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2-05
这是一亿有多大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是优秀的数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教学内容:
苏教版第7册p106—107。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实践,通过操作活动并借助推算和计算器的计算,从不同角度感受一亿的大小,进一步发展数感。
2、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活动中增强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培养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教具,学具准备:
学生每人准备计算器。
教师准备
练习本,秒表,少量大米,天平一台,卷尺一把。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活动。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中国大约有多少人吗那么你知道一亿有多大吗今天我们就来开展几项活动,在活动中让同学们感受一下"一亿有多大"。
二、开展活动。
数一数
⑴全班分两大组,每组选几人数100本练习本,并选两人计时。
⑵各组汇报用的时间,然后计算出两组数练习本所用时间的平均数(为计算方便取近似数90)。
⑶照这样的速度数一亿本练习本大约用多少秒
⑷让学生结合放大的表格边计算,边校对,边填写。
⑸讨论:数一亿本练习本的时间大约相当于多少年请你们用计算器计算一下。让学生边计算边填在书上,得出大约要3年才能数完一亿本。让学生在时间上实际感受"一亿有多大"。
排一排
⑴请出10个学生手拉手排成一行,量一量大约长多少米。
⑵如果一亿个学生手拉手站成一行,大约有多长。
按实际量的米数修改表格,再计算填表,单位可用米或千米。
⑶用计算器计算这些学生站成一列可以绕地球赤道多少圈(三圈半)
让学生从长短上感受"亿有多大"。
称一称
⑴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仿照上面的活动完成这一内容,教师巡视指导。
⑵学生共同探讨下面两个问题。
第一题用什么去乘13
⑶通过计算要让学生了解一亿粒米大约重2500000克(或2500千克/2.5吨),在轻重上感受"一亿有多大",同时让学生体会到节约粮食的重要性。
三、活动总结
通过以上活动,让学生说一说:一亿有多大,你有什么体会。一亿有多大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1亿有多大”第33页。
教材分析:
教材共分3个层次。第一个层次猜想。以“你能想象1亿有多大吗?”的问题呈现。第二个层次是探究。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第1幅图3句对话。“咱们第一小组来设计一个方案吧。”这句话不仅提示小组活动的任务,还明确探究问题要先设计方案。“选什么东西呢?”是研究对象的确定。“我们来看看1亿张纸摞起来有多高吧。”确定研究的对象。第2幅图4句对话。“难道真的要找1亿张纸来量一下吗?”提出疑问,引发思考与对话。“不用,可以先量出100张纸的厚度。”确定探究的思路从局部推算出全部。“高1厘米。”动手操作的呈现。“也可以先量出1000张纸的厚度。”从不同的基数展开探究。第3幅图3句对话。“那10000张纸有多厚呢?”推理的呈现。“这样算下去,1亿张纸摞起来大约有1万米高呢!”是结论的得出。“哇,比珠穆朗玛峰还高。”用具体形象的事例对照,帮助学生想象1亿张纸有多高,发展学生的数感。第三层次是讨论交流。首先呈现的是活动记录单,包括小组成员、活动名称、活动步骤、结论四个部分。这张表格对上面探究活动过程的一种记录。接着“你们组选什么东西研究呢?和其他小组交流一下你们的方案。”交流方案与第1句话对应,要求学生交流探究的过程与结果的整个过程,让其他小组在倾听中丰富对1亿有多大的具体感知,进一步发展数感。
从教材的编排可以感受到以下几点:1.凸显“猜想”的价值。开篇第一句“你能想象1亿有多大吗?”激起学生对数的认识的知识与生活经验,去想象1亿有多大,不同的想象会产生不同的猜想,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在不同猜想的敲打下不断被激发。2.蕴藏着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教材呈现了“猜想—实验—推理、对照”的探究活动的过程,使学生开展活动有序可循。范例呈现了100张、1000张纸的测量,推算10000张纸、1亿张纸。这里就蕴藏了由局部推算整体的研究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经验与策略,形成求真求实的品质。3.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小组商量“选什么东西呢?”小组合作进行试验,小组进行推算、对照,小组整理研究过程与结论,全班展示交流。让各组学生自主活动,为学生提供自主选择、自主试验、验证猜想的探索空间,让学生切实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获得成功的喜悦。
学情分析:
“1亿有多大”是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之后安排的综合与实践。学生已经认识了亿以上的大数,学习了计算器,认识了一些常用的计量单位且会进行简单的换算等,为探究“1亿有多大”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储备。但大数相关的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比较少,数感还需进一步培养与提升。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究活动,借助对具体数量的感知,利用可想象的素材感受1亿的大小,发展数感。
2.经历“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的过程,了解探究数学问题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初步渗透由部分推算整体的数学思想。
3.学会用生活周围的数据,形象地描述大数,培养主动、自觉地运用和理解数的意识。
4.经历与他人合作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通过探究活动,借助对具体数量的感知,利用可想象的素材感受1亿的大小,发展数感。
教学难点:
经历“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的过程,了解探究数学问题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纸(100张、1000张)、黄豆(100粒、1000粒)、铅笔(10支)、电子称、直尺、计算器(4只)
教学过程:
一、猜想导入
1.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亿”这个计数单位,知道1亿是一个很大的数。你能想象1亿有多大吗?请结合生活中你熟悉的物品,想象一下1亿个这样的物品会有多少?
2.看来,这样抽象的说很难想象1亿有多大,你能想象一下1亿张纸摞起来有多高吗?
究竟是不是和我们猜想的一样呢?我们需要验证自己的猜想,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可以怎样验证?
二、实验探究1亿有多大
1.举个例子1亿张摞起来有多高,你认为怎样验证?你们明白他的意思吗?先测量小数量,再计算大数量。
如果要知道1亿课黄豆有多重?1亿枝铅笔接起来有多长?读1亿个字要多长时间?你又准备怎样研究?
2.小组活动
(1)要求
①小组讨论确定研究内容。
②思考准备怎样研究。
③进入探究,并填写记录单。
温馨提示:1.如果需要工具可以到老师这里领;2.完成活动后请拿出阅读材料。
(2)分小组实验,实验完成后2名学生把结论板演在黑板上,其他同学阅读材料,结合自己小组的实验结论,选择其中的一个例子,算一算,想一想,小组内交流感想。
三、展示交流,在具体事物对照中感受1亿有多大
1. (1000张纸)1亿张纸摞起来有多高。
(1)小组上台展示。介绍小组活动成果。(要求说说探究的过程与结论。)
(2)请大家对照这个小组研究成果1亿张摞起来有10000米高,看看阅读材料,你有什么想说的?
我们对照世界上最高峰珠穆朗玛峰高约8800米,发现1亿张纸摞起来比它还要高!这就是对照,用我们熟悉的事物来帮助我们想象1亿有多大。
(3)比较这两个小组的研究,都是研究纸,研究1亿张纸摞起来有多高,为什么结论不一样?
他们两组选择的测量的张数不同,一组是100张,一组是1000张,也就是研究的基数不同。一般来说选择小的数研究比较快捷,但精确度较差,选择大的数比较费时,但精确度较高。如果我们需要快速知道结果,我们选比较小的数开始。如果要求比较高选择较大的数开始研究,误差比较小。
2.(100粒、1000粒)1亿粒黄豆有多重
(1)小组上台展示。介绍小组活动成果。(要求说说探究的过程与结论。)
(2)对照。
①根据探究的结论,看看阅读材料,你有什么想说的?
②1亿粒黄豆重约36吨,一头普通成年大象重约5吨,比7头大象还重。
③四年级学生的平均体重是32千克,大约几个同学相当于1亿颗黄豆的重量?如果每班40名学生大约几个班?
④如果100颗黄豆可以磨出2杯豆浆,那1亿黄豆可以磨出多少杯豆浆?一家三口,每人每天喝1杯,可以喝几天?可以喝几年?
请先猜一猜。再呈现计算的过程与结果,大约能喝1826年。最后请学生说说感受。
(3)比较这两个小组的研究,都是研究黄豆,研究1亿粒黄豆有多重,为什么结论不一样?
研究的对象黄豆品种不同,颗粒大小不同。还有测量的粒数不同,一组是100粒,一组是1000粒,也就是研究的基数不同。想一想,选择100粒与1000粒,哪个研究的结果比较准确?一般来说选择小的数研究比较快捷,但精确度较差,选择大的数比较费时,但精确度较高。如果我们需要快速知道结果,我们选比较小的数开始。如果要求比较高选择较大的数开始研究,误差比较小。
3.(1枝)1亿枝铅笔接起来有多长
(1)小组上台展示。介绍小组活动成果。(要求说说探究的过程与结论。)
(2)对照。
①学生对照阅读材料说感想。
②全班统一交流。
a.中国第一大河长江长约6400千米,1亿枝铅笔连起来17700千米大约3条长江连起来那么长;
b.学校操场一圈200米,我们跑操每天跑2圈,共400米。跑完1亿枝铅笔连起来17700千米需要多长时间?
学生先猜,再计算得出大约121年,最后请学生说说感想。
(3)两个小组都是研究1亿枝铅笔连起来有多长,为什么结论不一样?一枝铅笔只差5毫米,1亿枝铅笔就相差500千米。你有什么想说的?是啊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我们在测量的时候要认真仔细多测几次。
4.读1亿个字要多长时间?
(1)有小组研究吗?你打算怎么研究?
(2)读200个字约1分钟,你能推算吗?得出约347天。
(3)不到1年,好像时间不长,你们说呢?
三、总结回顾
1.我们研究了1亿张纸摞起来有多高,1亿粒黄豆有多重,1亿支铅笔连起来有多长,读1亿个要多长时间,回顾研究的过程,说一说我们是怎样研究的?
我们采用从一部分推算整体的方法,一起经历了猜想—实验—推理、对照的过程,感受到1亿有多大。
2.想一想,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题 《一亿有多大》 课时安排 第1 课时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经历估计、实验、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验一亿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并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经历实践活动,让学生初步获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节约时间的优良品德,并深刻感受到疫情期间祖国对人民的关心和爱护,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一亿的大小。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具 学具 课件 计算器
教学方法 讲授法 直观演示法
学情分析 为了促进目标的达成,课前对学生进行了初步的调查,由于1亿这个数太大,学生很难结合具体的量获得直观的感受。小学生的思维正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根据这个特点,应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在生活实例中利用可以想象的素材把握相对的大小关系,充分感受1亿这个数有多大。
使用教材构想 先介绍珠穆朗玛峰的高寒难攀,让学生真正感受到8848米的海拔的高度,通过对比1亿张纸叠放在一起的厚度和珠穆朗玛峰的高度让学生初步建立1亿的大小概念。其次,通过数1亿本练习本的时间的估计,再一次感受1亿的大小。最后,通过我国人口、疫情期间国家的补助、和我国2019年经济发展的各项数据,感受到我国是一个以最广大人民利益为根本的国家以及我国经济蓬勃发展的态势。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你们猜猜老师的课件背景图片是哪里呢?你们知道世界上最高的山是什么山吗?让老师来给大家揭开谜底!这就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它位于中国与尼泊尔边境线上,北部在中国西藏定日县境内(西坡在定日县扎西宗乡,东坡在定日县曲当乡,有珠峰大本营),南部在尼泊尔境内,是世界最高峰,也是中国跨越四个县的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和尼泊尔国家公园的中心所在。在藏语中“珠穆”是“女神”的意思,“朗玛”是“母象”的意思,整体意思为“大地之母”。那大家也看到老师图片中所标的它的海拔是多少米呀?有1万米大吗?即使这样,这里也特别的高,我们来看一小段视频,感受下!看完视频,你们觉得这里是不是很高呢?二、新课比一比。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前两天做过的一道练习题,题意是100张纸叠放在一起是1厘米,那么1亿张纸的厚度是多少米?它比珠穆朗玛峰高吗?那我们今天来再次验证一下是不是比珠穆朗玛峰高。看完以后,想象一下,如果你站在1亿张纸上面会怎样呢?说一说。同学们你们能说一说1亿大概有多大吗?算一算。数100本练习本需要90秒,那么,数1亿本练习本需要多久呢?大家计算并填写表格。数量/本1001 0000 100 00001 0000 0000时间/秒90 大约需要几年呢?读一读。a.截止2020年03月02日,全球 230 个国家人口总数为75 8520 4179人,其中中国以 14亿零5万人位居第一 b.各级财政部门继续加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投入力度,截至2月3日零时,累计下达疫情防控补助资金470亿元。c.截至目前,银行业为抗击疫情提供信贷支持超7900亿元。d.国家统计局发布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99 0865亿元,比上年增长6.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 0892元,比上年增长5.7%。国民总收入98 8458亿元,比上年增长6.2%。同学们,通过这些数据你有什么感受呢?三、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感受到1亿这个数有多大了吗?
当堂训练与达标检测设计 100粒大米重2克。我国大约14亿人,如果每人每天节省1粒米,全国1天大约节省多少克?如果每人每天吃大米400克,这些大米可供1个人吃多少天?是多少年?
板书设计 1亿有多大1亿张纸厚1万米,比珠穆朗玛峰还高数1亿本练习本需要3年启示:珍惜时间,积少成多
作业设计 收集生活中你见到的用“亿”作单位的事例。
教学反思 《一亿有多大》一课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节数学实践活动课,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经历猜想、实验、对照的过程,利用可以想象的素材充分感受1亿有多少,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本节课的教学主要体现以下三点:重研究方法的训练与研究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组织探索,合作交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让他们的好奇心得到充分满足,使他们在想象和争论中激起探索的欲望与兴趣。
教师简介 吴海霞是太原市万柏林区开城街学校四年级一班的班主任及数学教师,曾荣获2017年万柏林区优秀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与学生相处较多,善于从多方面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和生活情况。她力求做一个民主管理型的班主任,希望孩子们能够在课堂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即使在这个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她不仅每天负责叮嘱孩子们基本的卫生防护知识并填报防疫平台的信息,而且她能利用每天仅有一节的数学课积极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通过问答、连麦的形式与学生交流。此外,她还通过作业以及与家长沟通的形式及时掌握孩子的学习动态,希望在家长的配合下,真正做到“停课不停学”。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到一亿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以具体的事物来表达对一亿大小的感受。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活动中增强主动参与和乐于合作的意识,培养勤俭节约的'优良品德。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天平、卷尺、秒表、100米大米、实物投影。
学生准备计算器、练习簿。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谈话:(出示100000000)大家认识它吗?(指名回答)
教师在100000000上面板书“一亿”。
谈话:大家都会读会写一亿,但是这一亿到底有多大呢?想了解吗?那就让我们了解一下“一亿有多大”。(将课题补充完整)
二、实践操作
1、数一数
(1)小组活动,动手数一数。
以小组为单位,每人拿出一些练习簿,合在一起,以循环的方式一本一本地数,数到100本告诉老师,老师立即告诉各小组所用的时间,组长记录下来。完成后各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数100本练习簿大约所用的时间。
(2)小组合作,提出问题。
谈话:如果照这样的速度,我们数1亿本练习簿要用多少秒呢?
出示书本上的表格(学生可以把90秒、900秒改为全班认同的其他秒数),请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推算,并把推算结果填入表格。
小组反馈,指名读最后的得数。
(3)进一步探究问题。
谈话:9千万秒(或学生推算出的其他秒数),这段时间长不长?这么长的时间用秒作单位来表示,显然不合适,你认为应该采用哪个时间单位?(年)怎样把9千万秒换算成多少年?
学生说出计算方法后看书上的算式。
小组合作,借助计算器计算出结果。
提问:看了这个计算结果,你有什么感想?
2、排一排
谈话:刚才我们通过数一数从时间上感受了一亿的大小,大家还想不想通过其他的方式,再来感受下一亿的大小呢!
(1)实际测量长度。
请10位同学手拉手站成一行,师生共同测量出长度。(可能会出现测量的结果不是整米数,取整米数的近似数来表示。)
(2)列表进行推算
提问:照这样计算,一亿个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排有多长呢?
出示表格,根据表格形式,各小组也依据刚才测量的数据列个表填一填,并反馈推算结果。
(3)从绕地球的圈数来进一步感知一亿有多大。
指名读出推算出的长度。
谈话:对于这个长度,大家都会感觉到很长,但究竟有多长,还可能感受不深。地球赤道全长40000000米,一亿个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行,可以绕地球赤道多少圈?用计算器算一算。
指名说一说计算结果。
提问:看了这个数据,你又感受到什么了?(指名说一说)
3、称一称
谈话:通过数一数,排一排,我们感受到一亿的大小,老师这里还带来了一个工具,(出示天平)大家猜猜我能用这个天平做什么呢?(学生对天平已有认识,所以能够想到“称”)那下面我们就用称一称的方式再来感受下一亿的大小。
(1)实际称一称。
出示100粒大米,在天平上称一称,称出100粒大米的克数。
(2)列表进行推算,解决两个问题。
①解决第一个问题
提问:14亿人为什么乘14,而不是乘14亿?(让学生明确表中推算出的是1亿粒大米的重量,14亿粒米,就是14个1亿粒米,所以只能用1亿粒米的重量乘14)
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第一个问题。
②解决第二个问题。
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交流反馈。
提问:看了这两个计算结果,你想说什么呢?(在这里不仅让学生说说一亿的大小,同时要让学生说说应该节约粮食。)
三、全课总结
谈话:通过我们以上的实践活动,现在你以“一亿到底有多大”有认识了吗?你能来给我们大家描述“一亿有多大”吗?
《一亿有多大》案例反思
认识一亿有多大,对于学生来说确难度,因此本课着重突出数一数、排一排、称一称这三个环节,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充分感知一亿的大小,同时注重学生之间的互相合作,在相互交流中进一步丰富一亿有多大的认识。
著名数学教育哲学家郑毓信先生曾说过一句话:“我们怎样认识数学,我们就会怎样教数学。”数学是一种过程,是学生自主探索、研究讨论、获取结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获得知识,更有学习研究的方法,合作探索的愉悦,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1、注重实践——在活动中感知。教师在教学中结合教材的三个环节创设了具体操作情境。如,分组以循环方式一本本数,数到100本,并记录下时间,当推算到数一亿本需两年多时,孩子们都震惊了,在小小组都交流开了,有一孩子说,“如用两年多数完那得连续不断,实际用时将后更多。”孩子们不由得感慨一亿真大。
2、关注合作——在交流中提升感悟。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总是在一个群体中进行,并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对学数学会产生或多或少的作用。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合作。在活动中小组成员共同研究,共同讨论,从而自主地,创造性地运用已有知识经验去解决排一排,称一称中的实际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他们能很好的进入学习情景,都急切的想知道1亿个小朋友到底有多少,1亿粒米、14亿粒米的重量等等,每一步的探索都是一次,体验真切感知一世有多大。
学习不是一种简单的“告诉”,而是学习者的一种实实在在的“体验”。如果一亿多大把几个结论直接呈现给学生,不敢想象,那会是多么枯燥的一堂课,学生对一世有多大能否像本课尾一样,学生能结合具体事物娓娓道来。因此教学中要注重实践关注合作,在活动中促使学生体验,让学生真正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