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语文教案 >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鱼我所欲也教学反思简单的

日期:2021-04-20

这是鱼我所欲也教学反思简单的,是优秀的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鱼我所欲也教学反思简单的

鱼我所欲也教学反思简单的第1篇

  教学目标:

  1、积累一些实词、虚词,正确翻译课文。

  2、本文语言自然流畅,节奏感强,富有气势,加强朗读和背诵。

  3、理解作者的观点,结合实际生活赋予它们以新的内涵。

  教学重点:

  1、体会语气,练习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文意,理清论证思路。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的“义”“本心”的内涵,把握本文的主旨。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由文天祥的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引出生死观,导入孟子的《鱼我所欲也》。

  二、朗读练习

  注意要点:字音:

  (1)不为苟得也(wéi)

  (2)为宫室之美为之(wèi wéi)

  (3)如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wù)

  (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yú)

  停顿示例: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2)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

  (3)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4)是/亦不可以已乎

  三、疏通文意

  学生自读课,参考注释,理解文意,有不懂之处勾画出来,准备质疑。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故患有所不辟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乡为身死而不受

  (2)辨析加点词语在不同句子中的意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是亦不可以已平 乡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 呼尔而与之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所欲有甚于生者 万钟于我何加焉

  (3)翻译下列句子。

  ①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②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③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④此之谓失其本心。

  (1)“辟”通“避”,躲避。 “辩”通“辨”,辨别。

  “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之意。 “与”通“欤”,语气词。

  (2)是:这种;这种做法。 为:宁愿;为了;接受。

  而:表修饰,不译;表转折,却。 于:比;对。

  (3)

  ①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②轻蔑地呵叱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③(可是有的人)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④这就叫作丧失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理清本文的论证思路,画出全文结构提纲。

  第二课时

  一、检查背诵。

  二、鉴赏孟子散文的说理艺术

  1.理清论证思路,把握说理方法

  提问: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怎样提出来的?为什么不直接提出来?

  明确: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个论点是由“鱼”和“熊掌”的比喻引出来的。先设比喻而后提出论点,这是因为“鱼”与“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为美者。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最美者合乎情理也符合逻辑。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引出“生”与“义”的论题来,自然,明晓。

  提问:论点提出以后,文章是怎样围绕论点逐层论述的?

  学生讨论,明确:

  (1)本文首先提出在生与义不可兼得的情况下要“舍生取义”,这是全章的论点。然后说明其所以如此,是因为人都有“欲生而不为苟得,恶死而有所不辟”之心,即“羞恶之心”;又从反面来说,如果人只是欲生恶死,那就会不顾礼义,什么事都做得出来。因此,重要的是,求生避患不能违背“义”的原则。

  (2)这种“羞恶之心”是人人都有的,只有贤者才不会丧失。为什么有些人会丧失呢?是因为他们为物欲所蔽。例如有人不食“嗟来之食”,这说明他有羞恶之心,可后来却不辩礼义而接受万钟之禄,这就是物欲使他的羞恶之心丧失了。可见,要做到“舍生取义”,就必须使自己的羞恶之心不为物欲所蔽。

  (3)从上述内容的进展层次可以看出本文的逻辑推理十分严密;从鱼与熊掌的比方、不吃嗟来之食和不辩礼义而受万钟之禄的对照,可以看出作者设喻的巧妙。

  (4)文中的比喻、对比、排比的修辞方法,加强了说理的逻辑性。

  2.难点突破,理解本文的主旨。

  (1)学生自由质疑,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解疑释疑。

  (2)师生讨论,总结:本文的主旨是人人都有“本心”和保有“本心”的重要性。能做到“舍生取义”是因为人有羞恶之心;如果不顾羞耻,“不辩礼义”而受“万钟”,则失掉了“本心”,这种行为是应该停止的。全文的旨意就在这一劝勉上。朱熹说:“此章言羞恶之心,人所固有,或能决死生于危迫之际,而不免计丰约于宴安之时,是以君子不可顷刻不省察于斯焉。”(《四书章句集注》)这段概括主旨的话是比较恰当的。

  三、赏析《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提问: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学生讨论,明确:本文主要运用了比喻、对比、排比等修辞。

  四、古今对读,品评思想价值。

  五、布置作业

鱼我所欲也教学反思简单的第2篇

  教材分析

  《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是一篇论述道德标准和政治节操的说理散文。孟子以严肃的态度,庄重的语言,阐述了一个重要的主张: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一个正直的人,有道德修养的人,应该为义而生,为义而死,必要时要“舍生取义”,而不能“见利忘义”。不辨礼仪而贪求富贵的行为是不足取的。

  学情分析

  本文是一篇经典的传统课文,相对于初中阶段的其他古文,它在文字上有些难度,又是以议论为主,初中生学习起来可能兴趣不大。但教师对学生的自学能力要有充分的自信,允许他们提问,提倡进行探究性学习。其次,在文言文的教学中一定要重视诵读,采取不同的形式,如默读、齐读、跳读、研读、自由读、指名读……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过程中感受语言,体会文意,进行文化的熏陶。

  学习任务

  1.理解孟子所阐述的“义”的含义,懂得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重要抉择,把握人生,慎重选择。

  2.学习经典论说文在论证结构和方法的独到之处。

  3.感受孟子文章语言自然流畅,节奏鲜明的特点,多朗读,多背诵。

  学习方法

  1.采用“诵读—积累—感悟”的学习方法完成学习任务。

  2.在教师的指导下,查阅资料,为文章观点找论据,准确理解文章的内容。

  3.善于联系当代,联系个人生活实际,拓展探究,更好地借鉴古人的思想精华。

  学习过程

  一、课前准备

  1.要求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基本疏通课文大意,找出疑难之处,留待课堂解决。

  2.默读课文,基本断句准确。

  3.教师推荐网站,了解孟子。

  学生根据教师推荐网站,或自行搜索,全面了解孟子,分组查找以下内容,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介绍:孟子简介、孟子人生、孟子思想、孟子学说、孟子故居、孟子故事、孟子名言、出自《孟子》的成语。

  二、激趣导入

  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引出课文内容,激发学习兴趣,打消畏难情绪。

  1.由一二位同学讲一则跟孟子有关的小故事,如“孟母三迁”“孟母对织”。

  2.归纳至今为人们所乐于运用的孟子名言。如: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尽信书不如无书。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3.《孟子》还留下了很多有生命力的成语,抢答说出哪些熟悉的成语是出自《孟子》的。例:专心致志、与人为善、舍己为人、明察秋毫、缘木求鱼、揠苗助长、五十步笑百步等。

  4.课文涉及的孟子的名言是哪一句,蕴含的成语是什么?

  “鱼我所欲也……舍生而取义者也”“舍生取义”。

  三、整体感知

  1.教师和学生一起以不同的方式默读、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节奏。在诵读的过程中疏通字句,梳理层次,加深理解,引发质疑。在梳理过程中对重点实词如:“欲”“得兼”“莫”“由是”“与”“蹴”“万钟”要特别关注。对文中出现的五个通假字进行归纳整理。找出课文中出现的对称句和排比句,感受文章语言特点。背诵也以这些句子为基础,先背诵对称句,再连句成段,连段成篇。

  2.教师以若干问题带动对课文的整体感知。

  ①孟子在文中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②文中哪句话可以概括全篇的大意?

鱼我所欲也教学反思简单的第3篇

一、题目解说:“鱼我所欲也”的意思是“鱼,是我所想要的”。本文题目与文中的“熊掌,亦我所欲也”连用,作者以“鱼”喻“生”,以“熊掌”喻“义”,从而展开对“舍生取义”这一论点的论述。

二、作品简介:《孟子》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与其他诸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共同编撰而成,属儒家经典著作。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孟子》共七章,分别为《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各章又都分为上下两篇。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下》。

三、参照《中学教材全解》,翻译课文。

四、字词句式:

1、通假释义:

故患有所不辟也(“辟”同“避”,躲避)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同“辨”,辨别)

乡为身死而不受(“乡”同“向”,先前、从前)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同“德”,感恩,感激)

2、古今异义

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古义:能够用来。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表示许可。)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古义:代词,这。今义:动词,表示答应的词。)

一豆羹(古义:盛食物的一种容器。今义:豆类植物。)

万钟于我何加焉(古义:益处,好处。今义:增加。)

是亦不可以已乎(古义:停止,放弃。今义:已经。)

3、一词多义

为: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动词,接受)

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动词,做)

乡为身死而不受(介词,为了)

得:故不为苟得也(动词,取得)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动词,同“德”,感恩、感激)

之:呼尔而与之(代词,他)

为宫室之美(助词,的)

而:呼尔而与之(连词,表修饰,不译)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连词,表转折,却)

于:所欲有甚于生者(介词,表示比较)

万钟于我何加焉(介词,对)

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语气词,同“欤”)

呼尔而与之(动词,给)

4、词类活用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同“德”,名词,恩惠,在这里用作动词,感恩、感激)

5、文言句式:

鱼,我所欲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五、主题归纳:本文以鱼和熊掌为喻,阐述了“生”与“义”的关系,并指出“义”的价值高于生命,从而论证了“舍生取义”的观点。

六、达标练习: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项是(D)

A.一箪食( dān) 乞人不屑也(xuè)

B.蹴尔而与之(jiù) 二者不可得兼(jiān)

C.贤者能勿丧耳( sāng) 故不为苟得也( gǒu)

D.行道之人弗受(fú) 所恶有甚于死者(wù)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项是(B)

A.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使:假如

B.万钟于我何加焉 加:增加(益处)

C.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祸患

D.蹴尔而与之 蹴:踩踏

3.下列各句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 )

A.呼尔而与之: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你。(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

B.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

C.乡为身死而不受: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

D.贤者能勿丧耳:(只不过)贤能的人不丧失它罢了。

4、根据提示默写填空。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文中体现“性本善”思想是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

(3)文中与“不食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5、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二者不可得兼”。

B、第1段用“舍鱼而取熊掌”的生活常理比喻“舍生而取义”的道理,具体生动,通俗易懂。

C、第2段通过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来阐明不应该为物欲而丧失本心。

D、文中运用了不少两两相对的句子,形式整齐,情感强烈,说理透彻精辟。

6、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D )

A、此之谓失其本心 蹴尔而与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代词,代指“乞人”)

B、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为了/被)

C、舍生而取义者也 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表并列/表转折)

D、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这)

7、阅读《鱼我所欲也》(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C )

A、一箪食(dān)

B、一豆羹(gēng)

C、蹴尔而与之(chù)

D、乡为身死而不受(xiàng)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乞人不屑也(认为不值得,表示轻视而不肯接受 )

②不辩礼仪(同“辨”,辨别 )

③得我与(同“德”,感恩、感激 )

④此之谓失其本心(指人固有的羞耻之心)

(3)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译文:得到它便可以活下去,失去它就要灭亡。

②万钟于我何加焉!

译文: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啊!

(4)你赞成孟子“舍生取义”的观点吗?今天应不应该提倡这一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①赞成。在当今社会也要讲诚信、讲道德,不做违法乱纪的事。

②赞成。要见义勇为、为正义的事业而献身、做于国于民于人有益的事。

③不赞成。社会上的哥们义气是与小团体个人私利相关的江湖义气,应该认清与远离。

8、阅读全文,完成下列各题。

(1)下面句子中,对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D )

A、故患有所不辞也(灾祸)

B、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这样)

C、万钟于我何加焉(好处)

D、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得到)(同“德”,感恩、感激的意思)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 )

A、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朝而往,暮而归(转折连词,却/连词,表修饰)

B、得之则生 或以钱币乞之(用作代词,它)

C、乡为身死而不受 好为《梁甫吟》(连词,为了/动词,在本句中可译作“唱”)

D、所恶有甚于死者 求石兽于水中(介词,比/介词,在)

(3)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孟子散文善用排比和对偶。本文第二段大量使用了排比句和对偶句,使文章读起来节奏感强,且富有文采和气势。

B、本文阐述了孟子的一个重要主张——义重于生。孟子认为,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这一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C、本文第一段论证思路清晰。先提出“舍生取义”的观点,再从反面论述为了“义”可以舍生,接着再正面论述为了“生”可以不择手段。(第一段中“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所恶有甚于死者”四句话,是论证有比“生”更让人希望的,那就是“义”)

D、“本心”即天性,天良。作者用一般人和乞丐都不能接受“嗟来之食”的故事证明人人都有本心,并对失去本心接受“万钟”的行为进行了嘲讽和批评。

(4)翻译: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