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1-29
这是郑州平行线十大名师,是优秀的数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1、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本节从实例中概括出平行线的概念,给出了平行线的记法和它的画法,并引出了平行公理及其推论.
(转 载于: 小 龙 文档网:初中数学平行线教案)
(2)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平行公理及其推论.承认“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的几何是欧氏几何,否则是非欧几何.由此可见,平行公理在几何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在教学时,学生可以从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平行线的画图过程中,理解平行公理.特别是真正地体会到公理中的“有且只有”的意义.
本节难点是:理解平行线的概念以及由平行公理导出其推论的过程定义中的“在同一平面内”的这个前提,是为了区别立体几何中异面直线的情况.教学时只要学生能意识到,空间的直线还存在另一种不相交的情形的,即异面直线.
另外,从平行公理推导出其推论的过程,渗透了反证法的思想.初中学生难于理解,教材对反证法既不作要求,也不必提出反证法这个词,只要把道理说明白即可.
2、教法建议
(1)概念的引入:学生从教师创设的情景中,可以直观地认识平行线.从实例中,体会平行线在现实中是存在的,并且有它固有的属性,因此很有必要认真地研究它.当然,我们首先要能深刻地理解它的定义.
(2)分析概念:教师可以举一组图形,帮助学生理解定义中强调的“在同一平面内”这个前提条件.初步形成
(3)掌握平行线的画法:学生刚开始接触几何,为降低难度,适应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作图时不要求学生写出已知,求做,证明等步骤,只要保留作图痕迹.通过作图的教学使学生能准确而迅速地画出几何图形,为今后的几何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4)平行公理及其推论
在学生画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过直线外一点有几条直线可以与已知直线平行呢?学生在动手操作后,可以体验到公理的客观存在性.并且可以让有数学素养的同学,尝试说明平行公理推论的正确性,通过说理,体会数学的严谨性与逻辑性.
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平行线的概念,理解学过的描述图形形状和位置关系的语句.
2.掌握平行公理及推论,会用三角尺和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会用学过的几何语句描述简单的图形和根据语句画图.
3.通过画平行线和按几何语句画图的题目练习,培养学生画图能力.
4.通过平行公理推论的推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进行推理的能力.
二、学法引导
1.教师教法:尝试法、引导法、发现法.
2.学生学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发现新知,造就成就感.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平行公理及推论.
(二)难点
平行线概念的理解.
(三)解决办法
通过引导学生尝试发现新知、练习巩固的方法来解决.
四、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三角板、自制胶片.
五、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通过投影片和适当问题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2.通过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进行反馈练习,完成新授.
3.学生自己完成本课小结.
六、教学步骤
(-)明确目标
掌握平行公理及其推论的应用,能画出平行线,会用几何语句描述图形的画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二)整体感知
以情境引出课题,以生活知识和已有的知识为基础,引导学生学习平行公理及其推论,并以变式训练强化和巩固新知.
(三)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两条直线相交的情形,下面清同学们看投影片.观察投影片中的铁路桥梁以及立在路边的三根电线杆,再请同学们观察黑板相对的两条边和横格本中两条横线,若把它们向两方延长,看成直线,它们还是相交直线吗?
学生齐声答:不是.
师:因此,平面内的两条直线除了相交以外,还有不相交的情形,这就是我们本节所要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
[板书]24.平行线及平行公理
【教法说明】通过具体的实物和实物的图形,使学生建立起不相交的感性认识,同时在头脑中初步形成平行线的图形.
探究新知,讲授新课
师: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平面内不相交的情形还有许多,你能举例说明吗?学生:窗户相对的棱,桌面的对边,书的对边??
师:我们把它们向两方无限延伸,得到的直线总也不会相交.我们把这样的直线叫做平行线.
[板书]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教法说明】初中几何必须重视几何概念的直观性,所以让学生多观察实物形状,在形成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认识数学名称,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数学的实在性,减少抽象性.教师出示投影片(课本第74页图2–17).
师:请同学们观察,长方体的棱 与 无论怎样延长,它们会不会相交?
学生:不会相交.
师:那么它们是平行线吗?
学生:不是.
师:也就是说平行线的定义必须有怎样的前提条件?
学生:在同一平面内.
师:谁能说为什么要有这个前提条件?
学生:因为空间里,不相交的直线不一定平行.
【教法说明】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自己得出结论,从而使学生切实体会到
平行线的“在同一平面内”这个前提条件的重要性.
教师在黑板上给出课本第73页图2–16.
讲解:平行用符号“ ”表示,如图直线 与 是平行线记作“ ”(或 )读作“ 平行于 ”(或 平行于 )也就是说平行是相互的.
【教法说明】这里教师不必赘述,让学生清楚平行线符号表示、读法和记法就可以了,对于平行线的图形经常会使用变式图形,不要总是横平竖直的,以防形成思维定式.
师:请同学们思考,在同一平面内任意画两条不同的直线,它们的位置关系只能有几种情况,试画一画,同桌的可以讨论.
学生:两种.相交和平行.
由此师生共同小结: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相交、平行两种.尝试反馈,巩固练习(出示投影)
1.判断正误
(1)两条不相交的直线叫做平行线.( )
(2)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的两直线是相交直线.( )
(3)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一定平行.( )
(4)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必把这个平面分为四部分.( )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相交、垂直、平行三种.
b.在同一平面内,不垂直的两直线必平行.
c.在同一平面内,不平行的两直线必垂直.
d.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直线一定不垂直.
学生活动:学生回答,并简要说明理由.
【教法说明】这组练习旨在巩固学生掌握平行线定义及平面内两直线的位置关系,通过判断(1)、(3)题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平行线的“在同一平面内”的前提条件,通过判断(2)、
(4)题和选择题使学生对两直线位置关系,尤其是对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有更深层的理解.
师:我们很容易画出两条相交直线,而对于平行线的画法,我们在小学就学过用直尺和三角板
教学目标
1.经历从性质公理推出性质的过程;
2.感受原命题与逆命题,从而了解平行线的性质公理与判定公理的区别,能在推理过程正确使用.
对话探索设计
〖探索1反过来也成立吗
过去我们学过:如果两个数的和为0,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反过来,如果两个数互为相反数,那么这两个数的和为0.显然,这两个句子都是正确的.
现在换一个例子:如果一个整数个位上的数字是5,那么它一定能够被5整除.对吗?这句话反过来怎么说?对不对?
结论:如果一个句子是正确的,反过来说(因果对调),就未必正确.
〖探索2
上一节课,我们学过: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反过来怎么说?猜一猜:它还是对的吗?
〖探索3
(1)用三角尺画两条平行线a、b.说一说:不利用第三条直线能画出两条平行线吗?请画出第三条直线(把它记为c),并说明判定这两条直线平行的根据(公理或定理);
(2)在(1)中再画一条直线d与直线a、b都相交,找出其中的一对同位角,用量角器量出它们的度数验证你原来的猜测.
结论: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与平行线的判定公理一样,这个结论也是基本事实,即人们在长期实践中出来的结论,我们把它叫做平行线的性质公理,它是平行线的第一条性质.
〖探索4
如图,请画直线c截两条平行线a、b;再在图中找出一对内错角.同学们一定能从直觉判断这对内错角也是相等的.也就是说: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它是平行线的第二条性质.
现在我们来试一试:如何根据性质1说出性质2成立的道理.
如图,
∵a∥b(已知),
∴∠1=∠3(____________________).
又∠3=________(对顶角相等),
∴∠1=∠2(___________).
以上过程说明了:由性质1可以得出性质2.
〖探索5
我们学过判定两直线平行的第三种方法: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地说: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把这条定理反过来,可以简单说成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一猜:把这条定理反过来以后,还成立吗?
〖练习
P22练习
说一说:求这三个角的度数分别根据平行线的哪一条性质?
〖作业
P25.1、2、3
〖补充作业
如图:直线a、b被直线c所截,
(1)若a∥b,可以得到∠1=∠2.根据什么?
(2)若∠1=∠2,可以得到a∥b.根据什么?
(注意:(1)、(2)的根据一样吗?)
一、
教案背景
1
,面向学生:
□√中学
□小学
2
,学科:数学
2
,课时:
1
3
,学生课前准备:
(一)
、自学课文,思考课后的问题。
(二)
、让学生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二、
教学课题
参照《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及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数学思维特征,确定本节 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探索归纳出平行线判定的方法,并能运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 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让学生在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在
感悟数学美的同时激发学习兴趣和信心;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和有条理推理的能力。教学重难点、关键:
1重点:平行线的判定: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难点:性质和判定的区分,用数学语言表达简单的说理过程。
3关键:掌握“三线”与“八角”之间的内在联系
观
2
)
如果∠
2
和∠
4
互补,那么直线
AB
和直线
CD
平行吗?为什么?
(提示:运用对顶角和邻补角的相关关系)
学生交流,教师总结,演示课件。
教学过程
一、目标展示
二、情景导入。
装修工人正在向墙上钉木条,如果木条b与墙壁边缘垂直,那么木条a与墙壁边缘所夹角为多少度时,才能使木条a与木条b平行?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弄清楚平行的判定。
三、直线平行的条件
以前我们学过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如图(课本P13图5、2—5)在三角板移动的过程中,什么没有变?
三角板经过点P的边与靠在直尺上的边所成的角没有变。
∠1与∠2是三角板经过点P的边与靠在直尺上的边所成的角移动前后的位置,显然∠1与∠2是同位角并且它们相等,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什么?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单地说:同位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
符号语言:∵∠1=∠2∴AB∥CD、
如图(课本P145、2—7),你能说出木工用图中这种叫做角尺的工具画平行线的道理吗?
用角尺画平行线,实际上是画出了两个直角,根据“同位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可知这样画出的就是平行线。
学习目标一:了解平行线的概念、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
题组一:
1、叫做平行线。
如图:a与b互相平行,记作,a。
2、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b只有与两种。
3、下列生活实例中:
(1)交通道路上的斑马线;
(2)天上的彩虹;
(3)阅兵队的纵队;
(4)百米跑道线,属于平行线的有。
学习目标二:掌握两个平行公理;会用三角尺和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
题组二:
4、通过画图和观察,可得两个平行公理:
①、经过点,一条直线平行于已知直线;
②、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符号表达式:若b∥a,c∥a,则。
5、在同一平面内直线a与b满足下列条件,写出其对应的位置关系:
①、a与b没有公共点,则a与b;
②、a与b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则a与b;
③、 a与b有两个公共点,则a与b;
6、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有()
A、有且只有一条;B、有两条;C、不存在;D、不存在或只有一条
教学设计
1、落实教学常规,践行学校《教师日常教学行为要求》。
2、优化教学策略,老师要真正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倡“学先教后”,让学生“先看、先想、先说、先做”,老师依学定教,点拔引领,让学生在不断的“思考、交流、展示、应用”中内悟知识。提倡“当堂训练”,在教学设计中,要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形成能力的环节,当堂落实。力争当堂完成“双基”任务。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