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PPT课件 > 学前班PPT课件

幼儿园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PPT课件

幼儿园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PPT课件

幼儿园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PPT课件这个PPT共152页,该文件包含了PPT课件。主要包含感知觉概述,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发展和培养等,欢迎点击下载。

青山绿水入你眼帘时,你是否感受到了轻松和舒畅;空灵的天籁之音传入耳中时,你的心是否也随韵律起舞;美食入口时,你的舌头一定会享受到一种快感吧;香气扑鼻时,你的内心是否会无比喜悦?这就是感觉。
      如果缺少了这些感觉,人生会是什么样子呢?
第六感
每对队员选一个搭档。
每对搭档面对面站立,相距约1米,相互伸胳膊摸到对方的手后,把手收回。
在随后的游戏中,大家要始终保持沉默。
所有队员紧闭双眼,旋转三圈,然后面对自认为搭档应该站立的位置,伸手摸搭档的手。
一、感知觉的概念
(一)感知觉的概念
(二)感知觉的关系
(三)感觉的意义
(一)感知觉的概念
(二)感知觉的关系
(三)感觉的意义
二、感觉和知觉的分类:
视觉
视觉的适宜的刺激是波长为390至800毫微米的电磁波,即可见光波。
人们在夜晚晴朗时可看见50公里处的一只烛光。
你认为什么颜色最亮?红色、黄色还是蓝色?
一般而言,在日光条件下,黄绿色显得最亮。在公路边工作的人都穿黄背心。
在夜晚或者暗光情况下,蓝色或者蓝绿色看上去最亮。在夜晚工作时,美国许多州的警车和高速公路巡逻车均使用蓝色警灯。同样,飞机跑道的两排标志灯是蓝色的,也是因为飞机驾驶员在夜间最容易看到蓝色。
色盲
在总人口中,有接近8%的男性和少于1%的女性为红一绿色盲者。
在许多现代化城市的交通信号中,“红灯”实际由红光和黄光组成,“绿灯”为蓝光和绿光组成,所以,红一绿色盲者驾车时识别交通信号并不困难。
听觉
听觉的适宜刺激物是16至20000赫兹的声波
超声波、次声波
听力一旦受损,将不可恢复。声音对听力的损害取决于音量的大小,以及人暴露于声音中的时间长度。
如果一个人每天处于85分贝以上声音中,就可能出现永久性听力丧失。如果一个人处于120分贝以上的声音中,只需很短时间就可能出现瞬时性部分听力丧失;如果一个人暴露在150分贝噪声的喷气式飞机附近,只需片刻就可以引起永久性耳聋。
“随身听’的立体声耳机也会带来同样的危险,因为许多耳机可以达到115分贝或更高。例如,一个站在你旁边的人戴着耳机听音乐,如果你可以听到他的耳机中传出的声音,这种音量就可能达到了115分贝,它正在伤害戴耳机者的听力。
嗅觉
味觉
肤觉
触压觉、温度觉、痛觉
额头、眼皮、舌尖、指尖最敏感
内部感觉:平衡觉、动觉、机体觉
(二)知觉的种类
 (1)空间知觉
  空间知觉是人对事物的空间特性与关系的认识。
空间知觉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方位知觉以及深度知觉等。
(2)时间知觉
人脑对客观现象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3)运动知觉
   运动知觉是人脑对物体空间位移和移动速度的知觉。
  通过运动知觉,我们可以分辨物体的静止和运动状态以及运动速度的快慢。
  一般按照人所知觉到的各种运动现象的形成条件,将运动知觉分成真动知觉、似动知觉、诱导运动和自主运动。
常见的人际知觉偏差
对别人的知觉
自我知觉
人际关系知觉
第一印象
哇,那他肯定又聪明,又能干!他说的话肯定不会有错!
3、根据知觉内容是否符合客观现实分    正确的知觉、错觉
三、感知觉的规律
(一)感觉的基本规律
人的感官并不是对所有的刺激随时都能感觉到,只有在一定范围内的刺激才能引起人的感觉。
刺激强度与感觉的关系可以从感受性与感觉阈限上反映出来。
1、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感受性是指人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不同的人对剌激的感受性是不同的。检验感受性大小的基本指标称感觉阈限。
感觉阈限是恰好能引起某种感觉,并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   
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
绝对感受性是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的能力。       
绝对感觉阈限指最小可觉察的剌激量。
  即光、声、压力或其他物理量为了引起刚能觉察的感觉所需要的最小数量。感觉阈限越低,感受性越高。不同的人感受性有很大差异,实践证明它能通过训练而改变。
人类各种感觉的绝对感觉阈限
视觉:48公里以外的一烛光
听觉:安静环境中6米以外的手表滴答声
味觉:9升水中的一匙白糖
嗅觉:弥散于6个房间中的一滴香水
触觉:从一厘米距离落到你脸上一个苍蝇的翅膀   
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觉阈限
差别感受性是刚刚能觉察出两个同类刺激之间最小差异的能力。
差别感觉阈限是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类刺激之间的最小差别量。即觉察刺激之间微弱差别的能力
2、感受性变化的规律
1)、感觉适应——相同的刺激物持续地作用于某一特定的感受器而使感受性提高或降低的变化现象。
2).感觉对比
(2)感觉对比的种类:
相继对比:甜      酸 ; 辣      喝开水
同时对比:
例1:灰色方块放在黑色背景上比放在白色背景上,显得更加明亮一些。
例2:如果把一个灰色的小方块放在绿色的背景上,看起来小方块显得带红色,放在红色的背景上则显得带绿色。
3)、联觉
           当某种感官受到刺激时出现另一种感官的感觉和表象的现象称为联觉。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的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朱自清  《荷塘月色》
         小刀刮玻璃
联觉在广告中的应用
在这里观众只看见咖啡、听到了广告语,但从这看和听中观众好象嗅到了雀巢咖啡那扑鼻的浓香。虽然在这里电视广告无法把商品的味道传达给消费者,但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简洁明快的画面和语言来营造中显而易见的联觉特性的成功运用,使受众从一种感觉到另一种感觉的过渡显得非常贴切自然,对人的影响较为深刻,时隔多年,人们仍然记忆犹新。这就是联觉特性中显性影响和隐性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
例1:视频
例2:图片
4)、感觉的补偿
5)、敏感化
敏感化:是指由于分析器的相互作用和练习而使感受性提高的现象。
补充:后像
(二)知觉的特性
双关图(一)
看到图中的婴儿?
成功男人背后的女人
知觉选择性的影响因素
对象的活动性
知觉选择性在戒烟广告中的实例
2、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的对象由不同的部分、不同的属性组成,但我们 并不把它感知为个别孤立的部分,而总是把它知觉为一个有组织的整体,这种特性叫做知觉的整体性或组织性。
知觉相似率在广告中的应用
(3)连续律 :凡具有连续性或共同运动方向的刺激容易被看成一个整体。
(4)封闭律 :人们倾向于将缺损的轮廓加以补充使知觉成为一个完整的封闭图形。
3、知觉的理解性
人对于知觉的对象总是以自己的过去经验予以解释,并用语词来标志它。
词对人的知觉有指导作用
这是一个斑点图,正是以知识、经验为基础的理解作用,使我们填补了画面信息的不足,把对象知觉为一个有意义的整体。
对知觉对象的理解和知识经验有关
4、知觉的恒常性
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知觉的印象仍然相对地保持不变,知觉的这种特性称为知觉的恒常性。
              大小恒常性
              形状恒常性
              明度恒常性
              颜色恒常性
大小恒常
违反知觉恒常性的怪图
应用:生活中的感知觉
 应用:语言和直观相结合的规律
第二课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补充:
一、感知觉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123
1感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是其他心理现象产生的基础。
   婴儿早期的无条件反射
新生儿最初的无条件反射
吸吮反射(sucking reflex)
       接触儿童的嘴唇,就引起吸吮动作。吸吮反射是最强的反射之一,当新生儿开始吸吮时,其他活动都会被抑制。
抓握反射(grasping reflex)又叫达尔文反射
       物体接触手掌时就握住不放,甚至可以悬挂起来。大约到第二个月时,这个反射就消失了。
巴宾斯基反射(babinski reflex)
   轻轻地抓或刺激儿童的脚心时,就引起脚趾向上张开的动作。以后(约在8、9个月时)这个反射就逐渐消失了。
摩罗反射(moro reflex)又叫惊跳反射
    当新生儿突然失去支持或受到大声刺激时常常表现为惊恐状态,如双臂伸开,又迅速收回胸前,紧握拳头等,这个反射约在出生后四个月消失。
游泳反射 (swimming reflex)
    托住新生儿的腹部,他就会做出像游泳样的动作。这种反射可能也是种系发生过程中遗传下来的,与个体在母体内的液态环境有关。这种反射约在生后6个月以后消失。
强直性颈反射(tonic neck reflex)
    当新生儿躺着时,把他的头转向左侧或右侧,就会伸出与头转向一致的那个手,而把相反方向的手臂和腿蜷曲起来,仿佛摆出击剑者的姿势。实际上,这是婴儿吃奶最好的姿势。这个反射越在生后两至三个月消失。
2感知觉是2岁以前儿童认识世界的基本手段。
       在语言、思维出现之前,儿童主要依赖于感知觉获得各种信息,形成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3感知觉在幼儿(2岁以后)的认识活动中仍占主导地位。
       幼儿思维受感知觉制约
补充:二、幼儿感知觉发展的趋势
(一)从无意性向有意性发展
        外部刺激-自主选择
(二)从冲动性向思考性发展
        图形配对测验
(三)从笼统的未分化的向精细的方向发展
(四)从整体与部分的分离向两者统一的方向发展
智障儿童:
他们感官的感受性普遍较差;感知速度慢,范围窄,容量较小; 感知分化较弱,主动选择性差;感知恒常性,整体性差,感知水平和质量 都低于健全儿童;在感知动作协调方面也比健全儿童差;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发展较落后。
自闭症儿童,他们对感官刺激的反应或是过敏或是冷漠。具体表现有:① 在视觉方面:害怕与人目光接触,却过分留意窗帘、灯、手电筒及其光线 转移等;②听觉方面:对别人的话充耳不闻,却喜欢自己制造声音,如拍 桌子、晃椅子,有的对耳语或某些其他声音过分敏感;③触觉方面:对痛 觉、寒冷、烫凉等表现,或者敏感或极迟钝,有些还会出现严重自伤,如 咬手指(甚至咬破)、吃手指等;④嗅觉方面:特别注意物体的气味,不 断去嗅东西,吃饭时还会先闻后舔,最后吞吃;⑤动觉方面:喜欢无意义 地走动,转手或不停地拍手等;⑥感知现实能力差 。
这些感知觉障碍严重地阻碍着特殊儿童的发展,因此,通过感知觉训练提高特殊儿童的感知能力,在特殊儿童训练中占有重要地位。因为儿童感知能力的发展与认知能力的发展密切相关,只有发展了特殊儿童的感知能力才能为其认知能力的发展提供前提条件,而认知能力的发展又为特殊儿童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电影:《星星的孩子》、《海洋天堂》
一、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
1、视敏度的发展:
1个月左右视力是相当于成人的0.3左右;
3个月左右是0.5左右;
5---6个月是1.0左右,
到10岁左右才发展到1.5
2.颜色视觉:明显的年龄特征
3岁—能分辨蓝、红、黄、绿基本色,但很难命名
4岁—能够认识基本色,近似色,并能说出基本色的名称
5岁—在正确的教育影响下,能够运用各种颜色调出所需的颜色。
6岁前的中国儿童喜欢亮度大的红、黄等色,性别差异不大。7-8岁是转折期
5岁幼儿能调出需要的颜色,准确说出各色的名称。
弱视的特征及其治疗
要注意到幼儿期儿童视敏度发展的特点,来为他们创造合适的学习条件。
   例如:在制作教具和图片时对于年龄小的幼儿,文字图片要大些。
色盲是颜色视觉的异常现象。人体可分为全色盲、全色弱、红绿色盲、红绿色弱四种。
    色盲一般是先天性遗传的。男性占5%—8%,女性较少。
 【案例讨论】春天来了,要组织幼儿观察花的颜色,教师应如何让根据幼儿颜色视觉的发展特点分别给小、中、大班的幼儿提出不同的任务?
(二)、听   觉:
1.胎儿的听觉:有基本的听觉能力,听觉性记忆
2.新生儿:能听见声音,能区分声音的高低强弱、品质和持续时间
3.婴幼儿:婴幼儿的听觉感受性有巨大差异,听力随年龄增长而提高
保护婴幼儿的听力是很重要的。学前教育机构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减少噪声,保护儿童的健康。
(2)及时发现孩子听力方面问题。
重听现象—幼儿对别人的话听的不清楚,不完全,
通过观察对方的口形和体态语,猜出对方的意思,
而失去了良好的治疗时机。
小羽是大班的小朋友,平时活泼好动,显得非常聪明伶俐。然而却有一个让老师、家长头疼的毛病: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对声音反应迟钝,经常听错老师的话。
:                   进行听觉辨别力训练,培养儿童倾听的习惯和乐于收听音响的动机。提高儿童准确辨别相近的声音、语音的能力。丰富儿童听觉的经验、提高听觉的敏感性。
在孩子的房间中藏些发声物品,让儿童辨别声源方向并将物品找出来;还可以让儿童听声音找图片,
凡是日常生活环境中的声音皆可有选择地录下来,让儿童听音辨别。如:钟表声、乐器声、交通工具声、人的说话声……儿童倾听的声音多了,自然也会提高对声音的反应速度。
让儿童分辨相近音的大小、快慢、长短的区别;识别相似语音,如:眼睛/眼镜,k/g等等。在语音识别过程中,要注意儿童视、听、动的结合,如:让儿童观察发音的部位、声音的产生等。
(三)触觉:是肤觉和运动觉的联合
1、口腔触觉
          婴儿早期已经有了口腔触觉的探索活动,口腔触觉有了辨别力。而且能够通过口腔触觉认识物体。对物体的触觉探索最早是通过口腔的活动进行的。口腔触觉作为探索手段早于手的触觉探索。
2、手的触觉
手的触觉是通过触觉认识外界的主要渠道。
大约5个月左右,出现真正意义上的手的触觉探索,以抓住东西为标志。出现眼手协调动作,是出生后头半年婴儿认知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 7个月左右,儿童积极主动地探索活动。
3温度觉
新生儿的温度觉比较敏锐,且对冷的刺激更敏感。
由于婴幼儿缺乏对温度的认知,成人要对其加以保护。
1.让孩子用手触摸各类玩具感受物体特性,运用孩子手与玩具接触进行的。如软、硬、光滑、粗糙、冷、热、大、小、粗、细等。以游戏“奇妙的口袋”为例,将各类玩具放入一布袋内,请孩子闭着眼,用手伸进布袋摸一件玩具,凭手的感觉说出玩具名称、特性。
2.充分利用孩子的触觉感官——全身各部分的皮肤,调动一切可能的玩具资源来发展孩子的触觉。如:赤脚分别走在沙地、水泥地、石子地、泥巴地上,光着身子浸泡在不同水温的水里;与父亲的胡子进行皮肤接触;分别睡在席梦思、板床、棕榈床上;戴各种不同质地的帽子等。这里,每一样自然物都可成为孩子的玩具,在与孩子的皮肤、身体接触时,提高孩子的皮肤感觉性。
 (四)痛觉
新生儿的痛觉感受性是很低的。
儿童的痛觉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发展的,表现在痛觉感受性越来越高。
紧张、恐惧、伤心、焦虑、烦躁等都可以构成痛的情绪成分,它影响对痛感觉的耐受性。
皮肤饥饿理论
皮肤饥饿理论
心理学家们认为,人类和其它所有的热血动物都具有一种天生的特殊需求,即接触和抚摸。科学家们称这种现象为“皮肤饥饿”,这是一种情感上的需求,这种需求是无法用饮食能得到满足的。
婴幼儿对这种情感上的需求更为强烈,如果长期从感觉上得不到这种满足,将会引起食欲不振、发育不良、智力衰退和行为异常等。
实践证明,孩子们的这种天然的感情需要,若能够从感觉上给予适当的满足,他们就会与父母的感情更加深厚,而且会使他们心理上产生良好的刺激,大脑的兴奋和抑制会变得十分协调,因而能良好地促进大脑的发育、智商的提高和心态的正常。
补充(五)、味觉的发生发展
生来就有,酸、甜、苦、咸
味觉感受器在胚胎3个月时开始发育,从4个月开始已能受到足够的味觉刺激,出生时味觉已发育的相当完好了,并在其防御机制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补充:(六)、嗅觉的发展
新生儿已能区分好几种气味。
新生儿对气味的空间定位也相当敏感,他们回避令人不愉快的气味的次数要多于朝向这种气味的次数。
灵敏的嗅觉有其重要的生物学意义,它可以保护婴儿免受有害物质的伤害,同时早期发达的嗅觉还可以指导儿童了解周围的人和东西。
嗅觉的发展相当稳定,一个人在6岁-94岁之间嗅觉保持了相送高的一致性,很少有嗅觉下降的证据。
二、学前儿童知觉的发展
社会知觉
※1方位知觉的发展
1.发生
(1)婴儿听觉定位的能力强于视觉定位;
(2)盲婴依靠声音进行空间定位的能力
     很强。
2空间关系的掌握:
  上下(3岁)
   前后(4岁)
   左右,以自我为中心(5岁)
   左右,以他人为中心(7岁)
幼儿方位知觉的发展早于方位词的掌握。
                镜面示范
(1)很小的婴儿已经能分辨不同的形状。
(2)幼儿的形状知觉
  小班: 
  中班:
  大班:
4岁,图形知觉的敏感期
对物体的长度、面积、体积在量方面变化的反映。是靠视觉、触摸绝和动觉的协同活动完成的,其中视知觉起主要作用。
吉布森的视觉悬崖实验
吉布森的视觉悬崖实验
1.知觉时间的特殊性
时间知觉是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2.感知时间的媒介的发展
生理上的变化
生活事件
环境信息
记时工具
3.学前儿童时间知觉的特点
1)婴儿主要依靠生理上的变化产生对时间的条件发射。(生物钟)
2)幼儿初期,已经有一些初步的视觉概念,但与他们的具体生活活动相联系。
3)幼儿中期,可以理解昨天、今天、明天,能运用早晨、中午、晚上等词,但对较远的词(前天、后天)不能理解。
4)幼儿晚期,在前面的基础上,能分辨前天、大后天,能学会看钟表,但对更大或更小的时间单位仍感困难。
5)理解和利用时间标尺的能力与其年龄呈正相关。
第三课  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发展和培养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观察的发展意味着学前儿童知觉的发展进入一个较完善的阶段。
一、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发展
1.观察方法的发展
2.观察目的性的发展:观察的目的性逐渐加强
3.观察时长的发展:幼儿初期,观察持续的时间很短。在教育的影响下,幼儿逐渐学会持续地观察某一事物。
4.观察细致性的发展
5.   观察概括性的发展:幼儿初期还没有很好地发展
二、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培养
1.帮助幼儿确定观察的目的和任务;
2.培养幼儿观察的兴趣;
   3.教给幼儿观察的方法。
补充:幼儿观察能力的特点:
1.孩子喜欢观察活的、运动着的物体,不喜欢观察静止的物体;
2.孩子喜欢观察颜色鲜艳的东西,不喜欢看颜色单调、灰暗的东西;
3.孩子喜欢看大而清晰的图像,不喜欢看小而模糊的图像;
4.位置明显的物体容易被观察,比如墙上挂的、桌上摆的等;
5.物体的明显特征容易被观察,而其他特征容易被忽略,比如,孩子容易记得球的大小有差别,却记不得色彩和图案的差异。
补充:如何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1. 让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认识活动,培养观察兴趣。
               如观察水果时,可以让幼儿用眼睛看、用手摸、用口尝,从而获得各种水果的形状、颜色和味道;也可以带幼儿到大自然中去,认识大千世界,亲眼看看破土而出的各种各样的禾苗与小草;亲耳听听优美动听的蝉鸣鸟叫;亲手摸摸饱满飘香的麦粒谷穗;亲口尝尝凉而爽口的雪花冰块,从而认识春夏秋冬四季。成人还可用自己的情感和语言来感染幼儿,使他产生喜欢看的愿望。当幼儿产生兴趣后,注意力就会集中。
2.  教幼儿有目的全面细致地观察。幼儿观察的条理性差,这就需要培养幼儿观察的系统性。为此,要引导幼儿有目的的、全面而细致地观察某一事物,就要遵循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由局部到整体或由整体到局部,由明显特征到隐蔽特征的观察原则。  
3.   为幼儿提供良好的环境和观察对象。可在幼儿园增设自然角、种植园地、科学发现室、图片展览等,带幼儿参观商场、动物园、公园,还可以按季节
一、简要分析
        1.下面是成人与孩子的对话:成人:“天为什么黑了?”孩子:“因为我要睡觉了。”试分析这个孩子时间知觉特点。
        2.当中途离开电影院,强阳光下,反而什么都看不清,这是感觉的什么特性,该如何调适?
 二、综合分析
        保护好幼儿的视力是幼儿园老师的一项重要职责,
        但近些年幼儿近视发病率居高不下,且年龄有日 趋下降的趋势。  针对这一现象分析:
  (1)导致幼儿近视的原因?(2)如何鉴定?(3)如何预防?
三、情景设计
 观察力是人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从小培养孩子的观察力非常重要。而孩子一开始往往不知如何观察,这就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假如现在春天来了,你要带领孩子去找春天。请你从培养孩子观察力的角度,设计一个《找春天》的活动方案。
 要求:
 1、该活动方案应涉及学前儿童观察力发展的特点,特别是其在观察方面的不足,以此作为开展该活动的依据。
 2、针对学前儿童观察力发展的特点,提出有针对性的教育举措。

幼儿园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PPT课件

  • 编号:10925
  • 大小:11 MB
  • 上传:yangaimiao
  • 时间:06-28
举报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