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范文 > 幼儿园教案

大班数学区角教案40篇

日期:2021-10-22来源:幼儿园学习网

这是大班数学区角教案40篇,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大班数学区角教案40篇

第1篇、大班数学各种各样的尺子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幼儿认识各种各样的尺子,了解其用途,发现其区别,进而发展幼儿的观察、思维能力。
2、初步学习直尺的使用方法,培养幼儿对测量活动的兴趣,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3、幼儿能积极的参与活动,并感受到和同伴一起探索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师生共同收集各种各样的尺子,并了解尺的名称,特点及用途。(如:不同材料、不同长度的直尺、三角尺、皮尺、卷尺等。)
2、幼儿每人直尺一把。(含三种长度:10厘米、20厘米、30厘米。)
3、操场上画一条宽为120厘米的“小河”。
活动过程:
1、认识各种各样的尺子。
(1)分组讨论交流。
请幼儿将自己收集到的尺子在小组介绍。要求说出是谁帮助收集的,在什么地方收集的,叫什么尺子,有什么特点和用途。
(2)集中交流。
请小组推荐,介绍比较有趣、特殊的尺子。
(3)引导幼儿归纳有些什么样的尺子,各有什么用途。
2、找找尺的不同点。
(1)分组讨论。
提问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这么多的尺子都是不是一样的?有什么不同?
(2)集中讨论。
个别幼儿发言,其他幼儿补充。
(3)引导幼儿归纳,从用途、材料、形状等不同方面进行小结。
3、找出尺子的共同点。
(1)提问引发思考:尺子有这么多不同,有没有相同的地方?
(2)引导幼儿归纳提升:它们上面都有刻度,都是用来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4、测量活动。
(1)学习测量长度的方法。
①请幼儿拿出自己的尺子,尝试测量桌子的长度。(以各自的尺为单位测量。)
②请幼儿说说是怎样测量的。
③引导幼儿小结测量长度的方法:测量时尺子与被测量物的起点要对齐,每量一尺要做上记号,接着量时尺的一端要与记号对齐,要记住量了多少尺,不能漏计,也不能多计,最后的测量结果就是物体的长度。
(2)测量操场上“小河”的宽度(120厘米宽)。
①幼儿用自己的尺子测量,老师将幼儿测量的结果记录在表格中。(可让幼儿反复测量,确认后再记录。)
②集中观察记录表,看看小河有多宽,让幼儿思考,提出问题。
③集中讨论:为什么小河的宽度会出现三种不同的数字?
④引导幼儿小结:尺子的长短不同,所以量出的结果也不同。
⑤分别请量出三种不同结果的幼儿说出自己的尺子上刻度最大的数字(表示尺子的长度),教师帮助测算出小河的宽度(120厘米)。
活动总结:
教师总结幼儿今天的表现,表扬和鼓励幼儿在活动中表现积极的幼儿。让幼儿在回答问题的同时,感受到数学活动的快乐。同时,教师要照顾到那些在活动中比较安静的幼儿,使其也能在活动结束的时候获得快乐,以培养他们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延伸:
1、在活动中投放各种直尺,供幼儿选用。
教学反思:
把幼儿当做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幼儿的辅导者、参与者。使幼儿能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在这节课中我给学生准备了软硬、长短、形状,制作材料等不同的尺子,幼儿还从家里带来了五花八门的材料。幼儿在操作中发现问题,研究自己想研究的问题,操作时“有点乱”但幼儿的动手力高,幼儿在操作中发现尺子的作用。

第2篇、大班数学小朋友乘电梯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安全教育工作是大家所重视的,但是安全教育活动设计却仍然不多见。在一次兴趣组活动中,和大班小朋友聊天的时候,问起:如果碰到坏人你该怎么办?孩子们的回答很出乎我的预料:孙悟空、奥特曼等动画明星成了很多孩子心目中的英雄兼救星,这让我感到了身上的重担。偶然的机会,和他们又聊起《幼儿画报》里的故事,有个孩子介绍了“电梯里有只大熊”的故事,并且很认真地补充说:红袋鼠碰到坏人很勇敢的!于是就萌生了将此活动设计成一个安全教育活动的念头。
活动目标:
1、乐意参与集体讨论活动,大胆地表述自己的看法,并在相互的交流中学会安静地倾听、获得启发。
2、通过看VCD、讨论等活动,了解一些自我保护的知识,知道在单独情况下遇到一些陌生人时应该具有的警惕性行为。
3、在扮演等活动中感受自我保护的重要性以及遇到危险时能够想办法应对的勇敢精神。
4、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5、喜欢参与游戏,体验
活动准备:
《幼儿画报》图书若干册、配套赠送的VCD故事、幻灯 T课件、随机图片(如一个人在家、遇到过分热心的人等)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入
如果你一个人在家的时候遇到了陌生人,怎么办?
(幼儿都知道要警惕,不给陌生人开门等,给幼儿心理上作好的铺垫)
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引申出:如果你和陌生人是在外面(如走廊上、草地上、公园里、电梯里等)遇到的,而你又是一个人,那会有什么危险?你会怎么办?
(出现问题情境)
二、欣赏与理解故事“电梯里有只大熊”
1、导语:有一只红袋鼠,他一个人乘坐电梯时,在电梯里碰到了一个陌生人,他会怎么办呢?
2、欣赏动画片
3、理解故事
(1)红袋鼠碰到了谁?(一只大熊,有着尖尖的牙齿和锋利的爪子)
(2)红袋鼠心里是怎么想的?(害怕大熊会绑架自己、或是吃掉自己、或是拐卖自己)
(3)他是怎么做的?(想办法救自己:让电梯每层都停下来,如果看到人就大声呼救)
(4)假如你也在场,你还有没有别的方法?(将问题从动画片抛向幼儿自己)
(5)熊奶奶对红袋鼠说什么?(肯定自救的积极行为)
(6)你看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
三、观看幻灯、讨论
1、出示几种场合:一人在家、陌生人给你吃东西等等,请幼儿讨论应该怎么办?
将一些正确、合理的方法用简单的动画表示出来。
2、分组讨论:请幼儿自由结伴,自选一种场景,将合适的做法画下来。
3、交流相互之间的发现:展示各组的画,相互介绍
四、活动延伸
1、两人结伴阅读故事“电梯里有只大熊”,(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回忆并讨论,说说红袋鼠还可以怎么做?如果你也在电梯里,你会怎么办?
2、故事表演:幼儿自己分配故事的角色,开展《电梯里有只大熊》的故事表演活动。鼓励幼儿进行创编,增加一些故事情境,或是将故事的场景、情节进行改编,从中获得相应的自救知识。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我首先充分地让幼儿去试一试能不能接住还没有落的球、用什么样的方法去接住这样的球,活动中我注意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去感知,从而去尝试发现“自抛自接球”的方法。并注意观察幼儿在尝试过程中的问题,及时以启发式的提问,引导幼儿找出问题的所在,提供给幼儿充分表达、表现的机会,满足他们的需要,在幼儿讨论的基础上又加以经验的提升,易于幼儿理解、掌握和提高。“先练后讲、先试后导”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有了前面的尝试以及讨论,幼儿初步掌握了“自抛自接球”的正确方法,并产生了继续尝试的欲望。于是,和幼儿边念儿歌边做动作,使得孩子自抛自接球的动作成功率大大提高,使幼儿的兴趣更高,同时教师和孩子共同念的儿歌也起到控制幼儿抛接节奏快慢的作用。有3个幼儿在开始抛球时因为害怕自己接不住,不敢抛,后来在老师的鼓励和其他小朋友的帮助下,慢慢开始尝试,从不敢抛到接不住到像抱着宝贝一样抱住球,他们从中体会到的快乐可想而知了。在跟着儿歌抛的环节中他们还是有点跟不上节奏,但我相信他们多练习几次,平时在多给一些鼓励,多给一些表现的机会,他们会做的更好。

第3篇、大班数学顺数和倒数教案反思

活动目的:
  1、让幼儿掌握从1数到10,10数到1的顺序数和倒数的方法,进一步掌握数的顺序。
  2、让幼儿感知从1到10,按顺序数逐个多1,倒数逐个少1。体验10以内自然数列中序列之间的可逆性及可传递性。
  3、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5、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活动准备:
  1、楼梯、10层楼房5幢、1--10的数字卡,阶级图12张、投影仪、电视机。
  2、学具 :作业纸、铅笔若干;写字本、笔每人一套。
  活动过程:
  一、游戏:爬楼梯。
  幼儿自由上下楼梯,上楼时顺数 1、2---10,下楼时倒数10、9-1,理解什么是按顺序数、什么是倒数。
  二、幼儿探索活动:
  1、给楼房编上楼层号,后根据楼层号的数字住相应数量的小动物。
  师重点引导幼儿比较小动物数量的多少,感知从1到10,按顺序数逐个多1,倒数逐个少1的关系。
  2、给阶梯图排上相应的数字后练习按顺序数、倒数三、观看投影仪播放的阶梯图。
  以小猴爬楼梯的形式:引导幼儿发现顺着数时每一个数都比它后面的数少1,倒着数时每一个数都比它前面的数多1。
  四、游戏:数数接龙。
  幼儿两人一队,剪刀、石头、布、看谁赢谁先数数,后数的小朋友要根据先数数的小朋友数相反的数例。
 活动反思:
  活动结束后,有的小朋友自觉排队,请一人当小队长,按顺序数数,有的以开火车的形式进行数数,由这些可以说明孩子们已经有了探究的兴趣,那么我们教师应放开手,让孩子们自己去玩、去探索,毕竟学习不能只通过一两集体活动来完成。

第4篇、大班数学活动自编加法应用题教案反思

 (一)活动目标:
  1.学习用描述和模仿的方法编5以内的加法应用题。
  2.初步获得编加法应用题的感性经验。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4.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二)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1)教师演示材料:1个小熊玩具和1个小老虎玩具,玩具苹果4个。
  (2)幼儿每人一个小筐子,内分别装有5以内的玩具,如有的装公共汽车3辆、有的装小轿车4辆、有的装小兔2只、有的装水果5个等。
  (3)分组活动材料:
  A、桌上摆放5辆车,有公共汽车和小轿车、有红色的和黑色的车;B、桌上摆放4只玩具兔子,有小灰兔和小白兔、有大兔子和小兔子;C、桌上摆放3个玩具碗,大小、颜色不同;D、桌上摆放4个苹果,大小、颜色不同。
  (三)活动过程:
  1.教师边操作实物边描述。
  师:我先买了1个小熊玩具,又买了1个小老虎玩具,我一共买了2个玩具。刚才老师怎么说的?请小?请小朋友照 着老师说也来说一说。
  教师出示4个苹果,用同样的方法进行描述。
  2.幼儿根据自己框子里的玩具,学习描述。
  (1)幼儿两人一组,根据筐子里的玩具,互相描述,教师倾听幼儿编题情况。
  (2)师幼分享交流:框子里有什么玩具?可以怎么说?
  3.教师在幼儿描述的基础上,仿编加法应用题。
  (1)师:如果把"一共有3辆汽车"变成一个问题问大家,应该怎么问?(一共有几辆汽车?)(2)提出要求:请小朋友根据框子里的玩具情况编一道加法应用题吧。
  (3)幼儿两人一组,根据筐子里的玩具情况仿编应用题。
  (4)师幼分享交流:框子里有什么玩具?你是怎么编应用题的?
  4.幼儿分组活动,根据情景自由编加法应用题。
  介绍各组材料:
  第一组:桌上摆放5辆车,有公共汽车和小轿车、有红色的和黑色的车;第二组:桌上摆放4只玩具兔子,有小灰兔和小白兔、有大兔子和小兔子;第三组:桌上摆放3个玩具碗,大小、颜色不同;第四组:桌上摆放4个苹果,大小、颜色不同。
  玩法:两人一组,根据桌上摆放的玩具编加法应用题。一个编,一个听,然后交换角色,继续观察玩上的不同点,编 另外一道 加法应用题。
  幼儿分组自由编加活动应用 题 。教师倾听幼儿编题情况,特别是最后的问句。
  师幼分享交流:你选用什么玩具?怎么编题的?
  (四)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在数学区投放玩具,引导幼儿根据玩具特征仿编加法应用题。
  生活活动:鼓励幼儿利用周围环境中的事物编加法应用题。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第5篇、大班数学左手和右手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在认识左、右手的基础上,初步理解以实体为中心的左、右关系,感受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不同作用。
  2.对数学探索活动感兴趣。
  3.能积极表达自身的体验和感受。
  4.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重点:正确区别左手和右手。
  活动难点:以实体为中心区别左手和右手。
  活动准备:人手一个贴花;各种造型的左、右手图片;魔布一块;写字、画画、穿线、夹弹子等要用到的相关材料每桌一份。
  活动过程:
  一.认识区别自己的左、右手,并说说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1.老师给你们的右手带来了礼物,看!是什么?(贴花),举起右手,跟我打个招呼。
  2.请你来介绍一下你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吧?
  3.说说你的左手和右手都会做些什么?你觉得哪一只手的本领要稍微大一些?
  4.用你的左手去做做平时你常常用右手干的事(写字、画画、穿线、夹弹子)说说你用左手做事的感觉。
  (幼儿会位置进行左手操作)教师小结:左手做事情没有右手顺利,但是左手多练习了,也会象右手一样做起事来特别容易;左、右手只有协调好了、合作好了,才能又快又好的把事情做好。
  二.以实体为中心,区分图片上的手是左手还是右手。
  1.出示图片左、右手,猜猜哪只是左手,哪只是右手强调是从哪里判断出来的(观察手心朝上还是手背朝上;和自己的手怎么比较等),从而得出最好的判断方法。
  2.接受挑战,出示手指有曲有伸的左、右手让幼儿判断。
  3.把黑板上的一组左、右手进行分类。都分好后让大家观察,有无错误,如果有就上来纠正。
  (教师就幼儿的分类情况进行帮助、小结)三.在游戏活动中,区分左、右手。
  出示一块魔布,变戏法变出一个洞,伸出一只手,让大家猜猜是左手还是右手?(方法:请一幼儿上来,用手做造型,大家动脑筋判断,判断对的孩子奖励智慧星贴纸。)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第6篇、大班数学我的年历(认识年历)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年历上数字的意义,能在年历上找到指定的日期。
2、能用数字正确表示指定的日期。
3、积极参与探索年历的讨论。
活动重点
认识年历上各种形式的数字,理解它们的意义,初步理解年历的结构,学会查找指定日期;知道与自己相关的节日、纪念日是几月几号,并能用数字正确表示。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对年月日有概念
物质准备:当年年历一大张(自备)。活动单12《我的年历》,笔1支(自备)。
学具:当年年历一大张(自备)。活动单12《我的年历》,笔1支,活动夹1个(自备)。
教师组织和指导活动过程
一、观察年历,理解年历上数字的意义。介绍"我的年历"活动规则。
1、认识年历  出示年历:"这是一张年历,你有年历吗?是什么样的?看看你的年历上都有什么?(各种数字)那些数字你认识吗?有哪些你不认识?"
2、认识年历上的数字的意义   教师:"你知道今年是哪一年吗?看看你带来的 年历上有没有答案?在哪儿里?读一读。你知道去年是哪一年?明年是哪一年吗?"教师:"年历上除了有表达年份的数字之外,还有很多数字!这些大大小小不同更多数字代表什么意思呢?"请幼儿介绍自己已有的认识,教师在幼儿已知经验的基础上做补充介绍--如有的代表月份,有的代表星期,还有的代表日期。
教师:"请你找一找代表月份的数字,从一月开始,一边指一边读,看看一年有几个月。"幼儿自行认读。
教师:"一年有几个月呢?"教师:"好,下面我来报月份,请你很快找到那个月好吗?好,现在开始:2月、6月、10月、12月。"如果幼儿带来的是月历,台历,则请幼儿翻到指定的月份。
教师:"好,再请你看看,每个月有几个代表星期的标记?一起读一读。"带领幼儿从星期日一直读到星期六。
教师:"现在大家一起看看每个月的一号是星期几?为什么有的月一号不是从星期一开始排的呢?"
3、介绍规则   出示活动单12《我的年历》:"这张活动单上有一些图标,你能看懂代表什么意思吗?(教师补充介绍幼儿还没理解的图标),你知道这些日子是哪天吗?元旦是哪一天?植树节是哪一天?儿童节是哪一天?一年中你还还有什么特别想纪念的日子?是哪一天?"教师:"好。今天我们要做的活动就叫'我的年历',请你先按顺序把活动单上每个指定日子的日期填写在图标的下面。"举例说明,把月份数字写在"月"字前面,把日期数字写在"日"字前面。家世:"填写完之后,再请你在你的年历上圈出这些日子。大家明白怎么做了吗?"请幼儿复述规则。
4、提出操作要求  教师:"请小朋友做完后要给朋友读一下,检查一下"
二、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帮助幼儿理解规则,并做个别指导。
1、分组操作  幼儿开始操作。教师提示:"先记录日期,再在年历上那个圈出这些日子"。
2、观察指导  教师巡视各组幼儿的操作,观察幼儿是否理解规则,了解幼儿是如何查找指定日期的,能否正确地用数字表示。
教师提示幼儿在活动单上签名,或协助幼儿在活动单上写上名字。
三、集体交流查找日期的方法,进行活动小结并点评。
1、交流  请幼儿停止操作,坐在原位。教师:"小朋友都填完了 '我的年历'活动单了吗?好。下面谁愿意上来介绍你的 活动单和你圈画的年历呀?"请上台的幼儿报告每个节日和纪念日是几月几日。然后展示自己在年历上圈出的相应日期。教师:"他写得对吗?圈得对吗?"集体纠错教师:"你是怎来查找日期的?"请幼儿介绍自己的方法。
教师:"下面请小朋友相互介绍一下你的活动单,再相互检查一下你们圈在年历上的日子对不对。"教师:"今天的活动谁遇到困难了?提出来,我们大家一起帮你解决。"提醒幼儿聆听同伴的困难,然后组织幼儿互相答疑。
2、评价  教师:"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觉得自己还有什么不足?如果再次练习你会怎么做?"
3、整理  请幼儿各自收好自己的年历和活动单。
教学反思:
《纲要》指出幼儿数学活动的内容应从幼儿身边取材,以幼儿身边的日历说起让幼儿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有利于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和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初步认识日历,在操作中了解一年有12个月,不同月份有不同的天数。对日历感兴趣,初步感知时间概念,懂得珍惜时间。发展推理能力。
这对于我们班孩子来说是一个还没有接触过的新知识,为了能让幼儿的还子们学的开心有趣于是我以今天是什么年的问题引出主题。果然还子们的积极性一下了高起来了。接着我以小兔子不明白的问题让孩子们的帮助解决。你带的日历是那一年的?2011年、2012年、兔年、龙年的孩子们争先恐后回答着。你是怎么知道的?孩子的小眼睛可亮了:我的日历最上面有数字2012的就是2012年。我的日历上有好多小兔子的我就知道是兔子年。一年有12个月这一点大多数小朋友知道,可是对于每个月有不同的天数、认识几月几日他们还从来没有学习过。
于是我在黑板上挂了一个大年历,请他们观察一个月有多少天,是不是每个月的天数都是一样的。孩子们的发现果然不出意外,他们问:老师,为什么有的30天,有的31天,还有这个2月怎么是29天(28天)。在他们发现这个问题后, 我用"拳头"形象地来区分大月小月,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孩子们在学中乐,玩中学,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在寻找日历秘密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发现远远超过了我的预期。有的孩子说:"老师,我发现了日历上的数字颜色。""为什么不一样呢?",我把这个球又抛给了孩子,有的孩子就说:"红色是休息天,我们可以不上课。"有的孩子说:"不对,有的红色不是休息天,是节日,你看!"还用自己发现的事实给你证明在接下来的"找节日"环节中,当我说出节日后,小朋友首先要反应是几月几日,接着在年历中找出来。在找的过程中,孩子们找得都对的,而且迅速还很快!可是我发现这样能力弱的小朋友得不到锻炼了,于是我说:请几个孩子到老师的日历上来找。这下,孩子们更积极了。
整个活动下来,给我感触最深的是,要想小朋友学得开心,首先老师必须带动学习气氛,让每个小朋友都在不自主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只有大家都参与了,老师教得开心,小朋友学得也开心。

第7篇、大班数学公开课有趣的图形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认识平面图形的兴趣及探索的欲望。
  2.发展幼儿教敏锐的观察力。
  3.掌握图形的基本特征,发挥想象力拼图形。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5.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每位幼儿彩纸一张、A4纸一张、剪刀一把、胶水一个、
  铅笔一根、圆形椭圆形塑料杯一个
  活动过程:一、导入:图形王国要举行一次盛大的选美比赛,让我们一起去看看那个图形能获得这次比赛的胜利。
  二、主要活动
  1.出示图形让幼儿说出图形的名称和特征。(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椭圆形,梯形)
  2.找幼儿说一说那个图形最美,出示一幅由各种图形组成的图片,(告诉幼儿其实每个图形都很美,因为可以组合起来变成不一样的图)。
  3.出示图片数一数各种图形的数量。
  4家长与幼儿一起动手折一折,剪一剪,粘一粘。(指导幼儿折纸并剪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梯形、画出圆形、椭圆形、然后将这些图形随意组合成不同图案,粘在A4白纸上)。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操作、学习,幼儿的认知由抽象变具体,由单一变多样;给幼儿充分展示和交往合作的机会,注重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拼完后让幼儿说一说拼的过程,因为是幼儿真正亲手操作的,幼儿都会说,说得都非常好,很有条理;通过幼儿动手操作,可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如果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在第三环节幼儿个人在示范拼搭时,不会忽视了下面的幼儿,改为小组合作,效果可能会好些;还有那些拼图范例会充分利用;第四环节的剪图形改为课前准备,把更多的时间给幼儿动手拼更有主题、情节的画面,这样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

第8篇、大班数学拼图比赛的教案反思

【活动设计】
  大班幼儿对单个的图形已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图之间的相互关系认识还不够。然而,帮助幼儿理清这些关系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要对事物有一个完整、全面的认识,就必须把它与相关事物进行比较,这也是我设计此活动的初衷。
  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和思维特征,此次活动以幼儿分组操作为主,为幼儿创设丰富的物质环境,给他们充裕的时间、空间,让他们积累一定的感性知识。然后,组织讲述、讨论,帮助幼儿把获得的感性知识进行整理升华。
【活动目标】
  1、通过拼贴,进一步熟悉圆形、长方形、梯形的特点,以及各图形之间相互转换的关系。
  2、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多解性。
  3、能根据音乐的速度,变换动作速度。
  4、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理解歌词,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重点:用已知的图形概念来判断。
  难点:初步感知能拼和的图形之间的特殊关系。
【活动准备】
  教具:圆形、长方形、梯形娃娃各一大小半圆形若干,大扇形1个背景图一张。
  学具:能相拼的大小半圆形、扇形、正方形、直角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若干浆糊、透明底板、擦布。
【活动过程】
  一、今天来了三个图形娃娃,请你猜猜它是谁?
  1、第一个图形宝宝说:我像小朋友爱玩的呼啦圈,我像奥利奥饼干。(出示圆形)
  2、第二个图形宝宝说:我像一本书,我像教室的一门。(出示)
  3、看,第三个图形宝宝是谁?(出示)你从那里看出它是梯形?
  小结:梯形有四条边,四个角,有两条边是平行的,有两条边不是平行的。
  二、呀!多美的一片草地呀!圆形说,我要变成一朵小花打扮草地长方形说,我要变成小石头铺条五彩路。梯形说,我要做个小蘑菇,让小兔吃个饱。可是,我们的朋友太少了,怎么办呀?(我来帮助你)等会儿,我们要找一些和它们张得很像的朋友,找的时候看仔细,看看像不像,如果不像,就想想办法,等变像了再贴在底板上,送到它的朋友那里去。
  三、幼儿自由操作。
  指导要点:
  1、引导幼儿用多种方法变化图形。
  2、鼓励幼儿多找几个图形宝宝。
  3、引导个别速度快的幼儿用拼好的图形搭成一定的造型,装饰花园。
  四、讲述、讨论。
  1、谁帮助圆形宝宝找到朋友啦?你是怎么找到的?
  讨论:怎样的半圆形才能拼成圆形。〈教师演示两个不一样大小的半圆形拼圆形,引出讨论〉
  小结:两个一样大小的半圆形才能拼成一个圆形。
  2、这些都是长方形的朋友吗?你用那些图形拼成长方形?
  3、你帮梯形找到朋友了吗?你是怎么做的?引出讨论:1是不是梯形?为什么?(引导幼儿用梯形的概念进行判断)
  五、延伸。
  今天,我们拼了圆形、长方形、梯形,把它们变成小花五彩路、小蘑菇,把大草地变得美丽多了。下次,看看能不能拼成其它东西,把大草地变得更美丽。
 教学反思
  小结本次活动,我觉得有以下两方面值得反思:
  其一、每个幼儿都是有个体差异的,他们的兴趣、思维有着或大或小的区别。因此,在活动中,如果忽略了这一点,那么,活动就很难调动每一个幼儿的积极性,活动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所以活动设计之初,就应该把这些情况考虑进去。
  其二、在如何营造活动气氛、有效调动每一个幼儿的活动积极性方面,还应该多想一些办法。比如说,在幼儿动手拼图的时候,可以播放轻松、欢快的音乐:在感知图形和展示交流后,都应该对表现优秀的幼儿以多种形式的奖励,以充分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第9篇、大班数学数的顺序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能在连接的小于号、大于号之间,对10以内任意四数进行大小排序。
  2、初步理解10以内四数之间大小关系的传递性。
  3、能保管好材料,操作完后能够还原。
  4、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重点活动难点活动准备经验准备:
  物质准备:教学准备:《数的顺序》,皮球物群卡、数字卡磁铁各1-10。
  学具:多用插板、白磁板、底纸5《数的顺序》。磁贴:皮球物群卡1-10两套,数字卡1-10两套。
  教师组织和指导活动过程一、引导幼儿观察、理解连续大于号/小于号表示的大小顺序,按序排皮球物群卡,并填放数学卡表示大小顺序关系。
  1、情境导入  教师出示底纸5《数的顺序》、皮球物群卡1-10:"麦麦想挑出几张数量不一样的皮球卡片,按顺序填空(指一下底纸上面的4个方框),你愿意帮她的忙吗?"2、引出问题   教师指着底纸上连续的三个大于号:"看,麦麦画出了三个'大嘴鱼'的符号,每个'大嘴鱼'的大嘴都对着前面,(用双手模仿大于号的样子,帮助幼儿理解)你们猜,麦麦想按什么顺序来做皮球卡片的填空呢?是要从多排到少,还是要从少排到多?(从多排到少)为什么?"3、演示规则   教师:"好,现在我们要根据'大嘴鱼'的提示来学习放皮球了。谁愿意来试试?"请一幼儿任意挑出4张皮球物群卡。教师:"他挑出来的卡片上各有几个皮球?"教师:"看看三个'大嘴鱼'要求怎么排?(从大数排到小数)那皮球卡片就要怎么排呢?(从多排到少)"请幼儿排出皮球物群卡。
  教师出示数字卡1-10:"谁会选四个数字来表示这些皮球的数量呀?"请一幼儿选数字卡,贴在下方的方框里。教师:"他选的数字对吗?"教师:"我们一起来读给麦麦听一听。"引导幼儿用"……大于……,……大于……,……大于……"的句式表述。
  4、梳理规则  教师:"再来看下面的三个'大嘴鱼'的方向和上面三个一样吗?(不一样)那你知道要怎么来拍皮球卡片吗?(要从少排到多)你会在下面的方框里填放皮球卡片和数字卡吗?先做什么?(任选4张皮球卡片)然后干什么?(按'大嘴鱼'的要求排一排)最后要怎么样?(填上数字,读一读)"5、介绍巩固活动   依次出示"数的邻居--画圈"和"烧烤一串串"的活动材料:"今天老师还准备了'数的邻居'和'烧烤一串串',看看你们桌上的材料,老师放在了哪些组的桌子上呀?"6、提出操作要求  教师:"请小朋友先完成自己小组的活动以后,再换组操作。
  二、幼儿自选操作活动,教师帮助幼儿理解规则,并做个别指导。
  1、分组操作  请幼儿开始操作,并提示:"玩'数的顺序'的小朋友,要注意看'大嘴鱼'的指示方向来排皮球卡片和数字卡。"2、观察指导   教师观察幼儿能否按步骤进行操作,看幼儿能否按正确的顺序排雷物群卡并填放数字。提示完成的幼儿读一读,看看填得对不对。
  3、提示常规  教师提示幼儿:"做完要请好朋友检查;换组前好检查操作才来哦是否撒落,及时捡起并还回材料盒中,上述检查完成后再换组,"请最后做"数的顺序"的幼儿保留操作结果,以备交流环节用。
  三、集体交流并纠错,引导幼儿思考数量关系的传递性,进行活动小结并点评。
  1、交流  展示一幼儿的操作结果:"我们来看看这个小朋友做的,大嘴鱼要求按什么顺序排呀?看看他放的数字卡对吗?顺序排对了吗?我们一起读一读。"如果有出错的情况,教师则组织幼儿纠错。
活动反思:
本节课教学结构合理,幼儿兴趣,培养了幼儿手、口一致的数数,并复习数字1—10。通过让幼儿数出皮球的个数,在下图涂出出相对应的数量并圈出正确的数字这个过程,使幼儿学习数量的对应,感知把具体的量抽象成数的过程。幼儿非常积极的上前做题。但有一点,就是有个别幼儿还不会点数的,要加强数数的能力了。

第10篇、大班数学习5以内数的加法教案反思

(一)活动目标:
  认识加号"+"和等号"=",学习列加法算式。
  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二)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1)教师演示材料:实物玩具娃娃3个,梨子图片5张,"+""="的图卡、1-5数字卡。
  (2)幼儿每人每人一份写有分合式的灯笼、2-10的数字挂钩。
  (3)分组活动材料:
  情景图若干、集合图若干、分合图若干、写有2-5数字的刺猬、写有5以内加法算式的果子卡片若干。
  材料配套:教育挂图、幼儿活动操作材料。
  (三)活动过程:
  1.玩游戏"挂灯笼",复习5以内数的组成分解。
  师:小朋友们先看自己手中灯笼上的分合式,算出答案,然后挂在相应的数字持钩上,比比谁挂得又对又快。
  2.教师用实物口述应用题,引导幼儿理解5以内数的加法含义。
  (1)师:老师先买了2个玩具娃娃,又买了1个玩具娃娃,老师一共买了几个玩具娃娃?
  (2)小结:2个玩具娃娃加上1个玩具娃娃,一共有3个玩具娃娃。教师边说边列出算式。
  告诉幼儿:"+"叫"加号",表示把东西合并起来,东西变多了。 "="叫等于,表示左边的两个数加起来是右边的这个数。
  (3)引导幼儿正确地读算式"2+1=3"。
  3.引导幼儿根据教师的口述应用 题列算式计算。
  (1)教师边演示图片边口述应用题。
  (2)幼儿根据教师口述的应用题列出式子并运算,教师观察幼儿列式情况。
  (3)交流分享:说一说你列的式子。。
  4.出示教育挂图《学习5以内数的加法》,引导幼儿根据图片内容列式计算。
  (1)师:图上有什么?先请一个小朋友编一道加法应用题,再请另一个小朋友到黑板上列出加法算式并计算。
  (2)每个幼儿根据图中特点,用数字卡列出加法式子并运算,教师观察幼儿列式情况。
  5.幼儿分组活动,巩固5以内数的加法知识。
  情境图:根据情景图的图意列加法式子并计算。
  集合图:根据集合图的图意列加法式子并计算。
  分合式:根据分合式列加法式子并计算。
  送果子:根据果子卡片上的算式计算出得数后把果子贴在相应号码的刺猬身上。
  幼儿操作后分享交流。
  (四)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在数学区投放分组活动的材料,供幼儿练习。
  家园共育:请幼儿在家里根据家里的物品编加法应用题并列式计算。
 活动反思:
  对于一年级新入学的孩子来说第一次正式接触加法,而在数学中,加法是一种常用的计算方法,也是基础的基础,因此学好这一课,对以后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虽然,在学生以往的生活经历中,一些日常问题的解决使得他们对加法产生了或多或少的朦胧印象,但是,让学生真正地了解加法并运用加法解决问题,这还是第一次。因此,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是:让学生真正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运用加法去解决实际问题,用数的组成知识去做加法。
  一、导入凸显分与合的思想。
  加法的含义来自于分与合的思想。在教学开始时,以几组变式的分与合作为基础,铺垫。让学生初步感受今天我们要用分与合来解决新问题。
二、从算理中教学。
  在例题教学时,我通过图意变化,引导学生看变化的过程,说清图的意思。(小丑左手拿着3个气球,右手拿着1个气球)。同时以提问的方式出现第三句话:一共有几个气球?给学生初步建立条件与问题的概念,了解看图是要解决问题。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看图列出加法算式:3 1=4。这部分是学生的已有经验,我把重点放在了算式含义的讲解,计算教学重在算理。我采用了接受式学习方式,“ ”学生已经认识,而是通过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让学生感受“ ”的意义是合起来,将形象上的“合”和意义上的“合”结合起来。算式“3 1=4”中“3”、“1”、“4”的意义解释,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来解释,说明学生能够理解数的意义了,学生能够通过分与合的经验说出算式的意义,让学生经历形象——数——符号——语言——初步将意义整合,最后将“3 1=4”意义精简为“3和1合起来是4”。
三、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不同层次的练习符合能力的需要,重在拓展学生的能力。
  看图说一说算式表示的意思。学生能够自己看着图说出算式的意思。
  摆一摆、填一填。学生看着梨图,用自己的学具摆一摆,然后填空。将摆、写结合,将动作和语言相连接,同时,又是对数形的结合。
  直接写出得数,比较“2 1=3”和“1 2=3”之间的规律:加号前后交换位置的得数不变,再通过找到的规律让学生自己找算式,充分给学生空间拓展能力。
  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出下面算式的意思。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图来表示算式的意思,学生很感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认识到不同的图可以用同一个算式来解答。
  送信连一连。将连线题和有序的排一排结合在一起,将得数是5的算式全部找到。这部分环节让学生自己动手,上黑板排序、说一说,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这一数学思想。
四、总结突出算理。
  本节课的总结关键就突出“ ”的含义——合起来。在课的最后再回到导入的铺垫,用分与合的知识解决加法计算。
这节课还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我可以通过语音语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而不是一味高调;在送信环节,学生一开始出现从大到小、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在这里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再去排一排,学生能够根据分与合的联系出现两组算式,让学生认识事物的对比过程,自主的找到算式之间的联系,而不是教师自主将这一环节延后出现;在教学中还要充分注重教师的引导作用。

第11篇、大班数学10以内相邻数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1-10的相邻数。
  2、体验相邻数之间多1少1的关系。
  3、学习与同伴友好交往、合作游戏的方法,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5、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相邻数的含义,掌握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教学方法:
  情景学习法、游戏法、操作法
活动准备:
  数字卡片1套、学具袋、羊羊数字头饰、灰太狼头饰
活动过程:
  一、师生互动,随音乐进入教室
  1、律动:一到十的手指操
  2、师:小朋友们好!今天老师带着大家到数字王国里,和数字宝宝交朋友好吗?(生:好!!!)
二、谈话激发兴趣
  1、师:小朋友你们知道什么叫邻居吗?你旁边和你挨住坐的两个朋友是你的邻居,请小朋友们说你旁边的邻居是谁好吗?(指名说)小朋友们有邻居,数字宝宝也有邻居呢!数字王国的数字宝宝急着要和我们见面了,我们来看看,他们都是谁?(出示数字卡片1--10)。
  2、教师打乱出示数字卡片指名小朋友认读。
  3、请小朋友给数字宝宝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排队。(课件出示)
二、初步认识相邻数
  1、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给数字宝宝找邻居吧!
  (1)我们来看看数字宝宝2的邻居是谁呀?2的前面是几?(是1),2的后面呢?(是3)(1和3是2的邻居,也叫做2的相邻数。)
  (2)数字宝宝5也想找邻居了,小朋友们快帮帮他吧!(把5贴在黑板上,让幼儿给5找邻居)
  (3)出示卡片9让幼儿给9找邻居。
  2、小结:刚才小朋友给数字宝宝们找到了邻居,我们的宝宝们真棒!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秘密,每个数字宝宝都有两个相邻数,前面一个后面一个,小朋友们可要记清楚了。
  3、师:数字宝宝很高兴,他想考考我们大家,我们来看一看他给我们出了什么题?(课件出示说一说练习,指导幼儿完成)
  4、课件出示写有门牌号的房子,请幼儿说说邻居的门牌号是几?
四、拓展活动,加深幼儿理解
  1、游戏:找朋友
  将幼儿每十人分为一组,每组幼儿将1―10的数字头饰看好戴在头上。教师请数字3的幼儿找朋友时,全体幼儿一起唱《找朋友》的歌曲,最后把2和4找出来并按顺序站成一排,告诉大家,数字3的好朋友是谁和谁,为什么?
  游戏前,教师请能力强的幼儿示范一遍,然后游戏继续。
  (这个游戏让幼儿说出2―9各数与其相邻数的关系)
  2、游戏<<智救羊羊>>
  游戏规则:教师请10名幼儿扮演羊羊,给他们戴上写有编号的羊羊头饰,并请幼儿记住编号。教师扮演灰太狼。播放音乐《我只是一只羊》,音乐响起羊羊们在欢快的玩耍。音乐一停灰太狼就抓住一只羊羊。并告诉其他的羊羊,要想救走这只羊羊就要他的邻居来才行。(游戏数遍)
五、结束部分:
  师:"今天,我们知道了每一个数字宝宝都有自己的好朋友、好邻居,它们之间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快乐的生活着。我们小朋友也要像数字宝宝一样,大家团结友爱互帮互助。"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第12篇、大班数学连加和连减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3个数的连加连减,并能计算出得数。
  2、能积极思考,提高理解与运算能力。
  3、培养合作意识,喜欢参加数学计算活动,体验活动的成功感和趣味性。
  4、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1、教具:仿真人民币,超市用品若干,捐款箱,人物胸牌,统计格,题卡,小票,红旗,奖品,购物篮,塑料袋6个。
  2、学具:仿真人民币,铅笔,操作册。
  活动过程:
  一、预备活动
  1、师幼问好,走线。
  师:小朋友们中午好!今天教师里来了好多的客人老师,和她们打个招呼吧,好,打过招呼之后呢,就不要看客人老师了,转过来和陈老师做好朋友吧,陈老师今天要带你们去一个很好玩的地方。
  师:HELLO,我是好上好超市的陈经理,今天特地来邀请小朋友去参加我们超市举办的"超市大赢家"的游戏比赛,想参加吗?
  师:让我们一起先排好队,顺时针方向站在安全通道上,脚尖亲脚跟,安安静静地走去超市吧。
  2、线上游戏:快乐大巴
  师:好上好超市到了,好多健身器材呀!咦,还有玩具汽车呢!我们先来玩玩开汽车的游戏好吗?
  师:这是一辆开往北京的"快乐大巴",被我摸过头的小朋友,请你们先上车吧。
  师:小朋友,快坐好,我的汽车就要开,嘟嘟嘟、嘟嘟嘟,车上现在有几人?
  师:小朋友,快坐好,我的汽车就要开,嘟嘟嘟、嘟嘟嘟,你们几个快上来,车上现在共几人?
  师:小朋友,快坐好,我的汽车要到站,嘟嘟嘟、嘟嘟嘟,你们几个请下车,车上现在剩几人?
  二、集体活动
  1、学习3个数连加
  师:我们的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小朋友手上已经戴好了"爸爸""妈妈""宝宝"的胸牌,请你们选择和自己相同颜色的胸牌,组成一个幸福的三口之家,并且,请根据你们胸牌的颜色,选择相应的家庭代号,轻轻的坐下来。
  师:比赛正式开始!我为每个家庭准备了20元的备用金,今天的比赛规则是用钱用得合理,完成工作最迅速的家庭,就是我们的冠军家庭。现在请每组家庭派一名成员来领取备用金。
  师:我们要开始购物了,请每个家庭去超市购买三样物品,买单后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3名幼儿组成的家庭自由购物,音乐)
  (师扮演:亲爱的顾客朋友们,欢迎光顾好上好超市,由于现在是下班时间,是购物高峰期,人员拥挤,请您带好您的宝宝,管理好您的财物。祝愿大家生活愉快!谢谢!)
  (每个家庭排队买单)
  师:请每个家庭分别说说,你们买了什么?
  师:我们买的3样物品一共花了多少钱呢?
  师:哦,刚才已经买过单了,但是陈经理想知道你们是怎样算出来的,"超市大赢家"第一回合的挑战开始了!请每组家庭派出一名成员,在黑板上计算出你们买的三样物品一共花了多少钱。在这个环节中,哪组家庭最先完成工作的就是第一回合的冠军!
  (引导幼儿一起操作,列式计算。选出暂时领先家庭,贴好红旗。)
  师: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在计算的过程中,你是怎样想的?
  (引导幼儿述说自己的计算思路)
  师小结:真不错,要计算三样物品一共多少钱,就用三个数连加。
  2、学习三个数连减
  师:3月11日,日本发生了大地震,由此引发海啸,造成重大人民伤亡和财产损失,为帮助日本群丛度过难关,全世界人民都伸出了援助之手!朋友们,你们愿意帮助受灾的日本人吗?
  师:好,好上好超市正在举办募捐活动,请每个家庭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帮一帮那些可怜的人们,捐款的金额不限制,也就是说你们想捐多少就捐多少,但是,捐款也是有要求的哦,在捐款之后,请在黑板上记载好你的捐款金额。
  (捐款与记录)(师:谢谢!您真有爱心!谢谢!受灾的人们会感谢您的!谢谢,你是爱心小天使!)
  师:各组家庭请注意,20元备用金,超市购物花了一些,捐款花了一些,还剩下多少钱?我们应该怎么计算呢。这可是"超市大赢家"第二回合的较量了,请每组家庭派出一名成员来大显身手。
  (引导幼儿一起列式计算,评选领先家庭,贴好红旗)
  师: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在计算的过程中,你是怎样想的?
  师小结:哎呀你们真是太厉害了,我也是这样想的,要想知道还剩下多少钱,就要用钱的总数,减去第一次花掉的,再减去第二次花掉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连减。
  三、分组活动
  师:每个家庭剩下的钱不多了,可是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怎么办呢?(幼儿:赚钱)
  师:好,超市有一些工作需要各位帮忙完成,这可是第三回合的较量哦,哪组家庭先完成工作可以为你的家庭争得一面红旗。
  力量组:超市的玩具柜套圈摆乱了,需要一定的力气来整理哦,因为你们是力量组的,请你们把每个圈内的计算题算出来,套在和它得数一样的套圈娃娃身上,用线连起来。
教学反思:
在执教的过程中缺少激情,数学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识的时候,就需要老师以自己的激情带动孩子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这方面也要注意。

第13篇、大班数学公开课逛超市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养成做事之前先规划的良好习惯。
  2、通过参观、购物等活动,引导幼儿了解超市的作用,从中感受超市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3、可以了解超市购物的基本流程。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活动之前可以按照自己需要的物品列好清单
  活动难点:引导孩子在活动中按照自己清单上的物品进行选购
活动准备
  在活动室里将各种玩具摆上“货架”
  列清单要用到的纸笔,活动过程中用到的钱币,袋子.超市购物篮,音乐光盘
活动过程
  活动引入:小朋友们大家都去过超市吗?今天我们来上一节课,名字就叫逛超市。
活动开始:
  1、大家一起讨论平时都是如何逛超市的?
  2、教师引导小朋友选择纸笔列出购物清单(不会的字用拼音代替)
  3、列好清单的小朋友到材料区拿钱币和袋子。大家一起去超市
  4、购物结束,请小朋友说说自己是怎么购物的
  教师小结:超市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我们在购物时要根据自己的需要,按照自己列的清单进行购买,这样购物又快又不会落下自己要买的物品。
教学反思
  活动过程中孩子有了足够的自由空间,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购买,积极性特别高,同伴间也有了足够的交流,孩子将这次活动的经验同以往相比,归纳总结出如何又好又快的购物,对以后的的良好购物习惯铺好路。

第14篇、大班数学公开课认识长方体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认识长方体,知道它由6个面组成(2个正方形,4个长方形)。
通过动手操作活动,发现正方体与长方体的不同,并能区分。
喜欢动手制作几何体并保持桌面清洁。
活动准备:
教具:一张放大的操作卡片。
学具:人手一张操作卡片,剪刀,胶水。
活动过程:
集体活动。
观察操作材料。图上有什么?(正方形,长方形),有几个?(2个正方形,4个长方形),一共是几个?(6个),2个正方形和4个长方形又能做成什么呢?
操作材料。
介绍制作方法。先把图形沿黑线剪下,把虚线向上折,最后用透明胶粘住。
介绍形体名称,区分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异同。
做出来的像什么?(积木),手指长方体的一面:这叫什么?(面),数一数它有几个面?(6个),6个面一样吗?(不一样),你知道这叫什么吗?(长方体),6 个一样大小的正方体围成的图形叫什么?(正方体),2个正方体和4个长方体围成的图形叫什么?(长方体)评价活动寻找教师中类似长方体的物品。请你们找一找、想一想教室里还有哪些东西是长方体呀。
活动反思:孩子对长方体都认识,把他们堆在一起,叫他们数孩子就数不清。我想:还是要摆出实物图,让孩子理解,这样效果会好一些。

第15篇、大班数学小货车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区分数字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
  2、能用数字正确表示物体的个数和次数,并用"第几节车厢有几个"进行表达。
  3、能参与交流,解释自己的记录结果。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5、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准备经验准备:
  物质准备:底纸2、3、物群卡、活动单
  教师组织和指导活动过程以"派派麦麦开火车送小象旅行"位情景,引出片判断"第几节车厢有几个"的问题。
  1、介绍情景:
  出示底纸2底纸3,:一群小象去旅行,看看他们带了什么玩具?派派麦麦负责开火车送他们。麦麦开的是火车,负责送小象,派派开货车,负责运送小皮球。
  2、判断序数:
  教师指着底纸:"小货车小客车每一节的车厢号分别是标在这里的,可视离得太远了看不清。你能猜出来每一解释第几节车厢吗?麦麦的货车从哪里开始算第一节车厢呢(最左边)派派的客车从哪里算第一节车厢呢?
  教师:谁能指一指派派麦麦各自的火车上第二节车厢是哪一个?那他们各自的火车上第5节车厢是哪一个?
  教师:你是怎么来确定第2节车厢和第5节车厢的?
  3、演示操作:
  请两名幼儿上前演示,操作前,教师分别提问:这节车厢你想放几个皮球(或小象)教师:我们一起来说一说,他们个第1节车厢放了几个皮球?几个小象?
  教师出示活动单2,:派派麦麦还想请你帮他记下每节车厢装了几个皮球,我们可以把车厢号写在这里(指记录车厢号的一排位置),把每节车厢装的皮球记在这里(指着记录皮球数量的一排位置)。请幼儿尝试记录。
  4、梳理规则:
  想要给每节车厢放什么?然后从车头开始记什么?记完说一说第几节车厢有几个皮球或小象。
  5、提出操作要求6、介绍巩固活动:
  出示"数得快"活动材料并说一说玩法。
  7、幼儿进行分组操作,教师进行指导。
  8、集体交流、评价、整理。
  户外活动集体游戏活动 :传球竞赛目标:培养幼儿抛接球能力,并促进幼儿动作的协调与灵敏玩法:把幼儿分成人数相等的六队,排在场地四周成米字形,并在队列最后一名幼儿处放好人数相等的球。场地中间放置一个能容若干球的大筐。游戏开始,教师发出"传球"信号,各队最后一名幼儿向前一名幼儿传抛。第一支传出后,第二只、第三只……,中间幼儿依次往前传抛。各队对首幼儿接住球后,立即将球掷入筐中,直至全部抛掷完为止,先掷完为胜。
  规则:只能取一只球,传一只球,传接中失球要重新开始传接。向筐中掷球要在规定的标线后,不得跑到筐处相框里放球。
  注意:幼儿之间的间隔距离要合适指导要点:持球幼儿从胸前把球抛向下一个小朋友,对方用双手接住。
  2.分散游戏: 指导幼儿双手交替拍球。
活动反思:
选材来说:《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立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大班幼儿已经能口头数100以上的数,会书写10以内的数字,能熟练的将10以内的数进行顺数和倒数,但是对数字之间不规则的排列及发现排列规律却有些模糊不清。《奇妙车展行》这一活动,通过参观各种品牌的新车、给数字排列找规律、为新车判断和设计车牌号等有趣的游戏环节,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让幼儿在真实的情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将三个数字按不同方式进行排列并发现排列规律,进一步帮助幼儿巩固对数概念的理解。同时,通过了解数字排列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数字排列千变万化的神奇和美妙,体验学习数学的重要意义。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感受数学活动的快乐,体现了数学、认知等多领域的整合。

第16篇、大班数学公开课悟空分桃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幼儿在学习数字2-4的分解、组成的基础上,已经知道了数字如何分成,并且能有多种分成方法。但在动手操作记录上却不怎么好。因此,在接下来组织幼儿学习5的分解、组成时,我把重点放在幼儿操作、记录上面,并进一步学习5的分解、组成。使其更深入的了解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的关系。
  【实施策略及方法】
  考虑到学习数字分合的枯燥性,我主要采用游戏的形式开展本次活动,以"帮悟空分桃"为主线,让孩子们在一个有趣的故事情境中,学习5的分解、组成。让幼儿在玩中学、做中学,以达到活动目标与幼儿兴趣的最优化组合。
  【活动目标】
  1、学习5的组成、分解,初步了解组成的基本规律。
  2、记录自己的操作结果,并正确表达。
  3、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1、悟空头饰1个,桃子实物5只,桃子模型每人5个,盘子每人2个。
  2、多媒体教学课件,保龄球、套圈、投弹教具各一套。
  3、铅笔、橡皮、记录卡、练习纸、幼儿用书第三册第13页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孩子们,你们知道孙悟空最喜欢吃什么吗?(桃子)二、过程:
  1、复习4的分解、组成:
  今天,师傅拿来4个桃子,(出示4个桃子实物)让悟空分两次吃完,问它有几种吃法?这下可把悟空难住了!谁有好主意?谁愿意帮帮它?
  (活动中,根据幼儿回答,课件出示4的分成式,引导幼儿观察,发现递增、递减的规律。)2、自由探索、记录:
  孩子们,你们太棒了!帮悟空分了桃子,还发现了数字排列的规律。悟空可高兴了,它拔出一根毫毛,一吹……看!给我们变出了这么多好玩的东西!
  (介绍玩法,让孩子们自由探索并把自己玩的结果记在记录卡上)玩法介绍:
  保龄球:保龄球瓶5个一组摆好。孩子们站在规定的线后面,用保龄球打球瓶。
  记录:打倒了几个?剩下几个?
  套 圈:5只小猪在地上摆好。孩子们站在规定的线后面,用圈套小猪。
  记录:套住了几个?剩下几个?
  投炸弹:孩子们站在规定的线后面将5个沙包(炸弹)一起向前方的圈里投。
  记录:投中了几个?几个没投中?
  3、互相交流:
  孩子们,你们玩的这么开心,现在找个好朋友互相说一说:你刚才玩的什么?怎么玩的?结果怎么样?和好朋友分享一下你的快乐吧!
  4、集体总结:
  谁想把你玩的什么?结果怎样?和我说一说。
  (1)大屏幕出示孩子们说的记录结果,组成5的分成式。
  (2)引导幼儿尝试用4的分成式里找到的递增、递减规律整理5的分成式。
  (3)用5个桃子实物演示讲解互换、互补规律。
  5、操作体验:
  (1)孩子们,你们都知道了5分成两部分有这4种方法,现在你能不能自己帮悟空把5个桃子分到两个盘子里,再按照刚才你发现的不同的规律来记录你的办法呢?试试看!后边你的操作材料里都有5个桃子的模型,可以用它来分一分,试一试!
  (2)完成的小朋友和你身边的好朋友互相看一看,你们的分法有什么不一样的?
  (3)教师检查、总结:按照排列规律的不同分几次检查孩子们的完成情况,对有问题的孩子给予适当指导。
  6、巩固练习5以内数的组成:
  游戏:吃桃规则:课件随机出示2-5个桃子。首先,孩子们说出一共 ?个桃子;老师说:"我吃掉了 ** 个。"孩子们说:"我吃掉 ## 个。 **和##合起来是?"7、完成幼儿用书第13页:
  现在,把我们刚才吃桃子的办法写在这张练习纸上吧。看谁又对又快。
活动反思
幼儿在学习数字2-4的分解、组成的基础上,已经知道了数字如何分成,并且能有多种分成方法。但在动手操作记录上却不怎么好。因此,在接下来组织幼儿学习 5的分解、组成时,我把重点放在幼儿操作、记录上面,并进一步学习5的分解、组成。使其更深入的了解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的关系。

第17篇、大班数学玩一玩量一量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孩子们在户外观察秋天的景色时,对大树的外形特征产生了兴趣,荣寅宸与毛坚在讨论小花园里的雪松有多高、有多粗?尤阳与王浩在争论雪松和谷树谁长得高?谁长的粗? 为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从他们的兴趣出发,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测量,所以设计了这一活动。
活动目标:
1、各种材料、各种方法测量树,知道树干有高矮、粗细等。
2、初步学习测量及记录的方法。
活动准备:
1、户外。
2、长短绳子、各种尺(长短直尺、卷尺、三角尺)、记录纸、笔、竹竿等,地上画有刻度线。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用目测的方法观察树,用语言简单表述出树的不同。
1、小花园里的树真多,你知道他们的名字吗?
2、这些树长得一样吗?;文章出自.屈.老师.教,案网'怎么不一样?
二、组织幼儿开展讨论,寻找测量树干粗细的方法。
1、刚才小朋友说树干有粗细,哪棵粗?哪棵细?你是怎么知道的?(目测)
2、有没有办法知道××到底有多少粗?××有多少细呢?
幼儿讨论:用手环抱、尺量、绳子量……
三、幼儿自由选择各种材料测量雪松后交流:
1、粗细:
(1)、用什么材料测量?有多少粗(在记录纸上记录)?什么方法测量的?
(2)、(选择用绳子测量的)怎样知道测出来的数字是多少?
(3)、为什么测量出的粗细不一样?(有的测底部、有的测中部)
2、高矮:
(1)、小花园里哪棵树最高?
有多高?你怎么知道?(目测:用尺无法测量高度时可目测)
怎么记录?
(2)、瓜子黄杨树长得高不高?怎么测?(直接测量)
(3)、龙柏长得不高不矮,有什么方法测量?
用钢皮卷尺直接测量;
用竹竿等替代物量,然后竹竿放地上用尺量。
四、小小树医生
1、医生每年都要给小朋友体检,量量身高和胸围。现在请你们来做树医生,给这些树检查身体。幼儿每人选择一棵树进行高矮、粗细的测量,并把数字记录在记录表上。
2、互相交流记录结果。
活动反思:
幼儿,对与数的概念理解难掌握,测量的意义难理解,只有利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加上让幼儿自己操作自己动手来寻求答案,让幼儿真正了解测量的乐趣。这一活动幼儿比较兴趣参与活动,但是测量结果的记录有所欠佳。虽然幼儿乐与参与了活动,但是实践过程操作能力还不够强。在以后的数学教学中,应该多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

第18篇、大班数学礼品商店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继续学习10的组成和10以内数的加减。
  2、能用分合式、算式等不同的记录方式记录自己购物的过程。
  3、能灵活、多角度地思考和解答购物活动中出现的问题。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动准备:
  1、10以内算式题,教学挂图(二)。
  2、算式接龙卡、笔每人1份,幼儿用书第40页的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游戏"开火车",练习10以内数的加减。
  1、教师出示算式题,幼儿快速说出火车几点开的答案。
  2、采用集体、小组、个别的形式进行练习。
  二、教师出示礼品商店图,引导幼儿进行购物猜测,复习10以内的加减。
  1、教师介绍购物的情况,引导幼儿猜测。
  2、请幼儿列式说明理由。
  3、请1名幼儿说出自己的购物设想,让同伴猜测。
  三、根据所提供的购物条件,引导幼儿进行推理练习。
  四、幼儿进行操作练习,巩固10以内的加减。
  1、提供幼儿用书第40页的操作材料,指导幼儿按要求完成"看图列式"的练习。
  2、卡片归类。
 活动反思:
  在导入部分,我通过问话让学生说一说农历九月九日是什么节日,有几个学生能说出是重阳节,我向学生简单介绍了一下重阳节,并希望同学们在重阳节这一天能够为家里的老人献上一份爱心。不管是在什么课上,我们都应该有机会教给学生除了科学知识之外的东西:向敬爱老人、爱护花草树木、爱护益虫益鸟等等。利用课本上提供的素材和导入环节的两三分钟就能够灌输给学生很多思想、情感方面的教育,这一方面在以后还要继续坚持多关注,充分利用好这一环节。
  在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对于运算顺序都能够掌握,在计算时,为了便于学生对计算过程的检查,我要求学生用递等式的形式来计算,但是有部分学生对于递等式掌握的不是很好,在练习课上还要再通过练习题巩固一下才行。另外有的学生没有列竖式的习惯,虽然口算能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但是这样练习的正确率就很难保证。我让学生用两个竖式连写,这样就简便一些了。我想在以后的课上应尽量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分析总结、找出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而不是由老师直接告诉他们。

第19篇、大班数学路线图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乐意在活动过程中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听取同伴的不同意见。
  2、理解"→、"←"、"↑"、"↓"四个不同方向的箭头所表示的意义。
  3、尝试能根据3条路线图中箭头所指的行走方向,正确画出从起点到终点的行走路线。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准备:
  1、自备:"←"、"↑"、"→"、"↓"四个不同方向的箭头标记图。
  2、3条路线图(附图一),迷宫图(附图二),黑、灰、白三只小兔及蘑菇、胡萝卜、青菜(附图三)。
  3、幼儿用书《走迷宫》的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认识箭头,理解箭头所表示的意义。
  教师分别出示四个不同方向的箭头标记图。
  二、明确路线图中每一步的行走的方向。
  1、出示三张线路图:
  教师小兔子用这些不同方向的箭头画出了3张路线图,路线图上有些什么?路线图中每个格子里的箭头和数字可以告诉我们什么?你们能看懂吗?
  2、教师:第一条路线图的第一步往往哪个方向走?第二步、第三步又往哪个方向走呢?
  三、画出从起点到终点的行走路线。
  1、教师出示迷宫图,引导幼儿观察。
  2、教师引导幼儿根据每条线路图第一步的行走方向进行分析判断。
  3、明确行走的规则与要求。
  四、幼儿分组操作活动。
  1、走迷宫2、画圈3、画标记4、幼儿用书第29页五、活动评价。
  1、教师:你们帮助小兔选择正确的路线图找到它们想要的食物了吗?
  2、教师:谁愿意告诉大家,你帮那只小兔选择的是第几条路线图,找到了什么食物?
  3、对照路线图,师幼共同验证检查正确与否。
  4、请幼儿之间相互交流各自的活动结果,将兔子与相应的食物连线。
 课后反思:
  我准备了四种颜色的箭头进行认识,然后利用多媒体让幼儿了解路线图中数字和箭头的意思。为了让幼儿进一步内化重难点我开门见山地出示了教学挂图,和小朋友们互动完成任务。并且示范小白兔行走的每一步,请幼儿在操作材料上看小白兔路线的每个箭头的方向,并告知这是小白兔每走一步的方向。看起来孩子们对我的操作看得一清二楚,所以我请幼儿接下去在自己的操作材料上完成小黑兔和小灰兔的路线图。并且找到两者的食物后,用线连起来。幼儿们每个都是认认真真听完,胸有成竹地下去操作。在孩子们的操作过程中,我发现,虽然很多孩子在看我操作的时候很认真,但是一下去就难以“画皮画骨”了。我觉得画一条路线就可以了,原有的路线图有交集的地方,反而对幼儿是一种干扰。

第20篇、大班数学公开课8的分解组成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同伴间团结协作的精神。
  2.发展幼儿观察、推理能力,能运用知识迁移学习。
  3.在理解、运用规律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学习8的组成。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通过观察发现事物间的数量关系。
  活动难点:
  通过翻圆点卡片,自己探索找出8的组成。
活动准备:
  小圆卡片(每人十个)、数字卡片(1——9、分合号每人两套)、教师操作数字卡片一套、课件、找朋友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游戏“我问你答”,复习巩固7的组成。
  “小朋友,我问你,7可以分成1和几。”“高老师,我告诉你,7可以分成1和6,1和6合起来是7。”“7有6种分合法。”
  个别集体分别进行。
  幼儿集体完整读7的组成式。
二、展开。
  1.观察图片,发现数量关系,列出组成式。
  引导语:春天来了,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请仔细观察图片,看看蝴蝶有什么不同?
  (1)幼儿观察、讨论发现图中蝴蝶的大小、颜色、方位、翅膀折合所隐含的数量关系。
  (2)谁能根据蝴蝶的一种不同,列出组成式。
  8 8 8 8
  1 7 2 6 3 5 4 4
  根据互换规律列出另外四组组成式。
  2.引导幼儿第二次探索操作圆点卡片,按照互补规律列出8的组成式。
  请小朋友操作圆点卡片,将8的组成式有序的进行排列,相互说一说。
  提问:你是怎么摆放的?这是按照什么规律摆放的?
  教师小结:一个部分数逐一增加,另一部分数就逐一减少,这是按互不规律摆放的。两个部分数交换位置,总数不变,这是按互换规律摆放的。
  一名幼儿上前在集体面前,摆出8的组成式。
  3.幼儿完整认读”8”的组成式。
  8 可以分成1和7,1和7合起来是8;8可以分成2和6,2和6合起来是8;8可以分成3和5,3和5合起来是8;8可以分成4和4,4和4合起来是8;8 可以分成5和3,5和3合起来是8;8可以分成6和2,6和2合起来是8;8可以分成7和1,7和1合起来是8;8一共有7种分合法。
  4.内化迁移——-幼儿游戏
  凑数游戏:
  老师说一个数,幼儿说一个数,两个数合起来是8。
  两名幼儿分别说一个数,两个数合起来是8。
三、结束
  找朋友游戏:幼儿每人身上贴着一个数字,听到找朋友的音乐自己去找,和自己身上的数合起来是8,音乐一停,马上找到好朋友拉手站在一起。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选自山大版教材《学习8、9的组成》,我根据我班幼儿学习情况以及学习特点,只进行8的组成从一开始的问答游戏:复习7的组成到接下来的看图片发现蝴蝶的不同,再到后来操作圆点卡片自由探索8的组成,到最后的内化迁移的游戏巩固,整个活动环节流畅,《纲要》中明确指出数学是有用、有趣的。因此在此活动中贯穿了很多游戏,以便与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感到数学的乐趣。幼儿对这些游戏也非常感兴趣。

第21篇、大班数学找图形教案反思

(一)活动目标:
  1.尝试归纳出一组图形1-2个共同特征,或按特征拿取相应的图形。
  2.能仔细观察图形,并积极参与讨论。
  3.听懂操作要求,并按要求操作。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5.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二)活动准备:
  1.幼儿认识多种图形2.各种颜色、形状、大小的图形若干、参考图、图形特征标记、空白记录表一张3.幼儿用书(三)活动过程:
  1、彩色图形来了……(1)以游戏情境引起幼儿的兴趣。
  "今天有许多彩色图形要去游乐场玩游戏,瞧,它们来了……"(2)出示各种形状、大小不一的彩色图形,引导幼儿说说它们的形状、颜色、大小特征。
  (3)出示颜色、形状、大小标记让幼儿认一认。
  2、彩色图形找朋友。
  (1)教师出示参考图,引导幼儿观察,说说它们的共同特性。
  "彩色图形要找朋友一起去游乐场。看,它们找到朋友了。它们什么地方一样,成为朋友呢?"(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从形状、颜色、大小三个方面找它们的共同特征。
  (3)请个别幼儿上前找出标记并放在参考图上。
  (4)师幼进行检验讨论。
  (5)教师可将彩色图形换下,然后请个别幼儿上前找共同特征,可进行两遍。
  (6)小结:原来彩色图形喜欢找有两个特征相同的图形做朋友,它们有的形状相同,有的颜色相同,还有的大小相同。
  3、彩色图形进游乐场。
  (1)出示空白表格"彩色图形来到游乐场门口,可是却不能进去,因为进游乐场要符合条件才能进。"(2)教师边说边将红色和正方形标记贴上。
  "原来要符合红色和正方形两种条件才能进。那么,谁能来做检票员把关呀?"(3)个别幼儿上前示范。
  (4)师幼检查。
  (5)教师换标记并请幼儿集体做"检票员""这个游乐场很神奇,瞧,这次进去的条件变了。"教师边说边贴标。
  (6)师幼一起讨论需要的条件。
  "原来这次要进游乐场必须要满足两个条件,一个是黄色的,还要是大的。谁愿意来做检票员?"(7)请全体幼儿一起找一找并贴在表格中。
  (8)师幼检查讨论(9)教师换标记并请幼儿第二次集体做"检票员"。
  (10)师幼讨论检验。
  (11)小结:原来要进游乐场还必须符合两个特征条件呢,只要有一个不符合就不能进去。彩色图形们让我感谢你们的帮忙,现在它们已经在开心地玩了。
  4、幼儿操作活动(1)讲解题目要求。
  (2)教师巡回指导并提醒纠正幼儿的书写姿势。
活动反思:
本活动,幼儿对颜色和图形特征已经认知。能根据图形的特征,在图中为各种图形找出合适的位置。课堂上通过生动的谈话、游戏等情境,使幼儿提高学习兴趣,产生探索新知的欲望。幼儿在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提供学习材料,让幼儿进行动手操作,体验和探究按颜色、形状等规律特征进行活动的制作过程。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为幼儿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幼儿的积极性、主体性得到充分的表现,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保护幼儿的意见,开发幼儿的创造力,鼓励幼儿善于发现与众不同的现象。但是本节课,我的语速有点快,语言不够精练,讲解示范的时候,因为语速快,部分幼儿幼儿未能听清老师的要求,导致一个问题说出去来,下面很多小朋友都不知道我问的什么。而且我的应变能力也有待加强,本次教研活动让我明白了,只有在不断仔细深入的反思中,才能找到或者接近有效完美的教学途径。

第22篇、大班数学交通工具大调查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阅读统计记录表,知道每一行表格的含义,并在相应的表格里写数字,统计记录同伴上幼儿园乘车的交通工具。
  2、学习调查,能大方有礼貌地访问同伴,并提出相关问题。
  3、能积极地参与讨论,懂得要用简单的方法清楚地表示记录内容。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5、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看过记者采访的电视节目。
  2、物质准备:小的统计记录表各组一份、大的统计记录表一张、笔。
  活动过程:
  一、谈话:怎样上幼儿园。
  1、师:我们的城市很大,我们要到其它地方去,光靠走路行吗?可以乘坐哪些交通工具呢?
  2、师:你每天是怎样来上幼儿园的呢?
  鼓励幼儿介绍自己上幼儿园的方法,引导幼儿了解全班幼儿上幼儿园的不同方法。例如:有的走路,有的坐电动车,有的坐接送车,还有的坐小汽车。
  3、师:在你们的小组里,上幼儿园时,有几位小朋友走路?有几位小朋友坐电动车?有几位小朋友坐汽车?怎样才能知道呢?
  引发幼儿询问同伴,引发幼儿开展调查的兴趣。
  二、怎样记录调查结果。
  1、师:我们询问了同伴以后,要把调查的结果记录下来。你觉得要记录什么呢?
  2、引导幼儿了解,记录时要先记录上幼儿园的方法。如:走路、电动车、小汽车、接送车等,然后再记录每种方法有几人。
  三、幼儿操作活动。
  引导幼儿观察记录表,感知阅读记录表上画出来的表示上幼儿园的各种途径,然后,请幼儿有礼貌地询问小组同伴怎样上幼儿园,最后,引导幼儿用数字进行记录。
  四、我的调查结果。
  1、请各组幼儿介绍调查结果,引导幼儿观察他们的结果是否一样,为什么不一样?时什么原因?
  2、请小组幼儿核对调查结果,寻找错误的原因,提醒幼儿下次调查时要注意。
  3、教师在在大的记录表上统计全班幼儿上幼儿园的方法。教师讲述上幼儿园的方法,请幼儿举手,教师在相应的图标下进行记录,最后比较上幼儿园的不同方法的人数。
活动反思:
研究发现,4~6岁幼儿的排序有一个不断精确的发展过程,其排序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幼儿的排序能力受到排序对象数量、正逆排序方式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在排序策略的运用及数字排序能力方面有较为明显的年龄差异。只有了解了幼儿是如何学的,才能够确定我们该如何教。

第23篇、大班数学手拉手教案反思

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能两两匹配的数是双数,剩下一个不能两两匹配的数是单数。
  2、教幼儿能区别10以内的单双数,学习两个两个地计数。
  3、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4、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二、活动准备:
  准备磁性教具:1-10的数字卡;一套水果图片。
  三、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教师引导幼儿复习从1正数到10,然后从10倒数到1。
  (二)基本部分1、教师出示水果图片,引导幼儿先说出名称,再数出是几个?最后用相应的数字卡表示出来。
  2、教幼儿学习用笔把水果两个两个地圈起来,看看哪几种水果刚好两个两个地圈好;哪几种水果还掉有一个。
  3、圈起来后,告诉幼儿像刚好圈起来的水果数字2、4、6、8、10是双数;还剩一个没有圈起来的水果数字1、3、5、7、9是单数。
  4、进一步引导幼儿学习区分单双数并理解单双数的含义。游戏:"手拉手"。
  请数名幼儿到前面来分成两组,然后让每组的幼儿两两进行手拉手,拉手后,看看哪组的幼儿刚好匹配成对,哪组却剩有一人;最后说出哪组是单数,哪组是双数。
  5、利用游戏"数字宝宝回家"区别10以内的单双数。
  (1)引导幼儿在1-10的数字中分别找出哪些数字是单数,哪些数字是双数。
  (2)练习看标记分类摆放单双数。("· "表示单数,"·· "表示双数)让幼儿按标记把1-10数字卡送到单双数的家。
  (三)结束部分:
  启发幼儿到户外找一找哪些东西是单数,哪些东西是双数。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中,幼儿的积极性比较高,但是过程中,老师说的太多,没有让幼儿充分的操作探索。活动中,可以请幼儿有两次操作,第一次,让幼儿用探索的方法来感受对称剪纸;通过感受和对比,再整理幼儿的经验与对称剪纸的方法,最后,再进行操作。而剪出更多的小人则作为提升,激起幼儿在以后区角中再次尝试的兴趣。活动中,老师只要抓住一两个重点进行讲解,尽量做到少而精,不然,反而束缚、误导了幼儿的思维。而在活动中,也要尽量的多给幼儿探索、操作的时间。

第24篇、大班数学买东西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在结对购物游戏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大班:感受6以内数的组成,。大班:6以内数数)
  2、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
  3、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动准备:
  1、《小朋友的书 数学》
  2、足够数量的购物单:上面写上述的组成题目;手机废旧纸盒,上面画上圆点表示价格。
  3、将制作好的纸盒成列,布置成超市。
  活动过程:
  1、  大小幼儿结对共同参观“超市”
  熟悉环境,观察了解商品特点。
  认识商品上的特殊价格标签:点子标签。
  2、  玩游戏“大小幼儿合作购物”。
  游戏玩法与规则:大班幼儿根据购物单上的数的组成计算出所够商品的价格,大班幼儿根据大班幼儿告知的组成答案进入超市。
  大班幼儿的任务是用数的组成的知识算出商品的价格,但不能走入超市。大班幼儿的任务是根据大班幼儿提供的答案,进入超市拿相应价格的商品。
教学反思
1、我自己备课理论太多,对幼儿学习方法掌握有点生硬呆板。
2、上课过程中,虽然孩子很热情积极参与,我有点掌控不住了,在引导他们认真听或多说几遍口语,幼儿只顾那吃的物品
3、我在整个过程中也不断观察幼儿的个体变动,但及时调整心态并坦然解决小问题还是有写慌张。
4、给孩子们鼓励时,语气眼神还欠缺理解和接纳的态度
5、我对幼儿的学习特征和个性化发展都有所理解和学习,就是在实施活动时,没能及时调整。
6、老师当时评价有几点:说话声音有点儿大,不太轻柔;表情有些直板,不自然;鼓励方式太单一;给幼儿自主表现的机会少,自由空间也太小。
  教师以收银员的身份及时检查核对。游戏可多次进行。
  3、使用《小朋友的书 数学》第6页“逛超市”,先数一数每一层货架有几件物品。可请大班小朋友数,大班小朋友记录。然后,大家一起数每个货架上供有多少物品,大班小朋友记录。
 

第25篇、大班数学6以内数的加减法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教学,知道1+5、2+4、3+3都等于6
  2、学习看图列式,熟练掌握各数的含义。
  3、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小图片、纸、笔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幼儿情趣。
  二、利用教具,学习6以内的加法。
  如幼儿园养了5条金鱼,遥遥家又带来了1条,一共有几条?用什么方法算?(引出加号,并一起解决其中含义。)
  以同样方法练习其他题目。
  三、利用幼儿用书
四、作业交流。
课后反思
 本课通过熟悉的情景观察,语言的交流表达,游戏中的操作演示等活动.使学生体验并感知了加减法的意义.经历把两部分和在一起抽象为加法运算的过程.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减法来解决。
从中掌握了:什么时候用加法,什么时候用减法.会根据直观图计算6的加法,减法.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及观察和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学生在教师精心创设得生动活泼,形体松,头脑紧的情况和游戏中.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合作意识,激发了学生学习计算的兴趣和对数学的求知欲望.在教学设计上,本着突出教科书编写的原则:生活性,趣味性,过程性,科学性,开放性,着中注意了以下几点问题:把握课程目标:教学是教学活动的教学和师生交流的过程:有开发的意识和责任感,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个性化的鼓励性语言:尽量创造性的组织教学。

第26篇、大班数学排排队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喜欢发现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感受规的存在和美感
  2、尝试通过自己的排序活动,体验操作的乐趣。
  3、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项链一串、有规律的事物、幼儿在排序方面的生活经验以及开放性的材料活动过程:
  一、 感受规律的存在,发现生活中的规律。出示穿好的项链提问:1、这条项链漂亮吗?为什么?
  2、 在项链上你还发现了什么?
  3、 它是按照什么规律串起来的?
  4、 如果你来串,你会怎样做?
  二、 引导幼儿联想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使幼儿感受到规律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
  1、 除了我们的项链是有规律的外,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发现哪些东西是有规律的?
  2、 他们是按照什么规律排起来的呢?
  三、 幼儿尝试利用多种材料排序,体验创造与表现的乐趣1、 我们知道了生活中有这么多东西,都是按照一定规律进行排队的,那我们今天也来玩一个排排队的游戏好吗?
  2、 一会儿大家可以在教室中任意选择你喜欢的材料,为他们排排队,可以你自己也可以和自己的好朋友合作完成这件事情。
  但是在做之前大家要思考两个问题:
  1) 你为什么要这样排队?
  2) 你是按照什么规律进行排队的?
  3、 提示幼儿:如果你的排队方法很多,怕记不住,可以自己取一张纸把你排队的规律都记录下来。
  四、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五、 相互交流1、 幼儿分两组进行交流,一组幼儿坐在那里当讲解员,另一组幼儿自由参观,然后交换。
  2、 幼儿自由参观,可以互相猜一猜他利用了几种排队的方法。
  3、 教师有目的的与幼儿一起参观,有重点地进行多维度排序的讲解与评价六、 活动延伸:幼儿可以再活动区中进行多维度排序的尝试,并进行相应纪录。
活动反思:
《排排队》本课的亮点是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实践性,让学生自主参与知识探索、发现与形成的全过程,并通过体验与感受,构建属于自己的认知体系。二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些造型表现的经验,仅靠老师的讲解是枯燥的,于是本课中我设计了多个环节让学生亲自体验。
一、以趣味为本
学生画的人普通是用几个圆和火柴人的线条为符号的形象化,一种习惯性的表现,缺少观察和思考的成份,对此,我以游戏为切入点,通过观察同桌来感受“人”的外形线条,再用童趣的长高高,减减肥的添画法来动动手术,在本课中有玩,有学,有乐,尽管如此,快乐了还需要有效,达到教学目的仍是课堂追求的最终目的。
二、以生活为样
排排队此课用公共场合常见的排除现象设置情境,进行观察和人物绘画表现,排队不管学生在校内还是校外都很常见,上学,放学,吃,玩都经历过,容易唤起学生的回忆,从而也能“侃侃而谈”排队时的场景和发生的故事。例如有个学生说,他在买车票的时候有人推他的事情,我进一步引导,让他谈谈不排队的行为,以及他当时的感受,这样比说一句空洞平白的我们都要讲文明,守秩序要来得生动和深刻。

第27篇、大班数学优质课6的组成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          在游戏活动中归纳、总结、学习6的组成。
  2、          在操作活动中不断探索数的多种分法,并学会记录。
  3、          发展动手能力及思维能力。
  4、          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5、          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教具:  田野背景图一张,虫子一条,刀笔一把, 记录纸一张,音乐磁带学具:虫子若干,刀笔人手一份,记录纸、记号笔若干,害虫卡片若干活动过程:
  一、     创设情境,引起幼儿兴趣。
  1、          师:"小蜻蜓,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出去玩,好吗?那我们出发吧!"(音乐起,教师带领幼儿做小蜻蜓飞的动作。)2、          出示背景图背景图(一)师:"小蜻蜓,你们看到了什么呀?"(引导幼儿说出稻田)"对了,这块稻田真漂亮,金灿灿的稻子长得多好呀!"背景图(二)师:"咦?这边的稻子怎么这么乱呀?""小蜻蜓的眼睛真亮,一下子就发现了原来是害虫在捣乱。"师:"看!金老师把稻田里的一条害虫抓起来了。呀!这条虫子长得怎么样啊?"(引导幼儿说出一节一节的)3、          认识虫子师:"这条虫子是一节一节的,,那我们一起来数一数,一共有几节呢?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出示数字"6")老师帮它取了个名字叫:"六节虫"。
  师:"六节虫很厉害,它们会把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的粮食都吃掉。那你们想一想,又什么好办法来对付它们呢?"幼儿讨论回答教师小结:小蜻蜓们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好办法。
  二、     操作、探索捕虫方法1、师:"看!这就是消灭""六节虫"的武器。现在就请小蜻蜓们拿起你们的武器去消灭"六节虫"吧。但是,老师有一个要求,一定要把"六节虫"分成两段,看看会怎么样呢?请你们把发现记录下来。"2、幼儿自由探索。
  3、交流经验:
  请个别幼儿示范,呈现所有分法。
  教师小结:原来消灭六节虫有5种分法,6可以分成1和5,……4、再次探索师:刚才,小蜻蜓想出了这么多好办法,现在请你们把所有的方法都去试一试,这一次老师还有一个要求,请小蜻蜓用最简单、最不容易漏掉的方法来记录。
  5、再次交流经验,让幼儿自己说说哪种方法最简便,并说明原因。
  三、游戏"捉害虫",巩固学习6的组成。
  师:农田里除了有六节虫,还有很多害虫呢!老师想和小朋友一起来玩个"捉害虫"的游戏,你们愿意吗?老师这里阿有许多害虫的卡片,我们一起来数一数,一共有几个阿?现在我想请一个小朋友和我来玩这个游戏,当老师把卡片洒下去的时候,你猜猜看,老师抓到了几只瓢虫,几只蜘蛛阿?交换幼儿游戏。
  提要求: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卡片,请你们两个小朋友一组来玩这个游戏。
  三、     结束师:"小蜻蜓们真能干,消灭了这么多害虫。金老师还收到了农民伯伯的一封信呢!信上说外面的稻田里还有许多七节虫,想请我们小蜻蜓帮忙,你们愿意吗?那现在我们就一起出发吧!"(随音乐飞出教室)
活动反思:
本节课目标很明确,就是学习理解“6”的组成,懂得交换两个部分数的位置合起来总数不变的规律。因为数学知识具有逻辑性特别强的特点。我们应该在数学活动中应该提供一些渗透着正确的、幼儿可接受的、可感兴趣的数概念的活动材料,让幼儿通过与材料的相互作用,理解数学知识、发展思维能力。

第28篇、大班数学公开课我的朋友多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正确感知10以内的数量,能按群目测数群。
  2、能把两部分数量合起来看,学习按群测数。
  3、敢大胆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二、活动过程:
  1、教具:5、6、7、8、9、10的实物卡片共6张。
  2、学具:幼儿用书,铅笔每人一份三: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1) 目测数群,感知10以内的数。
  教师分别出示实物卡片,引导幼儿观察图片,说一说:图片上有什么?有多少?L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教师带领幼儿一一点数,并说出物体的总是。
  (2) 学习按群测数。
  教师启发幼儿用“合起来”的方法说出总数,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很快能知道有多少个x x?说一说:你们觉得这几种方法,哪一种方法最快?为什么?组织幼儿讨论得出结论。
  教师带领幼儿看5的实物卡片,启发幼儿用“合起来”的方法说出总数。教师引导幼儿观察6——7的实物卡片,鼓励幼儿自己用这种办法说出总数。教师借助手势,启发幼儿用手画圈表示总数。
  2、操作活动。
  (1) 看实物和圆点连线。(教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实物和圆点的数量,说一说,图上有什么?每张卡片上的数量是多少?启发幼儿用连线的方法,连接数字和相应的卡片。
  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请你给多的一组打√,再写上数字。
  (2) 统计活动。
  观察画面,说说:图上有哪些动物?请你将同类的动物圈在一起。启发幼儿按标记在格子里写上相应的数字。
  3、活动评价。
  (1) 重点评价:“看图连线”和“按标记写数字”,请幼儿自己讲述操作过程。
  (2) 对操作正确以及能边操作边讲述的幼儿给予表扬。
教学反思:
本次的数学活动是让幼儿区分1和许多,适合孩子们的年龄特征。孩子们的特点是年龄小、好玩、好游戏、有意注意时间短。只学习“1”和“许多”相对低年龄段孩子而言较抽象和枯燥。但伴随着游戏活动,就会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既可以满足幼儿游戏和好动的需要,又能很好地完成数学教育目标。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设计了贴近幼儿生活的活动。活动简单,比较形象直观,满足幼儿思维具体形象的特性,让幼儿在游戏中建立初浅的数概念。让幼儿贴金鱼的过程又一次的加深了孩子的印象。

第29篇、大班数学数的邻居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能按数量多1和少1的方式表示一个数的两个相邻数。
  2、理解10以内相邻三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3、爱护学具不撒落,不丢失。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5、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活动重点活动难点活动准备经验准备:
  物质准备:教学准备:活动单8A、8B《数的邻居--画圈》、活动单9《数的邻居--组块》(已裁好),组块21个,笔1支(自备)。
  学具:活动单8A、8B《数的邻居--画圈》,笔一支,活动夹1个(自备)
  教师组织和指导活动过程一、介绍"数的邻居"游戏引出按"左边比它少1、右边比它多1"判断某数相邻数的问题。
  1、引出问题:教师:"今天,派派麦麦要跟小朋友玩一个游戏,名叫'数的邻居'。(出示活动单8A《数的邻居--画圈》,指数字3)这是数字几?(3)如果我用画圈的方法来表示这个数,应该画几个圈?(画3个)"教师在对应数字3的网格上画三个圈,每格一个圈。   教师:"每个数都有两个'邻居',左边的比它少1,右边的比它多1。比如3(用教棒圈一个3个圈)你知道比它少1的是几(指3个圈的左侧),比它多1的是几(指3个圈的右侧)吗?"2、演示规则:  教师:"谁会用画圈的方法把数量3的'邻居'画到网格上呀?"请一名幼儿在三个圈的左右两边添画圈圈,并提示他在圈圈下方填写数字。
  教师带领全班幼儿检查:"看看他画得对不对?左边画的比3少还是多?少几个?右边画的比3个少还是多?多几个?3的'邻居'是--(2和4)"教师指下方数字:"再看他给数字3填写的'邻居'对吗?2和4的位置填得对吗?"教师:"好,3的两个'邻居'找到了。(指数字7)如果请你用画圈的方法找出7的两个'邻居',你会吗?"教师出示活动单8B《数的邻居--画圈》:"今天的这个新活动就叫'数的邻居',请你先给对应数字画圈,数字是几就是画几个圈,然后再按左边少1个、右边多1个的要求画出它的两个'邻居'的数量,并在下面写出数字,最后说一说这个数的'邻居'是几和几。大家会做了吗?"3、介绍平行活动:出示组块筐:"找'数的邻居'还可以用组块来帮忙,做法和画圈差不多,只是把画圈改为查组块来表示。现在大家一起来说说怎么做,先要插几,按什么来插?(先按活动单上的数字插组块)再插出左右两边的'邻居')还要在下面填写什么?(填写数字的'邻居')最后怎么说呢?(说说这个数的'邻居'是几和几)"教师:"做完一张,你还可以再做一张。"4、介绍巩固活动  教师:"今天老师还准备了一个我们以前玩过的活动。"出示活动单7A《小企鹅游泳队》:"这是什么活动?老师把它放在了墙上。请小朋友继续猜冰山挡住了几只小企鹅,然后记在冰山上。"5、提出操作要求  教师:"请小朋友先完成自己小组的活动,做完要请朋友检查一下,把材料收好再换组。"二、幼儿自选操作活动,教师帮助幼儿理解规则,并做个别指导。
  1、分组操作  请幼儿自选操作活动,分组操作。
  2、观察指导  教师巡视各组,重点观察两个新活动组,了解幼儿对规则的理解、操作结果的对错,分析操作策略和发展水平。教师对哟EUR出错的状况要做出及时的分析、判断,因人而异选择合适的指导策略,并进行个别指导。
  3、提示常规  教师:"小朋友做完以后要请好朋友检查,做对了才能收掉。拔组块时还要注意轻拔轻放。"三、集体交流并纠错、教师进行活动小结并点评。
  1、交流  教师:"今天你玩儿了哪些活动?"教师:"你是怎么用画圈和插组块的方法来表示一个数的两个'邻居'的?(画出或插出比某数少1或多1的数量)"随机提问10以内任意数的相邻数是几和几,相邻数两两之间哪个数大哪个数小。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第30篇、大班数学公开课认识整点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时钟的表面结构及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学会看整点时间。
  2、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3、养成按时作息,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圆形时钟一个,没有指针的纸制大钟面一个,1—12整点电子钟卡片。
  2、学具准备:实物钟若干。
  3、《操作册》第6册第7—8页。
  活动过程:
  一、预备活动。
  师幼互相问候。
  游戏:钟之歌。幼儿和教师一起跟随音乐唱“钟之歌”,边唱歌边做动作。唱完后教师提示:“这是一首谜语歌,请大家猜猜谜底是什么?”
  二、集体活动。
  创设情境,刚才小朋友们猜的谜底是钟,我们在生活中都离不开时钟。今天老师就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位时钟朋友。
  1、教师出示圆形时钟,请幼儿观察钟面,了解钟的表面结构。
  2、通过拨钟,认识分针和时针。
  教师慢慢拨钟,引导幼儿观察分针和时针的运动。让幼儿说出:分针跑得快,时针跑得慢。
  3、通过拨钟,人是整点钟。
  教师将分针和时针都拨到12上,然后调节钟背面的调时钮,使分针转一圈后正指向数字12,让幼儿注意时针有了什么样的变化。教师反复拨几次,让幼儿明白分针每走一圈,时针就走一个数字,经过了一个小时。
  4、自由拨钟。
  幼儿分成若干组,每组一个实物钟面,请幼儿轮流拨钟,观察并讨论分针和时针的变化,引导幼儿发现:只要分针正指“12”,时针就正指某个数字。
  教师小结:分针正指12,时针指数字几,就是几点钟。出示写有整点钟的电子钟卡片,与幼儿一起拨整点中。边拨边与幼儿一起说:“1点整、2点整、3点整……”直到两针在12上面重合(即12点整)。
  三、分组活动。
  教师:时钟想和小朋友分组玩游戏。
  第一组:游戏“时间超人”,一名幼儿站在大钟前,背对着大家。另一名幼儿报时“X点整”。听到报时后,大钟前的幼儿就用手臂来摆出分针和时针的位置,游戏可反复进行。
  第二组:按要求拨钟。两名幼儿一组,一幼儿任意出示整点的电子钟卡片,另一幼儿用学具播出相应的时间。
  第三组:时间时间对对碰。做《操作册》第六册第七页的活动“剪一剪、贴一贴”。
  四、游戏活动。
  教师:老狼也学会了认识时间,我们去考考它。
  游戏:“老狼老狼几点钟”。
  教师手拿1—12点钟的电子钟面卡片12张,走到前面扮演老狼。幼儿跟在“老狼”的后面边走边问:“老狼老狼几点钟”?“老狼”举起1点钟的卡片边回答:“1点钟”。幼儿继续问老狼,当老狼回答“天黑了”时,其他幼儿必须快速回到座位上安静下来。最后一个回到座位上的幼儿就被“老狼”吃掉,游戏反复进行。
  五、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教师针对幼儿的学习情况,引导幼儿将操作材料收拾好。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幼儿观察发现了解时钟的表面结构,动手操作认识整点,知道分针正指12,时针指数字几就是几点钟,学会看整点。如果重新上这节课,我会教幼儿制作钟,以更好地掌握知识。

第31篇、大班数学交集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用交集图表示男孩女孩喜欢的相同和不同的玩具。
2、初步理解交集的含义。
3、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4、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幼儿用书,表示集合的绿圈和红圈、幼儿喜欢的玩具的图卡,纸、笔等记录材料。
活动过程(预设)(一)、汇总统计结果1、根据幼儿统计的大家喜欢的玩具表,教师分别将男孩女孩喜欢的玩具的图卡分别放在红圈和绿圈中。
2、引导幼儿比较绿圈和红圈中的图卡,男孩和女孩喜欢的玩具有哪些是相同的,哪些是不同的。
(二)、学习用交集图表示调查结果。
1、取出绿圈和红圈中相同的图卡,讨论:这些卡片放在哪里或这样表示,能让大家看懂这是男孩和女孩都喜欢的玩具。
2、根据幼儿的讨论,教师移动圆圈和图卡。
教师分别演示把两个圆圈相同移动并部分重叠。
怎样放置男孩和女孩都喜欢的玩具?中间重叠的部分放进去图卡就表示男孩、女孩都喜欢的玩具。
3、教师小结:从这张图就可以清楚地了解男孩喜欢的玩具=女孩喜欢的玩具以及男孩和女孩都喜欢的玩具。
(三)、分组活动:用交集图表示“男孩、女孩都喜欢吃的水果”
1、先在一张纸上分别记录男孩、女孩喜欢吃的水果,再找出其中相同的水果。
2、根据男孩、女孩记录图的内容,画交集图。
3、展示交流各组用交集图表示的调查结果。
2、教师带领幼儿用坚定、自豪的情感跟诵歌词。
(四)、操作活动幼儿使用幼儿用书“数水果”,按要求完成练习。
  活动反思:
  这些图形是幼儿平时经常接触的图形,是幼儿比较熟悉的。要求幼儿通过比较分辨出每组图形的不同之处并进行分类,总的来说,孩子的表现还是比较不错的,幼儿对分类没有困难,只有稍部分幼儿还不能自行做好图形标记。活动后,我们都觉得可在此基础上适当增加难度,让孩子按物体的两个特征进行分类。

第32篇、大班数学长短宽窄厚薄排序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学习区别长短、宽窄、厚薄,并能用词表达。
  2. 让幼儿学习按照长短、宽窄、厚薄的差异进行正逆排序,初步体验序列中物体的相对性和可变性。
  3. 鼓励幼儿完成多种活动内容,并大胆讲述操作过程和操作结果。
  4. 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 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活动重点引导幼儿学习按照物体长短、宽窄、厚薄的差异进行正逆排序。
  活动难点引导幼儿不受物体颜色、形状、材料的干扰,进行长短、宽窄、厚薄差异的排序,并在选择的过程中强化幼儿对序列中物体的相对性和可变性的体验。
  活动准备1. 活动室布置:摆放一些宽窄、厚薄不同的物品,如:围巾、毛巾、皮带、桌子、凳子、积木、书、毛衣、衬衫等。
  2. 教具:宽窄的纸条若干(同颜色、同长度;同颜色、不同长度);按长短、宽窄、厚薄、高矮、大小、多少等差异排序好的材料纸各一张(如图1-图7);录音机、磁带。
  3. 学具:每人一个信封,信封内有两张形状相同、厚薄不同的纸片;每人两张宽窄、颜色各不同的纸条:黄色的宽,绿色的窄;垫板若干;宽窄不同的布若干。
  第一组:宽窄排序材料(同颜色、同长度、宽窄不同);数字卡片;厚薄排序材料(同质料、不同厚薄);长短排序材料(同颜色、同宽窄、不同长度)。
  第二组:宽窄排序材料(不同颜色、同长度、不同宽窄);厚薄排序材料(同材料、不同颜色、不同厚薄);长短排序材料(同材料、不同颜色、不同长度)。
  第三组:宽窄排序材料(颜色、长度、宽窄均不同);厚薄排序材料(颜色、质料、厚薄均不同);长短排序材料(颜色、质料、长短均不同)。
  1. 集体活动:
  1. 游戏:说相反。
  2. 区别宽窄:老师启发幼儿用重叠比较的方法区别宽窄。
  3. 找一找屏幕中或教室里有哪些东西宽,哪些东西窄。
  4. 幼儿练习按宽窄排序。(老师重点指导幼儿用重叠比较的方法区分纸条的宽窄。)幼儿操作,老师检查。(幼儿边操作边讲述:从怎样排到怎样。)5. 教师在幼儿摸索按宽窄排序的基础上概括按宽窄排序的方法。(再让幼儿在屏幕上操作不同的排序方法,体验序列中物体的相对性和可变性)6. 区别厚薄:
  1. 摸一摸信封里哪一块片片厚,哪一块片片薄。
  2. 玩踩垫游戏。(体验哪块垫厚,哪块垫薄)3. 想一想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东西厚,哪些东西宝。
  1. 小组活动:
  按不同难度分成三个小组。(要求边操作边讲述)(争取每人都能完成三种活动)2. 活动评价1. 在实物投影仪中出示幼儿的操作结果,幼儿集体检查。
  2. 小结。
  1. 游戏活动彩布排序。
  活动结束]
  音乐起,小朋友离开活动室。
 活动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第33篇、大班数学活动我的朋友的多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正确感知10以内的数量,能按群目测数群。
  2、能把两部分数量合起来看,学习按群测数。
  3、敢大胆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
  4、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5、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幼儿已认识过10以内的数量,教具:5-10的小朋友图片6张。
  学具:《幼儿用书》(P1.2页),幼儿人手一支笔、印章等。
  活动过程:
  1、我的朋友教师:小朋友你的朋友是谁?数一数自己有几个好朋友?
  2、朋友真多(1)、教师:这儿还有许多朋友呢,看看一共有几位小朋友?教师分别出示实物卡片,引导幼儿观察图片,说一说图片上有几个小朋友?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师幼共同一一点数,并说出物体的总数。
  (2)、教师: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很快能知道有多少个小朋友?引导幼儿复习目测接数的方法,并启发幼儿用"合起来"的方法说出总数:分别看聚在一起的两个数,然后将两个数合起来说出总数。
  3、小组操作活动。
  (1)、看事物和圆点数量连线相应的数字。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事物和圆点的数量,说一说,图上有什么?每张卡片上的数量是多少?启发幼儿用连线的方法,连接数字和相应的卡片。
  (2)、比较数量。先目测两组物体的数量,然后给多的一组打√,再印上相应的数字。
  (3)统计活动。观察画面,说说:图上有哪些实物?请将同类的实物圈在一起,并在圆圈中印上相应的数字。
  4、活动评价重点评价"连线"活动,请幼儿自己讲述操作的过程。
  对操作正确以及能边操作边讲述的幼儿给予表扬。
 活动反思:  《幼儿园教育纲要》指出,我们在选择活动主题时必须紧紧围绕生活实际,从生活中、从幼儿的兴趣点来确定活动。在本课的备课和教学过程中我本着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为主要目的进行教学,让学生知道数学和我们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让同学们在活动中去感受数字和我们生活中的关系,来引导学生去认识数字,发现数字,学习数字,会运用数字。  在寻找数字宝宝的环节中,当孩子自己发现的数字时,他们会恍然大悟,原来在我们身边藏着这么多的.数字朋友啊!此时孩子们的热情被初步激发,趁热打铁,我又带领孩子们揭开数字的面纱,探寻深层的奥秘。让孩子们了解到数字在不同的地方可以表示不同的意义,发现数字变化的奇妙。最后在孩子们对数字有了充分的感知时,让孩子们再次进行探索,如果我们的生活中没有了数字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从讨论中了解数字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朋友。在教师和幼儿一起玩游戏《开火车》的这个过程中,这一环节非常吸引幼儿,使幼儿充分地参与到游戏中来,在学中玩,玩中学。  整个活动,环节安排紧扣,师幼互动好,孩子们都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通过观察、回忆已有的生活经验、说说看到的数字等形式,发现了周围世界中处处有数字,知道了与自己生活有密切关系的数字。由于有了兴趣这个基石,孩子们完全投入到活动中,自己去找,自己去想,自己去做,自己去玩。整个活动室都充斥着孩子们自主探究的勃勃生机。

第34篇、大班数学优质课5的组成和分解教案反思

由于数学活动逻辑思维性很强,很抽象幼儿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在上一次4的组成与分解中,由于我的设计不恰当,整个流程不是很清晰,导致整个活动开展的不是很好。因此,在这次教学中,我让通过情境创设这个环节,让幼儿帮助农民伯伯分萝卜的这种情境,让幼儿发现一个数有多种分法,知道5的4种分法,掌握4的分成,通过此活动培养幼儿的分析能力、观察能力、记录能力以及对数学的兴趣。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知4的组成,知道5的分合关系。
  2、发展幼儿的分析能力、观察能力掌握5的组成。
  3、初步培养幼儿的记录能力。
  4、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5、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活动重难点:
  能通过观察、分析一个数多种分法,掌握4的组成。
  活动准备:
  师:小兔子(2个      一个小白兔 一个小红兔)     萝卜(5个)  纸团 (5个) 杯子(2个)幼:笔  记录卡    数字卡(没人一张)活动过程:
  一:复习3的组成与分解。
  1、玩"公鸡头母鸡头"复习4的组成与分解。
  二:情境创设,学习5的组成与分解。
  1、师:小朋友真厉害,看看梁老师帮你们请来了谁?
  2、出示小兔子。
  丰收的秋天到了,农民伯伯扒了许多的萝卜,我们来数数有几个?
  3、师出示萝卜并一个一个贴在黑板中间。(观察萝卜的形状的大小、颜色)提问:有几个萝卜?用数字谁来表示?
  4、教师:农民伯伯要把5个萝卜分给两只小兔子吃,这可给农民伯伯给难住了,小朋友你们有什么好的办法来帮助农民伯伯?
  (幼儿想办法)(师小结:把5个萝卜,一部分分给小红兔,另一部分分给小白兔)5、请个别幼儿来分。
  是提问:你是怎么分的?5个萝卜分成了几个和几个?(根据幼儿的分法出示一种分合式,齐读)引导幼儿说出(按形状的大小或颜色)来分(根据幼儿的分法出示不同的分合式,齐读)小白兔吃了x个,小红兔吃了x个,一共合起来吃了几个?
  6、请第二个小朋友来分(依次类推)小结:5的分法有几种?
  三、游戏(猜一猜)1、大班的小朋友都非常的棒,老师带来一件神秘的礼物,我们看看是什么?
  2、出示杯子和纸团我们要来和杯子纸团来玩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是(猜一猜)要仔细听游戏规则。
  (把5个纸团分别放到两个杯子里,出示一个杯子,另一个杯子老师要藏起来,请幼儿猜猜藏起来的杯子里面有几个纸团?)3、玩游戏四、记记录卡1、小朋友游戏好玩吗?看看魏老师手上有什么?
  2、出示记录卡。
  提问:记录卡上有什么?那我们应该怎样去记录?
  3、幼儿记录。
  4、检查(对的幼儿到篮子里拿一张数字卡贴在左边的衣服上,学习等待)活动反思学习《5以内的分解与组成》是让学生理解分与合的重要思想,是认识客观世界常用的方法。让孩子在操作中认识数的组成,体验分与合,所有的例题和练习都是先把若干个实物分成两部分,再把分实物抽象成分解数,从数的分解体会数的组成。孩子通过这样的活动,不断体会分与合,感受分与合既是不同的,又是有联系的。
  在课堂上,我充分利用语言和教具让孩子充分理解分与合的意义。第一步,动手把4片画片分到两个盘子里,体会分,接着抽象成分数,然后想想"几和几合成4"。第二步,让孩子通过自己摆一摆能够发现三种不同的方法。这个过程中也是为了理解和记忆4的组成提供了形象支持。第三步,是抽象成数,这是重点,也是逐渐的过程,4可以分成3和1,让孩子理解3和1是什么意思。从半独立完成4可以分成2和几,到独立完成4可以分成几和几。第四步,让孩子在"分"的基础上理解"合"
  从做题的角度来看,孩子都会这类型的题目了。但有的孩子我前面刚讲完他会做,但是过一会我请他上来做他就不会忘了。已是我每个环节都让孩子自己去动手分一分实物,再到分解数,这样他们能更具体形象地理解分与合。接下来的对口令和开火车填数的游戏,孩子基本上已经没问题了。由于时间的关系,这节课还缺少了一个让孩子找找"生活中分与合"环节,比如"五星红旗的4颗星+1颗星,电风扇2台+2台等等。初步培养孩子们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眼光,也能体现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活动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活动围绕着给小动物分房子进行,形象可爱的教具,如:可爱的小动物、小猫、小狗、大象等,还有漂亮的小房子的图。再加上幼儿乐于帮助小动物分房子的喜悦心情,充分调动了幼儿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的积极性。在第一次给小动物分房子并记录的过程中,幼儿通过操作、探索,找出了“5”的4种分法,在展示幼儿分房记录时,有的孩子没有找出了“5”的4种分法,还有的分出的一组数字合起来不是“5”,但大多数幼儿都能用语言表述自己的分合操作。这是孩子们第一次尝试记录,对没有掌握好的在下一个环节中我会多给予关注。接下来引导幼儿学习有序进行“5”的分合,幼儿观察“5”的分解式,初步掌握有序的进行“5”的分合,了解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互相交换的规律。幼儿在第二次为小动物分房子时,掌握了有序的进行“5”的分解组成,记录每次分房的结果。活动在游戏《找朋友》的欢快气氛中结束,幼儿通过探索、操作、交流、在玩中学,学中玩,达到活动目标与幼儿兴趣最优化的结合。
  孩子们对活动兴趣浓厚,积极参与到操作活动中去,体验分合活动的乐趣。游戏是幼儿的最爱,是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最佳手段,于是,在教学中我便为幼儿创设了宽松、民主、愉快的学习氛围,幼儿在各种游戏活动中一边游戏一边学习,玩中学、做中学,寓教于乐。
  整个活动过程,通过让幼儿自主尝试探索,层层递进,每个环节发散幼儿思维,从而知道了5的分与合,并能用较为清楚的语言表达分与合的过程。在活动中,幼儿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又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充分体现了“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以幼儿为主体的新理念,并创设了较好的生生互动的环境。

第35篇、大班数学学写数字9和10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喜欢书写数字,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笔画顺序书写数字9和10.
  3、复习认识数字9、10,知道9、10代表的实际意义,学习正确地书写数字9、10。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活动准备数量为9、10的实物卡(与幼儿人数相等),数字卡9、10活动过程1、教师引导幼儿数一数,分一分。
  (1)请每名幼儿手拿一张实物卡,将卡片分别放在标有数字9和10的篮子里,并陈述为什么要这么放。
  (2)出示篮子中数量为9和10的,实物形态差别比较大的卡片各3个,请幼儿一一说出其数量,帮助幼儿理解,虽然它们的形状、大小不一样,但数量都是一样的,所以都是用同一个数字表示。
  2、教师引导幼儿学写数字9、10.
  (1)交代书写要求。
  (2)幼儿独立书写,教师巡回指导。
  (3)幼儿间相互检查。
  课后反思:
这次活动孩子写字的姿势进步了很多,握笔的方法也比以前好多了。孩子们都能正确的用实物来表示数字,大多数也能按正确的笔画来书写数字,但还有一小部分孩子还要多加练习和老师的引导效果才会更好。
 

第36篇、大班数学学写数字7和8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写数字7、8,掌握书写要点。
2、让幼儿学习正确的书写姿势。
3、培养幼儿对前书写活动的兴趣。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活动准备:
幼儿描画练习纸一张,铅笔人手一支。
活动过程:。
一、复习展示小朋友写的数字1-7。
二、学习7的书写。
1、出示数字"7" ,看一看7像什么。(镰刀)哪些人和物的数量可用7表示?老师示范并讲解书写的要点.
三、学习8的书写。
1、出示数字" 8" ,说说可以表示什么?哪些人和物的数量可用8表示?
2、幼儿想象" 8" 像什么?(8像葫芦娃娃。)3、老师示范并讲解书写的要点:从右上碰线到左线成半圆,拐向右下面成圆碰右线,下线、左线,在向上,在中线以上和原线相交,最后,线到右上角附近稍离起笔处为止。不封口。
4、让幼儿用右手食指跟着老师在黑板上的书写动作做书空练习,以熟悉笔顺和笔划。
三、幼儿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1、观察幼儿的握笔姿式、坐姿,及书写位置是否正确。
2、提醒幼儿顶格、满格写。  z3、提醒幼儿爱护自己的本子,保持本子干净(写错的字可由老师帮助擦去)四、活动评价。
1、请书写姿势正确的幼儿演示坐、握笔、写字的姿势。
2、在黑板上展示全体幼儿的字,对照标准字评出写的好的幼儿,在本子上画一个五角星作为嘉奖。
  教学反思:
        在执教的过程中缺少激情,数学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识的时候,就需要老师以自己的激情带动孩子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这方面也要注意。

第37篇、大班数学优质课学习7的加减教案反思

 一、活动目标:
  1、学习7的加减,能根据图形特征的不同列出加、减法算式并进行7以内数的加减运算。
  2、进一步巩固对加、减法算式及其含义的理解。
  3、积极探索数学活动,乐于讲述探索过程。
  4、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二、活动准备:
  1、教具:ppt课件,数字卡片1-7。
  2、人手一只笔、操作本。
  三、活动过程:
  1、复习巩固:开火车我们一起玩一玩开火车游戏。
  嘿嘿!我的火车一点开,你的火车几点开?
  嘿嘿!我的火车几点开。(集体、个别)家长说,孩子答。
  2、情境感知---看图学习7的第一组加减法.
  你们看,火车已经把我们开到城堡王国,一共有两座城堡,这么漂亮的城堡你们想不想进去参观参观啊(电话响)是城堡国的国王打来的,说这两个城堡里分别有图片,请我们小朋友分别用三句话来讲述图上的事情,要是谁能正确的说出这事情的话就能顺利的进入城堡。你们愿不愿意来说一说(愿意)。
  1)幼儿第一次探索操作---看图讲述再列算式(1)问:你选择到了什么颜色的城堡?里面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这里有1只大鸟,又飞来了6只小鸟,树上一共有7只鸟)集体验证,并集体把这件事讲述。
  (2)刚才小朋友讲了城堡里的事情,现在让你根据刚才讲的事情列出一道算式题,你会吗?谁来试一试?
  (3)这件事你用一道什么方法的算式记录下来?为什么用加法算式?请一位小朋友上来边讲边记这道加法算式。(1+6=7)大家一起把算式读两遍。
  2)幼儿第二次探索操作---理解算式再看图讲述(1)还有谁有不同的讲述方法吗?(教师出示算式)(引导幼儿说出一共有7只鸟,有1只大的,剩下的是都是小的,得到大家验证后,再集体讲述)。
  小结:呀,我们小朋友真能干,一下子就能把城堡里的事情讲的很清楚了,还列出了算式,国王还夸我们都是最聪明的小客人呢。赶快表扬表扬自己。
  四:活动结束:带小朋友进入城堡跳舞,回到自己的位置上,操作作业。
  (1)讲述操作要求(2)幼儿操作
 活动反思
  记得在教一年级数学的时候,7的分解组合和加减运算是作为教学内容,重点学习的,但从幼儿园改编教材以后,10以内的分解和加减运算,就成了大班的教学内容了,上学期是5以内的加减运算,孩子们学习起来,还算轻松,但下学期6,7的加减运算就有些困难。如果单纯的进行算式计算,大家就习惯性的利用自己的小手指来算,个人认为这是一个陋习,不利于孩子们思维的发现和动脑的积极性,学前孩子的运算应该是借助于一些学具,实物和图例来完成,在熟练的基础上,慢慢的学会运算,我们有几个小朋友,对陋习的依赖,居然极致到对学具和图片视而不见的地步,真是悲哀!这种现象的出现,一方面于家长对孩子早起的错误引导,家长们总过早的让孩子们学算数,而且学习的方法和技巧也极不科学,甚至是典型的错误,再就是作为老师,我们是否真正读懂《3----6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对幼儿发展目标的要求,是否有拔高超标的因素,可怜的是孩子们,要立即改变以前的陋习,又要重新适应视物思考的过程,孩子们的劳心费力,谈何兴趣啊!
  综合以上思考,计划近期召开家长会,合理指导家长形成有利于幼儿的适合幼儿的早教理念和方法,再就是加强对《指南》的学习和研讨,让我们的教学更高效准确!

第38篇、大班数学活动大家来拍球教案反思

 教学目标:
  1.能根据拍球成绩进行组内排序,并尝试对全班拍球水平进行统计,初步理解数的集合。
  2.了解自己的拍球水平,能为自己制定适宜的目标,愿意通过努力取得进步。
  3.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4.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
  1.活动前在班级内进行一次15秒限时的跳绳比赛,并拍摄照片。
  2.人手一张拍球记录的小表格。
  3.小组的拍球记录表,纸盒每组一个。
  4.大的拍球统计图表,小擂主的标记。
  教学过程:
  一、再现拍球比赛场景照片,交流个人的拍球成绩1.引导谈话,交流个人的小表格。
  师:昨天我们进行了跳绳比赛,小朋友都把自己的成绩记录了下来,请你和边上的小朋友交流一下,你在15s的时间里拍了几个球?谁来介绍一个,自己的成绩2.请三名幼儿交流自己的拍球个数,引导幼儿做比较并排出名次。
  师:那我们来比一比他们三个谁跳得最多,谁跳得最少?谁是第一名,谁是第二名,谁是第三名。XX跳绳数量最多,跳了XX个,他就是第一名二、组内排序,了解自己在小组内的名次1.介绍"小组跳绳记录表"。
  师:那你们想不想知道,你们在小组里是第几名呢?老师这里有一张表格,可以来帮助你们。(出示表格)这是一张小组的跳绳记录表,你们能看懂吗?这些数字表示意思呢?恩,你们都猜对了,这些数字是表示名次的,第1、第2、第3……这边对齐的是小朋友的名字,这边对齐的是跳绳的数量。刚刚XX是第一名,那我们就把他的小表格放在第一名的位置上…接下来,老师就请小朋友把你们小组上的表格都放在一起,相相互比一比,然后排一排,看看你的成绩,在小组里面排第几名,比出结果后,就可以把双面胶撕下来,贴在想对应的名次上。好了,我们一起试试看吧。
  2.幼儿尝试将自己的记录表贴在相对应的格子里。
  3.展示小组记录表,老师讲评。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检查一下,小朋友的名次排得对吗?你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在体育比赛中有一个特殊的规则:就是当出现这样并列第*名的情况时,第*名就空掉没有了,下一个小朋友就是从第*开始。同样的方法现在小组的名字都已经排出来了,谁能告诉老师,你是第几小组的第几名呢?
  4.教师激励,表扬小组冠军。
  还有谁也是第一名的,请第一名的小朋友到老师这边来。他们几个就是小组的冠军,我们给他们掌声鼓励。请你们把这张记录表送回到你的小组里去。
  三、大图表统计,了解自己在班内的拍球水平1.出示统计图表。
  师:刚才我们小朋友已经知道自己在小组里面的名次了,那你们想不想知道你的跳绳本领在我们全班是处于什么水平呢?(出示大的统计图表)2.引导幼儿看懂统计图表师:在大图表上,你看到了什么?他看懂了四个表情,这四个表情就代表了我们班级四个不同的跳绳水平。还看到了什么?你看到了这里的数字0-10,要加油,11-20有进步,21-30是很不错,31-是冠军。这些数字你全部都看懂了吗? 0-10包涵了哪些数字呢?依次类推:11-20,21-30,31后面还有谁呢?还有更大的数字,只要超过31的数字都可以放在这里。除了有数字和表情外,这里还有一条竖线,横线,他们把我们的大图表分成了1、2、3、4块,四个小家。
  3.尝试按数归类。
  (1)提问:说说你在比赛中拍了几个?你的小表格可以贴到大图表中哪个位置呢?为什么贴在这里?
  (2)幼儿分组进行操作。
  (3)集体检查:现在我们的小表格都在大图表上了,检查一下,大家贴的都对嘛?应该贴到哪里才是合适的?为什么?
  4.了解班级的跳绳水平情况。
  师:在大图表中,你们发现哪种跳绳水平的小朋友最多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结:大图表告诉我们,我们班里XX跳绳水平的小朋友最多。
  5.了解自己的在班级中的跳绳水平,并会给自己制定合适的跳绳目标。
  提问: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现在在班级里的跳绳水平怎么样?那接下来你打算怎么做呢?那你要好好练习跳绳,争取把小表格贴到更厉害的位置,实现你的下一个跳绳目标!
  那这次谁是跳绳比赛的小擂主呢?他在20秒内跳了多少个?你们想超过他么?那赶紧去练习吧!
活动反思:
  师生共同营造了一个和谐、充满乐趣的情景,学生在自主的空间里,积极投入地进行了自练自悟。整个课堂活动中,学生手脑并用,身心真正“活动”了起来。 放手让幼儿自主尝试,把传统的准备活动改成学生自娱活动,让幼儿模仿老师(其他幼儿)或自己创想玩球的方法。活动效果好出乎我的意料。由此我认识到,只要让幼儿插上想象的翅膀,给他们提供自主的空间,幼儿都能具有将创新思维转化为成果的能力。
  小小的一个玩球活动让我感悟很深:教师应该多给孩子提供尝试的机会,通过尝试调动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启发幼儿的心智,这样不仅能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而且还能使幼儿的创造性得到了发展。

第39篇、大班数学活动学习等分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将不同形状的物等分的方法,感知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探索物体等分的多种方法,萌发对等分的兴趣。
  3、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活动准备:
  1、  彩带一条,剪刀,提供每个幼儿不同形状(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的纸。
  2、作业纸,卡:二等分、四等分
  活动过程:
  一、学习将物体二等分,初步感知二等分的含义。
  1,出示礼物袋:喜羊羊送来的礼物,接电话。
  2,教师先从礼物袋里出示--彩带,提问:把这根彩带送给我们班最乖的两个乖孩子,那怎样分才能使两个乖孩子拿到的彩带一样长呢?
  A、请个别幼儿上前操作。
  B、教师是否讲彩带两头对折,剪成一样长短的两根彩带,幼儿初步感知二等分的含义,得出结论:二等分
  二、幼儿探索将不同形状的图形进行二等分,进一步感知而等分的含义。
  1、逐一出示不同形状的物体,在黑板上展示,发放每人不同形状的物体,幼儿操作探索。
  小结:将正方形、长方形的纸对折,就可以折出两个相同的长方形。
  幼儿继续探索还有什么方法。
  小结:还可以角对角对折,就可以折出两个相同大小的三角形。
  2、每人一把剪刀,将物体二等分剪开,比较和感知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三、在二等分的基础上,探索四等分的方法;
  1、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引导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德经验分享、交流。
  2、比较四等分后的图形和原来的图形有什么不一样?
  四、作业纸:练习。随音乐出活动室。
  课后反思:
  新《纲要》指出:科学教育的价值趋向不再是注重静态知识的传递,而是注重儿童的情感态度和儿童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幼儿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接受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兴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引导幼儿向最近目标发展区发展。大班的孩子喜欢探索,喜欢尝试,对于动动,做做,非常感兴趣,于是我根据幼儿兴趣、需要以及年龄特点拟定了我本次活动目标。整个活动我没有任何灌输形式的教法,而是采取鼓励幼儿主动积极探索、同伴间互相学习的方法达成教学目标。虽然整堂课的时间显得稍微长了一些,但小朋友们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引导他们发现等分多种的方法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但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小朋友操作的材料比较多,上课的时间也显得比较长了。如果让孩子分组操作那孩子的合作能力也可能会在其中表现出来。
  1、在活动第一环节的操作后可以不用在再次去强调多种等分的操作方法,然而显得有的重复。
  2、由于在平时也没多时间给孩子去操作纸工,所以在操作中显得有点不听指挥就一味的操作中练习,动手能力有点差。在以后教学中,孩子的动手方面能力也不可疏忽。
  所以我在今后的工作中还有很多的地方要去琢磨和发现。要想成为一个全方面合格的老师还要不停的去学习,不停的去锻炼。

第40篇、大班数学学习6的第一组加减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学习6的第一组加减。
  根据实物图讲述算式表达的数量关系,并正确使用“一共”和“还剩”。
  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不受他人影响。
  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动准备:
  教具  4幅实物图,2幅有问号的相应图。
  活动过程:
  集体活动。
  复习6的组成。
  我们先来玩拍手对数的游戏,我拍的数和你们拍的数合起来要是6。
  学习6的第一组加法。
  出示2幅实物图和相对应的问号图,引导幼儿观察图上有什么?问号表示什么意思?谁会用一道算式来表示,这个问号到底是几呢?
  学习6的第一组减法。
  出示另二幅图和另一幅问号图,这里的问号又表示什么?谁会用算式来表示,这个问号又是几呢?
  小组活动。
  第一组看图列算式。先用一句话说一说每一幅图的意思,再猜猜问号是几?最后列出算式,读一读。
  第二组将盘子里的雪花片分成两份,然后把它记录下来,想一想怎样分不会漏掉,最后读一读。
  评价活动。
  请幼儿看图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
  教后感:孩子们通过学习6的组成对加减法很容易掌握,这节课我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孩子学习,效果较好!
课后反思
  本课通过熟悉的情景观察,语言的交流表达,游戏中的操作演示等活动.使学生体验并感知了加减法的意义.经历把两部分和在一起抽象为加法运算的过程.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减法来解决。
  从中掌握了:什么时候用加法,什么时候用减法.会根据直观图计算6的加法,减法.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及观察和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学生在教师精心创设得生动活泼,形体松,头脑紧的情况和游戏中.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合作意识,激发了学生学习计算的兴趣和对数学的求知欲望.在教学设计上,本着突出教科书编写的原则:生活性,趣味性,过程性,科学性,开放性,着中注意了以下几点问题:把握课程目标:教学是教学活动的教学和师生交流的过程:有开发的意识和责任感,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个性化的鼓励性语言:尽量创造性的组织教学。

相关文章

《中班数学活动教案40篇》:《中班数学活动教案40篇》供各位幼儿园教师参考学习,搜集最新最全的中班数学活动教案40篇,欢迎收藏学习!

《幼儿园语言活动教案3篇》:第1篇、小班语言活动教案:迎新年教案   设计思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为幼儿创设一个积极

《幼儿艺术教案大班10篇》:第1篇、大班艺术天鹅教案反思活动目标 :  1、初步学画长天鹅的基本特征。  2、以看看、说说、画画的形式,表现出天鹅的不同姿态。  3、感受绘画轻松、愉悦的氛围。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