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理论与实践PPT课件这个PPT共52页,该文件包含了PPT课件。主要包含数学教育对幼儿发展的价值,幼儿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实施等,欢迎点击下载。幼儿园数学教育 的理论与实践
提纲
一、数学教育对幼儿发展的价值
二、幼儿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
三、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实施
(一)数学教学活动
(二)主题活动中的数学教育活动
(三)活动区、角中的数学活动
一、数学教育对幼儿发展的价值
(一)数学是什么?
幼儿园里的两个事例:
事例一:某大班教师在一次活动中,让幼儿用“5元钱”去买两件“商品”。有一个幼儿成功的买来了两件“商品”;标价分别是“1元”和“4元”。但是,当他按照教师的要求用一道算式记录自己做的事情时,却令人不解地写下了“1+4=0”的算式。就连她自己也感到奇怪:她明明记下了自己做的事情——用“5元钱”买了“1元”和“4元”的商品后钱全部花完,却得到了一个错误的算式。
事例二: 某大班初期幼儿对于10以内的加减运算已经对答如流。在一次测验中,我询问该儿童“3+4=7”表示的是什么意思。他除了回答“表示3加上4就是7”之外,任凭再怎么提示,他也不能举出一件能够用这个算式来表示的具体事情。
事例一中的幼儿理解了具体的数学关系,能够解决具体问题,却不能将其归纳为一个抽象的数学问题,用抽象化的符号来表示具体的事情;
事例二中的幼儿能熟练的解答数学问题,却不能将其还原为具体的问题——他不懂得抽象符号所表示的具体含义。
结论: 严格地说,这两个幼儿都不能算是掌握了数学。
那么,数学是什么呢?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恩格斯),这种“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即是从具体现实世界中抽取出来、又区别于具体事物的“模式”。
数学有两重属性——抽象性和现实性。
数学将具体的问题普遍化、抽象化为一个纯粹的数学问题,而对于这个抽象问题的解决又具有实际的意义,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这就是数学的两重性。数学的现实性和抽象性并不是对立的、矛盾的,现实生活是数学抽象的来源。
(二)数学教育对幼儿发展的价值
第一,能使幼儿学会“数学地思维”,体验 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1、“数学地思维”就是用抽象化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很多具体的问题,都是数学问题的具体表现。例如,分一块蛋糕。从日常的眼光来看,它是一个如何实现“公平原则”的问题,而从数学的眼光来看,它就是一个数学问题了,即把一定形状的蛋糕二等分、四等分或八等分的问题。数学教育为幼儿的生活世界和数学世界架起了一座桥梁。
2、数学对于幼儿正确的认识和描述事物非常重要。比如,一个两三岁的孩子,你问他家里有几个人?他能列举出“家里有爸爸、妈妈、还有我”却回答不出“一共有三个人”。
3、数学还能帮助儿童概括的认识事物,即从具体的事物和现象中,抽象出各种数量关系,获得对事物之间关系的认识;
4、数学教育能使幼儿获得一种数学的思维方式。有了数学的思维方式,儿童就能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自觉地将具体问题转化为抽象的数学模式并加以解决。
第二,数学教育能训练幼儿的抽象思维能力,促进其逻辑思维的发展。
1、数学教育是促进幼儿思维发展的重要途径。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即数学能够锻炼人的思维。
2、数学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的特点就是将具体的问题归结为模式化的数学问题,并用数学的方法寻求解决。
3、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说明幼儿已经具备发展初步抽象逻辑思维的可能性;(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性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4、幼儿学习数学,需要一定的抽象能力和逻辑上的准备,反过来数学又可以促进其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
第三,数学教育能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以便更好的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
1、数学学习的特点为培养幼儿学习的任务意识、规则意识、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2、数学教育还能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其学习动机。幼儿园的数学活动为幼儿提供了主动参与活动的机会,无论是哪个年龄段的数学活动,幼儿都有机会主动地参与。
3、数学教育可以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只要教师选择恰当的教育内容、得当的教育方法、正确的引导,就可以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往往开始于对材料的兴趣、对活动过程和成果的兴趣。
二、幼儿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
(一)幼儿学习数学开始于动作
皮亚杰:“抽象的思维起源于动作”成为幼儿数学教育中广为接受的观点。幼儿在学习数学时,最初就是通过动作进行的。幼儿表现出的外部动作,实际上是其协调事物之间关系的过程。
(二)幼儿数学知识的内化需要借助于表象的作用
幼儿要在头脑中重建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表象的作用就在于帮助幼儿完成这一内化的过程。
(三)幼儿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要建立在多样化的经验和体验的基础上。
(四)幼儿抽象数学知识的获得需要符号和语言的关键作用。
启示
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实质在于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
三、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设计 与组织实施
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类型:
数学教学活动
主题活动中的数学教育活动
活动区、角中的数学活动
游戏和日常生活中的数学活动
(一) 数学教学活动
无论是分科教学年代,还是今天推崇整合教学的时代,数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领域长期以来在许多幼儿园存在着,因此,很多教师非常重视幼儿园的数学教学活动,广大家长也格外重视幼儿的数学学习。可是,我们对幼儿的数学教育在某种意义上还缺乏真正科学的认识,对幼儿怎样学习数学,教师怎样对幼儿的数学学习进行指导,我们缺乏深刻的认识。
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的特点
1、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
因为在进行活动之前,教师首先要考虑并制定好完整的教学计划,这种教学计划带有预成性的特点。
在教学计划实施过程中,教师有可能会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调整或更改教学计划中的某一个环节,但就整个计划来说,一般不会做大的改动。
2、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具有情景性、操作性、游戏性的特点。
幼儿数学教学活动的情景性、操作性、游戏性是指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教育情景,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愿望,使由教师提出的学习任务变成幼儿自己的学习要求,将教师要求幼儿做的事变成幼儿自己要做的事;
3、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一般为教师组织、并在教师直接指导下进行的活动。
数学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数学教学活动设计一般包括:活动名称、活动对象、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建议或活动延伸几个环节。
1、活动名称:
就是给活动起一个名字。如《给数找朋友》(理解和掌握相邻数的关系);《送园片回家》(学习将相同颜色的图形片放在一起)。
现有活动设计中,活动名称一般有两种取法:一是按数学活动的要求,用数学术语定名称;另一种是按活动内容或选用的材料,用生活的语言定名称,如《找朋友》、《盖印章》等。第一种命名形式不太儿童化,缺乏生活气息,但有些中大班的数学内容无法采用生活的语言表达,只能选用这种形式。第二种命名形式,贴近幼儿的生活,富有生活气息,幼儿也会感到有趣,符合幼儿教育的特点。
2、活动对象:该项活动是针对哪个年龄段幼儿的,应明确指出。
3、活动目标:指数学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具体教育效果。目标表述要具体,有可操作性,所期望的教育成果基本上是可以观察或测量的。
教学活动目标的表述方式有两种:
教师作为行为主体,用教师所做的事来表述;常用的表述词语有:“帮助幼儿、、、引导幼儿、、、使幼儿、、、鼓励幼儿、、、
幼儿作为行为主体,用幼儿的行为变化来表述。常用的表述词语有:“会、、、体验、、、感受、、、了解、、、能够、、、喜欢、、积极参与、”
例如,“复习5的组成”,目标表述为:
a. 复习5的组成,知道5分成两份只有4种不同的分法;
b. 启发幼儿初步感知数的分合的有序性;
c . 引导幼儿积极的参与评议活动,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现实教学中目标表述常见的问题:
有的教师在活动目标表述上采用的行为主体常常不统一,即有的条目由教师做的事来表述,有的条目又用幼儿的行为变化来表述。在同一活动中,表述的方式最好是统一的。一般地说,表述活动目标,最好以幼儿作为行为主体来表述其行为的变化。
4、活动准备:
(1)学习经验的选择,也就是为了达到提出的活动目标,教师应为幼儿选择哪些学习经验,
(2)幼儿经验的准备,即幼儿对将要进行的学习活动必须先期掌握哪些知识技能,具备哪些能力?教师可用任务分析法,来了解、分析幼儿经验的准备情况。
要分析两个方面:
第一,分析进行这一学习活动,幼儿思考、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环节有多少。步骤和环节越多,难度越大,对幼儿学习的要求也越高;
第二,分析幼儿在进行这一学习活动时,已经具有哪些知识技能、哪些能力、他们还缺什么?教师应为幼儿创设什么条件?帮助幼儿解决问题、完成任务。
(3)所需教具、学具和环境创设等方面的准备
教师选制运用教具和学具时应注意的问题:
▼教具学具的选制、运用要有助于幼儿对数学概念的学习和掌握,有利于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要形象鲜明、大小适中、所有幼儿都能看清,不要太新奇,以免分散注意力。
▼教学具应尽可能具有多种用途,充分发挥教具学具的使用价值;
▼选制、运用教学具时,要考虑不同年龄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小班应多使用实物、玩具等直观性形象的材料,中、大班除实物教学具外,还可用一些实物图片或卡片。实物图片已不是某个具体的实物,而是同类实物特征的概括,并将立体的物体变成平面的图形,这类教学具对发展幼儿的思维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5、活动过程:
分三个部分进行:
第一部分:活动开始。介绍活动内容和要求。教师可通过引导幼儿观察材料、配合提问来介绍活动内容和要求。
第二部分,活动进行。幼儿可分组进行活动,也可集体进行活动;
第三部分,活动结束。教师可请部分幼儿讲述自己的活动过程和结果,并引导幼儿进行讨论,给与表扬和鼓励;也可由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讨论。
此过程中教师应注意的问题:
教师应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运用各种方式、方法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幼儿主动积极地进行学习;
在幼儿操作过程中,教师要给与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其充分地尝试和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并感受和发现其中的数学关系。
对于幼儿在活动中获得的经验,教师应帮助他们归纳、整理,并可通过提问、组织幼儿讨论、使 幼儿获得的零散的、点滴的经验得到及时地整理,使其系统化。
6、活动建议和延伸
活动建议:一般是针对数学教学活动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或者是针对这一教学内容,提出其他的活动方式。
活动延伸:是指这一活动与下一个教学活动之间的联系。教师注意到这一问题,才能使幼儿已获得的数学经验在后面的活动中得到巩固和强化,同时,前一活动所获得的经验,也将成为后一活动的基础和准备。
(二)主题活动中的数学教育活动
什么是主题活动?
是指在一段时间围绕一个中心内容(即主题)来组织教育教学活动。主题一般来源于儿童生活,因而反应的是一个整体的、具体的世界,一个鲜活的现实世界。在每一个主题中不仅包含着多个领域的内容,而且能让幼儿对事物获得一个较为整体、全面、较为生活化的生活。
主题活动中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
1、分析、检核主题活动中涵盖的数学教育内容及提供幼儿何种学习经验。
举例: 主题“蔬菜”
青菜 红白 橘黄 绿
萝卜、茄子 颜色 烹饪
种类 食用方法 蔬菜色拉
药用 美容 凉拌 生吃
造型、印画 食用部位 茎 叶
特殊用途 蔬菜
种植方法
生长地点
生长情况 时间
泥土 水中 纪录 根花 材料
在“蔬菜“主题中可整合的数学教育内容有:
1、学习分类;
2、感知物体数量、形状及物体量的差异(如长短、粗细);
3、感知时间、空间;
4、学习加、减运算;
在“蔬菜”主题活动中,可以设计以下教育教学活动:
1、分类活动: 这一主题中的每一部分内容都可开展分类活动。比如按种类、食用部位、食用方法、生长地点等进行分类;还可将蔬菜按其不同特征进行多角度分类。
2、统计活动:在分类基础上进行统计活动,以了解每类蔬菜有多少;幼儿还可自己设计各种形式的表格来表达操作的过程和结果;幼儿还可以纪录今天幼儿园买了几种蔬菜,吃叶子的有几种。
3、比较数量的多少和物体量的差异:分类统计后,可以比一比他们数量的多少,比比长短、粗细等;
4、观察、记录种植蔬菜的生长情况;记录播种的日期,第几天种子发芽,第几天种子长出第一片叶子等;
5、蔬菜超市游戏:学习分类摆放;在超市买菜,学习加减的运用;学习制作蔬菜,感知物体的形状等;
再比如,“超市购物”主题涵盖的数学教育内容和活动有:
(1)物品分类(参观超市、游戏活动《小小超市》);
(2)认识人民币(到银行取钱,取5元钱)
(3)10以内加减运算学习(买两样东西用了多少钱?还剩多少钱?)
活动设计举例:
例一 活动名称: 商品分类
准备:师生共同收集各种小商品及商品的外包装。
组织策略;
(1) 幼儿介绍自己带来的各种物品;
(2) 幼儿将小商品及外包装按照自己确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3) 同伴间相互介绍分类的标准及结果;
(4) 将分类好的物品分别装入幼儿游戏箱。
例二 买两样东西
准备:银行里准备1元硬币或1元、2元、5元的纸币若干,人手一个自己制作的钱包,购物筐、记录纸、笔若干。
组织策略:
(1) 请幼儿到“银行”取5元钱;
(2) 请幼儿用这5元钱到“超市”去买两种商品
(3) 请幼儿介绍用5元钱买了两种多少钱的商品
(4) 引导幼儿讨论用什么方法记录买东西的事情;
(5) 幼儿选用适合的方式记录,相互交流自己的记录。
例三 还剩多少钱
准备:“银行”里有l元的硬币或1元、2元的纸币若干,幼儿人手一个自己制作的钱包、购物筐,记录纸、笔若干。
组织策略:
(1) 请幼儿到“银行”取10元钱;
(2) 请幼儿用这10元钱到“超市”里买一件商品,算算还剩下多少钱;
(3) 请幼儿讨论用什么方法记录:还剩下多少钱;
(4) 幼儿选用适合的方式进行记录,相互交流自己的记录
(三)日常生活和活动区、角中的数学活动
1、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给幼儿提供了主动学习的机会,为幼儿自主性、创造性的发展创设了条件;
使幼儿有机会去建构数学知识。 从一定意义上说,数学知识是一种难以教会的知识,它需要通过幼儿的活动,与材料相互作用逐步建构。
来自幼儿教师的真切感受:
“幼儿要么是记不住,要么是记住了却不能理解和应用”
“我认为孩子会了,但实际上他们学的知识不能迁移”
“会的孩子好像并不是我教会的,而不会的孩子却怎么也教不会。”
2、活动区、角数学活动的组织
(1)活动空间的设置和准备
提供的活动区、角空间,要即可摆放各种活动材料,同时又可以安排幼儿进行操作活动的桌椅,摆放的材料要便于幼儿拿取和使用。
活动空间要相对固定,这有利于幼儿活动的开展。
条件较好的幼儿园,可以安排数学活动专用室,让幼儿在专用室中进行区、角活动。
(2)区、角数学活动的组织
教师要向幼儿提出在区、角活动的要求和规则。
摆放新材料、增添新内容后,教师应向幼儿介绍新材料的使用方法,新活动的要求和规则。
区、角活动一般由幼儿自由选择,自己进行学习。教师需要对幼儿进行指导。
保证每个幼儿每周都有进活动区、角的机会。
Tel: 029----85451325
13096928950
Email: chengxiulan@snnu.edu.cn
谢谢大家!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