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案例解析PPT课件这个PPT共60页,该文件包含了PPT课件。主要包含幼儿园社会教育怎么选择——内容框架,幼儿园社会教育怎么设计——活动规划,幼儿园社会教育怎么组织——案例分享等,欢迎点击下载。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 案例解析
内容提要
一、幼儿园社会教育怎么选择——内容框架
二、幼儿园社会教育怎么设计——活动规划
三、幼儿园社会教育怎么组织——案例分享
一、幼儿园社会教育怎么选择——内容框架
(一)幼儿园社会教育是什么
幼儿园社会教育是研究从出生到入学前幼儿社会性发展(或社会化进程)的一门学科。
幼儿园社会教育是指以发展幼儿的社会性为目标,以增进幼儿的社会认知,激发幼儿的社会性情感,培养幼儿的社会行为技能为主要内容的教育。
社会化是一种进程,是幼儿社会性生成与发展的进程,社会性的生成与发展是幼儿社会教育的终极目的。
幼儿社会性生成与发展是幼儿家庭、幼儿园及其社区共同作用的结果。
《斗妈大全》说明了什么?
2011年12月5日17:30,搜狐微博博主“村头树”发布了一组图片,引起众多网友的“围观”。
“这是一本书,专为6—12岁天天被家长骂的小孩编的”。近日一本《斗妈大全》在微博和网络上迅速蹿红,令网友称奇的是,此书竟是两位北京丰台的一所小学读四年级的小女孩编绘的,稚嫩的笔触和配图让这本《斗妈大全》诙谐十足,多招“斗妈”招式令人忍俊不禁。
内容架构
幼儿园
途径 家庭
社区
社会文化教育
内容 社会规范规范
自我意识教育
社会交往教育
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目标
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原则与方法
社会化:自然人 、 社会人、文化人
幼儿社会教育目标:社会化
教育基点:儿童是什么人
(二)幼儿园社会教育始终坚持的原则是什么
1. 正面教育原则
例:新闻片《幼儿园老师指挥女童掌掴男童》
(1)以积极的方式对幼儿提出要求
(2)创设积极的环境
(分析幼儿的“错误”)
(3)纵向比较而不是横向比较
(分析“比赛”)
(4)行动和言语相互强化
2. 生活教育原则
生活是琐碎、充满细节、自然、随意、漫不经心和未经系统设计安排的。
生活教育意味着——生活与教育的结合;回归幼儿生活。
例:教育部宣传片《变形记》
(三)幼儿园社会教育有哪些特效的方法
1. 移情训练法
移情是指设身处地地站在别人的位置和立场上考虑问题,理解他人的感情和需要。
移情训练法是指通过故事、情景表演、游戏、生活情景体验等形式,使幼儿理解和分享别人的情绪体验,从而在日后生活中对他人类似的情绪体验会主动地、“习惯性”地产生理解和分享的教育方法。
例:小班社会活动方案:不做糊涂蛋
不做糊涂蛋(小班) 陈世联:《幼儿社会教育》,南海出版公司2009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听听、讲讲、做做,学习简单的生活经验;
2.具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3.有乐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和倾听的习惯。
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活动前看过动画片《白雪公主》
材料准备:卡通人物“糊涂蛋”大卡片(造型与《白雪公主》中一小矮人叫糊涂蛋的类似),各种食物和玩具。
活动情境:用立体活动教具设置情境。
活动过程:
一、介绍小客人“糊涂蛋”,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出示“糊涂蛋”卡片,提问:你们看过动画片《白雪公主》吗?知道这个小矮人叫什么吗?为什么叫他糊涂蛋呢?
二、根据情境,教师边操作活动教具边引导幼儿讨论。
(一)情境1
早上空气真正好,糊涂蛋呀起得早,穿着拖鞋去晨跑,一二一,一二一,哎呀呀……
提问:
1.猜猜发生了什么事?
2.糊涂蛋能跑快跑远吗?为什么?
3.为什么不能穿拖鞋跑步?
跑步时应穿什么鞋?其他的鞋子应该什么时候穿?
小结:小朋友爱动脑,知道什么时候穿什么鞋。我们跑步时就应穿上运动鞋,又舒服由跑得快。糊涂蛋呀真糊涂,穿着拖鞋去跑步,摔个跟斗划不着。
(二)情境2
糊涂蛋在回家路上,看见许多小鸟在天上飞来飞去,真快乐!天上是什么样子呀?我也想飞到天上去玩玩。他爬上一块石头,张开双臂,闭上眼睛,一二三,飞啦!只听“哎哟”一声……
提问:
1.猜猜糊涂蛋怎么样了?
2.糊涂蛋能飞到天上去吗?为什么?
3.谁能飞到天上去?
人有什么好办法也能飞到天上去?
小结:小朋友动了脑筋,想出那么多好办法,真是小精灵。糊涂蛋呀真糊涂,想学小鸟天上飞,结果摔个大跟斗。
(三)情境3
糊涂蛋来到幼儿园,看见红红的玩具大苹果,肯定又香又甜吧?糊涂蛋张开大嘴,“啊呜”一口咬下去……
提问:
1.这个大苹果为什么不能吃?
2.(出示脏苹果)这个苹果能不能吃?为什么?吃了会怎样?
3.还有什么东西不能吃?
小结:玩具、脏东西都不能吃,糊涂蛋呀真糊涂,“啊呜”一口咬苹果,牙齿碰痛直甩头。
三、练习活动
1.今天老师带来许多东西,有的是食品,可以吃;有的是玩具,不能吃。小朋友动动脑筋找一找,什么可以吃,什么不可以吃。
2.小结:小朋友呀真聪明,吃东西前想一想,玩具、脏东西不能吃,我们不做糊涂蛋。
活动延伸:
请家长协助教育幼儿饮食、活动安全。
2. 角色扮演法
角色是指社会中有相应职位,承当一定职责且遵守特定社会规范的个体。
角色扮演法是指教师创设现实生活中的特定情景,让幼儿扮演一定的社会角色,使幼儿表现出与这一角色相一致的社会行为,在此过程中,感知角色间的关系,感知和理解他人的感受、行为经验,从而掌握该角色所应遵循的社会行为规范和道德要求。
3. 观察学习法
指幼儿通过模式模仿或观察学习,直接学会新的行为模式,获得相应的社会行为技能的方法。其核心是替代性学习和替代性强化。
替代性学习指幼儿通过模仿直接习得新的行为模式。
替代性强化指学习者通过对榜样行为的观察及其引起的行为后果来改变自己的行为,使自己的行为趋于正强化,避开负强化。
4. 行为练习法
老师经常告诉孩子:咳嗽、打嗝、打哈欠、打喷嚏乃至放屁都必须说“excuse me”,咳嗽、打嗝、打哈欠、打喷嚏都必须捂住嘴。
一桌孩子围着读书、做手工、画画,或进餐什么的,要用什么材料等,绝不允许远远地伸手去拿,而要很礼貌地请附近的小伙伴递过来。老师总是鼓励孩子们说“excuse me”,“thank you”,老师告诉学生:“这些是magic words,用了它们,你就会得到更多帮助。”
老师如果没有听到孩子用礼貌用语,就会打断孩子的话,“你说excuse me了吗?”“你忘说thank you了”“你伤害了你朋友,快去说sorry,再给他一个hug(拥抱)。”
上厕所,孩子们坐在厕所外的过道上,依次安静地轮流入厕,等的过程中,孩子们还往往人手一本书装模作样地阅读。有时看到小家伙拎着裤子出来而没听到冲水声,老师一定让他回去“补课”。一天下来,孩子们到哪里去都得排队,排队的时间、次数很多。
(资料来源:美国对幼小儿童的养成教育(《读者》2007-6) )
(四)幼儿园社会教育有哪些目标 目标来源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2012.10
1. 人际交往
目标1 愿意与人交往
教育建议:
1)主动亲近和关心幼儿,经常和他一起游戏或活动,让幼儿感受到与成人交往的快乐,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
2)创造交往的机会,让幼儿体会交往的乐趣。
例: 视频《外国小朋友吵架》
目标2 能与同伴友好相处
教育建议:
1)结合具体情境,指导幼儿学习交往的基本规则和技能。
2)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幼儿换位思考,学习理解别人。
3)和幼儿一起谈谈他的好朋友,说说喜欢这个朋友的原因,引导他多发现同伴的优点、长处。
例:纪录片《幼儿园》片段“幼儿打架”
目标3 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
教育建议:
1)关注幼儿的感受,保护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如:
能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幼儿,使幼儿切实感受到自己被尊重。
对幼儿好的行为表现多给予具体、有针对性的肯定和表扬,让他对自己优点和长处有所认识并感到满足和自豪。
不要拿幼儿的不足与其他幼儿的优点作比较。
2)鼓励幼儿自主决定,独立做事,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
静谧中的礼仪
在澳大利亚的许多公共场所,家长们对子女经常要做这个动作:将右手食指放在嘴上“嘘……”这时,哪怕最好动的孩子,也会立刻安静下来。
英国伊丽莎白女王致孙女“行为礼仪”,条款多达32项。有关声音的规范,如“就餐时,咀嚼食物尽可能闭合嘴,不发出大的声响,不高声说笑,不可嘴里塞满食物同时说话”“进入安静场合脚步要轻,避免在公共场合大声说话、咳嗽或动作发出很大的声音。”
在悉尼郊外贝尔蒙镇一家“麦当劳”餐厅,一群孩子在举行生日庆祝会。有趣的是,生日会没有“响声”,孩子们多用手势和眼神“交谈”着,还不时以水代酒碰杯祝贺,诺大的餐厅竟然听不到他们说什么。如果不是服务小姐邀请在场的顾客与他们同唱生日歌,你会误以为这是一群“聋哑”孩子呢。
(资料来源:白兰 ,见《人民日报》2006/8/22)
目标4 关心尊重他人
教育建议:
1)成人以身作则,以尊重、关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父母、长辈和其他人。
2)引导幼儿尊重、关心长辈和身边的人,尊重他人劳动及成果。
3)引导幼儿学习用平等、接纳和尊重的态度对待差异。
例:视频《幼儿张口骂老师,关进黑屋惨兮兮》
2. 社会适应
目标1 喜欢并适应群体生活
教育建议:
1)经常和幼儿一起参加一些群体性的活动,让幼儿体会群体活动的乐趣。
2)幼儿园组织活动时,可以经常打破班级的界限,让幼儿有更多机会参加不同群体的活动。
3)带领大班幼儿参观小学,讲讲小学有趣的活动,唤起他们对小学生活的好奇和向往,为入学做好心理准备。
例:视频《双胞胎宝宝的对话》
目标2 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
教育建议:
1)成人要遵守社会行为规则,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如:答应幼儿的事一定要做到、尊老爱幼、爱护公共环境,节约水电等。
2)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帮助幼儿了解基本行为规则或其它游戏规则,体会规则的重要性,学习自觉遵守规则。
3)教育幼儿要诚实守信。
例:绘本《大卫,不可以》赏析
《大卫,不可以》赏析 你可以据此绘本内容设计一个规范教育的方案吗?
目标3 具有初步的归属感
教育建议:
1)亲切地对待幼儿,关心幼儿,让他感到长辈是可亲、可近、可信赖的,家庭和幼儿园是温暖的。
2)吸引和鼓励幼儿参加集体活动,萌发集体意识 。
3)运用幼儿喜闻乐见和能够理解的方式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例:大班社会教学实录片段《说唱脸谱1》《说唱脸谱2》
二、幼儿园社会教育怎么设计——活动规划
1. 社会教育活动设计需要坚持什么?
活动内容生活化;
生活内容问题化;
问题内容教学化;
教学内容学习化;
学习内容具体化;
具体内容实践化。
优质课=专家思维+名师行为
2. 活动目标从哪些方面进行表述?怎样表述?
1)表述角度:幼儿角度,行为动词主语为幼儿。
2)表述内容:知识技能、情感态度、行为能力。
3)具体要求:简洁明了,清晰具体,数量为2-3条,注意程度引导词的运用。
4)SMART原则-针对性、可衡量、可实现、相关性、实效性。
例1:一位教师组织的社会活动《会说话的标志》,其拟定的活动目标共有四条:1.培养幼儿关注周围事物的习惯,探索周围事物的兴趣;2.通过看看、说说、做做,让幼儿了解标志有不同的含义,知道生活中有许多地方都离不开它,知道每种标志都有不同的含义,但不能随便乱贴,必须贴在适合的场所,才能起到它的作用;3.通过活动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增强自我保护意识;4.引导幼儿大胆设计生活中需要的标志,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例2:另一位教师组织的社会活动《文明进餐好宝宝》,其活动目标为:1. 感受文明进餐的良好氛围,乐意遵守《文明进餐公约》,养成文明进餐的好习惯;2. 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和规则意识。
3. 活动内容怎样进行处理?处理的价值何在?
以《一元钱能干什么》为例:
借鉴与处理他人教案应注意什么?
1) 要考虑本地、本园、本班幼儿实际,不能照搬照抄已有活动方案;
2)要认真领会别人的设计意图,并转化为自己的设计意图;
3)要考虑怎么样进行处理、处理的价值何在等问题,尤其要注意原有方案是否与本阶段教育目标一致,不能无的放失;
4)要考虑自己的教学风格,处理时应改编为适合自己风格的活动方案。
3. 怎样打造幼儿活动 的平台?
以《一元钱能干什么》为例:
大班社会活动《一元钱能干什么》
4. 幼儿活动表现
从图中你能看出什么?
幼儿教师在教学活动组织中比较偏重于运用倾听、分享、观察与操作,而不太注重讨论、评价、记录与游戏等活动方式 。
在幼儿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中,幼儿活动方式普遍存在这样一些问题:幼儿观察与操作多,但幼儿记录少;倾听多,但评价与讨论少;轻视幼儿游戏。
记录既是幼儿学习的过程,也是学习的结果,但在幼儿观察与动手操作后不能将结果记录下来,无疑是学习效果的损失;幼儿倾听多表达少,说明幼儿教师依然重视讲授式,忽略幼儿的主体地位;轻视幼儿游戏,则表明幼儿教师借助游戏进行教学做得不够。
5. 怎样“让幼儿的学习看得见”?
我们的学校教育通常在去情境化下教授学习内容,通常也认为学生的学习发生在脑海中而不是通过身体动作、表演、材料操作来学习的。
严肃、认真看待儿童的观念,会引起儿童认真看待自己的观念。严肃、认真看待儿童的作品,会引起儿童认真看待自己的作品。
理解儿童的理解。
记录,让儿童的学习看得见。
记录,也是我们严肃看待儿童学习的过程。
看待儿童作品,不在于其作品自身价值,二在于其作品意义以及能否引起对话。
——Steve Seidel(哈佛大学斯蒂夫教授,此人曾是哈佛零点项目主任)
6. 你怎么设计这个活动?
三、幼儿园社会教育怎么组织——案例分享
活动实录:
重庆主城区一幼儿教师组织的活动《一元钱能干什么》
重庆郊县一幼儿教师组织的活动《一元钱能干什么》
怎么评价自己的或别人的教育活动?从哪些方面进行评价?
幼儿教师教学活动评估表(一)
维度 观测点
1.活动主题 符合幼儿兴趣与需要、包含多方面的教育价值
2.活动目标 符合幼儿发展水平、领域价值明确、目标表述
3.活动准备 幼儿准备、教师应对预计
4.活动环境 物质材料、活动情境
5.活动内容 与目标对应、考虑到地域性、实施中的生成性、6.容量适宜、重难点适宜、涉及多个学习领域
6.活动过程 活动方式、活动流程(活动环节、活动转化)
7.教师活动 教师角色发挥、教学关注(歧视性倾向、重视幼儿情感体验、重视幼儿的问题 、重视幼儿的经验、师幼交往)
8.幼儿活动 表现(活动自主、发起互动、情绪愉快、活动有序)、发展(在原有水平上有发展、达到本次活动目标)
幼儿教师教学活动评估表(二)
维度 项目
1.活动目标 目标取向(行为目标、生成性目标、表现性目标)、目标表述(教师角度、幼儿角度、混用)
2.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心理准备
3.活动环境 物质材料(教学具满足幼儿活动需要、提供备用材料)、活动情境(分区域活动情境、集体活动情境、原有活动情境)
4.活动过程 幼儿活动方式(讨论、分享、倾听、记录、评价、操作、表演、观察、模仿、游戏)、教师组织形式(集体教学、区域教学、个别化教学)、教师角色(主导者、引导者、伙伴者、支持者)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
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过程是其社会性不断完善并奠定健全人格基础的过程。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基本途径。
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应共同努力,为幼儿创设温暖、关爱、平等的家庭和集体生活氛围,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让幼儿在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中获得安全感和信任感,发展自信和自尊,在良好的社会环境及文化的熏陶中学会遵守规则,形成基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幼儿的社会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的。成人应注重自己言行的榜样作用,避免简单生硬的说教。
祝愿大家提升专业水平 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