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5-03
这是过零丁洋教案及反思,是优秀的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1教学目标
1、掌握本文的关于作者,作品的文学知识。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阅读理解诗歌内容,品味鉴赏诗歌语言。
3、感受、理解文天祥高尚的民族气节和挚诚的爱国情怀。
2学情分析
这是一首律诗。对于律诗八年级学生不陌生,律诗的特点,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中中间两联一定的对偶的,学生都可以说出来。但本诗的作者和写作背景学生根本不了解。所以讲课前一定要把这个内容补充上去,才能让学生充分了解并掌握本诗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3重点难点
1、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感情。2、熟读并背诵诗作。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过零丁洋
导入新课:在我国历史上的南宋时期,也是一个中华民族饱受耻辱的朝代——皇帝被掳,都城被侵,国人被屠。耻辱的历史让我们痛心,但却也造就了一个个爱国志士。例如我们上学期就学过“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的”陆子游。今天我们再认识南宋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学习他的悲壮佳作《过零丁洋》,感受他的崇高人格。(出示课题)
出示教学目标
检测预习
1、作者:
2、重点字词: 一经: 干戈: 寥落: 零丁:
丹心: 汗青:
写作背景
这是文天祥率兵与元军作战不幸被俘后第二年过零丁洋时所写。当时元军元军统帅劝他写信招降南宋将领张世杰,文天祥拒绝并写下此诗经死明志。接下来我们学习这首诗写感悟一下作者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样的精神财富。
一首诗歌只有朗读才能充分领悟它的内涵。我来挑一名同学试读诗歌。
我们来听读范读录音,注意朗读节奏、重音及感情基调,体会一下与自己刚才读的有何不同。
学生尝试有感情地朗读诗文,感知诗文主要内容。
指名个别学生朗读,师生对其朗读进行适当点评。
学生齐读诗作,增强对诗歌内容的感知。
我们在朗读上感悟诗歌有了很大进步。第二次我们结合课本注释,从内容上理解诗歌感悟诗歌。(全班分为两大组,每一组讨论学习两联,翻译大意,解释重点字词。然后提问学生,老师补充。)
首联大意是什么?写了哪两件大事?
参考译文:我这一生辛辛苦苦,靠着精通一种经书,并通过考试才进入了政界,可是却在兵荒马乱中渡过了四个年头。
明确:一是熟读经书走入仕途;二是国家危急勤王抗元
颔联
参考译文:祖国的大好河山被敌人践踏得支离破碎,象被狂风吹散的柳絮一样;自己的一生动荡不安,象被风吹雨打的浮萍一样浮沉不定。明确: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比喻,对偶)也写了两个意思:国家分裂,命运艰辛。也暗示出国家和个人的命运是紧密相联的。
颈联
参考译文:兵败撤退渡过惶恐滩时,与部下谈起那些危难经历,心中惶恐不安;而今身陷敌手,将士们死的死,散的散,只身被押解渡过零丁洋,更感到孤苦零丁。
明确:我们来体会这两句诗意。可以看出“惶恐,零丁”两个词词真的很特别。同一个词在一句诗中前者各表地名,后者各表心绪。这是用了“双关”的修辞。那么颈联两句写了:形势险恶,境况危苦。
尾联
参考译文:人生自古谁无死,我宁愿让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永照史册。
明确:那么尾联就是作者直抒胸臆,表明舍生取义的决心,愿意以死明志。有句“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放在文天祥身上的再合适不过了。这是何等的民族气节?这也正是他惊天地、泣鬼神的人格魅力!
品味探究:《过零丁洋》前三联与尾联在感情格调上有何区别?
前三联将危急的情况和悲愤、孤苦的心情渲泻到了极致,尾联却笔锋一转,感情变得慷慨激昂,表明了自己为国抠躯的自豪和无畏。所以,尾联是主旨的话,前三联就是为此的铺垫。
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谈谈中国历史上“留取丹心照汗青”类似的表达“爱国”、“壮志”的诗词名句或人物。
明确:如苏武、岳飞、邓世昌、朱自清、闻一多、刘胡兰等等。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明.于谦<<石灰吟>>);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乌江>>);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徐悲鸿)
小结:
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是一首洋溢着爱国主义激情的诗篇,是文天祥的代表作。诗的尾联“正气凛然,掷地有声,它一直在感召着后代的仁人志土为祖国、为民族、为正义事业而奋斗献身。全诗慷慨悲壮,气贯长虹,通篇洋溢着浩然正气,是中华民族千古不朽的壮歌
过零丁洋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过零丁洋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过零丁洋
导入新课:在我国历史上的南宋时期,也是一个中华民族饱受耻辱的朝代——皇帝被掳,都城被侵,国人被屠。耻辱的历史让我们痛心,但却也造就了一个个爱国志士。例如我们上学期就学过“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的”陆子游。今天我们再认识南宋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学习他的悲壮佳作《过零丁洋》,感受他的崇高人格。(出示课题)
出示教学目标
检测预习
1、作者:
2、重点字词: 一经: 干戈: 寥落: 零丁:
丹心: 汗青:
写作背景
这是文天祥率兵与元军作战不幸被俘后第二年过零丁洋时所写。当时元军元军统帅劝他写信招降南宋将领张世杰,文天祥拒绝并写下此诗经死明志。接下来我们学习这首诗写感悟一下作者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样的精神财富。
一首诗歌只有朗读才能充分领悟它的内涵。我来挑一名同学试读诗歌。
我们来听读范读录音,注意朗读节奏、重音及感情基调,体会一下与自己刚才读的有何不同。
学生尝试有感情地朗读诗文,感知诗文主要内容。
指名个别学生朗读,师生对其朗读进行适当点评。
学生齐读诗作,增强对诗歌内容的感知。
我们在朗读上感悟诗歌有了很大进步。第二次我们结合课本注释,从内容上理解诗歌感悟诗歌。(全班分为两大组,每一组讨论学习两联,翻译大意,解释重点字词。然后提问学生,老师补充。)
首联大意是什么?写了哪两件大事?
参考译文:我这一生辛辛苦苦,靠着精通一种经书,并通过考试才进入了政界,可是却在兵荒马乱中渡过了四个年头。
明确:一是熟读经书走入仕途;二是国家危急勤王抗元
颔联
参考译文:祖国的大好河山被敌人践踏得支离破碎,象被狂风吹散的柳絮一样;自己的一生动荡不安,象被风吹雨打的浮萍一样浮沉不定。明确: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比喻,对偶)也写了两个意思:国家分裂,命运艰辛。也暗示出国家和个人的命运是紧密相联的。
颈联
参考译文:兵败撤退渡过惶恐滩时,与部下谈起那些危难经历,心中惶恐不安;而今身陷敌手,将士们死的死,散的散,只身被押解渡过零丁洋,更感到孤苦零丁。
明确:我们来体会这两句诗意。可以看出“惶恐,零丁”两个词词真的很特别。同一个词在一句诗中前者各表地名,后者各表心绪。这是用了“双关”的修辞。那么颈联两句写了:形势险恶,境况危苦。
尾联
参考译文:人生自古谁无死,我宁愿让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永照史册。
明确:那么尾联就是作者直抒胸臆,表明舍生取义的决心,愿意以死明志。有句“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放在文天祥身上的再合适不过了。这是何等的民族气节?这也正是他惊天地、泣鬼神的人格魅力!
品味探究:《过零丁洋》前三联与尾联在感情格调上有何区别?
前三联将危急的情况和悲愤、孤苦的心情渲泻到了极致,尾联却笔锋一转,感情变得慷慨激昂,表明了自己为国抠躯的自豪和无畏。所以,尾联是主旨的话,前三联就是为此的铺垫。
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谈谈中国历史上“留取丹心照汗青”类似的表达“爱国”、“壮志”的诗词名句或人物。
明确:如苏武、岳飞、邓世昌、朱自清、闻一多、刘胡兰等等。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明.于谦<<石灰吟>>);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乌江>>);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徐悲鸿)
小结:
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是一首洋溢着爱国主义激情的诗篇,是文天祥的代表作。诗的尾联“正气凛然,掷地有声,它一直在感召着后代的仁人志土为祖国、为民族、为正义事业而奋斗献身。全诗慷慨悲壮,气贯长虹,通篇洋溢着浩然正气,是中华民族千古不朽的壮歌
近几天都比较匆忙,备课也是匆匆忙忙的。还好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较高,不至于尬场。
上午第三节在18班讲了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公元1278年(宋祥兴元年),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北五坡岭兵败被俘,押到船上,次年过零丁洋时作此诗。随后又被押解至崖山,张弘范逼迫他写信招降固守崖山的张世杰、陆秀夫等人,文天祥不从,出示此诗以明志。
整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慷慨激昂的,表达了文天祥为国捐躯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要想让学生真正的去懂得,去深入诗歌的感情着实不易。想了想还是以读为主。
采取常规教学方法,先介绍诗歌的作者和写作背景。然后朗读诗歌。
一读、读出节奏和读准字音。
二读、读懂内容(根据课下注释了解诗歌大意)。
三读、读出感情。
四读诗歌,赏析文中所用的表现手法。
本节课值得肯定的地方是:
一、以读为主,学生的参与度,积极性很高。读出了以死明志的决心,读懂了文天祥的“民族魂”。
二、这首诗歌用的修辞比较多,颔联的比喻和对偶,颈联的双关,对偶和反复,尾联的反问等。学生易于理解。
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时间的把控。一首诗原计划的时间是一节课完成,结果用了一节半课。原因是默写占据了课堂时间,一不小心就想多说两句话,老师还是话很多话很多。
二、备课不够充分,深入。如首联写了作者一生的重要经历,其中出现了“起兵勤王抗元”学生对“勤王”这个词不太懂,而我竟然无言以对,当时悔的肠子都青了。还好下课铃声解救了我,赶紧查“勤王”。结果真的长见识了。
勤王有两层含义,一是勤王之事,二是救王于危难之间。一般而言第二层意思用到的比较多,勤王指的是统治者在遇到乱臣贼子,或者是外患威胁的时候,不在皇上身边的臣子会起兵前去救援皇上,我们管这种现象就叫做入京勤王。
对待知识不能糊弄糊弄就算了,要有精益求精的精神,学会钻研,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升水。
今天我们学习了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孩子们喜欢自己做主的课堂,希望自己能在课堂上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针对这样的学情,我放弃了原来继续使用课件的念头,想试试在学古诗的时候也模仿李镇西老师坚持“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做法。
课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因为虽然我不是主角了,但是我成了导演,任务更重。我设计了这样的几个环节:走近文天祥,走进《过零丁洋》,体会文天祥的感情。
孩子们在以前的课上曾经学习过文天祥的事迹,让他们介绍文天祥,各个都摩拳擦掌的跃跃欲试。对文天祥的了解也比较全面,老师稍微做总结就好。在第二个环节,走进《过零丁洋》的过程中,我着重设计了以下4个问题。
1、 讨论:此诗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两件大事?
——一是在他21岁时,因科举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2、 颔联两句有何联系?用了什么修辞?
——国家山河支离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历经艰辛危苦。“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用了比喻的修辞。
3、 颈联上句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诗歌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可见,诗中“惶恐”、“零丁”具有双层含义。
4、 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他的民族气节。
这样四个问题,就把本首诗的四联内容分析的很透彻了。在赏析颈联的时候,有一个难点,“惶恐”和“伶仃”有双层含义,这两个词又有什么作用?孩子们很难体会出来。我一再启发他们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可是要他们说得完整还是有点勉为其难。正在这时,我们的赵财源“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语言流利而又顺畅的说出了自己的见解。我称赞他是临危受命力挽狂澜的勇士,他还不好意思的脸红了……
最后,我又设计了拓展延伸题:
1、文天祥拒绝降元“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个有骨气的人,你能举出类似的事例吗?
——蔺相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苏武执汉节牧羊十九年;民族英雄岳飞精忠报国最终死在风波亭上;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刘胡兰在敌人铡刀下慷慨就义。
2、你还能写出哪些透着铮铮骨气的名句?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明.于谦<<石灰吟>>);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宋.郑思肖<<画菊>>);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乌江>>);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徐悲鸿)????
孩子们又找到了展示自己的机会,个个争先恐后的发言,集体的智慧就是强,他们提供的句子远远超出了我准备的范围。最后我们齐背《过零丁洋》,铃声响起,我们热情高涨的走向操场。
这节课我上的很有感觉,孩子们也都很有感觉,师生良性互动,在课堂上促进了感情的交融,我发现下课后他们看我的眼神都觉得更亲近了。以后我要多上这样的课……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