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物理教案

声音的特征教学目标

日期:2022-02-05

这是声音的特征教学目标,是优秀的物理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声音的特征教学目标

声音的特征教学目标第 1 篇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音调的概念,明确音调的大小取决于物体的振动频率,并了解超声波和次声波在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钢尺振动实验,发现音调与物体振动频率有关,进一步了解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体现“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学习意义,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敢于质疑、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音调的概念及音调的决定因素——频率

  难点

  探究音调的影响因素的过程。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在课堂上开展一个小型音乐会,播放出不同的音乐,教师对乐音下一个定义,并提出问题:

  同样是乐音它们有什么区别?

  学生交流讨论后得出:声音有大小、高低的不同,不同乐器发声不同。

  教师明确学生的讨论结果后继续提出问题:

  声音的高低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声音会有高低之分?

  学生在疑惑中带着问题进入今天的课程——《声音的特性》(板书)

  环节二:新课讲授

  (活动一)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教师演示钢尺实验。教师把钢尺紧压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然后改变伸出桌边的钢尺长度,控制每次振动的幅度,学生观察钢尺的振动情况和声音的不同。

  学生会发现:如果将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较长一些,拨动钢尺时钢尺振动得较慢,声音较低沉;当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较短时,拨动钢尺时钢尺振动得较快,声音尖而细。

  教师讲解:音调是声音的特性之一,发声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振动越慢,音调越低。物理上用频率表示物体的振动快慢。

  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并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1)在国际单位制中,频率的单位是什么?

  (2)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跟音调的关系是什么?

  教师总结:频率是用来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物理学中把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在国际单位制中,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

  (活动二)超声波与次声波

  教师播放蝴蝶和蜜蜂在花丛中飞行时的视频,提出问题,为什么同样是翅膀的振动,但能听到蜜蜂“嗡嗡”的声音,却不能听到蝴蝶飞行的声音。

  学生讨论:蜜蜂翅膀振动较快,频率高,蝴蝶翅膀振动较慢,频率低,所以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表示肯定,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得出:人耳的听声范围是在20Hz~20000Hz之间,高于20000Hz的声音称为超声波,低于20Hz的称为次声波。

  之后教师通过PPT介绍超声波和次声波在生活中的应用。

  环节三:巩固提高

  通过问题的形式,加深对音调的理解。

  问题:某昆虫靠振翅发生,如果昆虫在2s内振动了700次,那昆虫的振动频率是多少?人能否听到这种声音?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教师提问,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

  作业:复习本节课的知识,声音除了音调外还有什么特性,并根据这些特性制作一个乐器,尝试解释原理。

声音的特征教学目标第 2 篇

教学目标

  1、借助生活经验了解声音的三个要素和声速。

  2、借助探究活动增强体验,培养能力、学会思维与合作。

  3、通过过程感受激发想象能力和民族精神。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创设情境,引发心理需求

  1、播放音乐(千差万别的声音)

  2、这些声音有何不同?

  (生):听音乐、描述感受

  二、活动1:探究声音的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

  (师):创设问题,引发表现欲和求知欲

  问题设置、过程引导:(以打鼓为例)

  1、鼓声是怎样产生的?

  2、怎样能显示出鼓面的振动?

  3、要使鼓声更响些,你会怎样做?

  4、鼓声的强弱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5、怎样做能显示出鼓面振动幅度的大小?

  (生):首战告捷,获得心理满足

  思考、表述、操作、讨论、对比、总结

  (师):多媒体课件放映并解说:示波器显示声音的强弱

  三、活动2:探究决定声音高低的因素

  (师):创设情境,引发探究,激发学生自我发现,追求过程和方法体验

  问题设置、过程引导:

  1、你能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吗?

  2、用一张硬纸片拨动梳子,怎样做可以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3、声音的高低不同时,梳齿的振动情况有何不同?

  4、猜想:声音的高低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什么关系?

  5、怎样检验你的猜想?

  (生):感受过程,抽象思维,体验知识发生

  思考、表述、操作、讨论、对比、总结

  (师):多媒体课件放映:齿轮敲打塑料片、示波器显示声音的高低、弦乐器的音调

  (生):阅读课本(信息快递),认知概念。

  四、活动3:辨别声音

  (师)(生):(乐器演奏表演、少数学生发音,其余学生闭目静听、识别)

  1、辨别不同乐器的声音

  2、辨别不同人的声音

  (生):阅读课本:(1)体验声音的另一特征──音色

  (2)感受不同乐器发声的波形图。

  (3)生活、物理、社会

  五、阶段小结

  (师):引导归纳

  (生):自主回顾,感受成功

  1、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声源振动的幅度称为振幅。

  2、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声源每秒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单位是赫兹。

  4、声音音调的高低决定于声源振动的频率,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5、声音的三要素:响度、音调、音色。

  六、想一想,议一议

  (师):问题设置

  (生):练习、交流、矫正

  1、声音的三要素是指、、。

  2、“震耳欲聋”是指很大,“声音刺耳”是指很高。

  3、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他们的声音有哪些要素不同?有什么不同?

  4、听起来感觉不同的两个声音,可能有哪些方面的不同?

  七、活动4:估测声音传播的快慢

  (师):问题设置:

  1、光的传播有多快?

  2、声音的传播比光更快还是更慢?你有什么事实依据?

  3、要测出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需要用哪个公式?要测出哪些物理量?

  4、给你一把发令枪和一个秒表,怎样测出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生):思考、表述、讨论、阅读

  (师):问题设置、引导想象

  1、假如你是一名铁道检修工人,如何判断火车离你的远近程度?

  2、假如你驾驶着一架超音速飞机,且能听到外面声音,这时你会感觉到什么异样的情景?

  3、如果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变为0、1米/秒,我们的世界会有什么变化?

  (生):自由想象,合理陈述,获得深层心理慰藉

  想象、思考、讨论、表述、

  八、课堂回顾

  (生):整理归纳、形成结构、自主表述

  (师):播放结束曲

声音的特征教学目标第 3 篇

一、设计思想

  声音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很熟悉的自然现象,如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出高层次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呢?这需要精心设计课程内容,讲究艺术性的学习和体验,为此我选择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学方法来讲这一节课。本节课的内容较多,不仅有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还有频率、超声波、次声波等概念,并且在探究能力上对学生的要求有了较大的提高,因此我采用多媒体演示和学生探究实验相结合的方法,不仅让学生能欣赏带有声音的动画,还亲自动手用器材实验,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我利用多媒体采用分工协作探究,每组独立进行探究,而对于实验记录的数据和现象运用多媒体展示给每一位学生,最后学生通过分析,归纳出正确的结论,完全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淡化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学生本位”的精神,同时还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音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3.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

  2.通过参与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主动与科学探究实践的思想和互相配合的协作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音调、响度、音色的概念及其相关因素。

  难点:音调与响度的区别。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尺、铁架台、细绳、乒乓球、音叉,橡皮筋、木梳子。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媒体应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师生共同欣赏一段音乐和一段噪声,请学生谈谈对这两段音乐的感觉,提出问题:为什么同是声音给人的感觉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呢?播放音频学生仔细听两段音乐,讨论并说出对这两段音乐的不同感觉。创造课堂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声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的理解学生觉得比较困难,可以通过钢尺或大小音叉,刻度尺等等的振动来感知、认识。在频率的学习方面要通过学生的实验来认识。响度比较容易,在研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时要注意控制变量法的应用。音色的教学是个难点,认识音色可以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导致振动方式的不同等方面来分析、讲解。

声音的特征教学目标第 4 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声音的特性。

  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音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音体的振幅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从而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探究中体会和理解音调、响度和音色。

  通过实验探究音调、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难点

  音调与响度的区分

  教材分析

  教材将声音的特性按照音调、响度、音色的顺序进行讲授。但是,生活中的实际经验往往将“音调”和“响度”两个概念混同起来。本人考虑到响度比音调在日常生活中更容易接触到,而且响度比音调更加好理解一些。在排除响度的干扰之后,音调更加容易理解一些,因此将课本中二者的顺序颠倒了一下,将知识的处理由易到难。

  学情分析

  声音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日常生活中许多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些发声体所发出声音的特性各不相同。但是学生对于声音的特性的有关知识(尤其是音调和响度)十分模糊,甚至存在错误理解。而本节课能否完成教学任务就看能否顺利改正学生的错误理解,真正理解音调和响度。

  此外,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学生也向着多方向发展,拥有乐器演奏等多方面的才能。本节课可以让学生自带部分乐器供课堂探究之用,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资源

  大小木鱼、大小铜镲、大小铜锣、大小鼓、大小音叉、敲打木槌、铝板琴、学生自带乐器(吉他、竖笛等)、乒乓球、铁架台、示波器。

  (说明:以上器材可从学校音乐器材室中寻找,也可用其他乐器代替)

  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

  同学们,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了解了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大自然中的一些美妙的声音吧!(播放录音)

  请学生提出想要知道的有关声音的问题。将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整理、分类,抽取与声音的特性有关的问题作为本节探究的内容,从而引出课题。

  板书:

  课题:声音的特性

  二、新课教学

  (一)手耳并用

  请学生利用手边的器材(包括老师提供的器材及学生自带的乐器)来发出尽可能多的声音,仔细倾听,尝试用不同的形容词来描述声音的不同,并展示自己的做法。

  生1:声音有大小不同。用力敲铜锣,声音大;轻敲,声音小。

  生2:有的声音低沉,有的声音尖锐。敲大鼓,声音低沉;用同样大小的力敲小鼓,声音尖锐。

  生3:有的声音浑浊,有的声音清脆。敲大木鱼,声音浑浊;用同样大小的力敲小木鱼,声音清脆。

  生4:声音有强弱不同。用力敲铜锣,声音强;轻敲,声音弱。

  教师将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类,并引导学生用专门的物理术语表示声音的不同。

  板书:

  声音

  响度:表示声音的强弱(大小)

  音调:表示声音的高低(尖锐或低沉,清脆或浑浊)

  声音为什么会有强弱、高低的不同呢?研究问题要追根求源,从本质入手。请同学们回忆: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学生回答: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继续引导学生思考:物体的振动会有什么不同?

  教师演示:手来回摆动的动作。学生观察,总结振动有哪些不同。

  与前面声音的不同对应。

  板书:

  声音振动

  响度:声音的强弱(大小)振幅:振动的幅度

  音调:声音的高低(尖锐或低沉,清脆或浑浊)频率:振动的快慢

  振动是怎样决定声音的响度、音调的呢?

  (二)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响度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学生猜想响度可能与振幅有关,有的学生猜想响度可能与频率有关。

  进行实验

  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器材,使它们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并观察发声体的振动有什么不同?

  相互交流,看能不能总结出规律?

  学生分小组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成果展示与总结

  学生边展示,边总结。

  生1:用力敲铜锣,锣面振幅大,响度大;轻敲,锣面振幅小,响度小。

  你是怎样比较出锣面振动幅度的大小的呢?

  生1:将手指轻轻接触正在发声的锣面,手指振动越强烈说明锣面振幅越大,振动轻微说明振幅越小。

  有其他更直观的反映方法吗?

  生2:将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锣面,乒乓球被弹开的高度反映了锣面振动幅度的大小。

  肯定学生的回答,点出该物理研究的方法并板书:转化法。

  还有其它的做法吗?

  生3:将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开的高度反映了锣面振动幅度的大小。

  用力敲音叉,音叉振幅大,响度大;轻敲,音叉振幅小,响度小。

  板书:(将响度与振幅用箭头联系起来)

  响度:声音的强弱(大小)振幅:振动的幅度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三)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音调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学生猜想音调可能与频率有关。

  引导学生分析,要研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必须使振幅一定,即用大小相同的力使物体发声。对学生进行“控制变量法”的研究方法教育。

  (四)探究声音的特性之三──音色

  游戏:

  (1)耳朵“辨”乐器。播放录音:梁祝1(古筝演奏)梁祝2(二胡演奏)

  同学们辨别是何种乐器演奏的

  教师介绍:不同的乐器演奏音调和响度相同的曲子,声音各有特色,我们称之为音色不同。

  (2)耳朵“辨”人。

  请后面的两名同学读屏幕上的句子:“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请前面的同学说出朗读者的名字。

  引导学生了解:不同人,声音各有特色,我们也称之为音色不同。

  板书:

  音色:声音的特色。不同乐器,音色不同;不同人,音色不同。

  教师介绍: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五)自己阅读教材,还能学到些什么?

  让学生自学频率的概念、单位、超声波、次声波等知识,并进行展示与交流。

  想想议议:

  为什么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却能听到讨厌的蚊子声?

  (六)课堂练习:

  1、请解释下面几句话中的“声音”各指的是声音的哪个特征?

  (1)对不起,请您讲话声音高一点

  (2)李宁唱歌的声音真好听

  (3)电锯发出的声音很尖,很刺耳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