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4-29
这是谏逐客书教学目标,是优秀的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授课年级】高一年级
【教学时间】45分钟(1课时)
【学情分析】
1.知识层面:高一下学期的学生,在初中及高一上学期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文言知识,如部分重点实虚词的含义、句式、古今异义等。但由于学生对文体方面的知识涉及不多,学生对“书”这一文体的相关知识了解较浅,因此教师可以结合课后学习提示,联系初中所学《与朱元思书》和课外引申的《与妻书》等,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类型“书”的特点。
2.能力層面:高一下学期的学生,在文言学习方面已有一定的经验,能够结合课下注释较为熟练地疏通文意,但对文章观点和结构的理解能力有所欠缺。此外,由于高一的学生刚刚由初中升入高中,在议论文写作方面仍有待提升,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更重要的是引导,帮助学生分析本文的结构以及论证,从文中感受严密的推理、强大的逻辑以及辞采的华美,以实现从“教会学生知识”到“教会学生学习”的转变。
3.心理层面:高一学年的学生身心发展处于成熟阶段,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会受到顾及面子、羞于表达等因素的影响,故而课堂上教师应当及时鼓励,设计新颖的教学活动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文言文教学的趣味性,提升课堂参与度,以实现从“教育者为中心”到“学习者为中心”的转变。
【教学内容分析】
1.课标要求:《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学习任务群6“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中要求学生“阅读古今中外论说名篇,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和语言特点,理解作者阐述观点的方法和逻辑”“学习表达和阐发自己的观点,力求立论正确,语言准确,论据恰当,讲究逻辑。做到有理有据,以理服人”。
2.教科书版本及章节:《谏逐客书》选自部编版新教材高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11课。
3.课文内容分析:本文文体为“书”,即“上书、奏章”,是一篇为随事谏诤、议论政务的奏疏。在文中作者先谈历史,以穆公、孝公、惠王、昭王四位国君召士纳贤为例,说明秦无客助则未必强大的道理,强调重用客卿的重要性;然后以女乐珠玉等虽非秦地所产却被秦王喜爱的举例作比,阐释秦王不应该重物而轻人。文章立意高深,始终围绕“大一统”的目标,从秦王统一天下的高度立论,正反论证,利害并举,说明用客卿强国的重要性。此文理足词胜,雄辩滔滔,打动了秦王嬴政,达到了预期目的,收到满意的效果,使秦王收回逐客的成命。本文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推理严密,逻辑性强,论据充分有力;文章辞采华美,排比铺张,颇有战国策士的论辩之风。
【教学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学生能够掌握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2.思维发展与提升:学生能够把握文章结构,理清逻辑严密的论证思路,提升辩证思维能力。
3.审美鉴赏与创造:学生能够欣赏议论文写作特色,学会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进行议论文写作。
4.文化传承与理解:学生能够关注思辨性说理,学习古人劝谏艺术,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通过自主打分、小组讨论、教师评析、修改评分,逐步深入分析文章结构,理清文章逻辑严密的论证思路;
(2)通过欣赏议论文写作特色,学会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并应用于议论文写作。
2.难点:
(1)提升今后议论文写作的深度,增强议论文写作的逻辑性与严密性;
(2)关注思辨性说理,学习古人劝谏艺术,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
【教学用具】幻灯片
【教学活动】
环节一:提供参考标准,学生自主评价
教师活动1:作业回顾。
据《史记·李斯列传》记载,韩国派水工郑国游说秦王嬴政,倡言凿渠溉田,企图耗费秦国人力而不能攻韩,以实施“疲秦计划”。这件事后来被发现,秦王嬴政就听信大臣的进言,认为来秦的客卿都想游间于秦,遂下令驱逐客卿。客卿李斯写下了这篇《谏逐客书》,请同学们参考高考议论文的评分标准,每个人都做一回老师,分为4组给这篇文章打分。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布置了这项参考议论文评分标准为《谏逐客书》打分的任务,相信同学们体验了一把当老师的感觉,现在请1、2、3、4每组选一位“教师代表”上黑板来评分。
学生活动1:每组选一名学生提交分数,由教师标注在黑板上。
【活动意图说明】本文论证非常严密,对学生的议论文写作很有启发,请学生打分,有助于促进学生主动思考这篇文章的行文特点,同时能够帮助教师初步了解学生对于议论文及评分标准的了解程度。
环节二:结合学生打分,具体分析文章
教师活动2:各小组的分数已经写在黑板上了,我发现各位“老师”的评分都很高,放在高考中这便是一篇高分作文。老师想问一下,大家打高分的依据是什么呢?
学生活动2:回答自己认为《谏逐客书》写得好的地方。
教师活动3:(1)点评学生答案。
(2)(补充文化常识)战国末年,秦、楚等大国兼并战争十分激烈,各国斗争的策略主要是“连横”和“合纵”,请大家仔细观察地图,分析秦国的地理位置。
学生活动3:仔细观察地图,同老师一起分析秦国的地理位置。
教师活动4:(1)小结文化常识。
(2)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细细品味这篇“高分作文”的论证过程,看一下李斯是如何运用各国的关系进行说理的。按照议论文结构五步法(观点句——观点解释句——例句——例子解释句——观点总结句),教师示范划分文章第一段结构(观点句——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观点总结句),讲解第一段论证方法。
(3)总结第一段。我们给这段“作文”打高分的依据是:
①开门见山:“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提出中心论点。
②举例论证:引用秦国历史上的历代君王,证明客卿对于秦国发展的作用。
③例证贴近观点:反面论证了四代秦君不“逐客”、重用客卿而使国富兵强的史实。
④得出结论:“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國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由①到④过渡自然。
学生活动4:思考分析议论文结构与观点的方法与过程。
【活动意图说明】引导学生思考打分原因,强化学生对于李斯论证的认识,总结出“作文”的亮点,在示范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分析议论文结构与观点的方法与过程。
环节三:学生自主分析、合作学习,思考整体结构
教师活动5:我们已经找到第一段的“作文亮点”,接下来请大家按照老师在第一段示范的方法,思考第二段与第三段的“亮点”。
学生活动5:学生按照老师分析第一段的方法梳理段落内容并在书上做出标记,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并回答问题,并进行相应的详尽、切实的分析。
教师活动6:(1)点评学生答案。
(2)小结“作文亮点”——论证方式多样。
①举例论证(今):切合观点,充实典型,通过多个排比铺垫充足、文势充沛,结论极具感染力力。
②道理论证:使论证深入,增强说服力。
③比喻论证: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④正反对比论证:论证更加严谨,突出论点。
效果:感情强烈、充沛,引起共鸣。(重点讲解)
学生活动6:通过教师点评与小结,修改完善上一环节答案,再次梳理文章结构。
教师活动7:(1)教师直接划分第四段,并总结第四段“亮点”——运用了道理论证,起到收束全文,与上文呼应的作用。
(2)引导学生思考整体结构。提问:我们分析了每一段的写作亮点,那这篇“作文”整体的结构是什么呢?如果仅仅是每一段写得好,各段之间却没有联系,能获得一个高分吗?
学生活动7:思考并回答本文整体结构。
【活动意图说明】在环节二教师示范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学习,自主分析二三段的论述结构,考察学生对于文章结构的理解与论证方法的掌握程度,然后回顾全篇,引导学生思考本文整体结构,
环节四:课堂总结,总结议论文写作方法及作用
教师活动8:(1)总结本文整体结构:第一段与第二段是由古至今举例论证;第三段则是紧承上文讲道理,进行道理论证;最后一段与前文一一对应,进行总结收束。
(2)结合作文评价标准,总结议论文写作方法及作用
①举例论证:切合观点,充实典型;
②比喻论证:具有感染力;
③对比论证:论证更加严谨,突出论点;
④整体结构:逻辑严密、层层递进、一一对应。
(3)布置作业:假如你是政府官员,请运用这节课学到的论证方法给广大群众写一封信,劝诫人们疫情期间不信谣,不传谣,服从安排、自觉隔离,遵守抗疫法律法规,字数800字以上。
【活动意图说明】课堂总结与升华,布置作业以考察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掌握程度以及能够应用于议论文写作实践。
【板书设计】
【教学设计反思】
1.缺点:(1)对使用部编版教材的学生的具体语文水平了解不多,可能存在内容偏难的问题。
应对办法:(1)提前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具体了解,并进行相应调整;
(2)对课前布置任务加以细致说明,并充分给予学生合作学习的时间。
2.优点:(1)课堂形式创新。创新性地运用了作文批改的形式,通过创设一个作文情境,让学生自己以老师的视角来打分。此外,用地图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创作背景,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2)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评价中欣赏,在欣赏中学习,在学习中运用,最终落实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作业布置结合现实,作文设计为疫情相关的劝诫性议论文,以考察学生对课上学过的论证方法的掌握情况,同时提醒学生思考李斯劝谏的艺术好在哪里,做到了方法与实践的统一。
(3)联系高考。应用“观点句,观点解释句,例句,例子解释句,观点总结句(因果,怎么做)”的议论文结构五步法模式,并结合高考作文评价标准让学生在学习课文中学会评价议论文,在脑海中建立议论文评价体系,进而帮助学生的议论文写作。
谏逐客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导入:
(板书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
这句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句是谁说的?(李斯)对,它就是秦朝李斯说的(板书“李斯”),并且就在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谏逐客书》里面(板书“谏逐客书”于“李斯”之上)。鲁迅评价说,“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可以看出李斯在秦朝文学的地位极高。
学习目标( PPT ):
1 、把握文章的结构思路
2 、学习政论文的论证方法
照议论文的结构来分的话,本文可分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本文恰好对应。(展示 PPT 并板书:)
一、引论(第 1 段)
二、本论(第 2 、 3 、 4 段)
三、结论(第 5 段)
一、引论(第 1 段):逐客为过(“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找学生说说开头所含信息都有哪些。师补充。
1 、开门见山,表明观点。
2 、语气谦和,平心静气。
3 、切合日理万机的秦王的性格。
补充背景: “斯在逐中,道上上谏书。”—— 《史记集解•新序》
二、本论(第 2 — 4 段):纳客与逐客
(一)第 2 段:
1 、自由诵读此段并勾画信息,哪几位先王用了哪些客卿?取得了什么样的结果?(过一会提问学生。)
2 、客 卿于秦有功(第 2 段):
穆公求五士——广纳人才———遂霸西戎
孝公用商鞅——变法治国———民盛国强
惠王用张仪——四面扩张———以横破纵
昭王得范雎——打击豪门———强化集权
引用史实铺陈排比——举例论证
3 、作者总结此段的方式:反问总结、反面假设总结
4 、齐读此段,感受作者的语言气势。
(二)第 3 段:
1 、自由诵读,并划分此段层次。(找一生划分层次并说明理由,师反馈。)
2 、用异国物(客观事实与反面假设)
取物原则:快意当前,适观而已
用人原则:非秦者去,为客者逐
结论:秦国(秦王)重物轻人。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3 、此段由学生提炼出论证方式:反面假设论证、类比论证、对比论证
4 、齐读此段,注意生僻字的读音。
(三)第 4 段:阐明纳客与逐客的利害不同
1 、为此段分层:天道、圣王的做法——正面
秦国目前的做法——反面
2 、总结此段的论证方式:对比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
3 、齐读此段,感受作者的语言魅力。
4 、拓展联想: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 江海。
(齐读此段文字。)
李斯《谏逐客书》运用了恰当的写作技巧,从而达到了令秦王废“逐客令”这一预期目的,也就是说使文章收致函很好的效果。
究竟李斯用了何种“魔法”竟能令秦王改变初衷?“攻心术”也!如果有人读过此文而没感受出李斯攻心术之精明,那么他就白读了。
全文自始至终都紧紧抓住秦王贪婪及要统一天下这两大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地向秦王实施攻心术。
文章一开头,李斯便开门见山地指出秦王逐客的错误。然后用正面事实列举出秦往昔纳客而获得的种种好处:“遂霸西戎”“至今治强”“使之西事秦,功施至今”“使秦成帝业”……也就是说:纳客能令秦获得“称霸、治国、外交成功及成帝业”的益处,这样就自然而然地反驳了秦王“客负于秦”的论据,同时,这些好处是与秦统一天下一脉相承的,既然秦王一心想统一天下,那么,我们可以毫无疑问地看到:李斯的这番话正说到秦王的心坎上去了,已收到了动摇秦王,逐客之决心的效用。而紧接着,李斯说了句:“向使四君却客不内……而秦无强大之名也。”这是反面陈述不纳客的坏处,因此有加强语气,反衬秦纳客的好处的作用,因此进一步动摇了秦王拒客的决心。
至此,李斯的攻心术已取得了效果,但要改变秦王的逐客令并非易事,还得把攻心术用下去。李斯聪明就聪明在他不但巧妙地运用了攻心术,而且运用得彻底
据《史记·李斯列传》记载,韩人郑国来秦国做间谍,被秦发觉,秦王由此下令驱逐所有在秦国任职的别国人。李斯是楚国人,也在被驱逐之列,于是上了这篇奏议进行劝谏。在文章里,李斯列举了由余、百里奚、商鞅、张仪等客卿对秦国国家富强所做的贡献,以及秦王在日常生活中享用的产于别国的物品,指出“逐客”是因噎废食的行为,必然导致国家的危亡,由此提出延揽人才应该“河海不择细流”。最终秦王听取了李斯的建议,废除了逐客的命令。“一言可以兴邦”,李斯的这次上书,对秦国统一中国无疑是有重要意义的。从文章本身看,恰当的比喻和排比,正反论证的方法,既有气势,又很有说服力,是一篇很好的政论文章。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