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语文教案 >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辽阔的草原教案

日期:2021-10-10

这是辽阔的草原教案,是优秀的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辽阔的草原教案

辽阔的草原教案第1篇

设计思路

《辽阔的草原》教学设计

  《辽阔的草原》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音乐教材第四单元《神州大地》(1)----辽阔的草原。是一节以学习蒙古族民歌为主,其他教学方式相互配合的综合课。

  通过对《牧歌》的学唱以及对无伴奏合唱《牧歌》的欣赏,让对地域性民歌特征不甚了解的七年级学生感受蒙古族民歌的风格特点,探究地域文化对草原民歌的影响。在教学设计思路上体现了“体验、探究、升华”的教学方式。

  体验:在歌曲的教学中,让学生用听唱法直接学唱歌曲,有利于学生感受、体验、掌握蒙古族民歌的特点和风格。对于歌曲的处理,层层深入,让学生在反复体验中感受和理解,为探究地域文化对草原民歌的影响作好铺垫。

  探究:通过播放草原风貌,介绍蒙古族独具特色的衣食住行,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让学生在看、听、想、议中去发现、探究影响草原民歌的因素,从而进一步了解内蒙民歌的风格特点,特别是“长调”的特点。

  升华:通过看、听、唱、对比等方法,使学生感受到蒙古族民歌的纯美,通过学生的才艺展示以及了解“风吹草低见牛羊”这已不多见的现象,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热爱家乡、美化家乡的情感。

  教学目标

  l、通过欣赏和演唱《牧歌》,感受蒙古族民歌的风格特点;探究地域文化对草原民歌的影响,体验内蒙民歌独特的魅力。

  2、通过对比、情景展示、体验等教学过程,使学生认识民歌特征与地域文化的联系,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和勇于探索的能力。

  3、通过学生眼睛与心灵的对话,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对民歌的学唱及对内蒙民歌风格特征的把握;探究地域文化对草原民歌旋律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体验

  1、导入

  师:“今天,老师将带同学们到一个非常令人向往的地方,请同学们听着这首熟悉的歌曲随我一同前往。”(播放《蒙古人》,边听边观赏草原风光。)

  师:请同学们把你所看到和听到的美丽的东西告诉大家,并谈一下你的感受。

  生:看到了美丽的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听到了腾格尔演唱的《蒙古人》。老师要带我们去看内蒙古大草原,听魅力无穷的蒙古族民歌……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体验一下蒙古族民歌的无穷魅力吧!(板书课题)

  2、学唱歌曲

  听:播放《牧歌》。

  师:请谈一下你对歌曲情绪、风格特征的认识。

  生:《牧歌》是一幅有着丰富色彩的美丽画卷,是一首赞美家乡美丽富饶的赞歌。旋律悠扬、动听,节奏舒展、宽广,速度较慢,有颤音及很长的拖音。

  再听:再次播放《牧歌》。

  师:你认为旋律的节奏有什么特点?

  生:第1、2小节与第5、6小节、9、l0小节在节奏上相同,即:xx│x.x

  听唱:(第三次播放)请学生轻声和着伴奏哼唱旋律。

  再唱:让学生自主选择分别采用:全班齐唱、小组唱、领唱、对唱、表演唱等形式熟悉巩固歌曲。

  唱谱:歌曲唱熟之后,请学生集体视唱歌谱。

  在演唱中教师提示学生注意:歌唱时的呼吸、换气、咬字吐字、长音的拍数、力度的把握、演唱的情绪等。

  二、探究

  1、欣赏

  听: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播放录音)

  师:通过聆听,你认为什么是无伴奏合唱?这首无伴奏合唱《牧歌》与我们刚才唱过的《牧歌》在演唱方式及感受上有什么不同?

  生:无伴奏合唱就是没有乐器伴奏的合唱。演唱方式上前一首独唱,后一首是合唱。无伴奏合唱比独唱更能表现出草原的空旷、一望无际,给人的感受更加丰富……

  教师补充:……

  再听:播放无伴奏合唱《牧歌》。(进一步感受无伴奏合唱的音乐魅力)

  2、播放草原风光的影片

  师:请同学们结合所学的知识介绍蒙古族人民独具特色的生活方式及蒙古人的性格,并谈一谈地域文化与其民歌的联系。

  生:通过谈论与相互补充得出初步的观点。

  3、探究结论

  师、生:内蒙古独特的地域特征,造就了勇敢、豪爽、粗犷热爱艺术的蒙古族人民,造就了他们独特的音乐形式……

  三、升华及延伸

  1、升华

  师:通过学唱和欣赏,你认为蒙古民歌有哪些特点?

  生:曲调悠长、连绵起伏;节奏舒展、宽广;旋律中有颤音及下滑音,充满了辽阔、奔放的草原气息……

  师:为什么昔日那种“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丽景色现如今在内蒙已不多见?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

  生:草原、草场沙化严重,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目前,我们国家正在退耕还林还草,建设生态林,大力发展人工草场,推广栏养和封沙育草等措施……

  师:今天同学们都有哪些收获?

  生:……

  2、延伸

  才艺展示

  师:有了这么多收获,大家愿与老师一起通过歌舞表演的形式来表现我们对草原民歌以及家乡的热爱吗?

  师、生进行才艺展示。

  知识拓展

  师:我们国家还有哪些地方有草原?那里风土人情、民族性格、文化艺术又有哪些独到之处呢?请同学们在课余的学习中认真去捕捉、去思考。

  教学反思

  当前,流行音乐冲击着学校的音乐课堂,越来越多的学生对民族音乐不感兴趣。通过《辽阔的草原》这一课的教学,我有如下体会:

  1、充分体现学科本位。音乐是听觉及实践的艺术形式,要让学生在充分的听和唱中感受作品本身的旋律特征,为了解蒙古族民歌的音乐特征作铺垫;同时,在学生学会歌曲的基础上再唱歌谱,降低了学习难度。

  2、注重音乐内容与相关知识的联系,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对探究、认识民歌特征与地域文化的联系,体验内蒙民歌的独特美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3、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教学中多次采用提问、及时评价等方法及学生积极主动的才艺展示,多方位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反应强烈。

  4、采用对比法、情景再现法、联系实际法、实践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

辽阔的草原教案第2篇

教学内容:

  1、唱歌教学——《牧歌》

  2、欣赏教学——无伴奏合唱《牧歌》、长调民歌《辽阔的草原》、马头琴独奏《万马奔腾》

  3、音乐知识——蒙古民歌的长调和短调的旋律形态

  教学目标:

  1、自信而有感情的演唱《牧歌》

  2、了解蒙古民歌的旋律形态,认识民族乐器马头琴及其音色。

  3、对音乐与地理环境和当地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教学过程:

  (一)唱歌教学《牧歌》

  (1) 播放歌曲《天堂》片段引入问题及导语。

  (2) 问题:这段音乐描述的是哪里?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3) 导语:这节课我们就来欣赏和学习蒙古草原上的音乐。古诗有云:“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下面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28页,我们来学习第四单元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首先,我们来学习一首蒙古民歌《牧歌》。

  (4) 播放歌曲《牧歌》,让学生一边听一边从歌词中找出描绘颜色和景物的词,想一想,歌词描绘了多少景物?表达了歌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 教师随伴奏范唱《牧歌》,或根据条件播放《牧歌》,学生小声跟唱。

  (6) 教唱歌曲《牧歌》两遍。并演唱《牧歌》简谱。

  (二)欣赏教学

  1、 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

  (1) 播放录音,学生聆听,并思考问题:

  (2) 这首《牧歌》与原先播放的民歌在表演方式上有什么不同?你能否听出这首歌是用什么乐器来伴奏的?

  (3) 师:《牧歌》已经被改编为多种舞台表演形式,如:大提琴独奏、小提琴独奏、无伴奏合唱等。刚才我们欣赏的就是由作曲家瞿希贤改编的无伴奏合唱《牧歌》。

  无伴奏合唱可以说是合唱的最高艺术形式之一。

  顾名思义,它没有伴奏乐器,但由人声的不同声部音色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同样具有很强的表现力。比如我们听到的这首无伴奏合唱《牧歌》,在艺术价值,表现意境上与原民歌相同,但在表现力和表现的幅度上,较原民歌的单一声部要丰富。听起来,更易于感受到蒙古草原的辽阔和美丽。

  2、 欣赏蒙古族长调民歌《辽阔的草原》

  (1) 带着问题欣赏《辽阔的草原》

  (2) 问题:这首歌的节拍是怎样的?边听音乐边尝试击打节拍试试。你能找到节拍点吗?

  (3) 介绍蒙古民歌的长调和短调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

  (4) 文字介绍:蒙古民歌大体可以分为长调和短调两种旋律

  形态。长调民歌节奏自由、舒缓,旋律悠长,有独特的装饰音。短调民歌节拍律动鲜明、结构句法清晰。

  (5) 长调是流淌在蒙古人血液里的音乐,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长调不仅是一种歌曲,而且是牧民的生存方式,是他们构成牧业生产劳动力...

辽阔的草原教案第3篇

教学内容:

辽阔的草原教案设计

  1. 歌唱教学:简单的复习《牧歌》

  2. 欣赏教学:

  a. 声乐曲欣赏:蒙古族民歌《牧歌》独唱和无伴奏合唱欣赏,哈萨克族民歌《我们的新毡房》

  b. 器乐曲欣赏:马头琴独奏《万马奔腾》,二胡独奏曲《战马奔腾》或者《狂野飞骏图》

  c. 舞蹈欣赏:藏族民歌舞蹈《北京的金山上》

  教学目标

  1. 学会用细腻饱满连贯的声音唱《牧歌》

  2. 通过欣赏,了解蒙古族民歌的基本知识,认识马头琴的音色及二胡的音色

  3. 通过欣赏,了解哈萨克族. 藏族民歌的基本常识和藏族舞蹈的特色

  设计思路

  1. 以北朝民歌《敕勒歌》朗诵导入本节“辽阔的草原”的主题,引导学生细腻的无伴奏的歌唱《牧歌》和欣赏独唱及无伴奏合唱《牧歌》让学生体会草原宁静祥和的秀美

  2. 器乐曲《万马奔腾》(马头琴齐奏)和二胡曲《战马奔腾》或者《狂野飞骏图》的欣赏体会草原热烈奔放的豪迈壮阔

  3. 舞蹈《北京的金山上》的欣赏了解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的风采

  教学过程

  1. 导入:以北朝民歌《敕勒歌》朗诵导入,介绍蒙古草原壮阔无比,生机勃勃,极目远望,田野相接的草原全景图。蓝天,白云,绿草,羊群,风和日丽,春光明媚此情此景令人神往我们为什么不歌唱一翻呢?

  2. 《牧歌》独唱欣赏,(注意歌曲中明朗豪爽的风格,境界开阔,音调连绵,语言明白如话,演唱者的演绎流露出的强烈感叹,赞美之意。

  3. 组织学生用细腻的饱满连贯有感情的演唱

  4. 《牧歌》已经被改编成为多种的`舞台表演形式,大提琴独奏,小提琴独奏,无伴奏合唱等。下面我们来听听作曲家瞿希贤改编的无伴奏合唱《牧歌》

  5. 播放无伴奏合唱《牧歌》

  6. 问题:表演方式有什么不同

  a. 无伴奏合唱就是没伴奏乐器,由人声不同音色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具有很强的音乐表现力,被认为是合唱的最高艺术形式之一)

  b. 我们听的无伴奏合唱《牧歌》,在艺术价值,表现意境上与原民歌基本相同,但是表现的力度和表现幅度上较原民歌的单一声部要丰富

辽阔的草原教案第4篇

教学内容:

  1.唱歌教学:《牧歌》(民歌);

  2.欣赏教学:无伴奏合唱《牧歌》、马头琴独奏《万马奔腾》;

  3.学吹坚笛:《蒙古小夜曲》。

  教学目标:

  1.学会唱《牧歌》。

  2.通过欣赏,了解蒙古族民歌的基本常识,认识马头琴音色。

  3.学会用坚笛吹奏《蒙古小夜曲》。

  4.对音乐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有初步体验。

  教学过程:

  (一)唱歌

  1.请学生从课本的谱例上找出描绘颜色的字词,提示学生讨论这些美好的视觉形象是如何通过音乐来展现的。

  2.请学生从谱例上找出相近的旋律片段。(比如:第1、2小节与5、6小节,9、10小节在节奏上相同;最后四小节基本上是5—8小节的低五度变化形式。)

  3.采用跟随录音比D唱片)哼唱、教师范唱、随琴教唱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学唱《牧歌》。

  4.组织学生演唱。可以采用全班齐唱、小组唱、上下旬接唱等方式进行。

  5.跟随录音或钢琴伴奏放声高歌。

  (二)欣赏

  1.《牧歌》

  (1)向学生介绍:《牧歌》已经被改编为多种舞台表演形式,如大提琴独奏、小提琴独奏,无伴奏合唱等。下面我们听听由作曲家霍希贤改编的无伴奏合唱《牧歌》。

  (2)播放录音。

  (3)提出问题:无伴奏合唱《牧歌》与原民歌在表演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4)根据学生回答,介绍无伴奏合唱的有关常识:无伴奏合唱曾经被认为是合唱的最高艺术形式之一。顾名思义,它没有伴奏乐器,但由人声不同音色,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同样具有很强的音乐表现力。比如我们所听到的这首无伴奏合唱《牧歌》,在艺术价值、表现意境上与原民歌基本相同,但在表现的力度和表现幅度上较原民歌的单一声部要丰富。

  (5)请学生结合教科书中的画面(教师也可另外提供一些图片)和对蒙古族民歌的介绍文字,谈谈欣赏这首作品时的感受。

  2.《万马奔腾》

  (1)向学生介绍:马头琴是蒙古族最具代表性的乐器,因为琴头上雕有马头装饰,故称之为马头琴,马头琴的音色比较独特。马头琴的演奏也比较有特点,虽然它与二胡一样是两根弦,但演奏时琴弓像大提琴。

  (2)播放录音。

  (3)参看教科书第33页的两幅图,用语言描述你听这首乐曲的感受。

  (三)音乐表现──吹竖笛

  1.画出这首乐曲的拱型旋律线。

  2.了解这首小曲的节奏特点。

  3.自己练习5分钟,看谁先学会,看谁吹得好。

  4.以不同方式抽查。

  5.鼓励学生创作一条相关旋律或长音,与之形成对比。

  6.尝试着练习两声部的重奏。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