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2-18
这是显微镜原理,是优秀的物理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一、教学目标
.
说明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
2.
能独立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3.
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爱护显微镜。
过程与方法
观察分析,分组实验,讨论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爱护显微镜。
重点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生独立操作能力的培养。
难点
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物象(要求学生用左眼注视目镜内图像的同时,右眼睁开)
教学策略
教法选择
启发学生,引导,帮助学生分组
学法引导
分组实验,
学生对照课本彩图,认识显微镜各部分名称,并思考每一部分的作用;阅读课后的显微镜发展史。
教具媒体组合应用
准备显微镜,并逐个检查(准备两个不同倍数的目镜);四种标本(写有“上”字的玻片;印有数字的挂历透明纸;写有数字的不透明纸;动植物玻片标本),擦镜纸,纱布,投影仪;显微镜的使用录像带;课前每班培训两名“小先生”,以便课上帮助教师辅导其他学生。
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习内容
走进新单元
①读第二单元开篇语,明确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要想探索生物的奥妙,就必须要了解细胞。
指导学生看书中35页图,提问、朗读,引出主题。
导入新课
教师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导入的策略和方法
讲授新课
思考得出,要了解细胞,必须借助显微镜。
提示图中细胞,是被放大了百倍以上
取镜和安放
右手握,左手托;略偏左,安目镜。
迅速看书,动手取镜和安放。
积极发言,叙述显微镜的发展史。
回答是光学显微镜。
指导学生看书37页:取镜和安放。
强调安放目镜时,手指不要触摸镜头,对学生进行爱护显微镜的教育。引导学生说出显微镜的发明、发展过程。
提问:我们现在用的是什么显微镜?
.显微镜的构造
兴奋,跃跃欲试。
学生两人一组,看书对照实物认识显微镜各部分名称。
回答教师指示部分的名称。
引言: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显微镜,并争取达到人人会使用显微镜。指导学生学会通过看书来认识显微镜。
随机叫学号,进行抽测。
2.显微镜的使用
对光
(1)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2)左眼看,右眼睁。
(3)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的视野。
观察:
(1)标本放在载物台上,压住,正对通光孔。
(2)镜筒先下降,直到接近标本。
(3)左眼注视目镜,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
有迫切动手观察的欲望。
带着强烈的好奇心,边看书边操作显微镜进行观察。
情况不一,部分同学没看到物像。
一名学生边说边演示自己是如何观察到
物像的。
倾听,引起注意
明确应注意的问题后,动手操作,观察。
小先生巡视,帮助。
提出疑问,明确
动手操作,观察,说现象,并加以解释。
思考回答: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细胞越大,个数越少;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细胞越小,个数越多。
归纳: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
认真观看
动手观察,注意规范。
进行鼓励,引出显微镜的使用。介绍四种观察标本:
①写有“上”字的玻片;
②印有数字的透明纸;
③动植物玻片标本;
④写有数字的不透明纸。
要求学生先看书,然后指导学生动手观察。(建议先观察2号标本)
巡视,发现普遍存在的问题,请一名同学上前演示。
给予鼓励性评价。
先请学生补充,后教师补充。
强调:
①用低倍物镜(10X或8X,即短的物镜)对准通光孔。
②转动转换器的手法要正确,对学生进行爱护显微镜的教育。
③纠正:应叫明亮的视野,不叫亮圈。
④镜筒下降时,眼睛一定要
看着物镜。
引导学生继续观察。
巡视指导,纠正错误。
观察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解决问题。使
学生明确:
①物像是倒像
②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X物镜的放大倍数
③光学显微镜只能观察能被光穿透的物体。
引导学生换目镜后再观察。
问:放大倍数不同,看到的细胞个数与大小有什么不同?
播放显微镜的使用录像。
引导学生归纳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鼓励按步骤规范操作,巡视,检查,纠正错误。
小组竞赛
按座位纵向分成四大组,随机抽查一组,起立操作,另外三组指出问题,评等级。
明确评价标准,限定2分钟内找到物像。
练习
思考,回答。看书39页注意事项后,动手操作,将显微镜放入箱中。
学生畅所欲言。
提示:显微镜使用完后,怎
么办?
小结
给予评价,并启发: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给予肯定,并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自制标本,到实验室观察。课后实验室开放。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说出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培养发散思维。
2.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知道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教学难点
利用两组凸透镜成像规律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
教学用具
投影仪、投影片、显微镜、望远镜、放大镜、挂图、火柴盒、五色透明塑料膜、水、烧杯、滴管、装片(植物)。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我们在白纸上画一个小箭头,用两个火柴盒压住,在它上面放一块五色透明的塑料膜,用滴管从烧杯中吸上一些水,小心地把一个小水滴滴在塑料膜上,观察到什么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让学生们调整水滴跟桌面的距离,或滴管改变水滴的直径]
[生甲]观察到一个正立、放大的箭头。
[生乙]观察到一个倒立、放大的箭头。
[生丙]从实验中可得出小水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生丁]改变水滴跟桌面的距离可得到正立放大的箭头和倒立放大的箭头。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说明大家观察很认真,那么如何能放大的更大?
学生们再一次调整或借用其他仪器尝试。
[生甲]从水滴看到一个和原来方向相反放大的箭头。再用一只放大镜来观察水滴。当放大镜移到一定位置,看到一个清晰的和原来方向相反的被放得很大的箭头。
[学生们对这个结果很迷惘]
[师]看投影,在胶片上我画了个很小很小的三角形,经过投影仪,在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像,现在通过放大镜,再看看。
[生甲]看到比原来三角形大好几倍的三角形。
[学生们走出困惑,情绪高涨]
[师]人眼观察物体的细微结构时,分辨本领是有限的。把物体移近些,可以看得清楚些,借用放大镜可以看得更清楚些,但对于太细微的结构,如生物的细胞,移得再近,用放大镜也是看不清楚的。我们从实验中可看出用两个凸透镜可以放得更大。利用这个原理就制成了显微镜,想了解它吗?想了解什么?
二、新课教学
[生甲]显微镜的构造?
[生乙]显微镜的原理是什么?
[生丙]如何使用显微镜?
结合课本图3.5—1投影。让学生讲解。
[生甲]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生乙]*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
[生丙]*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
[生丁]反光镜可旋转,能使反射光线从下方照射到被观察的物体上,增大物体的亮度。
[生戊]载物台用来放置被观察的物体,载物台中央有一圆孔,反射镜反射的光线从下方穿过圆孔,照射在被观察物体上。
[生己]物体通过物镜成放大的实像.这个实像作为目镜的“物体”,通过目镜成放大的虚掾。
[生庚]显微镜使物体经过两次放大,使肉跟看不到的小物体能看到。
[生辛]物镜使物体成放大、实像,物距在二倍焦距和焦距之间;目镜使物体成放大、虚像、物距在焦距之内。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显微镜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目镜的放大倍数。
一、显微镜(板书)
原理:物镜f
目镜u
[师]现在我们使用显微镜观察装片,先用眼观察,再用显微镜观察。
[学生们观察、教师指导,使学生观察到清晰的像]
[师]约400年前在荷兰的一个小镇上,一个磨眼镜片的手艺人不经意地透过一前一后放置的两个镜片去看远处的景物时,发现这些景物近了许多,大约1609年,意大利的科学家伽利略知道了这件事,他在研究之后,用两个凸透镜做成了一台望远镜。他后来不断改进,用自己的望远镜第一次发现了天上的银河并不是一片连续发光的云,而是由许多的星星组成的。他发现月亮表面并不是平坦的。而是有许多高低不同的环形山;发现了太阳黑子,看到了土星周围有一圈光环。更重要的是,他发现了有四颗卫星绕着木星转,很神奇是吗?想了解吧。
[生甲]望远镜的构造是什么样的?
[生乙]为什么使用望远镜观察物体会感到物体被放大?
[生丙]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原理是一样的吗?
[生丁]望远镜的种类有哪些?
[师]看投影课本图3.5—2,仔细观察分析的结论。
[生甲]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
[生乙]*近眼睛的叫做目镜,*近被观测物体的叫做物镜。
[生丙]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
[生丁]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
[生戊]我们能看清一个物体,它对我们的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十分重要,物体对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和物体本身大小有关,还和物体到眼睛的距离有关。
[生己]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虽然比原来的物体小,但它离我们的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视角就可以变得很大。
[生庚]显微镜和望远镜都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都叫物镜和目镜,但有不同的地方,显微镜的物镜,物距在二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像。作用是使物体进行一次放大。望远镜的物镜,物距在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像,作用是把远处的物体与眼睛的距离拉近。目镜都起放大镜的作用。
[师]就同学们所讲,望远镜的物镜直径比我们眼睛的瞳孔大得多,这样它可以会聚更多的光使得所成的像更加明亮.这一点在观测天空中的暗星时非常重要。现代天文望远镜都是力求把物镜口径加大,以求观测到更暗的星。
二、望远镜(板书)
原理:物像:u>2f倒立缩小的像。
目镜:u
[生甲]望远镜有伽利略望远镜、开普勒望远镜、牛顿式反射望远镜、哈勃太空望远镜。
[生乙]还有普通望远镜、军事望远镜、红外线望远镜。
[师]大家知道的真多,能否简单介绍一下。
[生甲]我们见到的普通望远镜和军事望远镜都是双筒的,是双筒望远镜,它的两个镜筒都是拐了弯的。在拐弯处分别安装了两个“全反射棱镜”。这种设计一方面缩短了镜筒的长度,再者经过那两块棱镜的两次反射也能使本来倒立的像正立过来。
[生乙]望远镜观看的对象在远处,无法移近,要看清楚就要尽可能多地收集远处物体发来的光,观察宇宙中的星体时更是要这样。因此望远镜的物镜总是做得尽可能大,用玻璃不可能制成直径很大的透镜。因为大块玻璃质地不均匀,会导致透镜折光不好,使看到的像有扭曲,为了消除凸透镜成像的缺点,牛顿发明了反射望远镜。它的物镜不用凸透镜而用凹面反射镜,也使光在目镜焦点处成实像。
[生丙]在地面上用望远镜观察星空时,星体发来的光在穿过大气层的时候,要被吸收—些,还要受到不规则折射的影响,因此大大影响像的质量,为改进对星体的观察,1990年美国向太空发射了一台望远镜,叫哈勃太空望远镜。
三、小结
引导学生小结
显微镜构造:
①物镜原理f
②目镜原理放大镜作用
望远镜构造:
①物镜原理u>2f
②目镜原理放大镜作用
四、布置作业
P67动手动脑学物理①②。
[动手动脑学物理参考答案]
1.注意这个实验可以让学生做一下,但要注意安全,不要让烧热的玻璃珠碰到身体。
2.把放大倍数较大(焦距较短)的凸透镜放在*近眼睛的位置时,远处物体看上去变大了;两个放大镜位置对调以后,远处物体看上去变小了。为了使远处的物体看得更清楚,就要使物体放大,所以要用两个焦距不同的放大镜。如果两个放大镜焦距相同,就没有放大作用了。
一、由现象归纳总结,形成概念
物理概念是对物质特性、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等本质属性的反映。物理概念是从大量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中抽象出来的,它更深刻地反映了事物的共同特征和 本质属性,概念是浓缩的知识点。视角、视角放大率概念的引入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典型。
二、引导思维,设计实验
怎样解决看不清楚的问题?思维从问题开始,探究始于问题,问题是创造的起点,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进行创造活动的前提,亚里士多德讲过“创造性思维就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在引导探究过程中,教师需精心设计问题,步步深入启发,激发学生思维。
三、手脑并用合作实验
实验理论方案设计思想明确后,如何选择仪器组装望远镜和显微镜?教师提供事前帮助学生采购的中学生实验所用的不同焦距的透镜片一套(价格不贵,可每人一套,也可多人一套),课堂上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选择、动手进行组装。鼓励交流合作,教师给予适当的辅导,确保学生对显微镜、望远镜的功能有感性认识。
四、引导观察,激发自主探究
新课程非常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探究性活动,这是本次课改的一个突出的亮点。我们期待学生能把要求掌握的知识通过自己探究发现,并且通过交流使认识更深刻,这是我们的理想。学生的探究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需要一个培养过程,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比较弱,在没有任何引导、提示的情况下,学生往往感到无从下手。教师适度引导,为探究指明方向,是非常必要的。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望远镜、显微镜的实物及图片,能说出其主要结构;
2.经历两个透镜观察物体的探究活动,能说出望远镜、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成像情况; 3.通过了解望远镜发展的历程,感受望远镜在人类探索宇宙奥秘中所起的重大作用; 4.通过观看显微镜的发展及应用前景,认识到科技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重要影响,从而增强对物理学的热爱。 过程与方法
1.体验利用两个透镜组成望远镜的实践过程。 2.体验利用两个透镜组成显微镜的实验操作过程。 3.初步学习逆向、类比的物理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进行观测的兴趣。
2.增强学生的自然审美能力,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3.进一步形成科学的认识观。
4.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1.通过观察望远镜、显微镜的实物及图片,能说出其主要结构;
2.经历两个透镜观察物体的探究活动,能说出望远镜、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成像情况。 教学难点
经历两个透镜观察物体的探究活动,能说出望远镜、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成像情况。 教学方法
探究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计算机、多媒体课件。
学生: 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玻璃片、水。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问题导入
1.引入:探索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要探索就需要观察,要观察就要借助眼睛,并期望加以扩展,正是透镜的发明和使用,才使人类的这种愿望得以实现。 2.提问:透镜有哪两种?
观察:判断所给器材中的凹透镜和凸透镜
问题:利用透镜我们可以观察到不同的像,如果我们把透镜组合起来观察物体,又会有怎样的发现呢?进行猜想。
我们用一个放大镜时,发现放大倍数有限,但当我们用两个放大镜组合,发现放大更多倍。
问题:同学们能用这一发现做一个小发明吗? 引导:我们用它做一个显微镜。导入课题。 故事导入
方案一:嫦娥深居广寒宫,她的美丽与孤独总令我们羡慕和同情,但这始终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因为科学家已经利用某种仪器把月亮看得清清楚楚,上面尽是些石头,根本没有任何生命,更没有嫦娥与广寒宫。那同学们知道科学家用的是什么仪 器吗?
引导学生回答望远镜引入新课。
方案二:约400年前在荷兰的一个小镇上,一个磨眼镜片的手艺人不经意地透过一前一后放置的两个镜片去看远处的景物时,发现这些景物近了许多,大约1609年,意大利的科学家伽利略知道了这件事,他在研究之后,用两个凸透镜做成了一台望远镜。他后来不断改进,用自己的望远镜第一次发现了天上的银河并不是一片连续发光的云,而是由许多的星星组成的;他发现月亮表面并不是平坦的,而是有许多高低不同的环形山;发现了太阳黑子,看到 了土星周围有一圈光环。更重要的是,他发现了有四颗卫星绕着木星转,很神奇是吗?想了解吧! 引入课题:显微镜和望远镜。
情景导入 方案一:大家一定知道外国有个情人节是2月14日,你们知道为什么有人把7月7日叫做中国的情人节吗?
这儿有个望远镜,可以看到天上的“牛郎星”与“织女星”,今天晚上,谁想借去试着观察一下?
出示望远镜模型,啊,这样简单,说不定,学了今天的知识,我们每个人就都能用身边的器材自己制作一台望远镜呢?出示课题导入。
设计意图:设疑激趣,使学生带着期待步入课堂。
方案二:播放一段“探索宇宙、微生物”方面的音像资料。
①大家都知道,在人类同疾病作斗争的历史上,找到像痢疾菌、伤寒菌、艾滋病病毒、非典病毒等样本是找到抑制或杀死这些细菌或病毒的关键。
②透望天空、漫步宇宙是人类走向未来的必由之路,那么,科学上进行这些显微、远望等探究的重要工具显微镜和望远镜是怎样的成像原理呢? ③你们在七年级已经用过显微镜了,谁知 道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属于凹透镜还是凸透镜?想不想自己制作一台显微镜呢?出示课题导入。
方案三:提问激趣,引出课题:生物课上是怎样使用显微镜的?是由哪几部分组成?你们知道为什么显微镜能比普通的放大镜放大倍数大得多吗?
神话故事《葫芦娃》中有一位葫芦娃有特殊的本领,他有千里眼,能够看到很远以外的东西,设问:大家想不想拥有和他一样的本领呢?我们只需要借用一特殊的工具就可以实现大家的愿望,那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学习的——望远镜。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l 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2、过程与方法
l 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l 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重、难点:
1、 显微镜、望远镜结构原理
教学器材:
显微镜、电脑平台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一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当:
物体与透镜的'距离为25cm时,成
物体与透镜的距离为15cm时,成
物体与透镜的距离为5cm时,成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 为什么要利用显微镜和望远镜?
进行新课:
1、显微镜:
(1)、显微镜的结构:图3.5-1示
各部分的作用…… 目镜:
物镜:
反光镜:
(2)、显微镜如何放大物体:课本p65示
(作光路图说明)
总结:显微镜实际上是二各凸透镜的组合,一个做投影仪,
另一个做放大镜。
2、望远镜:图3.5-2示
各部分的作用…… 目镜:
物镜:
反光镜:
(2)、望远镜如何看清远处的物体:课本p66示
(作光路图说明)
总结:望远镜实际上是二各凸透镜的组合,一个做照相机,
另一个做放大镜。
4、介绍新型的显微镜、望远镜。
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1、 完成课本练习。
2、 我还想知道……?
教学后记:
可以让学生自学的方式进行,最后总结它们的结构
和原理,然后复习本章知识。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