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1-10
这是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模版,是优秀的数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要点:理解加法运算定律,并能进行简便运算。
重点: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并会应用。
难点: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练习导入:口算下面各题:
A、36+29 29+36
B、68+51 51+68
C、72+13 13+72
【设计意图】通过这种口算练习的导入为探究新知做好铺垫。
二、新课讲授:
1、教学例1
身边的数学引入
教室里有男生( )名,女生( )名,教室里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学生列式解答,观察两个算式说出你的发现。
你还能举出像这样的等式吗?像这样的算式你写得完么?
观察算式的特点,看看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吗?
学生动手画图案来表示
你会字母表示吗?
教师板书:a+b=b=b+a
【设计意图】首先从学生的身边给出的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后,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算式的特征,并对其结果进行猜想,然后举例验证,再得出规律。再通过用你喜欢的方法把这类式子表示出来,从而发展学生的符号感。这样就是归纳、抽象的过程层次分明,步步逼近,学生易于发现和理解。接着我通过练习题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2、教学例2
出示主题图,谁能说说这幅主题图的内容?(学生回答)
李叔叔第一天行了88千米,第二天行了104千米,第三天行了96千米。这三天一共行了多少千米?
学生列式解答:
88+104+96 88+(104+96)
= 192+96 = 88+ 200
= 288(千米) = 288(千米)
3、观察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你还能举出像这样的等式吗?
观察算式的特点,看看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这样的规律,我们也给它取一个名字叫加法结合律。
板书: 加法结合律。
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结合律吗?
教师板书:(a+b)+c=a+(b+c)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探究,发现特征、举例验证、得出规律、用字母表示出公式。这样就是归纳、抽象的过程层次分明,步步逼近,学生参与过程中易于发现和理解。
三、课堂检测
1. 根据加法交换律填空。
300+600=600+( ) ( )+65=65+35
78+( )=43+( ) a+12=12+( )
个别学生出错,指名说出出错原因,自己纠正。
2. 根据加法结合律填空。
25+68)+32=25+( + )
(130+(70+4)=(130+ )+( )
说一说下面的算式分别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76+18=18+76
56+72+28=56+(72+28)
31+67+19=31+19+67
24+42+76+58=(24+76)+(42+58)
4. 新风商场第一季度电器销售情况统计表。
课本19页练习五第4题
四、拓展练习: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计算下面各题。
368+2649+1351
197+(54+203)
358+78+42+22
集体计算,教师巡视,在巡视过程中发现典型错例指名黑板前计算,然后集体讨论,共同纠错,最后由计算错误同学自己说出错因,并自主改正。
【设计意图】在练习的设计时紧密围绕本课的重难点,并具有针对性、层次性和开放性。大部分练习都由浅入深争取促进学生灵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在练习中对于学生出现的错题教师以错题为例,促使学生参与其中共同发现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
五、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在以后的做题中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要注意的吗?
学生总结反思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设计意图】学生回顾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总结反思在本节课中出现的易错点,以此来提醒自己和大家,减少出错率。
六、板书设计
加法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 a+b=b+a
加法结合律 (a+b)+c=a+(b+c)
利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反思
武安市活水乡陈家坪小学 李彦平
上完《加法运算定律》一课,我的感受很多。本节课上我先用25+32与32+25之类的口算练习为本节课知识进行铺垫,然后先用学生身边的有趣味的数学导入加法交换律,并进行推导、举例论证、找特征、用字母表示这一系列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推导过程,让学生参与到推导过程整中。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加法结合律。最后巩固知识,学以致用,让学生体验加法运算定律在练习题中的应用,在做题过程中教师尽心设计题目,由易到难,由浅入深,针对学生做错的题目,找出典型错题,师生共同探讨找出问题源头,共同找出解决方法。最后不但要对本课所学进行总结,还要对做题中易错点进行总结提醒。课上需改进之处有:
一、要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整节课下来,除在导入环节身边趣味数学学生有点兴趣外,剩下的时间里积极性不高,与教师互动环节配合有待提高。
二、学生的反思能力有待提高
课上学生有一定的反思意识,但是反思能力低下,语言表达没有针对性,甚至有些同学的发言是无效的。
三、教师课上简单问题复杂化
课上有些知识是学生能够明白的教师可以不要过多的讲解,甚至可以放开手让学生自学,以提高课堂效率。
总之,在课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发展学生的反思能力是我的首要任务,力争打造高效、实效的数学课堂。
教学目标:
1.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关于加法的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
(2)加法结合律
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二、新授
出示:例5
下面是李叔叔后四天的行程计划。
第四天城市a→b
第五天城市b→c
第六天城市c→d
第七天城市d→e
a→b115千米
b→c132千米
c→d118千米
d→e85千米
根据上面的条件,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有选择*地将问题板书。
请你们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解答黑板上的问题。
汇报自己的*,并说明理由。
重点引导学生对最后一个问题(按照计划,李叔叔在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进行汇报。
学生可能对括号问题有异议
教师可以正确引导,加法中为了更清楚地体现运算顺序,所以要加小括号。
既用到了加法交换律,也用到了加法结合律。
这道题我们运用了加法中的什么运算定律?
通常在简便计算中,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是同时使用的。
三、巩固练习
p30/做一做
四、小结
学生汇报学习的内容,以及自己的收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要点:理解加法运算定律,并能进行简便运算。
重点: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并会应用。
难点: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练习导入:口算下面各题:
A、36+29 29+36
B、68+51 51+68
C、72+13 13+72
【设计意图】通过这种口算练习的导入为探究新知做好铺垫。
二、新课讲授:
1、教学例1
身边的数学引入
教室里有男生( )名,女生( )名,教室里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学生列式解答,观察两个算式说出你的发现。
你还能举出像这样的等式吗?像这样的算式你写得完么?
观察算式的特点,看看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吗?
学生动手画图案来表示
你会字母表示吗?
教师板书:a+b=b=b+a
【设计意图】首先从学生的身边给出的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后,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算式的特征,并对其结果进行猜想,然后举例验证,再得出规律。再通过用你喜欢的方法把这类式子表示出来,从而发展学生的符号感。这样就是归纳、抽象的过程层次分明,步步逼近,学生易于发现和理解。接着我通过练习题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2、教学例2
出示主题图,谁能说说这幅主题图的内容?(学生回答)
李叔叔第一天行了88千米,第二天行了104千米,第三天行了96千米。这三天一共行了多少千米?
学生列式解答:
88+104+96 88+(104+96)
= 192+96 = 88+ 200
= 288(千米) = 288(千米)
3、观察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你还能举出像这样的等式吗?
观察算式的特点,看看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这样的规律,我们也给它取一个名字叫加法结合律。
板书: 加法结合律。
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结合律吗?
教师板书:(a+b)+c=a+(b+c)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探究,发现特征、举例验证、得出规律、用字母表示出公式。这样就是归纳、抽象的过程层次分明,步步逼近,学生参与过程中易于发现和理解。
三、课堂检测
1. 根据加法交换律填空。
300+600=600+( ) ( )+65=65+35
78+( )=43+( ) a+12=12+( )
个别学生出错,指名说出出错原因,自己纠正。
2. 根据加法结合律填空。
25+68)+32=25+( + )
(130+(70+4)=(130+ )+( )
说一说下面的算式分别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76+18=18+76
56+72+28=56+(72+28)
31+67+19=31+19+67
24+42+76+58=(24+76)+(42+58)
4. 新风商场第一季度电器销售情况统计表。
课本19页练习五第4题
四、拓展练习: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计算下面各题。
368+2649+1351
197+(54+203)
358+78+42+22
集体计算,教师巡视,在巡视过程中发现典型错例指名黑板前计算,然后集体讨论,共同纠错,最后由计算错误同学自己说出错因,并自主改正。
【设计意图】在练习的设计时紧密围绕本课的重难点,并具有针对性、层次性和开放性。大部分练习都由浅入深争取促进学生灵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在练习中对于学生出现的错题教师以错题为例,促使学生参与其中共同发现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
五、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在以后的做题中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要注意的吗?
学生总结反思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设计意图】学生回顾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总结反思在本节课中出现的易错点,以此来提醒自己和大家,减少出错率。
六、板书设计
加法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 a+b=b+a
加法结合律 (a+b)+c=a+(b+c)
利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反思
武安市活水乡陈家坪小学 李彦平
上完《加法运算定律》一课,我的感受很多。本节课上我先用25+32与32+25之类的口算练习为本节课知识进行铺垫,然后先用学生身边的有趣味的数学导入加法交换律,并进行推导、举例论证、找特征、用字母表示这一系列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推导过程,让学生参与到推导过程整中。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加法结合律。最后巩固知识,学以致用,让学生体验加法运算定律在练习题中的应用,在做题过程中教师尽心设计题目,由易到难,由浅入深,针对学生做错的题目,找出典型错题,师生共同探讨找出问题源头,共同找出解决方法。最后不但要对本课所学进行总结,还要对做题中易错点进行总结提醒。课上需改进之处有:
一、要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整节课下来,除在导入环节身边趣味数学学生有点兴趣外,剩下的时间里积极性不高,与教师互动环节配合有待提高。
二、学生的反思能力有待提高
课上学生有一定的反思意识,但是反思能力低下,语言表达没有针对性,甚至有些同学的发言是无效的。
三、教师课上简单问题复杂化
课上有些知识是学生能够明白的教师可以不要过多的讲解,甚至可以放开手让学生自学,以提高课堂效率。
总之,在课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发展学生的反思能力是我的首要任务,力争打造高效、实效的数学课堂。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第三单元第一小节“加法运算定律”中的第1课时的内容,其内容包括:第17页的例1以及18页的“做一做”第一题、第19页练习五第1~3题的部分习题。
(二)教材地位
数学中,研究数的运算,再给出运算的定义之后,最主要的基础工作就是研究该运算的性质。在运算的各种性质中,最基本的几条性质,通常称为“运算定律”。加法是数学中最基本的运算之一。通过本课时的学习,首先,可使学生对加法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其次,用不完全归纳法概括出加法交换律的文字表述形式和字母形式,一方面提高知识的抽象概括程度,另一方面为以后正式讲用字母表示数打下初步基础。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并会运用加法交换律进行简便计算。
2、让学生学会用符号或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
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一定的理性认识
(四)教学重、难点
掌握加法交换律,并会运用加法交换律进行简便计算。
二、说教法。
本节课我设计的基本思路是:情景导入——观察——思考——讨论——概括——应用。 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根据本课的教材特点和教学目标,我采用以下几种教法:
(一)情景教学法:创设情景,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使学生融入到数学情景中,主动探索,积极思考,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二)讨论交流法:掌握加法交换律及其应用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加法算式为观察点,引导学生个人探索,小组交流讨论,通过计算、观察、比较、讨论等实践活动,从这三组算式间的联系去发现并交流,总结规律,逐步概括出加法交换律,这样的设计基本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积极性、创造性。
(三)练习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能综合运用知识,灵活合理地选择与运用有关方法完成特定的数学任务。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练习可分为基本练习和巩固练习。
三、说学法。
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是当前课改研究的热点。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就等于拿到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学法同时也是学生再生知识的法宝。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我组织学生采用了下面几种学习方法:
(一)观察比较法:通过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学生对加法的意义有进一步的认识。
(二)交流讨论法:学生个人探索,同桌交流,小组讨论。通过观察、计算、比较、讨论等活动,去发现并总结规律,逐步概括出加法交换律,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培养了学生初步的归纳推理能力。
(三)练习法: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新知识,深化理解,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练习采用基本练习、巩固练习,必要时可进行深化练习,加深学生对加法交换律的理解。
四、说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新课,提出问题
动物王国要进行一次计算比赛,小猪、小羊、小猴、小熊都参加了比赛,这次比赛是由大象爷爷出题的。比赛开始了,大象一下子在黑板上出了6道计算题,没想到不一会的功夫,平时一向呆头呆脑的小猪举起了答题板,高兴地说:“我算完了”,其他动物见状都目瞪口呆了。一向聪明伶俐的小猴一下子惊讶道:“啊!算得这么快!”大家想知道他是怎么算的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加法交换率。(出示课件)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让学生引出问题,揭示新课主题,为下面的教学作铺垫。
(二)互动新授1、谈话引入。
在我们班里,有多少同学会骑车?你最远骑到什么地方?骑车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这不,这里有一位李叔叔正在骑车旅行呢!
2、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并根据获得的信息提出问题:
(1)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2)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3、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板书。
(设计意图:从创设的贴近学生的生活情境出发,让学生自由地提问,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三)、新授
1、学生在练习本上解答黑板上问题。
2、教师巡视,找出课堂上需要的答案,找学生板演,并集体订正。
3、引导学生观察第一组算式,发现规律。
问:⑴两个算式都表示什么?得数怎样?○里填什么符号?
40+56○56+40
⑵你能试着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吗?(根据学生的举例,进行板书。)
⑶通过这几组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可以得出什么规律?请用最简洁的话概括出来。
⑷反馈交流。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4、揭示定律。
问:(1)你知道这条规律叫什么吗?(加法交换律)
(2)把加数换成其他任意的数,交换律还成立吗?
(3)怎样表示任意两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呢?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好吗?
(4)交流反馈,然后看看课本上的小朋友是怎么说的.
板书:a+b=b+a
(5)根据加法交换律对口令。
5、引导学生观察第二组算式,发现规律。
(1)比较:88+104+96 88+(104+96)
为什么要先算104+96呢?(后两个加数先相加,正好能凑成整百数。)
出示:(88+104)+96 ○88+(104+96),怎么填?
(2)你能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如:(69+172)+28=69+(172+28)? 155+(145+207)=(155+145)+207
问:观察、比较这些算式,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秘密?(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
(3)揭示规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叫法结合律。
(4)用符号表示。
如:(△+☆)+○=△+(☆+○)? ( a+b)+c=a+(b+c)
(5)问:①用语言表达与用字母表示,哪一种更一目了然?
②这里的a、b、c可以表示哪些数?
6、学生根据这两个运算定律,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
(设计意图: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而不仅仅是解题指导者。本环节的设计,层层递进,紧密围绕并运用好问题情境,师生之间积极互动,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并学会用字母表示,最后还归纳出了研究方法,都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
(四)、巩固练习
(设计意图:几个层次的练习,内容丰富,提供了具有价值的学习内容,使全体同学都参与到有趣的数学学习中,从验算中明白了其理论依据,从故事中分析出了其中蕴涵的运算律,既体会到了数学的乐趣,又复习巩固了全课的内容。)
(五)、小结
1、今天我们发现了哪些数学规律?(学生小结本节课学习的加法的运算定律。)
2、你能把这些运用于以后的学习中吗?(设计意图: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自己的整理总结中再次巩固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四、 说板书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40+56=56+40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的交换律。a+b=b+a
(88+104)+96=88+(104+96)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就是加法结合律。
(a+b)+c=a+(b+c)
本节课板书力求简单,大方。让学生一目了然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五、说教学反思
把师评、互评、自评相结合,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学习热情的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总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力求充分体现以下特点: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观察比较为主线,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自主探索,分组讨论交流为主要方式。让数学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原有经验。使学生主动学数学,探究学数学,快乐学数学。并进一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