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物理教案

力学单位N

日期:2022-01-28

这是力学单位N,是优秀的物理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力学单位N

力学单位N第 1 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单位制,知道力学中的三个基本单位

2、认识单位制在物理计算中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过的物理量了解单位的重要性,知道单位换算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一些单位的规定方式,了解单位统一的必要性,并能运用单位制对运算过程或结果进行检验。

2学情分析

单位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学生很少研究单位确立的方法和在计算过程中不同的单位造成的影响,也很少注意到单位与科学、社会的关系,本节以史实为背景,提出单位不统一的弊端,让学生通过讨论与交流,学习单位制的组成以及单位制对,科技的进步、生产的发展所带来的影响,让学生从另一角度认识单位是为了对“量”。进行测量和比较而建立的

.

3重点难点

知道单位制的作用,即清楚物理公式和物理量的关系,掌握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新课引入

教师活动:引导启发学生回忆所学过的主要公式,并说出这些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单位。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回想并写出学过的物理公式。

教师活动:投影学生写出的公式以及式中涉及的物理量的单位讲解并点评:

提出问题:物理学的关系式确定了哪几个方面的关系?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并回答。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老师的问题,讨论后回答。

教师活动:总结点评:物理学的关系式确定了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也确定了各物理量单位之间的关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单位的知识――力学单位制。

活动2【讲授】进行新课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从课本中找出这几个概念:[ks5u.com]

l、什么是基本单位?力学中的基本单位都有哪些,分别对应什么物理量?

2、什么是导出单位?你学过的物理量中哪些是导出单位?借助物理公式来推导。

3、什么是国际单位制?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共有几个?它们分别是什么?对应什么物理量?

学生活动:带着老师提出的问题认真阅读教材,讨论交流,选出代表发言。

点评: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教材获取信息的能力;阐述自己的看法,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活动:倾听学生的回答,适当点评。

投影84页表“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

学生活动:倾听老师的点评;观看投影,了解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高考资源网KS5U.COM]

教师活动:出示例题引导学生一起分析、解决。

例题:一个原来静止的物体,质量是7kg,在14N的恒力作用下,5s末的速度是多大?5s内通过的位移是多少?

学生活动: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讲解自己的解答.并相互讨论;教师总结采用统一的国际单位制给计算带来的方便,使学生体会学习力学单位制的意义。

点评:通过分析实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体会单位制的意义。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85页“说一说”,并回答文中提出的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讨论并回答问题。

点评:通过这一实例,再次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单位制的意义。[

活动3【活动】课堂总结、点评

教师活动:让学生概括总结本节的内容。请一个同学到黑板上总结,其他同学在笔记本上总结,然后请同学评价黑板上的小结内容。

学生活动:认真总结概括本节内容,并把自己这节课的体会写下来、比较黑板上的小结和自己的小结,看谁的更好,好在什么地方。

点评:总结课堂内容,培养学生概括总结能力。

教师要放开,计学生自己总结所学内容,允许内容的顺序不同,从而构建他们自己的知识框架。

活动4【活动】实例探究

单位制在力学计算中的作用

一个原来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质量是20kg,在两个大小都是50N且互成120°角的水平外力作用下,3s末物体的速度是多大?3s内物体的位移是多少

解析:两个大小都是50N且互成120°角的水平外力的合力大小为50N,方向在这两个力的角平分线上,且与水平面平行,由于水平面光滑,故水平方向上没有滑动摩擦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高考资源网]

m/s2=2.5m/s2

由运动学公式得

v=at=2.5×3m/s=7.5m/s

m=11.25m

点拨:在整个计算过程中所有物理量都采用国际单位制。就不要在运算过程中每一步都将物理量代入进行计算。这样可以使计算过程简化。

活动5【作业】课后作业

课后完成课本85页“问题与练习”中的习题。

4 力学单位制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4 力学单位制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新课引入

教师活动:引导启发学生回忆所学过的主要公式,并说出这些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单位。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回想并写出学过的物理公式。

教师活动:投影学生写出的公式以及式中涉及的物理量的单位讲解并点评:

提出问题:物理学的关系式确定了哪几个方面的关系?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并回答。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老师的问题,讨论后回答。

教师活动:总结点评:物理学的关系式确定了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也确定了各物理量单位之间的关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单位的知识――力学单位制。

活动2【讲授】进行新课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从课本中找出这几个概念:[ks5u.com]

l、什么是基本单位?力学中的基本单位都有哪些,分别对应什么物理量?

2、什么是导出单位?你学过的物理量中哪些是导出单位?借助物理公式来推导。

3、什么是国际单位制?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共有几个?它们分别是什么?对应什么物理量?

学生活动:带着老师提出的问题认真阅读教材,讨论交流,选出代表发言。

点评: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教材获取信息的能力;阐述自己的看法,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活动:倾听学生的回答,适当点评。

投影84页表“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

学生活动:倾听老师的点评;观看投影,了解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高考资源网KS5U.COM]

教师活动:出示例题引导学生一起分析、解决。

例题:一个原来静止的物体,质量是7kg,在14N的恒力作用下,5s末的速度是多大?5s内通过的位移是多少?

学生活动: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讲解自己的解答.并相互讨论;教师总结采用统一的国际单位制给计算带来的方便,使学生体会学习力学单位制的意义。

点评:通过分析实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体会单位制的意义。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85页“说一说”,并回答文中提出的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讨论并回答问题。

点评:通过这一实例,再次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单位制的意义。[

活动3【活动】课堂总结、点评

教师活动:让学生概括总结本节的内容。请一个同学到黑板上总结,其他同学在笔记本上总结,然后请同学评价黑板上的小结内容。

学生活动:认真总结概括本节内容,并把自己这节课的体会写下来、比较黑板上的小结和自己的小结,看谁的更好,好在什么地方。

点评:总结课堂内容,培养学生概括总结能力。

教师要放开,计学生自己总结所学内容,允许内容的顺序不同,从而构建他们自己的知识框架。

力学单位N第 2 篇

教学目标:

知识点: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能力点: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

德育点: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各种尺子、硬币、回形针、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妈妈需要买一截松紧带,需要多长呢?老师量过了,和你们桌上的小棒一样长,请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实物量一量。 学生汇报量的结果。

问:奇怪了,同样长的松紧带,可你们量出的结果怎么不一样呢? 师:如果我们要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最好用什么工具量呢? 生:尺子。 二、自主探究: 1、认识1厘米。

拿出直尺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汇报。

A、数,按顺序读一读。问:最左端是几?尺子上的零表示什么?叫零刻度。 B、线,有长有短,叫刻度线。

C、字母“cm”,表示厘米,厘米是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

一厘米有多长?(尺子上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

找出自己尺子上的1厘米。还有哪段是1厘米?你发现了什么?(每一大格都是1厘米) 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是多长。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2、认识几厘米。

师:我们知道1厘米有多长,那2厘米、3厘米……又是多长?

问:2个1厘米是几厘米?4厘米里有几个1厘米?你能在尺子上指出6厘米的一段吗? 3、用厘米量。

举起蓝纸条,估计一下他大约是几厘米? 用尺子量一量。填在书上。 量松紧带的长。 三、拓展运用:

1、判断下面的量法对吗?说明理由。 (1)没对准0刻度线的。 (2)正确的。

(3)不是从零刻度量的。

2、如果尺子的前面断了,看不到0刻度线,怎么办? 3、小组合作量指定物体长度。

4、老师想量手腕一圈的长度,用直尺量不方便,你有好的方法吗?(介绍各种尺子) 5、选择尺子和自己感兴趣的物体量一量。

课外搜集资料:你还知道哪些长度单位?在古代,没有尺子时,人们用什么进行测量?(手脚)回家量一拃、一步的长度。 课后小结:

力学单位N第 3 篇

 新课标要求

《力学单位》教学设计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单位制,知道力学中的三个基本单位

  2、认识单位制在物理计算中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过的物理量了解单位的重要性,知道单位换算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一些单位的规定方式,了解单位统一的必要性,并能运用单位制对运算过程或结果进行检验。

  教学重点

  知道单位制的作用,即清楚物理公式和物理量的关系,掌握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

  教学难点

  单位制的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引导启发学生回忆所学过的主要公式,并说出这些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单位。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回想并写出学过的物理公式。

  教师活动:投影学生写出的公式以及式中涉及的物理量的单位讲解并点评:

  提出问题:物理学的关系式确定了哪几个方面的关系?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并回答。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老师的问题,讨论后回答。

  教师活动:总结点评:物理学的关系式确定了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也确定了各物理量单位之间的关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单位的知识――力学单位制。

  (二)进行新课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从课本中找出这几个概念:

  l、什么是基本单位?力学中的基本单位都有哪些,分别对应什么物理量?

  2、什么是导出单位?你学过的物理量中哪些是导出单位?借助物理公式来推导。

  3、什么是国际单位制?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共有几个?它们分别是什么?对应什么物理量?

  学生活动:带着老师提出的问题认真阅读教材,讨论交流,选出代表发言。

  点评: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教材获取信息的能力;阐述自己的看法,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活动:倾听学生的回答,适当点评。

  投影 “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

  学生活动:倾听老师的点评;观看投影,了解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

  教师活动:出示例题引导学生一起分析、解决。

  例题:一个原来静止的物体,质量是7kg,在14N的恒力作用下,5s末的速度是多大?5s内通过的位移是多少?

  学生活动: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讲解自己的解答。并相互讨论;教师总结采用统一的国际单位制给计算带来的方便,使学生体会学习力学单位制的意义。

  点评:通过分析实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体会单位制的意义。

  (三)课堂总结、点评

  教师活动:让学生概括总结本节的内容。请一个同学到黑板上总结,其他同学在笔记本上总结,然后请同学评价黑板上的小结内容。

  学生活动:认真总结概括本节内容,并把自己这节课的体会写下来、比较黑板上的小结和自己的小结,看谁的更好,好在什么地方。

  点评:总结课堂内容,培养学生概括总结能力。

  (四)实例探究

  ☆单位制在力学计算中的作用

  一个原来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质量是20kg,在两个大小都是50N且互成120°角的水平外力作用下,3s末物体的速度是多大?3s内物体的位移是多少

  解析:两个大小都是50N且互成120°角的水平外力的合力大小为50N,方向在这两个力的角平分线上,且与水平面平行,由于水平面光滑,故水平方向上没有滑动摩擦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m/s2=2.5m/s2

  由运动学公式得

  v=at=2.5×3m/s=7.5m/s

  m=11.25m

  点拨:在整个计算过程中所有物理量都采用国际单位制。就不要在运算过程中每一步都将物理量代入进行计算。这样可以使计算过程简化。

  课余作业

  课后完成课本99页“练习”中的习题。

  教学体会

  思维方法是解决问题的灵魂,是物理教学的根本;亲自实践参与知识的发现过程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离开了思维方法和实践活动,物理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生素质的培养就成了镜中花,水中月。

力学单位N第 4 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2、会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单位的工具进行测量。

3、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1米=100厘米。

5.教学难点分析: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1米=100厘米。 6.教学课时:一课时 7.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提问学生自己的哪个手指的宽是1厘米。

2.让学生在尺上指出2厘米、4厘米、5厘米、8厘米、10厘米的实际长度。

3.用学生尺量数学教科书的长和宽,并回答量的结果。

4、一名用学生尺量黑板的长,一名学生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发现了什么?引出米尺。让学生看看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度要量几次,量完后,提问:“用哪种尺量黑板的长度更方便一些?”“量操场的长用哪种尺方便些?”

教师说明:“前面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如果要量黑板或操场的长用厘米作单位就不方便了,就要用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来量。今天我们就学习用米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板书课题:认识米 用米量 二、自主探究:

1、教师拿出米尺告诉学生它的长度是1米并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米尺或1米长的小棍,让学生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将两臂伸平,用米尺量出1米的长度。

2、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3、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绳子,两人一组量出1米、2米、3米的长度给大家看。 4、量出1米长的绳子,小组合作用不同的方法了解这根绳子有多少厘米。教师提问:“1米里有多少厘米?”“也就是1米等于多少厘米?”学生回答后,

教师板书:1米=100厘米。并让学生齐读两遍。 8.课堂练习:

1、教师出示1盘卷尺,告诉学生这是1盘卷尺,用它可以量比较长的距离。量跳远的距离。

2、找一找你身边有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3、1米=( )厘米

100厘米=(

)米

5米=( )厘米

200厘米=(

)米

9.作业安排:

1、试测量一下教室的长度。 2、量跳远的距离。

(指导学生:要先确定两个点,一个是跳的起点,另一个是跳完后脚后跟所在的点(终点)。量的时候,尺子要从起点拉到终点,尺子要放平拉直,这样才能量出准确的长度。) 10. 自我问答: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