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1-29
这是平行与垂直教学设计,是优秀的数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本节课是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与角的知识的基础上教学的,也是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基础。由于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特殊的位置关系,而且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无论是走在宽广的大街上,还是坐在明亮宽敞的教室里,环顾左右应该都不缺少垂直与平行的现象。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应该都有这样的经验:哪些线是相交的,哪些线是不相交的。因此我们在课中要做的就是让学生体验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相交的两条直线里有一种特殊的叫做互相垂直,让学生的认识上升到思维的层面来。鉴于此,针对本课知识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我精心设计教案,把学生的自主探索与教师的适时引导有机结合,把知识点清晰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得教学过程零而不散,教学活动絮而不乱,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提高了学习能力,增强了学习信心,也促进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思维的扩展及空间想像能力的培养。针对本节课,我主要把握以下几点:
一、准确把握教学起点,努力还学生一个“真实”的数学课堂
本节课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从复习有关“直线”知识入手,唤起学生的回忆,为新知的探究学习做了较好的衔接准备。同时,逐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研究的兴趣,用数学自身的魅力来吸引、感染学生。
二、创设情景,感受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通过想象平面、直线、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让学生明白了,平面是无限的,直线的两端是无限延伸的,同时也为本节课限定了范围,是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解决了学生理解同一平面这个难点。想象平面上出现两条直线时,不是让学生直接想象两条直线,而是一条一条地出现,有利于学生想象出更多的两条直线间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一张纸上只画一种情况,目的是提高学生分类时的可操作性。同时通过学生上台板演,完善分类。
三、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教学手段朴实无华
在教学中,我紧紧抓住“以分类为主线”展开探究活动,提出“在无限大的平面上同学们想象的两条直线的样子画下来?”“能不能把这几种情况进行分分类?”这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学生通过想一想、画一画、分一分、说一说等多种活动进行观察、思考,逐步认识到: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相交和不相交两种情况,相交中有成直角和不成直角两种情况。这样的教学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通过分类,分层理解,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从自己的身边发现数学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发现垂直与平行现象。在处理教学难点“在同一平面内”时,主要是让学生举例反例,进而帮助学生理解垂直与平行关系“必须在同一平面内”,直观到位。
四、新知的训练点和拓展点扎实有效
除了从主题图中找垂直与平行现象,从生活中找,从身边找,还让学生动手摆一摆……通过这些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平行和垂直概念的理解,进一步拓展知识面,使学生克服学习数学的枯燥感。让学生真正参与学习过程中来,在学习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也有不少不足之处,如1、对于平行的判断方法本节课不作为重点。2、学生作品未能达到预设,导致这一部分花费大量时间。其实必要时教师可以自己提供例子以便节约时间。3、对于图形中垂直与平行现象的发现,最好标上符号,练说线段**与线段**的关系。4、时间把握不够好,导致拖堂,学生们也失去了一个自我小结、交流的机会,这也算是一个遗憾吧。
总之,面对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失败,我将真实地对待,坦然地看待,将在不断地自我反思中加强“新理念”的再学习、再实践,相信自己能在不断的自我反思中成长,在不断的自我实践中发展,在不断的自我成长中创新。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感受数学的意义”。提出了“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作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平行与垂直的现象无处不在,由于四年级学生的知识积累与生活经验少,学习垂直与平行这两个概念理解起来比较抽象。但是这两个概念的体验对今后的学习尤为重要。反思“垂直与平行”这节课,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好的地方:
一、以分类为主线,通过学生自主探索,体会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间的位置关系。
从教材上来看,本课从研究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入手,逐步分析出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相交和不相交之分,相交中还有相交成直角与不成直角的情况。这样设计,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更有利于学生展开探索与讨论,研究的意味浓了。所以,在设计教案时我大胆地让学生以分类为主线,通过观察、讨论、交流、教师点拨等活动,帮助学生在复杂多样的情况中逐步认识到: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相交和不相交两种情况。再通过演示、想像,领悟到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则是平行,相交成直角的则是互相垂直。通过两次分类、分层理解,提高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问题研究意识。
二、在知识探究的过程中完成自主探究意识与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这节课的第一个环节让学生分类,注重对学生自主探究意识的培养。首先,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出发,放手让学生尝试在白纸上画一画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并选取不同情况贴在黑板上让学生进行分类。其次,对两条直线位置关系的理解,以学生为主体展开讨论进行分类整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三、用多种感官感受数学,培养数学情感。
学生在本课中不是用耳朵听数学,而是用眼睛观察数学现象,用身边的数学现象理解数学知识,用数学知识解释身边的数学现象,在探讨、交流、分析中获得数学概念,拉近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生活实际的距离。
存在的不足:
1、还可以让学生多一些动手操作的时间,在操作中加深对“平行与垂直”的体验。
2、老师引导的比较多,分类时有些不明确。整节课体现学生思考过程的时间给的有些少。
3、在第一环节分类占用的时间太多导致第三环节练习时间紧,使学生没有把新知及时应用,加以巩固。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平行与垂直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特殊位置关系,初步认识平行线与垂线,正确理解“垂直”“平行”的概念,了解用符号表示两条直线的垂直、平行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操作、比较、概括中,经历探究平行线和垂线特征的过程,建立平行与垂直的概念,能对生活中垂直与平行的现象做出正确判断。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活动中丰富学生活动经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
教学难点:平面内两条直线是否相交现象的判断和对“同一平面”的正确理解。
三、教学准备
课件、学具等。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画图感知(3分钟)
师:同学们,我们在学习第三单元的时候,认识了直线,谁来说一说直线的特征?
生:直线是直的,没有端点,能向两端无限延伸。
师:你记得真不错,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在你的面前有一张白纸,这张纸不断地变大,变大,越来越大了,这时候纸上出现了一条直线,又出现了一条直线,这两条直线是什么样的位置关系呢?相信大家都有了不一样的想法,请同学们把这两条直线画在纸上。
(二)观察分类,感受特征(7分钟)
1.展示作品。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老师选择了几幅作品,请他们来说一说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怎么样的。
生1:这两条直线交叉在一起了。(师:交叉在一起,我们就说它们相交。)
生2:这两条直线没有交叉在一起。(师:我们可以说他们不相交。)
生3:这两条直线碰在一起了。(师:那他们的位置关系怎么说呢?相交还是不相交?)
2.分类讨论。
师:胡老师在你们的作品中又挑选了6幅,一起来看看。
你们能把它们分分类吗?可以怎么分?分几类?为什么这么分?四人小组讨论下,开始。
3.汇报交流。
师:哪组来说一说你们的讨论结果?
生:分两类:相交的为一类,不相交的为一类。
师:哪些人和她的分法一样?谁还有不同的分法。
师:刚才你们认为2和3是不相交的,老师有不同意见,老师认为他们是相交的。你们觉得老师说的有没有道理?
学生反馈:
生1:这是两条直线,直线可以无限延长,延长后也会相交,所以应该放在相交的下面。
生2:我也同意他的观点。
师:对了,直线可以向两端无限延长,我们来延长试试看。请大家跟着老师一起来延长。现在我们发现了,这两条直线怎么样了?另外两条直线呢?
生:相交了。
小结:所以,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分为两类,相交和不相交,在判断时我们不能光看表面,而要看他们的本质,也就是这两条直线延长后是否相交。
(三)自主探究,揭示概念。
1.揭示平行的概念。(10分钟)
(1)感知平行的特点。
师:看这两条直线,他们真的不相交吗?怎样验证?
结合学生回答用课件演示两条直线无论怎样延长都不会相交的动态过程。
师:这一组的两条直线呢?
这一组呢?
师边演示,怎样延长都不会相交。
(2)揭示平行的定义。
①师:在数学上象这样的直线我们都叫做平行线。
师:谁来说一说 什么是平行线?
生1: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生2: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或者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师:大家都认为象这样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②师:我们选择其中的一组标上字母,如果把上面这条看作直线a,下面这条看作直线b,谁来说说谁是谁的平行线?谁与谁互相平行?同桌同学先相互说说看。好,谁来说一说。
生1:a是b的平行线,a与b互相平行。
生2:b是a的平行线,b与a互相平行。
③老师出示一个长方体,这个面上有两条直线,这两条直线相交吗?
生1:相交
生2:不相交
师:看来大家出现了意见分歧,老师把上面的盒子拿下来了,看清楚,这条直线在这里,这条直线在这里。他们相交了吗?(实物演示)
生3:不相交
师:想象一下再延长下去会相交吗?
生4:不会
师:对了它们不会相交,不相交那它们就是平行线喽!
生5:不是。
师: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怎么不是平行线呢?
生6:这条直线是在这个面上,而这条直线在这个面上。
师:哦,原来它们是在两个不同的平面上,那你觉得我们说平行线时应该再补充些什么呢?
生7:在同一个平面内,(教师板书)
师:其实今天我们研究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都是在同一个平面内。一起来说一说。
(3)介绍平行符号。
①出示三组直线
②师:继续来看这三组直线,直线a与直线b都互相平行,平行有平行的符号,我们用符号“∥”来表示平行。这个平行符号就是两条平行线,拿出你们的手一起来写一写。
师:a与b互相平行,记作a∥b,读作a平行于b。(板书:∥ 记作a∥b,读作a平行于b )
(4)体验生活中的平行现象。
师: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平行的现象,你能举几个例子吗?
预设:人行横道、黑板上下两条边、双杆的两条杆、大队委的三条杠等等
学生举例后,教师可用多媒体课件适时补充一些生活中的实例。
2.揭示垂直的概念。(7分钟)
(1)感知垂直的特点。
师:刚才同学们在画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时,还画了相交的情况。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些相交的情况。你发现了他们有什么共同点?
生1:都有四个角
师:是啊,有的相交成了锐角,有的相交成了钝角。还有的相交成了直角,真的是直角么?拿三角尺来比比看。
师:这个是直角,那个呢?
生:也是直角。
师:其中一个是直角,其他三个呢?
生:肯定也是直角。
(2)认识垂直的定义。
师: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我们就说这两条直线怎么样?请大家打开书本P57来找找答案。
生:互相垂直。
师:继续看,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3)介绍垂直符号。
课件呈现三组垂线。
师:观察这里的三幅图,直线a与b都(互相垂直)。
师:垂直和平行一样,也可以用符号表示,就是“⊥”,拿出我们的手,一起来写一写。直线a与直线b互相垂直,记作a⊥b,读作a垂直于b。(板书:⊥ 记作a⊥b,读作a垂直于b 。)
(4)感受生活中的垂直现象。
师:生活中我们还会常常遇到垂直的现象,你能举出生活中一些有关垂直的例子吗?
师:同学们,以上内容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有关平行和垂直的知识。
(板书课题:平行与垂直)
(四)练习巩固,拓展延伸(10分钟)
1.下面的各组直线,互相平行的是( );互相垂直的是( )。
2. 填一填
图1中,直线a叫做直线b的( ),点o叫做( )。
图2中,直线a和直线b的位置关系是( ),直线a叫做直线b的( )。
3.我是小法官
两条不相交的直线就是平行线。 ( )
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不是平行就是垂直。 ( )
直线行驶的汽车车轮留下的印迹互相平行。 ( )
两条直线相交时,这两条直线就互相垂直。 ( )
(五)全课小结 (3分钟)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板书:
平行与垂直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 记作a∥b,读作a平行于b
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 记作a⊥b,读作a垂直于b
(七)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经过了四次试教,每一次都对细节之处进行了修改,但总体没有大的变动,最后上课时,我感到以下几点不足:
对于在同一个平面内这个概念仍然没有讲清楚,学生听得云里雾里。
课堂节奏太快,面面俱到,每个知识点都讲到了,但对于这些知识点的讨论还不够深入和细致。
教师举例的平行现象遗漏了。
作为公开课,本节课并没有什么亮点,教师说的太多,学生很多时候都在被动地学习。教师可以让上课的形式更加丰富一点,增加一些练习、多一点学生的互动,这样子课堂就会显得活泼、生动,而不至于沉闷。
以往我一般都是照搬教参上的教学目标,其实这是不科学,也是不可取的。教学目标的制定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学内容,在综合考虑各种教学因素,并找到教学内容的关键和切入口之后,才能制定出来。制定明确、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目标我认为关键在于以下几点:
一、细化课堂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基础
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指导思想。每一节课的教学活动,都应该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只有目标明确、具体,组织教学时才能有的放矢。由于数学学科的系统性很强,知识的内在联系十分密切,教师应对各年级教材的内容了如指掌,还要把它细化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之中。
二、优化组合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
教材为教师提供了适用一般教学的材料,但它不可能适应各种不同程度的学生。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只是照本宣科,孤立地让学生记忆,必定激发不起学生的求知欲,影响智力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教师应根据教学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按照学生的认识特点合理地组织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组合。在《垂直与平行》的课堂教学中,没有花架子,没有与课堂无关的语言和行为,没有哗众取宠的调侃和媒体展示,所有的一切教学手段都是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在教学中,我紧紧抓住“以分类为主线”展开探究活动,提出“在无限大的平面上同学们想象的两条直线的样子画下来?”“能不能把这几种情况进行分类?”这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学生通过想一想、画一画、分一分、说一说等多种活动进行观察、思考,逐步认识到: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相交和不相交两种情况,相交中有成直角和不成直角两种情况。这样的教学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通过分类,分层理解,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从自己的身边发现数学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发现垂直与平行现象。在处理教学难点“在同一平面内”时,我利用课件出示一个长方体,在长方体的不同面上画两条不相交的直线,提问学生是否平行,帮助学生理解垂直与平行关系“必须在同一平面内”,直观到位。新知的训练点和拓展点扎实有效。除了从主题图中找垂直与平行现象,从生活中找,从身边找,还让学生动手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通过这些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平行和垂直概念的理解,进一步拓展知识面,使学生克服学习数学的枯燥感。让学生真正参与学习过程中来,在学习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也有不少不足之处,如:
1、重难点处理解速度较快,学困生没有理解到位,以后的教学中应因材施教,照顾学困生。
2、有一名学生的发言不够准确,我没有及时指正出来。
3、时间把握不够好,后面还有一个小环节没有完成,学生们也失去了一个自我小结、交流的机会,这也算是一个遗憾吧。
三、适当选择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
课堂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课型,有不同的教法;相同的内容、相同的课型,由于各自的风格不同,习惯不同,教法也不相同。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应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的不同要求,不同教育对象的不同思维特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四、强化课堂教学管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保证
课堂教学的优化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这一工程的实施,要通过教师去组织、去执行。因此,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组织和管理能力,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样,学生的智慧和潜能才能充分发挥出来,才能获得最佳教学效果。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