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2-12
这是晚春导学案,是优秀的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晚春导学案第 1 篇
教学目标
一、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认知目标:
A、识记掌握生字词的音、形、义;综合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
B、理解体会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C、应用学习本文细致观察,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
D、综合通过学习本文,能够基本掌握景物描写的方法,将情感寓于写景之中,活用各种修辞手法。
2、能力形成目标:
E、通过学习本文,体会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特点,培养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观察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和审美能力,养成自学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3、素质培养目标:
F、通过学习本文,领略春天的美。引导学生形成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意识。要让孩子们关注自己周围的事物,善于在平凡的生活中寻找美、发现美、创造美,拥抱大自然。
二、达成目标策略
突出文章“细”和“美”的特点。初进中学的学生在阅读和写作方面时常比较粗疏,课文中的细笔细绘可作为范例,给学生以启发。适当地点拨、引导,让学生体会文章的形象美、语言美、结构美、情味美。教师重点讲读一两段作为示范,帮助学生理解描写的对象、描写的顺序、描写的方法、描写的语言,在这个基础上,指导学生独立分析,锻炼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揣摩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和句子,体悟作者语言表达的巧妙。
2、难点:结合课文实例,讲清比喻、拟人两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与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饱受严冬寒冷的人们最渴望春回大地,因为春天让大自然生机勃发,给人温暖,给人希望,给人力量。每当春回大地时,人们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诗作赋。唐代诗人杜甫写下了《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韩愈在《初春小雨》中说:“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杜牧的《江南春》中有:“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这些诗句都是古人对春的描写和赞美,那么今天,我们共同欣赏一篇今人赞春的散文。(板书课题、作者)
二、题目解说
这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抒情散文。春,本来是自然界的一个季节概念,本文却赋予了它以感情和生命。作者抓住春天的主要特征,用诗的笔调,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草木花卉竞相争荣的景象,抒写出作者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这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更是一首春的赞歌。
三、知识回顾(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9—1948),字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是文学研究会早期主要成员,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200多万字。散文代表作有《背影》、《绿》、《荷塘月色》等。
四、范读、疏通字词
1、教师范读
2、学生齐读
3、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水涨(zhǎng)捉迷藏(cáng)酝酿(yùnniàng)应和(hè)薄(bó)烟黄晕(yùn)
蓑(suō)衣巢(cháo)
五、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结合课后练习一,让学生读课文,分别找出盼春、绘春、赞春的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盼春
第二部分(第2—7段):绘春
第三部分(第8-10段):赞春
2、默读课文,找出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画出来,体会美在哪里?
3、找出本文的比喻句、拟人句。
六、布置作业
要求课后反复朗读,达到熟练程度。
第二课时
一、齐读课文
二、讲读示范
(引导学生领会用词的准确、生动和抓住景物特征细致描绘的特点)
1、讲读第一部分:盼春
(1)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哪个词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
——“盼望着”;“近”(拟人)
(2)“盼望着,盼望着”。为什么要连用两个呢?
——这样叠用,更能表达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反复)
(3)轻声读第1节,体会四个词尾的作用。两个“着”,两个“了”,给我们以非常柔和、亲切的感觉。
2、讲读第二部分(第2、3、4、5节):绘春
(齐读第2、3、4、5节,分析讨论按顺序说明描写的对象;说说描写的角度与方法;哪些词用得很有表现力?)
(1)总括轮廓
春终于盼来了,大地回春,万象更新。作者先粗笔勾勒,用“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总提一笔,然后通过远近不同的三种事物——山、水、太阳,描绘出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
(2)春草图
春草图,着力描写春草勃发的景色。这里有草的动态:“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质地:“嫩嫩的”;色泽:“绿绿的”;旺盛的长势:“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从不同的角度刻画春天绿草如茵的情景,与夏草的茂盛、秋草的枯黄形成鲜明的对比。接着写人在草地上的活动与感受,从侧面揭示了春草勃发给人们带来的欢乐。
(3)春花图
春花图,着力描写春花竞放。作者选择开花时节相仿而花色各异的桃、杏、梨作为描写对象,先用拟人写出它们的争相盛开,再通过三个比喻———“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写出花朵的繁茂,花色的娇艳;它们争春比美,互不相让。接着,作者由群花的争芳吐艳展开联想,联想到秋天的果实累累,同时又由花香引出蜂闹蝶飞,用成千成百的蜜蜂的嗡响和大大小小蝴蝶的飞舞称托春花的万紫千红、香味浓郁,进一步渲染出百花争春的气氛。最后,作者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从树上的花写到无数的散在草丛里的野花,它们虽然不像桃花、杏花、梨花那样如火如霞如雪,却也明艳照人,别有一番情趣。
(4)春风图
春风图,着力描写春风的和暖与清新。“吹面不寒”“像母亲的手”,通过触觉写它的和煦、轻柔;微微润湿的空气中混合着“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和“各种花的香”,通过嗅觉写出了春风带给人的特有的清新;呼朋引伴的鸟儿唱出宛转的曲子,牛背上牧童吹着嘹亮的短笛,通过视觉和听觉绘出了一副明快优美、赏心悦目的美好画面。在这幅图中,作者从触觉、嗅觉、听觉、视觉等方面,把无形、无色、无味的春风描写得有声有味,有情有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三课时
一、齐读课文,回顾上节课所讲内容
二、独立分析,教师点拨
1、讲读第二部分(第6、7节):绘春
(1)春雨图
春雨图,着力描写春雨的细密轻柔、润泽万物。春雨的特征是,一多二细。先说雨多、雨细,一连用了三个比喻,“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这三个比喻非常贴切,不仅展示了雨的特点,而且能唤起读者对春雨的喜爱。然后顺着春雨写雨中的树叶儿和小草,“绿的发亮”的树叶,“青得逼你的眼”的小草,无一不带着雨中植物的主要特征。接着又把视线转移到人间,先写“傍晚时候”的景象,用“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安静而和平”的气氛;接着写行人,写农民,都不忘是在春雨之中,或“撑起伞慢慢走着”,安宁、悠闲,或“披着蓑戴着笠”,带有浓烈的江南地方色彩;最后再写“在雨里静默着”的房屋,与傍晚的宁静气氛互相照应。这一段写出了春雨的特征,写出了春雨之中特有的景象,那一片细雨绵绵的春光,那一派清亮温馨的景色,那一种和平安静的氛围,都描绘得出神入化。
(2)迎春图
迎春图,着力写春早人勤。文章由“天上的风筝”引出地上迎春的孩子,进而带出“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一片欢腾的景象,构成一幅春意盎然的图画。然后作者巧妙地点出寓意:“‘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前四幅画面主要写春天的自然美,这一幅由景及人,颂扬了像春那样奋发向上的精神,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2、讲读第三部分:赞春
(教师范读,学生齐读一遍)
结尾三个句子,不仅比喻巧,意义深,而且分行排列,先后有序。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因为她是“新生”的;把春天比作“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因为她非常“娇美”;把春天比作“健壮的青年”,因为她有“无穷活力”。这正是对五幅春景图含义的概括,点明了全文的中心。这三句的顺序,从“娃娃”到“小姑娘”到“青年”,又形象地点明春天成长进程。最后说“领着我们向前去”,表达了作者追求美好未来的强烈感情。而且用“去”字结尾,正与开头“东风来了”的“来”字相呼应。开头是在盼春中到来,最后是进入春天的行列向前去,一来一去,一呼一应,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
三、齐读课文
(朗读本文的感情基调,是充满喜悦和希望。基本语调是轻柔、缓慢,语句清晰、自然。语音越自然、质朴越好、切忌拿腔拿调)
四、归纳写作特点
1、观察细致,描述生动真切;
2、诗情画意相融合;
3、文章语言朴实清新,准确生动。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二、三(当堂做完,当堂讨论);
2、完成课后练习四;
3、背诵全文。
[板书设计]
一、盼春盼、来、近(总领全篇,开启下文)
一切……欣欣然张开了眼
总括轮廓
山(朗润)水(涨)太阳(红)
钻、嫩、绿、满——草
春草图(草报春)
坐、躺、滚、踢、跑、捉——人
态:赶趟儿
春花图(花争春)色:像火、像霞、像雪
味:甜(果实)
二、绘春(遍地野花,像眼睛,像星星)
触:抚摸
春风图(风唱春)味:泥土气息草味花香
声:鸟声清脆宛转
笛声嘹亮
形: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春雨图(雨润春)状:斜织、薄烟
景:树叶儿绿、小草儿青、灯、人、房屋
迎春图(人迎春):城乡老小舒活抖擞一年之计在于春
三、赞春三个比喻句:“新”“美”“力”
晚春导学案第 2 篇【教学目标及重点】
1、有感情地进行朗读,学习本文准确生动的用词,体会本文的语言风格。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深入细致多角度观察景物的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体验性教学法。
【教学设计】
本文是一篇美文,可以向学生提供欣赏的氛围,让学生在相应的意境中得到熏陶。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画面上的比较和配乐朗读。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当秋叶飘落的时候,当白雪纷飞的时候,每个人都会在心中渴望春天。因为春天带给人温暖,带给人希望,带给人力量。每当春回大地的时候,人们往往情不自禁的吟诗作文。
利用课件分别出示杜甫《绝句》和王安石《泊船瓜洲》的画面。引导学生分析,《绝句》是从“鸟”的角度,《泊船瓜洲》是从“春风”的角度来写春天。绝句只有四句,往往是选取春天的一个或两三个景物来写。
今天我们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出示课题),其中写春天的内容就多了。有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春天的山、水、树、蜜蜂、蝴蝶等等。
今天让我们一起领略一下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是怎样描绘春天的。
(利用多媒体,提供秋天、冬天与春天的画面比较,并出示两首诗的内容。教师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引起学生共鸣,让学生感受回忆,调动他们的直接经验,进行情感上的铺垫。既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又有利于学生迅速进入课堂情境。)
二、学习目标
利用课件出示学习目标。
三、教师范读,整体感知
1、范读前请学生思考:
朱自清先生是以怎样的心情盼望春天的到来;然后又用怎样的彩笔描绘春天的美景;最后,他又满怀喜悦歌颂了春天。根据提示(盼春──绘春──颂春),将本文分成三部分。
2、教师配乐(班德瑞《春天里的一天》)朗读:
教师的范读是非常重要的,从发音、停顿、重音、语调、速度和情感等方面给学生以引导和熏陶,目的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去思考,以便从整体上把握文意,为下一步的品读奠定基础。
教师讲述后明确:盼春(第1自然段);绘春(2~7自然段);颂春(8~10自然段)
四、导读促学,授知授法
以第一部分(盼春)和第二部分的第一小节(总写春回大地)为例,指导学生品读的方法。
1、简析“盼春”:
出示问题组:春天来了没有?(通过“近”字可以看出春天还没有来)作者是以怎样的心情去迎接春天的?(“盼望着”)为什么叠用“盼望着”?(作者心情急切)这一小节有两个词“着”和“了”构成了四个词尾,有什么作用?(给人柔和的感觉)
2、分析全文第二自然段:
接下来作者就用了比较多的笔墨来描绘春天的美景。
从哪儿可以看出是总写呢?(“一切”)
在这一小节里,作者分别选取了哪些有代表性的事物?用了哪些词语来描述他们?
作者抓住了“山、水、太阳的脸”来总写春回大地。分别用“朗润”、“涨”、“红”来描述他们。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朗润”、“涨”、“红”的特点。朗润是明朗润泽的意思,因为阳光照在上面,明亮起来了,山清水秀。冬天的水是枯的,冰雪消融之后,所以水“涨”起来了。“红”字不仅写出了太阳的颜色,也写出了太阳的温暖。同时,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两幅画面的比较,加深学生的印象。
小结:作者在这一小节中抓住了主要景物的主要特点,写出了春天的总体景色,然后又选取了五幅画面来具体描绘春天的美景。(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这一部分的学习应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经过小组交流、讨论、达成共识。然后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仔细品味,揣摩其内涵。)
五、学生品读、揣摩语言
在教师教给学生方法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从五幅图画中找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幅图画,并划出自己最喜欢的语句,然后说明理由。
这一部分的学习,主要采取分组合作的方法,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同学之间讨论交流,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作品,仔细品味语言,使“教”与“学”均置身于作品所设置的意境之中。教师要抓住重点语句,以“读”促“学”。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体验性学习。
1、春草图:(第3自然段)
这一段用词准确。“偷偷”表现出小草在春的催发下,在人们难以察觉的情况下,不生不响的生长状态;“钻”写出了小草的生命力的顽强。“嫩嫩的”表现出质地柔软,“绿绿的”写出了颜色的鲜艳。“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采用反复的修辞方法,以口语化的词语写出小草生长茂盛。写人的动作“坐、躺、滚、踢、跑、捉”,抓住了儿童最喜爱的,而且是适宜于草地上开展的几种活动来写。写儿童的活动实际上是写草对儿童的吸引力,突出草这一中心。写儿童的天真活泼,欢声笑语又给草地增添了生活气息,使大自然充满生机。“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借风衬草,照应开头“东风来了”,又为下文铺垫,给人以柔和的感觉。
这一段在写景的层次上也很有特点。先正面写,第一句用拟人的手法,第二句由近及远,把春草人格化,显示出春草的生命力,“嫩嫩的”、“绿绿的”,从质地颜色的角度,突出了春草新鲜的特点,“满是的”用口语显示出春草生机勃勃的特点;然后侧面写,第三、四句写春草给人的欢乐感受,充满活力。
2、春花图:(第4自然段)
在词语运用上:“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百花争艳、生机盎然的热闹景象。“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以形象喻色彩,色彩更鲜明。一个“闹”字,既写出了声音又写出了动态。“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没有明写风,但风寓其中,没有写太阳,但太阳寓其中,比喻用得形象生动。
在写景的层次上:由树上到花下到遍地,色与味、虚与实、动与静相结合。
3、春风图:(第5自然段)
风是无形的,但可以感觉到它的存在。作者分别用触觉、嗅觉、听觉写春风。首先从触觉方面,作者引用诗句,又打一比方,让人感觉到春风是温暖的。然后写“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从嗅觉的角度写春风,仿佛让人闻到春风的芳香。接下来写鸟鸣的清脆、婉转,风声和水声的轻盈,笛声的嘹亮,从听觉的角度来写,仿佛让人听到春风的柔和。这些声音应和着,构成了一曲非常动听的春天的交响乐,和谐优美,此起彼落。风是无形的,可在作者的笔下却有形、有味、有声、有情。
4、春雨图:(第6自然段)
在词语的运用上:先用“可别恼”这一口语,显得特别亲切而有情趣。“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写出了春雨细密、闪烁、绵长的特点。一个“斜”字写出了雨的轻盈,同时又暗写了“春风”。“树叶却绿得发亮”是因为被雨洗去了灰尘,“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一个“逼”字让我们感到被雨水清洗后的小草,把青色送到了我们的眼中。“安静而和平的夜”,写出了温馨的感觉。
在写景的层次上,由物及人,由近到远,由静到动,一幅充满诗情的江南春雨图,流露出作者的对春雨的喜爱。
5、迎春图:(第7自然段)
风筝是春天的信使,写风筝多了,实际上也是人多了。“舒活舒活”“抖擞抖擞”,极富节奏感。引用俗语“一年之际在于春”,给人无限的遐想。在写景的层次上由风筝到孩子,写出了春到人欢,迎接春天到来的喜悦心情。从而激发人们奋发有为,不负春光。
(在这个环节中品读是第一要义,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回答,不需要面面俱到,鼓励学生的探究精神。让学生通过品读,细细揣摩,反复品味,进行体验与感悟。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图画,充分调动学生的直接经验,同时学生朗读时配上音乐,让学生始终处在一个美的氛围中。)
六、朗读回味,总结拓展
1、简析本文最后一部分:(8~10自然段)
作者以赞美作结,颂扬了富有生机的春天,深化了文章的中心。抓住三个比喻句的顺序,由娃娃到小姑娘到健壮的青年,符合成长的顺序。在朗读时应该节奏明快,由弱到强。
2、理解本文的写作特点──借景抒情。
3、思考:作者为什么能将春天描绘得如此美丽呢?
首先要有细致的观察,并且善于积累语言,然后由感而发,才能够恰当的表达出来。
4、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别选取几个自然段,进行配乐朗读竞赛。
七、作业
根据学到的写景抒情的方法,写一篇《校园里的秋天》(或《校园里的冬天》),300字左右。准备开一个学生作品朗读会,在全班内交流。
【板书设计】
春
盼春(1)语言积累
总写(2)
春草图(3)
绘春(2~7)春花图(4)表达
春风图(5)
春雨图(6)
迎春图(7)
颂春(8~10)细致观察
晚春导学案第 3 篇一、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课程《中华经典古诗文》四年级《晚春》
二、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理解作者描绘的内容,通过品味语言和展开联想进入诗的意境,体会其中蕴含的情理,懂得珍惜光阴,树立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
3、由诗文拓展延伸,合作交流,积累经典古诗名句,传承传统文化,提高语文素养。
三、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背诵、积累古诗;体会其中蕴含的情理,懂得珍惜光阴,树立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搜集有关描写四季的古诗。
五、学习过程:
课前欣赏歌曲《春天在哪里》
(一)谈话导入,揭题激趣
春天是万紫千红的,春天是千姿百态的,古往今来,无数诗人用饱含深情的.诗句描写、赞美春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有关春天的古诗。
师板书 5 晚春 齐读课题,从诗题,你读出了哪些信息?又会提出什么问题?
(二)合作交流,推词敲句,读懂大意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64页,老师先来读一遍,请大家认真听。下面请大家自己试着把这首诗读五遍,要求把句子读正确、读通顺。
出示课件:《晚春》哪位同学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指名读诗,注意节奏。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2、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课件:韩愈(768-824),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当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河南河阳(今孟县)人,其散文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其诗力求新奇,对宋诗影响颇大。有《昌黎先生集》。
《晚春》是《游城南十六首》之一,作于元和十一年,此时作者已年近半百(此时49岁,终年57岁)。
3、借助注释自学,理解诗意。
4、合作交流,理解诗人描绘的内容。哪位同学愿意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首诗所描绘的内容?诗中描写哪些景物?板书:草树知春 斗芳菲 杨花榆荚 作雪飞
还有不理解的词句吗?
(三)抓住意象,感悟情志
1、请同学们再次大声读一读这首诗,借助文后“赏析”,展开大胆展开想象的翅膀,你看到了什么画面?又想到了什么?
2、全班交流
A、看到百花盛开、争奇斗艳的美丽景色,柳絮纷飞、榆荚飘落的画面。
B、想到一个人“无才思”并不可怕,要紧的是珍惜光阴,不失时机,“春光”是不负“杨花榆荚”这样的有心人的。 板书:珍惜时间
C、想到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
如: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好,同学们的想象真是合理又丰富,棒极了!下面请大家一起把这首诗大声读一遍。
(四)吟唱诗文,入情入境
1、同学们读的真好。古人作诗通常用场“吟唱”的方式表达出来,老师就来唱一唱这首诗。
2、大家想学吗?下面老师一句一句教给大家,请大家仔细听,认真唱。(3——5遍)
(五)拓展延伸,日积月累
1、学了《晚春》这首诗,老师想到了韩愈的《早春》,那位同学能和大家分享一下?课件出示《早春》
2、你还能想到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
《春晓》《春日》《江南春》《游园不值》《村居》
3、谁还能想到描写其它季节的古诗?
夏天:《小池》《饮湖上初晴后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秋天:《山行》《暮江吟》《夜书所见》《题菊花》
冬天:《江雪》《梅花》
(六)布置作业:继续搜集有关描写春天的古诗词,做一张《春天诗词荟萃》的手抄报。
五、板书设计
晚春
草树知春 斗芳菲
珍惜时间
杨花榆荚作雪飞
晚春导学案第 4 篇【课型定位】
朗读感悟式。
【教学对象分析】
1、虽然这篇散文可以挖掘的方面很多,但其语言美、意境美、结构美人所共知,因而教学时从美的角度入手,引导学生体味语言,感悟意境,梳理结构,应是可行的。
2、初一学生对现代散文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但本文的内容相对较浅,完全可以通过反复朗读感悟其美的所在,进而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对作者的情感的把握。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目标:
理解作者热爱春天,赞美春天的喜悦之情;培养学生对美的追求。
2、知识能力目标:
从整体感知和理清思路着手加深理解,通过理解提高朗读能力。
3、过程方法目标:
指导学生正确、流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体会作品的语言、思路、主旨等。
【教学重点】
1、感悟文章的美。
2、以朗读加深理解,通过理解提高朗读能力。
【教学难点】
掌握一定的朗读方法和技巧,提高朗读能力。
【教学方式】
声画同步,视听一体,营造优美的氛围,师生共同进入意境。
【教法】
指导朗读,引导品位。
【学法】
反复朗读,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
1、教师:制作教学课件。
2、学生:寻找生活中美的事物、景物等,并能用短语表现出来。
【教学流程】
一、情景导入──通过联想唤起学生对美的记忆
展示:多媒体放映大自然鸟语花香,草长莺飞的美丽画面,迅速将学生带入美的氛围。
提问:生活中你能发现哪些美的东西,能用适当的短语表达出来吗?
点拨:坚强的意志、纯洁的心灵、漂亮的面容、潇洒的风度、辽阔的天空、金色的原野……当然还有:优美的文章。
引导:那优美的大自然景色,想看吗?抒情精彩的文章,想读吗?今天我们要学的抒情散文《春》就是这二者的结合体,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朱自清笔下的春天,去领略、去欣赏。
二、内容呈现──通过三步朗读法让学生感悟文章之美
1、认知性朗读──走进美:
要求:读准字音,扫清障碍。
⑴ 抽四名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让学生勾画出生难字词。
⑵ 另抽两名学生据其表现和预习成效分别评价朗读,评价标准为:
A、是否准确
B、是否流畅
⑶ 师生齐读全文。
点拨:我们初读了课文,踏入了这片美的领地。我们应知道,开始朗读课文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准确流畅,声音明亮。作得好我们就完成了美的第一步。
2、涵咏性朗读──表达美:
要求:理解句子含义,感受优美语言,利用一定的朗读技巧表现美。
训练:
⑴ 教师教读前三节。
⑵ 学生自由朗读,揣摩体会。
⑶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应怎样读,怎样表达感情。
⑷ 抽两名同学朗读课文章节,女:春花图,男:春雨图。
⑸ 男女声互评对方朗读,评价标准为:
A、是否读出情感
B、是否具有美感
提问:大家对朗读技巧有何体会?
引导:学生以本文为例畅谈感受,教师点评以鼓励为主。
点拨:再读课文,大家都在表达文章的美。朗读时有两点很重要:一是注重声音的高低起伏、轻重缓急、停顿连贯,跟随文句的意思和情感自然变化;二是尽量以情带声,感知文句的情感含义,不要拘束。若能做到抑扬顿挫,我们便完成了美的第二步。
3、表现性朗读──创造美:
展示:多媒体播放清风流水的音乐,映出花红柳绿的画面,创设优美完整的情景氛围。
要求:通过音乐画面产生联想,将自己融入情景中,开启心灵去创造自己心中的春天。
训练:
⑴ 声情并茂,齐读全文。
⑵ 教师评价朗读:
A、成功何在
B、有哪些需要改进
点拨:所有文学作品的朗读(阅读),都应该由作者和读者共同创造其意蕴、美感,我们既要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技巧去尽情发挥,又要力求突破,跳出限制与要求,达到更加完美的第三步。
三、整体感知──通过内容呈现,理清行文思路,体会文章设计精巧,构思严密之美
训练:
1、抢答:
⑴ 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描绘春天美丽动人的景色。
⑵ 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2、分层:把全文分成三部分,迅速标出起止小节并在括号内填上适合的数字及动词加以概括。
A、( )节至( )节:( )春
B、( )节至( )节:( )春
C、( )节至( )节:( )春
3、概括:绘春部分从哪几个方面描绘春天?
( )图 ( )图 ( )图
( )图 ( )图
四、阅读体验──通过口语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表达能力
训练:
1、学了本文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请用一句话概括。
2、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一个句子?为什么?课后写在积累本上。
五、欣赏品味──通过欣赏全文情景影片,陶冶情操,重温美的感受
要求:学生由静听到小声跟读,入情入景,再次感悟品味,深化所得。
六、作业
拓展创新──通过课外练笔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要求:联系现实生活,一定会有许多美的东西有待我们去发现,去体会,试写一段美的人物或景物,要认真体会,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七、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总体设想是,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情感价值目标,培养他们的朗读能力,教师可充分运用各种手段调动其入情入景。并重点训练朗读技巧以加深理解,又在理解的基础上提高朗读水平,以此培养其审美的趣味。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只起着活动主持人或引路人的作用。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