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语文教案 >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秋夜将晓迎凉有感教学设计

日期:2021-11-16

这是秋夜将晓迎凉有感教学设计,是优秀的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秋夜将晓迎凉有感教学设计

秋夜将晓迎凉有感教学设计第1篇

教学目标

1. 会认“仞、岳”等6个生字,会写“仞、岳、摩”等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3.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2.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策略

1.识字写字

随文认识“仞、岳”等6个生字。

2.阅读理解

课堂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借助注释或工具书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入情、在品味意境中悟情、在展开想象中融情。

3.语言运用

训练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提高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语境,释题激趣:

1.导入:孩子们,上节课我们从《从军行》中感受到了边塞战士们的豪情壮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诗人陆游,走进南宋这个战火纷飞的朝代吧。(板书: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2.理解题目。

(1)这个题目这么长,该怎么读呢?(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2)这个“晓”指什么?(“晓”是天亮的意思)

(3)整个题目是什么意思呢?(秋天的后半夜,将要天亮的时候,陆游走出篱笆做成的门,迎着习习的凉风深有感慨。)

(4)了解了题目的意思,我们再来看看大屏幕,了解了解诗歌创作的背景。(了解诗人背景)此时诗人已经罢官归隐,他又是因为什么而睡不着呢?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读一读这首诗吧。(学生自由练某某)

二、初读诗歌,感受韵律

1.谁来读一读这首诗?(指导学生读,师相机正音,再指名学生读)

2.师范读。

课件出示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某某/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某某,南望/王某某/又一年。

教师指导朗读。(学生齐某某)

3.品读诗歌,理解诗歌含义。

(1)读通了古诗,咱们来借助注释理解诗意,生概括诗歌一二句大意。(板书:画黄河华山)

(2)黄河真有三万里吗?(没有)那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夸张的手法让突出黄河的长)仅仅是长吗?咱们还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黄河呢?(可以用“气势磅礴、一泻千里、惊涛骇浪、波涛汹涌”等词语来形容黄河)你能把黄河的这种气势读出来吗?(指名学生读“三万某某东入海”)

(3)黄河没有三万里,那华山有五千里吗?(对,也是夸张的修辞,让我们感受到了华山的高)用一个词形容华山?(直插云霄、耸入云天、高耸入云)

(4)孩子们,面对如此壮丽的祖国河山,你的心里涌起一股怎样的情怀?(高兴、激动、自豪、兴奋)那咱们带着这种心情再来读一读古诗的第一、二句。(齐某某)

三、品读古诗,感悟诗情

1.过渡:真是万里江山无限好啊!可诗人看到这样的锦绣山河又想到了什么?(遗民们,金统治地区的宋朝老百姓们)

2、他们过得如何?(泪尽,泪都流尽了)(板书:遗民泪尽)

3、咱们一起来读读这两句诗。(师生读)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预设:有的在金某某的追赶下四处逃窜,有的倒在金某某的铁蹄下,到处血流成河)

4、真是满目疮痍。但他们绝望了吗?(没有)他们仍然?(是的,南望王某某又一年)他们望的是什么?(期望王某某赶走金某某,收复失地)“又一年”什么意思?(一年又一年)当时金某某占领中原已经长达65年,“又一年”是整整65年,780个月啊!一年过去了,生齐某某(遗民泪尽胡某某,南望王某某又一年);五年过去了,生齐某某(遗民泪尽胡某某,南望王某某又一年);十年过去了,生齐某某(遗民泪尽胡某某,南望王某某又一年);六十五年过去了,生齐某某(遗民泪尽胡某某,南望王某某又一年)。

5.这是多么无助的期盼啊!孩子们,咱们再结合诗人的经历,思考一下,世人想象遗民在盼望王某某出征,而实际上盼望出征的到底是谁?(诗人自己)是的,诗人借遗民之口,表达了自己被罢免却依然忧国忧民的情感。这,也是他为何深夜却无心睡眠的原因呀!

6、其实课文只是诗歌中的一首,我们来看看另外一首。(师伴乐某某)孩子们,作为一个宋朝子民,陆游是多么想将平生所学报效于某某,收复失地;可彼时,他只是一介布衣,心中的遗憾、对朝廷的怨怼、遗民们的怜悯,这五味杂陈的心情或许只有那晚习习的凉风知道...

秋夜将晓迎凉有感教学设计第2篇

作者:陆游

  年代:宋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注释:

  1.将晓:天将要亮。篱门:竹子或树枝编的门。同题诗有二首,这是第二首。

  2.三万里河:指黄河。“三万里”形容它的长。

  3.五千仞岳:指西岳华山。“五千仞”形容它的高。古人以八尺为一仞。

  4.王师:指宋王朝的'军队。

  篱门:用竹片或竹竿编的门。

  摩天:碰到天。摩:摩擦、接触。

  遗民:指在金占领区生活却认同南宋王朝统治的人民。

  泪尽:眼泪流干了,形容十分悲惨、痛苦。

  胡尘:指胡人骑兵的铁蹄践踏扬起的尘土,指金朝的暴政。胡:中国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

  南望:远眺南方。

  译文:

  三万里黄河东流入海,五千仞山高耸接青天。

  铁蹄下遗民欲哭无泪,又一年盼望官收失地。

  思想感情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爱国和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赏析:

  这是一首爱国主义诗篇,作于1192年(宋光宗绍熙三年)的秋天,陆游当时在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 南宋时期,金兵占领了中原地区。诗人作此诗时,中原地区已沦陷于金人之手六十多年了。此时爱国诗人陆游被罢斥归故乡,在山阴(今浙江绍兴)乡下向往着中原地区的大好河山,也惦念着中原地区的人民,盼望宋朝能够尽快收复中原,实现统一。

  教学:

  1、请谈谈这首诗前两句中“入”和“摩”的表达效果。

  答案:"入"字表现出河的生气,“摩”字突出山的高峻。

  2、诗人能把丰富的感情蕴含在景物与人物活动描写之中。请结合全诗对此作简要分析。

  答案:全诗以「望」字为眼,表现了诗人希望、失望,千回百转的心情。这是悲壮深沉的心声。诗境雄伟、严肃、苍凉、悲愤,读之令人奋起。

  3、从诗中的哪个词可以看出百姓饱受战乱之苦?从哪个词中可以看出百姓对和平的渴望?

  答案:从“泪尽,胡尘”看出了百姓饱受战乱之苦,从“南望,又一年”看出了百姓对和平的渴望。

秋夜将晓迎凉有感教学设计第3篇

一、教学目标

1、感受我国古代进步诗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忧国忧民,珍视友情的高尚情操。

2、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说出课文后第1题句子中6个带点词的确切意思,并能正确理解诗句。

3、理解陆游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能正确地背诵和默写3首古诗。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逐字逐句地理解诗的意思,边读边想象诗歌描写的情景;

难点:理解陆游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赠汪伦》和《题临安邸》两首诗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2、解释有关词语和诗句。练习朗读,背诵和默写这两首诗。

 教学过程

1、回忆学法,揭示课题。

(1)回忆背诵以前学过的古诗,说说学古诗的基本方法。出示学法:

理解课题,认识作者;解释字词,讲说诗意;

联系实际,发挥想象;感情朗读,体会诗境。

(2)揭题。今天我们继续运用上述方法来学习三首诗,要以学生自学为主。

2、指导学习《赠汪伦》。

(1)理解课题,简介李白及有关本诗的故事。

(2)听录音,初知内容。

(3)解释字词,说说诗意。

○检查自学情况,抽读古诗。

○逐句理解.

理解第1句。“将放行”是什么意思?学生试答后,教师讲述:我很快就要坐船离开这里了。

理解第2句。“踏歌”是什么意思?学生试答后,教师讲述:忽然听到岸上有人用脚步打着节拍,边走边唱的声音。

这两句主要写什么?(主要是叙事,展示一幅离别送行的画面。)

理解第3句。“千尺”是虚指,极言谭水之深,是夸张的说法。

理解第4句。“不及”是什么意思?学生试答后,教师讲述;虽然桃花潭水有千尺深,却比不上汪伦为我送行的情谊深。

这两句诗用桃花潭来比喻汪伦的感情,以水深比喻情谊深。第3句诗用了夸张的写法。

(4).总结。

○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珍视友情。)

○背诵这首诗。

3、指导学习。《题临安邸》。

(1)理解课题,简介诗人及有关的背景知识。

(2)听录音,初知内容。

(3)解释字词,说说诗意。

①学生自由读古诗,看注释理解,并提出不懂的地方。

②检查自学情况,抽读古诗。

③逐句理解。

理解第1、2句。“休”是什么意思?学生试答后,教师讲述:青山之外还有青山,高楼之外还有高楼,那些统治者在西湖边上听歌赏舞、寻欢作乐的生活到什么时候才能停止呢?

看图帮助理解诗句含义。

理解第3句。“暖风”、“薰”、“醉”是什么意思?学生试答后,教师讲述:暖洋洋的春风把这帮终日只知游山玩水的家伙吹得像喝醉了酒一样。

理解第4句。“直”是什么意思?学生试答后

教师讲述:那些统治者简直把这临时避难的杭州当作者家汴州了,忘记了故都汴州,忘记了被异族侵占的半壁江山。

(4).总结。

①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②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忧国忧民,讽刺南宋统治者只顾游山玩水,醉生梦死,忘记了山河破碎的耻辱,将收复北方失地完全置之脑后的可耻行径。)

③背诵这首诗。

4、布置作业。

(1)完成作业本上1、2、4(1)(2)、5(1)(2)(4)。

(2)背诵这两句诗,并准备默写。

秋夜将晓迎凉有感教学设计第4篇

 教学目标

1、理解第三首诗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2、解释有关词语的句子。

3、练习朗读,背诵和默写这首诗。

4、完成有关作业。

(二)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

先背后默写前两首古诗,个别学生写在灯片上,然后出示灯。

全班评价纠正。

2、指导学习《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1)理解课题,简介陆游及有关的背景知识。

解释字词,说说诗意。

①学生自由读古诗,看注释理解;并提出不懂的地方;

②检查自学情况,抽读古诗。

③逐句理解。

理解第1句。“三万里”形容黄河的长,是夸张的说法;不是实指,黄河实际长一万多华里。学生试答后,教师讲述: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翻该,向东流入大海。

理解第2句。“五千仞”也是虚指。形容华山的、雄伟高大。学生拭答后,教师讲述:五千仞高的华山直插云霄。

这两句主要写景,运用了怎样的写法?”(夸张、化静为动,使人感到景物不仅雄伟,而且虎虎有生气。)

理解第3句。“遗民”、“泪尽”、“胡尘”是什么意思?学生试答后,教师讲述:北方沦陷区老百姓在异族统治下受尽折磨,眼泪都哭于了。

理解第4句。“南”、“王师”是什么意思?学生试答后,教师讲述:他们盼望南边的宋朝军队收复北方失地,解救他们,盼了一年又一年。

这两句描述了北方人民的境遇和盼望解放的急迫心情。

(4).总结。

①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②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百姓的同情。)

③背诵这首诗。

3、布置作业。

(1)完成作业本上3、4(3)、5(3)和6的练习。

(2)有余力的学生课外选学李白、陆游的诗一首抄录并背诵。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