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语文教案 >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夜宿山寺教学内容

日期:2021-09-12

这是夜宿山寺教学内容,是优秀的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夜宿山寺教学内容

夜宿山寺教学内容第1篇

唐 刘禹锡

自古逢秋皆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我们所读的诗并不总是关于儿女情长,忧国忧民的,也可以是对事物的咏叹,比如小到青苔虫豕等,大到高山流水,古木花草;可以是性情品味,比如嗜酒爱茶,弈棋垂钓,弹琴作画,游山玩水,四季风情等等。而今立秋,让我们读一读关于秋天的诗歌吧。等我们读一下刘禹锡的《秋词二首》其一,我们就应该会感觉到,原来秋天并非是一贯的老气愁悲的,也可以是另外一番与众不同性情。

刘禹锡传下来的诗词一共有八百多首,世人都称他为刘宾客,因为他在暮年曾经做过太子宾客的官职。刘禹锡的诗歌以精炼含蓄著称,诗句多豪迈之气,尽显古时侯儒生士子威武不屈,百折不挠的气节和精神,因而被后世之人誉为“诗豪”。刘禹锡这个雅称中的“豪”字,便可以在《秋词二首》里体现出来。

白马独家译诗:每当秋天来临的时候,人们总会有悲凉孤独的感觉,从古时候到现在都这样。可我却想说:秋天要比春天好!晴朗的日子里,一只白鹤翻振着翅膀,奋力地推开身边的云朵,向天空深处飞去。这景象便把我高昂的诗情引领到九霄云外去了。

悲是悲叹,悲观的认为。寂寥,萧条,荒凉,寂寞。春朝就是春天的意思。“朝”本来是指早上,后人用它代指一天,比如:一朝,明朝,就是分别指一天,明天。排,分开,划开。排云上,指劈开云层,奋力向上飞。诗情,有人解释为是作诗的情绪或者兴致;白马认为这样解释有失偏颇。诗情其实可以是一种浪漫主义情怀,可以是一种对个人心中唯美主义的向往,可以是某一特定时刻在特定的环境下的殊妙感受,会不会作诗都无所谓的。它是一种情怀和志向。就像我们现代人经常说的“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这个诗和远方就是我们心中的诗情之一。碧霄指的是蓝天。

读这一首诗时,我们需要了解一下诗人刘禹锡在写它时的个人遭遇和时代背景。诗人写下这首诗前是已经遭受了两次贬官的经历。他在长安初登科后先任监察御史,后当上屯田员外郎等官职。再后来参与了唐顺宗时的永贞革新,即二王八司马事件。由于唐顺宗李诵重用王伾,王叔文等人,并实行一套针砭时弊,振兴经济,夺宦官军权的办法,得到了人民的极大欢心。但不久顺宗患风疾不能讲话,上下沟通出现偏颇,革新集团内部起讧,这场行动进行了仅六个月多就被迫终止了。同时唐顺宗被迫下台,在宦官威逼之下,禅位给太子李纯,李纯就是唐宪宗。宪宗上位后立即把王伾,王叔文等十人流放下贬,更惨的是王叔文,竟被赐死。

这十人里包括了刘禹锡。刘禹锡当过监察御史等官,此刻外放被贬为连州刺史。但宦官及其党羽又通过朝议,认为对刘禹锡惩罚太轻,于是再贬刘禹锡为朗州司马。朗州就是今天的湖南常德市一带。仕途上遇到这么大的变故,对其他来说定是痛不欲生的,可对刘禹锡来说,这反而更加激发了他昂扬向上的精神:我不服!于是乎他就像踩不死的小强,顽强的在那里生存了下来。

自古逢秋悲寂寥。诗人开篇就抛出人们一贯的思想,一到秋天就会感叹这个季节的萧瑟悲凉,并且从古时候到现在都这样。人们都这样想,而诗人却不这样想:我言秋日胜春朝。我认为秋天比春天要好得多。第一句摆出来常人的观点,第二句摆出了自己的观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显然诗人不赞同人们悲秋的思绪。这是诗人以议论开头,开宗明义,阐明自己的观点。

那么怎么证明自己“秋日胜春朝”观点呢?接下来诗人便像写议论文一样,找事物以佐证自己的观点了:晴空一鹤排云上。你们瞧:在天高气爽的晴朗日子里,正有一只白鹤振动着双翅向远方飞翔,并且它越飞越高。它穿过疏淡的云层,扇动着的翅膀像乘风破浪的舟楫一样,分开云朵,引颈前冲。这一句让我们可以感到神清气顺,兴致博发,大展宏图,前程在望,心灵震撼。其力道如满弓飞镞,激越不息。

诗人在这一句里用上了一个“排”字,铿锵有力,发人深省。这只鹤的形象其实就是诗人自己的形象,特立独行,与众不同,正如鹤立鸡群,凤鸣碧霄。白马觉得,诗人用这个“排”字是因为在唐顺宗时期王叔文朝政变革失败的背景下,诗人仍然是在坚持这次变革的主张。他在诗中以文字为灵魂,力排众议,砥砺奋进,不认输!真正的体现了一位傲骨铮铮的士大夫形象。

白鹤在我国古代文化里本来是吉祥长寿,仙气冲天的象征。在这首诗里诗人却用来作为生机勃勃,奋发向上的意象,给人以洒脱不羁,锐意进取的启发。一如三国里的那个先主刘备,屡战屡败,依然屡败屡战,终于克成大业。对了,那刘备还真和刘禹锡同祖呢,他们两个都系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只是恐怕刘备要辈分高些了。不过白马觉得这一族刘姓人都挺隐忍的。

诗的最后以“便引诗情到碧霄”作为结句,是从客观到主观角度的转换。也就是诗人由第三句所见的雄壮景观,引领着自己诗情盎然地意识,到那蓝天上去了。晴空一鹤排云上,既是对“我道秋日胜春朝”的有力佐证,也是对诗人意气蓬发,斗志昂扬的自我鼓励,这就是自勉。

诗评家都说诗仙李太白的诗词是“纯以气象胜”,而在刘禹锡的这一首《秋词》也可以这样讲。整首诗明净豪放,壮烈奔腾,浩然之气不觉溢于读者和诗人所处的不同时空里,令人胸襟开阔,心神激荡。

其实,读诗的时候,我们在和诗人的作品进行心意会合,共同感知诗情画意的同时,固然可以从中受到启发鼓舞,涤心洗神,使我们的性情得到愉悦,顿悟,开脱。我们还可以在读完时这首诗后,再静下来想一想: 在生活里我们受到一些挫折和失败后,能像诗豪刘禹锡一样顽强不屈吗?还有,其实春天和秋天的景物其实是各有擅场,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倘若我们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境界,是否比刘梦得的境界更上一层呢?

刘禹锡的《秋词二首》的第二首写的是秋天颜色的明丽,神清骨秀,同样拿春色来和秋色作对比,其诗如下:

山明水净夜来霜,

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

岂如春色嗾人狂。

白马觉得第一首诗意要更好一些。好了我亲爱的诗友们,今天的诗词欣赏就说到这吧。读了这两首《秋词》绝句,大家有什么感受呢?欢迎诗友们不吝赐教,多抒己见,白马热忱期待您的留言!更欢迎大家关注白马侃诗词,同约我们的诗和远方,下期再会!

夜宿山寺教学内容第2篇

一、教材、学情分析

《秋词》是北师大版初中语文初一上册第二单元的一首诗歌,作者刘禹锡。本单元主题是秋日撷英。这首诗是诗人被贬郎州司马时所作。永贞元年(公元805年),顺宗即位,任用王叔文改革朝政,刘禹锡也参加了这场革新运动。但革新遭到宦官、藩镇、官僚势力的强烈反对,以失败而告终。顺宗被迫退位,王叔文赐死,刘禹锡被贬。可贵的是,诗人在遭受严重打击后,并没有消沉下去。《秋词》就是被贬郎州时写的,从诗中可以看到,刘禹锡并没有悲观失望,而是一反常态,赞美秋天,给人一种昂扬向上的信心。这与他多次被贬,多次抗争的性格是一致的。由于学生生活阅历尚浅,知识水平有限,可能很难把握作者所所写之景(意象)及其所抒发的深沉而复杂的情感。这不仅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亦是难点,教师在这个方面应加以点拨与引导。

二、教学目标

1.感情读文,了解情景交融的写法。

2.领悟蕴含在诗中的人生哲理。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自古以来,文坛诸多人物每每见秋,或聊发赞美之情,“霜叶红于二月花”就是其真实的写照;或悲叹萧凉悲伤之感,“断肠人在天涯”印证了他们的心迹,等等。今天我们再次领略一下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赋秋之作《秋词》(板书题目及作者)。

(二)了解作者作品:(请同学们把从网上搜集到的有关知识述说出来然后总结)

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自称中山人。贞元七年中进士,又中博学宏词科。曾和柳宗元等参加革新政治的王叔文集团。失败后,被贬官。后又入朝为官,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因此,世称刘宾客。晚年在洛阳,和白居易为诗友,并称“刘百”。他的仿民歌《竹枝词》,别开生面,对后世影响很大。有《刘梦得文集》40卷。

(三)自主探究:

一读:读准字音,读清节奏

要求学生标出疑难字音并借助工具书自行解决

要求学生在诗歌中划出节奏

二读:结合注释,读明诗意

要求学生结合课下注释或工具书了解诗意

遇有疑难问题可以在组内交换看法

三读:品析意象,读出情感

要求学生在文中划出所写之景物有哪些,思考这些景都带有什么色彩

(四)展示评价

一读:

在学生自读展示2-3遍后的基础上泛读

明确听读要求

指名学生或小组朗读

二读:

出示幻灯片检验学生掌握字词情况

三读:

出示“意象”释义幻灯片

引导学生通过意象体悟作者情感

适时出示本诗创作背景,引导学生知人论世

要求学生带感情朗读

播放视频录音两遍

(五)达标检测

一.基础题

字音,重点字义,作者简况(见幻灯片)

二.达标题

1. 作者为什么要写古人对秋的感受?

2.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色胜春朝。”采用了什么手法?表露了刘禹锡怎样的心境?

3. 借景抒情的句子是哪一句?诗人在诗中借冲天而上的“鹤”,抒发了什么感情?

小组讨论:

1.《秋词》中哪一句诗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抒发自己远大志向?谈谈你对这句诗的理解。

2.作者认为“秋日胜春朝”的原因是什么?

3.作者认为“秋日胜春朝”,还有哪首诗中的内容表现了相同的观点?

4.学过的哪篇文章可以印证“自古逢秋悲寂寥”?

差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总结

教师明确:

1.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这句诗是这首诗的名句,是最有哲理性的。它通过对晴空“鹤排”云天的描写,展现出一幅独特而富有活力的秋景图,诗人也许是以“鹤”自喻,也许是视“鹤”为不屈的化身。借“鹤”表现诗人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高洁情操,再次体现出面对困难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整个诗无不表现出诗人豪迈的大度。

2.“晴空一鹤白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秋天充满生机,让人振奋,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

3.《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4.《天净沙·秋思》:作者在写景的基础上,发出了“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感叹。

板书设计:

秋词

刘禹锡

颂秋 激越向上

感怀 充满活力

作文教学

(一)模式教学

提到作文,孩子们都怕,记得我读小学时,也是一样,不知如何下笔,总觉得无话可说,也许是因为如此,作文教学是我一向思考的比较多的问题。我觉得小学作文教学还是要从模式教学开始,使学生逐步到达创新提高、作文有成。其实模式,简言之就是事物的一个样板、柜架,很多的人都认为,作文就是一个创造的过程,不应对孩子们要求过多,要让他们自由发挥。但其实,孩子们连最基本的作文知识都没有,又从何谈起说写作文呢而三年级又是作文起步最关键的一年,所以我觉得应先让孩子们了解作文的基本的模式,于是我要求孩子们作文必须要分开头、中间、结尾三部分,而在此基础上,再教孩子们如何将句子写通顺,怎样分自然段写。然后,再进一步的引导孩子们怎样一不一不把资料写清楚、写具体,等等。

我想能够从现成的模式教给孩子们基本的作文明白,而这个模式就是课文。例:课文《爬天都峰》这篇课文开头是:“暑假里,爸爸带我去黄山,爬天都峰。”那里,我就教给孩子们开头可直接点题。例如《颐和园》这篇课文,结尾:“颐和园到处都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期望你有机会去细细玩赏。”在这时,我们能够教给孩子们在写作文时,结尾处可写明自我的感受和观点。能够说,我在上每一篇课文时都会涉及到作文教学。

(二)写出自我的真情实感

记得,我受到教师第一次表扬的作文是写的《我的家人》,而这篇文章就出至于我心中最真实的感受。此刻想想,这也许就是关键,仅有写出自我的真实感受,你的文章才能够成为受人观注的文章。虽然三年级还只是作文的起步阶段,但我仍要求孩子们写作文时尽量写自我身边最真实的事来写,而除此,我还有一个要求:每篇作文的结尾必须要写出自我的最真实的感受和观点,而在楚天杯作文竞赛中,孩子们能获奖的原因,或许就是真中取胜吧!

(三)悄悄话和睡前半小时

什么是悄悄话这又是一种什么形式我想,大家都已经明白了,其实这就是自我内心想法的真实独白,写出自我最想说的话,悄悄话其实就是日记的另外一种形式,不一样之处在于,在这种形式中孩子们能够和教师做心与心的交流,能够随心写出自我最想说的话,所以孩子们更乐于理解。但如果只是孩子说而我却无动于衷,那就不叫交流了。应对孩子们心中的高兴和烦恼,我会采取不一样的方法去和他们交心,有时在本子上直接给孩子回话,而更多的是找他们谈心。而从中能够让我真切的感受到孩子的成长。有了教师的回音,孩子们在写时就会没顾及,而写的兴趣也会更浓。还有就是不要害怕孩子对你有意见。要写好作文,需要很多的积累,阅读是最直接的方法,所以我制定了睡前半小时的读书计划。睡前半小时,就是睡觉前必须读书半小时,而书籍类型我并不做规定。

因为我记得窦桂梅教师一篇文章中写过这样一段话:“在童年、少年时期,孩子需要的是童话、神话、名人传记,除此之外,也许没有什么能够包袱他的诗意、灵性和慧根,仅有孩子们在阅读着沾满蜂蜜的书籍,在舒展自由心灵,张开想象的翅膀的阅读中,才能在真、善、美的世界中走向崇高和智慧。”但这些少不了家长的配合,所以之前我和家长都做了交心谈心,告诉他们这样做的原因及好处,有了家长的进取配合,睡前半小时的计划也顺利开展起来了。刚开始,只是阅读,然后家长在签字本上反映孩子们阅读情景,随后,我开始教给孩子们怎样将好词、好句积累下来,如何做批三注,这项工作也在进行中。

夜宿山寺教学内容第3篇

 教学目的

  1.感受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诵读和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2、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怀,领悟诗词中隽永的意蕴。

  教学重难点

  1.感受诗词中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2.培养学生对蕴涵在诗词中的思想感情和人生哲理的领悟。

  教学方法

  1.反复诵读吟咏,要求当堂背诵这首诗。

  2.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赏析品味,加深理解,不宜面面俱到。可结合运用比较法(换词、移位等)理解课文。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解题

  《秋词》原有二首,此为第一首。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悲秋的传统,大多数诗人每逢秋天便要慨叹寂寥和凄凉,而刘禹锡这首诗却一反前人低沉哀怨的笔调,抒写了一种对秋天的全新的体验。

  (二)研习课文

  1.指名试读课文,教师指点:前一句可读得低沉,后三句应一句比一句高昂。学生再读。

  2.学生对照注释初步理解诗意,提出质疑。

  3.学生质疑,扫清词语障碍。

  春朝(zhāo):春日,春天,与“秋日”相对应。

  引:引发。

  4.晶析鉴赏。

  问:诗人表现“秋日胜春朝”,不写秋天如何秋高气爽,秋色如何迷人,而写万里晴空孤单的一鹤排云冲霄的景象,这与“悲寂寥”有何根本的不同?

  使学生领悟:万里晴空展现出一幅开阔景象,更显出“一鹤”矫健凌厉、奋发向上的气势。显然,这只鹤是孤单的,但正是这只鹤的顽强奋斗,冲破了秋天的肃杀氛围,使人精神为之抖擞。这便自然而然地引出“便引诗情到碧霄”。

  体会“便引诗情到碧霄”的意蕴,古人云:诗言志,诗情即志气。人果真有志气,就会奋斗不息,便不会感到寂寥。“一鹤排云上”所体现的奋斗之志与诗人的情志已融为一体,画意与诗情相互映衬,相得益彰,让人觉得其诗情好像与鹤一起直冲云霄。此可谓诗情画意的完美结合。

  5.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布置作业

  读刘禹锡《秋词》之二,想想与课文所选《秋词》有何异同,写一篇阅读笔记。

  山明水净夜来霜,

  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

  岂如春色嗾人狂。

  注:嗾(sǒu)人狂:使人发狂。嗾:数,使。

夜宿山寺教学内容第4篇

 教学目标:

  1、掌握有关文学常识。

  2、感受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不怕困难,高昂进取的精神。

  4、背诵默写全诗。

  教学重点及难点:

  诗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理解。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同学们:自古以来,文坛诸多人物每每见秋,或聊发赞美之情,“霜叶红于二月花”就是其真实的写照;或悲叹萧凉悲伤之感,“断肠人在天涯”印证了他们的心迹,等等。今天我们再次领略一下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赋秋之作《秋词》(板书题目及作者)。

  二、作者作品介绍:(请同学们把从网上搜集到的有关知识述说出来然后总结)

  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自称中山人。贞元七年中进士,又中博学宏词科。曾和柳宗元等参加革新政治的王叔文集团。失败后,被贬官。后又入朝为官,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因此,世称刘宾客。晚年在洛阳,和白居易为诗友,并称“刘百”。他的仿民歌《竹枝词》,别开生面,对后世影响很大。有《刘梦得文集》40卷。

  三、课文分析: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请同学们朗读,体会诗的韵味和节奏,也感受作者的豪情壮志。

  问题1、:诗的前两句采用了什么手法?

  对比手法。作者首先写了古代文人每当受挫,身陷逆境时,总是悲叹秋天的寂寞凄凉。战国时楚人宋玉曾写道“悲哉,秋之为气也”,可以说开创了“悲秋”之先河。接着道出了自己对秋天的感受:秋天胜过春朝。

  问题2:为什么“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白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问题3:作者认为“秋日胜春朝”,本单元中学过的课文还有哪首诗中的内容表现了相同的观点?

  《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问题4:本单元中哪篇文章可以印证“自古逢秋悲寂寥”?

  《天净沙·秋思》。作者在写景的基础上,发出了“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感叹、

  问题5:怎样理解“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晴空”写出了秋日的天高云淡。“一鹤”是孤单的,但也是独特的,正是这只鹤顽强奋斗,冲向云霄,才冲破了秋天的肃杀的氛围。使大自然别开生面,使志士精神抖擞。它是顽强不屈的志士的写照,奋斗不息的精神的象征。“诗情”指豪情,也是壮志,有了这种豪情壮志,秋日的寂寥自然会一扫而空的。

  问题6:比较《山行》与《秋词》

  同:二者都描写秋景,都借秋景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

  异:《山行》全篇表现的都是生气盎然的画面和景致,形象鲜明,色彩绚丽;而本诗侧重抒写感受,以说理为主。

  四、背诵活动:

  1、集体背诵本诗

  2、接龙”背诵本诗

  五、作业:

  1、外背诵刘禹锡写给白居易的秋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每人查找一篇描写秋天之景的文章,相互交流欣赏。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