律。
  难点:发现周围环境中一些物体的规律,激发幼儿探索问题的兴趣。
教学反思
  我设计本次活动是让孩子们能大胆地动手,在音乐中感知美,创造美,从活动看来幼儿都充分发挥出了想象力和创造力,有的幼儿还想出了各式各样的舞蹈来展示这个舞会,效果很不错。
  但也有一些不足,个别幼儿的衣服被颜料弄脏了,还有盖子反复使用使颜色有一点混乱了,这些都需要改进。

第44篇、大班数学3、4的组成和分解教案反思

 教育理念:应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归纳、总结、学习3、4的组成,知道把3分成两份有2种份法,知道把4分成两份有3种份法。
  2.在操作活动中不断探索数的多种分法,并学会记录。懂得交换两个部分数的位置合起来总数不变。
  3.在游戏中学习3、4的组成,发展动手能力及观察思维能力。
  4.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5.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动准备:
  荷叶与蜻蜓的图片若干,黑板、糖果。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引起幼儿兴趣。游戏:分蜻蜓。
  2.初步探索3的组成。
  (1)出示3只蜻蜓的图片请小朋友动动脑把它们分成两份、提问幼儿。 (2)老师小结:3分成两份有2种分法,3可以分成1和2,2和,1和2;2和1合起来都是3、让幼儿指读加深映象。
  3.初步探索4的组成。
  (1)出示4片荷叶的图片请小朋友动动脑把它们分成两份
  (2)让幼儿把荷叶分成两份你们会怎么分?有几种分法?
  (3)老师写出4 的分合式: 4分成1和3,还有3和1这两组数都有一个相同的数字几?它们的数字相同,但是它们的位置不同,只要知道了一种分法后,将两个部分数的位置交换一下,就是另一种分法,左边的数后面一个数比前面一个数多1,右边的数后面一个数比前面一个数少1,左右两边的数合起来都是4。
  (4)老师小结:4分成两份有三种分法,4可以分成1和3,3和1,还有2和2,1和3,3和1,还有2和2它们合起来都是4。
  4.幼儿操作练习,巩固游戏----"分糖果 ":3的组成3颗糖分成2份,4的组成4颗糖分成2份。
  5.集体讲评幼儿操作练习,进一步巩固3、4的组成。
  活动反思: 教学不能只光教学当下的知识点,更要为以后的教学服务,好的方面是准备充分课堂氛围比较好幼儿积极性高,不足的方面是幼儿造作较少应让幼儿多动手多探索。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根据幼儿的思维特点和学习规律,在轻松的游戏中,帮助幼儿通过充分的实物操作、建立和理解数及符号的意义,真正地掌握数的概念由此得出。活动中我选用了小盒子、苹果图和小口袋都是幼儿平常熟悉、喜欢玩的物品,既能让幼儿在活动中锻炼手部小肌肉的灵活性,又能把数学中数物的匹配练习融入其中,使数学活动更具有情趣性。有趣的游戏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愿望和操作乐趣。
  在活动中我是介绍者和参与者,是幼儿的游戏伙伴。当幼儿活动中出现困难时,我有点急,反复的告诉幼儿。这时幼儿就显得没有信心了。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适时的加以引导、鼓励,倾听幼儿的讨论与表述。
  老师都应该有一颗宽容的心,当我们在面向全体幼儿的同时,特别注意个体差异,尤其在材料投放上,要充分考虑不同幼儿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第45篇、大班数学圆柱的世界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实践体验,提高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发展主动的探索精神。
  2. 能辨别认识圆柱体,感知其基本特征。
  3. 在动手尝试的基础上,会自己说出、找出并制作与圆柱体相似的物体。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 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活动准备:
  1. 教具准备:用各种圆柱体制成的机器人一个。胡萝卜、粉笔 、小刀、磁带、录音机。
  2. 操作学具:人手十枚一样大小的硬币、浆糊。主题数学练习、笔。
  3. 环境创设:① 体育角,内放高跷、圆柱状沙袋、棍、易拉罐、滚筒、金箍棒等]② 自制玩具角,陈设会叫的陀螺、望远镜、万花筒、柱状风铃等③ 实物角,内置电池、果汁罐、卷糖、球、椎状物体、花瓶、薯片筒若干、废卫生纸筒、废旧蛋糕盒等。
  活动过程:
  一、通过机器人柱柱激发幼儿参观圆柱世界的兴致。
  1. 介绍机器人引题: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个小客人,它的名字叫柱柱。柱柱想请小朋友到柱柱世界宫玩,你们想去吗?
  2. 听音乐开火车带领幼儿到柱柱世界。
  二、通过反复尝试初步认识圆柱体,引导幼儿体验圆柱世界的秘密。
  1. 玩一玩、想一想--引导幼儿第一次游戏尝试,知道圆柱体的名称。
  ① 让幼儿任意挑选一种玩具,自由感知圆柱世界的丰富。
  ② 启发提问:A、你玩的是什么?它象什么形状? B、你还发现了圆柱世界的什么秘密?
  ③ 鼓励幼儿完整表述自己的经验,重点能说出它象什么形状?
  ④ 以机器人口吻小结--柱柱世界里的每样东西都象柱子一样,这种形体就叫圆柱体。
  2. 量一量,说一说--引导幼儿第二次测量尝试,感知圆柱体的特征。
  ① 启发尝试:A、你发现圆柱体是什么样的?它跟圆形一样吗? B、请你再玩一玩,想一想,你是怎么玩的? C、每个圆柱体摸上去都是什么感觉?请你用绳子或尺子量一量好吗② 鼓励幼儿自由探索圆柱体的主要特征,能用手,绳子,尺子量一量圆柱体的两端和中间是否一样③ 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述自己的发现。
  ④ 小结:圆柱体的两端是两个一样大的圆形,中间部分一样粗,放倒了还会滚动。
  三、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巩固认识圆柱体,提高幼儿对圆柱世界的辨别能力。
  1. 叠一叠,变一变让幼儿在比较尝试中 加深对圆柱体的印象。
  ① 启发提问:A、你知道硬币是什么形状的? B、你能不能用许多硬币变一个圆柱体?
  ② 幼儿操作,思考:你是怎么变的?一个一个一样大的圆形叠起来象什么?
  ③ 小结:一个一个一样大的圆形叠起来象圆柱体。
  2. 找一找,削一削--让幼儿在寻找相似与不似中加深对圆柱体的理解。
  ① 以柱柱口吻夸奖操作认真的幼儿,并寻求帮助:你能不能帮我把象圆柱体的东西找出来?② 引导幼儿观察陈列柜内实物,分辨相似与 不似圆柱体的东西,并说出原因。
  ③ 提出疑问:怎样使胡萝卜变得象圆柱体?
  ④ 教师操作:用削刀将胡萝卜削掉,中间部分削去外皮,变成一样粗细。
  四、通过联想生活中的圆柱体,开拓幼儿对圆柱世界的迁移发散能力。
  想一想,说一说:你在生活中还见到、用到的东西有哪些象圆柱体?
  五、找出圆柱体幼儿进行练习活动(主题数学练习)
活动反思: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触到圆柱体,但对圆柱体是一种常见的立体几何图形,幼儿的意识是模糊的,并且很难联系到社会中去。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杯子和罐子之间的比较,让孩子在自由扩展的玩当中寻找其中的特殊性,从而来认识圆柱体的具体特征。因此,孩子会比较感兴趣。我们班孩子由于多种客观原因,因此,差异性比较大。能力较强的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好,回答问题完整,并且善于观察。而能力较弱的孩子却相差比较大。所以,在设计活动时要考虑到这种情况。在活动中我采用了强弱互相搭配的方法,能力强的孩子带着相对较差的孩子一起活动,引导他们去相互学习。我的这个活动也是培养幼儿的观察力,使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判断圆柱体的外形特征,并学会运用各种感官感知多种多样的圆柱体。最后,孩子们在愉快地“手拉车”游戏中结束活动。新《纲要》提出:创设宽松的环境,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参与实际探索活动,感受探索的乐趣,感受发现的喜悦。经过各位专家的指点和不断的试教修改反思。在这个教学活动中我已经幸福的感受到了。

第46篇、大班数学公开课吃了魔法药的哈哈阿姨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猜想、组合,理解图形之间的关系。
  2.大胆想象,尝试运用三角形、圆形、长方形拼出各种图案。
  3.体验图形分、合的乐趣。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5.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活动准备:
  1.交互式电子白板及课件。
  2.电脑若干台。
  3.三角形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游戏“身体变变变”。教师说咒语,幼儿变成相应的物品。
  2.师:有一位懒惰的魔法师,他想制作一种魔法药,只要吃了这种魔法药,不管什么愿望都能实现。
  (二)教师讲述故事,初步巩固图形的特征。
  1.教师讲述故事至“猫竖起爪子扑向阿姨。”提问:你猜会发生什么神奇的事情?
  幼儿根据图画,自由回答。
  2.师:看看大狗是用什么变成的?“方方正正的砖”,那生活中还有哪些图形是方方正正的?
  小结:我们身边的黑板、窗子、书、文具盒……都是由长方形组成的。
  3.师:谁愿意试一试用正方形、和长方形拼成大狗。请个别幼儿在白板上操作。
  (三)尝试探索图形之间的转换。
  1.继续讲述故事至“魔法师的城堡竟然飘在空中,怎么才能下去呢?这时阿姨摸到了口袋里的圆圆的饼干,她想变出一只会飞的大鸟”,可是,圆圆的饼干怎样才能变成小鸟呢?
  2.教师引导幼儿共同完成小鸟的拼图。
  3.幼儿探索:你能把三角形和正方形变一变吗?
  3.继续讲述故事至“咱们避开乌鸦群到湖对面去吧”,可是,她们怎么过河呢?
  4.幼儿探索:用三角形拼成其他图形。
  (四)幼儿创意拼图。
  1.师:魔法师知道哈哈阿姨逃走了,变成了凶恶的大灰狼追了过来,阿姨又念了咒语“圆圈、三角形、方块们,变成比大灰狼更厉害的动物吧。这次,阿姨会变出什么厉害的动物呢,我们也来试一试把。
  2.幼儿两人一组,在电脑上进行创意拼图。
  3.展示幼儿作品,互相评价。
  活动延伸:
  在数学区提供更多的几何图形卡片,供幼儿自由拼搭、分合。
  故事:吃了魔法药的哈哈阿姨从前有一个懒惰的魔法师,他非常非常的懒,所以他决定研究一种只要念了咒语就什么都能实现的魔法药,可是他又懒得自己动手做。于是他念起了咒语“天灵灵,地灵灵,给我一个手艺好的厨师,耶!”说完,就出现了一个正在拷饼干的哈哈阿姨。魔法师命令哈哈阿姨制作魔法药。哈哈阿姨做完魔法药,魔法师就把阿姨的饼干全吃了,又香又脆真好吃。魔法师说:以后你就住在这儿给我拷饼干吧。阿姨听了非常生气,就把魔法药全喝光了,魔法师一气之下就把阿姨关了起来。
  有一天趁魔法师睡觉的时候,阿姨偷偷地溜了出来。这时,在门口睡觉的猫突然睁开了眼睛,“喵”猫竖起爪子想扑向阿姨。“方方正正的砖头啊,变成勇敢的大狗吧,耶!”就这样,方方正正的砖头飞过来变成勇敢的大狗把猫赶走了。阿姨这才明白,原来她吃了魔法药,可以实现任何魔法。
  但是打开门后阿姨惊呆了。魔法师的城堡竟然飘在空中!怎么才能下去呢?这时阿姨摸到了口袋里的圆圆的饼干。阿姨把圆圆的饼干拿出来,把其中的几个掰成两半。“圆圆的饼干,半圆的饼干啊,都聚在一起变成一只大鸟吧,耶!”念完咒语,饼干变得越来越大,真的变成了大鸟。
  大鸟带着阿姨经过一片三角形的树林,来到了湖边。阿姨对着三角形念了咒语,“长三角、宽三角、大三角、小三角,都聚在一起变成一个大帆船吧,耶!”刚念完咒语,这些三角形就开始移动,“砰”的一下变成了帅帅的大帆船,阿姨和伙伴们坐在帆船上,飘到了湖对岸。
  这时,睡醒的魔法师追了出来,他变成了一只凶恶的大灰狼,阿姨看着这么多的图形,这次她会变成什么才能逃脱魔法师呢?请小朋友们来帮帮忙吧。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第47篇、大班数学运动场上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1-10的序数,初步学习从不同的方向确定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2、会用序数较准确地表示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3、能倾听别人的发言,关注和学习同伴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动重点:认识1-10的序数,初步学习从不同的方向确定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活动难点:会用序数较准确地表示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活动准备:
  1、跑道图2、11种动物图卡3、楼房图4、数字1-105、幼儿用书22页半张活动过程:
  1、观察运动场上的跑道,确认各跑道的序号。
  (1)这是什么地方?有些什么?(运动场、有跑道)(2)数一数有几条跑道?(先个别数,然后集体点数)(3)哪条跑道是第1道?哪条跑道是最后一道?你是怎么知道的?(从左边开始数)哪个是左边?哪个是右边?
  (4)谁会用数字给每条跑道做个标记呢?老师这里有十个数字(随机拿两个数字让幼儿认读)谁能来给跑道标上数字符号呢?(请其他幼儿检查是否有错误)。在这里,数字“5”表示什么?
  (5)手指数字“5”:这个5表示什么意思?我们平时用5表示什么?
  手指数字“7”:这个7表示什么意思?我们平时用7表示什么?
  现在你知道数字有几个作用?(有两个作用:一是表示物体的数量,二是表示物体的位置。)2、帮助小动物做赛前准备。
  (1)运动员排着神气的队伍进场了,看看谁排在第一个?谁第二个?某某动物排在第几个?
  (2)大象裁判提出要求:请运动员站到自己的跑道!第一道小兔。请个别幼儿帮助小兔站到自己的跑道。其余的动物也按要求站在不同的跑道。(不要按顺序说,让幼儿找出对应的跑道(3)帮助大象检查小动物站得是否正确,并引导幼儿说说小动物站在第几跑道上。请幼儿用“XX在第X条跑道上”的句式回答。
  3、观察判断比赛的情况。
  (1)移动动物。比赛进行了一半,小朋友看看谁跑在第1位?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请幼儿用“第X道的XX跑了第X名”(教师随机点动物让幼儿说)(2)再次移动动物。比赛结束了,谁得了第一名?其他动物得了第几名?第几跑道的某某动物得了第几名?(集体说说比赛的结果)4、送运动员回家。
  (1)小动物住的楼房有几层?
  (2)大象裁判说:某某小动物住在第几层,你是从哪里开始数的呢?请你在楼层标上数字,帮忙把小动物送回家。
  (3)如果小动物要出去玩,你觉得它应该怎么走呢?(往下走),会经过哪些楼层呢?
  5、集体操作活动。
  (1)完成22页“楼梯上的动物”操作内容。讲述操作的要求。
  (2)评价幼儿的操作结果并纠错。
 教学反思
  1、本次活动内容做了精心的设计,根据本班幼儿实际情况,准备激烈有趣的比赛活动。通过活动自由交流,亲身体验,独自感受。使幼儿进入快乐的气氛中,懂得身体需要运动,运动有助于健康的重要性。
  2、 对幼儿活动过程的反思:
  (1)、对幼儿发展的反思:幼儿在活动中感受深刻,彼此团结友爱,互相尊重。宽容理解,在活动中孩子们兴高采烈。即使个别小组其中一组失败了情绪低落,但在自由交流中明白失败是成功之母。锻炼身体健康才是第一重要。
  (2)、对教师专业发展反思:精彩的活动中,看出多数幼儿经验水平学习特点和个性特征。聪明的孩子动作迅速,而动作稍慢的孩子吸取经验总结教训向成功者学习。而失败的个别学生会影响自身情绪把握教师核心与孩子真心投入促进孩子健康发展发展。
  (3)、对师生互动的反思:师生活动配合默契,当发现情绪不稳定时,教师及时调整孩子的心态。孩子,加油!胜利是属于你的!
  3、对活动效果评析:
  首先,目标明确在教学实践中的优势是,教学环节井然有序,组织活动中能否有条不紊是我在教学实践中应该谨慎的问题。今后在教学中会总结经验,发扬优点克服不足。
  4、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有很大的进步。因为从教师评课和自我反思中,学到丰富的经验。让我从中受益匪浅。以后的教学中跟随课改步伐,不断挖掘教材,耐心向专家和有经验的教师学习。争取上一堂成功而有魅力的课。

第48篇、大班数学天空中的飞机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4的加减法,能根据图意正确列出4的加减法算式。
  2、能清楚、正确的讲述三幅图的含义,并列出相应的算式。
  3、能克服胆怯的心理,大胆回答问题。
  4、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5、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学过3的加法。
  2、物质准备:教具:表示加减法的三幅图。学具:幼儿用书,人手一支笔。
  活动过程:
  1、游戏:"碰球"师幼共同玩"碰球"游戏:先确定游戏的总数(如4)。然后教师边拍手边说:嗨,嗨,我的2球碰几球?幼儿:嗨嗨,我的1球碰3球……(教师再提问,幼儿回答),复习巩固4以内各数的组成。
  2、飞机飞来了。
  -出示表示加法的三幅图,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每一幅图,弄清楚三幅图说了一件什么事?然后用一句简单的话,把每幅图的意思说清楚。
  -鼓励幼儿克服胆怯心理,大胆尝试,讲述三幅图的意思。
  -教师:你觉得可以用一道什么算式来表示三幅图说的这件事?为什么?引导幼儿列出加法算式:1+3=4,并解释1、+3、=4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教师:飞机飞来飞去真忙呀?我们怎样才能看清楚飞机是飞来?还是飞走呢?引导幼儿观察画面细节:飞来头朝什么方向?了解飞机是飞来还是飞走。引导幼儿思考:飞机飞来应该用什么算式?飞走应该用什么算式?
  3、小组操作活动。
  -看图列加法算式。启发幼儿仔细观察图片的变化,用"又"、"一共""还剩下"等词语讲述三幅图的意义,再正确列出加减法算式。
  -看算式进行4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4、活动评价。
  -出示表示减法的三幅图,请幼儿观察并讲述图意,并列出减法算式。
  -请幼儿看图列加减法算式的活动,鼓励幼儿说说从哪儿看出来是"来的",还是"去掉的",引导幼儿看图时,仔细观察第二幅图的变化。
  重点:学习4的加减法,能根据图意正确列出4的加减法算式。
  难点:能清楚、正确的讲述三幅图的含义,并列出相应的算式。
教学反思:
幼儿的兴趣非常浓,能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但在幼儿讨论的这个阶段,我应该创设情景,让幼儿体验。我会多看看多学学,让以后的教学活动能够更好。

第49篇、大班数学好玩的双色鱼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用数字或点、线等符号标记记录活动,能较清楚地表示活动结果。
  2、能较积极地参与讨论,分析多种记录方法的优缺点。
  3、有一定的记录与表达的能力。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活动准备经验准备:幼儿学写过1-10的数字,并会制作点、线等标记。
  物质准备:
  1、《幼儿用书》P 21、22页,双色鱼操作材料。
  2、《幼儿用书》P 10页,双色鱼记录表,小篓子、黑、红、黄三色水彩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1、教师出示班级饲养的鱼,请幼儿介绍鱼的名称,并引导幼儿说说家里养的鱼。
  教师:这儿还有一些奇怪的鱼。教师出示双色鱼,引导幼儿观察,知道引门叫双色鱼,有两种颜色,一面是红色,另一面是黄色,请幼儿数一数一共有几条 鱼,想一想可以用数字几表示。好玩的双色鱼。
  教师:今天我们大家来玩撤小鱼的游戏。把5条小鱼抓在手里,轻轻地撤在小篓子里,看看几条是红色的?几条是黄色的?请个别幼儿示范,大家来说一教师出示三色笔:这儿有一些笔,怎样才能把撒小鱼的结果记录清楚呢?引导幼儿思考,并提出自己的意见。
  二、小组操作活动:好玩的双色鱼。
  1、请幼儿数一数自己篓子里的小鱼,先记录总数。
  2、引导幼儿撒小鱼,每撒一次记录一次,用不同颜色的水彩笔将结果记录清楚。
  3、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记录,如:用数字或点、线等标记进行记录。展示、交流操作结果。
  4、展示幼儿的记录单,请幼儿看看自己和同伴的操作结果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5、师幼共同分析,讨论各种记录方法的优缺点,引导幼儿把多种优点结合起来,概括出一种比较好的记录方法。
活动反思: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这是我们在课改中最响亮的呼声,课堂上老师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还必须善于驾驭学生的主动性并使学生从中得到更大的收获。法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卢梭曾说过:“儿童有他独特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学生作为一个个性鲜明的生命个体,总是带着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来接触新的阅读文本,他们的阅读个性是客观存在的。正所谓,“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对同一文本也完全可以从若干个角度进行不同的解读。在阅读过程中,多俯下身来倾听孩子们的发言,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享受阅读的乐趣。  这节课中,我试着给了学生更多的发言权,还给予学生阅读反思的时空。学生通过阅读反思,开启了心智,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由于学生个人的生活阅历较浅,看待事物往往不够准确全面。当学生在回答问题出现偏差时,教师不要急于去否定,而是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看法,潜心阅读文本的重点段,这样就给予了他阅读反思的时间和空间,激发了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保护学生的阅读的积极性,使他们享受到发表不同意见的乐趣,使思维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促进了学生创造力的发挥,再一次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第50篇、大班数学7以内的加减运算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7的加减,并进行7以内数的加减运算。
  2、进一步巩固对加、减法算式及其含义的理解。
  3、爱动脑筋,能积极参与加减运算活动。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1、趣味练习:加减算式2、教具图片一张《幼儿用书》,幼儿人手一支笔。
  活动过程一、导入课题教师:小猴们旅行回来了,我们去看看它们吧。
  1.出示图片:小猴在哪里?它们都在干什么?
  请幼儿说一说每个小猴子的位置,以及它们正在做什么?
  如:1只小猴子,6只大猴子………2.教师:你能用一道算式来表示吗?
  引导幼儿列加法或减法算式,并说一说每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
  如:1+6=7表示1只小猴子和6只大猴子合起来是7只猴子。
  再如:7-1=6表示7只猴子中,有一只小猴子剩下的都是大猴子。
  3.继续引发幼儿的思考:你还能列出和刚才不一样的算式吗?
  二、幼儿操作活动。
  1.看图按特征标记列算式。请幼儿观察画面上的实物有多少?
  它们的颜色和其它特征是怎样的?
  然后,列出7的第一组加法或减法算式。
  2.观察连续的三幅图,讲述图片的含义,列出加减算式。
  3.带领幼儿分别打开《幼儿用书》第12、13页,引导幼儿练习7的第二组、第三组加减运算。
  (也可采用分组练习的方式,本活动只完成一页练习,其它练习放在日常或区域中进行。)三、活动评价请幼儿介绍"看特征列算式"的活动,鼓励幼儿说出每道算式的意思,帮助幼儿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活动反思:
用规范的语言深化他们对数学知识的认知,使他们加深对相关概念意义的理解,只有在充分了解数学理论、科学全面地理解数学概念,及在充分了解幼儿的思维特点、学习规律的基础上,才能将数学概念正确地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去。才能有效地引领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理解、运用数学。

第51篇、大班数学优质课认识球体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了解球体的主要特征。
  2.比较、发现球体和圆形的不同,并乐意表述自己的发现。
  3.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玻璃球、飞盘、乒乓球、小皮球、木珠、光盘、圆环、硬币、瓶盖等及其图片,笔和记录表。
  2.环境布置:圆圆世界--摆放玻璃球、小皮球、木珠、乒乓球等各种球体物品及圆环、光盘、飞盘、硬币、瓶盖等。
  活动过程:
  (一)以"圆圆世界"导入活动,教师ppt展示图片,引发探究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进入一个"圆圆世界",看看这个世界里都有什么东西?它们哪里一样?
  (二)引导幼儿在"圆圆世界"里边玩边探索,初步感知球体的特征。
  1.介绍玩法和记录要求;老师把他们请到了教室,待会儿小朋友们滚一滚,玩一玩,看一看他们是不是都可以滚,如果可以滚的就在这个图示下面"√",不能滚的就打"×"。
  2.幼儿选择"圆圆世界"里的物品玩,教师观察、引导他们;把玩的结果记下来。
  3.结合记录,交流玩的结果:有哪些东西是可以滚的?哪些东西是不可以滚的?
  4.小结:原来,"圆圆世界"里的东西都可以滚。
  (三)再次探索,进一步感知球体的特征。
  1.师;"圆圆世界"里的东西都可以滚,但可以随便滚吗?请小朋友们再去滚一滚,玩一玩这些东西。操作时请按照记录表上的图片指示进行,并且把玩的结果记录下来。
  2.幼儿再次探索,教师观察、引导幼儿;把玩的结果记录下来。
  3.结合记录,交流结果。
  4.小结:从各个方向来滚、滚来滚去都不会倒的这些东西,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球体"。
  (四)引导幼儿找一找生活中的球体物品。
  1.师幼交流:找一找我们的周围有哪些东西是球体(如柜子上的地球仪等)。
  2.师展示ppt,介绍生活中的球体及其作用,。
  师:老师也找了一些球体,我们看看都有哪些?它们为什么要做成球体?。
  3.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寻找球体物品。
  师:回家以后你们再去找一找球体的东西,看一看这些东西有什么作用,会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什么问题。
活动反思:
在找找、做做、说说这一环节中,目的是让幼儿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在生活中,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同时培养幼儿动脑、动口、观察、比较等能力。从幼儿的操作结果来看,幼儿对于球体的认识是比较到位的,只有个别幼儿出了点小错。

第52篇、大班数学量沙教案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发现:用大小不同的工具来运同一堆沙,大工具运的次数少,小工具运的次数多。
  2.培养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正确的记录方法。
  3.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4.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活动准备:
  沙、大小不同的杯子、盆子、记录单、筷子等
  活动过程:
  1.谈话引起幼儿兴趣。
  老师这里有一盘沙,我想知道有多少沙,你们有什么办法吗?
  2.幼儿第一次粮沙并进行统计记录。
  (1)怎样让别人知道这堆沙有多少呢?(记录)
  (2)出示统计表格并观察:这是一张统计表,横排的格子里画上你使用的工具,竖排的格子里记录你使用这个工具量沙的次数。
  (3)明确运沙的具体操作规则(满杯后用工具刮平)
  (4)幼儿操作
  (5)引导观察数据,表扬会想办法记录的小朋友。
  3.幼儿第二次用不同工具运沙。
  (1) 幼儿预测大工具来运刚才的一堆沙,运的次数会怎么样?
  (2) 幼儿操作
  (3) 统计数据
  (4) 幼儿通过观察数据得出:运的次数不一样;大杯子那一排的数据小,小杯子那一排的数据大……
  教师小结:用大小不同的工具运同一堆沙,大工具运的次数少,小工具运的次数多。
  延伸游戏
  请小朋友想想,如果用桶来量沙,量的结果又会怎么样?让我们带着沙到教室试一下吧。
 

第53篇、大班数学公开课认识先后教案

 活动目标:
  学习按事件的先后顺序排出序列,感知时间与事件顺序的关系。
  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1、种子发芽、早晚的变化、洗手、脱衣服睡觉等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以谈话形式导入课题,讲一讲生活中的先后事件,引起幼儿兴趣。
  1、师:小朋友早上起床了先要做什么?后要做什么呢?
  幼:先要洗脸、刷牙,后吃早餐2、师: 去上幼儿园,来到幼儿园里我们要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幼:先向老师问好,去区角玩游戏、收玩具、最后跟老师去做早操。
  3、师:吃点心了我们要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幼:先洗手、后吃点心。
  小结:小朋友刚刚我们说了很多平时做事情的先后顺序,知道我们做事都有先后顺序。今天我们来学习认识先后。
  二、幼儿分组操作活动,巩固幼儿对时间与事件先后的理解。
  1、请个别幼儿示范操作。
  师:植物的生长过程也是有先后顺序。
  种子发芽长出两片叶子长出许多叶子2、幼儿分组操作,根据图片内容的先后排序。
  师:在小朋友的桌子上也准备了一些生活及自然变化的图片,请小朋友给图片排序。
  3、  分享交流,教师评价。
  师:小朋友为故事图片排好了序列,来看看你们是怎样排序的。
  师:这组的小朋友你们是怎样给洗手的顺序排序的?
  幼:我们是根据老师教我们的洗手方法来排序的。
  师:这组的是从早到晚的变化排序,你们是怎样排序的?
  幼:我们是看从太阳到月亮来排序。
  师:这组的小朋友你们是怎样排序的。
  幼:我们是先起床再穿衣服排序。
  4、教师小结:在这次活动中都学会了时间与事件顺序的关系,会按事件的先后顺序排序。
  三、结束部分:
  小朋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可见的先后顺序,请你说说还有那些?
  妈妈炒菜的时候是先洗菜、切菜最后拿去炒好的。
 

第54篇、大班数学活动去旅行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游戏,感知搭配活动中的规律性和次序性。
  2、学习看懂图意,,根据图示进行操作,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电脑课件、饭盒、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丁丁旅行"引出课题
  提问1:孩子们,什么叫一套衣服?
  提问2:我们一起来看看,丁丁的衣柜里有几件衣服和几条裤子?
  二、幼儿操作图片,教师运用课件验证。
  (一)幼儿操作
  1、提供给幼儿操作材料,请幼儿自由搭配,要求每套衣服不能重复。
  2、请幼儿讲述自己的搭配方法,教师用课件进行演示。
  3、教师小结:我们一起来数数,一共有几种搭配的方法?
  (二)比一比
  要求是:1、要搭配4套衣服   2、每套衣服不能重复  3、比比谁最快搭配好
  (三)交流方法
  三、巩固练习
  提问:这些菜你们吃过吗?它们哪些是荤菜,哪些是素菜呢?
  请你看看今天的菜谱,一共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呢?
  1、幼儿每人一个饭盒,自由走动搭配荤菜和素菜。
  2、教师利用课件验证。
  四、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在本次的数学活动中,主要是让幼儿进行搭配,从上衣和下装的搭配中,让幼儿学习一定的搭配方法,培养有序的思考能力,以及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运用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整个活动以丁丁要去旅行为线索,自然将整个环节贯穿,符合幼儿游戏化教学的年龄特点。
  本次教学主要以生活中的丁丁旅行为线索,如穿什么衣服,吃什么菜两个幼儿比较熟悉的生活情景,并用情景中人物的语言,充分抓住幼儿的好奇心,是幼儿马上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从而达到使幼儿自主学习的目的。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幼儿结合具体情景,能够进行有序的思考,掌握搭配的方法。难点是使幼儿进行有序的思考,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在教学活动中我力求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防守让幼儿参与到活动中,如在这活动中我通过配一配(衣服的搭配),连一连(配餐),从搭配材料的数目上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
  使幼儿真正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数学活动带的乐趣。
  活动中幼儿一直保持着兴奋的状态,在操作活动中幼儿对于第一环节掌握的还是很不错的,但是在第二环节中,幼儿操作的不是很好,这也许是我在交代的时候没有把要求讲得很清楚,在我接下来的发现问题调整中,幼儿的注意力就不是很集中,就一直在游戏的环节中了,没有很好的在听老师的要求了。
 

第55篇、大班数学森林里的小鸟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加深幼儿对加减法含义的理解,能看图列出6的第二、三组加减算式。
  2.引导幼儿根据图意,完整地讲述算式的含意,尝试编6的加减法应用题。
  3.鼓励幼儿在解决问题时积极思考,发展幼儿观察和思考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活动准备:
  1.6的三组加减算式题卡。背景图:森林里。图片:小鸟(3只大、3只小, 2只在树外、4只在树上,5只红鸟、1只黄鸟)2.幼儿数学活动P7-11,笔。
  活动过程:
  一、复习6的组成。
  教师:"森林里有6只小鸟,现在它们要分两组进行游戏活动,请大家帮它们分一分,怎么分?"(按鸟的特征分)小结:6可以分成1和5;可以分成2和4;可以分成3和3;可以分成4和2;可以分成5和1。
  二、学习6的第二组加减法。
  1.学习6的第二组加法。
  (1)出示图片(4只在树上,2只在树外),提问:谁会用简单的话把这两张图片的意思说清楚。
  (2)请你们用一道算式记录这件事?并请个别幼儿演示4+2=6。说说这道算式所表示的含义,并说说为什么要用加法来表示?将小鸟数量交换,再来说说这件事?列算式。
  2.学习6的第二组减法。
  出示图片(树上6只鸟,飞走2只小鸟,提问:"谁来说说这幅画的意思?"(树上有6只小鸟,飞走了2只小鸟,还剩几小鸟)"可以用什么样的算式来表示?"(6-2=4)"你知道这道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吗?"。将小鸟交换一下,又会怎样呢?教师帮助幼儿理解数字互换的规律。
  3.学习6的第三组加减法,出示图片(3只大鸟、3只小鸟),提问:"谁来说说这幅画的意思?" "可以用什么样的算式来表示?"将图片的位置交换一下,让幼儿列出第三组减法算式。
  4.教师出示6的一、二组加减算式题。说说关于6的加减一共有几组?和我们学的6的五种分法有什么联系。
  幼儿认读6的加减算式。
  5+1=6、1+5=6;2+4=6、4+2=6;3+3=66-1=5、6-5=1;6-2=4、6-4=2;6-3=3教师列出算式:4+2=6 2+4=6 ,让幼儿比较:4+2=6和2+4=6有什么异同。
  教师小结:在加法算式里,加号前面和后面两数可以交换位置,得数不变。
  教师列出算式:6-2=4 6-4=2,让幼儿比较6-2=4 6-4=2有什么异同。
  教师小结:我们知道6可以分成4和2,6减4等于2,6减2就等于4。
  5.幼儿练习幼儿数学活动P7-11页
活动反思:
对于幼儿来说,如果只重视数学知识的学习,很容易导致枯燥和乏味。常言道:兴趣是第一位教师,并在幼儿的学习活动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根据《指南》的精神,数学活动应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为主,为幼儿日后学习数学创造有利条件,为幼儿终生学习数学奠定良好的基础。我认为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是主要。

第56篇、大班数学活动斑斑的误会教案反思

设计思路:
  此次的教学活动是来源于前段时间我园开展的一次家园共同进行的"装扮活动",他是由幼儿、家长和老师共同参与、利用各种材料进行装扮表现的活动。活动之后,我班的孩子意由未尽,在教室的小舞台中一直乐于表现,并发现了装扮材料中的数字,例如兔子的2只耳朵,蝴蝶的1对翅膀等,这些都被孩子称之为数字朋友,我想,是否可将这些元素进行整合,于是《斑斑的生日》这堂教学活动就产生了,在活动中幼儿将会发现4只蝴蝶、4个斑点、4条腿的小狗,这些都可以称为4,然后幼儿在众多材料中选择进行装扮,找到各种含有4的物品,与斑斑共同庆贺生日,从而积极的参与表达、表现。
  活动目标:
  1、在情境中理解4的含义,尝试手口一致的点数。
  2、愿意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动过程:
  一、斑斑的舞会1.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客人,一起来看看是谁呢?
  这只小老虎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斑斑",我们一起和斑斑打个招呼。
  2.你们感觉斑斑的心情怎么样?斑斑有什么开心的事情呢?
  3.(呈现蛋糕)原来是斑斑的生日。斑斑几岁了呢?你怎么知道的?(4岁)(手口一致点数蜡烛),蛋糕上有4根蜡烛,可以用数字4来表示。斑斑:今天是我4岁的生日,我要请和数字4有关系的朋友,来参加舞会!你们听清楚了吗?请谁来参加舞会呢?
  4.小鸟飞来了问:"斑斑、斑斑,我可以参加舞会吗?"小朋友你们说,小鸟能参加舞会吗?(幼儿想办法)l        原来,4只小鸟可以用数字4来表示,所以,4只小鸟可以参加舞会(小鸟高高兴兴参加舞会了)5.又有谁来了呢?(一条小蛇)那么小蛇能参加舞会吗?
  l        原来小蛇身上有四个斑点,可以用数字4来表示,所以,小蛇能参加舞会。
  6.你们看,谁来了呢?(小狗)小狗可以参加舞会吗?为什么?
  启发提问:斑斑不知道小狗有4岁,你有什么办法让斑斑知道呢?
  你们见过小狗吗?小狗身上也藏着4、有4的朋友,你来找一找。
  l        原来小狗有四条腿,可以用数字4来表示,所以,小狗能参加舞会7.又有谁来了?1只小鸡来参加舞会,它问小朋友:"你们说,斑斑会同意我参加舞会吗?"为什么不可以呢?那怎么办?(幼儿一起想办法后,逐一添上1只小鸡,一直到4只小鸡)l        原来,4只小鸡可以用数字4来表示,所以,4只小鸡可以参加舞会(小鸡高高兴兴参加舞会了)8.小结:原来,小狗有4条腿、小蛇有4个斑点、4只小鸟、4只小鸡、都可以用数字4来表示,所以它们都可以参加舞会。你看它们多开开心啊!
  二、斑斑的礼物1.小动物都去参加舞会了,你们想不想参加呢?刚才斑斑告诉我,你们可以装扮一下,只要和数字4有关系就可以了!
  2.幼儿自由选择装扮,教师观察幼儿的选择情况。
  3.幼儿介绍自己的装扮。
  启发提问:你装扮的是什么?有什么是和4有关系的?
  我们一起来看看是不是和4有关系?
  4.小朋友们都装扮了和4有关,斑斑真高兴,我们一起来参加斑斑的舞会吧!
 活动反思:
  中班孩子对色彩很感兴趣,用色彩表达意愿非常强烈,针对中班孩子在美术活动中表现出的特点,我设计了美术活动《斑斑点点的树》。色彩是构成点彩画的重要因素,让孩子们把各种单纯的色彩一点点地以小圆点形式排列在画面上。以此了解点彩画的绘画原理、亲身体验点彩画色彩的对比与分割所产生的光色效果。整个活动我以“树林真美——-点彩画真神奇——-春天的树林”来引导幼儿感受自然界的树林之美。

第57篇、大班数学活动分饼干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正确感知图形的基础上,学习按图形的某一特征(颜色、形状、大小)进行分类。
  2、能愉快地参加操作活动,并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
  3、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4、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帮助别人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
  重点:积极参加活动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创设游戏和生
  活情境进行教学。
  难点:能按图形的某一特征进行分类。提供充足的教具,在操作中完成分类。
  活动过程:
  一、进车间
  1、小朋友你们爱吃饼干吗?你吃的饼干都是什么什么样的?你知道饼干厂的工人是怎样工作的吗?这次课我们就去体验一下当饼干工人好不好?播放幻灯进入虚拟车间。虚拟厂长交代游戏规--工人们,现在我们要到饼干厂工作了,这边是"红红饼干"那边是"绿绿饼干",请戴绿袖套的工人到"绿绿饼干"那里去,那么戴红袖套的呢?(幼儿根据套袖颜色分别找到位置。)
  2、幼儿操作发现5的分合方法,教师记录,将5的4种分合方法有规律的搬进组成楼房。
  二、分饼干
  1、教师戴厂长的头饰操作幻灯片,引导幼儿指认图形--我们厂的饼干可真多呀,谁来介绍一下,有些什么样的饼干?幼儿根据幻灯中显示的图片讲述出图形。
  2、教师边操作幻灯边提问引导幼儿探索分类方法。现在我们要把这些饼干分装到两个盒子里,你们想想看,那些饼干可以放在一起?幼儿讨论分类方法,集体练习。
  三、运饼干
  教师播放课件,引导幼儿指认标记牌--饼干包装好了,现在我们要把它分别装到4辆车上来,每辆车上装的饼干是不同的。这辆车上装红盒子上有星的饼干,这辆车上装红盒子上没星的饼干,那么这辆车上装什么?(指绿色上有星的)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操作幻灯片观看结果。
  电话铃响,教师接电话,--喂,是幼儿园啊,我们已经把饼干装上车了,马上给你们送过来,再见!
活动反思:
本活动以二等分为基础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活动中我以给小朋友分食物为主线贯穿活动始末,“分饼干”是幼儿生活中熟悉的,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以一个圆形饼干的二等分为基础拓展到多个圆形的平均分配活动,活动内容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从而更好地激发幼儿的探究**。

第58篇、大班数学去邮局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从某地道某地的路线不可能是单一的体验空间的奇妙。发展思维能力,养成在生活中寻找捷径的意识。
  2、尝试根据图示找出两地之间多种不同的路径。
  3、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笔、卡片活动过程一、回忆回家的路线。
  1、师:小朋友,你们每天从幼儿园回家都是怎么走呢?(引导幼儿自由讲述,跳动幼儿回忆的积极性。)你们每天回家走的路线都一样吗?有没有不同的回家路线呢?(教师可引导幼儿说出自己不同的步行路线或乘车路线。)2、了解空间的奇妙。
  师:XXX有时从幼儿园出门,向门前的中心花园走,过了花园到6幢,再到小桥亭子的地方,往前走几步就到家了。有时呢,他从幼儿园出门,往左边的超市走,过了10幢,再到2号车库,往右走几步就到家了。你认为这两条路哪条路近?哪条路远?哪条路好走?(教师一边根据幼儿讲述,一边在黑板上画简单的路线图,让幼儿了解空间的奇妙。)3、师:小朋友你们看,老师为你们每人准备了一幅图。这幅图上有什么呢?它有什么用呢?
  二、知道从某地道某地的路线不可能是单一的体验空间的奇妙。发展思维能力,养成在生活中寻找捷径的意识。
  教师出示挂图,观察、分析图示,了解挂图的内容及含义。
  1、观察、讲述挂图的内容师:小朋友们你们仔细看一看,图上都有些什么呢?(引导幼儿先自由看图,并相互间轻声交流。)2、猜各图中各内容的用处。
  师:图上的格子有什么用?格子中的图的什么?东东、佳佳想干什么?(先引导幼儿猜测,再给幼儿发表见解的时间。)3、了解图中各内容的含义。
  师:小朋友,其实格子是表示一条条小路的,格子中的蛇、水塘、树、栅栏和石头表示路上的障碍,必须要绕过它们,东东、佳佳要选一条路到邮局会合。(教师边讲述边指图上相应的画面,以加深幼儿印象。)讨论、学习完成具体方法,进一步体验空间的奇妙。
  1、讨论完成的方法。
  师:请你想一想,他们可以有哪些方法走到邮局呢?怎么表示可走的路线呢?(教师同时出示事先准备的箭头,引导幼儿讲述可用箭头卡片摆在可走的小格子里。)2、学习领悟的方法。
  师:怎么摆呢?谁愿意上来试一试?(教师引导幼儿知道箭头要首尾相连,还引导幼儿用一种颜色的箭头表示一条线路。)师:请小朋友用不同颜色的箭头表示东东和佳佳到邮局去的所有路线吧。路上不能有障碍,每条路还不能重复哟!
  2、交流练习结果。
  师:你们找好了吗?找到几条路线?给大家看一看吧。(引导幼儿一边介绍,一边展示其练习结果。
活动反思:
  了解邮局的特点和邮局与人们生活的关系,难点是掌握寄信的步骤,在综合活动中提高阅读能力和语言能力。

第59篇、大班数学活动图形碰碰乐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图形拼搭组合的变化,发展空间方位知觉的能力。
  2、尝试将三角形装入盒,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3、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图形小卡片、三角形若干、几何图形底板三个(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磁性板一块、地毯6块、泡沫垫一块、奇妙箱、大头针
  活动过程:
  一、说说图形(目的:巩固对图形的认识)
  1、             指认图形并正确命名
  提问:转动图形,结果会怎样?
  归纳:卡片转动后,图形的方向改变,形状不变。
  二、拼搭图形(目的:感受图形拼搭组合的变化)
  1、游戏:三角形碰碰乐
  玩法:根据儿歌指令,用相应数量的三角形拼搭组合出新图形
  儿歌: 碰碰乐、碰碰乐,?个三角形碰碰乐;
  你碰我、我碰你,碰在一起真快乐。
  规则:
  ----听清楚"几个三角形碰碰乐"
  ----三角形的边和边必须全部"碰"(重合)在一起
  ----三角形"碰"在一起后,马上回到座位上
  2、             第一次游戏:2个三角形碰碰乐
  3、             第二次游戏:4个三角形碰碰乐
  三、图形装盒(目的:运用图形拼搭经验解决问题)
  问题情境:
  12个三角形想回家,你觉得哪一个图形是它们的家?
  大班数学  图形碰碰乐》
  目标:
  1.能大胆地、创造性地用几种图形拼拼、贴贴、说说。
  2.体验图形组合变化的乐趣。
  准备:
  1.白纸每人一张,各种大小形状不一的彩色图形纸若干,浆糊,抹布。
  2.教师用几何图形拼贴的范例图一张。
  过程:
  1.激发幼儿自己用图形拼贴画的兴趣。
  ·出示范例图,引导幼儿说说拼贴图案的几何图形的名称。
  2.练习用图形拼摆物体造型。
  ·幼儿自己选择所需的图形尝试拼物。
  ·教师帮助幼儿合理安排画面。
  ·粘贴造型时提醒幼儿正确使用浆糊、抹布等。
  3.展览幼儿作品,相互欣赏。
  ·幼儿相互讲述画面的内容,体验图形的组合变化的乐趣。
  ·鼓励幼儿说出"我用X形和X形拼了XXX形"。
  建议:
  结合此次活动可在智力区与美工区继续提供各种形状的彩色纸与积木,让幼儿进行拼贴造型,进一步感受图形组合的千变万化。
  评价:
  1.能大胆地选择几何图形拼贴造型,有一定创造性。
  2.能正确地说出所选图形的名称与造型物的名称。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以数学教育生活化为主导思想,以来自现实生活中的图形作为操作材料,让幼儿充分体验到活动的乐趣,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玩”。

第60篇、大班数学公开课按规律排序教案反思

 一、活动目标
  1、尝试对3种物体进行间隔排序。
  2、通过细心观察,能发现颜色、形状、数量等间隔排序的规律。
  3、学习与同伴互相检查的方法,乐意与同伴交流自己的看法。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准备:
  1、教具:森林联欢会课件一份、《请你和我跳个舞》音乐。
  2、学具:腰带、皇冠、串珠绳各16份;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片片若干;动物串珠若干。
  二、活动过程:
  教师教学策略
  媒体呈现
  儿童学习策略
  三、过程反思
  (一)、以森林联欢会的情境导入活动,引导幼儿观察课件的图案组成,了解间隔排序的多种方法。
  (1)播放课件,引导幼儿观察图案中间隔排序。
  师:在老师布置好的会场里藏着一个小秘密,是什么呢?
  (2)通过观察图片,了解间隔排序的多种方法发现排列的规律。
  教师:这些图案是在怎么排列的呢?
  运用ppt课件呈现森林联欢会的背景图。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分别出示几种装饰图。
  集体观察学习:观察图案的排列规律。
  个别幼儿回答,集体讨论、检查观察、发现排列的规律。
  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幼儿观察,主动发现排列的规律。
  个别操作和集体检验,了解间隔排序的方法。
  (二)、参加森林联欢会,进行制作装饰活动。
  (1)教师在视频展台上出示皇冠,引导幼儿讨论皇冠的制作方法。
  师:参加森林联欢会我们要把自己打扮漂亮,要和森林布置的一样哦。
  (2)幼儿制作,装扮,教师重点观察指导幼儿的排序方法,并帮助幼儿装订。
  应用视频展台,介绍制作方法。
  幼儿观察排序的方法,个别幼儿的回答,集体交流、检查。
  幼儿操作,说说自己的排列规律。
  通过个别操作和集体的检查以及媒体的呈现,帮助幼儿掌握间隔排序的方法和规律。
  通过操作活动,幼儿自己制作,巩固对排序方法及规律的掌握。
  (三)、幼儿和同伴相互检查排序完成情况,参加森林联欢会。
  (1)师:和好朋友互相检查是不是符合参加联欢会的要求了?
  (2)举行森林联欢会,幼儿和同伴共跳《请你和我跳个舞》。
  播放音乐。
  同伴间互相检查,巩固排列的规律。
  和同伴间互相检查,幼儿和同伴间相互学习,帮助幼儿巩固间隔排序方法。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第61篇、大班数学活动学习8以内序数教案

 一、活动目标:
  1、学习序数1~8,理解序数的方向性,正确使用序数词表述物体的排列次序。
  2、培养幼儿序数的兴趣。
  3、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4、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二、活动准备:
  楼层图、火车图、动物7个、幼儿每人一张照片、操作卡人手一份(鼠蟹双面卡、夹子)
  三、活动过程:
  a)我来选楼层
  (1)、教师出示楼层图,认识各层楼
  师:老师为小朋友设计了一幢高楼,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一共有几层,从下往上看,哪是第一层,用什么数字表示?(依次逐一认识第2--8层)。
  (2)、幼儿为自己选楼层
  师:你喜欢住在第几层呢?为什么?交流之后分组请幼儿上来选楼层,即:将自己的照片贴在相应的层楼里。请幼儿互相介绍自己住在几层楼。
  b)送小动物上火车
  (1)、出示火车图,认识火车车厢节次
  师:老师会变魔术,把这幢高楼变成一列火车,一、二、三、变,大家看一下,这列火车一共有几节车厢,每个数字分别表示哪一节车厢(从左往右看),先后请幼儿上来将数字贴在相应节次的车厢上。
  (2)出示动物图,巩固认识序数
  师:一群小动物,排队上火车,从左往右看,小动物分别排在第几?
  (3)送小动物上火车
  师:大家看一下,各小动物分别上了第几节车厢?坐在第5(或其它)节车厢上的是谁?
  c)幼儿操作活动《夹鼠蟹》
  师:老鼠偷了地里的玉米,被我们抓住了,我们一起来惩罚惩罚它们,让它受点苦。
  方法:幼儿左手拿鼠蟹双面卡,右手拿夹子,根据教师的指令"夹老鼠",如:教师说:夹、夹、夹老鼠,快快夹住第3只(从左往右)。也可请孩子发出指令。
  师:螃蟹总爬来爬去,不听话,我们来惩罚惩罚它们,让它受点苦。
  方法:幼儿左手拿鼠蟹双面卡,右手拿夹子,根据教师的指令"夹螃蟹",如:教师说:夹、夹、夹螃蟹,快快夹住第5只(从上往下)。也可请孩子发出指令。
  d)幼儿游戏活动:《走楼梯》
  方法:幼儿每人抽一张圆形数字卡,根据数字走上相应级别的楼梯站好(从下往上)。
  可以互换数字卡,进行下一轮游戏。
 

第62篇、大班数学10的加减法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和活动中归纳概括10的组成,加深认识加减法间的联系,初步掌握10的第一、二组加减法。
  2.提高有条理地思考问题及善于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
  3.能积极探索新知,在活动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4.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重点难点:
  体会加减法的含义,直接快速地凑10。
  活动准备:
  1.人手雪花片10个人手这样表格若干。
  2.10个苹果卡片,10级台阶图 ,小狗、骨头卡片,喜羊羊手偶。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孩子们,你们看今天谁来了?(出示手偶)大家猜一猜喜羊羊给我们带什么来了?(从桌下拿出一盘苹果)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喜羊羊一共带来了多少个苹果。(将盘里的苹果一个一个地摆在桌上)生:10个。
  (将10个苹果卡片横排摆在黑板上)10个苹果我们就用10来表示。(板书:10)师:现在喜羊羊想把这10个苹果分成两堆,可是又不知道怎样分。孩子们你们能帮喜羊羊分一分吗?
  师:喜羊羊说,今天谁分得好,她就把苹果奖励给他。
  (二)探究新知,体验发现1.动手操作培养幼儿数感。
  (1)分一分师:现在请你们听清老师的要求,请每位幼儿把桌子右上角的10个雪花片放到桌子中间。
  生:(放雪花片)师:我们用这10个雪花片代替10个苹果,分一分。看谁分得又快又好,开始。
  (在幼儿动手的过程中,教师在黑板上贴10个苹果卡片)(2)说一说师:请告诉同桌的小朋友你把10分成了几和几。
  2.幼儿汇报后整理凑10法师:现在我要请最勇敢的孩子,把他的分法展示给大家看。其他小朋友请仔细观察他是如何分的,方法和你一样吗?(抽1位幼儿上台分苹果)师:XX把10分成了1和9,小朋友们你们同意吗。
  师:老师也同意他的分法,笑笑的苹果奖励给你。
  师:(指图形)从左往右看10可以分成1和9,从右往左看10还可以分成9和1,它们是一对好朋友,我们记的时候就可以这样来记,(填表格1、9)10可以分成1和9,10可以分成9和1。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记一记吧。
  生:10可以分成1和9,10可以分成9和1。
  师:现在又听老师要求,请把这10个雪花片放在一起。
  师:请你们动动脑筋,刚才我们已经把10分成了1和9,接着我们又可以怎样来分呢?分好后,把你的分法小声的告诉同桌的小朋友,开始。
  (生动手分,教师在黑板上贴10个苹果卡片)。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生:我把10分成了2和8。
  师(分苹果,中间用一条虚线分开)师:从左看10分成了2和8,从右看10还分成了8和2,它们也是一对好朋友。(填表格2、8)我们一起来记一记吧。
  生:10可以分成2和8,10可以分成8和2。
  师:请你们又把这10个雪花片放在一起。想一想接着我们又可以怎样分呢?分好后,把你的分法小声地告诉同桌的小朋友,开始。
  (生动手分,教师在黑板上贴10个苹果卡片)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又找到了哪两个好朋友?
  (带着幼儿把剩下的几种分法一起分完,把表格完成。)师:你们真能干,帮喜羊羊把10个苹果分成了两堆,并且有这么多种分法。现在我们一起来记一记你们的分法吧。
  (三)整理算式。
  师:刚才大家帮喜羊羊分苹果,她夸你们真聪明。现在,喜羊羊还有一个问题要考考大家,请你们把刚才分苹果的这几种分法用加减法算式表示出来,我们看谁最能干。我们一起来看第一种分法,左边有1个苹果,右边有9个苹果,可以怎样来列加减法算式呢?
  生:(1)1+9=10师:为什么这样列式呢?你能看着图告诉我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吗?
  生(1):左边有1个苹果,右边有9个苹果,合起来就是10个苹果。
  师:谁再来列另一个加法算式?
  生(2):9+1=10师:为什么这样列式呢?你能看着图告诉我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吗?
  生(2):左边有9个苹果,右边有1个苹果,合起来就是10个苹果。
  师:谁来列一个减法算式?
  生(3)10-1=9师:为什么这样列式呢?你能看着图告诉我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吗?
  生(3):一共有10个苹果,去掉1个苹果,还剩下9个苹果?
  师:谁再来列一个减法算式?
  生(4)10-9=1师:为什么这样列式呢?你能看着图告诉我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吗?
  生(3):一共有10个苹果,去掉9个苹果,还剩下1个苹果?
  师:为了你们能更准确的计算10的加减法,我们还可以通过找好朋友的方法来计算。我们一起来算一算吧。
  (师指表格,学生算)(四)应用拓展,寓学于嬉1.口算师:你们会了吗?好,老师来考考大家。现在,请大家看老师的卡片,很快的口算出答案,比一比谁算的最快最好。
  (教师出示卡片,学生开火车口算)2.小狗抢骨头师:(把台阶图贴上黑板)小朋友们今天的表现真好,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好吗?
反思:
在学习完10以内的加减法后,孩子们已对教材丰富多彩的知识呈现方式越来越熟悉,越来越喜欢了。我深深认识到把生活带进课堂,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数学,能激起学习的兴趣,扩展思维的空间。
教师注意问题呈现多样性,激起挑战的欲望 在本活动在教学中创设一种游戏、挑战性的游戏情境,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他们的学习兴趣十分浓厚,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在老师的引导下能把数学内容与生活相联系,通过直观的操作、观察,应用到生活中去,所以在课的设计上,尽力挖掘计算教学中的应用素材,不仅有利于计算教学中算理的讲清、讲透,更是渗透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生活的思想。

第63篇、大班数学活动10以内的数量守恒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等量物品的数量不随实物的大小、颜色、种类及排列形状的变化而改变,准确计数10以内物品的数量。
  2、体验数守恒的有趣现象。
  3、逐步树立自信心和创造意识。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5、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1、PPT(兔子背影、米老鼠背影各1只、兔子7只、米老鼠10只)2、幼儿操作卡、记号笔、小筐。
  活动过程:
  一、(弹琴律动引入)以到米奇家玩引入活动出示米老鼠图片引入活动:"嗨,小朋友,我是米奇要不要到我的妙妙屋玩啊?"师:"进入妙妙屋要念什么神奇的咒语呢?"(幼儿念咒语米斯嘎、木斯嘎、米老鼠! 师出示PPT米奇妙妙屋)二、玩游戏-"猜影子"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师:妙妙屋里有两种小动物,是谁呢?这些是它们的背影,小朋友们来猜一猜。
  三、通过和妙妙屋里的动物表做游戏,初步得知等量物品的数量不随实物的大小、颜色、种类及排列形状的变化而变化,体验数守恒的有趣现象。
  (一)先来看小兔子们做游戏(复习6的守恒)1、师出示PPT,两排兔子,红色、灰色,大的、小的分别有6只。
  提问:①"小朋友们看到了什么?" ②"这些只兔子都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小结:原来它们的大小、颜色不一样,但是数字宝宝是一样的,数字宝宝一样,说明它们的数量一样。
  2、提问:①小灰兔子很调皮,想和小朋友做游戏,请小朋友把眼睛闭上,数到10,看一看,看它们发生什么变化?
  ②小朋友数数现在有几只兔子,跟原来一样多吗?我觉得灰兔子少了两只,还剩4只,因为它的队伍变短了。
  师小结: 原来它们的队形发生了变化,但是数字没有变,6只还是6只,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
  (二)米奇妙妙屋的小主人来了,快看(感知新知识点数量:10的守恒)1、师出示PPT:10只性别、大小、造型不同的米老鼠,提问:①"一共有几只米老鼠?"②"这么多米老鼠,它们一样吗?哪里不一样?"2、米老鼠们开始做游戏了,当变换一种队形后提问:①"你们看米老鼠发生了什么变化?"②"我们来数数变了队形后,和原来一样多吗?"师小结:虽然这些米老鼠的大小、颜色、造型都不一样,队形也发生了变化,但是它的数量始终都没有变。
  四、操作活动:图形操作卡师:小朋友们真聪明,为了奖励小朋友,米老鼠带我们去图形城堡玩一玩(开汽车律动)1、出示PPT,图形城堡到了,提问:看一看有哪些图形?  这些图形一样吗?
  哪里不一样?有一样的地方吗?哪里一样?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吧!
  2、验证:小朋友们都做完了吗?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呢?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总结:原来这些图形宝宝颜色不一样、形状不一样、排列顺序也不一样,但是它们的数字宝宝都是一样的,说明它们的数量一样多,这就叫数的守恒。
  五、活动延伸:家长游戏请10位家长到前面手拉手围成一个圆圈随着音乐转圈,音乐停止时各做出一个不同的造型或变换一个不同的队形,让幼儿说一说哪变了,哪没变。
  六、结束部分站队,带小朋友到外面去玩一玩这个游戏。
活动反思:
  本节课教学结构合理,幼儿兴趣,培养了幼儿手、口一致的数数,并复习数字1—10。通过让幼儿数出皮球的个数,在下图涂出出相对应的数量并圈出正确的数字这个过程,使幼儿学习数量的对应,感知把具体的量抽象成数的过程。幼儿非常积极的上前做题。但有一点,就是有个别幼儿还不会点数的,要加强数数的能力了。

第64篇、大班数学学习7的组成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7的分合,知道7分成两份可以有6种分法,并记录结果。
  2.在探索操作活动中,知道按序分合不易漏掉数字,在观察中发现两部分数之间的增1减1的关系。
  3.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硬币若干活动过程:
  一、 复习6的组成玩"碰球游戏"师:我的1球碰几球?
  幼:你的1球碰5球。
  ……二、学习7的组成游戏导入:
  1.今天小超市开业了, 你们想去逛逛吗?
  2.逛超市买东西需要什么呢?(出示装有硬币的小包, 请幼儿猜猜里面装的是什么。)3.取款机里有很多的硬币,请小朋友不用眼睛看,用手摸出7个硬币。
  4.跟好朋友检查一下,是不是都摸对了。
  游戏"抛硬币"1.看看硬币是什么样的吗?它两面的图案一样吗?
  2.正面是什么样的?反面有是什么样的?
  3.你们知道一个硬币是多少钱吗?那你们手里有多少钱呢?
  4.现在时间还早,超市还没开门呢,我们来玩个抛硬币的游戏吧!
  5.请小朋友回到座位上,把7个硬币轻轻撒到盘子里,6.看看有几个正面?有几个反面?然后把它记下来。
  7.幼儿游戏,并记录操作结果。
  8.展示记录情况。你玩出了几种情况?你是怎样记录的?
  游戏"猜硬币"9.我手里有7个硬币,我将他们藏在两只手上,你们猜猜每只手里藏了几个?
  10.和旁边的小朋友玩一玩。
  教师总结7的6种分合情况,三、巩固7的组成购物(巩固练习)1.小超市开门了,超市里的商品真多,它们的价钱是不一样的,请小朋友用7元钱买两样东西,每个人都要把自己手上的钱用完。
  2.幼儿自由购物。教师做营业员检查幼儿活动结果。
 活动反思: 
 在学习7的组成时,我先以“看数拍手”的游戏的形式引入幼儿兴趣,孩子们在拍手游戏过程中都显得很有兴趣,也特别喜欢这样的游戏形式。在用故事《水果成熟了》引导幼儿帮助小动物分水果。在分水果的过程中,孩子们都想上来分,争先恐后的举手。边分边引导幼儿说左边分了几个,右边分了几个等。在这个游戏过程中,孩子们基本能正确分配。也能很好的说出7可以分成1和6、2和5、3和4、4和3、5和2、6和1。为了让每个孩子都有操作的机会,我利用操作材料(玩具)让每个孩子都和我一起来分一分,提高孩子参与的兴趣,让每个孩子对数学更有兴趣。从孩子的操作过程中看,她们基本上都能进行独立操作了,并能进行口头表述。

第65篇、大班数学活动区分立方体和几何形教案

活动内容:《区分平面几何图形与几何体》
  目的:
  1、使幼儿熟练掌握学过的平面几何图形和几何体的特征。
  2、初步理解平面几何图形与几何体的关系。
  3、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积木若干。
  2、与这些几何体的面相同大小的平面图形若干。
  3、十字形硬纸片若干,胶水等。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初步感知平面几何图形与几何体的不同。
  1、出示一块正方形积木和一张正方形的面一样大的纸,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其不同之处。
  师:这个是什么?(正方形)这个呢?(正方体)。他们有什么地方不同呢?
  2、教师小结正方形与正方体不同之处。
  师:正方形只有一个面,它的长和宽一样长;而正方体有六个一样大的面,正方体除了长和宽外还有高。
  3、让幼儿用食指沿着正方形的长和宽以及正方形的长、宽、高的三条棱运动比划,使幼儿清楚长宽高具体指的是什么,学会以此辨别平面和立体。
  师:请小朋友们都来摸一摸正方形和正方体,感觉一下它们的长、宽、高。
  4、小结:正方体像正方形长高的样子。
  二、幼儿自由比较探索圆形和圆柱体,长方形和长方体,区别它们的不同之处。
  1、师:请你们好好观察圆形和圆柱体,长方形和长方体,看看它们到底有哪里不一样。
  2、请个别幼儿说说比较后的想法。
  3、小结:圆柱体很像圆形长高的样子而长方体像长的很高的样子。
  三、幼儿分组操作活动1、一组:一张长方形和两个一样大的圆形纸粘成圆柱体2、二组:把十字形硬纸片涂上六种不同颜色并粘成一个正方体3、三组:作业单练习。
  4、总结:立方体上包括许多平面,很多平面可以组成立方体。
 

第66篇、大班数学分南瓜教案反思

目标:
  1.学习2、3、4的分解组成。
  2.通过观察,寻找发现数的组成规律。
  3.继续体验总数与两个部分数之间的关系。
  4.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5.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动准备:
  南瓜图片若干,蓝绿色的篮子图片各一张,4以内数字卡片若干,分合符号活动过程:
  一、游戏:碰球--教师交代游戏规则和要求--集体,小组,个人练习二、学习4的分解组成1.认识南瓜出示南瓜图片--这是什么?数一数有几个?
  2.分南瓜出示蓝绿色的篮子图片--请把南瓜分给蓝绿色的篮子,可以怎么分?(个别幼儿操作)--谁还有不一样的分法?
  3.记一记--谁有好办法把分南瓜的事记录下来?
  --请幼儿用数字和分合符号记录在黑板上4.念一念--幼儿认读分合式,先说分后说合三、出示操作纸,师幼共同了解操作要求--给弟弟妹妹分蔬菜,注意不遗漏,不重复四、根据幼儿完成情况讲评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第67篇、大班数学区分10以内数单双数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使教师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传授知识。
  2、使幼儿能够正确、快速地区分10以内数单、双数,理解单、双数的差别。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1--10数字卡每组一份,单、双数分记卡,单、双数划分图组数量表,歌曲《小鱼》。
  活动过程:
  一、手指律动 。
  1、《十个朋友出来走》引出10个数字。
  2、教师请小朋友按1至10的顺序伸出十根手指头,教师依次对应出示数字1至10。
  二、运用观察法、体验法,理解单、双数,了解他们的区别。请将单、双数划分卡上分别表示1-10的数量图片两两圈在一起,发现他们有什么不同,并回答问题。
  1、1、3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2、4、6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3、1、2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4、两两圈在一起剩一个的数有谁?一个没多的数有谁?小结:两两圈在一起剩一个的数(它没有朋友)叫单数(1、3、5、7、9)。两两圈在一起一个也没多出来的数(它有朋友)叫双数(2、4、6、8、10)。
  三、幼儿操作,知识联系实际,巩固知识。
  1、请将手中的单、双数分记卡完成。
  2、用"两个两个的数"的方式数一数分记卡上的图案数量。
  四、配音乐进行集体游戏活动《海洋里的小鱼》(运用游戏方式使幼儿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按歌词所表达的意思来进行游戏:一条小鱼水里游,孤单在发愁;两条小鱼水里游,快乐做朋友。           幼儿自由地模仿小鱼在水里游,教师扮演水草,当看到教师出示单数时幼儿表现发愁的表情;当看到教师出示双数幼儿表现开心的表情,并可以自由找到伙伴拉手或拥抱。
  五、活动延伸。
  可以自由选择喜欢的玩具,数数自己选择的玩具的数量是单数还是双数。
  六、活动结束*附:手指律动
  《十个朋友出来走》一个小朋友呀,出来走走走,碰到大石头呀,摔个大跟斗。两个小朋友呀,出来走走走,路上见了面呀,连忙点点头。三个小朋友呀,出来走走走,看见老公公呀,扶他慢慢走。四个小朋友呀,出来走走走,看见解放军呀,敬礼又招手。五个小朋友呀,出来走走走,走到动物园呀,看见大老虎。六个小朋友呀,出来走走走,大家做游戏呀,一起拍拍手。七个小朋友呀,出来走走走,走到运动场呀。踢起大皮球。八个小朋友呀,出来走走走,背儿靠着背啊,学做蝴蝶飞。九个小朋友呀,出来走走走,走到新楼房啊,爬上五层楼。十个小朋友呀,出来走走走,翻个大跟头啊,变个小老头。单、双数分记卡
活动反思:
活动的第一环节圈画。出示十六张星星图片,让幼儿数数图片上的星星数,并贴上相应的数卡。这让幼儿巩固了点与数的相对应。以要完成任务为由,让幼儿对星星图片进行圈画,要求是让每张图片上的星星两个两个抱在一起。为了让幼儿有从下手,我分别拿一个单数和双数进行示范。在让幼儿完成任务之前,我对任务的要求重点强调。幼儿圈画时,我让他们自由选择一张星星图片进行任务,因为时间有限,我请一位小朋友说出了自己的结果,其他幼儿只是对照答案,没有很好的总结交流,师幼一起小结了星星全部圈完的数字,和星星没有圈完的数字,并告诉幼儿:没圈完的1、3、5、7、9叫做单数,圈完的2、4、6、8、10叫做双数。
活动的第二个环节数插花。又以新任务为由,请幼儿从自己的小椅子下拿出事先放好的插花,要求是数一数自己手里的插花共有几片。刚一布置完任务,幼儿就迫不及待地拿出数了起来"1、2、3……""老师,我有6片""老师,有9片""老师,……"一个个的叫喊声越来越多,越来越响,我赶紧控制:"都完成任务了吗?请完成任务的小朋友把你的小手放到自己的腿上,这样我就知道你已经完成任务了。"很快,小朋友完成了。我请了个别幼儿回答。完成了一个任务,又有一个新任务了,要求是两个两个数,看看你的插花是单数还是双数。数完后要求用完整的话来告诉我们:"我有×个插花,是×数。"为了让幼儿说完整,却遗漏了对幼儿回答的验证。
活动的第三个环节身体上的单双数。找找自己身体上哪些东西上单数,哪些东西是双数。在这个环节中,我因为时间急,忘掉了这一环节。
整堂课下来,课堂氛围很好,幼儿也很投入,回答问题也很积极。这节课上下来,自我感觉一般,幼儿回应的少,主要老师启发引导的不够。没有十全十美的课堂,有好的留下自然会有不足的存在。有不足,才会让我更努力的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第68篇、大班数学测量远近教案反思

 目标:
  1.学习用目测和自然测量的方法,比较,区别物体的远近,并会用表格的形式进行记录。
  2.初步感知同样的距离,使用的测量工具不同,测得的数量也不同,训练思维的相对性。
  3.会进行8以为的看图列式计算。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准备:
  1.确定场地,绳子、圈、尺子等测量工具若干。
  2.笔、纸人手一份。
  3.算式操作单。
  过程:
  1.目测物体的远近:游戏"听信号向指定方向走"。
  幼儿按教师指定方向走,如走向滑滑梯、跷跷板等,听到停止信号,幼儿立定。
  2.用自然测量的方法测量不同物体的远近。
  3.幼儿在次测量并进行记录。启发幼儿相互验证远近。
  4.引导幼儿用不同材料测量同一物体,发现测量工具
  与测得数据之间的关系。
  5.看图列8以内的算式。
  (1)看图列加法算式。
  (2)看图列减法算式。
  (3)教师提供其他操作单,供幼儿练习。
活动反思:
幼儿对与数的概念理解难掌握,测量的意义难理解,只有利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加上让幼儿自己操作自己动手来寻求答案,让幼儿真正了解测量的乐趣。这一活动幼儿比较兴趣参与活动,但是测量结果的记录有所欠佳。虽然幼儿乐与参与了活动,但是实践过程操作能力还不够强。在以后的数学教学中,应该多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

第69篇、大班数学学习活学号小人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发现线段与数序、数字大小等的关系,提高观察、推理的能力;
  2.对数字感兴趣,并感受生活中的数序。
  3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知道自己和同伴的学号、自制学号小人;2.物质准备:自制带箭头的直线(箭头可以拉伸延长)、数字卡片(0、10、20、30、40)、学号小人卡片(上面有幼儿头像和学号)、箭头、小红旗、记号笔。
  活动过程:
  一、图示导入、激发兴趣意图:出示有趣的线,寻找线上的数字秘密1、出示线条提问: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条有趣的线,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有箭头)你在生活中见过箭头吗?在哪里见过?代表什么意思?
  小结:箭头有指示方向的作用,不过今天带着箭头的线上还藏着许多看不见的数字。
  2、教师出示线条,请幼儿猜猜0-10之间的数字。
  提问:0-10之间会藏着哪些数字?(1、2、3、4……)小结:它们都比0大比10小,所以它们藏在1-10之间。
  3、猜猜10后面的数字,将线拉长。
  提问:从10再接着往后数,还会有什么数字呢?瞧,在这条变长的线上还会有一些数字,你能猜出来这些地方可能会是什么数字呢?
  (请幼儿回答,回答对了大家一起鼓掌。)4、如果我把这条线再拉长还会有数字吗?会有什么数字?还能再大点吗?
  小结:如果再把这条线拉拉长,后面还会有数字几?如果神奇的线变得越来越长,上面的数字会越来越大。原来这些数字是从左往右、从小到大排队的。
  二、探索实践、大胆表现意图:发现线段与数序、数字大小等的关系,提高观察、推理能力。
  (一)在线上找学号的家1.说了那么多的数字,有没有数字可以代表我们自己? (学号)提问:这条线上的数字是从小到大排队的,我们把学号也来排排队吧。
  2.教师出示学号小人卡片,请幼儿找到自己的学号卡片,把它放到线上合适的位置。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
  4.学号小人都排好队了,是从小到大排队的吗?有没有问题?为什么有些学号靠得近,有些离得远?
  小结:有些学号中间没有其他学号了,所以靠得近;而有些学号中间还有其他学号,所以分得开。刚才你们说有些学号中间还有其他学号,所以要分开一点,那现在请你们把这些学号小人也放到线上吧。
  (幼儿将剩下的学号小人也摆放到线上合适的位置。)7.现在我们的学号都从小到大排好队了。这条线除了可以表示数字的大小,还可以表示一种趋势,越来越大的趋势。
  (二)游戏:猜学号1.引导幼儿分成两队玩"猜学号"的游戏。
  教师说明规则:
  (1)两队轮流"猜学号",教师提示猜的数字是大了还是小了。
  (2)谁猜中了,那一队即赢,获得一面小红旗。
  2.第一次玩游戏。教师先在空白卡片上写下心中想的学号。提问:猜猜我心里想的学号是几号?
  3.幼儿猜出一个学号,教师就给出提示,如11太小了。这时教师要追问:我说的1 1太小了是什么意思?11比谁小?那接下来要往哪个方向去猜?
  4.让我们用一个小箭头来帮帮忙吧,请箭头来帮我们指明接下来应该往哪个方向猜。这个箭头可以怎么放?指向哪一边?现在有几个箭头?两个箭头是什么意思?我心里想的学号肯定在几和几的中间?
  5.第二次玩游戏。请一位幼儿来选一个学号,教师将线上的学号卡片都拿走,再来玩一玩猜学号的游戏。
  三、讨论延伸、经验迁移意图:对数字感兴趣,并感受生活中的数序。
  1.今天玩的游戏都和数字排排队有关,在生活中你还在哪里见过数字是排好队的?数字排好队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方便?
  2.幼儿分享生活中数序的经验。
  提问:"电影院里有数字,座位是从小到大排好的。""马路上的红绿灯上也有数字。"3.教师根据幼儿的经验进一步梳理:电影院里座位上的数字从小到大排好队是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找到座位。
活动反思:
  很早听说过有这样一节课:“平衡小人”心里很好奇是怎样一个生动的课例,正好有幸走进胡醒老师的课堂,有机会聆听这个关于大班科学的探索活动。活动从开始到结束,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的安排都是老师精心设计和预设的,都给人一种严谨的教研风格,评价语、导入语、过渡语、小结语等多个方面充分的体现了科学活动中的语言的规范和机智。在活动中,老师适时的指导孩子,要求明确到位,评价具体亲切并且准确,恰到好处的促进了幼儿的探索兴趣。回顾下来,受益匪浅。
  在活动开始,胡老师以幼儿感兴趣的话题:“杂技小人”引起孩子学习的兴趣,通过孩子的自由猜想和进一步的操作探索慢慢的发现奥秘、汇总经验,丰富的材料给予孩子各种学习尝试的机会,橡皮泥、夹子、螺丝、磁铁都是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让幼儿从生活经验获得知识,使科学活动真正成为幼儿喜欢的日常的兴趣活动。对于表格的记录,更是有效的帮助孩子梳理探索的结果,共同汇总规律,获得互相学习和提高的机会。在活动中,当老师发现问题的时候,及时的提出疑惑,在幼儿的再次实践里解决问题,使活动更加的有效。值得一提的是活动中的常规,在一般的操作活动中,做到收放自如都是不容易的,但是老师明确清楚的操作要求以及生动的过渡语都为整个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最后的环节,老师提出挂着不同重量的小丑娃在钢丝上会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发生?这样带着问题的延伸活动,使幼儿的学习进一步的拓展,给他们更多挑战自己的机会。
  小小的科学活动带给孩子的兴趣和快乐是不可限量的,我想一个科学活动不在于内容是哪个方面,关键是老师如何的深挖和钻研,怎么样的活动是有效的、快乐的、提升孩子兴趣和求知欲的,怎么样的过程是合理的,可行的、怎么样的引导是适时的科学的。要思考的有很多,一个活动的建构在无限的思索和实践中会越来越完美,就像胡老师的课,给我们带来的是欣赏和提高,在这次的学习中使我们对科学活动有了更多的启迪。

第70篇、大班数学活动不一样的书包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能够根据实物图中蕴含的数量关系,体验总数和部分数之间的包含关系,并能列出相关的分合式和四道加减算式。
  2.学习9的加减,进一步理解加、减的意义。
  3.能够用较为清楚的语言讲述分合式与算式所表达的实物图中事物的数量关系重难点学习9的加减,进一步理解加、减的意义。
  4.了解多与少的相对性。
  5.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动准备1.教学挂图(一)中1~9的数字、分合号、加号、减号、等号若干套,教学挂图(五)中的书包图、书包标记及大标记、小标记。
  2.第一组、第二组幼儿用书人手第35、3页的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一、游戏"填空缺",复习8的组成。
  1.教师在黑板上出示8的7组分合式,每一组缺少一个数。
  2.请幼儿观察分合式,并启发幼儿思考:空缺处应该填什么数?
  3.请个别幼儿回答并将分合式填写完整。
  4.教师带领全体幼儿认读填写完整的分合式。
  二、看实物图列分合式和算式,学习9的加减。
  1.教师出示实物图(见附图二),引导幼儿观察并思考。
  2.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逐一将书包的标记、大和小的标记摆放出来。
  3.请个别幼儿列出分合式并用语言讲述这道分合式所表示的图意。根据幼儿的表述,教师用手指着分合式中具体的数字与分合号边讲述,帮助大家进一步明确分合式所表示的图意以及图中所蕴含的数量关系。
  4.师幼讨论:你能根据分合式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吗?是哪两道加法算式?(3+6=9和6+3=9)5.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说出自己所想的加法算式并演示记录。(也可请个别幼儿回答,教师记录)6.师幼继续讨论:刚才我们根据这幅图和分合式,列出了相关的两道加法算式,你们能不能根据这幅图和分合式写出相关的两道加法算式呢?是哪两道减法算式?(见附图五,9-3=6和9-6=3)7.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说出自己所想的两道加法算式并上来演示记录。(可请个别幼儿回答,教师记录)8.师幼共同小结:今天,我们根据这幅图中的书包大小特征和数量,列出了几道相关的分合式和加减算式?(一道分合式和相关的四道加减算式)9.教师带领幼儿看图并共同认读分合式和加减算式。
  三、幼儿分组操作活动。
  1.第一组和第二组的游戏是幼儿用书第35页《看图列分合式和算式》。
  2.第三组和第四组的游戏是"撒花片"。
  3.第五组和第六组的游戏是"翻片片"。
  四、评价活动。
  1.展示一名幼儿玩"翻片片"游戏有序的记录单,教师有意识地遮挡住后半部分记录,引导幼儿观察并回答问题。
  2.教师展示幼儿作业单后半部分的记录,师幼共同验证回答其正确与否。
反思活动:
就孩子们上学遇到的迫切需求,从幼儿的心理特点出发,来尝试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做一做中,孩子们手、脑、眼和各种感官并用,看好朋友怎样进书包。在变一变中,孩子们提高了整理书包的速度,在查一查中,同伴进行合作,给予评价。在背一背中体会了获得劳动成果的喜悦。目标完成较好。
不足的是:应该有延伸活动,让幼儿回家后把自己的本领给家里人表演,再给你的好朋友或者弟弟妹妹表演,还有再设置区域角,让幼儿进行整理书包的比赛,这些是需要改进的。

第71篇、大班数学活动一样长吗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不受长度的曲直、横竖等形式的影响,感知长度的守恒。
  2、初步学会比较几个同类物体的长度,尝试用计数、测量等方法加以验证。
  3、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4、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活动准备:
  1、幼儿两人一套操作材料(三种不同造型的、一样长的电线;1根绳子、6根一样长的火柴棒、剪刀)2、记录表、铅笔。
  3、幼儿学习过测量的方法,知道测量的要点(起点一致,才能比长短)。
  活动过程:
  一、通过操作探索,初步感知长度的守恒。
  1、出示电线材料、记录表,猜测是否一样长。
  (1)导入:今天老师带来了三种不同造型的电线,小朋友先猜一猜,这三根不同形状的电线一样长吗?
  (2)师:(出示记录表)不改变电线的形状去观察后,把你猜想的结果记录下来。觉得一样长的请写等号("="),不一样的请写不等号("≠")。
  2、观看记录表,探讨、验证三根铁丝是否一样长的方法。
  (1)先出示两张猜测不一样结果的记录表,先让幼儿观察一下。
  师:小朋友的答案都不同,那怎样用一些好办法来验证出它们是否一样长呢?
  (2)小组讨论。
  3、引导幼儿采用不同的方法去验证(如用绳子去测量;将铁丝拉直对比等)师:现在请你们想一个你觉得又快又好的办法来检查一下它们是不是一样长?你们可以两个两个小朋友互相合作,一个来操作,另一个小朋友负责记录第二次试验的结果。
  4、教师小结:一样长的铁丝无论摆成怎样的形状,它的长度始终都是一样长的。
  5、让幼儿自由操作改变电线的形状,再次感受长度的守恒。
  二、提供同数量同长度的火柴棒,继续探索长度的守恒。
  1、请幼儿将六根火柴棒自由摆出各种不同的造型,然后与同伴探讨连接起来的图形总长度是一样长,为什么?
  师:现在老师为每个小朋友各准备了6根火柴棒,看看它们有什么是一样的?(都是一样长)。请你们摆出各种不同的造型,然后和旁边的同伴比比看摆完不同造型的火柴棒总长度是一样长吗?为什么?摆放的时候要注意首尾相接。
  2、操作讨论,深入理解长度守恒。
  (1)师:6根一样长的吸管不管摆成什么样子,它们的总长度是一样吗?为什么?
  (2)小结:一样数量、一样长度的物品无论摆成什么造型,它们的总长度也是不变的,都是一样长的。
  三、延伸活动:在数学区继续投放各种不同的材料,供幼儿操作、感受长度的守恒。
  师:我们刚才想到了两种验证长度一样长的方法,在数学区中,小朋友还可以在区域活动时,想出更多更好的验证方法。
  附:记录表
教学反思
        新课程的理念是让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活动中,我紧紧把握这个理念,使幼儿在积极愉快的气氛中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轻松地认识、理解了学习内容。课上的气氛也是很活跃的,发言也很积极,较好地达到了预期设计的活动目标。

第72篇、大班数学活动操作学具制作教案反思

 一、套盒材料:
  废纸盒一只,泡沫纸和橡皮筋若干,彩色纸,安全型大头针,数字卡,记号笔。
  制作方法:
  l.用彩色纸包装纸盒。
  2.用泡沫纸剪成若干个圆形,用记号笔在上面写上数字。
  3.用安全型大头针将这些圆形泡沫纸固定在纸盒上。
  4.在纸盒的左下角贴上一张数字卡(如图一)。
5.另准备饮料瓶瓶盖,并用记号笔写上数字和算术符号,供幼儿列式用。
  玩法:
  1.用橡皮筋套住2至3枚大头针,使圆形上的数字相加等于左下角的数字,数字卡可根据需要变换。
  2.根据围套住的几个数字、数字卡上的数字列算式。
  二、丰收的果树材料:
  各色泡沫纸,彩色回形针,数字卡片,房子形状的记录纸。
  制作方法:
  1.用绿色和棕色泡沫纸制作若干棵小树,再用其他色纸剪出不同的水果,分别贴在小树上。
  2.用打孔机在小树两边下方和数字卡片上下打小孔。
  玩法:
  1.幼儿根据水果树上的水果数量,按照数的组成规律找出相应卡片,用回形针串挂在果树两边,直到所有的分解方法挂完为止(如图2)。
2.将所有分解方法记录在小房子里(如图3)。
三、占棋盘废纸盒一只(如衬衫盒),小瓶子(如口服液空瓶)和彩色纸若干,骰子一个。
  制作方法:
  l.在纸盒内贴一张卡纸做底板,再将彩色纸剪成的小圆形整齐地贴在底板上做棋盘。
  2.将小瓶子装饰成小兵,分红蓝两色。
  玩法:
  两人一组,各拿一种颜色的"小兵"。游戏开始,两人轮流投骰子,将所得点子相加或相减(投骰子前两人约定用加法还是用减法),如:3+3=6或6-3=3。谁先报出得数即可将一"小兵"放入棋盘中,以小兵占得的空格多为胜(如图4)。
活动目标
1、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2、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第73篇、大班数学活动区分球体与圆柱体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 通过摸、量、滚、比等活动,认识球体、圆柱体,辨别两者异同。
  2.提高观察、比较、想象、分析、综合等能力和动手操作的技能。
  3.产生探索的兴趣,发展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准备:
  1.准备各种圆球。如小皮球、篮球、足球、乒乓球、玻璃球、铅球、塑料球等。
  2.准备圆柱体玩具若干。如积木、积塑、小棍棒、未用过的铅笔、万花筒等。
  3.关于球体与圆柱体的录象。
  活动过程:
  1.请幼儿猜谜:胖墩墩,圆溜溜,立不住,站不稳,哪边挨地都会滚。
  教师小结:许许多多的圆球,虽然它们的颜色不同,大小不等,玩法也不一样,但是它们的形状相同,不管从哪个方向看都是圆的,放在地上总是站不稳,并向周围滚动的,这就是球体。
  2.请幼儿用线、尺、小手分别量一量未用过的铅笔、小棍棒、万花筒等,看看两头的圆的大小、两圆之间的距离,并说说发现了什么。
  3. 教师小结:测量时,两头有两个一样大的圆,两圆间的垂直距离一样长;滚动时,只能向两个相反的方向滚动;竖着排列,看起来像柱子,这就是圆柱体。
  4. 请幼儿每人拿两个玩具(球体、圆柱体玩具各一个),用同样的方法在地上滚动,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能否停下来站稳。
  5. 引导幼儿试将两个球体、两个圆柱体分别重叠,观察发生的现象。
  6.教师小结:球体能向各个方向滚动,圆柱体只能向两个相反的方向滚动;球体表面没有平面,不能重叠,圆柱体两头有两个相等的平面,可以重叠。
  7.请幼儿想一想,在幼儿园、家里或其他公共场所,有哪些东西是球体?有哪些东西是圆柱体?分别说一说它们的名称和作用。
  8.观看球体与圆柱体的录象
活动反思:
优点:
1、 在活动中通过玩一玩及一些操作活动来让孩子们认识球体和圆柱体,孩子们的兴趣很高,另外也体现了以孩子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使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2、 在玩一玩这一环节,孩子们的习惯也很好,在玩纸的时候,孩子们可以一个一个地传;玩橡皮泥的时候,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再有操作活动中体现了孩子们的合作。
缺点:
1、 孩子的倾听能力和自控能力还有待加强。
2、 在寻找生活中的球体和圆柱体这一环节组织的不太好,有些乱。还有待改进。

第74篇、大班数学蔬菜长长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依照基准点,用数格的方法进行长短的比较。
  2、知道比较长度是需要统一标准的。
  3、学习利用生活中的自然物品作为测量工具。
  4、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5、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准备:
  1、丝瓜、辣椒、胡萝卜、豆荚 。
  2、线、回形针、筷子、笔等生活用品和自然物品若干。
  活动过程:
  一、 以谈话的形式引导幼儿产生测量兴趣。
  1、以测量蔬菜长度为话题引入活动。
  教师:今天妈妈要去买菜,市场上有好多种蔬菜。你们知道有哪些蔬菜吗?在市场上能看到丝瓜、辣椒、辣椒、豌豆、笋子和胡萝卜。这些蔬菜全是长长的,我特别想知道它们有多长。小朋友怎样才能知道它们有多长呢?(让幼儿自由讲述,了解幼儿的己有经验)2、长长的蔬菜有多长?我们认识了很多的蔬菜,而且找到了很多长长的蔬菜,我们一起看看有哪些长长的蔬菜?
  3、那这些长长的蔬菜有多长呢?你有什么方法可以知道?(量一量)4、迁移测量经验。用什么量?怎样量?引导幼儿迁移测量图形边长的经验。
  5、请一个幼儿作演示用一个接着一个的测量方法测量丝瓜量好后还要想办法记录下来,怎么记教师:有一根棉签就画一条短线,刚才量出来有几根棉签就画几条短线。教师在黑板上示范。那么除了可以画短线来表示,还可以画什么呢?(圆点、图形等)                 尝试测量蔬菜。
  6、提出测量要求:每张桌子上有两种蔬菜和一种测量工具,先量一种,然后跟对面的朋友交换。量好了从椅子底下拿出一张记录纸和笔用我们刚才说的方法记录下来。
  二、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对记录有困难的进行引导。
  1、请一组两个小朋友一起交流:你们用的是什么工具测量的,你们的蔬菜量出来有多长?教师引导幼儿从结果不同的小组中发现问题并讨论:为什么两个人用同样的工具量一样的蔬菜,可是量出来是不一样长的呢?引出测量方法的问题2、教师依次出示三张图:请小朋友观察一下,每张图上都有哪些问题?教师小结:测量时如果出现了这样的问题那就容易量错。
  3、幼儿第二次测量,教师重点观察并指导测量的正确方法。记录好后让两个孩子相互验证测量的结果是否一致。
  三、尝试用多种工具测量蔬菜。
  刚才我们用了一种工具来测量蔬菜,现在请你们前后两组互相交换,试试用其他的工具去测量,然后也像刚才一样记录验证。
  1、 学习按照基准点,用数格的方法进行长短比较。
  2、探索测量方法。
  教师:我们用什么方法测量呢?(教师引导个别幼儿示范数格测量的方法,针对个别幼儿示范情况进行讨论,引导幼儿归纳总结出正确的测量方法)3、学习测量方法。
  教师:原来我们以一小段格子数做基准,数一数每种蔬菜所占的小格子数,就知道它们有多长了。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的课堂教学,我 班的 幼儿对蔬菜与水果有很大的了解,能叫出常用蔬菜与水果的名字,知道了 挑食的坏习惯会给身体带来很不好的影响,班上挑食的幼儿也改了许多坏习惯,效仿的幼儿的家长谈到孩子懂事了,什么菜都要吃了,表扬了 那些有很 大进步的幼儿。

第75篇、大班数学我会分教案反思

 复习9的分合,体验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相关系。
  1.教师出示4~5张圆圈条图片(见附图一所示)、记录单一张(如附图二所示),引导幼儿讨论。
  教师:把9分成两份有几种不同的答案?(8种)如果把9个圆圈按顺序分成两份,至少分几次就可以知道它的全部答案呢?(启发幼儿说出4次就能知道它有 8个答案并说出理由)
  教师:请愿意用短线的方法分一分、试一试,将纸条上的圆圈分成两份,并将结果在记录单上记录下来。
  2.请一名幼儿在集体面前演示自己的想法并记录。
  3.师幼共同观察该名幼儿的记录。
  教师:大家同意这4个答案吗?这4个答案可以让我们想到9组成两份还有哪些答案呢?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在另一张记录单上将答案一一对应地记录下来。(见附录四所示教师:把9分成两份究竟有几种不同的答案?(全体师幼根据记录单回答)
  (二)学习由9的分合导出10的分合。
  1.教师:9分成两份有8种不同的答案, 那么10分成两份会有几种不同的答案呢?
  教师出示另一张9的分合记录单(见附图三所示),引导幼儿观察、讨论。
  2.教师:如果将这份9的分合作业单变成10的分合记录,需要哪些修改调整?
  教师:首先要改变哪个数?(即将总数9变成10)
  教师:总数改变后这份分合式出现了什么问题?你认为应该怎样解决呢?(需要将每一排的答案进行修改,如1、8变为1、9或2、8。教师要让幼儿充分发表意见或演示,引导大家评议这样修改有没有道理)
  3.教师带领幼儿讨论并完成第一组答案的修改。(1和8中有一个数字需要修改,即在1和8中的一个数字上画上一个否定标记,再在旁边的空格中写上比它大1的数,使两数合起来是10,如:2、8或1、9)
  4.教师引导幼儿继续讨论。
  教师:为什么不能将一组答案中的两个数字都添1?
  教师:是不是将这张作业单上的每一组答案修改好了,我们就完成了10的组合?10分成两份的答案是不是同9一样也只有8种呢?(引导幼儿发现9的分合 修改成10                      的分合记录后,答案只有8种,还缺少一组答案)
  教师:少了一组怎样解决呢?(在记录单的最上面或最下面一排写出缺少的一组答案)
  (三)请幼儿把自己的记录单(9的分合式,见附图三所示)改变成10的分合式。
  1.展示个别幼儿的修改结果,师幼共同认读10的分合式。
  2.引导 幼儿初步感知一个数分成两份得出的答案数目总是比该数数目少一个。
  3.展示2~9各数的分合式,引导幼儿观察并回答。
  教师:谁能说说从2到10每个数分成两份都有几种不同的答案?你有什么发现呢?
  4.教师小结:当我们把一个数分成两份时,其答案数目总是比这个数少1个。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2、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反思
大班数学《分一分》活动是让幼儿区分10以内的单数和双数,数学对幼儿来说,是较抽象的思维概念,为了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我把双数比成都找到了好朋友的数字,单数比作需要找朋友的数字,将抽象的概念生活化,具体化,对于大班幼儿来说,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活动中适当的给予引导,将游戏的方式交给幼儿,由幼儿自己理解并完成,每一操作过程结束小结,留意到每位幼儿的学习情况,而不仅仅只是作为一个游戏简单的一带而过,当幼儿出现错误时,及时的帮助其修正,<文章.出自幼儿园学习网教案网.>在幼儿的操作过程中,出现一些不规范的操作,如个别幼儿将双数和单数区分不清楚时候,不能忽略这些现象,在后面的环节中,要给予弥补,结合《幼儿用书》的实际生活经验看一看糖葫芦哪些是双数的,哪些是单数的,加入了迁移生活经验的活动,体现了数学活动的生活化。
《分一分》活动提倡的是操作性和游戏性,让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受益,真正体验到操作游戏的快乐,这也是《分一分》活动的主要目的,整个活动条理清楚,结合幼儿日常生活经验来学习单双数。在活动中引导幼儿讨论操作结果,达到了帮助幼儿整理经验,明确概念的目的。幼儿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整个活动中,在操作中,幼儿能自己开动脑筋探索知识,获得经验,并运用各种感官参与,使得多种智能得到了发展和提高。怎样才能让每一个幼儿熟练掌握任意数是单数还是双数?这是我下一步应该认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总之整个活动在动静交替中进行,且结合日常生活经验,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单双数的概念,活动的教学效果较好。

第76篇、大班数学活动豆豆馅饼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能运用自己的策略为不同等分的馅饼块分发同样数量的红豆,红豆数量为12。
  2.感知不同的数数方式及多种不同的等分方法,初步理解部分与总体的关系。
  3.积极运用自己的图示策略记录相关的数学问题。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活动准备:
  豆子每人12粒以上;自制数数操作器、三等分圆的操作硬卡;圆片多个,笔、记录纸。
  活动过程:
  1.    观察材料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做豆豆馅饼,先看看我们都有些什么材料吧。
  (初步了解圆片、记录纸、笔、豆子的用途)2.    数豆豆做豆豆馅饼,今天每个人需要取12颗红豆,不多也不能少,说说你怎么取到正好12颗红豆呢?
  (1)鼓励并尝试各种各种不同的数到12的方法。
  (2)请你选一种自己能行的办法,数出不多不少12颗红豆到自己面前的小盘子里。
  3.第一次做馅饼(1)现在开始做馅饼,请把馅饼对折一下,用笔把中间的折痕用笔描出来。看看现在馅饼分成了几块?
  (2)请你把12颗红豆分到馅饼上,每块红豆一样多,12颗红豆都分完。
  (3)说说你分的结果是怎样的?
  (4)说说我们刚才做了件什么事?请你把刚才做的这件事用自己的办法记在记录纸上,记得告诉别人两个内容:馅饼分成了两块,每一块分到了6颗红豆。
  (5)幼儿操作、记录。
  4.第二次做馅饼(1)再来做馅饼,请把馅饼对折一下,再对折一下,用笔把中间另一条折痕也用笔描出来。看看现在馅饼分成了几块?
  (2)操作过程同上,感受分成四块馅饼,每块分到3颗红豆并做记录。
  5.第三次做馅饼(1)有个难一些的问题,你能把馅饼分成同样大小的三块吗?
  (2)把你想到的办法给大家看看,是不是分成了同样大的三块?
  (3)给幼儿提供三等分圆的操作卡,一个新的馅饼,运用操作卡,把馅饼分成3份。
  (4)给三份馅饼分红豆并记录结果。
  6.第四次做馅饼(1)请幼儿在三等分圆的基础上,尝试把馅饼分成6份,用笔描出来。
  (2)给六等分的馅饼分红豆并记录操作结果。
  7.总结(1)看自己的记录纸,你记录了几件事情?
  (2)从记录的这些事情上,你发现的什么秘密呢?(出示整理好的记录纸,份数从少到多,数量从多到少)(3)老师总结:看来,一块馅饼可以用不同法方法分成相同的2,3,4,6份或者更多的份数,馅饼等分的份数越多,每一块上能分到的红豆就越少,可它们合在一起,还是原来的馅饼大小,红豆也还是12颗,做馅饼分豆豆游戏真有意思。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第77篇、大班数学活动方线棋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下棋活动,提升幼儿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2、幼儿理解并能用语言描述下棋规则,能够按照规则要求下棋。
  3、幼儿喜欢棋类活动,培养幼儿的竞争意识。
  4、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5、了解多与少的相对性。
  活动重点:
  通过下棋活动,提升幼儿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活动难点:
  让幼儿理解并能用语言描述下棋规则,能够按照规则要求下棋。
  活动准备:
  1、演示板一套2、思维学具每人一套活动过程:
  教师插放律动音乐,幼儿有序取思维学具入座。
  一、情景导入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复习正方形,让幼儿说出正方形的特征,然后引入本课主题:今天我们用思维学具来学习一种棋类游戏,名字叫"方线棋"。
  二、操作探索游戏一:背棋类儿歌,了解棋规1、教师带领幼儿朗读棋规儿歌《课堂用书》P232、教师讲解下棋规则(1)棋盘:是一个四线四路组成的正方形;(教师展示穿好的棋盘)(2)棋子:每人有6枚棋子(3)下棋分为两个过程:布放棋子阶段和走子的阶段,即先布子,棋子全部放完后走子。布子阶段,双方轮流在空位上一次布放一枚棋子;走子阶段,一次沿线走动一枚棋子,走到相邻的空棋位上。
  (4)有效棋形,主要有两类:四枚棋子形成直线或者四枚棋子形成正方形;(教师展示各种方线棋的有效棋形和各种线形的有效棋盘,具体见《课堂用书》P23(5)谁最先成有效棋形或者把对方逼得没有办法走子,谁就获胜游戏二:穿棋盘,并认识线路棋位坐标教师引导幼儿在自己的思维板上快速传出方线棋的棋盘,并让幼儿快速说出棋位路线坐标。
  让幼儿熟悉线路棋位坐标,并能够根据线路棋位坐标来描述棋子运行路线。一枚棋子从一个棋位(如一路2)走到另一个棋位(如二路2),可以"一路2到二路2"游戏三:下棋教师先请两名幼儿到前面来表演下棋,让幼儿进一步熟悉方线棋的下棋规则,然后进行集体的对局,教师请每组幼儿对弈,赢者得到一分,最后看谁得到的分数最多。教师在此过程中让幼儿注意记录。
  三、迁移运用1、幼儿玩棋熟练后,让幼儿在下棋过程中口述说棋。
  2、教师组织幼儿有序送思维学具。
  活动延伸:
  请幼儿回家后给家长讲述下棋规则,与家长一起玩棋。
 

第78篇、大班数学水果找不同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9的第一、二组加减题,能正确列出加减法算式题。
  2.理解互换规律,在活动中能体现一定的思维敏捷性。
  3.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1.关于夏天的水果图片(包含2种不同的特征)2.算式题的卡片:8十1=9 、9-1=8、1十8=9、9-8=1、7十2=9 、9-2=7    2十7=9、9-7=23.《主题数学》练习P16-17页活动过程:
  一、复习巩固:碰球游戏我们来做一个游戏,老师的球和小朋友的球,合起来是9。(出示数字9)小朋友,听仔细,我的2球碰几球?
  X老师,告诉你,我的2球碰7球。
  (速度由慢到快,集体、小组、个别)二、情境感知出示图片,请幼儿找不同:有哪些夏天的水果呢?它们有什么不同:(要求讲述完整)三、体验理解1.今天,我们就看这些水果图片,来学编9的应用题,在编的时候,要说清楚,你是按照什么来编的,并列式。
  (幼儿编题、列算式,老师出示算式题)8十1=9           9-1=81十8=9           9-8=17十2=9           9-2=72十7=9           9-7=22.小朋友编的真好,我们一齐来念一遍。
  3.看到这些算式题,你发现了什么?
  总结:  8+1=9,1+8=9。数字相同,位置不同。但总数不变,所以看到8十=9,马上就想到1  +8=9。同样看到9-1=8,马上就想到9-8=1。
  四、内化迁移我们学了新本领,该练本领了。请你找出他们的不同,并列出算式题目。《幼儿学数学》P16--17五、延伸游戏:造皮球幼儿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圆圈,边走边念儿歌:"大皮球,小皮球,圆圆的皮球哪里来?工人叔叔造出来。"然后,老师出示算式题:7+2=,幼儿迅速按指定的答案拉成9个人数的小圆圈,老师检查.游戏重复进行。
课后反思:
本课通过熟悉的情景观察,语言的交流表达,游戏中的操作演示等活动.使学生体验并感知了加法的意义.经历把两部分和在一起抽象为加法运算的过程.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减法来解决。

第79篇、大班数学活动给宠物喂喂食教案反思

 活动内容:《给宠物喂食》
  活动目标
  1、复习10以内的数数以及序数、单双数。
  2、能够区分上下。
  3、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4、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活动准备1、《给宠物喂食》大图2、幼儿用书《给宠物喂食》
  活动过程一、看看说说。
  1、出示《给宠物喂食》大图,引导幼儿观察:图上都有哪些小动物?它们分别住在哪层楼哪间房?引导幼儿说出第几层第几间房等序数。
  2、复习单双数:
  这些宠物各有几只?(1、3、5、7……)它们都是什么数?(单数)这些宠物分别喜欢吃什么?这些食物分别有多少?(2、4、6……)2、4、6、8是什么数?(双数)3、数的比较。
  引导语:你觉得喂小动物的食物够了吗?(够,食物比动物多1。)二、游戏:这是什么1、教师用手遮住《给宠物喂食》大图中的一幅画面,如遮住第二行的第四幅,让幼儿猜出遮住的是什么,有几个。(通过动物下边是食物,食物比动物多1的线索回答)2、引导幼儿叙述遮住的图案上面是什么,有多少;或者遮住的图案下面是什么,有多少。
  3、幼儿两两组合,采用幼儿用书《给宠物喂食》,玩游戏。
  一个幼儿遮住一幅画面,另一位幼儿猜:遮住的是什么,有多少。然后再互换角色玩。
 

第80篇、大班数学小猫学本领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复习5以内数的加减法,理解加减的不同意义。
  2.尝试用多样化的方法进行运算,发展幼儿的灵敏性。
  3.在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游戏秩序。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布置场景、老鼠洞图片、老鼠图片(背后有式题)、小猫头饰、彩旗(旗上有数字)、铃鼓一只、雪花片、大树(上面有不完整的算式)、跳高杆(上面有算式)。
  活动过程:
  一、看《小猫学本领》故事导入:
  1.故事内容:小猫学本领2.提问:故事有趣吗?大家听故事的时候好投入,那你们在听的过程中会不会思考呢?我来考考你们。听完故事,你们知道都有哪几只小猫跟猫妈妈学本领?他们学本领时分别是怎样做得的?谁学到的本领又对又快。
  3.导入:今天,你们就来当小猫,跟着老师来学捉老鼠的本领吧!
  二、学本领、捉老鼠:
  1.听音(听铃鼓,说算式):
  师:现在老师要来考考你们的听力,看谁的听力最棒,好吗?老师拍铃鼓,你们听是几下,把你卡片上的算式算出答案,如果答案跟老师的铃鼓声一样,那就站起来,好吗?
  幼儿听铃鼓声后计算式子并站起来。
  2.跳高:(幼儿自由选择计算方法进行5以内加减法的计算):
  师出示5以内加减法计算式题:
  3+2=    4-1=   1+3=   4+1=   5-2=   3-1=   2+2=   2-1=幼儿用各种方法进行计算:
  (1)看分成和组成计算;(2)伸手指计算;(3)摆实物(或学具)计算;(4)画图帮助计算……3.爬树(把不完整的算式补充完整):
  师出示一棵大树,树上有许多不完整的算式,请幼儿把遮住的部分计算出来。
  4.捉老鼠:
  (1)对暗号师:刚才,小猫们的脑筋动得真快,耳朵也十分灵敏,现在老师还要来考考你们,待会儿抓老鼠时,我和你们会有联络暗号,我们的暗号是看老师小旗上的数字,听老师跺脚,你们接下去拍手,让老师跺脚的次数和你们拍手的次数合起来是小旗上的数,好吗?
  师与幼儿分桌对暗号。
  (2)老鼠洞前难题:
  师:每个老鼠洞前都有一道计算题,如果得数是正确的,那就证明洞里面有老鼠,如果洞前算式得数不对,那这个洞里面有没有老鼠了。你们来找找,老鼠究竟藏在哪个洞里呢?
  幼儿看"洞"前的算式,并找到有老鼠的洞口。
  (3)捉老鼠有奖:
  师:瞧,老鼠真狡猾,还有问题让幼儿回答对了才能真正抓住。你们先把背后的题目算出来,抓住一只就到老师这里来领奖。比一比哪个小朋友捉到的老鼠最多。
  先请一名幼儿为其它孩子示范。幼儿计算后到老师这里拿雪花片,最后统计哪一组的雪花片最多,哪一组获胜。
  活动延伸:
  给老鼠排"座位";统计5以内的加减法有哪些,并给它们按一定的规律排"座位"。
  加法:1+1=21+2=3 2+1=31+3=4 2+2=4 3+1=41+4=5 2+3=5 3+2=5 4+1=5减法:2-1=13-1=2 3-2=14-1=3 4-2=2 4-3=15-1=4 5-2=3 5-3=2 5-4=1附《小猫学本领》
  猫妈妈有两个小宝宝,一只是黄的,一只是花的。它们都有圆圆的脸,胖胖的身子,软软的长毛,长得真漂亮!猫妈妈可喜欢它们了,天天唱歌给它们听,喂奶给它们吃。
  小猫一天一天地长大了,猫妈妈对它们说:"我教你们学本领吧。"两只小猫高兴地说:"我们要学本领啦!"第一次,猫妈妈教小猫学跳高,要小猫跳到凳子上去,猫妈妈先跳给它们看。小黄猫东看看西瞧瞧,一点儿也不用心。小花猫把眼瞪得大大的,看得可仔细了。猫妈妈让小猫跳了,小黄猫先跳,它没有看准凳子,一跳就跳到旁边去了。猫妈妈说:"你要看准凳子再跳就好了。"接着小花猫跳了,小花猫学妈妈的方法跳,看准了一跳就跳上了凳子,猫妈妈说:"好孩子,你跳得真好!"第二次,猫妈妈教小猫学爬树。猫妈妈先爬给它们看,小黄猫东看看西瞧瞧,一点儿也不用心。小花猫把眼瞪得大大的,看得可仔细了。猫妈妈让小猫爬树了,小黄猫先爬,它刚爬了几下,就滑了下来,再爬又滑了下来。猫妈妈说:"你要用爪子抓紧树干就好了。"小花猫学妈妈的方法爬,用爪子抓紧树干,一会儿就爬上去了。猫妈妈说:"好孩子,你爬得真好!"第三次,猫妈妈教小猫捉老鼠,猫妈妈告诉它们捉老鼠的好办法。小黄猫东看看西瞧瞧,还是不用心。小花猫竖起耳朵,听得可仔细了。猫妈妈让小猫捉老鼠了,小黄猫先学着捉老鼠,它走到老鼠洞口"喵喵喵"地叫起来,老鼠听到猫叫,躲到洞里不出来,猫妈妈说:"捉老鼠是不能叫的。"小花猫学妈妈的办法捉老鼠,它轻轻地走到老鼠洞口,不声不响地趴在那里,注意着洞口,老鼠出来了,它跳起来向前一扑,一下就捉住老鼠了。猫妈妈说:" 好孩子,你会捉老鼠了!"小黄猫看到小花猫捉到一只老鼠,不好意思地地下了头,猫妈妈对小黄猫说:"只要你用心学习也能学好本领的。"从此以后,小黄猫和小花猫一样天天跟着妈妈用心地学本领。过了一些日子也学会了跳高、爬树和捉老鼠。
活动反思:
依据《纲要》的精神,创设数学情境,提供直观形象可操作的材料,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引发幼儿观察、思考、探索、操作,有效地训练了幼儿的多向思维,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81篇、大班数学填空题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面对大班幼儿,对数学的数字概念有了初步的知识经验和理解范围,为了让幼儿对加减法式子中的每一个数字的理解,为了让幼儿能够顺利地进入小学,为了幼儿将来学习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激发幼儿探索数学奥秘。
  【活动目的】
  1.通过幼儿动手操作,了解总数与部分数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在学习了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幼儿能书面练习10以内数的加减法式子中的填空题。
  3.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
  教具:装好皮球的篓子(大皮球4个、小皮球2个);装好水果的篓子(苹果7个、梨子3个)
  学具:每人一个"小动物卡片"袋(两个品种,多少不一,总数不越过10);每人一盒橡皮泥;每人一支铅笔和一个数学练习本。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装好皮球的小篓子,让幼儿说说篓子里有什么、有多少、有什么异同。引导幼儿说出总数,然后让幼儿把水果分类,并说出:"一部分是大皮球,有4个;一部分是小皮球,有2个。"让幼儿初步理解总体与部分的概念,并列出加减法算式:如 4+2=6 2+4=6 6-4=2 6-2=4
  二、教师出示装好水果的小篓子,让幼儿说说篓子里有什么、有多少、有什么异同。幼儿说出总数,然后让幼儿把水果分类,并说出:"一部分是苹果,有7个;一部分是梨子,有3个。"进一步让幼儿理解总体与部分的概念,并列出加减法式子。如: 7+3=10 3+7=10 10-7=3 10-3=7
  三、引导幼儿做"对应口头练习"如:
  1.7 + 3 = 10      苹果是7个   梨子是3个 总数是10个
  7是部分数 3也是部分数 10是总数
  同理:3+7=10  4+2=6   2+4=6   引导幼儿说出哪是部分数?哪是总数?部分数有几个?总数有几个?
  2.10 -3 = 7
  水果有10个 苹果有3个 梨子有7个
  10是总数 3是部分数 7也是部分数
  同理:10-7=3 64=2 6-2=4 引导幼儿说出哪是总数?哪是部分数?部分数有几个?总数有几个?
  四、引导幼儿说出关键句。如:
  1.在加法式子里,总数在最后,其它是部分数;在减法式子里,总数在最前,其它的是部分数。
  得出结论:加法总数在最后,减法总数在最前。
  2.部分数与部分数合起来是总数,总数去掉(减去)部分数,剩下的还是部分数。
  得出结论:要求总数,用部分数相加;要求部分数,用总数减去另一个部分数。
  五、幼儿玩卡片。幼儿取出卡片,倒出小动物卡片,说说有些什么,总数有多少,进行分类,并做好记录。把自己分类记录的结果说给同伴听。
  六、幼儿玩橡皮泥。规则是每人做2种物品,多少不限。10分钟后,让幼儿说出捏了多少物品,一部分是什么,有多少,另一部分又是什么,又是多少。做记录,并说说记录下来的哪是总数,哪是部分数。
  七、幼儿认识括号"( )";书面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 )=4 5+( )=7 ( )+2=5 ( )+6=10
  7-( )=3 ( )-2=8 5-( )=1 ( ) -3=6
  八、教师总结,检查幼儿练习结果。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课,我试了三次,不断反思自己在与幼儿活动时,出现哪些纰漏,并逐步加以改善。
  第一次试教,活动效果不是很好,我发现幼儿对"总数"好理解,对"部分数"就有点难度,幼儿始终不能把"部分物体"与"部分数"联系起来。 '
  第二次试教,我改变了指导方法,让幼儿集体操作活动时,个别指导启发幼儿说出自己记录中的总数在哪里,是几?部分数在哪里,又是几和几?在这次活动中又发现有一部分幼儿离开实物,又找不到"总数"和"部分数"。因此我在上一次的基础上做了一些微调,让幼儿把直观的学具和抽象的理论结合起来,这样以后,活动效果很不错。
  第三次试教,效果显著。
 

第82篇、大班数学我的朋友在哪里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操作中找出6-9的相邻数。
2、学习与同伴友好交往、合作游戏的方法。
3、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迁移能力和逆向思维。
活动准备: 1-10数字一套;录音带、录音机;幼儿学具: 1-10的纸牌。
活动过程:
1、游戏《拍手问答》复习5以内的相邻数。教师边拍手边问,幼儿边拍手边回答。如教师问:小朋友,我问你,3的朋友是几和几?幼儿回答:赵老师,告诉你,3的朋友是2和4。(可请个别或集体回答)以游戏的形式复习5以内的相邻数,不仅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通过师幼互动,缩短了教师和幼儿之间的距离,增进了师幼的友谊。孩子的积极性一下子调动起来了,连一向很被动的张莹宁小朋友也把小手举的高高的,我及时请她来回答,并即时表扬了她。
2、游戏《认邻居》:请若干幼儿自选楼房居住,并认识自己的邻居。学习6的相邻数。知道其与前后数的关系。
实录:"今天我们要搬新居了,请你们自选一间房子居住,住进去后要认识一下自己的邻居是谁。"孩子们选中房子住进以后,要求幼儿互相说出自己的邻居是谁。
孩子们完全根据自己的意愿作出了选择,没有一丝的强迫性,对他们来说这完全是一种游戏,而没有老师教幼儿学的痕迹,正是应验了"教学无痕"这句话,整个学习6的相邻数这个过程都是孩子们自己探索游戏的过程。
3、游戏:纸牌乐,两个幼儿为一组。游戏开始,把1-10的纸牌放在桌面上,两个幼儿猜"剪刀石头布",赢幼儿先取一张纸牌,输的幼儿找出它的相邻数。游戏再次进行,教师巡回指导。
纸牌是孩子们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也是孩子们比较感兴趣的,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数学是为生活服务的。
4、小结,检查幼儿的学习情况。《摸一摸,说一说》教师随意抽取一个数字,比比谁能快速说出它的相邻数。
5、游戏《我的朋友在哪里》。幼儿胸前佩戴数字卡1-10,围成圆圈。
(1) 请个别幼儿轮流游戏:我是7,谁是我的好朋友,请快快站出来。
(2) 音乐游戏《我的朋友在哪里》,幼儿听音乐找自己的好朋友。如:6先找5,再找7,然后站成一排。
6、小结,结束活动。
整个活动都是以游戏形式展开,孩子们乐此不彼,玩的非常开心。每个活动,只要有了兴趣,孩子们才会全身心地投入进去,以积极的状态去学习,大脑处于积极的兴奋,这样的学习,不仅不感觉到厌倦和无趣,而是在兴趣盎然的情景中结束了活动,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反思
  在整个活动设计中,轻松的环境有利于幼儿进入角色,体现了幼儿快乐学习的理念要求。我觉得最可取的是交往语在活动中的运用,既使幼儿的主动性得到了发挥也提高了幼儿语言交往的能力。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要不完善和运用。
  但是,如果在活动中能够将幼儿与好朋友一起活动的形式设计的再多一些,会更好的让孩子们动起来。并快乐的接受对方,提高自己的交往能力。

第83篇、大班数学和9做游戏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2、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一、引言幼儿园数学教育是通过直观教具使幼儿从具体材料和游戏活动中进行抽象的、由外部的感知活动内化为内部的思维活动,并运用语言促进思维,培养幼儿 对数学兴趣的数学活动。数学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决定了幼儿园数学教育对幼儿发展的作用。因此,幼儿园开展数学活动应更多的通过真实问题的情景产 生来运用数学解决问题,并在探索中发现数学和学习数学。
  二、活动背景新纲要要求幼儿"应从生活中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还要关注幼儿探索操作、交流问题和合作能力。"在前些阶段,本班幼儿已经学习了8以内 的数的组成和分解,对于数的组成和分解已具备一定的经验基础,幼儿学习并掌握数的组成和分解使数群概念得以发展,能进一步理解数之间的关系,也为幼儿学习 加减运算打下基础。因此,我设计了这一活动。在《和9做游戏》的数学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多种操作实物,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探索、操作活动获取有关数的分 解和组成的经验,同时引导幼儿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与用结合起来。
  三、教学要求1.探索9的分合,培养幼儿科学的探究意识;2.引导幼儿用9的分合知识,解决活动中的问题,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3.用适合幼儿的方式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调动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积极性;掌握9的分合。
  五、教学过程1.从操作中探索9 的分合(1)师:"今天,老师准备了9个双色的圆片,并且还要和这9 个圆片来做游戏呢!大家可要看仔细了。"教师念儿歌并把9个圆片撒在盒盖上,此时,圆片撒在地面上的结果是4个红色的和5 个绿色的圆片,教师用数字在板上的记录单上记录结果。
  (2)撒圆片A.教师强调要求:把9个圆片握在手里,同时念儿歌,儿歌念到最后一句时,把圆片轻轻地撒在盒盖上,看看撒出来几个红的和几个绿的,把它记在记录单上;撒一次记一次,记录的结果和撒出的结果要一样,如果撒出一样的结果那就不需要再记录。
  B.幼儿游戏,教师观察幼儿操作情况,提醒幼儿每次都要撒9个圆片,并按要求记录。
  2.对照检验,相互交流A.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结果,教师在板上的记录单上记录。
  B.幼儿对照自己的记录结果,找一找,自己记录单上有没有不同的记录,看一看,一共有几种记录结果。
  C.教师出示一张排列有规律的记录单,引导幼儿观察并说说和刚才记录过的记录单有什么不同。教师请个别幼儿回答。
  D.整齐而又响亮的念一遍排列有规律的分合式。
  3.应用(1)笑脸娃娃捉迷藏A.教师请出9个磁性娃娃笑脸师:"小朋友,你们真能干,娃娃笑脸都来找我们做游戏了,它要和我们做个《捉迷藏》的游戏,你们愿意吗?"幼儿:"愿意"教师把9张笑脸展示在 黑板上说:"9张笑脸咪咪笑,一张笑脸在板上,几张笑脸藏起来?"幼儿:"8张笑脸藏起来。"师:"9可以分成1和几?几和几组成9?幼儿:"9可以分成 1和 8,1和8组成9。"B.用同样方法可请个别孩子回答。
  (2)游戏《拾花瓣》
  师:"春天来了,花园里的花真美啊!你们喜欢吗?"幼儿:"喜欢"师:"我们一起来唱一首《我的小花园》的歌吧!"师幼齐唱歌曲一遍。
  师:"小朋友,你们想不想让我们的教室也象小花园一样的美丽呢?"幼儿:"想"师:"你们看,草地上有那么多的花瓣,我们听音乐去拾花瓣吧!" 教师讲解拾花瓣和贴花瓣的要求:听音乐去拾花瓣,并且看看花瓣上面的分合式,其中的方框中应该是数字几,就把花瓣贴在相应的花盘里。
  第一遍游戏:教师请女孩子去拾花瓣,颜色是黄色的,一次拾一个花瓣。集体检查,及时纠正。
  第二遍游戏:教师请男孩子去拾花瓣,颜色是红色的,一次拾一个花瓣。集体检查,及时纠正。
  第三遍游戏,教师请全体孩子一起去拾花瓣,一次拾二个花瓣,集体检查并纠正。
  全体幼儿唱《我的小花园》结束。
  六、活动反思这次活动进行很顺利,孩子们参与积极性高,兴趣浓厚,能大胆尝试各种操作材料进行操作,也能用他们自己的方式记录下结果,活动结束后,我对这次活动进行了反思,认为有几个比较成功的地方:
  1.提供的材料丰富且易于操作;2.提供很大的操作平台及思维空间,也不急于告诉孩子们答案,而是让他们在操作中通过对比、讨论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重视活动延伸的指导,在区域活动中让幼儿自由操作并作好记录。
  整个活动,充分体现孩子的主体作用、教师站在幼儿背后,全体幼儿都能主动去操作、尝试愿学、乐学,达到预期的目的。同时,活动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值得我去深深的思考:.在孩子们操作的环节中,当我提示孩子们操作即将告一段落,准备进入下一环节的时候,有位孩子兴致正浓,表示还想玩,但我为了活动按 时有序的进行,我用"商量"的语气告诉他:"等会儿再玩",活动结束后,他果然非认真的再操作,一直把9个圆片的结果通过自己的实践操作全都记录下来为 止。我们都知道,数学活动最主要的是让孩子在操作学习,可每个孩子的能力是不同的,因此,给孩子充分的操作时间还是必要的,反之,就是把抽象的知识强加给 孩子,同时也体现不出操作真正的意图。
活动反思:
幼儿学习掌握数的组成使数群概念得以发展,进一步理解数之间关系的标志,也为幼儿学习加减运算打下基础。在数组成教学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多种操作实物,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探索、操作活动获取有关上数的组成经验。并引导幼儿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使学与用结合起来。

第84篇、大班数学活动学习8的组成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2、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小朋友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这就是所谓的"乐学之下无负担"。下面,我谈谈在教学8的组成时自己的几点体会。
  教学8的组成时,我请幼儿每次拿八块小饼干(蛋糕盒剪的小方块),然后将小饼干分成两份摆放到作业单上,每次分得要不一样。分完后检查是否有重复或漏分的现象,最后将分得结果记录下来,然后说说自己的结果,交流分享。通过这种有趣的实物操作,幼儿自然而然地了解了8的组成。接着我让幼儿们一起观察、讨论,发现规律,说说怎样能更快地记住数的组成,在肯定幼儿想法的同时,我进一步引导幼儿讨论说说那种方法更好、更简单易记,找出最佳的方法。在这样的动手操作中幼儿不仅掌握了8的组成,同时也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培养了幼儿的创新的意识。
  幼儿期正处于数学学习的启蒙时期,幼儿学习的特点是离不开具体丰富的生活经验,因而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内容与组织离不开生活实际。本次活动,我选取的操作材料来源于生活中常见的蛋糕盒,幼儿在分"小饼干"时各方面能力得到了提高,更重要的是幼儿学习变得轻松而有趣。
  孩子活泼好动,喜欢动手操作,于是在教学中我就引导幼儿动手、动口、动脑培养幼儿数学能力,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游戏是幼儿的最爱,是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最佳手段,课堂上教师为幼儿创设了宽松、民主、愉快的学习氛围,幼儿在各种游戏活动中一边游戏一边学习,玩中学、做中学,寓教于乐。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选自山大版教材《学习8、9的组成》,我根据我班幼儿学习情况以及学习特点,只进行8的组成从一开始的问答游戏:复习7的组成到接下来的看图片发现蝴蝶的不同,再到后来操作圆点卡片自由探索8的组成,到最后的内化迁移的游戏巩固,整个活动环节流畅,《纲要》中明确指出数学是有用、有趣的。因此在此活动中贯穿了很多游戏,以便与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感到数学的乐趣。幼儿对这些游戏也非常感兴趣。

第85篇、大班数学公开课小老鼠的魔方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正方体,知道正方体的一些基本特征。
  2、通过游戏活动,正确感知正方体的六个面,知道正方体有六个正方形的面。
  3、在操作活动中,努力学会独立完成制作正方体的任务。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数字魔方一个),每一面上有一个数字1-6。
  2、人手一份操作材料,剪刀、胶水、抹布
  活动过程:
  1、小老鼠的宝贝-教师讲述,引起幼儿兴趣:今天来了一位客人。(小老鼠)
  小老鼠带来了一个宝贝,请你们猜猜是什么?
  2、初步认识正方体。
  -教师出示大正方体的一个面(将其余面用布盖起来),这个宝贝是什么形状?
  -将整个正方体全部展示在幼儿面前,再让幼儿猜猜是什么?告诉幼儿这是一个正方体的魔方。
  -教师进一步引导幼儿观察:这个正方体有几个面?每一个面是什么形状?有几个正方形?
  3、游戏:抛盒子
  -师幼共同商定游戏玩法:先抛扔这个正方体的大魔方,当魔方停下来,看上面的数字,数字是几,幼儿就拍几次手。
  -师幼共同游戏几遍。
  4、制作正方体。
  -请幼儿观察正方体的展开图,让幼儿数一数,它是由几个正方形的面组成的?
  -师幼共同观察展开图,讨论制作正方体的具体方法。
  -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并及时地给予适当的指导。
  5、游戏:抛数字魔方。
  -幼儿两两结对,商量谁先掷盒子,进行抛盒子的游戏。
  -抛出盒子后,幼儿根据盒子上面的数字开展各种各样的游戏。如比大小等。
活动反思:
本节课我通过比较法、观察法、对比法,让幼儿能直观看到形与体的区别和本质联系,从而了解平面和立体的不同,感知各自的特点,从而解决活动的重难点使活动有效开展。活动开展中,幼儿兴趣浓厚,经过操作比较,能大胆表达形与体的区别,知道体是在形的基础上构成的,而且在拓展环节,幼儿能拓展思维,积极表述生活中那些物品是正方体的,使经验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内化。

第86篇、大班数学公开课小熊请客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9的第三、四加减题,能正确列出加减法算式题。
  2.理解、总结互换规律, 锻炼积极思维。
  3.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活动准备:
  1.图片两张(水果、饼干)9的加减算式题2.练习题活动过程:
  一、复习巩固9的组成:碰球游戏我们来做一个游戏,老师的球和小朋友的球,合起来是9。
  小朋友,听仔细,我的3球碰几球?
  x老师,告诉你,你的4球碰7球。 ……(速度由慢到快,个别、小组、集体)二、复习巩固9的加减一、二:开火车游戏我们来做一个开火车游戏,我的火车就要开。
  师:我的火车就要开。幼:你的火车几点开?
  师:2+7=?你的火车9点开。.....(个别、小组、集体)三、学习9的第第三、四组加减1.你们玩得真棒,现在我的火车要开到小熊维尼的家去。
  看小熊维尼为我们准备了什么好吃的呀?(水果和饼干)2.看图片3.这些饼干有几个?它们有什么不同。请你把它编成两道9的分成题。
  4.今天,我们就按照这两道分成题来学编9的应用题(幼儿编题、列算式,老师出示算式题)3十6=9、9-3=6、6+ 3=9、9-6=3、5.小朋友编的真好,我们一齐来念一遍。
  6.看到这些算式题,你发现了什么?
  3+6=9,6+3=9。
  数字相同,位置不同,但总数不变。所以看到3十6=9,马上就想到6 + 3=9。同样看到9-3=6,马上就想到9-6=3。
  7.看图片这些水果有几个?它们有什么不同。请你把它编成两道9的分成题。
  8.今天,我们就按照这两道分成题来学编9的应用题(幼儿编题、列算式,老师出示算式题)4十5=9、9-4=5、5+ 4=9、9-5=49.小朋友编的真好,我们一齐来念一遍。
  10.看到这些算式题,你发现了什么?
  4+5=9,5+4=9。数字相同,位置不同。但总数不变,所以看到4十5=9,马上就想到5+4=9。同样看到9-4=5,马上就想到9-5=4。
  四、幼儿操作练习。幼儿学数学P12五、幼儿互相检查练习题
 教学反思
  一,我在备课的过程中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征,(4—5)岁,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呀把平常的好习惯坏习惯都逐一的表现出来了,如,挑食,厌食。。。。,那么我们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就应该想办法去制止这一些情况,由于幼儿年龄偏小,要提起他们的认知兴趣,只能用讲故事,做游戏的方式来学习。
  二,我对活动过程的反思,让幼儿在在通过讲故事和做游戏的方式轻松愉快的学习,达到制定的活动目标,在活动过程中大部分幼儿还是能够融入到故事情节中,老师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也要以幼儿为主体,在一部分幼儿不能接受同一种教学方法的老师一定要改变一种方式进行教学。
  三,我对本次活动效果的评析是,整节课幼儿的参与的气氛比较好,通过故事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我自己也明确了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把一下活动环节设置得更丰富,更深动些,对达到活动目标的效果更明确些。

第87篇、大班数学公开课坐标对应教案

 一、目标:
  1.引导幼儿感知空间方位
  2.引导幼儿掌握确定空间方位的正确方法(先横后纵)
  3.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二、活动准备
1.纸质房子一座、七种小动物头像共十四个,两个小朋友的头像
三、活动过程
1.通过问题和故事引出主题。
  故事:森林里面修起了一栋大楼房,这是为什么呢?(展示房子)询问:这栋大楼房有多少个小房子呢?
  2.教幼儿识别单元与楼层(先横后纵)3.出示小动物形象,给小动物安家故事:小动物把房子修好后,还没搬进去,他们不知道住在哪里好。
  (呈现小动物-以猜谜的方式呈现。请几个表现最好的小朋友给小动物们安家,先贴4个)4.引导小朋友填坐标询问:小猪在几单元几楼?
  询问:小猴要过生日,小猪要到小猴家做客,该到哪里去呢?(先请小朋友来贴)这是几单元几楼呢?
  询问:小猴家没有蜡烛了,要点生日蜡烛,要到小兔家去拿,小兔在几单元几楼呢?
  5.给坐标,找出相应的动物(过完生日,小猴要回赠礼物给小动物们,但是他从来没有去过其他小动物家里玩过,它只有其他小动物的地址……)6.给出坐标,请小朋友帮新来的小动物找到家故事:新的小动物搬进来了。他们住在……请小朋友给他们找到家。
 

第88篇、大班数学小老鼠的礼品盒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长方体,并学习正确区分正方体和长方体。
  2、在观察及动手制作的过程中,感受正方体和长方体的不同。
  3、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在生活中收集长方体的盒子。
  2、物质准备:幼儿用书,幼儿人手一支笔,剪刀、胶棒、抹布若干。
  活动过程:
  1、小老鼠要送礼物。
  -教师出示一个礼物:"我这儿有一个礼物要送给好朋友,但没有合适的盒子,怎么办呢?"引导幼儿自己做盒子。
  2、观察认识长方体。
  -教师出示长方体盒子,幼儿观察,说一说它是由正方体组成的吗?它是由什么形状组成的?
  -教师:猜猜长方体由几个面?你有什么好办法能知道长方体有几个面?教师可启发幼儿想出在长方体上面写数字的方法,得出长方体有六个面。
  -出示正方体,引导幼儿将正方体和长方体进行比较,得出:正方体和长方体都有六个面,正方体的六个面是一样大小的正方形,长方体的六个面有长方形,有正方形,是大小不一样的。
  3、制作长方体。
  -请幼儿打开幼儿用书,观察长方体展开图。数一数,一共有几个长方形?并未每一个面标上数字。
  -启发幼儿迁移制作正方体的经验,在虚线的地方向里折,在打x的地方贴浆糊,做一个长方体的礼品盒。
  -幼儿操作活动,教师提醒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注意将废纸扔入指定的篓子中,抹玩浆糊要在抹布上擦手。
  4、找找长方体的物品。
  教师:想一想,找一找,教室里有哪些东西像长方体,哪些东西像正方体?幼儿寻找室内类似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物品。
活动反思:
本节课我通过比较法、观察法、对比法,让幼儿能直观看到形与体的区别和本质联系,从而了解平面和立体的不同,感知各自的特点,从而解决活动的重难点使活动有效开展。活动开展中,幼儿兴趣浓厚,经过操作比较,能大胆表达形与体的区别,知道体是在形的基础上构成的,而且在拓展环节,幼儿能拓展思维,积极表述生活中那些物品是正方体的,使经验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内化。

第89篇、大班数学复习7的加减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复习看图中的实物进行7加减的运算。
  2.通过游戏与操作活动,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3.养成检查答案正确与否的习惯。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
  1.卡片与小朋友人数相等(正面数字、反面圆点),音乐带《找朋友》。
  2.白色信封若干(除去7个幼儿,其他每人两只信封),7的加减实物图卡若干张,可以放进信封内,印章若干。
  3."信箱"7只,数字卡7张,加减算式卡7张。"信箱"分散放置。
  4.7种小动物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复习7以内的组成--游戏《找朋友》
  1. 每位幼儿戴一张卡片,音乐开始就去找小朋友,音乐结使两个数字合起来是7以内的数字,为好朋友。(可玩2-3次)。
  2.请幼儿将卡片反过来数点点,听音乐继续找朋友,规则同上。
  二、复习7的加减--寄信送信1.老师手里有很多信,我们一起来把这些信寄出去,好吗?老师念算式题,幼儿讲答案,对了将信投入相应答案的信箱2.邀请7个幼儿做邮递员,负责收信、盖章、送信的任务。其他幼儿做小动物戴上头饰,大家来做寄信收信游戏。
  游戏一:每个小动物拿一个信封,然后自己去取一张7的加减实物图卡,算出答案,将卡片放进信封。根据答案把信投入贴有相应数字的信箱里,回家做好。
  游戏二:,邮递员到信箱里收信(一人开一只信箱),打开信检查信有没有投错,错的交给老师进行纠正。答案正确的信,答案是几,用印章在信封上盖几个戳。邮递员把信送到相应的门牌号的小动物家。
  游戏三:,小动物收到信后检查信内算式题的答案是几,信封上的印章数与答案是否一样,再检查答案与门牌号码对应吗?错的交给老师,老师进行纠正。
  3.按上面规则可再玩一次游戏。卡片内容可改为7以内的加减法算式题,门牌号码也可改为算式题,以增加难度。
  三、竞赛活动--快速口算玩抢答游戏,练习快速口算:老师念算式题,幼儿讲答案,对了将信投入相应答案的信箱里。谁答的又快又对,即可得到一份奖品,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记得在教一年级数学的时候,7的分解组合和加减运算是作为教学内容,重点学习的,但从幼儿园改编教材以后,10以内的分解和加减运算,就成了大班的教学内容了,上学期是5以内的加减运算,孩子们学习起来,还算轻松,但下学期6,7的加减运算就有些困难。如果单纯的进行算式计算,大家就习惯性的利用自己的小手指来算,个人认为这是一个陋习,不利于孩子们思维的发现和动脑的积极性,学前孩子的运算应该是借助于一些学具,实物和图例来完成,在熟练的基础上,慢慢的学会运算,我们有几个小朋友,对陋习的依赖,居然极致到对学具和图片视而不见的地步,真是悲哀!这种现象的出现,一方面于家长对孩子早起的错误引导,家长们总过早的让孩子们学算数,而且学习的方法和技巧也极不科学,甚至是典型的错误,再就是作为老师,我们是否真正读懂《3----6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对幼儿发展目标的要求,是否有拔高超标的因素,可怜的是孩子们,要立即改变以前的陋习,又要重新适应视物思考的过程,孩子们的劳心费力,谈何兴趣啊!
  综合以上思考,计划近期召开家长会,合理指导家长形成有利于幼儿的适合幼儿的早教理念和方法,再就是加强对《指南》的学习和研讨,让我们的教学更高效准确!

第90篇、大班数学四季生日会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能用统计的方法了解每个月、每个季节过生日的人数。
  2、通过观察能看懂和理解统计表。
  3、能与同伴交流、讨论庆祝生日的方式,体验过生日的乐趣。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事先了解本月内哪些小朋友过生日。
  2、物质准备:教具:大统计表一张,四季图片各一张。学具:请家长配合为幼儿带一张过生日的照片,并让幼儿明确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空白统计表一张,彩色笔。
  活动过程:
  1、祝你生日快乐。
  请本月内过生日的幼儿手持生日蜡烛,站在教室中央,教师弹奏《生日歌》师幼齐唱生日歌,祝福他们生日快乐,祝贺他们又大一岁了。
  2、我们的生日统计。
  请幼儿说说自己是在哪个季节出生的,是几月份的生日。
  教师出示一张大统计表,引导幼儿观察统计表上面有哪些数字,了解这些数字表示12 个月。
  请每组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日分别将自己的名字写在统计表的数字下面。
  师幼共同数一数,每个月过生日的人数,并用数字表示。
  请幼儿说说:班级幼儿中,哪个月过生日的人最多?哪个月过生日的人最少?
  3、四季生日会。
  请幼儿根据每个季节有哪几个月份,来说说春季过生日的人、夏季过生日的人、以及秋季和冬季过生日的人。
  教师分别出示某个季节的图片,该季节过生日的小朋友就站起来,大家一起为他们唱生日歌。
  重点:能用统计的方法了解每个月、每个季节过生日的人数。
  难点:通过观察能看懂和理解统计表。
教学反思:
       在执教的过程中缺少激情,数学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识的时候,就需要老师以自己的激情带动孩子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这方面也要注意。

第91篇、大班数学活动我的右手教案反思

活动设计意图: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
  "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引导幼儿积极主动的学习"。因此,选择了《我的右手》一课,利用游戏手段实施寓教于乐,从而培养幼儿灵活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活动目标:
  1、学习辨认左右的位置关
  2、激起幼儿的好奇、勇敢和探究的精神,让幼儿喜欢上数学、爱上数学。
  3、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动准备:小贴纸,10个同样大小的空盒,10个小动物的贴纸,幼儿用书《我的数学》。
  活动过程:
  一、猜谜导入,引起幼儿兴趣。一棵小树五个杈,不长树叶不开花。能算会写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手)、
  1每个人都有两只手,一只是左手,一只是右手,那么我们今天就来认认我们自己的左手和右手好吗?
  二、认识右边
  1教师出示右手,手上贴有贴纸,提问:你知道老师手上有什么吗?(贴纸)
  2教师背对幼儿举起自己的右手,请你举起和我相同的手?
  3教师观察幼儿举手的情形,教师帮幼儿在右手背上贴个小贴纸,
  4幼儿按指令做游戏:"我说你做"
  (1)、请把有贴纸的手举起来
  (2)请把有贴纸的右手举起来;
  (3)请把你的右手举起来;再次强调:我们贴有贴纸的是什么手?(右手)
  (4)先和同伴伸出右手来握握手.
  三.认识左边。
  1告诉幼儿与右手相反的就是左手。
  四、游戏:给小动物找家。
  1教师将10个空盒粘成上下两排,每排五个,变成小动物的家。
  2当警察给小动物找家。
  3教师示范玩法,请幼儿按照教师的描述位置找家。如:"小猫住在从左边数第二家的一楼,就将画有小猫的卡片贴在正确的盒子上。
  五、请幼儿做练习,《我的数学》第10页。
  [评析]分清左右看似简单,可对幼儿来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教师设计的《我的右手》这一活动,幼儿在讲讲、贴贴、做做的过程中轻松掌握了左右概念。活动设计符合幼儿年龄特点,游戏气氛活跃,完成了教育目标。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第92篇、大班数学彩色图形专卖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能根据图标比较多少,初步理解类与类包含的意思
  2、能用大于号和小于号表示两个集合之间的多少关系
  3、喜欢动脑思考,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认识并能准确地区分多种图形
  2、物质准备:
  教具:图片清单略表。比较图表,笔。
  学具:幼儿用书30页,幼儿人手一支笔;
  小篓子若干内放3--5的双色圆形片片。
  活动过程:
  1、买了多少图形片
  (1)教师(出示图片):文具商店把昨天卖出去的图形记了下来,想让我们帮他列个清单。他们买了什么?卖了多少?
  (2)教师:图上有些什么?各有几个?一共卖了多少个图形?
  (3)教师出示列表,让幼儿了解圆形、三角形和长方形三个轮廓重叠的图标表示所有的图形片。请幼儿在图标旁边用数字表示卖出去的所有图形片的数量。
  2、比较多少
  (1)教师(厨师图表):文具商店想知道哪种图形片卖的多,哪种图形片卖的少,我们来比一比?请个别幼儿用大于号和小于号在比较图表上表示两边纸的多少。
  (2)师生共同检查。引导幼儿看清楚每个图标的意思,根据图标表示的数量进行比较。特别关注幼儿将某一种图形片和总的图形片进行比较时的反应。理解所有图形片中的包含了长方形和其他的图形片,长方形只有所有图形片的一个部分,所以所有图形片比长方形多。
  3、小组操作活动
  (1)图形片的比较
  (2)花儿朵朵
  (3)翻泡泡
  4、幼儿互动,交流学习的策略
  (1)请幼儿介绍自己的纪录单,说说纪录的理由
  (2)智力抢答:教师出示2--3种不同的玩具,请幼儿数数玩具的总数和每种玩具的数量,并用数字表示。
  重点:能根据图标比较多少,初步理解类与类包含的意思
  难点:能用大于号和小于号表示两个集合之间的多少关系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第93篇、大班数学抓蚕豆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能探索用数学、图画等符号记录自己操作的结果
2、学习多角度地思考问题,能有计划地进行活动
3、体验猜测活动的乐趣。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重难点能探索用数学、图画等符号记录自己操作的结果活动准备1、每组蚕豆、花生、塑料小夹子、串珠玩具等各一盘。
  2、每人一张记录单、1个小盘子、1支笔。
  活动过程活动过程:
  一、猜测活动教师带领幼儿观察桌上的操作材料,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介绍游戏的玩法1、教师:用一只手在盆中用力抓一把,将抓出的物体放在小盘子中,数一数抓了多少,并做记录。
  2、教师:抓一次记一次,共抓三次,就记三次。
  3、教师:活动前要先想好如何在一张纸上清楚地记录三次抓物体的结果。
  4、教师:记录结果要能让别人看出是第几次,抓的是什么,抓了多少?
  三、幼儿抓物体1、教师观察幼儿的操作情况,提醒个别幼儿按要求完成。
  2、请幼儿分别说说在游戏中哪一种物体自己抓的最多,哪一种物体抓的最少,为什么"四、游戏"抓了多少"1、教师抓一把幼儿认为教师能最多的物体,让幼儿估猜所抓的数量。
  2、请幼儿猜测还有谁会抓的比老师多,并说出理由。
教学反思:
  活动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的要求,很好地把数学与生活融合在了一起。 每个幼儿都有其独特的发展步骤、节奏和特点。在数学教育中个体差异表现得尤为突出。幼儿学习数学的个体差异,不仅表现为思维发展水平上的差异、发展速度上的差异、学习风格上的差异,还表现为能力和经验上的差异。所以,在数学教育中不仅要“求同”,还应“存异”。设计不同层次、不同难度的活动,为幼儿自由选择适合自己水平和能力的活动提供条件。同时教师可根据幼儿不同差异给予适当的补充、点拨和启发。重视个体差异是幼儿教育“以人为本”的直接体现。

第94篇、大班数学游戏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2、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幼儿年龄小,抽象思维能力差,数学又是一门抽象性较强的学科,以下"中班数学游戏大全"能让幼儿依靠直接的兴趣来学习,使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更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强,学习效果就越好。
  幼儿上中班了,可是对数字、数学一点都不感兴趣,这让很多幼师为此而万分苦恼。别着急,幼儿天生都爱玩,在玩中学数学能让幼儿觉得十分有趣,自然就喜欢学数学了。
  1、盖印章
  玩法:将幼儿分成3排,每排幼儿的前面都写着一个数字,请幼儿看每排前面的数字,在原有印章数量的基础上再盖上一定数量的印章,使印章数与数字一致。
  2、找朋友
  玩法:每位幼儿手拿一张数字卡,教室后面贴有与数字卡对应的水果图。请小朋友们拿着自己的数字卡片到后面去找一找与自己卡片上数字相等的水果图,看谁找得又快又准。
  3、快乐宝贝车
  玩法:老师手握方向盘开火车,幼儿人手一张数字车票,按照自己手上的车票去找相应的座位。快到站时,老师发出"轰隆隆… 轰隆隆… 呜 …",激发孩子游戏欲望,然后说:"火车到站了,请座号为1、2、3的乘客下车。"老师和孩子一起检查,看看有没有下错或者没下的,然后重复到所有乘客下车。
  4、铺石头
  玩法:准备各种形状的"石头",幼儿挑选自己喜欢的"石头",一一对应地嵌入相应形状的"坑"里,把有"坑"的路铺好。还可引导幼儿观察"石头"路都有什么颜色,是用形状的"石头"铺好的。
  5、踩石头
  玩法:路铺平了,音乐一响,引导幼儿边念儿歌边动起来,音乐一停就立即踩到"石头"上,并说说踩的是什么形状、颜色的"石头"。还可以让幼儿找找在幼儿园里有没有这样的图形。
  6、等量接龙:两名幼儿玩一组图片。幼儿观察接龙卡上的实物数量,将一样多的实物接在一起。
  7、给动物送食物:观察卡片上的动物和食物,请幼儿先给动物排排队,再帮他们找出他们喜欢吃的食物。
  8、我的朋友在哪里
  玩法:教师将有衣着条纹不一样小熊卡片发给幼儿,幼儿将卡片举在胸前,然后,在4个圈里找到和自己拿的小熊卡片一样的小熊,就在哪个圈里。(游戏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能否按照小熊裤子条纹的颜色排列寻找朋友,找到后要提醒找到的幼儿再次比较)。
  9、猜一猜
  玩法:将幼儿分成两队,把16张卡片按照横4张,竖4张放好,图片朝下,然后依次翻卡片找朋友。如:我翻第一张是个苹果,记住这个位置上是个苹果,然后我把它关掉继续翻,如果你看到有张卡片是你前面看到过的,可以站起来告诉我"它有朋友了"并把它的朋友找出来,找对了,就给这队奖励,最后比比两队谁的奖励多就赢了。
  10、数客人
  玩法:"智慧林的小熊今天过生日,邀请了它的好朋友来做客。看看,都有谁来了呢?"(有小老虎、、小熊猫、小猴……) 一共来了几个小伙伴?请幼儿手口一致地点数:(1,2、3 ……)"总共来了几个客人?"(一共来了9个客人。)
  11、帮小熊按数取物
  玩法:小熊来坐客,请幼儿按照小熊的数量摆椅子、小碗、勺子、杯子等图片,如一只小熊坐一把椅子,9个客人就要9把椅子。
  12、"超市"游戏
  玩法:小熊要陪客人,没时间去购物,请每个幼儿手里拿着一张数量不等的购物券,各拿一个小筐,根据购物券上的数字卡到"小超市"购买相应数量的物品,购买后回到座位。
  13、找妈妈
  玩法:幼儿听音乐自由地跑动,音乐停后,分别蹲在地上的瓢虫身上,要求7个幼儿合作变成七星瓢虫身上的7个点。瓢虫妈妈(教师)找自己的宝宝,成人引导本组幼儿进行点数、检查游戏结果:是否是7个幼儿变成7个黑点,鼓励孩子进行及时的调整。
  14、看数字捶捶背
  玩法:两人一组,一人从1-9的数字卡中任意抽取一张数字,看一看是数字几,然后就在另一位幼儿的背上捶几下,被捶的幼儿说出捶的次数,若与数字卡的数量相同,游戏成功,交换角色。
  15、看数字捶捶背
  玩法:7-8为幼儿一组,把小椅子摆成小火车的样子,幼儿骑在小椅子上排成几列。每列最后面一位幼儿由一套1-9的数字卡,该幼儿任意抽取一张数字卡,数字卡是几,就给前面的小朋友捶几下背,前面的小朋友认真计数被捶的次数,然后再给前面的小朋友捶一样多的次数,一次传到最前面的一位幼儿,最前面一位幼儿大声地说出是数字几,看哪一组传得快。(要求数字卡不能让前面的小朋友看到,捶的时候力量要适当,前面的小朋友不能往后看。)
  16、撒数块
  玩法:请幼儿将各色小数块撒在画有大圆圈的纸上,然后数一数,各色数块在圈里、圈外各有多少?并进行插卡记录。
  17、小青蛙爱玩耍
活动反思:
节课我采取游戏导入。上课铃响起,在与学生问候以后,让学生坐端正,不能发出丁点声音,接着让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你觉得一分钟长吗?在一分钟内你能做什么事情?在游戏初步感知一分钟的长短后,巧妙的从同学们的切身感受迁移到课文中元元的感受,自然地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去。抓住重点词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为朗读打下基础。在仔细品读后,我决定抓住元元的两次叹息为朗读的亮点。但要读好这两次叹息,联系上下文揣摩体会主人公的心理活动是前提,也是基础。因此,教学中我以帮元元找回分钟为线索,抓住元元在绿灯前的等待,在公共汽车站的等待,步行到校的辛苦无奈为阅读点,引导学生设身处地想象元元当时的心情,语言。在朗读体会的过程中,具体落实到“刚想走过去,红灯亮了。”中的“刚”;“他向停在车站的公共汽车跑去,眼看就跑到车站了,车子开了”中的“眼看就”;“他等啊等,一直不见汽车的影子,元元决定走到学校去。”中的“等啊等,一直”这些重点词语中。先朗读后体会,再带着体会到的感情朗读。在追赶公共汽车一幕时,结合插图,先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再抽学生表演,学生入情入境,体会到了元元的焦急、悔恨。在此基础上,学生读两次叹息时,可以说是水到渠成。结合实践,课外延伸。在学生找到元元迟到1分钟的原因后,让学生改编课文《元元的明天》。由于前面的阅读理解非常到位,所以在改编的课文中学生顺理成章地点出了中心:“元元想:昨天迟到了,今天一定要珍惜时间,一分钟也不能多睡。自由说话,你想对元元说什么?我扮演成元元,这样我和学生反复扮演角色,学生在教“我”珍惜时间的同时,自己在无形中懂得了如何珍惜时间。

第95篇、大班数学公开课大老虎的点心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3的加减法,感知三幅图的含义,继续学习列加减法算式。
  2、理解加法题中用"一共"表示合起来的意思。
  3、在书写的过程中注意保持正确的坐姿。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5、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学过2的加减,初步会看三幅图。
  2、物质准备-教具:面包圈范例图,笔。-学具:幼儿用书、人手一支笔。
  活动过程:
  1、小老鼠买面包圈。
  -展示《小老鼠和大老虎》的故事书,请幼儿说说两个好朋友最喜欢吃什么?
  -教师:小老鼠去给大老虎买面包圈当点心,我们看看它买了几个面包圈。出示三幅图,引导幼儿逐一观察并说说每幅图的意思:第一幅图-小老鼠买了1个面包圈;第二幅图-小老鼠又买了2个面包圈;第三幅图-小老鼠一共买了3个面包圈。引导幼儿了解"一共"表示把两次买的面包圈合起来的意思。
  -教师:你能用一道算式表示小老鼠买面包圈这件事吗?鼓励幼儿尝试列加法算式。
  2、小组操作活动-看图列3 的加法算式。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幼儿用书上三幅图的变化,并学习运用"一共"的词语,大胆讲述三幅图的变化,并学习运用一共的词语,大胆讲述三幅图的含义。鼓励幼儿根据画面含义列出3的加减算式。
  -看图记录图形特征,看算式进行3以内的加减运算。
  3、活动评价-教师鼓励幼儿展示自己的操作材料,讲述画面内容和算式,其他幼儿对照自己的操作材料,集体进行评价。重点引导幼儿巩固正确使用"一共"的词语。
活动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充分利用幼儿现实生活中的资源,通过作用于幼儿的活动对幼儿发生实质性的影响,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第96篇、大班数学活动体育用品商店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在购物过程中较熟练地进行10进行加法的运算,学习用算式记录自己购物商品的过程。
  2、初步学习运用简单的推理方法思考和解决问题。
  3、感受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喜爱数学活动。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重难点熟练地进行10进行加法的运算,学习用算式记录自己购物商品的过程。
  活动准备1、教学挂图(三)中的体育用品商店货架图1张,画有若干标有1--9元价格的多种体育用品;5--10的数卡。
  2、幼儿人手1份纸、笔。
  3、1元、2元、5元面值的人民币若干,布置成"银行"场景。
  活动过程一、游戏"碰球",复习10以内数的组成。
  1、教师出示数卡表示总数,并报出一部分数,请幼儿快速报出另外一部分数,要求数合起来是卡上的数。
  2、集体,小组、个别进行练习。
  二、开展购物活动,学习10以内数的加法。
  1、引导幼儿观察货架图,知道货架上数字的含义,说说体育用品商店里有些什么。
  2、教师提出要求。
  3、引导幼儿看货架图,进行"购物"活动。
  4、展示幼儿的购物记录,请个别幼儿根据所列的算是讲述自己的购物情况。
  三、幼儿再次进行购物活动并记录。
  1、教师提出购买的要求。
  2、教师提出购买过程中边购物边讲述。
  3、鼓励幼儿两两结伴,看算是记录单,讲述自己购买物品的情况,相互检查是否正确。
  四、带领幼儿进行购物猜测活动,学习用推理的方法解答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猜测。
  2、当诱饵说出两种体育用品后,教师可以请大家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
活动反思
  孩子们在与同伴的交流和老师的引导下知道了垃圾应该放到指定的地方。从而使幼儿更加关注周围的生活环境,知道环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还从正面引导幼儿知道怎样处理垃圾,怎样使垃圾变废为宝。组织孩子们从我做起,捡拾路边的垃圾,并鼓励幼儿用巧妙的方法来说服刚刚随地扔垃圾的人把垃圾扔到垃圾箱内,让幼儿争当“环保小卫士”。使他们意识到爱护周围环境人人有责,加强了周围人的社会公德意识。

第97篇、大班数学小熊猫姐妹的生日礼物教案反思

小熊猫姐妹的生日礼物
  活动目标:
  1.在按颜色、形状分类的基础上将物体按ABAB的规律进行间隔排序
  2.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3.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4.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1.两只小熊猫挂图1张
  2.红色、蓝色的方形筹码各10个
  3.红色、蓝色的圆形筹码各10个
  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
  教师将两只小熊猫的挂图贴在黑板上。
  教师:小熊猫双胞胎方方和圆圆今天过生日,方方喜欢方形的东西,圆圆喜欢圆形的东西。老师这里有方形片和圆形片,我们一起编两条项链送给它们吧。
  2.分类
  教师引导幼儿将混在一起的方形片和圆形片分开,巩固幼儿对图形的认识。再让幼儿将方形片和圆形片中的红色片和蓝色片分开。
  3.编项链
  教师:什么样的项链最好看呢?小熊猫圆圆告诉老师它喜欢红蓝相间的圆片项链,怎样能穿出红蓝相间的项链呢?
  教师先将一枚红色圆片和一枚蓝色圆片依次贴在小熊猫圆圆的脖子上,并引导幼儿思考接下来应该贴什么颜色的圆片。由教师粘贴出送给圆圆的项链。
  教师:圆圆的生日礼物完成了,现在我们来制作方方的生日礼物吧。
  教师先将一枚红色方片和一枚蓝色方片依次贴在小熊猫方方的脖子上,并引导幼儿思考接下来应该贴什么颜色的方片。由教师粘贴出送给方方的项链。
  4.分组游戏
  每组幼儿分发若干红蓝方片和圆片,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自由创作,制作出送给圆圆和方方的生日项链。
  有效提问:1.怎样能贴出红蓝相间的项链呢?
  2.接下来贴什么颜色的圆片呢?
  有用词汇:红色、蓝色、方形、圆形
  活动建议:
  教学变式:可以带领幼儿玩"小红小蓝挨着坐"的游戏,每个幼儿手中有红色或蓝色的物品,幼儿分散着绕圈走,当音乐停止时,幼儿要围成一圈,必须保证拿着红色物品的幼儿和拿着蓝色物品的幼儿是挨着的,即红蓝相间的。
  区角活动:在手工区角投放有孔的珠子,为幼儿提供一些按照ABAB顺序排列的穿珠模板,供幼儿操作练习。
教学反思:
幼儿通过活动了解了赠送礼物和接受礼物的相关礼仪,并懂得了与他人分享的快乐,活动难点基本解决,活动重点如果设置一个情感体验的环节就更好了。

第98篇、大班数学活动复习8的加减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钓鱼、分鱼的活动,练习将三个数按组成关系排四道题,发展心算能力。
  2.培养积极思维及创造能力。
  3.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
  1.教具:鱼若干(鱼上面数字1~8)、猫头饰若干。
  2.学具:每组若干只盆子及鱼(也有数字)。
  活动过程:
  一、钓鱼出示池塘,你们看有什么?(鱼)今天老师做猫妈妈,你们做小猫,一起来玩游戏好吗?(好)今天猫妈妈要带小猫去钓鱼,这些鱼上都有1个数字宝宝,请小猫钓三条鱼,要求三条鱼上的三个数能排出四个算式。
  1.老师先钓数字为1和8的两条鱼,请幼儿再钓一条(数字为7),可排出四个算式。
  引导幼儿说出四道算式:1+7=8,7+1=8,8-1=7,8-7=12.刚才那么多小猫只吃这么点鱼,太少了,我们再来钓两条,多吃一点。
  老师再钓数字为6和2的两条鱼,请他们补钓一条鱼(数字为8),三个数也能排四个算式。
  引导幼儿说出四道算式:2+6=8,6+2=8,8-2=6,8-6=23.请幼儿独自钓三条鱼(鱼的数字分别为3.5.8或4.4.8),分别请幼儿进行三个数排四个算式的口算练习。
  二、分鱼每组桌上有若干只盆子,若干条鱼1.要求各组的幼儿协作分鱼,每只盆里放三条鱼,这三条鱼上的数能排四个算式,2.幼儿动手分鱼鼓励幼儿很好地配合,又快又好地完成任务, 如在分鱼过程中,有一只盆里的鱼不成功,就应想办法将不同盆里的鱼进行调换,使五只盆里的三个数都能排四道题。
  三、奖鱼(活动延伸)今天小猫真能干,钓了许多小鱼,猫妈妈也钓了许多大鱼,这些鱼要奖励给猫宝宝,猫妈妈有要求,要求把鱼后面的题目做对,才奖给你。(到区域角去练习)
 活动反思
  活动中幼儿思维还是很活跃的,参与积极性比较高。针对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和他们天真浪漫,爱说爱动,及对自己的行为约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性。活动关键在于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激发孩子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如果老师能够让孩子们一上学就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小培养起他们的强烈的求知欲、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对孩子们来说,将受益匪浅。
  数学活动“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幼儿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幼儿的已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数学活动中教师要能及时肯定他们在生活中善于观察的好习惯,培养幼儿有一双“用数学视角观察世界的眼睛”。

第99篇、大班数学活动学习6的组成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归纳总结学习6以内的组成,知道6分成两份有5种分法。
  2.在操作中不断探索数的多种分法,并学会记录。
  3.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及多维度思维能力。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准备:
  教具:稻田背景图一张,小青蛙胸饰若干,虫子一条,剪刀一把,记录纸一张,记号笔一支,练习卡片若干学具:虫子人手五份,记录纸人手一份,剪刀、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老师扮演青蛙妈妈,幼儿扮演青蛙宝宝。
  师说:青蛙宝宝们,现在我要带你们去稻田捉害虫,好吗?来,出发啦!(音乐响起,幼儿跟老师学做小青蛙跳的动作)教师带领幼儿进场后转一圈坐在中间位置上。
  2.无意间发现虫子。
  师说:(出示稻田图)呀,这块稻田真漂亮,黄灿灿的稻子长得多好呀!
  师说:咦!这边的稻子怎么这样乱?(有虫子)师说:让我们来看看到底怎么了?(出示隐藏在稻田里的害虫)原来是虫子在捣乱。
  3.认识虫子。
  师说:这条虫子长得怎么样?(长长的﹑有一个一个圆圈﹑一节一节的……)师说:小朋友说得真好!这条虫子一节一节的,有几节?用数字"几"来表示?我们就叫它"六节虫"。(教师写 "6"在记录纸上)师说:"六节虫"很厉害,它能在短时间内毁坏我们的稻田,吃掉我们的粮食,大家想一想用什么办法来对付它们呢?
  幼儿讨论回答。
  师小结:刚才小朋友想得办法真多,现在妈妈就来教你们怎样消灭"六节虫"?
  4.学习捕虫本领。
  师说:(师拿出灭虫武器--剪刀)这是消灭"六节虫"的武器,看我的。(师用剪刀将虫子一剪为二)师说:我的刀剪在虫子的第几节?把虫子分成了几段?(两段)左边有几节?用数字几来表示?右边有几节?用数字几来表示?
  (老师边讲边写完整分合式)师说:这是我捉到的第一条"六节虫",现在我把它分成的两段数字记录下来了,这样别人一看就知道我已经捉了一条虫子。
  师说:刚才"六节虫"被我的刀剪在第一节分成两段死掉了,还可以剪在虫子哪里,虫子也会变成两段死掉呢?
  幼儿讨论回答。
  师小结:看来只要把"六节虫"剪成两段它就会死掉。宝宝们要把每次捉的虫子怎么剪的记录下来,我们比一比谁捉的方法最多。
  5.尝试捉"六节虫"师说:在后面的稻田里还有许多的"六节虫",能干的宝宝们跟着妈妈一起去捉害虫吧!
  幼儿回到自己座位上自由练习,师巡回指导。
  师说:宝宝们,回家啦!(组织幼儿回中间座位)6.交流捉虫经验师说:宝宝们,你们都捉到虫子了吗?谁来告诉我,你是怎样消灭虫子的?
  师问:
  (1)    你剪在第几节?
  (2)    分成了几和几?
  (3)    6可以分成几和几?
  幼儿讲述师演示并写出"6"的分解式,重复的去掉。找出记录方法--有序排列。
  师小结:6有5种分法,6可以分成1和5,6可以……师说: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这些分合式,好吗?
  7.游戏:找朋友师说:我们已经把所有的害虫消灭了,不过青蛙妈妈还要看看你们今天的本领学得怎么样?我们来玩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好吗?
  宝宝们,看看你的小青蛙背后有什么?(数字)如果我拿出数字2,数字2的青蛙宝宝就去找和它合起来是6的数,我说:"2的朋友在哪里?"你找到后说:"我的朋友在这里。"并和找到的朋友抱在一起。
  8.结束师说:宝宝们今天学到了新本领真能干,现在我们跳回去,休息一会儿吧!
教学反思:
基本过程我主要设计了小青蛙练本领,我先带领幼儿去荷叶上玩,先示范青蛙怎样跳,然后再进行动作讲解,边讲解的时候幼儿边做动作,然后幼儿自由练习。运动后请幼儿坐到荷叶上面休息,休息时告诉青蛙宝宝最大的本领是捉害虫,请幼儿学习捉害虫的方法,幼儿学的非常认真,积极性很高,幼儿存在个体差异性,在幼儿练的过程中有些幼儿姿势做的不到位,我对个别幼儿进行指导。活动中孩子们始终处于兴趣盎然的情趣中,使气氛达到了**。整个活动比较符合孩子们的身心特点,发展了孩子的协调能力,齐心合力消灭害虫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第100篇、大班数学活动金龟子姐姐教我学数学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继续尝试看情景图编应用题。
  2.学习8的第三、四组加减,进一步理解两个部分数的交换关系。
  3.提高分析、推理能力、思维的灵敏性及尝试精神,锻练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5.了解多与少的相对性。
  活动准备:
  情境图:树叶飘零的大树,树叶8片(有大有小);小猴吃桃;有云朵的天空。
  白兔图片一个,8以内数字若干,7以内的加减算式若干。幼儿学数学P10-11活动过程:
  一、复习1.游戏"开火车",复习7以内数的加减。
  师:我们班小朋友聪明吗?(聪明)聪明屋中的金龟子大姐姐要请我们去做客,她呀,要证实一下谁是最聪明的孩子,现在就让我们到聪明屋中去吧!怎么去呢?让我们来开火车吧!我们的火车几点开?(老师出示式题卡)师:嘿嘿,我们的火车几点开?(如3+1=, 6-1=, 0+4= ……)幼:嘿嘿,我们的火车4点开。(……)放开火车的音乐。(师生齐做开火车的律动)2.游戏"又有香蕉又有梨",复习8的组成。
  师:到了,看看,金龟子她们用什么来招待我们小朋友的呢?
  --导出"又有香蕉,又有梨"的游戏。
  师:又有香蕉,又有梨,5根香蕉,几只梨。(举数卡5)幼:又有香蕉,又有梨,5根香蕉,3只梨。
  师:又有香蕉,又有梨,7根香蕉,几只梨。(举数卡7)幼:又有香蕉,又有梨,7根香蕉,1只梨。
  (多玩几次)二、看情境图学习8的第三、四组加减师:小朋友今天表现很好,又认真又守纪律,现在让我们来看看金龟子为我们准备的题目吧!
  1.出示情境图:一棵落叶大树,学习8的第二组加法。
  师:这图上画的是什么呀?(大树)秋天,大树落叶子了,我们一起看看地上落了几片树叶?(5片)秋风一吹,又落下了3片树叶,那么地上一共有几片落叶呢?(8片)你用什么方法算的?(幼儿尝试回答:5片和3片合起来是6片树叶,或说出"用加法算出来的")列成算式怎么列呢?(幼儿:5+3=8)这式子中的数字5.3.8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呢?幼儿尝试回答"5"表示先落下的5片落叶,"3"表示又落下的3片树叶,"8"表示一共落下的落叶数量。
  师:我们再看看这8片落叶一样大吗?(不一样,有的大些,有的小些)几片大一些?(3片)几片小一些?(5片)现在我请谁来根据这件事情编一道加法应用题,要跟5+3=8不同。
  幼儿尝试编:地上有一些落叶,3片大一些,5片小一些,地上总共有几片落叶呢?
  师:刚才小朋友编得很好,谁来列式呢?(幼儿3+5=8)这式子中的3.5.8分别是什么意思呢?(……)教师指5+3=8、3+5=8两道式子,引导幼儿观察异同,幼儿尝试找规律。
  教师小结:以后只要看到两道加法算式,加号前后的两个数字相同只是互相换了位置,他们的得数是不变的,是相等的。
  2. 学习8的第三组减法师:树叶落下来了,白兔姐姐很爱劳动,她来拾落叶了,你们看看,8片落叶被白兔姐姐拾去5片,还剩下几片落叶呢?(列式8-5=3,式中的8.5.3分别表示什么?)师:看到了这道式子,你想到哪道式子呢?谁能用图片上的事情把8-3=5编成应用题呢?(幼儿编)"地上有8片树叶,白兔姐姐拾去3片,地上还有几片树叶没拾?)3.学习8的第四组加减法师:小朋友编得真好,你们看图会编了,我这儿还有几幅图,谁来帮我编一编?
  A"小猴吃桃"情景图:即图上一只小猴,前面8只完整的桃子,旁边4只桃核),幼儿列式:8-4=4B看图示编题,幼儿编:天上有4朵云彩,又飘来4朵,天上一共有几朵云彩?幼儿列式:4+4=84.编题师:好,现在我们不看图,自己动脑筋想一件事情来编编看,这六道式子随你编。
  5+3=8,3+5=8,8-5=3,8-3=5,8-4=4,4+4=8)三、幼儿作业师:小朋友编得真好,金龟子姐姐听完以后,还让你们完成下列作业。
  1.填空格、列算式。
  先填出空格里的数,再根据组成式用三个数列出四道加减算式题。
  2.吹泡泡。
  算算泡泡里的算式,给得数是8的泡泡涂黄色,得数是7的泡泡涂粉红色。
活动反思:
成功之处: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指导学生用准确、简洁的数学语言进行表述的良好习惯,并通过学生说三句话以及算式中每个数字所表示的意思让学生真正明白了加减法的算理。

相关文章

《大班游戏教案20篇》:《大班游戏教案20篇》供各位幼儿园教师参考学习,搜集最新最全的大班游戏教案20篇,欢迎收藏学习!

《小班语言教案20篇》:《小班语言教案20篇》供各位幼儿园教师参考学习,搜集最新最全的小班语言教案20篇,欢迎收藏学习!

《科学教案公开课大班100篇》:第1篇、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指纹说课稿教案反思一、设计意图幼儿科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培育幼儿的探索欲望和精神,对幼儿来说,科学是一个过程--是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验证问题的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