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数学教案

六年级下册反比例教学反思

日期:2022-01-12

这是六年级下册反比例教学反思,是优秀的数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六年级下册反比例教学反思

六年级下册反比例教学反思第 1 篇

教学内容:

六年级下册总复习83—85页《正比例、反比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回顾与交流,鼓励学生自己独立整理知识,形成系统。

(2)通过具体问题的认识进一步认识正比例、反比例的量。

(二) 数学思考与解决问题

通过复习与整理加深对正、反比例意义的理解。并运用正、反比例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为以后学习函数打下基础。

(三)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习惯,学会区分正反比例。

教学重、难点:

(1)进一步认识正、反比例的意义,并能运用正、反比例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断积累活动经验,体会重要的数学思想。

教法学法

自主复习、小组交流、全班交流、互帮互学

教学准备

表格、课件、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导入复习

1、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①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 ) ②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

③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 ) ④全校学生做操,每行站的人数和站的行数( )

2、根据条件说出数学关系式,再说出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并列出相应的等式。

(1)一台机床5小时加工40个零件,照这样计算,8小时加工64个。

(2)一列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90千米,要行4小时;每小时行80千米,要行x小时。

指名学生口答,老师板书。

二、回顾整理,构建网络

(一)比的知识:

1. 谁来举个例子说说什么是比?什么是比例?什么是比的基本性质?(引导学生列举:“按比例分配”、“比例尺”、“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等例)

2. 说一说用比的知识可以解决哪些实际问题。

让学生体会比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应用。

3. 完成教科书p83“回顾与交流”的3题

两人一组,合作完成后,全班交流结果,让学生比较后回答有什么发现。

(二)比和分数、除法的联系

出示:a∶b=( )(( ))=( )÷( )(b≠0)教师问:

1. 你会填写这个的等式吗?学生填好后,再问:

2. 你的根据是什么?(比和分数、除法的联系)

3. 那么比和分数、除法的联系是什么?它们的区别呢?

4. b为什么不能等于0?小组议一议,再交流。

5. 谁来说说比的基本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的规律?它们有什么联系吗,谁来说说?

(1)判断: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或都除以相同的数,比值不变。(让学生说说为什么?)

(2)填空:( )(( ))=( )÷( )=( )∶( )(填好后展示学生不同的结果。)

(三)比例尺的知识

什么是比例尺?

(四)正比例,反比例的知识:

(1) 小组合作:把有关正比例反比例的知识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整理成知识网络图。

(2) 班内交流,全班分享

(3) 全班同学进行优化, 形成知识网络图。

变化的量---正比例(意义、图象、应用)--反比例(意义、图象、应用)---图形的放缩---比例尺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1. 一辆汽车在高速路上行驶,速度保持在100千米/时,说一说汽车行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并用多种方式表示这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1)学生独立思考

(2) 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

a自然语言 b 列表 c 画图 d 关系式

2. 举出生活中正、反比例的例子

3. 完成课本84页巩固与应用

独立完成,班内交流。

四.自主检测,完善提高:

判断并说明理由

(1)出油率一定,香油的质量与芝麻的质量。

(2) 一捆100米长的电线,用去的长度与剩下的长度。

(3) 三角形的面积一定,它的底和高。

(4) 一个数与它的倒数。

五、完成后班内交流,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正比例和反比例

比 比例、应用

分数、比、除法之间的关系

课后反思

本课时有以下特点:1、抓住复习起点,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自主讨论复习,既增强了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也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查漏补缺。2、借助表格的方式来整理复习,更直观地体会比和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知识点和不同之处。3、能整合所有的知识,运用多种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巩固知识。

六年级下册反比例教学反思第 2 篇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会画反比例函数图象,并能从图象中得到反比例函数的相关性质。

【过程与方法】

经历观察反比例函数图象探索性质的研究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动手操作,观察图象的过程中,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画反比例函数图形,并抽象出性质。

【教学难点】

(三)课堂练习

习题。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进行纠正。

(四)小结作业

教师与学生共同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同桌交流以下问题:

(1)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有什么特征?

(2)从图象中可以得到哪些性质?

作业

课下思考课本例3,同桌互相交流并完成,体会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下节课一起探究。

四、板书设计

六年级下册反比例教学反思第 3 篇

教学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正、反比例中每个概念的含义;更熟练地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比例的量。如果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进一步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提出本课复习题

基本概念的复习

什么叫两种相关联的量?

下面两种相关联的量哪些量成比例?成比例的是成正比例还需成反比例?

什么样的两种量成正比例关系?什么样的两种量成反比例关系?

成正比例关系的量与成反比例关系的量有什么异同点?

应用练习

完成教材97页的“做一做”。

第3题在完成时可先把题中的等式变一变形,像y=8x变成y/x=8;把y=8/y变成xy=8,这样判断起来就方便了。

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99页第6~7题。

全课总结(略)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上步理解和掌握比和比例的意义与性质。

区别有关易混概念,进上步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过程:

讲述本课复习课题并板书

基本概念的复习

比和比例的意义与性质。

什么叫比?什么叫比例?(就学生所举的例子再让学生说说比和比例中各部分的名称),比的后项为什么不能是0?

比和分数、除法有什么联系?

说说比的基本性质的比例的基本性质?

比的基本性质与比例的基本性质各有什么用处?

看教材95页的归纳整理,并把基本性质栏中的空填上,说说根据什么填写的?

完成教材95的“做一做”。

结合第3题让学生说说什么叫做解比例?根据是什么?

示比值和化简比。

独立完成教材96页上的题目。

说说求比值与化简比的区别?

(求比值是根据比的意义。用前项除以后项,得到 结果是一个数;化简比是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把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得到的结果是一个最简整数比)。

看书中的表,总结方法。

完成教材96页的“做一做”

比例尺

问题:1)什么叫做比例尺?说说“图距”、“实距”、“比例尺”三者之间的关系。

2)一幢教学大楼平面图的比例尺是1/100,这比例尺表示的是什么意思?

比例尺除写成数字化形式处,还可怎样表示?

完成教材97页上的“做一做”。(理解比例尺实质上是一个比,此比的前项与后项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练习巩固

完成教材十九页第1~4题。

全课总结(略)

六年级下册反比例教学反思第 4 篇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判断一个给定的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会根据已知条件,求出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索现实生活中数量间的反比例关系,体会和认识反比例函数式刻画现实世界中特定数量关系的一种数学模型,进一步理解常量与变量的辩证关系和反映在函数概念中的运动变化的观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经历反比例函数的形成过程、体验函数是描述变量间对应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培养观察、推理、分析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反比例函数的概念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

反比例函数的概念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小明家到学校约5千米,在他骑车上学的过程中,你能找出其中变化的量与不变的量吗?

2.你能表示出上述过程中几个量之间的关系吗?

(二)探索新知

1.利用所列关系式,填写下表:

2.你有什么发现?

3.观察所列式子的特征,你能仿照关系式自编一道类似的题目吗?

4.思考讨论

用函数关系式表示下列问题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1)一个面积为6400m2的长方形的长a(m)随b(m)的变化而变化;

(2)某银行为资助某社会福利厂,提供了20万元的无息贷款,该厂的平均年还款额y(万元)随还款年限x(年)的变化而变化;

(3)游泳池的容积为5000m3,向池内注水,注满水所需时间t(h)随注水速度v(m3/h)的变化而变化;

(4)实数m与n的积为-200,m 随n的变化而变化.

概念归纳:

一般地,形如 y=k/x(k为常数,k≠0)的函数叫做反比例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k是比例系数。

①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不等于0的一切实数。

②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y的取值范围是不等于0的一切实数。

(三)课堂练习

(1)每人写三个反比例函数,请同桌指出其中k的值.

(2)小组讨论:举出实际生活学习中具有反比例关系的例子。

并列出函数关系式。

(四)小结作业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主要内容

课后作业:之前我们知道一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直线,请你课后参考以前知识,讨论反比例函数的图像?

四、板书设计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