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2-05
这是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反思,是优秀的物理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反思第 1 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量筒,会用量筒测量液体(如水)体积和测小块不规则固体(如石块)的体积。
过程与方法:
1、进一步熟悉天平的调节和使用,能较熟练地用天平、量筒测算出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2、在探究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过程中,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定物理量的科学方法,体会占据空间等量替代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过程中,有操作欲望,熟练地使用天平、量筒测算物质密度,认真按规则做好实验,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用量筒测量物质的体积。
【教学难点】: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实验器材】
托盘天平和砝码、量筒、石块、烧杯、水、盐水、细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是物质的.密度?
(2)计算密度的公式是什么(测量物质密度的原理)?
(3)要求出物质的密度需要知道哪些量?
教师出示::用天平可以称出物质的质量,对于规则几何体我们用刻度尺就可以测量出它们的体积,要是不规则的几何物体就得需要其他的方法来测量物体的体积,首先我们学习使用量筒测量液体和形状不规则固体体积的方法。
二、进行新课
1、引导学生认知学习目标。
2、讲述量筒(或量杯)的使用方法。
出示量筒,介绍量筒。
观察桌上量筒的刻度。说明: mL是体积单位“毫升”的符号,1mL=1cm3.
提问:
(1)你所用的量筒的最大刻度(即量程)多大?
(2)它每小格(即最小刻度值)为多少mL?
观察读出液体的体积?怎样测固体的体积?
引导学生讨论得出:
(1)测量时量筒应如何放置?(测量时量筒应放平稳);
(2)记录数据前应如何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筒内液体液面相平;)(如测水的体积,由于水面的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跟凹面相平;如测水银的体积,由于水银面是凸形的,读数时,视线要跟凸面相平。)
(3)测固体体积的方法是哪几步?(测固体体积的方法:①在量筒内倒适量的水(以浸没待测固体为准)读出体积V1;②用细线栓好固体慢慢放入到量筒内,读出这时水和待测固体的总体积V2;③用V2-V1,得到待测固体的体积。)
3.分组实验(一):测石块的密度
提问:测石块的密度合理的实验步骤是什么?
小组间进行交流各自的实验方法,达成共识,确定正确的实验方法。
1.测量出小石块的体积m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水面所对刻度V1,再将被小石块轻轻放入水中,读出此时读数V2,V2-V1即是该固体的体积。
石块的密度即为:ρ=m/v2
强调: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应该先用天平称出石块的质量。
实际操作,自行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
石块质量m/g
水的体积V1/cm3
水和石块的体积V2/cm3
密度ρ/g/cm3
。
4.学生分组实验(二):测盐水的密度
提问:测盐水的密度步骤是什么?
1、用天平测量出烧杯和盐水总质量m1
2、把烧杯中的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并用量筒读出这部分盐水体积V
3、再用天平测量出剩余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2 4、利用公式计算ρ=m1-m2/V
记录数据的表格
引导学生思考:
(1)如何设计实验方案,才能减小测量的误差?
(测盐水的密度时,为什么要先测盐水的质量?而测盐水的质量为什么用剩余法?让学生讨论后,教师引导学生形成共识:如果先测盐水体积,量筒中水倒入杯后,总有一部分水残留在量筒中,质量测不准,偏小。同样如果先测杯子质量,再将盐水倒入杯子测出盐水和杯总质量,然后盐水倒入量筒测体积,总有一部分水残留在杯中,使盐水体积测不准,偏小。)
(2)为了计算方便,倒入量筒的盐水体积取什么样的数值最好?
实际操作,自行设计实验记录数据的表格,
玻璃杯和盐水的质量m1/g
玻璃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m2/g
量筒中盐水的质量m/g
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cm3
盐水的密度ρg/cm3
整理实验仪器,培养良好的习惯。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反思第 2 篇教学目标:
物质的密度教案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自身一种特性。
(2)知道密度单位、含义及写法读法,会进行不同密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3)了解常见物体的密度大小。知道水的密度大小。
(4)初步运用密度公式进行物质密度的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和比较方法,认识到某中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进一步体会比值定义法在密度概念建立过程的应用。
情感态度:
用实验探究引起学生对密度知识的直觉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密度是物质本身特性的讨论,对生活中有关密度的知识或现象产生关注。
新授过程:
1、创设情境
教师出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教师拿出一杯水,一杯酒精,一块铜,一块铝,一块肥皂、一块泡沫、要求学生鉴别。
设计意图:从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出发,通过生活中的常识,通过观察和学生亲自的体验,让学生觉得亲切自然、物理有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初步体验成功的喜悦。
再拿出两块大小不同并且涂上颜色的金属块,问学生能否很有把握地断定它们是同种物质?
教师可以指出:单凭气味和颜色这些明显的特性来鉴别物质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研究物质的一种隐蔽的特性。
设计意图:使学生长生困惑,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教师用纸包着一块肥皂和一块泡沫的长、宽、厚度一样,也就是什么一样?
那么怎样知道哪个是肥皂、哪个是泡沫呢?它们的质量、体积有什么关系?
设计意图: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不相等
2、探究实验
①提出问题
将同种物质构成的物体(如橡皮泥)分割成两半,其中体积被分割成了两半,物质的质量也被分割成了两半,通过以上的体验和实验感知到什么?从中你受到什么启示,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会有什么关系?
设计意图:设置疑问,进一步激发探究欲望。
②猜想与假设
尝试根据经验和以有知识对问题提出猜想:想同种物质,体积越大,质量越大。如果体积增大到原来的两倍,质量也是原来的两倍。
③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分析实验,要测质量和体积应选什么器材?讨论得出:天平、刻度尺、物体。
设计实验表格:
质量(g)
体积(cm3)
1cm3物质的质量m/v
铝块1
铝块2
铝块3
木块1
木块2
木块3
进行实验:(1)用提供天平铝块1的质量,用刻度值测出长方体的长、宽、高,并计算出体积,并求出质量和体积的比值;重复对铝块2、铝块3重复实验,将数据填入表格。
(2)用提供天平木块1的质量,用刻度值测出长方体的长、宽、高,并计算出体积,并求出质量和体积的比值;重复对木块2、木块3重复实验,将数据填入表格。
④汇报实验数据,小组讨论交流,归纳推理得出结论:
由以上的实验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什么?点名学生发言,说出自己的结论。师总结:同种物质的质量随体积的增大而增大,切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从哪方面看数据,怎样得出结论,对同种物质的测量数据讨论时,提醒学生既要竖着比较也要横着比较。让学生知道每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都成正比,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每种物质都遵守共同的规律,渗透"异中求同"的比较方法。然后比较不同物质在遵守共同规律的前提下是否有不同之处,渗透"同中求异"比较方法。
⑤引入密度的概念
由实验结论可见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能反映物质的种类的这样的特性,在物理学中,把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符号为ρ。进而引出公式:展示密度计算公式:公式:ρ=m/v,单位符号以及关系。
⑥应用:观察课本,了解密度的意义;固体、液体、气体密度的关系。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反思第 3 篇一、教学目标
1.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一是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二是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
2.通过对量筒的实际操作,掌握利用量筒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领悟物理中的转化思想。
3.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量筒的使用方法,利用量筒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难点】
如何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上课前教师通过提问的形式回顾上一节讲解的密度的概念和相关的知识,随后展示教师在外随机拾到的小块,提出问题:怎样测量小石块的密度?根据学生回答,发现小石块形状不规则,无法计算它的体积,教师进而引出今天的课题——测量物质的密度(板书)。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反思第 4 篇一、教学目标
《物质的密度》集体备课教案
1.理解密度概念及公式、单位、物理意义
2.熟悉常见的固体、液体的密度,
3.掌握密度概念的基础上,能利用公式进行一些简单计算
4.通过对密度知识的了解,能了解其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际应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建立密度的概念,理解密度公式及其变形
2.能利用公式进行一些简单计算
3.熟悉单位换算(1×103kg/m=1 g/cm)
三、实验器材
天平(砝码)、质量不同的两个铜块、质量不同的两个铝块、橡皮、木块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讲台桌上放着铜块、铝块、木块、一杯水、一杯酒精.
师:1.这里有铜块、铝块、木块、一杯水和一杯酒精,你能把它们分辨出来吗?
2.说明你是怎么分辨的?教师指出:要分辨物质,就要知道并且利用物质所具有的一些特性.如颜色、气味、软硬,就是物质的不同的特性。根据这几种特性,利用我们的眼、鼻、手等感觉器官,就能将上面五种物质分辨出来。
3.我们桌上放的两个物块,一个是铜块,一个是木块,外面涂有同样的颜色,你能把它们分辨出来吗?
a、讨论与交流:(提出猜想)
生甲:可以用比较质量大小的方法来区分,质量大的一定是铜
师: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生:提出猜想“同种物质的不同物体,体积越大,质量越大,它们各自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可能是相同的”
b、设计实验:
分别选取3个大小不同的、长方体的铜块和木块(铜块和木块的体积分别对应相等),分别用天平测出它们的质量;用直尺测出边长后,计算出它们各自的体积;算出每个铜块和木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然后加以比较。
C、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
测出2个体积不同的铜的质量与体积; 测出2个体积不同的木头的质量与体积;
分别算出每个铜块和木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教师演示实验.并将得到的数据填入书中的表格中.
d、实验结论:
同种物质的不同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 (相同/不相同)的;
不同物质的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是 (相同/不相同)的。
建立概念:
质量有体积的比值等于单位体积的质量。所以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的特性。
[板书1] 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同种物质密度一般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密度一般不相同,所以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物理属性
[板书2] 密度的公式:r=m/v 其中r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板书3] 密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是千克/米3,符号为 kg/m3 读做千克每立方米。密度的单位有时用 克/厘米3,符号为g/cm3 (1×103kg/m=1 g/cm)
6、介绍密度表中各类物体的密度数据,并进行比较,看看结果有什么特点。
[板书3] 密度的应用
师:密度公式有什么用处呢? 生甲:可以测量密度,从而用来鉴别物质
生乙:可以用来计算不便于直接测量物体的质量或体积的v =m/r; m = rv
巩固练习:
1.教材上的例题
2.请你想想,怎样鉴定金戒指的真假?需要测哪些量?用什么仪器?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