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数学教案

如何改战区位置教学

日期:2021-12-28

这是如何改战区位置教学,是优秀的数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如何改战区位置教学

如何改战区位置教学第 1 篇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9—20页。

教学目标:

   1、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

   2、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3、通过形式多样的确定位置的方式,让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并增强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具准备:课件

前言:同学们我们一起上一节数学课,这堂课趣味十足又充满了挑战,看着大家精神头特别足,状态特别好我现在信心十足,你们有信心上好这节课吗?请同学们向领导问好。

教学流程:

一 、导入:

1.给小动物排队,提供比较材料。

  师:秋天到了,动物乐园的小动物们想好好锻炼身体,准备排队做操,老师把他们请到了课堂,同学们,你们能帮他们排排队吗?谁想上来帮帮它们?谁和他排的队形不同? 

  师:谁能说说排一排时小猴站在哪里?请第*组第*个同学回答!(第*个)。

  师:你能说得具体一些吗?(从左数起第*个)。

  师:还可以怎么说呢?请第*组第*个同学回答!(从右数起第*个)。(师完成板书)

  师:排两排时小猴又站在哪里呢?(第*排第*个)。

  师:你先从哪里数起,再从哪里数起呢?(从上到下第*排,从左到右是第*个,小猴在第一排第*个)。(板书)

  师:抽象概括并揭题

  

  师:同学们,(教师指着队形)像这样排成一行时只要用1个数就能说清小猴的位置,排成两行时就要用到2个数了,对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两个数确定的位置。(板书)在生活中,为了更清楚的确定位置,一般规定:竖排叫列,横排叫行。说列时是从左往右数,称之为第几列,说行时 从前往后数,称之为第几行。

二、新授

1.用第()列第()行表示位置

师:现在请同学们用第几列第几行的方法说一下小猴的位置,小马的位置各是什么?(板书)

2.抽象成“数对”

师讲解:大家发现了吗?在表示位置的时候,老师只写了两个数字,再将数字用括号括起来,中间用逗号隔开。板书(2,4),这种表达的方法有很好听的名字叫“数对”(板书)读作:2 4 (师领读)

提问:数对中写在前面的数字2表示什么?后边的4呢?师讲解: (数对的表示方法一般习惯于先表示列,再表示行)。

3.练习写“数对”

请同学们看屏幕,老师把这些小动物请了上来,请你按顺序依次用数对说出它们的位置。

4.小练习

师:我们成功的帮助了动物乐园的小动物完成了排队,在我们的教室中也有这样的数对知识,我们来找一找吧。

(课件出示)李小冬的座位是?赵雪的座位是?王艳的座位是?(4,5)表示是谁的座位?数对(6,4)是王乐同学的位置,你能指出哪个是王乐同学吗?

5.探索“数对”的特点

师:接下来我们做游戏,认真思考,在游戏中你发现了什么?

听口令:请第一列的同学全都起立,依次汇报数对。

生:该说(1,1)、(1,2)、(1,3)、(1,4)、(1,5)、(1,6)。

师:(多媒体显示这些数对)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这些数对的第一个数都是1。第2个数不同,不同的原因是行不同。

师:听口令:如果想让各列的第4个同学起立,又该说哪些数对呢?

生:该说(1,4)、(2,4)、(3,4)、(4,4)、(5,4)、(6,4)。

师:(多媒体显示这些数对)这次你又发现了什么?

生:这些数对的第2个数都是4。都是第4行的同学,列不同。

师:同学们表现的真好,咱们班的同学个个聪明,活泼可爱,乐于回答问题,学习非常认真。咱们班有两个学生最近学习进步非常快,我要奖励他们每人一朵小红花呢!想知道是谁吗?那我就悄悄透露一点提示信息给你们好吗?他们的座位是:(2,▁)(▁,4)同学们知道这两个人是谁吗?(课件) 生:不确定。第一个只能确定是第二列,后一个只能确定是第四行。

师:没找到怎么办?还需要提示吗?需要什么样的提示?师:那好吧,我再告诉你们第一个人座位的后一个数字是几。哪些同学有可能是呢?请做好准备呢?当我的数字出现,是谁就请马上站起来。

师:评价,反应真快,非常好。我要给第二个数对填写第一个数了,谁有可能呢?请把手举起来。(举手的应该是每一组的第四个同学)然后,快速反应。

师总结:当我们把两个数字都找到时,才能确定位置。“数对”的意思就是用一对数组成,所以确定位置必须要用两个数字表示。

师:请数对中含3和5的同学站起来,(两名同学站起来)

师:咦,怎么会有两名同学呢?(使学生明确用数对表示位置时

数字顺序不同,位置就不一样了)

三、拓展练习

游戏:“数对接龙”

师:请同学们拿出卡片,先观察一下卡片,在卡片上找到表示你的座位的空格吗?找到后在这个格中用数对写出自己的位置。

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好朋友,对吗?现在请同学们将他的座位的数对写在卡片上,然后我们来做一个数对接龙的游戏。(5秒钟准备)准备好了吗?

师:老师先说出一个数对,表示的是谁的座位呢?谁就站起来,其他学生做出判断如果对了就一起喊出他的名字;然后,这位同学再像老师一样说出你刚才写好的好朋友的座位的数对,其他同学再进行判断,如果对了再一起喊出她的名字,依此类推。听明白了吗?开始!

师:刚才的游戏中同学们表现得很好。回答得既快又准。

四.总结

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了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确定位置的方法不仅在我的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而且在天文地理这些科学研究中也要用到,它的用处可大啦! 在地球仪上有横线和竖线,连接两极点的竖线叫做经线,垂直于经线的横线圈为纬线。根据经纬线可以确定地球上任何一点的正确位置,如北京在北纬40度,东经116度。地球上的任何一个位置都有经度和纬度,像GPS——卫星全球定位系统就是通过监测出“神舟”5号返回舱降落位置的经度和纬度,从而帮助科学家快速地找到英雄杨利伟的位置。大家一定好好学习并运用它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下课!

如何改战区位置教学第 2 篇

  教学目标:

  1、明确方位词语“左右”表示的意思,能够用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

  2、通过生活中经验认识自身的“左右”,以自身的左右为标准,描述物体的位置,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目标分析:

  本课教学目标是明确方位词语“左右“的意思,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述物体的位置,初步体会位置与顺序的相对性,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建立左右的标准,左、右标准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教学难点:能准确地用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学准备:课件、水果卡片。

  教学过程:

  一、认识左右,体会自身存在的左右

  (一)谜语引入,激发兴趣

  出示谜语: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能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

  揭示谜底:双手。

  (二)联系左右手,认识左右方位词

  1、让学生在小组内举例说一说生活中左手可以做什么?右手可以做什么?

  2、学生一边汇报想法一边做动作:左手压本,右手写字、右手敬礼、左手扶碗,右手拿筷子吃饭……

  【设计意图:注重从学生的实际经验出发,利用生活实例让他们初步区分左右。】

  二、利用汉字加深对左、右的理解

  1、教师板书汉字:“左、右”,学生说一说怎样区分两个字。

  2、教师借助PPT介绍“左、右”汉字的演变。

  左和右,是两个象形字,就像两只伸出来的手形一样。后来,人们在手形下面加一个“工” 字,表示左手,意思是说左手可以辅助做工。在手形下面加一个“口”字,表示方位名词,与左相对,凡是在左手的一边就叫“左边”,在右手的一边就叫“右边”。

  【设计意图:追根溯源,了解在文字发展史的基础上来理解表示方位的词“左、右”。】

  三、游戏激趣,区分左右

  (一)在自己的身体上找左右

  1、左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大。让学生思考自身是否有这样的一对的好朋友。

  学生汇报想法:左右耳朵、左右眼睛、左右手脚、左右胳膊、左右腿……

  2、小组合作交流:说说你的前、后、左、右的同学都是谁?

  3、猜一猜:说说你的好朋友左边是谁?右边是谁?让大家猜猜你的朋友是谁。

  (二)在摆图中认识左右

  1、先摆一个苹果,苹果的左边摆一个西瓜,苹果的右边摆一个桃子,在这三个水果的最右边摆一根香蕉。

  2、在这组图的最左边摆上葡萄。

  3、观察这五个水果,请学生自由介绍谁在谁的左边还是右边。用左右描述每个图的位置。

  【设计意图: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语言去描述事物,使学生初步感知在二维空间内利用“左、右”这两个方位词来确定位置。】

  四、体验左右的相对性

  (一)体会参照物不同,表述物体的位置不同。

  1、观察图,由学生介绍苹果的位置。

  2、引导学生思考:

  就是这个苹果,大家在介绍时为什么一会儿说它在右边,一会儿又说它在左边呢?

  教师出示学生的语言:苹果在西瓜的右边;苹果在桃子的左边。能解释一下是什么原因吗?

  (二) 体会人所占的位置不同,左右也是相对的。

  1、在握手中思考都伸的是右手,为什么不在同一侧呢?

  教师组织学生每两个人握手,让学生发现问题:都伸右手,为什么不在一侧?

  2、由学生尝试说明“都伸右手,为什么不在一侧”的道理。最终让学生认识到:由于

  是面对面地站着,一个人的左手对着另一个人的右手。

  3、教师小结:当我们面对面时,因为方向相对,所以伸出的右手不在同一侧。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开展多种生动有趣的活动,从而加深对左右的相对性的认识。在活动中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推理等思考活动,以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走进生活,让学生会左右的作用。

  (一) 在行走中辨认左右。

  说说在上下楼梯时应该顺着哪个方向走?

  由学生现场演示,并由学生进行评价?

  教师小结:在生活中由于人面朝的方向不同,左右也就不同,判断时,应把自己当成走路的人,平时在上下楼或在路上行驶时都应该靠右行,这样有秩序的行驶可以避免发生冲撞。

  (二)对比香港和北京的行车规定有什么不同。

  (三) 辨认生活中的交通标志。

  说一说这两个标着有什么不同,表示什么意思。

  (四)在视图中运用左右。

  1、看图回答问题:

  小鹿的左边是( ),小鹿的右边是( )。

  小鸭子的右边有( )。

  小蛇的右边有( ),左边有( )。

  2、按照要求找一找。

  小帅 咪咪 甜甜 三毛 功夫小子

  甜甜的左边是( ),右边是( )。

  三毛在( )的左边,在( )右边。

  在视图的过程中,学生往往把自己放在图中,把自己变成图中人物,在用自己的左右手进行辨认,这样的答案是错的。教师要引导学生,不能进入图中,依然用自己左右手进行辨别。

  【设计意图:把左右的知识与生活经验进行对接,一方面体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到左右,同时学会用左右进行辨别。】

  五、全课总结

  1、生活中按照“左右”制定的规则的事例有很多,你知道有什么吗?大家按规则行事,生活就变得井然有序了。

  2、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如何改战区位置教学第 3 篇

  一、教学目标和能力要求

  科学知识目标

  (1)能够定性地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前后、左右、远近等)。

  (2)理解物体的位置需要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来确定。

  能力培养目标

  (1)学会提出问题、做出猜测。

  (2)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学会对探究过程中的现象和结果进行定性的观察与描述。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合作的重要性。

  (2)乐于与人合作。

  二、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建立“位置”的概念,让学生在“说说自已的位置”、“‘火炬’接力”等活动中知道确定物体的位置是相对而言的,知道在参照系上建立坐标系,可以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

  三、教具:便条纸、游戏卡及道具、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任务驱动

  1、帮妍妍找位置。

  开学了,老师把坐位重新调整了,妍妍迟到了,找不到自已的位置。同学们是怎样帮助妍妍的呢?同学们的话能帮助妍妍找到位置吗?(从三位同学的话中你发现了什么?)

  分步骤一个一个分析,引导学生发现一个人的描述无法准确找到妍妍的位置,两个人的加起来才可以说明每个人的表述还不够完整。

  2、提出问题:为什么每个人的说法都不一样呢?怎样描述才完整呢?

  3、今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探讨确定位置的学问。[板题:定位置]

  (二)活动:说说自已的位置

  1、说说你周围的同学在你的什么方位?(先小组内练习说,再请2至3名学生示范说)

  2、说说你在周围同学的什么方位?(先小组内练习说,再请2至3名学生示范说)

  3、能说的远一些吗?比如说(指一名相距较远的同学)你在这名同学的什么方位?可以说的再准确一点吗?(意在引出学生使用表示距离的词语)

  4、“火炬”接力游戏

  流程:出示欢欢——引出火炬接力——示范游戏方法——开始游戏——中途分别引出“方位”和“距离”并板书

  注意:一定要引导学生(参照物)注意判断下一个同学(参照物)是否站对了再传递火炬

  通过游戏,使学生认识到:一个物体的位置,需要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来确定。也就是说,要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就要知道它在另一个物体的什么方位,距离有多远。

  5、 应用:家长会帮爸爸妈妈找位置

  1、提出问题:学期末的时候要开家长会,老师希望同学们做一个热心的小主人。通过写一张便条纸帮助爸爸妈妈尽快找到你的位置。假如现在我们坐的位置就是要家长会的地方,你现在坐的位置就是你的爸爸妈妈要坐的位置,你会借助哪些物体,怎样描述自已的位置?

  2、小组讨论

  3、小组代表汇报交流,互相质疑。

  旨在引导学生比较出借助固定的物体比借助其它同学描述好,利用行和列可以更准确的描述位置。

  4、书写便条纸(伴奏音乐约三分钟)

  5、创设情境,检验便条纸描述是否准确

  收上每个小组的便条纸,随机抽取一个小组的便条。请一个小组做检验员,扮演家长。

  6、 质疑

  为什么琪琪、波波和彬彬的话不能帮助妍妍找到位置呢?让我们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分析一下。琪琪、波波、彬彬在描述妍妍的位置时那些地方不完整呢?我们来把他们的话补充完整。

  琪琪的话:缺少距离,应说我后面一排的第二个位置。

  波波的话;缺少距离,应说在我前面的一个位置。

  彬彬的话:缺少距离,应说在我左边第二列的第二个位置。

  小结:今天我们学会了借助一个人或物体,通过描述与这个人或物体之间的方位和距离,来确定另一个人或物体的位置。在生活中我们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通常你会借助什么样的物体来确定位置呢?让我们来看看顽皮的波波遇到了什么难题。

  7、 拓展

  再现生活中常见的场面:和爸爸妈妈逛街时走失了,如何借助合适的物体描述自已的所在的位置。

  有一天波波和爸爸妈妈逛商店时,不小心与家长走失了。波波应该借助什么物体来说明自已的位置呢?(行驶的汽车,路边的小树,还是背后商场的标志)

  五、板书:

  定位置

  前、后、左、右……(方位)

  物体 物体

如何改战区位置教学第 4 篇

  教学目标:

  1.认识“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上与下、前与后它们具有相对性,并能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2.在学习活动中,借助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抽象出四个方位词,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把学生生活中的位置认识提升到数学化的认识,体会方位在生活中的价值,发展空间观念。

  目标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上、下、前、后等空间方位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经验,但不一定能准确地表述清晰。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将学生的生活中位置经验转化为数学化位置的认识,能用四个方位词准确的表达物体所在的位置。

  教学重点:正确辨认“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上、下”“前、后”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谈话引入

  (一)活动中初步感受上下。

  1.学生按要求做:把数学书放在桌面上,铅笔盒放在数学书的上面。

  2.说一说:桌面上有什么?数学书的上面有什么?铅笔盒的下面有什么?

  (二)活动中初步感受前后。

  学生举手发言:自己的前面有几名同学?后面有几名同学?

  (三)揭示课题。今天学习上、下、前、后。

  二、交流辨析,探究新知

  (一)引导观察,认识“上、下”。

  1.课件出示主题图:江上大桥图

  2.学生观察,交流讨论。

  (1)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

  (2)你能用“上、下”这样的词说一说这些交通工具的位置吗?

  (3)大家一会儿说火车在上面,一会儿又说火车在下面,火车到底在哪里呀?这是怎么回事啊?

  (4)怎样才能说清楚呢?

  3.小结:有时我们需要说清楚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这样别人才能听明白各种物品的位置。

  (二)认识“前、后”。

  1.课件出示动画:汽车图

  2.学生观察,交流讨论。

  (1)你又看到了什么?

  (2)你能用“前、后”这样的词说一说这些车的位置吗?车头开向的方向就是“前”。

  (3)大家一会儿说卡车在后面,一会儿又说卡车在前面,这又是怎么回事啊?

  (4)怎样才能说清楚呢?

  3.小结:在说明位置时,有时需要我们说清楚是谁和谁在进行比较。

  三、巩固练习,强化认知

  (一)进一步认识前后。

  1.说一说。

  请你用“上、下、前、后”说一说教室里的人或者物品的位置。说清在的上面,在的下面;在的前面;在的后面。

  2.课件:练习三第1题。

  (1)说一说: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

  (2)讨论:小玉在小兵的前面还是后面呢?你是怎样想的?

  (3)小结:一般情况下,我们把“面”对的方向叫做“前”,所以小玉的前面是小兵,小兵的前面是小玉。

  (二)巩固练习:做一做。

  把铅笔盒放在桌子的上面;把数学书放在铅笔盒的下面;请坐在***前面的同学起立;请坐在***后面的同学把手举起来;……

  (1)老师提要求,学生做一做。

  (2)学生当小老师提要求,其他学生做一做。

  四、灵活应用,拓展提升

  把附页中的小兔子和小乌龟贴在图中,再看图讲故事。说一说,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五、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