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范文 > 幼儿园教案

大班科学教案16篇

日期:2021-10-23来源:幼儿园学习网

这是大班科学教案16篇,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大班科学教案16篇

第1篇、大班科学活动种子发芽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使幼儿掌握种子发芽的三个条件:水、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2、感受植物的生命力,加深对春天特征的认识。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
  三种种子的发芽情况(照片和实物)、一次性杯子、棉花、水、各种种子、标签、蜡笔、一次性碗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师:春天到了,种子宝宝们一个个争着发芽,也想象它们的妈妈一样有绿绿的叶子。有一天,青菜籽宝宝、绿豆宝宝、黄豆宝宝和它们的妈妈在一起玩,它们吵着要妈妈教它们发芽。青菜籽宝宝的妈妈告诉三个孩子,要到有水、有空气、比较暖和的地方去发芽,才能象妈妈一样长出绿色的叶子。
  于是,三个种子宝宝出发去找,找呀找,绿豆宝宝来到小朋友的自然角里,看见一个杯子,里面有一团棉花,软软的,而且空气也很好,也很暖和,于是,它就跳进第一个杯子里等待发芽;黄豆宝宝也来到这里看见另一个杯子里有很多很多的水,也有一团棉花,哇!这里真好,有那么多的水可以喝,躺在里面真舒服,还能游泳呢,于是,它也跳进去等待发芽;青菜籽宝宝呢,也来到这里,它也看见一个杯子,里面也有一团棉花,还有一点点的水,它想起妈妈对它说的要找一个有水、有空气又暖和的地方发芽,于是,它就跳进第三个杯子里等待发芽。
  师:这三个种子宝宝在我们小朋友的自然角里生活着,它们天天盼望着自己能快点发芽,时间过去了一天、两天、三天、一个星期、两个星期,你们猜,种子宝宝们有什么变化呢?
  1、幼儿分散观察三种种子的变化
  2、集中:种子发芽了吗?为什么?
  没水(原来这里没水,种子宝宝渴死了,当然发不了芽,我们小朋友不喝水行不行?)
  水过多,没空气(水太多了,透不过气来了,所以发不了芽,我们人没有空气行不行?引导幼儿用手捂住鼻子不呼吸)
  小结:那么青菜耔宝宝为什么芽发得那么好呢?(幼儿自由说)
  师:哇!真的,原来啊,春天的天气真好,有暖暖的太阳、柔柔的风,还有清新的空气,是种子宝宝发芽的最好季节。
  3、师:你们看,袁老师为这三个种子宝宝的发芽情况做了一张记录的表格,我们来看看。(出示记录表格)

  二、幼儿操作
  师:前几天,我们小朋友也收集了许多种子宝宝,我们也来为它们安一个舒服的家,然后也把它的发芽情况记下来,好吗?每一组我都为你们准备好了一张记录表,把你们种子发芽的情况记下来,然后我们一组的小朋友来比赛,看看谁的种子宝宝会笑起来,好吗?
  师:你们看,袁老师把你们带来的各种各样的种子都放在那里,等会你们自己去选择,选择一种你自己喜欢的种子来种,然后找一张写着你名字的卡片,把你的种子宝宝画下来,做个标记,好了以后别忘了在记录表格上也做个标记哦。

  活动反思:
  科学课的本质是要让幼儿参照科学家研究科学的方式来探究,在强调科学精神的同时,必须重视科学方法和科学能力的培养。为培养幼儿掌握“设计对比实验方案”的方法,在小组活动后,我抽了两个小组汇报,然后针对他们的方案组织全班集体研讨。明确设计对比实验要注意的问题, “只能改变一个条件,其它条件要相同”、“有些条件是便于控制的,而有些条件是难以控制的”……引导孩子们深入探讨设计该实验要注意哪些问题,掌握设计对比实验的方法。

第2篇、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溶解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感知、发现溶解和沉淀现象。
  2、喜欢自己动手做实验,感受探索科学的乐趣。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每组1套塑料容器和托盘(油、洗衣粉、积木、泥土、果汁精、洗洁精、水彩颜料、石头等)
  2、搅拌器(一次性筷子代替)、塑料杯子、小鱼网
  3、大实验记录卡、记号笔
  4、课前分好组(分配好组长)

  活动过程:
  一、实验活动:感知溶解和沉淀现象
  1、引导幼儿观察桌面上的材料。提问:请你看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哪些东西?(幼儿回答)启发幼儿想一想:把这些东西放入水中会发生什么现象?把猜想的结果标记在记录卡上。(幼儿观察与自己编号对应的材料,组长记录)老师也想听听大家是怎么猜想的?(请个别幼儿回答,教师出示记录卡记录)
  2、幼儿分组实验,请幼儿将与自己编号对应的材料放入装有水的塑料容器里,用搅拌器(筷子)充分搅拌后(1号幼儿搅拌),观察发生的现象。提问:大家发现现在的水和原来的水有什么不一样?(幼儿回答如:颜色变了,水变得浑浊了,有了泡沫了,上面还浮着一层油等)请大家在想一想: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引导幼儿说出:因为有的材料溶解了。)那咱们一起来看看容器里还剩下什么材料了?请小组长帮忙吧容器中剩下的材料捞到盆里,然后找一找,什么材料不见了?(捞出来后,请幼儿观察、回答什么材料不见了)
  教师小结:就像大家刚才看到的,当有些材料放入水中就不见了,这种现象就叫“溶解”。(同时出示字卡“溶解”)那我们再一起回顾一下,看看哪些材料溶解了?哪些材料没有溶解?我们用标记来给它记录下来。溶解了的材料用“”表示,没有溶解的材料用“”表示。(幼儿一起回答,教师记录)
  总结:通过咱们大家一起动手实验,我们知道了什么材料能溶解,比如像:(√)能溶解到水中;什么材料不能溶解,比如像(×)就不能溶解到水中。因为泥土不能溶解到水中,所以就会沉淀到水底,形成沉淀现象。

  二、实验探索:怎样就溶解的快  
  在下面老师做了一个实验:把一块肥皂放到水中,需要1个多小时才能完全溶解。用的时间太长了,你们帮老师想一想,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让肥皂溶解的快一些?(幼儿回答,如:搅拌、切碎、加热等)你们也来试一试吧?(幼儿动手实验)

  三、延伸活动:
  人们很聪明,利用物体溶解的原理,还制作了许多东西。看!这个大家一定都玩过吧?(出示“吹泡泡水”)这个泡泡水就是肥皂、洗洁精、洗衣粉溶解在水中制成的。在我们教室的活动区里,老师也给大家准备了材料,我们一起回去制作吧?

  活动反思:
  开放式的科学教学必须为幼儿创作主动猜想,大胆实验,总结结果的机会,其中,师生间适当的应答方式,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总是提出已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尽量避免幼儿回答错误,这中提问不但抑制了幼儿的创作型,而且还使幼儿容易产生盲目服从权威的心态,不利于健全人格的发展。我们要实行开放式教学,师生间的交流应是平等的讨论。教师作为支持者和引导者,所起的作用是引导幼儿围绕某一话题进行交流,鼓励幼儿通过有兴趣的谈论自己的经验,发表自己的看法或问题。因此在讨论时教师应与幼儿同样热情的参与其中,并以平等的态度围绕话题提问,征求意见或表达自己的某些体验。在幼儿科学的探究中,丰富的可操作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各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让幼儿自己选择所需要的材料,在操作的过程中验证自己的猜测,寻找问题的答案。幼儿通过自主探索,不仅提高了动手动脑的能力,也发现了物体在放入水中会发生什么现象?活动中,在猜测物体放入水中会发生什么现象时,我发现幼儿个个兴趣高涨,各有各的观点,各有各的想法,争论的非常激烈,于是我适时引出下一个环节:做实验论证。幼儿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课堂气氛很活跃。同时在幼儿做实验时,我通过观察,对个别幼儿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指导,是他们对物体在水中发生的现象有了认识。

第3篇、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油和水教案

  活动目标:
  1.在操作中感知油水分离的现象。
  2.大胆地探索让油水融合的方法,初步学习记录实验结果。
  3.乐于积极探索,细致观察比较。
  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水、花生油、一次性透明杯、抹布、记录纸、笔、筷子、热水、洗洁精。

  活动过程:
  一、观察油和水,运用各种感官初步感知其特点。
  引导幼儿看颜色、闻气味的方法分辨油和水。
  1.你们面前都有2个杯子,杯子里装的分别是什么?
  2.杯子里装的是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3.小结:对,这就是一杯水和一杯油。

  二、实验:观察油水分离现象。
  1.猜一猜把油倒进水里,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2.幼儿实验、观察。
  把油倒进水里,你发现了什么秘密?(注意事项:倒的时候小心点别倒到外面,如洒了及时用抹布擦掉。)
  3.小结:油和水倒在一起后,是分成两层的,油和水是分离,油总是在上面,水总是在下面。

  三、探索感知不同材料能否让油水相融。
  1.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使它们融合在一起呢?
  2.出示三种材料进行集体猜测
  这里有筷子、热水、洗洁精三种东西,你们认为这些东西可以让油和水融合在一起吗?(教师进行记录)
  3.幼儿实验、观察,并把实验结果记录在纸上。(提醒幼儿操作一个记录一个以免忘记实验结果)
  4.交流实验结果
  小结:原来,洗洁精可以帮助油和水融合在一起,变成了白色的液体。

  四、联系生活实际
  1.除了洗洁精,还有什么可以让油和水融合在一起呢?(幼儿根据已有经验回答)
  2.观看视频(洗衣粉、洗衣液去油渍)
  3.小结:原来像洗洁精、洗衣粉、洗衣液这些洗涤用品都能让油和水融合在一起,在生活中帮助我们把衣服上、手上的油渍洗干净呢!

第4篇、大班科学活动纸花开了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⒈乐意参与实验操作,能主动发现问题并大胆表述自己见解。
  ⒉在操作过程中观察比较各种纸在水中的变化,感知不同纸的吸水性是不一样的。
  ⒊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⒋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⒌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⒈物质准备:铅画纸,手工纸,宣纸做成的纸花若干,水、盆
  ⒉经验准备:充分感知铅画纸,手工纸,宣纸的不同特性

  活动过程:
  ㈠谈话导入活动
  ⒈师:孩子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呀?
  ⒉师:暖和的春天来了,你知道会有哪些美丽的花儿开放呢?

  ㈡交流讨论铅画纸,手工纸,宣纸的不同特性。
  ⒈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特别的花,你们看!
  ⒉教师出示制作好的三种纸花
  ⒊师:请你看看这些花和我们平时见过的花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
  ⒋师:他是用什么做的?(纸)使用什么纸做的?你认识吗?请你来说一说(教师出示相应的纸)
  ⒌交流讨论铅画纸,手工纸,宣纸的不同特性。

  ㈢实验操作,观察纸花在水中的变化,初步感知纸的吸水性
  ⒈引导幼儿想想,如果我们把纸花放在水中纸花会怎么样呢?
  ⒉交代操作要求:
  ①每个小朋友取你喜欢的纸花,花瓣朝上,把它轻轻的放在水中。
  ②仔细观察纸花会有什么变化,等会儿把你的发现告诉老师。
  ⒊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⒋集体交流:
  ①你拿的是什么纸做的花?
  ②你观察到了什么?(纸花开了)
  小结:原来铅画纸、手工纸、宣纸做成的花放在水中都会开。
  思考:纸花为什么开呢?(幼儿讲述)(观察纸花变湿)
  小结:纸花放进了水里纸把水宝宝吸到了她的身体里面,纸变湿了,所以纸花就开了。
  ③我们发现了纸的第一个秘密:纸会吸水,纸有吸水性。

  ㈣观察不同纸在水中的不同变化,感知不同纸的吸水性是不一样的
  ⒈猜测:刚才,我们发现用铅画纸、手工纸、宣纸做成的纸花放在水里都会开放。那如果把这三种纸花同时放在水中,你会觉得谁会第一个开?谁第二?谁第三?(幼儿猜测,教师记录)
  ⒉试验验证:
  ⑴提出操作要求:
  ①幼儿每人取一种纸花,三个人的纸花要不一样
  ②在老师说开始时,小朋友要同时把手中的纸花放在水中。
  ③仔细观察你的纸花是第几个开放的。
  ⑵幼儿和做实验,教师指导。
  ⒊集体交流,教师记录实验结果。(验证和猜测的是否一样)
  ⒋观察实验结果,讨论:为什么宣纸做成的花开的最快?
  小结:宣纸吸水性强,可以很快的把水吸到身体里,所以宣纸做的纸花很快就开了。我们发现了纸的第二个秘密,不同纸的吸水性是不一样的。
 
  ㈤活动延伸
  师:其实,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的纸,只要小朋友多观察,多动脑,就能发现纸更多的秘密。

  活动反思:
  幼儿始终是主体,他们通过观察、动手、探究,梳理出新的知识经验使他们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当然,在幼儿的科学活动中,我们应该加强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强他们的独立性、探索性,使幼儿把学习任务放到完整的环节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学知识,走进科学,也让科学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长之路。

第5篇、大班科学活动雨的秘密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在“美丽的伞”的主题活动中,幼儿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下雨,联想到下雨的季节。众所周知每个季节的特征。而“梅雨”是长江中下游及江淮地区初夏季节的一个明显的气候特征。本活动以引导幼儿了解雨是怎样产生的开始,逐步迁移到对我国气候中“梅雨季节”来历的探究。活动中力求变枯燥的灌输、被动的接受为幼儿主动实验、大胆推测、迁移地学习,从而自己得出结论。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自己做小实验,了解“蒸发”以及“雨是怎样形成的”等科学现象。
  2、 通过探索“雨”的形成,理解“梅雨季节”的来历。
  3、 激发幼儿发现问题,并积极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
  4、 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 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 酒精灯、烧杯、玻璃片、火柴等实验工具。
  2、 投影机、故事《小水滴旅行记》、幻灯片、磁带。

  活动过程
  1、 幼儿边看情景表演边思考:天上为什么会下雨?允许幼儿充分想像和猜测。
  2、 幼儿做实验。但要注意安全。
  (1) 幼儿点燃酒精灯,把水加热。
  (2) 幼儿仔细观察并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
  总结:水热了就会有蒸汽,许多水蒸汽向上跑的现象叫做蒸发。
  (3) 讨论:你平时看过“蒸发”的现象吗?
  3、 观察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珠的现象。
  (1) 幼儿观察:热水倒在杯里,用玻璃片盖在茶杯上会发现什么?
  (2) 幼儿思考:玻璃片上为什么会有水珠?
  4、 幼儿看幻灯听故事,重点理解:为什么会下雨?
  教师提问:太阳是一个大火球,又像一个奇怪的炉子,衣服、手帕、江河、土地里的水被太阳一晒,都变成了水蒸气,这么多的水蒸气到哪里去了?
  5、 引导幼儿了解雨与人类的关系:知道雨对人的好处与危害。
  6、 启发幼儿用所掌握的经验解释“梅雨季节”。 幼儿思考:为什么在每年的四五月份总是下雨?引导幼儿知道梅雨季节是海洋空气与海洋冷空气相遇形成了一段时间里雨水十分多的现象。

  活动延伸
  梅雨季节时,请家长与幼儿一同观察和记录雨水、潮湿、物体发霉的情况。

  活动反思
  活动设计思路比较清晰、简单的,通过图片、欣赏课件、游戏表演,一环紧扣一环,过渡也较自然,幼儿能随着老师的思路,一步步接近主题。整个活动中,幼儿的表现可以说是非常不错的。注意力都很集中,思维也很活跃,常规纪律自觉遵守。大部分幼儿举手发言很积极,思维至始至终都跟随着老师,当然也有极个别幼儿虽然做似端正,却没有主动发言,他们应成为老师关注的焦点,要想办法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第6篇、大班科学活动种子的传播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种子传播的方式。
  2,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和家长一同搜集有关种子传播的知识。
  2,认识苍耳,莲蓬,蒲公英等植。物。
  3,各种植物种子图片。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幼儿欣赏儿歌《植物妈妈有办法》。  
       
  二,提问:
  1,蒲公英的种子是怎样传播的?还有那些植物种子也是靠风传播的?                   
  2,苍耳的种子是怎样传播的?还有哪些植物种子也是靠人和动物传播的?                   
  3,豌豆的种子是怎样传播的?还有哪些植物种子也是靠弹射传播的?                   
  4,除了儿歌里说的,你还知道哪些种子的传播方式?
          
  三,出示图片让幼儿观察,说出它们的传播方式。 
        
  四,播放PPT课件《种子的传播》,引导幼儿说出种子的几种传播方式:
  1,  靠风传播。
  2,  靠人和动物传播。
  3,  靠自身力量弹射传播。
  4,  靠水传播。    
     
  五,幼儿玩游戏《看谁举的对》              
  幼儿每人一张植物种子图片,听老师口令举起来,比如老师说;“靠风传播的种子在哪里?”拿着蒲公英种子图片的幼儿就举起来。

  活动延伸:
  教师把种子图片投放到科学区,幼儿可以按传播方式进行分类。

  活动反思:
  幼儿对本节活动很感兴趣,在活动中幼儿能积极回答老师的提问,这与课前的准备工作充分有很大关系,因为苍耳等这些幼儿比较陌生的植物如果不提前了解,大多数幼儿都不认识,带着问题听儿歌,幼儿的注意力才能集中。出示图片使扩大了知识的外延,观看PPT课件加深了幼儿对传播方式的认识,玩游戏使幼儿巩固了所学知识。活动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就是没有将种子的传播方式制成表格让幼儿记录。

第7篇、大班科学活动浮与沉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水,是我们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东西,洗脸、刷牙、漱口……我们都必须用到它。虽然水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东西,但是我们的孩子对于水的浮力并没有太多的认识。有一天,在洗手的时候有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把一个塑料袋掉在水里,于是孩子马上跑来问我:“老师,为什么那个塑料袋漂在谁上面呢?”我发现孩子们对这一现象的兴趣非常的浓厚,于是我抓住了这一契机设计了这一活动《浮与沉》。本活动通过实验来探索、丰富有关物体沉浮的经验,并让孩子们对科学现象产生兴趣。

  活动目标:
  1、了解不同的物体的沉浮现象,学会记录实验结果。
  2、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3、通过自主实验探索科学现象,培养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水、毛巾、铅笔、记录卡、木头、塑料、泡沫、玻璃、金属、石头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出课题
  师:这个魔术袋里啊装了好多东西,小朋友你们想知道装了什么吗?
  1、教师提问:你们有没有想过要是我们把他们放进水里会怎么样呢?
  2、教师操作让幼儿仔细观看记录卡,引导幼儿看上下两个箭头,上表示上浮,下的表示沉下去的,告诉幼儿如何做记录卡的方法。
  3、让幼儿自由讨论,叫兴趣较浓的幼儿上来操作,并提醒幼儿记录的方法。

  二、分组实验,自主探究
  小朋友,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来试一试啊?
  1、讲解操作方法与规则:要求幼儿操作完后,马上拿铅笔到记录卡做好物体沉浮现象的记录。
  2、幼儿操作:师,小朋友在把物体放进水里时要看仔细了,看一下物体到底是沉下去还是浮起来的,认真观察水中的现象。
  温馨提示:①把材料贴近水面轻轻地放入水中;
  ②每次只放一种材料;
  ③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做好实验现象记录。
  ④小组要分工,更要合作。
  3、教师来回巡视,适时指导,帮助幼儿在观察沉浮现象时,如何做好表示“沉”和“浮”的记录,同时帮助能力差的幼儿。
  4、表达与交流 请个别组幼儿汇报、分享实验现象:在汇报时,要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尤其是不同的意见。

  三、教师验证、小结    
  将幼儿做的记录卡作验证与分析,按幼儿的记录进行讲解,并对幼儿错误记录再次进行操作,加深幼儿对物体“沉、浮”有进一步了解。从而激发幼儿的探讨兴趣。

  四、活动结束    
  今天我们学习了有趣的沉浮现象,在生活中还有许多的物体放在水中会发生很有趣的现象,小朋友在家里也可以动手去做做实验,相信你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噢!

  活动反思:
  幼儿对实验很感兴趣,在通过实验验证时我说一个幼儿放一个,应该让幼儿自己放物品更能调动积极性,应多进行此类活动。在科学角应投放沉与浮的材料。让幼儿进行实验。

第8篇、大班科学活动小灯泡亮了教案反思

   设计思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各种各样的安全问题也迎面而来,如交通安全,用水安全、用电安全等等都随着时代的步伐向我们教育者发出了挑衅的讯号,让我们不得不去重视孩子们的安全教育,因而我选择了用电安全教育这块内容,从了解建立电路着手,进行用电安全教育,逐步深入。
 
  活动目标:
  1、 通过小实验了解要使灯泡发亮,需建立一条电路。
  2、 初步认识用电的安全,并能在生活中正确地使用。
  3、 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 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 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电线 电池 小灯泡 图片
  2、对电池有了初步的认识

  活动过程:
  一、 建立电路
  1、 材料介绍,引发问题
  2、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
  3、 实验展示
  4、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5、 小结:为什么小灯泡这样会亮?

  二、 安全教育

  三、 活动延伸
  生活中除了电线可以导电、通电,可以给我们带来危险,那还有没有其他东西呢?让我们下次再来一起探索吧!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下来,孩子们的兴趣十分浓厚,投入的积极性也很高,都能了解正确的连接方法基础上举一反三,如王泽小朋友的多节的电池连接方法:两节电池正负极连接好,电线的一头连接于两节电池中间,一头绕于灯泡上,再连接在电池上,实验成功灯泡亮了。还有应湘业小朋友的正负互换的连接方法等等,孩子们都进行了很好的认识了解。最后在安全教育活动中,孩子们通过自身实验过程中的小触电了解到了电线可以给我们带来方便同样也可以给我们带来危险,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它当心它不要随意地去玩弄它,懂的基本的如何保护自己。

第9篇、大班科学活动水的变化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水蒸气蒸发”、“水蒸气变水”的现象。
  2、观察实验,讲解自己的发现并提问。
  3、激发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1、酒精灯、烧杯、玻璃片、玻璃杯
  2、幼儿收集关于雨、雪、露、冰的图片、文字等资料,了解有关常识。
  3、课件《小水滴旅行记》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昨天,我们在活动室内放置了一杯水,并且记录了水的高度,现在我请一位小朋友来观察一下,水有什么变化。  
   
  二、实际操作部分      
  (一)、水由液态变为气态      
  1、幼儿讨论:水到哪去了?      
  (“学习科学的过程应该是幼儿主动探索的过程。”孩子要敢于想象,在想象的基础上去操作,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演示实验:用酒精灯,加热烧杯里的水达到沸腾,请幼儿观察正气上升的现象      
  3、提问:发现水有了什么变化?水汽是从哪里来的?到哪去?      
  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水变成水蒸气的现象?(烧开水、煮饭等)      
  (“幼儿的科学活动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小结:水遇热会变成水蒸气。    
 
  (二)、水由气态变为液态      
  (为了让孩子“愿意与同伴共同探究,能用适应的方式表达各自的发现,并相互交流” 材料的提供是以小组为单位的。)      
  1、出示玻璃片,请幼儿摸一摸玻璃片,再摸一摸热水杯,说出哪一个凉。      
  2、把玻璃片盖到热水杯上。      
  3、引导幼儿观察玻璃片上发生的现象。      
  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水蒸气变成小水滴的现象?(对着冷玻璃哈气)      
  小结:水蒸气遇冷会变成小水珠。     
 
  三、欣赏故事课件《小水滴旅行记》,理解“水”的奇妙变化      
  (增加科学活动的趣味性,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通过欣赏故事课件《小水滴旅行记》,使幼儿进一步利了解水遇冷时的循环变化过程(水——水蒸气-——水——冰——水) 
    
  四、活动延伸      
  (一)、请幼儿继续探究水遇冷又会变成什么?      
  (相互交流展示收集的资料。)      

  (二)、了解雨水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说说与水的好处和危害      
  (通过扩展部分,可以丰富幼儿的经验,也使孩子平时注意收集各类资料,增加学习的主动性。)  
   
  五、结束部分      
  教师:我们知道了水的本领很大,它能够不断变化,又有那么多的作用,因此我们要节约用水,保护我们的水资源。
 
  活动反思:
  1、本次教学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正好解决了抽象和填鸭式教学这一难题,它可以使抽象、深奥的科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趣味化,从而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使他们主动观察、探索、思考。
  2、多媒体技术交互性强,各主题页之间可以灵活转换,便于根据教学实际情况随意调整教学顺序,当幼儿对某一内容感兴趣或感到困难时,可灵活演示,拓宽了教学途径。这样我们看到了另一番景象:孩子们仿佛被一块强有力的磁石地吸引着,一把新奇的钥匙正在开启着孩子的心。
  3、在这次活动中,小朋友观看了课件,通过观察,使幼儿进一步利了解水遇冷时的循环变化过程(水——水蒸气-——水——冰——水)这样让幼儿能够真切感知,不但容易理解,而且知识完整、印象深刻。

第10篇、大班科学活动教案:认识空气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让幼儿初步感知空气的存在及特性。
  2、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和能力。
  3、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活动准备:
  塑料袋、吸管、一次性塑料杯、彩纸、气球、鱼缸、游泳圈、皮球等。

  活动过程:
  一、塑料袋里有什么
  1、提问:小朋友,看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教师出示两个分别装有水果玩具和药盒的塑料袋)
  2、师:这些东西都装在什么里面?(幼:塑料袋)
  3、出示第三个装有空气的塑料袋,提问:咦?这里面装的是什么呢?有没有东西啊?(幼儿观察、思考、自由回答)
  4、小结:对,这里面装的就是空气,那为什么刚才小朋友说里面没有东西呢?对,空气就是看不见的。

  二、抓空气
  1、 师:这里的空气是老师装的,你们想不想试试?好,请你们拿出自己的“魔术袋”去抓空气。注意安全,抓完以后赶快用手捏紧袋口,不要让空气宝宝跑掉了!好,去吧!
  2、提问:哦!你们的收获可真不小,来,说说看,你是在什么地方抓到的?(个别提问)
  3、师小结:好!把你的“魔术袋”装进口袋里。是呀!空气宝宝其实就在我们周围。来,摸摸看。(幼儿感知)空气就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三、证明空气是流动的
  1、师:但是,空气的本领还大着呢!来,试试看。跟老师这样做。(幼儿在手背上吹气)
  提问:你有什么感觉?风是从哪里来的?(幼儿思考并做出回答)
  2、师:原来我们用力吹气的时候,空气就流动了,这样就让我们感到有一阵风,凉凉的,这就是空气的本领。下面。我们再来做一个实验,用桌上的纸折一把小纸扇,折好以后扇一扇,有什么感觉?待会儿在告诉老师。好!开始吧!(幼儿动手操作)
  3、幼儿完成以后相互交流、讨论,教师个别提问。
  4、小结:对,其实空气是流动的,它形成的风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好处,在我们周围还有什么东西可以形成风的?(引导幼儿思考空气流动带来的好处)

  四、空气的重要性
  1、“我们的生活真的离不开空气,不信,我们就来试试。等一会儿说说你有什么感觉?来,一、二、三。”(幼儿嘴巴闭起来,用手捏住鼻子)
  2、呼吸空气,说出自己的感觉。个别提问。知道空气的重要性。
  3、小结:我们在任何时候都离不开空气,动物和植物也离不开它。
  4、出示两幅空气污染的图片,幼儿观察,个别提问。
  5、师:工厂里排出的废气污染空气,人们呼吸后对身体有害。所以,我们要保护空气这个好朋友,不要伤害它,让它变得更健康,我们也健康了。

  五、探索活动
  1、出示粉笔,幼儿猜猜里面有没有空气。
  2、 实验:将粉笔扔进水里,幼儿观察现象。证明粉笔里面有空气的存在。
  3、 示吸管,提问:这里面有空气吗?(幼儿动手做实验,用吸管轻轻地往水里吹气,观察现象,个别提问。使幼儿知道空气存在于一些物体中。)
  4、 幼儿了解空气在实际生活中的用途。出示皮球、游泳圈,让幼儿知道里面是有空气的。说出它们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六、结束活动
  1、现在我们来玩个踩气球的游戏,把里面的空气宝宝放出来吧!
  2、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第11篇、大班科学活动可爱的竹蜻蜓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制作竹蜻蜓,训练幼儿动手能力,培养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竹签、卡纸(画有竹蜻蜓的叶片)、剪刀、飞机模型、风扇、橡筋、图片(风车、排气扇、轮船的驱动器)等。

  活动过程
  1、制作竹蜻蜓。
  (1)用剪刀剪下卡纸上的竹蜻蜓叶片,并用胶带在中间缠一圈固定。
  (2)将竹签插在叶片中间,在竹签穿入叶片的上下处,缠上胶带以作固定。
  2、解决的问题:怎样做才能使竹蜻蜓飞起来? 试一试,玩竹蜻蜓。
  (1)倒置在地上,转动竹签使之旋转,像玩陀螺一样。
  (2)用橡筋射出。
  (3)搓动竹签使之飞起。
  3、想一想,为什么有的竹蜻蜓飞不起来,而有的竹蜻蜓却能飞起来?
  (1)竹蜻蜓叶片翘翘的,就能飞起来。
  (2)同伴的竹蜻蜓叶片是平的,就飞不起来。
  4、试一试,让竹蜻蜒飞起来。
  (1)将竹蜻蜓叶片的倾斜方向一致。
  (2)在旋转叶片时,注意旋转方向。
  5、说一说我的发现。
  (1)竹蜻蜓旋转着飞起来了。
  (2)竹蜻蜓能旋转着向上飞,还能旋转着向前飞。
  (3)竹蜻蜓叶片倾斜方向一致,就能飞起来。
  6、拓展应用。
  (1)什么东西能像竹蜻蜓一样旋转着上升或向前?
  ①直升机的螺旋桨。
  ②轮船的驱动器。
  (2)生活中哪些东西像竹蜻蜓一样有叶片也能旋转却不能飞?
  ①电扇。
  ②风车。
  ③换气扇。
  比一比,看谁的竹蜻蜓飞得高、飞得远。幼儿分组进行游戏比赛。

  活动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我把发展幼儿的探索精神,创造思维放到了首位。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幼儿主体作用。活动延伸激发了幼儿的求知欲,给幼儿提供了继续探索的方向。

第12篇、大班科学活动当碘酒遇上淀粉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获得碘酒与淀粉一起会发生化学反应,淀粉遇到碘酒会变成蓝色。
  2、培养幼儿乐于探索的兴趣,大胆动手操作、实验、记录的能力,检验部分水果蔬菜是否含有淀粉。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米汤、碘酒、白纸、小盆、塑料滴灌、塑料杯、苹果、梨、地瓜、土豆、青瓜、香蕉、观察记录表、笔。

  活动过程:
  一、小魔术:无字天书 先调动幼儿的好奇心
  师:“今天,我收到了刘谦哥哥寄来的一封信,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打开信封,白纸一张。
  师:“咦?这是怎么回事呢?信上没有写字?”

  二、解密
  师:“啊~我有办法啦!”
  教师拿出装有碘酒(稀释)的盆,把信纸放在里面一泡,取出晾干,上面的字就出来了。
  师:“小朋友,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让我来告诉大家:这盆里装的是稀释的碘酒,这张纸上的字是用米汤写的,米汤里含有淀粉,但米汤干了以后就看不见了,把这写有米汤的纸放在碘酒里,当碘酒遇上了淀粉,就会变成蓝色的字了!”

  三、介绍碘酒
  碘酒可以杀灭许多细菌,在医院医生给大家消毒时会经常用到,它是红棕色的液体,气味有些刺鼻。用时需要稀释。

  四、小实验
  给幼儿发放已稀释的碘酒、各种水果蔬菜、记录表、笔,幼儿动手实验,探索哪些水果蔬菜含有淀粉,并记录。教师巡回指导,并提醒注意安全。

  五、实验结果分享
  幼儿相互分享实验结果,如有异议,可再进行实验。

  六、活动延伸
  把实验材料投放在科常区,供幼儿区域活动时自由探索。

  活动反思:
  增强幼儿对科学的探索兴趣。活动中教师通过两个问题情景的创设,把模式贯穿其中。通过孩子的猜想,验证,发现碘酒的秘密, 培养孩子严谨的科学态度,懂得只有通过实验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

第13篇、大班科学活动能变的雪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会用实验的方法了解雪, 并学会使用工具来验证。
  2、培养幼儿喜欢探索事物,现象的特点和变化规律。
  3、教师引导幼儿积极猜想,尝试实验,会初步选择和使用材料和工具,动手操作,得出结论。
  4、通过实验让幼儿在观察与比较的过程中细心、专心,并敢于发表自己的真实看法。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过程:
  最近几天 ,天气老下雪。幼儿对雪 产生了很高兴趣,,有一些不同年龄差异的幼儿有吃雪的现象行为。教师使用语言提示幼儿:雪不干净,请不要吃雪。和给吃雪幼儿讲道理:雪看着白白的、干净的,但是不能吃,有我们看不到的细菌,所以我们小朋友请不要吃雪! 但还是有一部分幼儿有吃雪的行为,措施的效果并不太理想。于是,开展了生成的科学活动,运用科学实验方法证明雪不能吃 ,让幼儿深刻明白不能吃的原因。
  于是,我和幼儿进行了讨论,雪到底能不能吃,小朋友很积极的发表自己想法:咪咪:“我觉得雪不能吃,好像脏。”、大虎:“我妈说,脏吧!”小雨:“能吃,雪白。”、董雨期:“能吃,我吃过。”……最后小朋友分成了两组:一是能吃、二是不能吃。
  最后,小朋友决定来动手,作实验来看看那组是正确的。教师之前准备了工具杯子,小朋友开始选择一些认为干净地雪放入杯子中。一起来观察杯子中雪融化后的水,干净不干净,这样的水能喝不能地思考。在过程中,陈西说:“我的杯子里有雪,怎么还不化了啊?”李易洋说:“看,我的在漫漫的化呢?”大虎说:“你放到暖气上,一会儿就化了。”李思萌说:“我的杯子,放在我的手了,来回搓,一热就化了!”水化了后,小朋友纷纷告诉教师实验结果,雪化成水不能喝,雪看着干净,白白的,不能吃,有细菌。殷乐说:“我的化了,真脏啊!” 董雨期说:“不能吃,是脏的,真脏,我在也不吃了。”……

  活动反思:
  此活动中教师与幼儿人格平等,遇到问题相互讨论、商量。课程与幼儿的生活是同一过程,幼儿行为问题同样有实现其他各领域的教育目标的锲机。大班幼儿喜欢自己动手探究事物,教师能尊重、支持和鼓励幼儿,能使幼儿大胆尝试研究。
  教师前两个措施,幼儿也相当认真地听取。但还是有一部分幼儿有吃雪的行为,措施的效果并不太理想。后来进行了科学实验课程讨论活动,幼儿有了明显的变化,几乎吃雪的行为没有了。即使,有个别幼儿有吃雪行为,也会有幼儿及时跟吃雪的幼儿讲做的实验结果,这样吃雪的幼儿就会立即停止吃雪。这充分的表明,课程起到的作用。通过自己动手来证明给幼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幼儿就会从心底明白吃雪的行为不好而改正。

第14篇、大班科学活动奇妙的水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不同的水的变化,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的兴趣并萌发初步的探索欲望。
  2.在幼儿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乐意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所看到的现象并愿意和同伴交流。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两杯红色的水,一杯透明的水,白糖。小勺(此材料幼儿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看一看,想一想
  谈话导题:“小朋友看看,老师手里有什么?请小朋友想一想,如果老师把手里的红色的水倒在透明的水里,会有什么现象呢?”(教师把事先调好的红色的饱和的糖水倒在透明的水里,请幼儿仔细观察有什么现象?为了让幼儿观察方便,在透明杯子的后面衬上一张白纸。幼儿可以看见红色的水沉到了透明的水底,成了两层,非常好看。)
  2.试一试:
  导语:“小朋友,那么你们想做这样好看的水吗?现在请你们用桌上的水来试一试,看看你们能不能做出这样奇妙的水来。”(教师给幼儿分别提供一杯透明的水和一杯红色的水,请幼儿倒一倒,看看能不能倒出两层的水来。)
  3.说一说:
  导语:小朋友,你们好看的水做出来了吗?和老师做的水一样吗?(教师请幼儿大胆说出自己实验的方法和结果)
  导语:“小朋友知道为什么你们的水不能象老师的一样好看吗?请小朋友看一看老师的红水和小朋友的红色的水有什么不一样的。”请幼儿仔细观察:小朋友的水很稀。老师的水很浓,象是蜂蜜一样,粘粘的。告诉幼儿:“因为老师在水里加了好多好多的糖,这么多的糖在水里化了,水就变重了。而重的东西是要沉底的,所以红色的水会在下面,透明的水就变成了两层。”
  4.做一做:
  请小朋友用自己桌上的东西(一杯红色的水和白糖,一杯透明的水)制作奇妙的水。教师指导幼儿将白糖用小勺盛到透明的杯子里,要强调白糖一定要放多,一直到糖在水里不能化了为止。将放有白糖的红色的水慢慢倒在透明的水里,请幼儿仔细观察,奇妙的水做出来了吗?

  活动建议:
  本活动可以放在大班上学期进行,活动应采取分组教学的形式进行,以方便教师进行指导。

  活动反思:
  科学活动《奇妙的水》很适合大班的孩子,大班的孩子好奇心强,也很想自己有机会动手制做出他们自己喜欢的东西。本活动难度不大,但很容易看出结果,使孩子们通过成功的结果加强他们的自信心。通过本活动使幼儿在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也使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第15篇、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空隙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感知物体间的空隙。           
  2、感受科学探索活动的快乐。           
  3、迁移生活,探索利用空隙合理有序的摆放大小不同的物品。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材料幼儿每人一份   大记录表  小卡片 演示文稿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导入活动    
  “今天,杨老师要和小朋友一起来做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先来看看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哪些东西?(在一个透明的杯子里装满核桃、花生豆、小米)这三样东西大小有什么不同呢?”引导幼儿观察后说一说。

  二、自由猜想   操作验证
  请小朋友把自己面前的东西到在盘子里。
  1、“刚才小朋友把杯子里的东西全倒出来了,小朋友能不能再把他们都装进去呢?先来猜想一下先放什么?再放什么?最后放什么?(幼儿自由猜想,个别回答。)
  教师根据幼儿的猜想做记录。
  2、“到底哪种方法最好呢?现在自己按照自己的想法先来试一试,好吗?”(幼儿自由操作,教师提醒幼儿一种东西放完后再放另一种东西;操作时要轻拿轻放)
  3、说一说自己是按哪种顺序放的?引导幼儿观察为什么有的把全部放进去,有的已经放不进去了?
  4、“xxx、xxx、xxx……把东西都放进去了,他们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来放的呢?我们都来试一试吧!”
  (教师引导幼儿分步边操作边观察,得出结论:几个物体放在同一个容器中,物体越大,空隙越大,物体越小,空隙越小。先放大的物体后放小的物体,就会节省空间,放的东西会更多。)
  5、“小朋友一起往这看!”(引导幼儿观看演示文稿,强化认识)

  三、迁移生活   解决问题
  “刚才小朋友发现放东西时先放大的后放小的,就能放更多的东西。那我们就把这种好方法带到我们的生活中,来解决一些小问题。”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后,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整理玩具、厨房里的盆)

  四、巩固认识   结束活动
  “小朋友快来看!这有这么多的玩具,想玩吗?”(引导幼儿观察篮子里的物品是整齐摆放的,然后进行分组活动。)
  “时间不早了,我们把东西收拾一下吧!”(引导幼儿将打乱物品利用空隙整理摆放。)
  “我们用这种好方法去整理我们教室里的玩具吧!”带幼儿离开活动室,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空隙”的概念对于幼儿来说比较抽象,因此说比较适合大班幼儿,在活动中,我引导幼儿通过反复的操作,使幼儿认识到,物体和物体之间的距离就是空隙,物体和物体之间都会有空隙,而且通过操作让幼儿明白,几个物体放在同一个容器中,物体越大,空隙越大,物体越小,空隙越小。先放大的物体后放小的物体,就会节省空间,放的东西会更多的道理,然后,将其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这正和《指南》精神相吻合,即孩子的学习来源于生活,且要运用与生活。    
  活动中,幼儿自始至终在操作,因此,孩子们都非常的感兴趣,活动结束后,我在科学区投放了更加丰富的东西,让孩子进行操作、实验,更主要的是,在日常的生活中引导孩子运用空隙的知识来收拾书包、盒装的玩具、碗筷等等。

第16篇、大班科学活动和纸张做游戏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实验,了解纸能吸水的特性。        
  2、体验发现的快乐。
  3、懂得爱护书籍、爱惜纸张。                    
  4、渗透民族文化,传承发扬民族科学精神。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和家长一起收集各种纸:蜡光纸、植绒纸、牛皮纸、砂纸、卡纸、面巾纸、电光纸、手工纸、报纸、宣纸、瓦楞纸等,并请家长告诉幼儿用途。    
  2、水盆六只,抹布六块。    
  3、已经上过社会四大发明一课,并在主题墙上,布置蔡伦造纸过程的图片、各种纸制艺术品等。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观察,初步感知纸的不同类型
  1、请幼儿将自己和家长收集的各种纸拿出来,向同伴介绍,它的名称叫什么?有什么用? (蜡光纸、植绒纸、牛皮纸、砂纸、卡纸、面巾纸、电光纸、手工纸、报纸、宣纸、瓦楞纸等)
  2、你们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纸,你的纸和别人的纸一样吗?有什么地方不一样?(有的薄、有的厚;有的能写字、有的不能;有的光滑、有的粗糙等)

  (二)给纸宝宝洗澡
  1、幼儿将所有的纸放在水盆中,分别给纸宝宝洗澡。
  2、集体交流,纸宝宝遇到水后,变成怎样了?。(有的烂了,变成纸浆了;有的纸还好好的,不怕水)
  3、讨论:为什么有的纸怕水,有的纸不怕水(观察比较两种纸有什么地方不一样)
  4、小结:我们用的纸有的很怕水,一沾水纸就坏了,我们在用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尤其是我们的书本。

  (三)游戏:船儿飘飘
  1、纸可以用来做什么?幼儿自由交流 (纸可以用来写字、画画、折东西、撕纸、包装等)。
  2、幼儿选择多张不一样的纸,将它们分别折成大小不一的小船。
  3、将自己折的小船放在水盆中,四人一组,看谁的小船在水面上飘的时间最长。

  (四)分享交流
  1、交流谁的小船飘的时间长,谁的小船先沉下水?
  2、讨论:所有的小船到水里都一样吗?(不一样,有的快,有的慢)
  3、为什么有的小船先沉下去?(有的纸吸水快,有的纸吸水慢,有的纸不吸水)。

  (五)活动延伸:
  1、游戏:纸的力量、怎样使纸落得快、纸运水、谁的飞机飞得远等。通过一系列游戏活动,使幼儿进一步了解纸的特性和用途。
  2、通过“报纸的烦恼”教育活动,激发幼儿收集各种废旧纸制品,利用废旧纸制品进行纸艺创作的兴趣。

  活动反思 
  此活动适合大班幼儿。在活动中大部分幼儿都能积极参与,材料准备方面过于充足,使幼儿无法专注与几种代表性材料的探索。在以后的材料准备中应考虑周全。

相关文章

《中班父亲节教案及反思5篇》:中班父亲节教案及反思5篇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中班活动课,理解爸爸工作的辛苦,乐意大胆表达对爸爸的爱,快来看看中班父亲节教案吧。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3篇》:第1篇、中班科学活动神奇的镜子教案反思设计意图:孩子与生俱来就有一颗好奇的心,对什么事物都非常感兴趣,乐于发现,乐于探索。一次,在区角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对于科学区中关于镜子方面的知识非常感兴趣。有的孩子在摆弄各

《幼儿大班美术欣赏教案30篇》:第1篇、大班美术活动会变的嘴巴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观察、讲述嘴巴的基础上用线描的方式画出嘴巴的基本特征与不同造型,发展幼儿细致的观察力。  2、启发幼儿通过置换、方位转换等方式在嘴巴原型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