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8-23
这是曹冲称象怎么导入,是优秀的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活动目标:
1.感知、理解故事内容,理解曹冲称象的原理。
2.引导幼儿想办法,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3.鼓励幼儿时刻作一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
活动的重难点:
理解沉浮的原理
活动准备:
课件
活动过程:
一、 通过提问,引导幼儿开动脑筋想办法为大象称重。
老师:小朋友,老师昨天看书的时候,碰到了一道难题,实在解决不了,请你们来帮帮我好吗?有一头大象,很大很大,我想大象这么大,那得有多重呢?我想称称它,可是它太大了,该怎样才能知道大象的重量呢?你有什么办法?(对不对的办法先不给与否定)
二、讲述故事。
1.老师:小朋友想出了这么多称重的方法,我听说过一个故事,也是讲大象称重的事,咱们一起来听听,这里面的小朋友是怎么称得好不好?看看你们的`方法一不一样。
2.教师讲述故事。
3.提问:故事里的小孩叫什么名字?他的爸爸是谁?哪里来的大象?大官们想出办法了吗?他们都想了什么办法?有没有和你们一样的办法?行得通吗?最后是谁想出了办法?大官们是怎么看待他的?心里怎么想的?最后曹冲的办法成功了吗?为什么曹冲可以成功?你平时愿意动脑筋吗?你动脑筋解决过什么问题?
4.(出示图示)曹冲称象到底用了什么办法?为什么要用船?为什么要把石头放进船里呢?石头的重量和大象的重量怎么样?原来利用船的沉浮,就可以用和大象同样重量的石头来称出大象的重量来了。小朋友真是和曹冲一样聪明!
三、结束部分。
老师:曹冲是一个不但聪明而且爱动脑筋的孩子,你们也是一样,老师在科学区位小朋友准备了沉浮的有关材料,请小朋友在区角活动时亲自试试,看看你们这些小曹冲是不是真的学会了这个方法,好吗?
反思:在这节教育活动中,教师的目标把握很容易偏离到科学领域,如何把握好科学活动和语言活动的重点是在目标的定位上。我在这节课中注意到了这一点,目标把握还可以,可是讲故事的时候最好是教师讲,不能只用课件,才能充分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兴趣。
活动目标:
1、能较合理的想象,分析故事情节,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2、初步感受中国的历史故事,并引导幼儿懂得遇事要开动脑筋。
3、通过阅读,理解故事情节。
4、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活动准备:
故事视频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
画大象引出本次活动内容。(画个大圆做身子,画个小圆做脑袋,画两根粗的树干做大腿,画一根长的树干做鼻子,画两张树叶做耳朵,画两根尖尖的树枝做牙齿,最后画上尾巴。)
二、教师分段讲述故事,幼儿边听边猜边议曹冲称象的方法
1、讲故事,从开头至“我有办法。”
问题:“曹冲会想出什么办法来称象?”
2、教师继续讲故事至“在船帮上齐水面上画一道记号。”
问题:“曹冲为什么要在船帮齐水面的地方画一道记号?曹冲接下来会做什么呢?”
3、教师继续讲故事至“曹冲看见船帮上的记号齐了水面,就叫人把石头一担一担地挑下来。”
问题:“曹冲为什么要往船上倒石头?”
4、教师讲故事至结尾。
(1)讨论:“为什么说曹冲是一个聪明的孩子?”
(2)给故事取题目。
三、完整欣赏故事,进一步理解故事的内容
延伸活动:
这是一个历史故事,也是一个智慧故事。这个故事在我们幼儿园的楼梯上也有图片,其实在幼儿园还有很多关于民间的故事,小朋友也可以叫你爸爸妈妈讲给你听听。你们还可以请你的爸爸妈妈讲讲你自己的聪明故事,好吗?
课后反思:
为了更好的开展课题研究,我们在走廊、楼梯都张贴了我们老师自己画的民间故事连环画,加深幼儿对民间故事的理解。《曹冲称象》这是个智力故事,在设计的时候困惑很多,因为问题很难提炼,称象的方法怎样才能用幼儿能理解的语言来表述。但在上的时候孩子们已经对故事有所了解,一个问题抛下去幼儿马上就回答出来了,所以就没有了猜测的机会。整节课用时较短,而且我只用了视频,在分段理解故事时还是用PPT比较好,最后完整欣赏时用视频。虽然课堂效果没有预计的那么好,但对于自己来说也是一次新的尝试,在选材——设计——试教中自己获得宝贵的经验。
一、直接导入
1、板书课题,齐读。质疑。
2、“曹”是个姓氏,我们身边有没有姓“曹”的同学或者小伙伴。
3、介绍曹操和曹冲两人物。曹操是魏国的君王,是一个聪明人,他也是一位大名鼎鼎的英雄。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及诗人。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死后被追尊为【武帝】。他的父亲为曹嵩中常侍(西汉时皇帝近臣,给事左右,职掌顾问应对)大长秋(官名,皇后的卿)曹腾的养子。曹操的早年,曹操年少时就机警过人,并通权谋机变,,不规规矩矩地谋生做事。曹冲从小聪明仁爱,与众不同,深受曹操喜爱。曹操几次对群臣夸耀他,有让他继嗣的意思。不过曹冲还未成年就病逝,年仅十三岁。
二、学习生字
1、范读,同时认准字音。
2、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认读生字。
(1)通过组词区分“称”和“秤”
(2)区分“里”和“量”。说说一些东西的重量,明白这个词的意思。
4、指名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
三、初知大意
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什么?(本文写了曹冲动脑筋想办法称出大象重量的故事。)
四、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词语:木柱 曹冲 官员 几根 议论 重量
一杆秤 砍下 画线 为止
2、想一想,文中讲了一件什么事?
精读课文
第一自然段
自读,讲了一件什么事?(曹操带领儿子和官员去看人家送给他的一头大象)
第二自然段
1、 第二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大象又高又大,官员们在议论大象的重量)
2、 文是怎样描写这头大象的,用“~~~”画出文中的句子。
3、这大象怎么样?你是从哪些话中看出它又高又大?这两个比喻句把大象的高大写得既生动又形象。
4、 拓展:
(1) 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耳朵像(两把大扇子),鼻子像(一个长长的钩子),尾巴像(一根小小的辫子).
(2) 弯弯的月亮像( )。
红红的太阳像( )。
( )像( )
(3) 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
我们一边唱歌,一边跳舞
( )一边( ),( )一边( )。
5、 比一比:
大象有多重呢?
大象到底有多重呢?
第三自然段
1、 官员们想出哪些称象的方法?(用有的…有的…也有的…句式回答)
2、 曹操听后态度怎么样?为什么直摇头?( “直摇头”说明曹操的态度是坚决反对的)
3、 比较:曹操听了直摇头。曹操听了摇头。
第四自然段
1、 想想,这段讲什么?
2、 默读自然段,把曹冲说的话画下来,并用“△”画出称像时的`动词。
3、交流:4些动词准确,具体写出了称像的步骤和方法。
3、 用“先…再…然后…最后…”叙述称象的过程。为什么往船上装石头时候,为什么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想一想,和官员们的办法比,谁的办法更好?为什么?
4、 通过这一自然段的学习,你觉得曹冲是一个怎样的人?
5、 我们应该学习曹冲什么样的品质?(认真观察事物,善于动脑筋思考问题的品质)
6、 比一比: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第五自然段
1、 曹操认为曹冲的办法好不好?从课文中哪句话看出来?
总结延伸
如果现在让你们称这头象的重量,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知识链接:
大象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现存的大象仅两种,非洲象和亚洲象。非洲象体型较大,最大的雄象约7吨重,雌雄象都长有发达的象牙;亚洲象略小,最大的体重越5吨,仅雄象才长有发达的象牙。象的鼻子粗大,但能拾取针等细小物件。象的听力很强,能听出森林中的各种声响。但是它的视力极差,是著名的“近视眼”,对静止不动的东西只能看到10米远,即使活动的东西也只能看到30米远。
《百家姓》是一本关于中文姓氏的书,成书于北宋初。原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04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
《百家姓》的次序不是各姓氏人口实际排列,是因为读来顺口,易学好记。《百家姓》与《三字经》、《千字文》并称“三百千”,是中国古代幼儿的启蒙读物。“赵钱孙李”成为《百家姓》前四姓是因为百家姓形成于宋朝的吴越钱塘地区,故而宋朝皇帝的赵氏、吴越国国王钱氏、吴越国王钱俶正妃孙氏以及南唐国王李氏成为百家姓前四位。读书《百家姓》
20xx年6月,中国最新版百家姓排行出炉, “王李张刘”居前。“王李张刘陈杨黄赵周吴徐孙马胡朱郭何罗高林”为全国前20大姓氏,其中王姓达到9468万人,占总人口的7.1%。
中国朝代顺序表:夏、商、周[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汉(西汉、东汉)、三国时期(魏、蜀、吴)、晋(西晋、东晋)、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宋(北宋、南宋)、辽、西夏、金、元、明、清、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板书设计:
赶象上船
船沉画线
装石画线
称石累加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教育学生学习曹冲平时多观察,遇事多动脑想办法。
二、教学重、难点:
以曹冲称象的过程为重点。启发学生学习曹冲善于动脑想办法的精神为难点。
三、教学用具: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小水盆、小木船、玩具象、小石块、小秤。
四、教学过程:
(一).
生字侦测,谈话导入:
(1)
出示卡片,以“瞬间识字法”对上节课所学生字进行巩固练习。让学生对个别生字进行组词,造句。(学生评议订正)
(2)
谈话导入:
1.同学们想知道东西有多重怎么办?(称)
2.那么想知道大象有多重怎么称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古时候关于称象的故事。
板书:称象(书空,强调“象”的写法)
(3).
课题质疑:针对课题“称象”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谁称象?
怎样的象?怎样称象?)(在副板上出示问题)
(二).初读感知:
1.
师范读课文
出示要求:1.
标出自然段2
.思考质疑问题(多媒体)
2.
自由朗读,分组合作讨论,释疑。
3.
引导评议(就问题所涉及的段落进行指名朗读,加深理解)
(三)精读感悟:
都有谁想出了称象的办法?(小组交流讨论)
班内交流汇报
1>
官员们(板书)引导学生找出句子,以齐读的方式分析官员们的办法。(随即板书:造大秤、宰大象)体会“有的说……有的说……”的场面,并对这段进行分角色朗读,感受当时的气氛,理解词语“反驳”并造句。
2>
博学的官员都不能称出大象的重量,那么年仅七岁的曹冲呢?
1.
生生合作讨论称象的方法,交流汇报。(引导评议)
2.
出示课件:演示称象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称象的过程。
3.
指名朗读第四自然段,引导学生找出并标注表示称象先后顺序的词语。(“把……然后……再把……再……”)用顺序词口头造句,练习学生的口语能力。(板书称象的`过程)
4
.结合课件演示及理解称象过程后,让学生进行实物操作。(实验感悟,学生评议)
5.
组织复述称象过程,做评价。
3>
对比官员和曹冲称象办法的优劣。谁的好?好在哪里?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
(曹操:直摇头,点头微笑)(板书)齐读第五自然段
(四)扩展延伸:
1.曹冲比官员的办法好,说明他是个怎么样的孩子?(引导总结本文中心:善于观察,勤于动脑)
2.放到现在你会如何称大象?(启发学生从现代社会去思考)
总结:经过本课对曹冲善于观察勤于动脑去解决称象问题的学习,教育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应勤于观察,积极想象,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
五、板书设计:
称象
谁称象?
官员
曹冲
↓
↓
怎么称象?
造大秤
象上船,画线,象上岸
装石头,齐线,称石头
怎样的象?
宰大象
石头=大象
↓
↓
直摇头
←
曹操
→
点头微笑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