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数学教案

五年级下册单式折线统计图教案

日期:2022-01-11

这是五年级下册单式折线统计图教案,是优秀的数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五年级下册单式折线统计图教案

五年级下册单式折线统计图教案第 1 篇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 p104-110《7折线统计图》

教学目标:

1. 在观察、 比较、 分析、 判断、 交流、 预测、 决策等活动中, 使学生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结构,体会其特点及作用,会把折线统计图补充完整。

2. 在识图、画图的活动中,提高学生提取数据信息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根据数据及变化趋势引发思考,作出合理的推测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观念。

3. 学生通过对学习资料的理解、思考、交流,体会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紧迫性,渗透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折线统计图的结构、特点及作用,会把折线统计图补充完整。并能够根据折线统计图数据及变化趋势提出和解决问题,并作出合理的推测。

教学难点:读懂信息,体会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能根据图中信息引发思考,作出合理的预测、决策。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 课前检测(3分钟)

通过对比、交流,认识折线统计图,谈话引入:

(出示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的折线统计图) 请看这幅图你们熟悉吗? 这就是上节课你们搜集的资料。 你们知道这种统计图叫什么名字吗?(折线统计图)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它。(板书: 折线统计图)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对比,使学生熟悉折线统计图的优势,对折线统计图的结构加深印象。

二、小组合作汇报交流(17分钟)

1、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结构

(1) 提出看图要求: 你们能从这幅折线统计图中获得哪些信息? 如果有困难可以借助下面的条形统计图来帮助。(出示课件: 条形统计图) 听清要求,请大家分组研究,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2) 小组讨论

(3) 汇报交流

预设:A 我知道 2006年参赛队伍是 426支,点上标着数据呢。

B 我看出哪年多哪年少, 看点的位置高低。

C 我看出 2006-2012 年参赛队伍在增加,根据折线的方向。(板书: 读懂信息)

2、 通过研讨,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1)条形统计图能不能反映增减变化情况呀?(能)你上来比划一下。那把她比划的画下来,不就是折线统计图了吗?(板书: 变化趋势)

(2) 小结: 你想说点什么? (折线统计图把相邻位置的数据连在一起, 更能体现出数据间的增减变化状态, 突出数量间的联系; 条形统计图更突出反映每个数量的多与少。它们对表现数据来说各有各的长处。)

3、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判断,发现问题

(1)(出示折线统计图) 从折线统计图中我们获取了这么多的信息, 它能引起你对哪些问题的思考呢? 你又联想到了什么呢?

(2) 问:照这样发展,过几年会怎样?

预设:

a 变化趋势

b 感受变化

4、小结:回忆刚才的活动,同学们先读懂图中的信息,发现折线统计图突出的反映了数量增减变化的趋势,从中我们又捕捉到一些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使学生认识到两种统计图各自突显的优势,对折线统计图的结构加深印象。

小组合作 探索方法

通过选择,深入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1. 讨论、 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2. 理解不同统计图的作用

(1) 展示汇报(采不同样本)

(2) 研讨: 在选择统计图时, 我看大家都画的是折线统计图, 你们都考虑到了什么?

(3)读懂了这幅统计图,你又能捕捉到哪些问题呢?

预设:

a 数据多了,像曲线。

b 统计的时间长了

c 细微的变化趋势都能看出来。 我们的图没有反映出下降的变化。

(4)借助这幅统计图中想对大家呼吁些什么呢?你还能从这幅统计图中联想到什么?提出怎样的问题?

预设:

a量越来越大,这是为什么?

b量大会给我们的生活造成什么影响?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研讨解决特定的问题更适合用什么样的统计图? 使其在辩论中明晰两种形式的统计图的各自特点和区别, 对统计的表达方式有辩证的认识。

三、以反悟正 深入探究(10分钟)

通过分析推测, 体会统计的价值

1. (出示两张折线统计图)联系相关数据分析推测

(1) 大家知道吗? 通过统计分析,请你们先自己看看, 从两幅图中你读懂了什么? 有什么不懂的或困惑要问大家。

(2) 你想到了什么? 能提出怎样的问题?

预设:

根据变化趋势进行预测,联想后果。

四、变式练习 开放作业(10分钟)

课本课后做一做,练习二十六1、2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五、板书设计:

折线统计图

读懂信息→变化趋势

捕捉问题→分析、 判断 决策、 预测

五年级下册单式折线统计图教案第 2 篇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64页—65页

教学目标 :

1、认识及其特点,了解制作的一般方法。

2、会在有横轴和纵轴的方格图上根据数量多少描点、连线。

3、看懂,能根据中数据及其变化情况作数量的简单分析。

4、体会统计在生活里的应用,进一步认识统计图的意义和作用;进一步渗透统计思想,培养观察、操作和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点:

看懂,能根据中数据及其变化情况作简单分析。

课前准备:

1、让学生收集一至五年级第二学期自己的体重情况,并制成统计表;

2、给每个学生准备一张画有横轴和纵轴的方格图;

3、制作本节课课件。

教学过程 :

一、复习辅垫

教师叙述:小明是一个气象爱好者,在老师的指导下,他认真地收集了每个月的降水量,并把收集来的数据制成统计表(多媒体出示64页统计表)。

教师叙述:小明为了比较形象具体地把收集来的数据表示出来,他把收集来的数据制成了这样一幅统计图——(多媒体出示根据第64页例题制作的单式条形统计图)

问:这是一幅什么统计图?

它用什么表示每个月的降水量的?有什么特点?

二、初步认识,引入新课

1、教师叙述:后来,小明把它改成这样一幅统计图——(多媒体出示例题)

问:这幅统计图与刚才的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指导学生看懂图中每个月的降水量是多少,弄清折线上升、下降与数量变化的关系)

2、揭示课题

这幅统计图叫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板书课题)

三、制作折线统计图,进一步认识折线统计图

1、师生共同制作图

(1) 师生共同边说教师边用多媒体演示至画好横轴、纵轴、网格后的图。

(2) 针对一月和二月的降水量,让学生说说如何描点?(学生说,教师用多媒体演示。)

(3) 问:怎样连线?(突出“顺次”,教师用多媒体演示连线过程。)

(4) 制好后检查。

2、指导学生看图

问:从这幅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相邻两个月之间,哪两个月之间的降水量上升得最快?哪两个月之间的降水量下降得最快?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3、归纳的特点

请你说出的特点。

指出: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可以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板书:特点:表示数量的多少;表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问:小明为了表示降水量变化的情况选用哪一幅统计图比较好?

教师叙述:所以小明把这幅折线统计图寄给了当地的防汛抗旱总指挥部,为当地的防汛抗旱工作提供一点依据。我们也要学习小明,小能人做大事,用自己所学知识,结合自己的实际,这祖国的发展作点贡献。

四、巩固练习

1、

(1)根据自己收集的一至五年级第二学期的体重制成折线统计图。

(2)画完后相互交换检查。

(3)同桌根据自己制成的折线统计图相互说说自己的体重变化情况。

(4)到实物展示台前展示自己画的折线统计图,并向同学们说说自己的折线统计图所反映的信息。

2、教师叙述:小红生病了,在今年6月7—9日住进了医院。医院每隔4小时给她量一次体温并把制成了折线统计图。(多媒体出示66页第一题图)

(1) 指导学生看图。

(2) 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3) 这幅折线统计图与我们前面见到的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指出:在实际运用中,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制作折线统计图。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六、深化拓展

教师叙述:我是育才文具店的老板,你们都是我的员工。我收集了本店二至九月钢笔销售的情况,并制成了折线统计图。(多媒体出示图)进货多了,我怕卖不掉,积压资金;进货少了,我又怕不够卖,赚钱少了。请你根据图帮我预测一下十月份我该进多少支钢笔比较合适?

(1) 学生先独立分析。分析完后口答,并说明理由。

(2) 指出:这要用到更为复杂的统计,比如市场调查等等。同学们有兴趣的话,课后可以开展讨论研究,组织关于这方面内容的一次数学课外活动。如果活动开展得好,我将给你加薪——给平时成绩加分。

五年级下册单式折线统计图教案第 3 篇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总复习部分《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整理与复习》的教学内容 ,下面我着重从五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分数百分数单元内容不仅是本册教科书的一个重点, 也是全套教材的一个重要

组成部分。这部分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任务能否圆满地完

成。应用题部分是这两单元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是这一

部分的难点所在,因此,我们要通过整理,复习和比较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分数、百分

数应用题之间的数量关系,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 使学生弄清复杂的分数应用题,从

而为中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在思想上都积极要求进步 学习态度上都很严谨认真,大多数学

生能按照老师的要求自主完成学习任务。但有少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应

用题的分析、解答能力较差 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学习成绩虽然有所攀升 也

不是太尽人意。

3.教学目标的确立

根据本课的内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心理特征,我制订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沟通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之间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建构使知识系统化。

(2)使学生在解答生活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

关系和解题方法。

能力目标: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分析、推理、判断能力以及解决简单的

实际问题的能力。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对应思想,建模思想。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依据本节课的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

教学重点:熟悉分数和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进一步掌握解题方法,解决简单

的生活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沟通分数、百分数之间的练习,建构完善的知识体系。

2、教法学法

教法:组织练习法,引导回顾,构建模式,自主交流学习法,比较法,综合分析法。

学法:归纳整理,自主建构,转化法,综合法。。

三、说教学过程:分数应用题,是小学生学习数学最难理解、最难解决的问题。怎样把复

杂的、抽象的数学问题变得简单、有趣呢?本节课我通过“建模”,这一“快速通道”来激

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从而掌握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

(一)回忆梳理,理清脉络,建构模式。

首先让学生回顾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三大类型,和解决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分析方法,我

主要以练习的形式和学生共同经历自主构建知识的过程。学生在回顾交流中相互学习,共同

进步。

(二)典型例题,沟通联系。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三大基本类型的基础练习中,巧妙的将分数换成百分数,让学生通过比

较他们的区别于联系,明确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共性是分析方法,类型,列式方法都是相同的,不同点是百分数应用题中只是将分数换成了百分数,同时,通过分类练习,让学生理解求百分率的应用题实际上也是求分率这一类型。在基础练习中,我注重让学生找准单位一,找到比较量对应的分率,为后面的拓展练习奠定基础,同时,让学困生掌握对分数应用题的的分析方法。渗透对应思想,和建模思想。

(3)知识应用,能力拓展。

在掌握和明确基本的题型和模式的基础上,将对应的量与率的对应关系隐含起来,让学生去分析判断,

(1)体育小组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40%,正好多12人,体育小组有男生多少人?这道题的出示是为了突破学生固有思维,认为谁是谁的几分之几,才存在对应的量和率,这里多的人数占单位一的40%,这里的量和率的对应关系需要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将它转化为谁是谁的几分之几

(2)修路队修

一条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word/media/image1.wmf,第二天修了全长的word/media/image2.wmf,第三天修了200米刚好修完,这条路全长多少米?题中出现了两个分率,但都不是200米对应的分率,只有计算出第三天修了全长的几分之几才是第三天对应的分率,

(3)我做的对吗,茄子的种植面积比西红柿多百分之几?50%-20%=30%是一道易错题,部分学生看到结果是一个百分数,以为是正确的,通过其它同学反对的意见和见解,从而理解这里的多百分之几应该是西红柿的百分之几,而30%是总共种植面积的30%,单位一不对。通过灵活运用的练习题,让学生对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中容易混淆的地方有了明确认识。这些只是满足了中等及学困生的要求,为了让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得到更好发展,我还设计了两道能力提升题,让学生通过画图,从而找到量和率之间的关系,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对行程问题的改编,让学生明确行程问题和工程问题的内在联系。最后一道挑战升级,找不变量是关键,比和分率的互相转换是必须,画图帮助理解是捷径,这道题是为优等生准备的课外餐,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让学生带着思考走出课堂!

四、总结提升,小结质疑。

(一)课堂不仅是学生学会知识的主阵地,更是学生学会学习的主阵地。因此,在这节课即将结束时,我让学生自由地谈收获和体会,使学生的认知水平得到提高,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2)纵观全课设计,我以练习为主线,通过建构模式,让学生对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有了一个明确的理解,学生在知识应用的环节灵活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对应思想,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用不同的方法解答问题。使本节课既达到了整理复习的目的,又提高了学生合理、灵活地运用分数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反思本节课教学,还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改进。

1、课堂还没有对学生真正做到放手,教师包办较多,提示较多。应多给学生展示的时间,多给学生讨论交流自主完成的时间。

2、教学基本功还有待继续提升。3.教学机智不够,还需继续磨练!

3、今后要多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教学中真正落实以生为本的思想,把学生当成发现者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自行探究,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互助和参与合作意识 。

五年级下册单式折线统计图教案第 4 篇

折线统计图是在学生认识了条形统计图之后进行教学的,但是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有着明显的区别,而且两种统计图在生活中也有着不同的用处,虽然从两种统计图中,人们都可以清楚地看出所需要的信息。但条形统计图侧重于几个具体数量的多少和比较,而折线统计图则能直观地看出某一事物在一段时间里的发展变化,展示的是事物发展的趋势。所以在这节课中采用这样的学习方法:初步感知——比较认识——动手制作——分析应用,让学生通过比较不同特点的统计数据,理解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共同点和区别,能根据不同要求选择不同的统计方式。在出示书中21页的例题后,学生观察图表,并说说从图中能获取哪些信息。学生回答后师揭题(学生初步感知)。接下来的课堂交给学生:交流并汇报预习的内容。在学生交流的时候注意引导学生:讲折线变化时,要按顺序说变化,提醒学生注意折线的变化需要按顺序来描述。有孩子在回答问题时,表达的语言还不够全面,不够准确,这时教师及时提醒与补充,并适时鼓励学生。接下来在探索中绘制折线统计图,通过例题的学习学生对折线统计图有所感知,为学生进一步探索折线统计图的画法奠定知识基础。再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尝试绘制折线统计图,完成折线统计图。在绘制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自主动手操作,再从学生画图的实际情况中,纠正学生在画图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忘记标注数据等现象。纠错的过程让学生加深印象。接着让学生讨论这一信息更适合用什么样的统计图展示呢?学生在讨论中明晰两种形式统计图各自的特点和区别,使学生对折线统计图有了更好的认识。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