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2-14
这是孙权劝学教学目标,是优秀的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孙权劝学教学目标第 1 篇
【教学目的】
1、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2、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重点】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难点】
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媒体】
投影片
【教学步骤】
【课前预习】
1、阅读课文,,看注释试翻译课文;
2、查找资料,了解作家作品。
【教学过程】
一、课前三分钟
(司马光的故事)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开卷有益这个成语是说读书对人们大有益处。本文讲了一个有关读书的故事。三国时,孙权手下的名将吕蒙大字不识几个。孙权劝他,你现在当权,不可以不读书。吕蒙听了孙权的劝告,开始学习,后来果然大有长进。
三、检查预习
1、学生结合注解翻译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学生介绍、教师补充文章作者及文中的历史人物。
⑴司马光,宋代历史学家、文学家。
故事:①砸缸,表现其聪明、机智。
②圆枕,表现其勤奋、惜时。
总结:正因为有这两点,司马光才创作了《资治通鉴》这一辅佐君王治理天下的历史巨著。
⑵文中的历史人物:
孙权,东吴国君,少年英主形象
吕蒙,权之大将
鲁肃,孙权的谋士,著名的大臣
四、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自学活动
1、《孙权劝学》是一个著名的劝学故事。题目中最关键的词是劝。请找出孙权劝吕蒙学习的语句。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揭示学习的必要性)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学习的目的、方法)
卿言多务,孰若孤?(忙,不是理由。委婉的批评。)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现身说法,读书的益处。)
总结:作为一代英主,劝学于部下,本身就包含了他对吕蒙的器重、期望、关心和爱护。况且他句句中肯,字字真诚。
2、再找出劝的结果:
蒙乃始就学。(吕蒙听劝求学的行动,表现他知过能改、坦诚豪爽的武将风度。)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鲁肃情不自禁的惊叹,表现他为朋友的进步而高兴的豪爽和儒雅的风度。)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吕蒙学而大有长进后的得意对答。)
总结:吕蒙由一员不爱学习的武将到愤而求学并学得卓有成效,以致连见多识广、学识渊博的鲁肃都惊叹不已,结友拜别。可见孙劝之善劝。全文围绕孙权劝学组织材料,详略得当、性格鲜明、中心突出、语言简练。写作上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典范。
五、在重点学习、反复朗读上面七个句子之后,学生根据课下注释阅读全文,贯通文意。思考这个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的改变,按剧幕、场划分的原则可以分为几幕?怎么安排?
第一幕(地点)孙权的宫中(人物)孙权与吕蒙
第二幕(地点)吕蒙军帐中(人物)吕蒙与鲁肃
把故事分作两幕,分四个小组来表演。
1、第一轮用现代汉语来演绎这个故事,要把对人物的理解(包括他们的表情、心理、动作)都想象出来。共表演两次。
2、第二轮用文言文句式来表演,注意人物的语气。共表演两次。
在学生一轮一轮的表演中,可以看到他们对课文的理解、自身的想象力及表演才能,也可发现他们在古代文化方面知识的欠缺,及时补充、学习。其中结友而别时,他们有的握手,有的作揖,有的鞠躬,引起大家阵阵的笑声,至今犹在耳边。
六、体验反思
笑声中课就要结束了。想一想,鲁肃为什么要与吕蒙结友?这个故事给我们以怎样的思索?
有的同学说:读书长知识,有见识。
有的说:读书可找到好朋友。
有的说:腹有诗书气自华。
总结:读书学习在一个人的发展和完善中起重要的作用。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思维精密,哲理使人思想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学使人善辩。这也是司马光记述这个故事的目的所在。
七、最后,齐声诵读,试背全文
八、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一、二、三。
2、写写这篇文章给你的启示。
【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教学活动,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活动或者教学游戏在学习过程中的意义。它不仅可以让我们牢固地记住这个故事而且还调动了大多数同学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我想,这样的教学形式对于故事性较强、较形象的文言叙事短篇或许有一定的启示性。但是,当堂的即兴表演,对于上课思想集中、程度较好的学生能记住故事大意和文言句式,表演起用语自如,效果较好;而那些基础较弱的同学则只能记住故事的大意而对于文言句式就显得有些吃力。
孙权劝学教学目标第 2 篇一、所在单元(第三单元)
二、授课课时
一课时
三、教学目标
1.了解《资治通鉴》及司马光。
2.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刮目相待”等成语。
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领悟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文言实词和虚词。
2.领悟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的道理。
四、教学手段与方法
自主、协作、探究。
五、教学准备
教材、工具书。
六、教学过程
(一)介绍作者作品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现在属山西省)人。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主持编纂了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是中国古代史学巨著。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借助注释通读课文。
2.朗诵欣赏。
3.学生诵读课文,注意停顿。
(三)翻译理解课文
1.翻译五字法:留、替、调、补、删。
2.翻译课文,并思考回答相关问题。
3.再读课文,读出语气和性格。
(四)成语积累与运用。
1.吴下阿蒙。
2.刮目相待。
(五)主题探讨
1.提示:课文通过故事,告诉我们道理。
2.课文主题: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
(六)写作特点
以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特点,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
(七)课堂练习
词义,语气。
(八)读书名言
(九)作业布置
1.课后作业。
2.以“由《孙权劝学》想到的……”为话题,写一篇400字以上的作文。
孙权劝学教学目标第 3 篇【教学目的】
1、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2、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重点】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难点】
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媒体】
投影片
【教学步骤】
【课前预习】
1、阅读课文,,看注释试翻译课文;
2、查找资料,了解作家作品。
【教学过程】
一、课前三分钟
(司马光的故事)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开卷有益这个成语是说读书对人们大有益处。本文讲了一个有关读书的故事。三国时,孙权手下的名将吕蒙大字不识几个。孙权劝他,你现在当权,不可以不读书。吕蒙听了孙权的劝告,开始学习,后来果然大有长进。
三、检查预习
1、学生结合注解翻译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学生介绍、教师补充文章作者及文中的历史人物。
⑴司马光,宋代历史学家、文学家。
故事:①砸缸,表现其聪明、机智。
②圆枕,表现其勤奋、惜时。
总结:正因为有这两点,司马光才创作了《资治通鉴》这一辅佐君王治理天下的历史巨著。
⑵文中的历史人物:
孙权,东吴国君,少年英主形象
吕蒙,权之大将
鲁肃,孙权的谋士,著名的大臣
四、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自学活动
1、《孙权劝学》是一个著名的劝学故事。题目中最关键的词是劝。请找出孙权劝吕蒙学习的语句。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揭示学习的必要性)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学习的目的、方法)
卿言多务,孰若孤?(忙,不是理由。委婉的批评。)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现身说法,读书的益处。)
总结:作为一代英主,劝学于部下,本身就包含了他对吕蒙的器重、期望、关心和爱护。况且他句句中肯,字字真诚。
2、再找出劝的结果:
蒙乃始就学。(吕蒙听劝求学的行动,表现他知过能改、坦诚豪爽的武将风度。)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鲁肃情不自禁的惊叹,表现他为朋友的进步而高兴的豪爽和儒雅的风度。)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吕蒙学而大有长进后的得意对答。)
总结:吕蒙由一员不爱学习的武将到愤而求学并学得卓有成效,以致连见多识广、学识渊博的鲁肃都惊叹不已,结友拜别。可见孙劝之善劝。全文围绕孙权劝学组织材料,详略得当、性格鲜明、中心突出、语言简练。写作上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典范。
五、在重点学习、反复朗读上面七个句子之后,学生根据课下注释阅读全文,贯通文意。思考这个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的改变,按剧幕、场划分的原则可以分为几幕?怎么安排?
第一幕(地点)孙权的宫中(人物)孙权与吕蒙
第二幕(地点)吕蒙军帐中(人物)吕蒙与鲁肃
把故事分作两幕,分四个小组来表演。
1、第一轮用现代汉语来演绎这个故事,要把对人物的理解(包括他们的表情、心理、动作)都想象出来。共表演两次。
2、第二轮用文言文句式来表演,注意人物的语气。共表演两次。
在学生一轮一轮的表演中,可以看到他们对课文的理解、自身的想象力及表演才能,也可发现他们在古代文化方面知识的欠缺,及时补充、学习。其中结友而别时,他们有的握手,有的作揖,有的鞠躬,引起大家阵阵的笑声,至今犹在耳边。
六、体验反思
笑声中课就要结束了。想一想,鲁肃为什么要与吕蒙结友?这个故事给我们以怎样的思索?
有的同学说:读书长知识,有见识。
有的说:读书可找到好朋友。
有的说:腹有诗书气自华。
总结:读书学习在一个人的发展和完善中起重要的作用。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思维精密,哲理使人思想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学使人善辩。这也是司马光记述这个故事的目的所在。
七、最后,齐声诵读,试背全文
八、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一、二、三。
2、写写这篇文章给你的启示。
【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教学活动,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活动或者教学游戏在学习过程中的意义。它不仅可以让我们牢固地记住这个故事而且还调动了大多数同学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我想,这样的教学形式对于故事性较强、较形象的文言叙事短篇或许有一定的启示性。但是,当堂的即兴表演,对于上课思想集中、程度较好的学生能记住故事大意和文言句式,表演起用语自如,效果较好;而那些基础较弱的同学则只能记住故事的大意而对于文言句式就显得有些吃力。
孙权劝学教学目标第 4 篇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文学常识
2、掌握文言字词
3、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的神态、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4、物塑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及对比手法的运用。
5、学无止境,开卷有益,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与《伤仲永》比较)
重点:
1、字词。(本文是略读课文,字词部分以课外准备、课内教授相结合)
2、品读对话,分析人物形象。
难点:联系课文、生活,让学生真正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的道理。
教学设想:
1、学生在课下借助工具书自渎课文,对字词自读质疑。
2、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神态、心理。
3、品读对话,分析人物形象。
课时:1课时
预习:
熟读课文,利用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并记下疑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关羽导入,引出吕蒙。
多媒体展示关羽图片,以“败走麦城”的故事,引出吕蒙。
二、介绍《资治通鉴》和司马光。
通过预习《孙权劝学》,你们觉得《资治通鉴》应该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明确:了解文学常识的目的是:丰富我们的文学知识和修养,并给我们提供进一步学习、看书的基础。
三、全班朗读全文。
用幻灯片打出几个应该注意的读音。
四、字词过关。
昨天已经让同学们利用课下注释和工具书预习课文了。下面,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大家的重点字词和字词疑点。
1、每个小组至少提出3个重点字词,并解释词义。
2、提出在翻译过程当中遇到的字词疑难点。
——给学生2分钟的交流时间,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回答。
五、翻译全文。
请一个同学翻译全文。其他同学认真听。注出翻译不恰当的地方和翻译得精彩的地方。
(教师总的指导)
六、分析人物形象。
了解了课文之后,我们回过头来想一想。吕蒙为什么能够打败关羽呢?——学习。
在这个过程当中,谁起了重要作用呢?——孙权。
请大家再次深入地阅读课文,想一想孙权、吕蒙是什么样的人(分析人物形象)?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孙权——
吕蒙——
我们在《最后一课》中学了很多描写人物的方法(外貌、语言、动作、神态)。那么,在这篇课文中,主要采取了什么描写方法呢?
——对话。我们知道对话是人讲的话,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语气、不同的语言、不同的神态。请我们同学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朗读,一个人扮演一个角色。试着把握课文中人物的感情、语调。
请几个小组来读一读,互相交流。
七、总结。
这是的一篇关于劝学和学习的文章。我想我们大家要反问一下自己:我是一个好学的人吗?我正在用学习完善、发展自己吗?如果学了这篇课文,同学们能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那么我们最重要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司马光也可以含笑九泉了!
八、作业。
1、小练笔(任选一题):
(1)仔细阅读课文,想想吕蒙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2)小作文《当吕蒙碰到方仲永》
2、新学案第15课。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