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数学教案

有理数加法趣味导入

日期:2022-02-11

这是有理数加法趣味导入,是优秀的数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有理数加法趣味导入

有理数加法趣味导入第 1 篇

课题

有理数的加法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例,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会根据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进行理数的加法运算。

2.能运用有理数的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经历学习正确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的过程。

2.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式得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师生活动,学生自我探究,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中来,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会根据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难点:有理数加法中的异号两数相加

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新课导入

(5分钟)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什么是有理数,了解了相反数和绝对值,那么就让我们做一个小游戏考考你们看看你们的掌握情况。

小游戏:

一名同学说一个数,另一个同学说出他的绝对值和相反数。两个学生交换角色,重复游戏

新课讲授

第一部分

(10分钟)

请同学们观看老师的微课

问题1;小镇的地图你了解了么?

问题2:小明遇到了什么问题?

问题3:你能帮小明解决这个问题么?

教师总结:大家回答的特别好,陆老师在小镇东面距小明+2米处,由陆老师到李老师家又走了+3米,我们由数轴可以看出李老师家距小明家为+5米。请试试用式子书写一下。

张老师在小镇西面距小明-2米处,由张老师到王老师家又走了-3米,我们由数轴可以看出王老师家距小明家为-5米。

观察算式可以看出: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相加。

学生观看微课,

举手回答问题。

教师指导,书写式子。

板书:

(+3)+(+2)=(+5)

(-2)+(-3)=(-5)

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相加。

第二部分

(5分钟)

老师把小镇的地图进行了补充,大家可以计算一下小陈到小明家多远,小路距小明家多远。

也可以计算其他人距小明家的距离

把你的疑问写下来大家交流。

学生进行趣味计算,巩固知识,进行发现探究。

第三部分

(5分钟)

在计算的过程中有的同学有疑问。

学生:如果我从王老师家出发向东走了3米此时我距小明家几米?

教师:其他同学也有类似疑问么?

教师解答:我们规定向东为正王老师家所处的位置是?

学生:-5米

教师:往东走了3米,在数轴上表示为?

学生:+3米

教师:我们可以看出此时我所处的位置是多少?

学生:-2米

试着用式子总结

教师总结: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小组进行讨论。

板书:

(-5)+(+3)=-2

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第四部分

(6分钟)

学生提问:如果我向东走了2米又向西走了2米那应该怎么表示?

教师:我们从数轴上看先走了+2米又走了-2米,又回到了原处那说明我们也就移动了多少?

学生:0米

教师:观察的0的两个数有什么特点?

学生:互为相反数

试着用式子表示。

教师总结: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小组讨论进行总结。

板书:

(-2)+(+2)=0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第五部分

(4分钟)

教师提问:若小明到了陆老师家,在张老师家坐着并没有走,前后他距家的距离有没有变化?

学生:没有变化。

试着用式子表示。

教师总结:一个数同0相加仍为这个数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答。

板书:0+(-2)=-2

一个数同0相加仍为这个数

第六部分

(5分钟)

小明终于弄懂了有理数的加减法,老师们都夸赞他聪明。现在小明要考考你们。

-1+2=? 3+(-2)=?

-7.7+(+7.7)=? 2+0=? -9.6+0=?

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旧知。

教师巡回指导。

课堂小结与作业

(5分钟)

愉快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今天我们的课程进入了尾声。回顾我们今天所学的内容,请几位同学说说你今天学到了什么?

作业:完成相应练习

进行小结,由学生说出学习的内容教师对其补充。

有理数加法趣味导入第 2 篇

共1课时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 初中数学 人教2011课标版

1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准确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2.通过有理数加法的教学,体现化归的意识、数形结合和分类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的思维能力。

3.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2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前面学习了有理数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已经很牢固地掌握了正数、负数、数轴、相反数、绝对值等概念,因此我没有把时间过多地放在复习这些旧知识上,而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采用生动形象的事例,让学生充当指挥官的角色,亲身参加探索发现,从而获取知识。在法则的得出过程中,我引进了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微机,让学生在微机演示的一种动态变化中自己发现规律归纳总结,这不但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的能力,而且直接地向学生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在法则的应用这一环节我又选配了一些变式练习,通过书上的基本练习达到训练双基的目的,通过变式练习达到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的目的。这些我都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具体体现。而且在做练习的过程中让学生互相提问,使课堂在学生的参与下积极有序的进行。

3重点难点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异号两数相加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有理数的加法

1.类比联想,提出问题

通过实际问题,提出质疑导入新课。

在下列问题中用负数表示量的实际意义是什么?

(1)某人第一次前进了5米,接着按同一方向又向前进了3米;

(2)某地气温第一天上升了3°C,第二天上升了-1°C;

(3)某汽车先向东走4千米,再向东走-2千米。

紧接着,回答:

(1)某人两次一共前进了多少米?

(2)某地气温两天一共上升了多少度?

(3)某汽车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千米?

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在此基础上指出:这三个问题都是求物体两次向同一方向运动的和的问题,同小学一样,可以用加法来做。但是,这些数中出现了负有理数,怎样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呢?引出课题。

活动2【讲授】有理数的加法

2.直观演示,归纳法则

用6个实例讲两个有理数相加的问题:

(1)向东走5米,再向东走3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2)向东走-5米,再向东走-3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3)向东走5米,再向东走-5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4)向东走5米,再向东走-3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5)向东走3米,再向东走-5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6)向东走-5米,再向东走0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这6个问题,都借助于数轴,先规定了向东为正,向西为负,通过课件具体演示两次运动的结果,由在数轴上表示结果的点所处的方向,确定和的符号,由表示结果的点与原点的距离,确定和的绝对值。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通过分类、观察,最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进而总结出有理数加法运动,一般步骤为:

(1)根据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确定和的符号;

(2)根据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进行绝对值的加减运算。

前面已经分析过,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因此,我抓住突破难点的关键,一是借助于数轴的直观演示,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自己归纳法则;二是引导学生分析法则特点,总结规律,在此基础上加以记忆,从而使难点化解,并在化解难点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总结出法则之后,可进一步提问:在算术里,两个不都是零的数相加,和一定大于加数,那么,对于两个有理数,相加后和还一定大于加数吗?

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去思考、去分析,最终要让学生明白:在有理数运算中,算术中的某些结论不一定再成立,即对于两个有理数,相加的和不一定大于加数,这是有理数的加法与算术运算的一个很大的区别。

活动3【活动】有理数的加法

3.应用举例,

为了解决从掌握知识到运用知识的转化,使知识教学和智能培养结合起来,接下来我设计了例题和练习题,选题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

例1:计算下列各题:

(1)(-3)+(-4)

(2)(-5)+(+8)

(3)(+0.5)+(-1.6)

通过此例,训练学生对法则的理解和直接应用,特别是异号两数相加的问题,师生共同来完成,老师做板书示范。

活动4【练习】有理数的加法

练习1 填空(口答)

(1)(-4)+(-7)=_____( ) (2)(+4)+(-7)=_____( )

(3 7+(-4)=_____ ( ) (4)4+(-4)=_____ ( )

(5)9+(-2)=_____ ( ) (6)(-9)+2 =_____ ( )

(7)(-9)+0 =_____ ( ) (8)0+(-3)=_____ ( )

通过变式训练,使学生对法则有了一定的认识,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法则的理解和掌握,并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我设计了练习2。

练习2 今年,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的洪涝灾害。某地水库的水位在某天当中每一次上升了a厘米,第二次上升了b厘米,问:

(1)两次一共上升了多少厘米?

(2)计算当a、b为下列各数时的值:

① a= 4 , b=3 ② a= -3 , b= 7 ③ a= 5 , b= -5 ④ a= 4-2, b= -1 ⑤ a = -3 , b=0

(3)说出以上运算结果的实际意义

活动5【作业】有理数的加法

填空题

1、3的相反数是___________, 的绝对值是_____________,绝对值等于2的数是_________

2、若上升6米记作+6米,那么-8米表示 。

3、数轴上与表示-2的点距离1个单位长度的点所表示的数 。

4、比较大小:(1) (2)-2 -3 。

5、已知 ,那么 。

二、有理数的加法

(1)15+(-22) (2)(-13)+(-8) (3)(-0.9)+1.51 (4)

(5)(-12)+(+8)+(-9) (6) 36+(-24)+(+64)+(-76)

(7)(-41)+45+(-9)+(+20) (8)(-78)+(+5)+(+78)+(-10)

(9)(-3)+40+(-32)+(-8) (10) 1+(-2)+(-1.75)+3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有理数的加法

1.类比联想,提出问题

通过实际问题,提出质疑导入新课。

在下列问题中用负数表示量的实际意义是什么?

(1)某人第一次前进了5米,接着按同一方向又向前进了3米;

(2)某地气温第一天上升了3°C,第二天上升了-1°C;

(3)某汽车先向东走4千米,再向东走-2千米。

紧接着,回答:

(1)某人两次一共前进了多少米?

(2)某地气温两天一共上升了多少度?

(3)某汽车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千米?

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在此基础上指出:这三个问题都是求物体两次向同一方向运动的和的问题,同小学一样,可以用加法来做。但是,这些数中出现了负有理数,怎样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呢?引出课题。

活动2【讲授】有理数的加法

2.直观演示,归纳法则

用6个实例讲两个有理数相加的问题:

(1)向东走5米,再向东走3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2)向东走-5米,再向东走-3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3)向东走5米,再向东走-5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4)向东走5米,再向东走-3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5)向东走3米,再向东走-5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6)向东走-5米,再向东走0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这6个问题,都借助于数轴,先规定了向东为正,向西为负,通过课件具体演示两次运动的结果,由在数轴上表示结果的点所处的方向,确定和的符号,由表示结果的点与原点的距离,确定和的绝对值。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通过分类、观察,最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进而总结出有理数加法运动,一般步骤为:

(1)根据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确定和的符号;

(2)根据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进行绝对值的加减运算。

前面已经分析过,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因此,我抓住突破难点的关键,一是借助于数轴的直观演示,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自己归纳法则;二是引导学生分析法则特点,总结规律,在此基础上加以记忆,从而使难点化解,并在化解难点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总结出法则之后,可进一步提问:在算术里,两个不都是零的数相加,和一定大于加数,那么,对于两个有理数,相加后和还一定大于加数吗?

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去思考、去分析,最终要让学生明白:在有理数运算中,算术中的某些结论不一定再成立,即对于两个有理数,相加的和不一定大于加数,这是有理数的加法与算术运算的一个很大的区别。

活动3【活动】有理数的加法

3.应用举例,

为了解决从掌握知识到运用知识的转化,使知识教学和智能培养结合起来,接下来我设计了例题和练习题,选题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

例1:计算下列各题:

(1)(-3)+(-4)

(2)(-5)+(+8)

(3)(+0.5)+(-1.6)

通过此例,训练学生对法则的理解和直接应用,特别是异号两数相加的问题,师生共同来完成,老师做板书示范。

活动4【练习】有理数的加法

练习1 填空(口答)

(1)(-4)+(-7)=_____( ) (2)(+4)+(-7)=_____( )

(3 7+(-4)=_____ ( ) (4)4+(-4)=_____ ( )

(5)9+(-2)=_____ ( ) (6)(-9)+2 =_____ ( )

(7)(-9)+0 =_____ ( ) (8)0+(-3)=_____ ( )

通过变式训练,使学生对法则有了一定的认识,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法则的理解和掌握,并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我设计了练习2。

练习2 今年,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的洪涝灾害。某地水库的水位在某天当中每一次上升了a厘米,第二次上升了b厘米,问:

(1)两次一共上升了多少厘米?

(2)计算当a、b为下列各数时的值:

① a= 4 , b=3 ② a= -3 , b= 7 ③ a= 5 , b= -5 ④ a= 4-2, b= -1 ⑤ a = -3 , b=0

(3)说出以上运算结果的实际意义

活动5【作业】有理数的加法

填空题

1、3的相反数是___________, 的绝对值是_____________,绝对值等于2的数是_________

2、若上升6米记作+6米,那么-8米表示 。

3、数轴上与表示-2的点距离1个单位长度的点所表示的数 。

4、比较大小:(1) (2)-2 -3 。

5、已知 ,那么 。

二、有理数的加法

(1)15+(-22) (2)(-13)+(-8) (3)(-0.9)+1.51 (4)

(5)(-12)+(+8)+(-9) (6) 36+(-24)+(+64)+(-76)

(7)(-41)+45+(-9)+(+20) (8)(-78)+(+5)+(+78)+(-10)

(9)(-3)+40+(-32)+(-8) (10) 1+(-2)+(-1.75)+3

有理数加法趣味导入第 3 篇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将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有理数的加法,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这一节课是本册书第一章第三节第一课时的内容。下面我就从以下六个方面——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的设计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对本节课的理解与设计。

  一、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

  在分析新数学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确定了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首先来看一下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1、有理数的加法在整个知识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很重要的。初中阶段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让学生根据一些现实模型,把它转化成数学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算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在初一阶段完成。有理数的加法作为有理数的运算的一种,它是有理数运算的重要基础之一,它是整个初中代数的一个基础,它直接关系到有理数运算、实数运算、代数式运算、解方程、、研究函数等内容的学习。

  2、就第一章而言,有理数的加法是本章的一个重点。有理数这一章分为两大部分——有理数的意义和有理数的运算,有理数的意义是有理数运算的基础,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是这一章的难点,但混合运算是以各种基本运算为基础的。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加、减法可以统一成为加法,乘法、除法和乘方可以统一成乘法,因此加法和乘法的运算是本章的关键,而加法又是学生接触的第一种有理数运算,学生能否接受和形成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的思考方式(确定结果的符合和绝对值),关键是这一节的学习。

  3、数学思想方法分析:作为一名数学老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数学思想、数学意识,因此本节课在教学中力图向学生渗透的德育目标是:(1)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2)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品质。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上述对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 ,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

  (1)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2)理解并掌握有理数加法的法则;(3)应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准确运算;(4)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2、能力目标是:(1)培养学生准确运算的能力;(2)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3、德育目标是: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4、个性品质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品质。

  三、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有理数加法的意义与小学学习的在正有理数和零的范围内进行的加法运算的意义相同,让学生理解即可,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的理解与运用是本节的重点内容。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理解与运用。由于本阶段的学生很难把握住事物主要特征:如异号两数、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和互为相反数之间的关系,这就对法则的理解造成困难。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难点是: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理解。

  四、教法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体现教师的导向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节是新课内容的学习,教学过程中尽力引导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把教师的点拨和学生解决问题结合起来,为学生创设情境,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不断克服学生学习中的被动情况,使其在教学过程中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智力、受到教育。

  五、学法

  本节课是在前面学习了有理数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已经很牢固地掌握了正数、负数、数轴、相反数、绝对值等概念,因此我没有把时间过多地放在复习这些旧知识上,而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采用生动形象的事例,让学生充当指挥官的角色,亲身参加探索发现,从而获取知识。在法则的得出过程中,我引进了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微机,让学生在微机演示的一种动态变化中自己发现规律归纳总结,这不但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的能力,而且直接地向学生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在法则的应用这一环节我又选配了一些变式练习,通过书上的基本练习达到训练双基的目的,通过变式练习达到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的目的。这些我都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具体体现。而且在做练习的过程中让学生互相提问,使课堂在学生的参与下积极有序的进行。

  六、教学过程的设计

  1、引入:再课堂的引入上,开始我本打算选择教材上的例子,但是它过于简单。并且不宜于引起学生的注意,所以我选择了学生们感兴趣的军事问题,让学生在充当指挥官的同时,有一种解决问题的成就感,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并且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2、探索规律:法则的得出重要体现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我通过了一个小人在坐标轴上来回的移动,使学生在小人的移动过程中体会两个数相加的变化规律。由于采用了形式活泼的教学手段,学生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思考问题中去,让学生亲身参加了探索发现及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最后由学生对规律进行归纳总结补充,从而得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3、巩固练习:再习题的配备上,我注意了学生的思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习题的配备由难而易,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能够逐步的提高能力,得到发展。并且采用男生出题,女生回答;女生出题,男生回答,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一种比较活跃的氛围中,解决各种问题。同时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进行分层训练,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使学有佘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4、归纳总结:归纳总结由学生完成,并且做适当的补充。最后教师对本节的课进行说明。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设计。希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以达到提高个人教学能力的目的。说课对我仍是新事物,今后我也将进一步说好课,并希望各位专家领导对本堂说课提出宝贵意见。

有理数加法趣味导入第 4 篇

  各位考官上午好,我是参加初中数学科目考试的七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有理数加法》,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课程、说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有理数加法》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有理数加法的基本运算法则。这节知识是在有理数、数轴、相反数及绝对值等概念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并且是之后学习有理数混合运算、科学记数法及开方的基础。因此,本节课起到承上启下,铺路建桥的作用,意义重大。

  教学三维目标中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应用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法则进行计算。过程与方法目标:巧设具体问题的情境,并结合数轴,学生通过思考、分析、联想的过程,加深对有理数加法的理解,并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养成主动参与的意识,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通过以上对教材及教学目标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法则,并能够灵活运用。难点是培养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有理数加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对于把握和处理教材有重要的作用。七年级的学生可以解决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正数的简单计算问题,也对有理数概念有了基本的了解,但运算因其本身有些抽象,学生计算起来还是有些困难。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抽象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成长,但仍需要感性经验的辅助。所以本节课程可以通过设计具体的实际情境来引导学生理解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并且可以提高他们对于较抽象问题的解决能力。

  基于以上分析,以及遵循新课改的精神: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我将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采用以归纳总结法为主,以启发式教学法、讲练结合法、情境教学法为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结合本课内容,我将学法确定为:学生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为主,这有利于学生自主意识的成长。

  教学过程可以分为五个环节,首先是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一个良好精彩的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是一节课成功的开始。根据《有理数加法》这节课的特点,我将采用图片方式进行导入。播放几组足球比赛的图片,规定进球数为正数,失球数为负数,它们的和为净胜球数,有一支球队现在的比赛情况是进球4个失球1个。提问同学,该队净胜球数的表达式是什么呢?设置这一环节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兴味盎然地投入到之后的学习中去。

  接着进入课文新授,深入感知环节。

  第一步,在学生讨论导入提出的问题后我提问学生回答之前的问题,得到4+(-1)的答案,这就引出了有理数加法的表达式,学生出于对这个表达式答案的好奇,能更(专注地)进入到下面的学习(依据)。

  第二步,因上面的式子中出现了负数,我会提问学生(方法),负数让他们联想到了之前的什么知识,引导学生们说出数轴,此时规定在数轴上向右运动记为正,向左运动记为负。随后假设左右运动的六种情况。问同学,这六种运动过程在数轴上怎么表示?用之前有理数的加法式子怎么表示?每种情况下最后的结束点分别离原点多远?让同学们分组讨论,随后来回答。这步可以引出有理数的相同符号的加法,不同符号的加法,两个相反数的加法以及有理数与0的加法。这为后面学生理解加法法则奠定了基础。

  第三步,根据同学的回答将前面五个式子以及答案完整的写在黑板上,让同学们继续讨论从中根据数字前面的正负符号能发现什么规律。同学谈论交流,我进行引导和总结归纳得出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法则即: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这一步通过例子有利于学生深入得理解有理数加法法则,加深印象。

  为了让学生巩固新知,我会在新授结束后,根据教材分梯度选取习题,给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在练习后我会进行及时讲解。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新知识的印象,更好的完成本节课的重点。

  同学们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后,我将提问他们收获了什么,由同学自主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的内容,我给予补充评价。同时让同学自己谈谈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同桌之间的讨论。有利于学生的自主思考,以及合作交流,并能通过反思来更好的巩固本节的知识。

  本节课的课后作业是学生回家思考现实生活中可以用有理数加法来解决的问题,编写成题目并解答。这样有利于解决这节课的难点。

  我的板书设计采用的方法是线索式(方法),遵循简洁、明了、大方的原则,能很好的为突出教学重点服务。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