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2-12
这是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技巧,是优秀的数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技巧第 1 篇
一、课堂提问要体现一个“趣”字
在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问题是关键,但情境的创设是关键中的关键。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在情境中产生问题,让学生在一个充满童真、童趣的氛围中思考、探究,学生会更乐于参与,并积极思考。譬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我首先组织学生进行套圈游戏,将学生分成六组,站在长方形四条边的不同点上,给中心的瓶子套圈,并进行积分排名。一轮结束后,老师要进行颁奖了。这时就有许多学生提出,这样站不公平,每个组与瓶子的距离不相等。“要怎样站才是公平的呢?”学生有的说正方形,有的说多边形。老师顺着学生的思路,提出:“如果全班56人或者更多的人同时套呢?”这时,学生明白了站成圆形最适合。在有趣的活动里却蕴含着数学问题,数学与生活关系就是这样的密切。这一活动使学生对圆产生了兴趣和好奇心。良好的数学情境是一种“意味无穷”的体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是活生生的,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自己生活的情境中可以发现数学问题。同时,良好的数学问题情境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调动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感受和兴趣,从而使学生更加自主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问题的解决过程,构建学生乐学的心态,这也是数学教学活动成功必不可少的条件。
二、课堂提问要讲究一个“准”字
课堂提问要考虑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以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水平为基点来设计问题,使问题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只有那些在“新旧知识的结合点”上产生的问题,才更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具有启发性。例如,小数乘法是老师在学生掌握了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小数的意义等相关知识后进行教学的,通过简单的复习铺垫,了解了学生的知识基础之后,提出“小数乘法可以怎样计算?”“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等问题;教学圆柱的体积时,先让学生回顾体积的含义、已学过的体积计算方法及圆面积的推导过程,之后提出“可以用已学过的物体体积计算公式来推导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吗?”等问题。这样的问题是联结新旧知识的纽带,精准、科学,富于启发性;在这个时段设问,把握了教学“火候”,容易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发学生思考。通过提问,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架设“摘桃的梯子”,体现课堂提问的价值。
三、课堂提问要把握一个“度”字
这里的“度”是指课堂提问要体现坡度,要把握好问题的难易,要有助于大多数学生的理解与思考,由浅入深,有层次性,使“优等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人人都能得到一定的发展。要体现开放性,启迪学生的心智,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创新意识,实现数学学习的价值。课堂提问的坡度,可以体现教师对教材与学生的把握程度,也是衡量教师教学能力的一把尺子。譬如,在教学《圆的面积》一课时,设计如下问题:①把圆切拼成近似长方形后,两个图形有什么联系?②根据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圆面积可以怎样计算?③还可以将圆切拼成哪些图形?怎样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第一个问题,浅显易懂,只需认真观察、分析,就可以找到答案;第二个问题,通过思考或与同学讨论,也可以解决;第三个问题,具有开放性,需要动手操作尝试,需要调动学生的深层次思考,发现拼成的图形与原来圆的关系,从而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这里的“度”还指提问的形式要合适;提问的内容要紧扣教材,要根据不同的授课类型使用不同的形式提问;提问的时机要把握,要留给学生思考和回答的时间,并及时给予恰当的评价。诚如心理学家杰姆斯说:“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别人欣赏和赞美。”如果学生的提问能得到及时的赞赏和恰如其分的评价,学生就会信心百倍。
四、课堂提问要突出一个“巧”字
有人说:“一个好的课堂应该是一个充满问题的课堂。”有了问题,学生才有思考的内容,才有思考的方向。教师要善于用精心设计的问题去“牵引”学生,使学生在教学的每个环节都处在“愤悱”的学习心理状态,使课堂教学变得高效。例如,在教学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时,我就有意识地把问题贯穿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出示课题以后,我问:“看到课题,你能用自己的理解说说什么是公因数?什么是最大公因数吗?”在学生阅读了相关概念后,我又问:“你觉得你有办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吗?试试看!”当学生探究出了一般方法以后,我再问:“你还有其他的方法吗?和同学讨论一下。”进入巩固小结阶段,我继续问:“你认为哪种方法是最快速、简单的,为什么?”一个个问题串起了整个教学课堂。学生因为问题而思考,因为问题而探究,因为问题而发展。
五、课堂提问要实现一个“悟”字
课堂提问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由教师的精心设问,转变为学生根据自己对教学内容的所学所感,自然而然的“问由心生”。这些新问题是学生进一步巩固新知,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催化剂”。而学生的这些思考更多的是来源于教师平时的引导。当学生解决了一个问题后,教师就要及时引导他们养成“自悟”的习惯:“我是怎么理解分析数学信息的?”“我解决问题的每一步求的是什么?”“解决这个问题还有更好的方法吗?”……久而久之,学生就有了问题意识,逐步养成爱问、善问的好习惯。例如学习了最小公倍数后,就有学生问道:“求最小公倍数怎样才能做到又对又快?”从而为学生梳理出了两个数的三种关系,进而探究出求最小公倍数的三种方法。这种有价值的提问,既得益于学生对新知的一种理解、感悟,更得益于问题习惯的养成。总之,课堂提问的成功与失败,并非看提了多少个问题,而是看提问是否引起了学生探索的欲望,是否培养了学生思维的能力。古人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宋代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这也是课堂提问所要达到的境界
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技巧第 2 篇一、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面上问题,缺乏实效性
通过多年实践教学中听课或评课,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课堂提问次数繁多,提出的问题不用思考就可回答,有的问题只需回答是与否过于简单,看上去好似提问,实质是不假思索的无效问题,并且只是教师问学生答,形式上看学生进行了参与,课堂气氛也很活跃,但并没有给予学生提供良好的自主学习的平台,教师有时提出的问题没有思考价值,更不用谈给学生课堂提问和思考的空间。一节课下来教师的课堂提问只是用一些单一的一问一答缺乏思考价值的问题牵着小学生走,占用了学生课堂培养发展思考能力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了学生动脑主动学习的行为,妨碍了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教师处理问题的方法不当
教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时,如果有学生没有答到教师的思路上,教师就会出现不关注、不耐烦的表情,以至于后面教师不听学生的回答,或学生没回答完问题教师就打断学生的回答,另叫其他的学生回答或教师自己讲出正确的答案,那样,既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也会挫伤学生学习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再一种情形就是使用提问去变相惩罚学生,例如,对一些上课不认真听课的学生问他们一些不可能知道的问题,让学生知道自己没有注意听课,从而会使学生自我感觉更差,使学生失去自信心,产生消极情绪,久而久之学生更不愿意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严重者会造成破罐子破摔的情况。
二、课堂教学提问思考
教师在备课时要精心设计方案,要明确提问的目的,设计清晰的问题,为了促进互动要优化提问形式,力求提问有效,有利于促进课堂教学效率,同时有利于师生、生生互动。教师提问的时机、提问的方式选择要得当,能启发思维、发展智力、活跃课堂气氛;提问应掌握好火候,选择比较准确的时机,巧妙地设置疑难。具体来说,提问要注意:置问题于教材的关键处;置问题于教材的疑难处;置问题于教材的矛盾处;置问题于教材的含蓄处。问题之间要有密切的联系,避免无目的无针对性、繁杂琐碎的问题。为了培养学生多角度考虑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引发学生创新思考。由于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有一定的差别,所以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一定要针对不同学生不同情况进行提问,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适当提高问题的难度,对学习能力普通的学生可以逐步升级问题的难度,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适当降低问题的难度,但要注意提问层次和梯度,也就是课堂提问要因题而异,因人而异,在方法上力求灵活多样,不能使用一种固定的模式,常用的提问方法有开放式提问、突破式提问、比较式提问、猜测式提问、启发式提问。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面向全体学生,从而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总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教师平时多方面努力,特别是在组织课堂教学过程中,对课堂提问环节绝不可忽视,鉴于学生的特点,多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角度出发,同时还要从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角度出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出问题后尽可能给足学生思考和交流问题的时间,激发学生表达的兴趣,尽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表达想法,无论回答正确与否,教师都要组织其他学生认真倾听,之后,教师要组织学生给予评价,教师给予赞赏,让学生有快乐的心情,以便在愉快的心情下继续学习,逐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同时也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课堂教学提问是一门教学艺术同时也是一种手段,如果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和时效性,教学会收到更好的效果,也就会逐步满足每位教师的心愿,即所谓的有效的课堂教学,同时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会起到积极作用。
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技巧第 3 篇(一)以“趣问”为课堂提问的形式运用提问技巧提高教学效果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强、好玩、自尊心强。设计提问时,要充分顾及这些特点,以引起他们的兴趣,不要用突然发问来惩罚他们的错误,不要故意用偏、难、怪题使他们感到难堪,以致于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和自尊心。为此,明代学者王阳明认为:“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心中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如时雨春风,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若冰霜剥落,则生意萧条,日就枯槁矣。”课堂提问,首先教师要从教材中选择能引起学生兴趣的热点,构建提问序列,力求提问过程新颖别致、富有新意,使学生喜闻乐答,使学生心理各方面得到和谐发展,使学生“趋向鼓舞,心中喜悦”,让学生有“如坐春风,如沐春雨”的感受,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使学生产生出一种学习需要,形成学习的内驱力,促进学生课堂的“互动——生成”。(二)以“巧问”来切入提问“浅”是提问设计的大忌。“有疑而问”本来是天经地义之事,但浅显的提问,往往问而无疑,课堂上学生对答如流,表面上是“互动”得轰轰烈烈,教师不仅不以为忧,反以为喜,实在不应该。当然,太深的问题学生根本无从下手,望而却步,即使是学生想与教师“互动”,但因为太难,学生也“动”不了。只有找到适当的切入点,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我们要做到“巧”问,只有“巧”的问题才能真正拓宽学生的思路,引起丰富联想,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既实现了教学目的,又实现了师生良好互动。(三)以“曲问”为提问的主要方式“直”是直问,直截了当,单刀直入。由于“直问”是按照常规思路正面直接发问,往往难以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难以真正启动学生思维。“曲”是指问题答案不能浅显直露,而应让学生通过仔细思考后才能发现。特级教师钱梦龙说得好:“所谓曲问,是运用迂回战术变换提问的角度,让思路拐一个弯,从问题侧翼寻找思维的切入口;所谓直问,就是一味正面硬攻,不会迂回包抄。曲问多见巧思,易于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直问则难免显得笨拙,往往造成启而不发的僵局。”(四)在提问内容上要求“精”教师设计的提问太多、太杂将导致课堂教学的“外紧内松”,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松松垮垮。“满堂问”其实就是“满堂灌”的另一种翻版,这是表面上的“互动”,形式上的“互动”,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另一种负担。“精”是指课堂提问要有明确的出发点和针对性,问题精要恰当,避免繁杂琐碎,做到“精益求精”。教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不仅本身应该是经得起推敲,同时还得强调组合的最优化——问题与问题之间有联系,有层次,力争使教师设计的各个问题组成一个有机的严密的整体。让学生在解答这些问题时,既理解和掌握知识,又得到严格的思维训练。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并非问题越少容量越大越好,宜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做到适当适度。(五)注重提问时出“新”大家知道,同样一个问题内容,采用不同的提问途径,会收到不同的教学效果。这往往体现教师间的个体差异,也正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魅力所在。“新”问还有一层含义是脱离已有问题,创造新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六)“活问”问题,激活课堂设计课堂提问不可机械死板,类型应灵“活”多样。对于语文揭示课题可采用启发性提问;初读课文时可用疏导性提问;深钻课文时可采用探究性提问;单元总结时可采用比较性提问;品味精华时可采用鉴赏性提问;复习巩固时可采用归类性提问等。同时,还必须注意课堂上师生双方信息交流出现的异常情况,一旦发生,更应灵活处理,当场设计一些调控课堂的提问来调整教学活动。对教师的提问,学生回答出现错误是正常现象,教师应迅速准确地判断出学生出错的根源,从而灵活地提出一些针对性强的.新问题,从而化解疑难。
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技巧第 4 篇课堂提问是传授知识的必要手段,是训练思维的有效途径。高质量的课堂提问在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作为一个语文教师,课上能否提出高质量的问题,能否使提出的问题达到预期的目的,是衡量一个教师驾驭课堂能力、评价一个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然而据笔者观察,在实际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有好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1、提问过于简单,没有思考价值。有些老师喜欢问“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等,这样的提问毫无价值,只会让学生的思维得不到训练。2、提问没有新意,篇篇文章都是雷同的提问,“文章分几段?”、“各段大意是什么?”、“文章中心是什么?”,长此以往,让学生生厌。3、提出的问题空泛、难度大,让学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如一开篇就问学生“课文写的是什么?”、“写作特色是什么?”,对学生只能启而不发,因为他们对课文内容还没有感性的全面的认识,怎么会回答上呢?4、提问对象过于集中,只顾优生,忽略差生,很容易挫伤差生的积极性。5、提问过于急于求成。有些教师发问后,还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就要求立刻作答,这样只会压抑学生的思维训练。以上种种提问的做法,都是不科学的,它不仅收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还会扼杀学生学习积极性,更不用说锻炼思维能力了。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