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1-26
这是解方程教案五年级上册人教版,是优秀的数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解方程教案五年级上册人教版第 1 篇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及其作用,能正确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及数量关系、计算公式,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2、使学生加深对方程及相关概念的认识,掌握解简易方程的步骤和方法,能正确地解简易方程。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我们在复习了整数、小数的概念,计算和应用题的基础上,今天要复习解简易方程,(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进一步明白字母可以表示数量、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加深理解方程的概念,掌握解简易方程的步骤、方法,能正确地解简易方程。
二、复习用字母表示数
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
(1) 求路程的数量关系。
(2) 乘法交换律。
(3) 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让学生写出字母式子,同时指名一人板演。指名学生说说每个式子表示的意思。提问:用字母表示数有什么作用?用字母表示乘法式子时要怎样写?
2、做“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做在课本上。指名口答结果,老师板书,结合提问怎样求式子的值的。
3、做练习十四第1题。
指名学生口答。选择两道说说是怎样想的。
三、复习解简易方程
1、复习方程概念。
提问:什么是方程?你能举出方程的例子吗?(老师板书出方程的例子)这里用字母表示等式里的什么?指出:字母还可以表示等式里的未知数。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叫方程。(板书定义)
2、做“练一练”第2题。
小黑板出示,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提问:5x-4x=2里未知数x等于几,x=2是这个方程的什么?7×0.3+x=2.5里未知数x等于几?x=0.4是这个方程的什么?那么,什么叫做“方程的解”?(板书定义)它与“解方程”有什么不同?(强调解方程是一步一步完成的过程)你会解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吗?根据什么解方程?
3、解简易方程。
(1) 做“练一练”第3题第一组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解第一个方程是怎样想的,检查解方程时每一步依据什么做的。第二个方程与第一个有什么不同,解方程时有什么不同?指出:解方程时先看清题目,根据运算顺序,能先算的就先算出来.不能算的就看做一个未知数。我们现在解方程是一般根据加减法之间、乘除法之间的.关系来进行的。(结合板书:解方程:能先算的要先算,再按各部分关系来解)追问:这两题可以怎样检验方程的解对不对?
(2) 做“练一练”第3题后两组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分别做其中的一组题。集体订正,并让学生说说每组两题有什么不同,解方程的过程有什么不同。强调一定要先看清题,按运算顺序能先算的就先算出来,然后根据四则运算之间的关系求出方程的解。
(3) 做“练一练”第4题。
让学生列出方程。指名口答方程,老师板书。提问列方程的等量关系是什么。
四、课堂小结
今天复习了哪些知识?你进一步明确了什么内容?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完成“练一练”第4题解方程;练习十四第2题,第3题后三题,第4题。
家庭作业;练习十四第3题前三题、第5题。
解方程教案五年级上册人教版第 2 篇教学目标:
1、学会利用等式性质1解方程;
2、理解移项的概念;
3、学会移项。
教学重点:利用等式性质1解方程及移项法则;
教学难点:利用等式性质1来解释方程的变形。
教学准备:
1、投影仪、投影片。
2、天平称、若干个质量相同的物体,与物体质量相同的若干个砝码。
教学过程(www.fwsir.com):
(一)引入新课:
1、 上节课的想一想引入新课:等式和方程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方程是等式,但必须含有未知数;
等式不一定含有未知数,它不一定是方程。
2、下面的一些式子是否为方程?这些方程又有何特点?
① 5x+6=9x②3x+5③7+5×3=22④4x+3y=2
由学生小议后回答:①、④是方程。
分析这些方程得:①等式两边都是一次式或等式一边是一次式,另一边是常数,②这些方程中有的含一个未知数,也有的含两个未知数。
我们先来研究最简单的(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的一元一次方程。
3、一次方程:我们把等号两边是一次式、或等号一边是一次式另一边是常数的方程叫做一次方程。
注意:一次方程可以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未知数:如上例的④。
4、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一次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5、判断下列方程哪些是一次方程,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口答)
① 2x+3=11②y2=16③x+y=2④3y-1=4y
6、什么叫方程的解?怎样解方程?
关键是把方程进行变形为x=?即求得方程的解。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如何求一元一次方程的解(点出课题)利用等式性质1解一元一次方程
(二)、讲解新课:
1、 等式性质1:
出示天平称,在天平平衡的两边同时都添上或拿去质量相同的物体,天平仍保持平衡,指出:等式也有类似的情形。
强调关键词:"两边"、"都"、"同"、"等式"。
2、 利用等式性质1解方程:
x+2=5
分析:要把原方程变形成x=?只要把方程两边同时减去2即可。
注意: 解题格式。
例1 解方程5x=7+4x
分析:方程两边都有含x的项,要解这个方程就需要把含x的项集中到一边,即可把方程变形成x=?(一般是含x的项集中到方程的左边,使方程的右边不含有x的项),此题的关键是两边都减去4x。
(解略)
解完后提问:如何检验方程时的计算有没有错误?(由学生回答)
只要把求得的解代替原方程中的未知数,检查方程的`左右两边是否相等,(由一学生口头检验)
观察前面两个方程的求解过程:
x+2=5 5x=7+4x
x=5-2 5x-4x=7
思考:⑴把+2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发生了什么变化?
⑵把+4x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又发生了什么变化?(符号改变)
3、 移项:
从变形前后的两个方程可以看到,这种变形相当于:把方程中的某一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我们把这种变形叫做移项。
注意:①移项要变号;
②移项的实质:利用等式性质1对方程进行变形。
例2 解方程:3x+4=2x+7
解:移项,得3x-2x=7-4,
合并同类项,得x=3。
∴x=3是原方程的解。
归纳:①格式:解方程时一般把含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的左边,把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右边,以便合并同类项;
②解方程与计算不同:解方程不能写成连等式;计算可以写成连等式;
③一个方程只写一行,每个方程只有一个等号(理由:利用等式性质1对方程进行变形,前后两个方程之间没有相等关系)。
练习:书本105页 1(口答),2(板演),想一想。
(三)、课堂小结:
①什么是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
②等式性质1(找关键词);
③移项法则;
④应用等式性质1的注意点(例2归纳的三条)。
(四)、布置作业:见作业本。
解方程教案五年级上册人教版第 3 篇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解方程》教案
义务教育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67页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演示操作理解天平平衡的原理。
2、初步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
3、会检验一个具体的值是不是方程的解,掌握检验的格式。
能力目标:
1、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的意识。
情感目标:
1、感受方程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愿意与别人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
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会检验方程的解。
教学难点:
利用天平平衡的原理来检验方程的解。
关键:
天平与方程的联系。
教具 :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铺垫,引出课题(出示课件)
师:明明周末在超市玩起了称糖果的称,我们一起合作使称保持平衡!
师:同学们反映真敏捷,能通过观察马上想出使天平保持平衡的策略。
生:从中你有什么想说的?或者你联想到了什么?
生:只要两边都拿掉或增加相同数量的糖果,就能保持平衡;让我想到了等式的性质(全班一起口答: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任然相等;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部位0的数,左右两边任然相等)(板书“等式性质”)
师过渡:是的,知识就是这样被有心人所发现的。
二、探究新知
师:这里有个纸箱里面装着一些足球,你猜会有几个呢?(课件逐步出示)
再给你点信息,这幅图谁能用一个方程来表示。
生列方程,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1、解方程
师:在这个方程中,x的值是多少呢?(学生思考,小范围交流)
汇报预设:①因为9-3=6②因为6+3=9所以x的值为6 所以x的值为6 (多少)
师引导:当然,我知道这么简单的问题是难不住大家的,但是我们的思考不能停止,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学习怎样利用天平保持平衡的原理来寻求x的值,这种思考的方法到初中遇上更加复杂的方程时仍然会用到。
师:现在我们就将X+3=9这个方程转换到天平上来?(黑板贴图)
师:球在天平不好摆,我们可以用方块来代替它。
自主尝试:看着天平,如何去寻求x的值?
请用笔记录下你的想法。
组织好语言上台汇报你的.想法。
教师统一书写:
师介绍:求解x的过程我们在最前面写“解”字。(板书写“解”字)
追问:两边都拿掉3个,天平还能平衡吗,两边还相等吗?(贴图展示)
为什么要减3个?(可以方程的一边只剩x,就可以知道x=?)(再叫2-3个)
生活动:我们看着板书来说说是怎么成功得到x的值,每一步的依据是什么。(2-3个)
你学会了吗?赶紧和你的同桌说一说方法。
2、强调格式:
师:这个求解的过程和以前递等式有什么区别或相同的地方?
生:等号对齐;等号两边都要写;最前面要写解字
3、练习一:
师:按照大家借助天平运用等式性质的想法,就是说当我们遇到方程33+x=65你也能求解? 解:33+x○( )=65○( )
x=( ) 那么x-4.5=10 呢?(学生独立尝试,一个学生板演)
生完成填空和独立节解方程。(课件中校对)
4、介绍概念:像这些(课件中圈出来),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
叫“方程的解”;举例:x=3是方程x+3=9的解??
而求方程的解的过程,我们叫“解方程”(板书)
这些知识在数中有介绍,我们找到划一划读一
读。(看书)
两个词都有解字,有什么区别呢?(“方程的解”中的“解”是名词,它指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是一个数值;“解方程”中的“解”是动词,它指求方程解的过程,是一个演算的过程.)
5、验算:
师:刚才我们解出来x的值是不是正确的答案呢?你打算怎么检验?
生:放进去计算一下。
师:大家心里都有了想法,但方程的检验也是有一定格式的,下面我们到书本中来学习一下。 生自学书本后回答:根据等式性质,把x=6代入方程,看方程左右两边是否相等。 生活动:尝试验算一个方程的解,另一个放心里代入验算。
6、小结
师:你学会了吗?你会解怎样的方程了?(含加法或减法)
解方程的步骤?(结合板书和课件)
生:解方程的步骤:
a)先写“解:”。
b)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加或减一个相同的数,使方程左边只剩X,方程左右两边相等。 c)求出X的值。
d)验算。
四、巩固练习
练习二:解方程比赛(书P67)
(1)100+x=250(2)x+12=31※(3) x -63=36
练习三:我是小法官:1.X=10是方程5+x=15的解( )。
2.X=10是方程x-5=15的解( )。
3. X=3是方程5x=15的解( )。
4.下面两位同学谁对谁错?
X-1.2=4 X+2.4=4.6
解:X-1.2+1.2=4-1.2=4.6-2.4
X=2.8 =2.2
师:谈谈你觉得解方程过程中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生:注意等式性质的正确运用!注意解方程时的格式!
练习四:看图列方程并求解
五、课堂总结
师: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和大家来分享下!
板书设计:
解方程(含有加法或减法) 等式性质 解:X+3-3 =9-解方程 (过程)学生板演天平贴图
X=6 ?解 (值)检验:方程左边=x+3
=6+3
=9
=方程右边
所以,x=6是方程的解。
解方程教案五年级上册人教版第 4 篇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演示操作理解天平平衡的原理。
2、初步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
3、会检验一个具体的值是不是方程的解,掌握检验的格式。
能力目标:
1、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的意识。
情感目标:
1、感受方程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愿意与别人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
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会检验方程的解。
教学难点:
利用天平平衡的原理来检验方程的解。
关键:
天平与方程的联系。
教具 :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铺垫,引出课题(出示课件)
师:明明周末在超市玩起了称糖果的称,我们一起合作使称保持平衡!
师:同学们反映真敏捷,能通过观察马上想出使天平保持平衡的策略。
生:从中你有什么想说的?或者你联想到了什么?
生:只要两边都拿掉或增加相同数量的糖果,就能保持平衡;让我想到了等式的性质(全班一起口答: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任然相等;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部位0的数,左右两边任然相等)(板书“等式性质”)
师过渡:是的,知识就是这样被有心人所发现的。
二、探究新知
师:这里有个纸箱里面装着一些足球,你猜会有几个呢?(课件逐步出示)
再给你点信息,这幅图谁能用一个方程来表示。
生列方程,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1、解方程
师:在这个方程中,x的值是多少呢?(学生思考,小范围交流)
汇报预设:①因为9-3=6②因为6+3=9所以x的值为6 所以x的值为6 (多少)
师引导:当然,我知道这么简单的问题是难不住大家的,但是我们的思考不能停止,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学习怎样利用天平保持平衡的原理来寻求x的值,这种思考的方法到初中遇上更加复杂的方程时仍然会用到。
师:现在我们就将X+3=9这个方程转换到天平上来?(黑板贴图)
师:球在天平不好摆,我们可以用方块来代替它。
自主尝试:看着天平,如何去寻求x的值?
请用笔记录下你的想法。
组织好语言上台汇报你的想法。
教师统一书写:
师介绍:求解x的过程我们在最前面写“解”字。(板书写“解”字)
追问:两边都拿掉3个,天平还能平衡吗,两边还相等吗?(贴图展示)
为什么要减3个?(可以方程的一边只剩x,就可以知道x=?)(再叫2-3个)
生活动:我们看着板书来说说是怎么成功得到x的值,每一步的依据是什么。(2-3个)
你学会了吗?赶紧和你的同桌说一说方法。
2、强调格式:
师:这个求解的过程和以前递等式有什么区别或相同的地方?
生:等号对齐;等号两边都要写;最前面要写解字
3、练习一:
师:按照大家借助天平运用等式性质的想法,就是说当我们遇到方程33+x=65你也能求解? 解:33+x○( )=65○( )
x=( ) 那么x-4.5=10 呢?(学生独立尝试,一个学生板演)
生完成填空和独立节解方程。(课件中校对)
4、介绍概念:像这些(课件中圈出来),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
叫“方程的解”;举例:x=3是方程x+3=9的解??
而求方程的解的过程,我们叫“解方程”(板书)
这些知识在数中有介绍,我们找到划一划读一
小学解方程教学设计
2、 利用等式性质1解方程:
x+2=5
分析:要把原方程变形成x=?只要把方程两边同时减去2即可。
注意: 解题格式。
例1 解方程5x=7+4x
分析:方程两边都有含x的项,要解这个方程就需要把含x的项集中到一边,即可把方程变形成x=?(一般是含x的项集中到方程的左边,使方程的右边不含有x的项),此题的关键是两边都减去4x,初中数学教案《数学教案-解方程》。
(解略)
解完后提问:如何检验方程时的计算有没有错误?(由学生回答)
只要把求得的解代替原方程中的未知数,检查方程的左右两边是否相等,(由一学生口头检验)
观察前面两个方程的求解过程:
x+2=5 5x=7+4x
x=5-2 5x-4x=7
思考:⑴把+2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发生了什么变化?
⑵把+4x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又发生了什么变化?(符号改变)
3、 移项:
从变形前后的两个方程可以看到,这种变形相当于:把方程中的某一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我们把这种变形叫做移项。
注意:①移项要变号;
②移项的实质:利用等式性质1对方程进行变形。
例2 解方程:3x+4=2x+7
解:移项,得3x-2x=7-4,
合并同类项,得x=3。
∴x=3是原方程的解。
归纳:①格式:解方程时一般把含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的.左边,把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右边,以便合并同类项;
②解方程与计算不同:解方程不能写成连等式;计算可以写成连等式;
③一个方程只写一行,每个方程只有一个等号(理由:利用等式性质1对方程进行变形,前后两个方程之间没有相等关系)。
练习:书本105页 1(口答),2(板演),想一想。
(三)、课堂小结:
①什么是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
②等式性质1(找关键词);
③移项法则;
④应用等式性质1的注意点(例2归纳的三条)。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