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5-08
这是苏教版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是优秀的数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第三单元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小数的意义和读写
教学内容:
课本第30-31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现实情境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读写方法。
2.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经历小数意义探索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和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小数的含义,学会读、写小数。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小数的含义。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自学例1。(18分钟左右)
1.明确例1中的数学信息及其需要解决的问题。
出示例1,说说题中要解决哪些问题。围绕自主学习单进行自主学习。
2.自学
导学单1
在括号里填出合适的数:
1. 1分米=米=( )米,3分米=米=( )米。
5厘米=分米=( )分米
2.5厘米=米=( )米
12厘米=米=( )米
在学生自学时,发现做的正确的学生及时写到小黑板上,并及时搜集有错错误学生的作业,备用。
3.小组交流
(1)围绕3分米=米=( )米,说说你的想法。
(2)围绕12厘米=米=( )米,说说你的想法。
3分米表示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分米,3分米就是这样的这样的3份,所以写成米,写成小数是( 0.3 )米。
12厘米是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1厘米,12厘米是这样的12份,所以写成米,写成小数是0.12米。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掌握了整数的概念和计数方法后,以及初步认识了分数与一位小数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这是系统教学小数知识的开始,结合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比较小数的大小、小数与单位换算、求小数的近似数等内容。
一、本单元教学内容:
1、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
2、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
3、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4、小数与单位换算。
5、小数的近似数。
二、重难点设置:
1、正确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2、小数与单位换算。
3、小数的近似数。
学情分析:
1、小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提供了现实基础,也为教学提供了方便。因此,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等,逐步培养数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教学中,应注重发现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通过类比和推理加强理解。
3、认识事物的过程是呈螺旋上升的,教学中,应注重几时巩固练习,促进理解。
教学要求:
1、了解小数的产生,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小数。
2、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会正确比较小数的大小。
3、理解和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会对一个数进行不同单位的改写。
4、掌握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会按要求正确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教学建议:
1、重视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教学。
本单元的一些概念、法则、性质非常重要,是进一步学习的重要基础一定要让学生掌握好。如小数的性质,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而且还是小数四则计算的基础。再如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既是小数乘、除法计算的基础,同时也是学习小数单位换算的基础。这些知识逻辑性比较强,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教学时,要注意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适宜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知识。
2、注意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促进知识的迁移。
学生在前面所学的小数的初步认识以及整数的有关知识和经验,都可能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发挥积极的迁移作用。如小数大小的比较就可以将整数大小的比较方法迁移过来。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激活学生的相关知识基础,促进学习的正迁移,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使学生在学会的同时,学习能力也得到提高。
1、 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
第一课时 小数的意义
教学内容 教材第32、第33页的内容及第36页练习九的第1—3题。 课型 新课
教学目标 1了解小数是如何产生的,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意义。
2、明确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
3、经历小数的发现、认识过程,感知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体验探究发现和迁移推理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意义、小数计数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的计数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
一、情境导入
老师课前布置了收集生活中的小数的作业,现在谁能给大家说说你都在哪里见过小数?
(学生汇报交流:从商店的价签上、出租车的计价表上、时间上、数学书后面的价格上……)
师: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需要用到小数。请同学们估算一下,我们教室讲桌的高大约有几米呢?
(学生可能会回答出:1米、1米多等等)
师:下面就请两位同学合作来测量一下讲桌的高(用米作单位)。看看你猜测的对吗?
学生汇报测量结果。
师:在日常生活中,有时测量结果不能用整数来表示,像这样得不到整数结果的例子在生活中还有很多,于是人们想到了用分数或者小数来表示,这样就产生了小数,今天我们就研究“小数的意义”。(板书:小数的意义)
二、自主探究
1、认识一位小数。(课件出示例1)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这把1米长的尺子被分成了多少份?
生:10份。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每一份是多长呢?如果用米作单位写成分数是多少米?写成小数又怎样表示呢?
小组合作探究:
(1)学生拿出米尺观察,先比画一下“1分米”的长度。
(2)结合米尺讨论1分米用米作单位,用分数、小数的表示方法。
(3)学生汇报时可能会说出:1分米= 米=0.1米
让学生继续观察米尺,思考这样的3份、7份写成分数、小数各是多少米?
(指名汇报,教师板书)
生:3分米= 米=0.3米 7分米= 米=0.7米
师:仔细观察,你们发现分数与小数的联系了吗?
生1:我发现分数和小数的关系非常密切,可以把分数写成小数。
生2:我发现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
师:请同学们试着说一说,一位小数表示什么呢?
师生共同总结: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
2、认识两位小数。
如果把1米长的尺子平均分成100份,那么每份长又是多少米呢?
师:如果用米作单位,写成分数是多少米?写成小数又是多少米?
生: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1份是1厘米,也就是 米,用小数表示为0.01米。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厘米= 米=0.01米
师:引导学生观察米尺,这样的3份、6份写成分数、小数各是多少米?
生:3厘米= 米=0.03米 6厘米= 米=0.06米
师:仔细观察,你们又发现分数与小数有什么联系?
师生共同总结:发现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两位小数,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
3、认识三位小数。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相信同学们能推想出,如果再把1米长的线段平均分成1000份,每份在尺子上长是多少米?写成分数、小数各是多少米?
生:把1米长的线段平均分成1000份,每份是1毫米,在尺子上长是 米,如果用小数表示为0.001米。
师:如果把6毫米、13毫米用米作单位写成分数、小数各是多少?
生:1毫米= 米=0.001米 6毫米= 米=0.006米 13毫米= 米=0.013米
师:说一说,0.006米、0.013米各自表示的意义。
师生共同小结: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写成三位小数,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师:如果把1米继续按上面的方法平均分下去,这样的1份就是 米,写成四位小数就是0.0001米,我们再继续分下去就可以得出五位、六位小数。
三、探究结果汇报
师:上面的例子各是把1米平均分成多少份?
生:10份、100份、1000份……
师: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用什么样的分数来表示?
生: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
师:这些分数写成小数分别是多少?
生:0.1、0.01、0.001……
师:你能用一句话说说什么是小数吗?
师生小结: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
师: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这些分数的计数单位分别是什么?这些计数单位用小数表示分别是多少?
生: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都是分数单位,而分数与小数又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小数的计数单位也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板书)
师:观察米尺回答,可以小组讨论,议一议。
(1)0.1里面有()个0.01米。0.01里面有()个0.001米。
(2)小数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
师:刚才我们已经看到了0.1米里面有10个0.01米,也就是0.1的10倍,我们就说0.1和0.01之间的进率是10,,0.01里面有10个0.001米,也就可以说0.01和0.001之间的进率是10,用一句话可以怎么概括?
生: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板书)
四、师生总结收获
师: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生1:我知道了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
生2:小数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师:除了数学知识方面的收获外,在数学思想和方法方面呢?
生1:分数和小数可以互化,这是数学的转化思想。
生2:认识小数时,借助了米尺,这是数学的“数形结合”思想。
生3:我知道了数学可以类比推理。
五、板书设计
一、单元教学目标
(一) 总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理解小数的意义,会读、写小数;知道小数的数位名称及顺序,知道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
2、能力目标:学生经历小数概念的抽象和小数性质的探索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3、情感目标:体会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 课时子目标
1、第一课时目标:《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利用生活中熟悉、现实的素材,继续认识小数的意义,会读写小数,体会小数与分数的联系;能在认识小数的过程中,进行简单、有条理的推理思考;能主动地参与有关的操作和探索活动,对小数与生活的联系有一定的感受。
2、第二课时目标:《小数的计数单位和数位顺序表》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掌握十进制计数法和数位顺序表;在感受、体验、探索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3、第三课时目标:《小数的性质》在建立猜想、验证猜想以及比较、归纳等活动中,理解小数的性质,会应用小数的性质把末尾有0的小数进行化简及把一个数改写成指定位数的小数;经历从日常生活现象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发展数学思考的能力。
4、第四课时目标:《小数的比较大小》结合现实的情景,通过学生自主观察、比较、归纳出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进一步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在探索数学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
5、第五课时目标:《用“万”“亿”作单位的小数表示大数目》结合现实的情景,通过学生自主观察、合作学习探索出把大数目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的方法;培养学生有条理、有依据地进行思考的习惯,以及独立思考、合理交流,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和有条理地描述学习过程的能力。
6、第六课时目标:《求小数的近似值》结合现实的情景,通过学生自主观察、合作学习探索出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并理解为了保证近似数的精确值,近似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培养学生有条理、有依据地进行思考的习惯,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7、第七课时目标:《整理与练习(1)》通过回顾与整理、练习与应用等学习活动,进一步加深对小数意义和性质的理解;通过复习和整理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发展数学思考和实践能力;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里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和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8、第八课时目标:《整理与练习(2)》通过“练习与应用”、“探索与实践”、“评价与反思”等学习活动,进一步加深对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理解;通过对学习活动的反思与评价,培养学生自我反思意识与自我评价的能力。
二、单元知识结构图
认识小数的意义,学习小数的读写方法、数位顺序及计数单位
探索小数的性质,学习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学习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和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剖析
(一) 第一课时《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
1、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小数的意义
2、与其他知识点的联系:在学生初步认识一位小数的基础上,继续认识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知道小数的计数单位和数位顺序。
3、突出重、难点的策略:第一,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对一位小数的认识以及日常的生活经验,鼓励学生自由地说,并通过交流明确“0.05元和0.48”的实际含义;第二,结合直观图形,让学生认识到:几个十分之一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几个百分之一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几个千分之一可以用三位小数表示。
(二) 第二课时《小数的计数单位和数位顺序表》
1、教学重点、难点:掌握小数的十进制计数法和数位顺序表。
2、与其他知识点的联系:让学生通过在表示整数“1”的正方形中进行涂色操作,以及相应的讨论和交流,逐步明确相邻的小数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并适时揭示小数的数位名称及顺序、计数单位及进率。
3、突出重、难点的策略:引导学生利用直观图形或联系具体数量进行思考,先让学生试着写一写,说一说。
(三) 第三课时《小数的性质》
1、教学重点、难点:探究并理解小数的性质,能正确应用小数的性质。
2、与其他知识点的联系:结合现实的情境,通过自主观察、比较归纳,引导学生在众多数学现象中体验并发现小数的性质。
3、突出重、难点的策略:让学生利用生活经验,从熟悉的数量多少的角度得出比较结果,更要启发学生从每个小数中所包含的计数单位的个数去进行比较。
(四) 第四课时《小数的大小比较》
1、教学重点、难点: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2、与其他知识点的联系:运用小数的性质对小数化简或改写成指定位数的小数。
3、突出重、难点的策略:让学生有机会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小数性质的理解,又为后面探究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作了必要的铺垫。
(五) 第五课时《用“万”“亿”作单位的小数表示大数目》
1、教学重点、难点:大数目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的方法。
2、与其他知识点的联系;把大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是在学生掌握了把大数目改写成整万、整亿数的基础上教学的。
3、突出重、难点的策略: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寻求把大数目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的方法。
(六) 第六课时《求小数的近似数》
1、教学重点、难点: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
2、与其他知识点的联系: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用“四舍五入”法求整数的近似数的基础上教学的。
3、突出重、难点的策略:以地球和太阳之间的平均距离为素材,精心设计问题,组织学生探索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
(七) 第七课时《整理与练习(1)、(2)》
1、教学重点、难点:小数性质和小数的大小比较
2、与其他知识点的联系:通过回顾和整理、练习和应用、探索和实践、评价和反思等具体的学习活动进行教学
3、突出重、难点的策略:加深对小数意义和性质的理解,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发展数学思考和实践能力。
四、基于课型的教学策略
1、遵循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有层次地组织教学内容,帮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理交流,理解小数的意义。
2、给学生留有足够的自主探索的空间。启发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运用不同的策略去解决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发展规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