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范文 > 幼儿园教案

幼儿园民族团结教案10篇

日期:2021-06-23来源:幼儿园学习网

这是幼儿园民族团结教案10篇,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幼儿园民族团结教案10篇

第1篇、大班主题活动教案:民族大家庭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意图:
  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国土辽阔、资源丰富。为了能够让孩子了解我国多民族的相关知识,提高孩子对五十六个民族的喜爱与对祖国的认知。使孩子们在了解中国的多民族的同时会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自豪。

  活动目标:
  1、了解中国民族状况,习俗和文化。
  2、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萌发爱国情感。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
  5、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活动准备:
  1、课件《民族大家庭》。
  2、幼儿事先对中国的民族状况有所了解。

  活动过程:
  一、幼儿交流调查表
  中国其他地方的人是不是跟我们都一样?
  小结:这些跟我们不同服饰不同习俗的人是少数民族。
  你知道哪个民族的名字?有什么风俗习惯?喜欢吃什么?住在哪里?(幼儿交流调查表)
  小结: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习俗都不同。

  二、了解少数民族,幼儿模仿表演
  1、汉族人喜欢吃什么?你们认识这些字吗?
  小结:汉族人喜欢吃大米和面粉做的东西,如:米饭、汤圆、粽子、馒头、面条、包子、饺子等。
  2、傣族人最喜欢跳什么舞?
  小结:傣族人最喜欢跳傣族舞。(欣赏傣族舞视频,幼儿模仿表演)
  3、藏族人最喜欢吃什么?
  小结:农区的藏族人以 粑为主食,用茶水拌食,喜欢酥油茶和奶茶。牧区的藏族人以牛羊肉为主食,日食五六餐。
  4、维吾尔族有什么好吃的东西?他们喜欢跳什么舞?
  小结:新疆的土鲁藩有葡萄和哈密瓜。他们喜欢跳新疆舞。(欣赏视频,幼儿模仿表演)
  5、蒙古族人喜欢吃什么?他们穿的衣服有什么特点?他们居住在哪里?他们喜欢干什么?
  小结:蒙古族人爱吃牛肉、羊肉、喝奶茶。身穿长袍,腰间束腰带,脚穿靴子。他们生活在大草原上,以放牧为生,住在可以随拆随搭的蒙古包里。蒙族人喜欢唱歌、跳舞、弹马头琴。
  总结: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平安快乐地生活在一起。

  三、制作民族娃娃
  自己动手制作漂亮的民族娃娃。(教师播放歌曲《五十六个民族》作背景音乐)

  活动反思:
  活动始终把对幼儿的情感教育一直贯穿其中,结合教学内容,充分挖掘社会资源,联系幼儿的生活经验,有效拓展孩子们的心灵空间,从而充分发挥教学资源的效能。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让幼儿了解我国各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让幼儿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自由等。通过活动的教学实践,认识到教学成功与否,幼儿掌握程度如何,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创造性地设计活动教学。

第2篇、大班社会活动教案:少数民族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在交流分享中了解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的风俗习惯及特色。
  2.感受少数民族的风情,激发幼儿热爱少数民族的情感。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
  幼儿前期经验、调查表、PPT等

  活动过程:
  一、讲讲知道的少数民族
  价值取向:回忆已有的经验,引出内容。
  1.教师:最近我们正在研究一些少数民族,谁知道什么叫少数民族?你都知道哪些民族?请你们用好听的、有节奏的声音说说你知道的少数民族的名字。(这里你的要求是用好听的节奏说,那么用什么样的节奏呢,最好你先预设一个节奏,比如老师先有节奏的说一说?)
  2.出示地图(地图上标有代表56个民族标志):刚才小朋友说了好多少数民族,看,它们就分布在我们伟大祖国的四面八方,除了小朋友说道到,你们看,还有(让幼儿简单知道一些其他的少数民族
  3.这么多的少数民族,你们知道一共有多少个吗?(用数字表示出来)
  总结:哇!祖国真大啊,原来我们一共有56个民族了,每个民族都有它们不同的风俗习惯和特色,藏着好多好多有意思的秘密。

  二、幼儿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
  价值取向:通过相互学习初步了解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三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及特色。
  教师:前几天,老师让你们自由组队重点调查了几个少数民族,今天请你们来说说你们的发现,轻轻的商量下派个代表上来介绍。(把幼儿的调查贴在黑板上,每个队从少数民族的吃,穿,住,运动四方面介绍)。
  1.第一组幼儿代表介绍:维吾尔族
  ①幼儿介绍维吾尔族的风俗习惯及特色。
  教师:你今天介绍的是什么族?(维吾尔族)你可以从这个地图上找出它的位置吗?(在地图上维吾尔族的旁边插上小红旗,幼儿介绍)
  ②幼儿提问,幼儿解答。
  教师:刚才这个队的小朋友介绍了许多关于维吾尔族的知识,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吗或者有什么还想要了解的?(幼儿之间互相提问,解答)
  ③放PPT提升,梳理幼儿的经验
  教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些维吾尔族的介绍,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PPT)
  服装:式样宽松、洒脱,色彩对比强烈
  维吾尔族的姑娘-:维吾尔族姑娘以长发为美,婚前梳十几条细发辫,婚后一般改梳两条长辫
  维吾尔族的花帽:是维吾尔族美丽的标志之一,四楞小花帽,冬天是用皮做的,夏天用绫,有的帽子前面插上动物的羽毛,帽子的花纹是四边对称的。
  舞蹈:他们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女孩子擅长扭脖子,男孩子一般单膝着地,会耸肩膀,女孩子会围着男孩子跳舞。
  这里老师要引导幼儿边看边观察,老师可以通过讲解和提问穿插的方法和幼儿产生互动
  教师:让我们带上四楞帽子,一起来跳一段维吾尔族舞蹈吧。(播放音乐背景,教师领舞,幼儿学一些基本的动作)
  特产:维吾尔族不仅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还被成为“水果之乡”呢,知道为什么叫它水果之乡吗?(产葡萄)维吾尔族是我们中国的最大面积的葡萄生产基地,除了葡萄你们还知道有那些吗?(哈密瓜,巴丹木,无花果,葡萄香梨)。
  2.第二组幼儿代表介绍:蒙古族(找一找地图上在哪里插上红旗)
  ①幼儿代表介绍他们的风俗习惯及特色。
  ②幼儿提问,幼儿解答。
  ③放PPT提升,梳理幼儿的经验(PPT)
  教师:来看看老师准备的蒙古族的资料
  服装:长袍,腰带,靴子,首饰,男子腰带上多挂刀子,火镰,鼻烟盒等饰物。女子用红,蓝色手帕缠头(回忆比较一下和维吾尔族的衣服有什么不一样)
  蒙古包:包就是家的意思。蒙古包是造在大草原上的,蒙古包的最大优点就是拆装容易,搬迁简便。里面的内饰也很多有。。。。
  摔跤:
  蒙古人还有献哈达,敬酒,敬茶等风俗习惯,(最老爱幼、老师介绍礼貌用语,幼儿学)
  勒勒车是北方草原上的古老交通运输工具,它轻便宜骑。
  蒙古人有草原马背上的民族的称号(跟音乐学骑马的动作)
  蒙古族是一个世界民族,哎世界各地都散落着蒙古部族。
  看的时候和刚才一样提问和讲解和幼儿产生互动
  3.第三组幼儿代表介绍:藏族
  ①幼儿代表介绍他们的风俗习惯及特色。
  ②幼儿提问,幼儿解答。
  ③放PPT提升,梳理幼儿的经验
  服装:宽腰,长袖,大襟。冬天长袖长袍,夏天穿无袖长袍,腰前系一块彩色的花纹围裙。(刚才看了维吾尔族和蒙古族的衣服你们觉得少数民族的衣服都有一个什么特点)
  西藏是世界上住的最高的民族,谁知道为什么?(因为有个青藏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
  采花节: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日是藏族传统节日采花节。传说,很久以前藏族的人们以采集和狩猎为生,以树叶和兽皮做衣服。一天,从远方来了一位叫莲芝的姑娘,她美丽善良,心灵手巧,教会了当地人们开荒种地和织布缝衣,还采来百合花为人们治病。有一年五月初五这天,莲芝上山采花,被镍风卷下悬崖摔死了。人们很悲伤,便在这一天上山采花纪念她。久而久之,形成了采花节。
  西藏特产酥油茶
  出示哈达这是什么?为什么哈达是雪白的?为什么要献哈达?学习献哈达的动作)
  藏族同胞特别喜欢哈达,把它看做是最珍贵的礼物,每次有喜庆之事,远客来临,或远行送别都要以献哈达以表敬意。献哈达也有他们的礼节,是这样献的,教师演示。
  教师:刚才我们知道还有哪个民族也献哈达的?(蒙古)那今天我们也来体验一下他们的风俗,把最珍贵的礼物和祝福去送给远道而来的客人老师,献哈达的时候送上你的祝福话。(背景音乐,送哈达)

  三、结束部分
  价值取向:激发幼儿继续探索民族风情的兴趣
  1.教师:今天我们知道了这3个民族的知识,了解了他们的不同风俗习惯及特点,除了这3个你还了解其他的民族吗?(抽2个简单介绍,表扬幼儿勇敢)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我们一起来看看。(诸多民族风俗节日的多媒体,边看教师简单的说明)
  2.小结:这些少数民族和我们一样都是中国人,我们五十六个民族生活在一起,一起劳动,一起唱歌跳舞,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共同建设我们的国家。
  教师:让我们一起邀请客人老师一起来跳我们的民族集体舞吧!

  活动反思:
  这是一节认识少数民族的社会活动,主要通过认识维吾尔族和蒙古族,萌发幼儿热爱祖国大家庭的情感。引导幼儿在比较维吾尔族和蒙古族的不同之处中,促进幼儿观察力、分析能力的提高。初步认识维吾尔族和蒙古族的服饰,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知道他们是我国的少数民族。
通过课后自己的反思,这次活动孩子已经很好的掌握了两个少数民族的名称。认识维吾尔族和蒙古族的服饰,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知道他们是我国的少数民族。整个活动幼儿的兴趣都很高,通过图片让幼儿直观的认识、了解了维吾尔族和蒙古族。

第3篇、中班美术活动教案:漂亮的民族服饰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背景
  我们的祖国是个多民族国家,,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特色,在服饰上也不例外。每个民族都有代表他们民族特征的服饰。通过本次活动,让幼儿了解了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多民族国家,我国一共是由56个民族的兄弟姐妹组成了“中国”这个大家庭。除了我们汉族以外,还有许多的少数民族,他们有着本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服装特点。他们的服装大都色彩鲜艳,颜色丰富。小朋友通过欣赏各民族服装的图片,还画出了各民族服装的特点。

  活动目标
  1、认识各民族服装,感受服饰的民族特点。
  2、使幼儿了解几个重要民族的服饰,知道每个民族都有自己代表性的服饰。
  3、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4、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1、各族服饰图片。
  2、幼儿活动手册1第39页。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 小朋友,我们国家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你们知道我们国家有多少个民族吗?(56个)。 那,你们都知道哪几个民族?
  2、 每个民族都有他们自己的代表性服饰,今天我和小朋友一起来认识一下几个民族的服饰(出示图片)

  二、漂亮的民族服饰
  学习用图案和花边绘画,装饰民族服饰。
  1、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藏族服饰。藏族的衣服袖子很宽大,穿长靴。
  接下来我们再来认识一下蒙古族服饰——他的主要特点是身穿长袍,斜衣襟,头上扎着头巾或者戴着皮帽子,腰间束腰带,脚穿皮靴。
  最后我们来认识一下维吾尔族服饰——男子穿斜领无扣的长袍,腰系长方巾。女子多在宽袖连衣裙外套上对襟背心,小姑娘多梳几十条小辫子。
  ----我们汉族的衣服最最典型的衣服就是旗袍,很神圣的,女孩子穿上很漂亮。
  2、刚才你们在欣赏民族服饰的时候,都看到了些什么不同的地方?逐一提问,引导幼儿发现图案装饰的主要地方。
  小结:小朋友看得真仔细,这些美丽的民族服饰的图案主要装饰在衣服的袖口、领口、衣角。
  3、 那袖子两边的图案是不是一样的?(是)这就叫对称。小朋友再仔细观察,除了袖子还有什么地方能表现对称美?(衣领、裤脚、纽扣)。
  4、 衣服上的图案有什么颜色?是怎样排列的,有什么规律?再看下一张图片。它怎样排列的?
  教师小结:小朋友真聪明,原来这些民族服饰不仅有对称美,图案的排列也很有规律,就像我们数学里的排序。
  5,欣赏二方连续图案,了解其规律。

  三、欣赏作品
  1·幼儿装饰图案,教师关注幼儿对二方连续图案的运用,鼓励幼儿装饰出不同的民族服饰。
  2.幼儿作品展示。

  活动延伸
  将幼儿的作品进行展览,请家长欣赏幼儿的民族服饰。

  评价分析
  都说绘画和语言是融为一体的,说能为幼儿绘画做好铺垫,绘画能让幼儿说的内容更加丰富。活动需要让幼儿在了解民族服饰的基础上,进行手脑并用表达,也即绘画。前面的活动已经让幼儿充分了解了服饰的特征,教师在绘画前让幼儿又一次观看各种图片,承上启发式的谈话,能让幼儿马上回忆起已有的经验,进行口语表达,为绘画打开一个广阔的思路。然后教师进行地民族服饰的范画展览,让幼儿在欣赏、回顾的基础上,进行简单地交流,并为幼儿创造一个空间,让幼儿与伙伴商量,并可以模仿,可以自己设计,虽然是“留白”的空间,但是可以丰富幼儿头脑中对服饰的印象。接着,我让幼儿进行第一次绘画表达,并进行展示,一是帮助绘画展示的本人以自信,在第二次绘画的时候进行创作。二是经过大家的展示交流,丰富其他小朋友的视野。

  教学反思
  本主题的活动目标是通过观察和比较,了解几个少数民族服饰的名称和特点,感受少数民族多姿多彩的服饰,在活动过程中,我利用幼儿用书的画面,让幼儿了解我们祖国是多民族的国家,全国共有56个民族,除了汉族以外,其他都是少数民族,各民族有各民族的服饰特点,我们壮族是个大少数民族家庭,服饰也很有特色,很漂亮,随后让幼儿动手制作新疆帽,自己欣赏或交换欣赏各自的作品,从而使达到了活动的目标,使幼儿了解少数民族服饰名称和特点,以及分辨少数民族服饰特点,及制作少数民族的服饰作品,从而培养了幼儿热爱祖国的文化的思想感情。活动达到目标,完成活动内容,活动效果好。

第4篇、中班社会活动教案:少数民族教案

  活动设计背景
  由于本土环境因素,幼儿所在的居住地就是蒙古族自治县,幼儿已经对少数民族有了浅显的意识,在此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民族文化的多元性,培养幼儿对多元文化的理解与尊重,是幼儿园社会教育目标的重要部分之一。“多彩的民族”系列活动从展现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的角度,通过认知探索活动、社会活动、亲子实践活动等不同的形式,使原本抽象的各民族文化在幼儿眼中具体而生动起来,从而帮助中班幼儿更好地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进而培养他们热爱多民族祖国的情感。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初步认识维吾尔族、蒙古族的聚居地、服饰、风俗习惯等,知道他们是少数民族,知道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语言表达能力。
  3.激发幼儿热爱祖国,团结少数民族的情感。
  4.培养幼儿完整、连贯地表达能力和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5.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了解少数民族的民族风俗习惯和特色。
  教学难点:能通过各民族的主要风俗习惯和特色辨认不同的少数民族。

  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请幼儿了解自己的民族。
  物质准备:flash课件、课件、《爱我中华》磁带、少数民族头饰。

  活动过程
  导入。
  师:今天,让我们随旅游团一起坐飞机去旅游好吗?(课件出示飞机飞行,幼儿同时动作飞机飞行状)来到了新疆的上空,飞机慢慢降落,大家下飞机,轻轻地坐下。(出示中国地图画面课件。)切换展开。
  (一)认识维吾尔族。
  1.(一组幼儿戴维吾尔族帽。)大家好:我是维吾尔族的导游,欢迎大家到新疆来观光旅游。
  2.演示课件:
  (1)你们了解维吾尔族,了解新疆吗?
  (2)他们在干什么?(跳舞。维吾尔族喜欢跳舞,他们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
  (3)维吾尔族穿什么样的衣服?什么款式的?(都戴小帽,女的穿黑色坎肩、长裙、男的穿对襟长袍。)
  (4)新疆有什么特产?(哈密瓜、葡萄、葡萄干)
  (5)维吾尔族人在干什么?他们有哪些生活习惯?(弹冬不拉、吃羊肉串、摘葡萄)
  (6)维吾尔族是一个热情好客的民族,听说我们来旅游他们正跳舞欢迎我们呢!我们一起去参加吧。(大家一起学跳新疆舞蹈。)丰富词汇:亚克西。
  (7)今天,大家在新疆的旅程就结束了,欢迎你们下次再来。

  (二)认识蒙古族
  大家坐飞机微闭双眼来到查干湖的上空,慢慢降落,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幼儿睁眼做惊讶状,这么热闹啊,是什么日子呢?(民俗旅游节)
  2.演示课件。
  (1)他们在干什么?(居住蒙古包、拉马头琴、跳舞、祭敖包,举行民俗婚礼,
  (2)蒙古族穿什么样的衣服?(头上扎头巾、穿斜襟长袍、靴子、扎腰带)(3)他们在讲什么?(讲蒙语)指名蒙古族幼儿用蒙语和大家问候。
  3.大家想对蒙古族有更多的了解吗?请同学们随大屏幕去内蒙古大草原去了解更多关于蒙古族的知识。
  (在观看屏幕同时认真倾听导游介绍讲解。)
  (1)蒙古有什么特产?(羊毛、棉花、织成的毛巾、围巾)
  (2)蒙古族的人在干些什么?(喝奶茶、剪羊毛、牧马)
  (3)蒙古人不但牧马牧羊,他们还喜欢一项运动,你们知道是什么吗?(摔跤)
  4.小朋友们课前老师让大家对自己的民族和家乡做了了解,你们知道自己生活在什么地方吗?
  (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
  刚才我们认识了维吾尔族,和蒙古族。比一比,“维吾尔族和蒙古族的人都喜欢干什么?”(跳舞)我们中国有许多民族都是喜欢跳舞、唱歌的。那些民族舞、民歌非常的优美。

  (三)拓展延伸
  1.你们是什么民族的?(汉族、蒙古族、回族、朝鲜族、满族)
  丰富:我们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其他民族人口较少,这些人口较少的民族叫少数民族。维吾尔族、蒙古族都是少数民族。
  2.你们还听说过那些民族?
  接下来让我们走入行程的最后的一站就是民族村。
  3.参观民族村(放课件)教师讲解。
  (1)介绍傣族、苗族、彝族。他们的服装非常精美,手工制作,身带银饰。
  4.参观民族娃娃展厅
  (1)你喜欢哪个民族娃娃?为什么?
  五十六个民族团结生活在一起,共同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

  (四)结束
  小导游:我们为游客准备了许多民族头饰,请大家自己选一件,扮演民族娃娃。
  (放音乐《爱我中华》)现在我们都成了民族娃娃了,让我们伴着欢快的乐曲团结起来,跳一支团结舞。

第5篇、大班主题活动教案:好看的民族服饰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在平时的生活活动中我发现幼儿对于别人的新衣服、装饰很感兴趣、然而,就在快到穆世林小朋友快要过古尔邦节时,我班的一名哈萨克族小朋友穿这一件很有民族特色的衣服,这件衣服吸引起了小朋友们极大的兴趣;他们对衣服上的花纹、衣服的样式都很感兴趣不时的问:这是什么?这件衣服怎么穿?你为什么要穿这样的衣服?.....这一现象让我萌发了要上主题教育课程《我身边的少数民族》这一节《好看的民族服饰》是主题教育活动中的艺术领域教育活动。

  活动目标
  1、欣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的民族服饰,提高审美能力,感受绘画艺术在人们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2、学习运用点、线、面色彩等不同手段装饰服装,表达出不同民族服装的特点。
  3、通过绘画萌发对少数民族的兴趣,增强民族情感。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点、线、面、色彩装饰服装。
  难点:表达出不同民族的特点。

  活动准备
  三种少数民族的服装课件,服装样板人手一份,水彩笔,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引入部分:
  教师提问:
  1、明天是什么节日?(古尔邦节)
  2、少数民族是怎么过年的?
  3、今天我们欣赏一下美丽的民族服饰。

  (二)播放幻灯片,了解民族服饰的特点,激发幼儿的兴趣。
  1.教师提问:
  (1)、你见过这些服装吗?他们分别是哪个民族的服饰?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件?为什么?它和我们平时穿的衣服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观察、了解三个民族的服装特点。
  (3)、这件衣服上有什么样子的花边和图案?
  2、出示花边图案,供幼儿参考。

  (三)幼儿创作,教师指导。
  提醒幼儿根据不同少数民族的特点进行绘画。
  指导幼儿用多种鲜艳的色彩进行搭配、组合图案装饰服装。

  (四)作品展示。
  幼儿观察一下同伴的作品,找出自己喜欢的,并说一说画的是哪个民族的,你喜欢它哪部分。

  (五)结束部分
  1、送礼物:明天是古尔邦节请小朋友们,把最好的绘画作品作为礼物送给我们班的哈萨克族、回族小朋友。
  2、播放民族歌曲
  请少数民族的幼儿带着大家跳一只舞。

  教学反思
  在教学目标制定以后备课环节可谓是非常重要的,一堂课能不能达到它的目标、能否能使幼儿感兴趣并且教师能否上好正堂课这些都与备课环节息息相关,所以我在备课是选择了备教案、备幼儿两个环节充分的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发展情况进行课程环节设计,活动中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来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如:直观法通过让幼儿观看教学课件、图片使幼儿直接的看到少数民族服装的特点、花纹、样式等.活动中幼儿对这些好看的民族服装很感兴趣,看的自己就找出了特点如:这些衣服的领口有花纹、袖口有花纹...提问法通过这一方法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表扬鼓励法这一方法是教师在教学中长用到的方法,教师的鼓励增加了幼儿的信心使他们能充分的展现自己;行动操练法这一方法是让幼儿能充分体现幼儿各项能力的方法。活动围绕目标展开:欣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的民族服饰,提高审美能力,感受绘画艺术在人们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学习运用点、线、面色彩等不同手段装饰服装,表达出不同民族服装的特点。通过绘画萌发对少数民族的兴趣,增强民族情感。活动中加入了对幼儿认知的教育,通过教学活动我发现本班幼儿初步的了解了少数民族的服装特点;掌握了运用点、线、面色彩等不同手段装饰服装;在幼儿的创作过程中我及时的对幼儿进行指导,使幼儿能更好的掌握少数民族服装特点并用所学到的方法设计服装;活动中我采用了让幼儿自己评价同伴的作品,这样能够激发幼儿感受美的能力并且从互相评价中找到自信。活动最后,我设计的先是为民族小朋友送礼物;有而将自己的作品送出增进友谊,之后播放民族歌曲让少数民族幼儿带领大家一起跳一段民族舞蹈充分的调动幼儿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兴趣;本次教学活动能够很好的使幼儿的各项能力得到体现与锻炼但是,在活动的组织方面还存在不足,这是因为教学经验不足导致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需继续努力加强不足。

第6篇、大班社会活动教案:民族风俗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感知欣赏民族风俗,乐意表达自己的感受。
  2、能较清楚地表达自己喜欢的民族风俗。
  3、萌发幼儿对不同民族风俗的喜爱。
  4、让幼儿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族人民勤劳勇敢,他们都是中国人。
  5、培养幼儿热爱民族的情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活动准备:
  民族风俗资料、《好大一个家》书本等

  活动过程:
  1、感知欣赏:
  (1)、幼儿选择观看幻灯片、图书。
  (2)、幼儿交流看到不同民族的风俗。
  2、讨论交流:
  (1)、你喜欢哪个少数民族?为什么?
  (2)、自由交流不同风俗的特点。
  (3)、个别交流
  3、情感迁移:
  长大了你想到什么地方去看看?

第7篇、大班主题活动教案:民族大联欢教案

  活动目标:
  1.在多种形式的感受中,使幼儿知道几种民族乐曲的名称,了解乐曲的性质。
  2.对民族乐曲感兴趣,有听音乐的良好习惯。
  3.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
  4.引导幼儿初步掌握日常生活中的民族乐曲。
  5.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的大胆尝试的精神。

  活动重点:
  清不同民族音乐的旋律

  活动准备:
  录音

  活动过程:
  1.歌表演《给爷爷奶奶敲背捶腿》能用动作表现出爷爷奶奶爱孙子及孙子关心爷爷奶奶的情感
  2.音乐欣赏:民族大联欢
  (1)音乐的性质
  听音乐一遍:听听有什么感觉?
  边听边拍手:“这首音乐是有几个民族的音乐组合成的,我们叫它‘民族大联欢’”
  (2)引导幼儿边听边根据自己的经验回忆是什么民族的音
  乐
  (3)分段感受
  欣赏第一段的音乐:“这是什么民族的音乐?这个民族的音乐可以做些什么动作?”
  边听音乐边根据节奏做动作
  (4)完整地欣赏一遍

第8篇、中班社会民族大家庭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维吾尔族、蒙古族的服饰、风俗习惯等。
  2、知道维吾尔族和蒙古族是少数民族,知道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
  3、激发了解更多少数民族的兴趣。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了解少数民族的民族风俗习惯和特色。
  教学难点:
  能通过各民族的主要风俗习惯和特色辨认不同的少数民族。

  活动准备:
  课件、服装,《爱我中华》《娃哈哈》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老师带大家坐飞机去旅游好吗?我们今天的目的地有三个地方,我们先出发去第一站吧!(课件出示飞机飞行音乐《小飞机》幼儿同时动作飞机飞行状)飞机慢慢降落,大家下飞机,轻轻地坐下。我们来到了维吾尔族小朋友的家乡—新疆(出示中国地图画面课件。)

  二、认识维吾尔族。
  1、 演示课件:
  (1)你们了解维吾尔族,了解新疆吗?
  (2)他们在干什么?(跳舞。维吾尔族喜欢跳舞,他们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
  (3)他们还是一个很好客的民族,瞧,有两个维吾尔族的小朋友来欢迎我们了!(维吾尔小朋友问好)维吾尔族穿什么样的衣服?什么款式的?(都戴小帽,女的穿黑色坎肩、长裙、男的穿对襟长袍。)
  (4)维吾尔小朋友端出葡萄干款待大家。(丰富词汇:亚克西。)
  新疆还有什么特产?(哈密瓜、葡萄、葡萄干)
  (5)维吾尔族人在干什么?他们有哪些生活习惯?(弹冬不拉、吃羊肉串、摘葡萄)
  (6)我们今天交到了维吾尔族的好朋友大家高兴吗?我们邀请维吾尔小朋友一起来跳个新疆舞吧。(大家一起跳新疆舞蹈。)
  (7)今天,大家在新疆的旅程就结束了,和维吾尔小朋友再见!(维吾尔小朋友:欢迎你们下次再来!)

  三、认识蒙古族
  1、听,机场在催我们登机呢!(音乐:小飞机)飞机慢慢地降落,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2、演示课件。
  (1)我们来到了内蒙古自治区,这里是蒙古族人民的家乡,让我们跟着导游阿姨去逛逛大草原吧!(观看视频)
  (2)反馈:跟着导游阿姨逛了一圈,你对蒙古族有什么了解?(住蒙古包,放牧,骑马)

  四、拓展延伸
  1、认识了两个少数民族你们高兴吗?那你们是什么民族的?(汉族)
  小结:我们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其他民族人口较少,这些人口较少的民族叫少数民族。维吾尔族、蒙古族都是少数民族。
  2、你们还听说过那些少数民族?
  接下来让我们走入行程的最后的一站就是民族村。
  3、参观民族村(放课件)教师讲解。
  介绍傣族、苗族、藏族。不管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我们都是中国人!五十六个民族团结生活在一起,共同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
  (放音乐《爱我中华》)现在让我们邀请老师们伴着欢快的乐曲团结起来,跳一支团结舞。

  活动反思:
  通过几组民族服饰图片的展示,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分析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归纳总结的能力。完成了能力目标。同时,使学生对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了一定的了解,为下一环节“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9篇、大班主题好看的民族服饰教案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在平时的生活活动中我发现幼儿对于别人的新衣服、装饰很感兴趣、然而,就在快到穆世林小朋友快要过古尔邦节时,我班的一名哈萨克族小朋友穿这一件很有民族特色的衣服,这件衣服吸引起了小朋友们极大的兴趣;他们对衣服上的花纹、衣服的样式都很感兴趣不时的问:这是什么?这件衣服怎么穿?你为什么要穿这样的衣服?.....这一现象让我萌发了要上主题教育课程《我身边的少数民族》这一节《好看的民族服饰》是主题教育活动中的艺术领域教育活动。

  活动目标
  1、欣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的民族服饰,提高审美能力,感受绘画艺术在人们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2、学习运用点、线、面色彩等不同手段装饰服装,表达出不同民族服装的特点。
  3、通过绘画萌发对少数民族的兴趣,增强民族情感。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尝试通过动作和色彩来感知美、创造美。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点、线、面、色彩装饰服装。
  难点:表达出不同民族的特点。

  活动准备
  三种少数民族的服装课件,服装样板人手一份,水彩笔,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引入部分:
  教师提问:
  1、明天是什么节日?(古尔邦节)
  2、少数民族是怎么过年的?
  3、今天我们欣赏一下美丽的民族服饰。

  (二)播放幻灯片,了解民族服饰的特点,激发幼儿的兴趣。
  1.教师提问:
  (1)、你见过这些服装吗?他们分别是哪个民族的服饰?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件?为什么?它和我们平时穿的衣服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观察、了解三个民族的服装特点。
  (3)、这件衣服上有什么样子的花边和图案?
  2、出示花边图案,供幼儿参考。

  (三)幼儿创作,教师指导。
  提醒幼儿根据不同少数民族的特点进行绘画。
  指导幼儿用多种鲜艳的色彩进行搭配、组合图案装饰服装。

  (四)作品展示。
  幼儿观察一下同伴的作品,找出自己喜欢的,并说一说画的是哪个民族的,你喜欢它哪部分。

  (五)结束部分
  1、送礼物:明天是古尔邦节请小朋友们,把最好的绘画作品作为礼物送给我们班的哈萨克族、回族小朋友。
  2、播放民族歌曲
  请少数民族的幼儿带着大家跳一只舞。

  教学反思
  在教学目标制定以后备课环节可谓是非常重要的,一堂课能不能达到它的目标、能否能使幼儿感兴趣并且教师能否上好正堂课这些都与备课环节息息相关,所以我在备课是选择了备教案、备幼儿两个环节充分的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发展情况进行课程环节设计,活动中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来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如:直观法通过让幼儿观看教学课件、图片使幼儿直接的看到少数民族服装的特点、花纹、样式等.活动中幼儿对这些好看的民族服装很感兴趣,看的自己就找出了特点如:这些衣服的领口有花纹、袖口有花纹...提问法通过这一方法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表扬鼓励法这一方法是教师在教学中长用到的方法,教师的鼓励增加了幼儿的信心使他们能充分的展现自己;行动操练法这一方法是让幼儿能充分体现幼儿各项能力的方法。活动围绕目标展开:欣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的民族服饰,提高审美能力,感受绘画艺术在人们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学习运用点、线、面色彩等不同手段装饰服装,表达出不同民族服装的特点。通过绘画萌发对少数民族的兴趣,增强民族情感。活动中加入了对幼儿认知的教育,通过教学活动我发现本班幼儿初步的了解了少数民族的服装特点;掌握了运用点、线、面色彩等不同手段装饰服装;在幼儿的创作过程中我及时的对幼儿进行指导,使幼儿能更好的掌握少数民族服装特点并用所学到的方法设计服装;活动中我采用了让幼儿自己评价同伴的作品,这样能够激发幼儿感受美的能力并且从互相评价中找到自信。活动最后,我设计的先是为民族小朋友送礼物;有而将自己的作品送出增进友谊,之后播放民族歌曲让少数民族幼儿带领大家一起跳一段民族舞蹈充分的调动幼儿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兴趣;本次教学活动能够很好的使幼儿的各项能力得到体现与锻炼但是,在活动的组织方面还存在不足,这是因为教学经验不足导致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需继续努力加强不足。

第10篇、大班社会教案:可爱的少数民族

大班社会教案:可爱的少数民族

活动目标:
  1、在交流分享中了解蒙古族、维吾尔族的风俗习惯及特色。
  2、感受少数民族的风情,激发幼儿热爱少数民族的情感。    

活动准备:
    幼儿前期经验铺垫、PPT“少数民族的风情”    

活动过程: 
一、回忆已有的经验,引出内容,说说讲讲知道自己的少数民族。
  1.师:谁知道什么叫少数民族?你知道哪些民族?请你们用好听的、有节奏的声音说说你知道的少数民族的名字。(要求是用好听的节奏说,那么用什么样的节奏呢,最好你先预设一个节奏,比如老师先有节奏的说一说。)
  2.出示地图:刚才小朋友说了好多少数民族,看,它们就分布在我们伟大祖国的四面八方,除了小朋友说道到,你们看,还有其他的哪些少数民族?(让幼儿简单知道一些其他的少数民族)
  3.这么多的少数民族,你们知道一共有多少个吗?(用数字表示出来)
  4、总结:哇!祖国真大啊,原来我们一共有56个民族了,每个民族都有它们不同的风俗习惯和特色,藏着好多好多有意思的秘密。    

二、幼儿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了解维吾尔族、蒙古族两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及特色。
  师:前几天,老师让你们自由组队重点调查了几个少数民族,今天请你们来说说你们的发现,轻轻的商量下派个代表上来介绍。(把幼儿分为两大组,每个队从少数民族的吃穿住、运动、人土风情等方面介绍)。    

1、第一组幼儿代表介绍:维吾尔族
  ①幼儿介绍维吾尔族的风俗习惯及特色。
  ②放PPT提升,梳理幼儿的经验
  服装:式样宽松、洒脱,色彩对比强烈
  维吾尔族的姑娘:维吾尔族姑娘以长发为美,梳细发长辫。
  维吾尔族的花帽:是维吾尔族美丽的标志之一,四楞小花帽。
  舞蹈:他们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女孩子擅长扭脖子,男孩子一般单膝着地,会耸肩膀,女孩子会围着男孩子跳舞。
  教师:让我们带上四楞帽子,一起来跳一段维吾尔族舞蹈吧。(播放音乐背景,幼儿学做一些基本的动作)
  特产:维吾尔族不仅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还被成为“水果之乡”呢,知道为什么叫它水果之乡吗?(产葡萄)维吾尔族是我们中国的最大的葡萄生产基地,除了葡萄你们还知道有那些吗?(哈密瓜,巴丹木,无花果,葡萄香梨)。    

2、第二组幼儿代表介绍:蒙古族(找一找地图上在哪里插上红旗)
  ①幼儿代表介绍他们的风俗习惯及特色。
  ②放PPT提升,梳理幼儿的经验(PPT)
     服装:长袍,腰带,靴子。蒙古包:包就是家的意思。蒙古包是造在大草原上的,蒙古包的最大优点就是拆装容易,搬迁简便。里面的内饰也有很多。
  蒙古人还有摔跤,献哈达,敬酒,敬茶等风俗习惯,(最老爱幼、老师介绍礼貌用语,幼儿学蒙古人有草原马背上的民族的称号(跟音乐学骑马的动作)

三、结束部分,继续激发幼儿继续探索民族风情的兴趣。
  1.教师:今天我们知道了这2个民族的知识,了解了他们的不同风俗习惯及特点,除了这2个你还了解其他的民族吗?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我们一起来看看。(诸多民族风俗节日的多媒体,边看教师简单的说明)
  2.小结:这些少数民族和我们一样都是中国人,我们五十六个民族生活在一起,一起劳动,一起唱歌跳舞,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共同建设我们的国家。

相关文章

《中班五一劳动节教案反思十篇》:中班五一劳动节教案反思十篇主要包含了十篇劳动节教案,让幼儿知道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职业,了解劳动者的辛苦,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五一活动课,快来看看劳动节教案吧。

《大班音乐教案40篇》:《大班音乐教案40篇》供各位幼儿园教师参考学习,搜集最新最全的大班音乐教案40篇,欢迎收藏学习!

《大班安全教案100篇及反思》:《大班安全教案100篇及反思》供各位幼儿园教师参考学习,搜集最新最全的大班安全教案100篇及反思,欢迎收藏学习!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