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1-12
这是去括号与去分母教案中公教育,是优秀的数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去括号的必要性,能运用运算律去括号。 (2) 能力目标: 探索总结去括号法则,并能利用法则解决简单的问题。 重点:去括号法则及其运用。 难点: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应如何处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问题 某工厂加强节能措施,去年下半年与上半年相比,月平均用电量减少2000度,全年用电15万度。这个工厂去年上半年每月平均用电多少度? (三)典例教学 例1.解方程 3x-7(x-1)=3-2(x+3) 例2.一艘船从甲码头到乙码头顺流行驶,用了2小时;从乙码头返回甲码头逆流行驶,用了2.5小时.已知水流的`速度是3千米/小时,求船在静水中的平均速度. 例3.某车间22名生产螺钉和螺母,每人每天平均生产螺钉1200个或螺母2000个,一个螺钉要配两个螺母.为了使每天的产品刚好配套,应该分配多少名工人生产螺钉,多少名工人生产螺母? (四)课堂练习 1.(1)4x+3(2x-3)=12-(x+4) (2) 2.同步P79自我尝试 (五)课堂小结 去括号法则 (六)作业 P102 习题3.3 第2题 , 同步学习P80开放性作业 教后思: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地位:本节位于青岛版七年级上册第八章第4节第三课时,在研究了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上进行的,其后是第5节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作用:是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基础,也是解其他方程的基础。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会解一元一次方程。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探索过程,总结出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与团结互助精神,让学生体会到解方程中分析与转化的思想方法。
3、重难点与关键
重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难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的归纳。
关键:每一步的`依据及应注意的问题。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历了两节简单的解一元一次方程,大部分学生应已经初步了解了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等方法,对本节学习大有帮助,但在去分母及其余各步骤中都有易错点,是学生难以全面掌握的。
三、教学思想
新课改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是每一环节的主体。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这节课的目的是让学生真正思考,将知识与技能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同时养成良好的行为、学习习惯。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目的 一、 师生定向
明确目标 出示目标 阅读目标 让学生清楚本节课应学习什么内容,学到什么程度达到什么要求 二、 复习检测
了解学情 出示上节
习题 练习 了解具体学情确定新旧知识的衔接点 三、 自主预习
预习检测 布置任务
巡视督导
板书例题
预习检测
抽查学生
指导学生自改自评
自学课本内容,思考解方程的每一步变化的名称及具体做法,思考易错点
闭卷答题
自改、自评预习效果
教师指明做法,帮学生走进教材,理解文本,把握重点。
通过学生阅读思考让学生将部分知识内化。
检查预习情况,暴晒问题
让学生将技能内化,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
四、 合作探究
展示交流 指导学生互评
引导学生讨论总结步骤及具体做法,易错点 小组合作解决自学未能解决的问题
由会的同学展示
小组讨论总结每一步的易错点 兵教兵
在互动中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培养团结互助精神 五、 达标自测
拓展应用 引导学生完成相应学案上的问题
独立完成
自评互评
小组交流后当堂完成 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用以确定课后作业 六 简谈收获
布置作业 引导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布置作业
从知识、方法、情感等方面谈课堂收获 了解学生收获情况
布置课下任务,让学生继续牢固学习成果
教学目标:
1.掌握去分母的方法,完善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2.通过总结概括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进一步体会解方程过程中所蕴涵的化归思想.
3.感受等式性质的作用,增进对解方程的理解.
教学重点:通过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难点:“去分母”方法的探索.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提问
问题1:去括号是应该注意什么?
问题2:等式的性质2是怎样叙述的?
问题3:求12、4、9的最小公倍数.
二、
新课讲解
1、创设问题情境:
引言:在英国伦敦博物馆保存着一部极其珍贵的文物—纸莎草文书,纸莎草文书
是古代埃及人用象形文字写在一种特殊的草上的著作,在文书中记载了许多有关数学的问题·
问题
一个数,它的三分之二,它的一半,它的七分之一,它的全部,加起来总共是33。
提问:
(1)能不能用方程解决这个问题?
(2)能尝试解这个方程吗?
(3)不同的解法有什么各自的特点?
解:设这个数为,由题意得:
这个方程大部分同学是按“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的步骤求解。但是多项系数是分数,需要通分,计算量较大。如果能化去分母,把系数化为整数。则可使方程中的计算方便些,那么如何才能化去方程中的分母呢?
根据等式性质2,等式两边同乘以同一个数,结果仍相等,要是方程中得分母去掉,显然只要乘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42。
把方程两边同乘42,得到:42()=33×42
即42×+42×+42×+42×=33×42
下面的过程按课本由学生自己完成。
为了更全面的讨论问题,再以方程为例,归纳解有分数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例解方程
要去掉方程中的分母,就要找到一个数,这个数就是方程中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10,方程两边同时乘以10,于是方程左边就变为:10×()=10×-10×2=5()-10×2同样,右边变为:
即:去分母,得5()-10×2=
去括号,得
移项,得
合并同类项,得16=7
系数化为1,得=
思路点拔:
(1)去分母所选的乘数应是所有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不应遗漏。
(2)用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去乘方程的两边时i,不要漏掉等号两边不含分母的项。
(3)去掉分母后,分数线也同时去掉,分子上的多项式用括号括起来。
回顾解以上方程的全过程,表示了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骤,通过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等步骤,就可以使一元一次方程逐步向着=a的形式转化。
例4:解方程
师生共同完成,讲解时强调:去分母时,方程中不含分母的项也要乘以这个最小公倍数,当分子是多项式是,约去分母后,要用括号把分子括起来。
下面的过程按课本由学生自己完成。
四、课堂小结
1、
通过这节课,你在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方面又获得了哪些收获?
2、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要注意什么?
3、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时要注意什么?
4、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时,在方程两边同时乘以各分母最小公倍数的目的是什么?
五、布置作业。教科书第102页,习题3.3第3、10、13题
六.板书设计
课题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二)—去分母
问题
例3解方程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小结
……
解
注意事项
布置作业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古代埃及的纸莎草文书中的一道题,引出带有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进而讨论用“去分母”的方法解这类方程,并归纳出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和注意事项,但是这节课我讲太多,主动权没有放心教给学生,否则情况可能会更好,这是我的缺点,应调整,另外我也应该不断充实自己其他方面知识,把数学课上生动活泼。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能自己看问题找相等关系列方程的能力.
3、会用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用方程反映实际问题的过程,利用方程的原理,用“ax+bx=c”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数学的价值。
2学情分析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对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有了初步认识,本节课要加强学生对建立方程思想的渗透和利用合并同类项一元一次方程。
3重点难点
(一)重点
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会解 “ax+bx=c”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
(二)难点
寻找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情境创设
约公元825年,中亚细亚数学家阿
尔一花拉子米写了一本代数书,重点论述怎样解方程.这本书的拉丁文译本取名为《对消与还原》.“对消”与“还原”是什么意思呢?通过下面几节课的学习讨论,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回答这个问题。
活动2【导入】新课讲授
1、提出问题
问题1:某校三年共购买计算机140台,去年购买数量是前年的2倍,今年购买的数量又是去年的2倍。前年这个学校购买了多少台计算机?
问题2:教师引导学生寻找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引导学生回忆:
实际问题
讨论分析:
设未知数:前年购买计算机x台
找相等关系:
前年购买量+去年购买量+今年购买量=140台
列方程:x+2x+4x=140
活动3【活动】师生活动
问题3:怎样使这个方程向x=a的形式转化呢?
设问2:如何将这个方程转化为x=a的形式?
学生观察、思考:
根据合并同类项法则,可以把含 x的项合并,即
x+2x+4x=(1+2+4)x=140
7x=140
X=20
由此可知,前年这所学校购买了20台电脑。
设问4:以上解方程“合并”起了什么作用?每一步的根据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师生共同整理:
“合并”是一种恒等变形,它使方程变得简单,更接近x=a的形式。
活动4【讲授】例题讲解
例题
有一列数,按一定的规律排列成1,-3,9,-27,-81,-243-----,其中某三个相邻数的和是-1701,这三个数是多少
提出问题:
1、仔细观察这一列数找到这列数的规律。
让同桌讨论、回答,师生共同得到规律:后面的数是他与前面的与-3的积。
2、找出问题中相等的量:
三个相邻数的和等于-1701
活动5【导入】作业与练习
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当堂练习:
课本88页练习第1、2题及讲解。
课后作业:习题3.2第1、5、6题。
3.3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3.3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情境创设
约公元825年,中亚细亚数学家阿
尔一花拉子米写了一本代数书,重点论述怎样解方程.这本书的拉丁文译本取名为《对消与还原》.“对消”与“还原”是什么意思呢?通过下面几节课的学习讨论,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回答这个问题。
活动2【导入】新课讲授
1、提出问题
问题1:某校三年共购买计算机140台,去年购买数量是前年的2倍,今年购买的数量又是去年的2倍。前年这个学校购买了多少台计算机?
问题2:教师引导学生寻找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引导学生回忆:
实际问题
讨论分析:
设未知数:前年购买计算机x台
找相等关系:
前年购买量+去年购买量+今年购买量=140台
列方程:x+2x+4x=140
活动3【活动】师生活动
问题3:怎样使这个方程向x=a的形式转化呢?
设问2:如何将这个方程转化为x=a的形式?
学生观察、思考:
根据合并同类项法则,可以把含 x的项合并,即
x+2x+4x=(1+2+4)x=140
7x=140
X=20
由此可知,前年这所学校购买了20台电脑。
设问4:以上解方程“合并”起了什么作用?每一步的根据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师生共同整理:
“合并”是一种恒等变形,它使方程变得简单,更接近x=a的形式。
活动4【讲授】例题讲解
例题
有一列数,按一定的规律排列成1,-3,9,-27,-81,-243-----,其中某三个相邻数的和是-1701,这三个数是多少
提出问题:
1、仔细观察这一列数找到这列数的规律。
让同桌讨论、回答,师生共同得到规律:后面的数是他与前面的与-3的积。
2、找出问题中相等的量:
三个相邻数的和等于-1701
活动5【导入】作业与练习
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当堂练习:
课本88页练习第1、2题及讲解。
课后作业:习题3.2第1、5、6题。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