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语文教案 >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春夜洛城闻笛教学设计

日期:2021-04-19

这是春夜洛城闻笛教学设计,是优秀的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春夜洛城闻笛教学设计

春夜洛城闻笛教学设计第1篇

  教材分析:

  《春夜洛城闻笛》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一首诗。李白在客居东都洛阳的一个夜晚,辗转反侧,听到笛子吹奏《折杨柳》曲调,不禁被它勾起对家乡的怀念。这首诗写的是闻笛,更抒发了对家乡和家人的深切思念。

  设计理念:

  借助古诗文这一教学平台,通过“读、写、议”等行之有效且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并恰当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情趣,拓展思维,从而突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

  教学目标:

  1、自主阅读,借助注释等理解古诗的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3、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点:

  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听到笛声所引起的思乡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学生朗诵《静夜思》

  2、请同学们想一想,这首古诗的作者是谁?

  3、学生交流(李白)

  4、你熟悉李白吗?(学生汇报交流,教师随机补充。)

  (出示李白简介: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仙”,和杜甫并称为“李杜”。年轻时辞亲远游,想要入朝为官,几经坎坷,最终寄情诗酒山水。)

  5、这首诗主要是写什么的?(学生交流)

  (在这首诗中,引发诗人思乡情感的是空中那轮皎洁的明月。但是,对游子来说,能勾起自己对家乡的思念的,又何止这月亮呢?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李白的另一首表达思乡情感的诗——《春夜洛城闻笛》,看看又是什么勾起了李白的思乡情。)

  6、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7、质疑课题。

  (1)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

  ① “洛城”:东都洛阳,在今河南省。

  ② 这首诗写在春天的一个夜晚

春夜洛城闻笛教学设计第2篇

1教学目标

1.了解“柳”的寓意,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描述诗歌意境。

2.深情朗读,合作探究,学会抓住关键词语体悟诗歌情感的方法。

3.感受诗人的思乡之情,欣赏李白诗歌的风格特色。

2学情分析

我教一个班的语文课,共有学生53人。班里大多数学生对语文课的知识接受基本没问题,但也有部分学生连拼音和识字都不能进行,更别说写作文以及理解文言文了。

对于教材中要求背诵的课文、段落、古诗,多数的学生都能完成。在阅读的过程中,能积累一些好的词语和句子。在读课文方面,大部分的学生都能做到读正确。但是对于理解古诗意象、意境,感受作者情感,还存在一定困难。

3重点难点

1、理解言外之意的诗意体现方式。

2、区分表面意思与实际意思的层次性理解。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春夜洛城闻笛教案

一、导入。

1、激活求知欲——朗诵一遍之后问:这首诗大家应该都知道是什么意思了吧?(峰回路转)读懂了,那编课本的编辑们还要我们学习它什么呢?请回答!

大家课前读过这首诗吗?有没有同学问过这样的问题?或者有问这首诗到底好在什么地方的同学

吗?(这些提问,让整堂课有了一个角度和制高点)

2、(再次峰回路转)李白是个开朗豪放的诗人,属于浪漫主义诗人,从“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沦送我情”,“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等诗句中,我们知道李白是一个很开朗豪放的诗人。可《春夜洛城闻笛》表现的,却是一种压抑且挥之不去的绵绵思乡之情,这与他的豁达性格是不是很矛盾?

答:不矛盾!从“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到“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到这首《春夜洛城闻笛》,

表现的虽是孤独而幽思不绝,但读起来却也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从风格上完全符合他那奔放的个性。

活动2【讲授】整体感知

二、 走近作者

请同学说出自己了解的李白,教师出示课件补充。

师:酒和诗是李白一生的最爱,人说“太白十诗九月”,同学们知道哪些李白写月的诗?自由回答,教师出示课件补充。

三、 学习《春夜洛城闻笛》

1、 找生试读,学生评价。

2、 了解写作背景

3、 听配乐朗读

4、 自由读。

5、 了解诗意。

6、赏析诗歌。

活动3【活动】深入研读

四、学生自学、师生互动、教师精讲点拨:

(1)“暗飞声”中“暗”如何理解?

(2)“散入春风满洛城”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小组内交流讨论,班内展示。

6、再创作,改写成散文。

7、小结

中华民族是一个故土难离的民族,李白也是一个和你、和他、和我们大家一样的、有血有肉的人,所以,这首诗也就使得那些不论是古时,还是现代的游子们,经常挂在嘴边心头的诗篇之一了。

春夜洛城闻笛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春夜洛城闻笛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春夜洛城闻笛教案

一、导入。

1、激活求知欲——朗诵一遍之后问:这首诗大家应该都知道是什么意思了吧?(峰回路转)读懂了,那编课本的编辑们还要我们学习它什么呢?请回答!

大家课前读过这首诗吗?有没有同学问过这样的问题?或者有问这首诗到底好在什么地方的同学

吗?(这些提问,让整堂课有了一个角度和制高点)

2、(再次峰回路转)李白是个开朗豪放的诗人,属于浪漫主义诗人,从“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沦送我情”,“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等诗句中,我们知道李白是一个很开朗豪放的诗人。可《春夜洛城闻笛》表现的,却是一种压抑且挥之不去的绵绵思乡之情,这与他的豁达性格是不是很矛盾?

答:不矛盾!从“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到“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到这首《春夜洛城闻笛》,

表现的虽是孤独而幽思不绝,但读起来却也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从风格上完全符合他那奔放的个性。

活动2【讲授】整体感知

二、 走近作者

请同学说出自己了解的李白,教师出示课件补充。

师:酒和诗是李白一生的最爱,人说“太白十诗九月”,同学们知道哪些李白写月的诗?自由回答,教师出示课件补充。

三、 学习《春夜洛城闻笛》

1、 找生试读,学生评价。

2、 了解写作背景

3、 听配乐朗读

4、 自由读。

5、 了解诗意。

6、赏析诗歌。

活动3【活动】深入研读

四、学生自学、师生互动、教师精讲点拨:

(1)“暗飞声”中“暗”如何理解?

(2)“散入春风满洛城”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小组内交流讨论,班内展示。

6、再创作,改写成散文。

7、小结

中华民族是一个故土难离的民族,李白也是一个和你、和他、和我们大家一样的、有血有肉的人,所以,这首诗也就使得那些不论是古时,还是现代的游子们,经常挂在嘴边心头的诗篇之一了。

春夜洛城闻笛教学设计第3篇

教学目标

1、初步鉴赏诗歌。

2、积累“月”“折柳”和“笛声”三个意象。

3、讨论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手法。

教学重点

1.通过停顿、重音、语速、语气、语调的朗读训练,提升诗歌的阅读能力与水平。

2.背诵全诗。

教学难点

1.了解古曲《折杨柳》的意义,理解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2.用文字改写古诗。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媒体 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以初夏的天气炎热作为引子,自然贴切,引入对春天的回忆,跟随李白去洛阳城走一走。引导学生回忆已学过的李白作品《峨眉山月歌》、《静夜思》等,自然转入对李白的介绍,ppt呈现李白的简介。明确李白是个好喝酒,爱交朋友的人。

活动一:跟随李白,走入洛城

学生自读诗文,读准字音。让学生读后简单描述诗文内容,师总结后明确内容可以从题目入手,即题解(时间、地点、事件)。

学生齐读诗文,读出节奏。第一遍后请同学点评,师明确诗文的节奏和重读,停顿等,然后小组组织自读,再全班齐读。

师提问:洛阳城的笛声到底怎样让李白忘不了?引入下一活动。

活动二:聆听笛声

学生:玉笛。

师:玉笛是什么样的笛子?

生:精美的笛子。

师:“暗飞声”呢?

生:笛声听得不明确,隐隐约约婉转悠扬。

师:笛声既然听得不真切,那为何能“满洛城”?小组讨论后回答。

师明确:夜晚安静的洛阳城春风带着笛声一路飘散,作者的心里全是这样的笛声。

师:为什么作者心里全是笛声?

生:因为这是折柳曲。

师:折柳曲代表着什么?

生:离别,哀怨。

师呈现ppt,“三句点出《折柳》曲。古人送别时折柳,盼望亲人来归也折柳。据说“柳”谐“留”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别情。《折杨柳》曲伤离惜别,其音哀怨幽咽。”明确折柳曲与送别有关。

师小结:原来在春夜的洛阳城,李白听见了代表离别的折柳曲,勾起了他的思乡之情。

全班有感情地朗读李白的这一首思乡之作。

活动三:离开洛城

老师配乐,全班同学在古典的音乐中尽情读出李白的思乡之情。

师呈现仿句,“离愁是洛城的折柳曲,飘不回太白遥远的家乡;离愁是泪湿的双袖,擦不干岑参东望的故园。”生齐读。

师:离愁还是什么呢?

呈现诗文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

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范云)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龚自珍)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 苏轼”

生自读,小组交流后自己选择喜欢的两句话来仿写。

课堂展示并修正。

作业:背诵并默写全文。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