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语文教案 >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笼盖四野读音更改原因

日期:2021-09-25

这是笼盖四野读音更改原因,是优秀的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笼盖四野读音更改原因

笼盖四野读音更改原因第1篇

一、歌曲导入:

播放腾格尔《天堂》,课件展示草原图片。

师:一曲《天堂》唱尽了游牧民族对家乡的热爱,令人心潮澎湃,一首《敕勒歌》写尽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让人为之陶醉。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敕勒歌》。(课件中出示标题)

二、作家作品常识:

《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方敕勒族的民歌。敕勒族又名丁零、高车、回鹘,是今天维吾尔族的主要族源。

《乐府诗集》将《敕勒歌》收入《杂歌谣辞》。《乐府诗集》是宋代郭茂倩编著的乐府诗总集,主要集录了两汉到唐五代的乐府诗,兼集先秦歌谣,共一百卷。名篇佳作众多,如《木兰辞》、《陌上桑》、《十五从军征》、《孔雀东南飞》等。

三、朗读指导:

1、播放示范朗读动画(听一遍)

2、指导朗读:朗读时应注意什么?(课件出示问题,生答,然后归纳,利用课件出示答案)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

师生共同朗读一遍。

3、自由朗读:可以大声朗读,也可低声吟唱,注意朗读要求模仿示范朗读把诗歌读通、读懂。(两分钟)

4、跟读:放示范朗读学生小声跟读两遍,体会诗歌的韵律。

5、汇报朗读:找3人单独朗读,及时指导评价。

四、重点分析:

1、请快速把诗朗读一遍,然后讨论一下你在诗中都看到了什么?在哪里看到的? 从诗中看到了什么? (草地、天空、蒙古包、牛羊等)

师:我们看见了天空,是什么样子的呢?(生:苍苍及时板书)

师:还能看到草地,又是什么样子的啊?(生:茫茫及时板书)

师:这苍苍的天空、茫茫的草地,看上去显得怎么样?

生:很大、望不到边等顺势总结板书:辽阔无边

还能看到什么? 牛羊风吹过来草低下头看见了许多牛羊

草怎么样? 茂盛牛羊怎么样? 肥壮板书:茂盛肥壮

回头再看一看,天空、草地是什么状态的景物描写? 静态描写

草低、见牛羊呢? 动态描写动静结合的写法

诗中有静有动,形成了一种动静结合的美,使诗显得有生气,今后同学们在写作的过程中也要多运用这种写作方法,这样我们的作文会写得更好。板书设计:

敕勒歌

苍苍茫茫静

(辽阔无边)

草低见牛羊动

(茂盛肥壮)

2、“敕勒川,阴山下”一句有何作用?

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

3、“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表现了大草原的什么特点?包含了草原牧民的什么情感? 天高地阔辽阔无边热爱家乡的情感

诗中将天空大地,用与牧民们日日相伴最为亲近的生活居所来比喻,表现出草原牧民们对自己家园的热爱,对草原的赞美,他们讴歌草原、讴歌牛羊,就是赞美家乡、赞美生活。

4、诗中为什么不写人?是否无人?

并非无人,“见牛羊”句暗示了人的存在

不写人,是为了突出表现草原的浩瀚苍茫的自然特征。

5、在浩瀚苍茫的自然背景下,“风吹草低见牛羊”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生机感、喜悦感、怡然自在感

五、当堂背诵

诗歌我们已经学完了,现在给大家三分钟时间背诵诗歌,同时请用心去感受诗中优美的景色。学生自行背诵三分钟,然后分男、女生检查两遍

六、作业:

笼盖四野读音更改原因第2篇

本课运用拟人的表现手法,描写了生活中看不见、摸不着的风。一开课,就通过有关风的景色唤起学生生活感受;以风娃娃为情景激发学生读风、表演风、找风、画风,从而体会风的调皮、可爱。此设计注重了低年级儿童形象思维为主,把无形的东西变得形象生动。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学习本课12个生字,能按笔顺规则正确、工整的书写8个生字,并能试着欣赏自己书写的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小诗。

3、在读风中体会风的调皮、可爱,在找风中唤起该生生活感受,在画风写风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三、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四、教学难点:体会风的顽皮可爱,培养学生细心观察习惯。

五、教学准备:能感知风的风景图片或相关课件

六、教学时间:1—2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情景、引出新课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位新朋友,大家高兴吗?(高兴)可是,我刚进教室时,它却一溜烟儿跑不见了。我们大家一起去找找它吧!

出示课件(或几幅能展现风景色图片)师述:瞧,它正和旗杆上的红旗玩得起劲呢!(风吹旗子的图)看,它又把细细的雨丝吹得东歪歪、西斜斜。(风吹雨丝斜的图)听,呼呼呼,它和小女孩手中的风车玩起转圈圈的游戏。(风车转动图)

这就是大家的新朋友,你知道它是谁吗?(板题:风)读题。

你喜欢这个新朋友吗?为什么?(引导学生感受风的顽皮、可爱,确立这篇课文的朗读的基调。)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既然大家都那么喜欢它,那我们就赶紧到课文中去看看,好好地读读课文,好好地和它交朋友。

2、小朋友读得可认真呢!老师想问问大家,遇到不认识的字,你是用什么好办法来解决好?(拼读音节、问问同桌、请教老师、查查字典等)

3、刚才,风娃娃悄悄告诉我,要和它交朋友,先得和这些生字娃娃交朋友,才行!大家有这个信心读好它们吗?(有)那就赶快读读它们把!(出示本课带拼音的生词)

4、同桌相互读,比比谁读得又正确声音又洪亮。

5、开火车指名读、齐读。

6、生字娃娃,要为难你们。瞧,它们的拼音帽子不见了,你们能看到它们的样子叫出他们的名字吗?大家先自己小声地试一试,读一读。

(抢读、齐读)

7、风娃娃说小朋友读得太棒了,它要和大家做捉迷藏的游戏。大家愿意吗?指名上台读生字。(师先背着该生指定一个生字,告诉其他孩子,风娃娃就躲在这个字后,再让这个学生来读、来找。)大家用手势来表示它的对错。

8、引导学生用“知道”说话。

(1) 问那才上台做游戏的同学,你从同学的手势中知道了什么?(引导该生用“知道”说话)

(2) 看到老师高兴的样子,你知道了什么?(进一步引导说话)

(3) 你还能用“知道”来说说话吗?

(三)朗读课文、体会风的特点

1、现在,老师最想“知道”小朋友是不是自己能把课文读通顺了。齐读课文。

2、风娃娃已经躲在课文里了,可是它说要十分细心的小朋友才找得到它,你们有信心吗?听师读课文,小朋友拿笔勾出从哪些地方找出了风娃娃?然后,悄悄地告诉你的同桌。

3、同桌交流、指名说说。(重点抓住每一节的最后两行,引导该生先说后读)

① 理解“树叶颤动”这一节。

先让学生自己谈体会。

师:假如我们的小手就是树叶,风来了,你会怎样做?(生手摆动,即引导理解这样就是颤动。)风走了,又怎样?孩子们,你有什么感受?(知道风来了树叶会动,风有趣)这风真有意思,那该怎样读好这节呢?

练习朗读本节。先生自由读,再指读评价,齐读。

②理解“树木点头”这一节。

你还从哪里找到风娃娃?生谈自己的体会。

现在小朋友站起来,你们就是小树林,师边用手势做风的动作,边叙述:呼呼,风来了。小朋友身体摆动,问:你们现在该怎样做?又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理解风要大些了)如生答不出。师进一步引导:风娃娃跟刚才比起,有什么不一样?分男、女同学比赛读这一节,男同学读时女生表演,然后反之。

③理解“河水起波”这一节。

你还在什么地方发现了风娃娃?生指名说、读,并让生像刚才一样,边做动作边说。师故作神秘状问:你和风娃娃在干什么?(引导理解:“游戏”就是指风来了,并为后面写诗打下语言基础)

多可爱的风娃娃,让我们美美读读这节,留住它。(齐读,再分组读,评价。)

(学习这三节的顺序,以学生自由汇报的顺序为主)

4、孩子们,你们和风娃娃玩得开心吗?那让我们开开心心来读读全课吧!

5、还要和风娃娃玩一次吗?我们站起来,边做动作,边来背背全课!

(四)拓展训练

笼盖四野读音更改原因第3篇

教学目标:

1. 会认“庐”、“笼”、“盖”3个生字,会写“茫”、“苍”2个生字。

2. 正确、流利、富有韵味地朗读、背诵古诗。

3. 通过看注释、查字典、想画面等方式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感受诗中草原的壮丽与辽阔。

教学重难点:

读诗句,想画面,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想象到的画面。

教学准备:PPT

一、 听歌激趣,揭示课题

1. 师:相传有这样一个故事,很久很久以前,东魏和西魏之间爆发了一场大战,东魏的战士死伤了几万人。士兵们垂头丧气,可把主帅急得呀……于是,设酒宴请大家。就在这时,大将深情地唱起了一首本民族的歌,多么深情,多么动听,把所有人都带回了日思夜想的家乡,泪水湿透了衣裳。第二天,面临的又是一场恶战——同学们,你们猜猜战果如何?

生:打败。

生:可能胜利了,想早点回家。

揭示课题:

师:是呀,士兵们个个奋不顾身,勇往直前,最后取得了胜利。好奇怪呀,是什么力量让他们发生了这样神奇的变化?

生:是这首民歌使他们发生了变化。

师:这首具有魔力的民歌就是著名的北朝民歌《敕勒歌》。板书课题

2. 读课题。个别读、齐读。(翘舌音)

提出疑问,预设:敕勒歌是什么?民歌是什么意思?北朝是什么意思?……

3. 读了诗题,你有什么疑问么?

生:老师带来了一张资料卡。

4. 出示资料卡,了解敕勒。

师:解决疑问敕勒歌,敕勒是古代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敕勒族。北朝是古代一个朝代。民歌是流传在人们中的歌曲。

二、 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 出示诗歌,自由朗读。

了解了题目的意思,但这首诗到底写了什么呢?我们快来读读这首诗吧。先来看一看读书的要求。

出示初读要求:

1) 读一读:借助拼音大声读两遍以上古诗,读准字音,能干的孩子试试,读出节奏。

2) 想一想:这首古诗描写的是哪里的景色?

2. 指名读课文

1) 容易读错的字“见”。 3生读,齐读。控奏

出示注释,注释就是对字的意思的解释。在这里“见”同“现”,是出现的意思。

2) 出示停顿的小魔棒,这样读古诗,更有韵律美,自己先试试看。齐

3. 齐读古诗

4. 那么谁来说说这首古诗到底写了什么呢?

(写了大草原的景色)

生:自由交流。

生发言

师:真会读诗,将头脑中的文字换成美丽的画面,读诗要的就是这种感觉。

三、 品读诗文,想象画面

学习第一句古诗

1) 可是,这片大草原在哪里呢?

生:学生找描写大草原的位置的一行古诗。

2) 课件出示:刺勒川,阴山下。

① 我们看这个“川”字,老师查了字典,它有这几种意思(出示图片),谁来说一说在这行诗里,它是哪种意思呢?(平原)

生:了解“川”是平原的意思。

② 是的,“川”指的是平原,这片平原的名字就叫做------刺勒川,它在高耸入云的阴山(出示图片)脚下。这就是刺勒人生活的家乡!

3) 刺勒人在这里劳动生活,当他们抬头又会看到一片怎样的天空呢?(直接出示天似苍穹,笼盖四野)

① 谁来读读这行诗?生读

生读,出示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② 咦?穹庐是什么东西呀?有哪个小老师来说说。

a) 生猜意思

生:预设 a.生猜穹庐的意思,

b) 藏了个“庐”字,广阔的天底下有一户人家,所以庐就是房屋的意思。

c) 小朋友们认识这些白色的东西吗?(帐篷)见过帐篷吗?

b.通过图片知道穹庐就是蒙古包的意思。

但是,敕勒族人的帐篷可不是像我们一样临时休息的地方,那是他们的家哦!我们给了它们一个特别的名字,叫——蒙古包。所以,穹庐就是蒙古包的意思。

③ 师:为什么他们的家和我们的家不一样呢?怎么造这样的家呢?我们的房子是怎么样的呀?

生:他们房子不能带走。

师:是啊,游牧民族 为了____方便移动。他们移动是为了?

生:放羊、放牛。

师:天似穹庐?好不恰当的比喻呀,怎么就说天似穹庐呢?

生:天空蓝蓝的……(颜色)。圆圆的房顶(形状)

师:天空好像穹庐所以,我们说“天似穹庐”。这个“似”就是好像的意思。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男、女,齐读。

师:“笼盖四野”,笼盖是什么意思?瞧!

④ 你看,天空就像圆圆的屋顶笼罩在原野上。你觉得这是一片怎样的天空?(辽阔、广大、一望无际)多么雄壮辽阔,能带着这种感觉读一读这行诗么? 读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生做笼盖的手势、男女赛读)

生:交流这是一片怎样的天空?(辽阔、一望无际)多么雄壮辽阔,能带着这样的感觉读读这行诗么? 读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生做笼盖的手势、男女赛读)

4)碧绿的草原、高高的青山、白色的蒙古包,多美的画面,让我们一起再有感情地来读读第一句诗。

有感情地来读读第一句诗。

2.学习第二句诗

师:小朋友们~抬头,天怎么样的,什么颜色的呀?

师:哦~青蓝色的。

课件出示: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齐读)

生: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齐读)

1) 理解“天苍苍”、“野茫茫”。

师:天空除了一望无际还是怎么样的呢?你能看着图片来说一说么?

① 生:自由发表看法

② 积累“苍苍”的词语

老师总总结:(出示图片)其实,天空蓝蓝的、一望无际的样子就是——“天苍苍”

③ 看图片交流这是一片怎样的原野。

天蓝蓝的,敕勒人说“天苍苍”,“苍苍”也可以用来形容其他事物呢!(出示松柏图)松柏翠绿翠绿的我们可以说——松柏苍苍(出示白发图)

像这样头发白白的可以说——白发苍苍。希望同学们可以多多积累这样的词语。

④ 积累“茫茫”的词语

⑤ 师:小朋友们~低头看~原野是怎么样的?

是啊,站在这样的大草原里。难怪敕勒族人发出了这样的感叹——野茫茫,那么,还有什么也是茫茫的?(出示黄山云海图片)云雾缭绕的景色可以说成——云雾茫茫。(出示望不到边际的大海的图片)我们可以这样形容大海——大海茫茫。

2) 理解“风吹草低见牛羊”。

再低头看!一阵风吹过……“风吹草低见牛羊”。

师;这茫茫原野里还藏着什么呢?

生:牛羊

来扮演牛羊,把课桌当作草。

师:风没来时,桌子就是草原的草;风吹来了,风吹草低……见牛羊。

师:这个“见”字把整个草原写活了。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着在你脑海里浮现了什么画面呢?(引导牧草茂盛、牛羊肥壮、人们生活好)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你想象到的画面。

我仿佛看到了 。

我仿佛听到了 。

我仿佛闻到了 。

3) 读全诗。

4) 师:带着自己的想象,来,拿起书本,深情朗诵全诗。

我们读好第二句诗。

5) 熟读成诵。

师:读诗就是要这样,把文字读成漂亮的画。瞧,让我们走进这美丽的风景,深情吟诵《敕勒歌》!

四、 教学生字,指导书写。

1. 师:出示“苍”、“茫”,引导学生观察结构、关键笔画。

生:观察结构、关键笔画

2. 师:范写生字。

生:书空

3. 评改生字。

学生练写,互评,修改。

五、 总结。

师:1500多年过去了,《敕勒歌》吟唱了一代又一代,它在每个人的心中草原就是一副美丽的画卷。

1. 布置任务:把你脑海中美丽的大草原大草原画下来~

2. 让我们伴随着民族歌手——腾格尔《敕勒歌》结束我们的这一课。

教学反思:

《敕勒歌》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的代表作之一。敕勒,当时北方少数民族之一。民歌歌咏了大草原苍茫辽阔、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了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开头交代了敕勒川位于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接着用“穹庐”作比喻,说天空如毡帐,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依次来形容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最后描绘了一幅水草旺盛、牛羊肥壮的草原全景图,有静有动,有形象,有色彩。诗风格明朗豪爽,语言明白如话,具有浓郁的草原气息。

《语文新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目标指出: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低年级古诗教学既要落实识字、写字教学任务,又要引导学生感悟古诗意境。在遵循儿童认知特点的前提下,以度为本,采用随文识字,引导学生用多种识字方法识记生字。

二年级学生想象力丰富 ,而且通过《经典诵读》的背诵对《敕勒歌》已十分熟悉,因此将重点放在理解诗歌内容和丰富想象画面上。在理解诗歌内容时,采用诵读想象、借助多媒体手段的方法,引导学生走近古诗的意境中,感悟诗句的优美。借助图片引导学生直观感受。在理解难词难句时,借用课文插图或课件图片来帮助直观感受。例如在理解“敕勒川”“阴山”“天苍苍”“野茫茫”等词语时,通过图片介绍会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课前,播放了大草原风光图,结合草原音乐,让学生初步领略草原风光。课堂伊始,用东魏与西魏之战导入结课时,看到学生脸上那一缕好奇的神情,我知道,激趣成功。同时也为了了解诗题“民歌”的意思做铺垫,再用一张资料卡让学生了解《敕勒歌》,清楚、明白。

首先,出示读书要求,让学生带着任务读古诗。通过“见”字的学习方式习得学习古诗的好办法之一就是看注释。通过出示停顿符号,习得读古诗应读出韵律美。通过字典中“川”字的认识,习得借助工具书来认识生字。通过自由交流,表达草原上的景物,将文字转换成美丽的画面。以此让学生理解它们的意思。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说话练习,并以此为基点展开合理想象,让学生们感受大草原的人们幸福美满的生活。

其次,考虑到二年级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宜太过深入,但也要有一定沉淀。于是对于“苍苍”、“茫茫”进行了一个简单的练习,进行扩充词语训练。有利于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诗意,图片的展示、音乐的渲染,营造了良好的教学情境,为学生体会诗境起到了好的促进作用。

从“抬头看”“低头看”“低头细看”的过程,一步步引领学生发掘草原景物之美。通过扮演“牛羊”,亲身感受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见”,把草原写活了。从起初准确、有节奏地朗读诗文,到伴随着音乐朗诵诗文,最后伴随音乐脱离书本熟读成诵。层层深入,更好体会草原风光。

书写指导方面,让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特点,跟随老师书空,并在互评、指导中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让学生体会书写的快乐。

课堂结尾,让学生将脑海中的想象用画画的形式巩固,将古诗从文字转换、呈现为美丽的画面感。将民族歌手腾格尔《敕勒歌》带给孩子,更容易接受民歌的不同。

笼盖四野读音更改原因第4篇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正确认读“淘、藏”等10个生字;正确书写“暗、街”等7个字。正确认读“淘气、无论、岸边”等词语;正确书写“大海、海水、船只”等词语。

2、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借助生活经验理解课文;能读好含有多个短语的长句子;能想象雾淘气的样子、读好雾的语言。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雾的神奇,知道有雾时是怎么样的情景;能用“什么”说话;愿意留心观察自然、观察生活。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书写“躲、失”等字;读好含有多个短语的长句;能想象雾淘气的样子,读好雾的语言;能用“什么”说话。

难点:体会“甚至”在语境中的含义;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有雾的时候是什么情景。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教学设计、多媒体电脑、图片。

教学课时划分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生活导入,结合图片揭示课题。

1、 回顾谚语:我们积累过识天气的谚语,能谈谈知道雾的哪些知识?(春雾风,夏雾晴,秋雾阴,冬雾雪。)

2、 结合生活经验说说见过的雾是什么样的?(大雾弥漫;远处的景物模糊看不清;只能大约看到建筑物的轮廓;空气很潮湿等。)

3、 展示云遮雾绕山的山川、云雾弥漫的树林等图片。(板书课题)

二、 读文识字,整体把握。

1、 教师示范读,学生听读,并圈画出不懂的字词。

2、 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 检查读课文,指导学生反复练习难度的句子,如第6自然段的长句子“不久……,有限的散步”。

4、 借助拼音,自读词语。

(1) 第一组:“甚至、消失、藏起”,重点指导正音。

(2) 第二组:“桥梁、淘气、岸边、应该”。

重点指导识记:梁——为何有“三点水”有“木”(渗透自理);该——刻、孩(与形近字区别)。

5、 默读课文,想一想淘气的雾都把什么藏了起来。

在交流中,引导学生发现获取信息的方法:雾说的几句话,分别说出了他依次藏起的东西。教师出示句式,指导整体把握:雾,是个又淘气有顽皮的孩子,它把……藏了起来。要求学生用连接词把雾藏起了什么说完整。

三、 朗读感悟“雾的自言自语”

1、 学生自由练读雾说的几句话。

2、 教师示范指导,前三句读出淘气的感觉;后两句读出思考后有了新主意的惊喜。

四、 指导写字

1、 出示“暗淡、消失”两个词语,观察本课要写的“暗、消、失”三个字,分析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

2、 动笔临写。

五、 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了“雾”,还学了雾的淘气,它藏起了很多东西。

六、 作业:背熟生字和词语。

七、 板书设计

第十七课 雾在哪里

淘气、顽皮 藏起了

八、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 认读词语:躲藏、海岸、淘气、悠闲、应该、甚至、桥梁。

2、 雾把整体世界藏起来,世界变成什么样了?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 朗读感悟第2~5自然段

1、自由读第2~5自然段,要求学生按照课文内容联练习说话。

出示:淘气的雾把 藏了起来,无论 还是 都 。

2、学习第2自然段,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

教师引读课文,相机指导“无论 还是 都 ”要连读,并适当强调,读出一切都不见了的景象。

3、 同桌互读课文第3自然段,边朗读边想象画面。

4、朗读第4、5自然段,指导学生读好顿号的停顿,理解和体会“甚至”的含义。

三、练习说话

1、想象说话:淘气的雾朦朦胧胧,像一层纱笼罩着大地,它还会把什么藏起来?出现什么情况?

2、出示图片,开拓思路:出示云雾弥漫的山川、树林、学校等图片,图片下方辅以句式:雾,是个淘气的孩子,它把 藏了起来,无论 还是 都 。

3、同桌练说,说出景物的特点和情趣。

四、指导写字

1、出示“街、躲、该、散”4个字,学生观察分析,交流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共同点:“街”是左右结构,其他三个都是左右结构,左右部件紧密穿插。

2、学生独立书写,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3、展示评改。

五、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了雾,并且学了雾是个淘气和顽皮的孩子,他会藏起很多东西。这样对于雾有了一定的了解。

六、作业:背熟生字和词语,并且学会复述课文。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