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数学教案

876加几教案解读

日期:2021-12-07

这是876加几教案解读,是优秀的数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876加几教案解读

876加几教案解读教学目标:第1部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得出计算8、7、6加几的方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8、7、6加几。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及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数学应用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正确熟练地用“凑十法”,计算8、7、6加几。

  教学难点: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得出计算8、7、6加几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9+( )=10 8+( )=10 ( )+7=10 6+( )=10

  2.口答

  8+2+4= 7+3+2= 6+4+7=

  3.口算: 9+5=

  4.比一比:8+5= 7+5= 6+5= 这三个算式与9+5= 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相同点:它们都是加5的算式;

  不同点:加法算式中前面的加数不一样……

  在9+5=的算式中,用凑十的方法把5分成4和1,9加1等于10,10加4就等于14.接下来我们就借助这些计算方法来学习8、7、6加几(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探究算法:8加几的算法

  (1)计算8+5=?

  请同学们算出得数,汇报结果。

  师:请一位同学来说说你的计算方法。

  预设算法:

  a. 从5个中拿出2个和8凑成10,10再加3等于13。从5个中拿2个和8凑成10,其实就是把5怎么分?(把5分成2和3,8和2凑成10,10+3=13)

  b.把8记在心里面,伸出5个指头,接着数……

  (2)学生口述师板书 8 + 5 = 13

  ∧

  2 3

  10

  (3)师述:从5中分出2,跟8凑成10,10再加上剩下的3,就等于13。

  (4)动手操作,摆小棒

  请同学们把8+5=的算式用小棒来摆摆,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指名提问。

  师进一步明确摆法:左面摆8根小棒,右面摆5根小棒,从右面的5根小棒中取出2根,放进左面的8根中,8添上2就是10,右面还剩3根小棒,10加3就等于13.

  2.自主探究7、6加几

  师:结合9加几和8加几的算法,你会算7+5= , 6+5=这两个算式吗?

  (1) 学生思考交流.

  (2) 生口述,师板书 7 + 5 = 12

  ∧

  3 2

  10

  (3)请一名学生板演6+5= 的计算过程,师生共评。

  3.师:同学们刚才都是把8、7、6分别凑成10,然后用10再加上剩下的数,这种方法跟我们学过的9加几的方法一样,都是利用“凑十”的方法。

  三、巩固应用

  1.课件显示,完成教科书91页“做一做”第1、2题。

  2.解决问题:课本91页的主题图。

  四、课堂总结

  大家谈一谈,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知识?

  课后习题

  完成练习题1、2、3

876加几教案解读教学目标:第2部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究得出计算8、7、6加几的各种方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的口算8、7、6加几。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及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凑十法”,自主探究得出计算8、7、6加几的各种方法。

教学难点:

把另一个加数分成几和几,才能和8、7、6“凑十”,同时体现算法多样化。

教学方法

1、注重操作,为学生把已掌握的计算方法迁移到新情况中去打好基础。教学例1时,利用学习9加几的基础,让学生独立用小棒摆出把8凑成10的过程,以加深对“凑十法”的感性认识。在操作的基础上,让学生说明用“凑十法”计算8+5的口算过程,强化“把8凑成10,就把另一个数分成2和几”的认识,为学生掌握8加几的计算方法打好基础。

2、运用迁移规律,解决新问题。

教学例2时,先利用学生计算8+5的基础,让学生思考怎样把8凑成10,算出8+4的得数。之后,让学生回顾比较9加几、8加几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为学生用“凑十法”

876加几教案解读教学目标:第3部分

  教学目标

  1.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正确计算8加几、7加几、6加几,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方法多样化的能力。

  1.2过程与方法: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操作、讨论、交流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出多样化的算法。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

  教学重难点

  2.1教学重点:掌握计算8加几、7加几、6加几的方法。

  2.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使用多种计算方法的能力。

  2.3 考点分析:正确计算8加几、7加几、6加几。

  教学工具

  课件出示主题图、小棒20根。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

  1、6、7、8的组成题型

  2、9加几的口算题

  3、6、7、8连加题型

  探究新知

  1、收集信息,回答问题

  【出示主题图】体育课课好玩啦!瞧,同学们都在跑步呢!

  ①、说一说从图上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②、提问: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③、板书:跑步的一共有多少个学生?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④、引出课题。

  板书课题:8、7、6加几。

  2、学习例2

  ①、动手操作,探讨“8+5”的算法。

  (各小组分组讨论,教师参加小组讨论。)

  A、从8开始,接着数9、10、11、12、13.

  B、左边摆8根小棒,右边摆5根小棒,从右边的5根中拿出2根,和左边的8根凑成10根,再加上右边剩下的3根,一共是13根。

  C、左边摆8根小棒,右边摆5根小棒,从左边的8根中拿出5根,和右边的5根凑成10根,再加上右边的3根,一共是13根。

  教师对学生想出的多种算法给予鼓励。

  ②、引导学生比较各小组的算法,说一说自己喜欢用哪种方法?

  学生说的时候,要求说出喜欢这种算法的理由。

  可结合板书口述计算过程,也可边做边说计算过程。

  3、知识迁移,探索“8、7、6加几”的算法

  ①、出示“8+4”

  问:为什么把4分成2和2了?

  (使学生明白8和2凑成10,强化“凑十法”。)

  ②、出示“7+6”

  问:想一想,怎样算比较快?

  问:如果不借助小棒,你会计算吗?(学生独立思考,口述算法)

  问:为什么把6分成3和3?为什么把7分成3和4?

  (指名学生回答)

  (使学生明白7和3凑成10、4和6凑成10,强化“凑十法”。)

  ③、出示“6+5”

  问:为什么把5分成4和1?为什么把6分成1和5?

  (指名学生回答)

  (使学生明白6和4凑成10、5和5凑成10,强化“凑十法”。)

  4、多种算法计算“8+9”

  ①、出示例3: 8+9=□

  ②、学生思考,汇报计算方法。

  因为9+8=17所以8+9=17

  ③、请学生评一评这几种算法:你认为哪一种最方便?为什么?

  小结: 在计算时,可以用“凑十法”、“拆小数,凑大数”、“拆大数,凑小数”的方法,也可以用“交换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计算。

  巩固提高

  1、完成课本92页做一做1——3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学生完成后同桌讨论,并说说用的什么方法。

  2、完成课本练习二十一4、5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完成后学生开火车说出答案。

  3、完成课本练习二十一8、9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完成后小组内讨论,然后由小组成员出一个代表来说出答案,教师讲评后确定答案。

  课后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加法是8、7、6加几,计算8、7、6加几的题目,可以用凑十法,也可以用同学们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同学们在计算的时候,可以应用多种计算方法解决问题,要学会观察题目中数字特点,并用简便方法计算。我们还要进一步运用计算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在解决的过程中,同学们要认真体会计算的应用价值,并为后继知识如“20以内的退位减法”做好铺垫。

  板书

  第2节 8、7、6加几

  跑步的一共有多少人?

  8 + 5 = 13

  凑十法:

  8+4= 7+6= 9+8= 8+9= 5+6= 6+8=

  在计算时,可以用“凑十法”、“拆小数,凑大数”、“拆大数,凑小数”的方法,也可以用“交换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计算。

876加几教案解读教学目标:第4部分

  教学内容:

  8、7、6加几

  教材分析: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20以内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着部分学习的好坏,将队今后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的影响,本节课的内容是在9加几的基础上学习的,对各种算法如“点数”,“接着数”,“凑十”都已经有了比较,本节课主要是要求学生能用“凑十”进行计算。

  教学评析:

  一、情境入课,初探8加几算法

  师:星期天上午,小朋友们到公园去玩,先来了8个小朋友,又来了3个,一共要买几张门票呢?

  生:13张。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1:数出来的。

  生2:从8接着往后数5个,就知道了。

  生3:8+5算出的。

  师:先来了8个,又来了5个,可以用加法8+5来算,(板书:8+5)那怎样进行计算呢?能用小圆片摆摆,说说吗?

  学生操作

  师:谁先来?

  生:从5个里拿出2个给8,就有10了,加起来就是13了。

  师:为什么要拿2个给8呢?谁能说的具体点啊?

  生:以为8和2可以凑成10,从5里借2个给8是10,然后10和3加起来就是13了。

  师:说得真好,表扬他。

  板书8+5=13

  /

  23

  10

  师:看到8,想到了2,8+2=10,10+3=13,谁能来说说?

  生1、2说

  师:同桌说一说

  练一练,8+38+68+48+78+8(抽几题说算法)

  评析:本课主要是在9+几的基础上,对凑十法有一定基础上继续来学习8加几,7加几及6加几。以为有了9加几的铺垫,学生已经能基本借助手中的学具进行凑十的计算,从教学实录可看出,学生在学习8加几时已经比较得心应手了,教师通过适当饮弹,让学生通过操作,积极得出计算的方法,无论是算法还是算理都比较清楚明了,了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

  二、自主探索7加几,6加几

  1、探索

  师:小朋友们已经会算8加几了,你能来试试这两题吗?想一想,同桌互相说一说。(出示7+66+5)

  小组讨论

  师:谁先来?

  生1:算7+6时,看到7,想到3,把6分成3和3,7+3=10,10+3=13

  师:说得蛮好,谁再来试试?

  生2:看到7,想到3,把6分成3和3,7+3=10,10+3=13

  师:为什么看到7都想到了3?

  生:以为7和3凑成10。

  师:怎么算6+5?

  生1、2:看到6,想到4,把5分成4和1,6+4=10,10+1=11

  师:大家都是这样想的吗?真棒!

  2、小结

  师:刚才我们在算的时候都是先--凑十,在算加几。

  3、练一练,猜猜我是谁?

  出示:7+46+67+56+77+7

  师:公园里也来了很多小动物,他们都躲在这些算式后面,我们把他们请出来八!

  (算对一个,出示小动物,错了说算法)

  评析: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已经完成了由扶到放的过程,放手让学生大胆地进行尝试,自主探索,让学生经历整个学习的过程,体会到如何去学习,很好地进行了数学思想的启发。教师采用顺口溜的方式,理解凑十,记住算法,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并进行了质疑,巩固了算理。另外练一练的设计颇具童趣,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分类,揭题,小结

  1、小组合作交流

  师:每个四人小组都有一个信封,请组长拿出卡片,一起算一算,看哪组先完成。

  2、请最先完成的接受大家的考验,计算。

  3、分类

  4、反馈:

  生1:按照答案分。

  生2:我们是按照答案的单双分的。

  生3:我们按照算式的第一个数分的,8加几,7加几,6加几。

  师:这正好是我们今天学的内容,在计算时都是先凑十。分类只要有根据,我们可以有很多种分法。

  评析:此环节的设计颇具匠心,与所学分类相联系,有一个知识的整合,使数学知识更体系化,渗透了构建的思想,尤其突出了“凑十”,有效的小组合作也锻炼了学生之间的协调能力。

  四、应用拓展

  1、帮小蚂蚁找家

  师:小蚂蚁听说小朋友们这么能干,碰到麻烦就来找你们帮忙了,你看,背上写了家的地址,送他们回家吧!

  6+67+56+59+68+78+()()+()

  2、剩下8+()()+()

  师:想想办法把他们也送回家。

  生:填上3,送到……

  3、小结

  五、课堂作业

  评析:小蚂蚁回家的设计非常富有童趣,不仅巩固了8、7、6加几,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体会到助人为乐的乐趣,尤其开放题的设计拓宽了练习的范围,,起到了很好的巩固作用。

  总之,本堂课是一节成功的设计,无论从教学目标,学生学习兴趣,学习结果,都是一节成功的课,我觉得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注重学生的学,突出探究。

  本堂课由始至终,老师都没有告诉学生应该怎么样,而是适当引导,让学生自己摸索,探究出正确的算法。老师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完全轻松的探究范围,其中有同学之间的互相合作,也有自己的独立的思考。本堂课探索的目标比较集中,借助学具,学生自己解决了8加几的研究,对自己有了一定的信心,急于证明自己的能力是可以解决7加几,6加几的,这就是学生探究的欲望。一年级的小朋友自主能力比较差,无法完成较大程度的探究,所以教师设计了个坡度,有利学生掌握。

  二、注重学生的年龄特点。

  本堂课的情境,练习都充分照顾到了学生的年龄特点。一年级的小朋友,注意的时间比较短,需要不断地有新鲜事物和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刺激,公园买票,小动物捉迷藏,帮蚂蚁回家都是学生熟悉或喜爱的形象,整堂课都是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下度过的,练习的设计也做到了开放活泼,锻炼了学生的思维。

  三、注意数学思想的渗透。

  教师特别注意了思想的传递,如迁移,构件,注意数学素质的培养,非常难能可贵的。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