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范文 > 幼儿园教案

小班科学领域教案20篇

日期:2021-02-02来源:幼儿园学习网

这是小班科学领域教案20篇,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小班科学领域教案20篇

第1篇、小班科学活动教案:认识圆形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在认知过程中,容易受外界事物和情绪的支配。无意记忆占优势,常常在无意中记住一些事物。游戏、操作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形式,如果单纯让幼儿认识圆形,幼儿会感到很枯燥,兴趣往往不高,而且效果也会不好。因此,在设计这个教学活动时,让幼儿在游戏操作中了解一些常见的圆形物品与特点,从而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观察探究的兴趣,发展幼儿的感知、观察和想象能力。

  活动目标:
  1、在认知、操作和游戏活动中掌握圆形的特征。
  2、在周围环境中寻找圆形物体,感知圆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活动室布置一些圆形的物品。
  2、圆形纸一张,圆形物品若干(如镜子、瓶盖、铃鼓、盘子)。
  3、幻灯片,每桌一只箱子,箱子里有各种不同的圆形物品,操作纸若干、彩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认识圆形物品。
  师:(用神秘的口气加眼神)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箱子的玩具,请你们每人拿一件在桌上玩一下,说说它是什么?
  幼:我拿的镜子,
  幼:我拿的铃鼓,
  幼:我拿的盘子……
  师:你发现了什么?这些物品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幼:他们都是圆圆的。(引出圆形这一话题。)
  师:(出示一张圆形的纸)提问:它像什么?
  幼:它像盘子,
  幼:它像太阳,

  二、感知圆形的特征
  师:请小朋友自选圆形物品,沿着物品的表面和边缘触摸,互相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幼:平平的,
  幼:圆圆的,
  幼:边缘是光滑的,
  幼:没有棱角……(幼儿交流,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
  师:说一说,你还见过哪些东西也是圆形的?(鼓励幼儿说出在家里或者在其他地方见到的圆形物品)
  幼:碗、盆,球、掉灯……

  三、观察幻灯片《杂技表演》
  师:说一说,画面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幼 :奇奇、乐乐、欢欢、小熊。
  幼:他们在玩杂技。
  师:想一想,圆圈能翻跟头,为什么方圈不能呢?
  幼:方圈不光,它有角翻不过去。(引导幼儿说)
  师:看一看,独轮车的轮子是什么形状的?还有哪些东西也是圆形的?
  幼:圆形的,(幼儿一起说)
  幼:还有球,呼啦圈,滚圈,盘子

  四、做圆形标记
  发给每个幼儿一张白纸(四周打好圆形的小孔),指导幼儿沿小孔撕成圆形,然后请幼儿在圆形纸上画出自己喜欢的东西或作一个标记,做完后把它贴到自己的物品上作为标志。

  五、寻找圆形物品
  引导幼儿寻找活动室里的圆形物品,要求幼儿用语言表达出来如“我发现: 是圆形的”。并把他们有规律的摆放到数学活动区。

  活动延伸:
  为幼儿准备一些画有圆形的纸,启发孩子在圆形上面添加几笔后变成另一个图案(如太阳,苹果),鼓励他画的越多越好。

  教学反思:
  1、通过本节课的活动,幼儿能够从众多物体中区分出圆形,能够通过观察,寻找到生活中的圆形物体。
  2、本节课,我上的还是比较成功的,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这次活动我遵循了幼儿的年龄特征,以幼儿的兴趣为前提,通过幼儿喜欢的泡泡来引出了今天的活动主题 ——认识圆圆世界,幼儿能够根据老师的引导参与其中,并一步一步的认识圆形。不足的是,我觉得我的语言还不够儿童化,有些话语稍显生硬,幼儿听不太明白,导致整节课的活动进程有点不流畅,我以后一定要多听其他老师课,综合他们的教学语言,最终形成我自己独特的教学语言。
  3、如果让我重新上这堂课,我将利用课件来展示各种圆形,设计吹泡泡的游戏让更多的幼儿参与其中,因为在我看来,通过课件展示的泡泡更加生动,更加能够吸引住幼儿的眼球,设计吹泡泡的游戏,更加能够调动幼儿的参与兴趣。

第2篇、小班科学活动颜色变变变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 认识红,黄,蓝色,根据色彩标记匹配相应的瓶子。  
  2. 感知两种颜色混合后变出新颜色的现象。  
  3. 在活动中能认真观察、大胆尝试,体验发现的乐趣。
  4. 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 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装有小半瓶水的透明瓶子人手1个,在瓶盖里面分别涂有红黄蓝颜料。  
  2. 红黄蓝颜色标记分别固定在塑料筐上,颜色标记20份。
  
  活动过程:        
  一、教师表演魔术,导入活动内容。  
  1. 师:欢迎大家来到魔法学院,我是魔法师。今天我要教大家编一个魔术。  
  2. 师:这是什么呀?瓶子里有什么?水是什么样子的?(水是透明的,无色,无味,会流动。)  
  3. 师:看仔细楼,现在它要和我们玩变魔术了,但我们要一起念一句咒语“水宝宝,变变变!”它才会变的。我们来试试?(教师先横着摇动瓶身,据幼儿情况而定,让水接触瓶盖里的颜料)  
  师:(语气的神秘感):哇,水宝宝怎样了?会变色呢!变出了什么颜色?你们想玩吗?  
  4. 给变出颜色的水宝宝贴上相匹配的标记。  

  二、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引导幼儿勇于尝试探索。  
  1. 师:老师准备了每人一个瓶子,我们一起来变魔术,一定要说:“水宝宝,变变变哦”。  
  2. 幼儿自由探索。引导幼儿自行取一个瓶子,轻摇瓶身,使其变色。(老师指导鼓励孩子)  
  3. 师:你们的水宝宝变了吗?变出了什么颜色?(幼儿交流讨论)给你们的水宝宝贴一个颜色标记吧。  
  4. 师:水宝宝玩累了想休息了,我帮它找个家,红色的水宝宝住红标记的家,请小朋友们看着标记给你们的水宝宝也找个家吧。(与框子对应放) 

  三、教师解读秘密。  
  1. 引导幼儿进行猜测。  
  师:好奇怪呀,水宝宝怎么会变颜色呢?肯定有秘密,我们快来找找。  
  2. 请2个幼儿演示操作,没有颜料的瓶子和有颜料的瓶子进行试验。  
  3. 师:你发现了什么?这瓶怎么没变不出来,而另外一瓶却变出来了?(幼儿猜想)  
  4. 师:我们把瓶子打开来找一找秘密吧。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5. 小结:原来盖子里藏了颜料,颜料被水溶解就变成了有颜色的水,而盖子里没有颜料当然就变不出来了。(词:溶解)  

  四、交换瓶盖感知两种颜色混在一起的变化。  
  1. 师:看看老师的瓶盖里还有颜料吗?现在我要请另一个颜色(黄)和它做好朋友,两种颜色在一起会怎么样,你们想知道吗?那让我们一起来念咒语吧!  
  2. 教师将两种不同的颜色混合在一起,请幼儿观察色彩的变化。  
  3. 提问:瓶子里的水有变化吗?变成什么颜色了?你的水原来是什么颜色,它找了什么颜色当好朋友,最后变出了什么颜色?(幼儿讲述)  
  4. 总结:哇,颜色可真有趣,原来不同的颜色混在一起还会变成另一种新的颜色呢!让我们把这个秘密带到区域里再玩一玩,变出更多不同的颜色吧!  
  5. 结束活动,幼儿离场。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中,幼儿的积极性都非常高,激发了幼儿对颜色的探索欲望,让幼儿在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 ,发现颜色变化的规律。在幼儿动手操作橡皮泥时,老师没有提醒幼儿让幼儿用手指用力的搓橡皮泥,让两种颜色能够更好的融合到一起,变出第三种颜色,在动手操作这一环节中,应该让幼儿学习自己记录结果会更好。在结束环节,由于幼儿存在个别差异,个别幼儿不能主动地参加到游戏中去,有了这次的经验,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表现的更好!

第3篇、小班科学玩沙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探索并感知沙子的基本特性。
  2、了解沙子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验沙土游戏的快乐。
  3、通过了解沙尘暴的有关知识,培养环保意识。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活动准备
  1、沙漠和海滨的录像、几种颜色的沙子标本、水泥少许。
  2、每桌一盘沙子、五个沙箱,每个幼儿一杯沙子、一罐土。
  3、冰糕棍、抹布、盛清水的杯子(每组必备)、废旧物品制作的漏斗。
  4、铲子、小水桶、印模、吸铁石、网眼大小不同的筛子、废旧纸杯、玩沙工具等。
  5、沙尘暴录像带、一盘沙、用报纸卷好的纸简。

  活动过程
  一、细细的沙
  (一)美丽的沙
  1、录像画面一;广阔的沙漠
  引导幼儿讨论:沙漠里的沙子是什么样的?(黄色,干燥,有许多)
  2、录像画面二:美丽的海滨
  引导幼儿讨论:海滨的沙子是什么样的?(非常细,柔软,湿的)
  3、小结:沙子的颜色很多,最常见的有白色、黄色,还有黑色、红色和紫色。(逐一出示红色、黑色、紫色沙子标本给幼儿看)
  自评:幼儿仅仅对常见的黄沙比较熟悉,通过观看录像片,丰富了幼儿对沙子的认识。

  (二)细细的沙
  1、请幼儿随意玩沙,通过看、摸、吹、闻来感知沙子的基本特征。
  (幼儿:点点的、小豆豆、粒粒的,经老师引导后说出是颗粒状的)。
  2、两个幼儿为一组进行装沙游戏,用筛子、水桶、铲子、漏斗等工具,想办法使沙子流动起来,感知沙子流动的特性。
  自评:幼儿对操作活动很感兴趣,每两人合作装沙,变换着不同的操作材料,他们一会儿把沙子放到漏斗里,一会儿把沙子放到小筛子上,观察沙子在不同物品上的变化。幼儿说:沙子像溪流,能像水一样流出来;这个漏斗孔太小,用手一捏就可以让沙子很快地流下来;从筛子上流下去的是碎沙子。
  3、引导幼儿在盛水的杯子里放人沙子,然后用冰糕棒搅一搅并观察,有什么变化。(水变得有些浑浊,沙子沉到杯底、沙子变湿了,且不溶于水)
  4、请幼儿分别用两个同样的矿泉水瓶(瓶底打孔)装等量的沙、土,再请幼儿分别向两个瓶子倒入同样的水,说说看到了什么现象(盛土的瓶只有少量的水流出,大部分水被上吸收;沙子中的大部分水较快地从瓶底流出,只有很少一部分被吸收)。
  自评:幼儿以往有过玩水的活动经验,知道盐、糖溶于水的道理,所以在这个环节中幼儿通过简单操作就很快得出了结论:沙子不溶于水,但是有吸水性,其吸水性比土要差。但要注意提醒幼儿倒入沙子和土中的水要一样多,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
  5、为幼儿提供铲子、水桶、印模等,幼儿分组用沙子造型,其中一组幼儿的沙盘装有干沙子,另一组装有湿沙子,观察比较二者的不同:湿沙子能抱成团,干沙子不容易抱成团。提问:谁有办法使干沙子容易做造型?(幼儿自己动手加工湿沙子)
  6、请幼儿将吸铁石放入沙盘中自由拖动,看一看有什么现象发生:沙土中含的一些铁屑能被吸铁石吸上来。
  7、每人一盘沙,将适量颜料倒入盘中,请幼儿用手揉捏均匀,感知沙子有吸附性,能够着色。(将彩沙晾干后待用,可制作沙画)
  自评:此环节幼儿的兴趣点最高,他们乐此不疲地反复用湿沙做各种自己喜欢的造型,如:坦克车、生日蛋糕、小花、大树等等,起初有的幼儿说两种沙子都可以做出造型,但是经过验证干沙做不成,而湿沙则很容易。幼儿对沙子中含有铁屑的事实百思不得其解,虽然经过反复的操作,也知道磁铁只吸铁制品,但仍然不太理解沙中含铁的现象,只停留在对吸铁过程的兴趣,因此应就沙子的来源、开采等方面再丰富幼儿的经验。

  (三)坚硬的水泥沙
  1、请幼儿讨论沙子的作用。
  2、自制水泥沙:沙子是建筑材料的一种,必须和水泥混合使用才更坚固。
  请每组幼儿取一杯沙子,半杯水泥,自制成水泥沙。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有什么感觉。(是软还是硬)
  3、把糊状水泥沙晾干后再请幼儿观察。
  (小结:沙子虽然是松散的,可是与水、水泥混合晾干后,就会变得非常坚硬。沙子是造房子不可缺少的材料。)
  活动延伸:引导幼儿玩建构游戏一一把积木当砖块砌墙,分别用沙子、水泥、自制水泥沙、盖房子,感知水泥沙的粘和力强。
  自评:幼儿知道沙子最大的用途是建筑装修,但对水泥沙的作用却不很了解,幼儿通过此环节的操作、比较,知道了水泥沙才是人们用于建筑的坚固结实的材料。

  二、沙尘暴
  (一)讨厌的沙尘暴:请幼儿观看沙尘暴的录像
  请幼儿讨论:为什么会出现沙尘天气?沙尘对人类有什么危害?(迷眼睛、把东西吹倒、路上的司机看不见车、刮脏衣服、引起感冒……)

  (二)“防治”沙尘暴
  1、出示一盘沙土,请幼儿想办法用报纸筒将沙土吹起来。
  2、出示一盆种有植物的沙土,请幼儿试一试能不能把沙土吹起来。
  请幼儿讨论:为什么沙盘中的沙土能吹起来,而种有植物的沙土却不能吹起来?(植物的根把沙土固定住了)
  请幼儿讨论:
  1、如何防治沙尘暴?
  2、为什么种树种草能防治沙尘暴?
  延伸活动:在沙土中种植草、小苗等绿色植物,观察沙土的变化。
  自评:幼儿对跟自己的生活有关的沙尘暴的危害有较多的了解,但提供给幼儿观察的植物最好是种植在透明的容器中,这样才能使幼儿直观地了解到植物的根与沙土的关系。

  三、玩沙游戏
  (一)过生日
  玩法:将纸杯装满沙子,拍紧,倒置后小心地将纸杯抽起,便做成一层“蛋糕”,用稍小的纸杯采取同样的方法在做好的“蛋糕”上再做一层,便成为双层“蛋糕”,把小木棍插在“蛋糕”上当“蜡烛”,玩过生日的游戏。

  (二)抗洪抢险
  目标:通过抬、背、扛等动作,锻炼幼儿的体能,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
  准备:沙袋若干,在10米外布置一条“河”。
  玩法:幼儿当抗洪战士,分成若干组,每组人数相等。教师发令后,每组幼儿迅速把沙袋搬运到河边,并叠放整齐。可以一人扛、背,也可以两人抬。搬运沙袋多的那一组为胜。

  (三)运粮入仓
  目标:练习挖的动作,培养幼儿集体合作精神。
  材料:玩沙工具(小桶、小铲),两个相同的大桶。
  玩法:将幼儿分成两组,以“运粮食”为主题,沙子当“粮食”,大桶为“粮仓”,幼儿当“运粮人”。“运粮人”从沙地挖“粮食”,装满一小桶即可把“粮食”运入“粮仓”。比一比,看哪组最先把“粮仓”装满。

  活动反思:
  沙子是幼儿最常见,也最爱玩的廉价的游戏材料,但以往大都停留在一些无目的的自由活动,本次活动的设计意图在于通过教师精心准备而投放的游戏材料,有目的地引导环节的设计,让幼儿在玩沙活动中感知沙子的一些基本特征、沙子对人类的作用等。由于是幼儿自己操作得出结论,因此,他们的兴趣极高,不停地探索验证,干沙做不成,而湿沙则很容易造型。本活动较好地体现了让幼儿在玩中学习、玩中思考的教育思想。

第4篇、小班科学活动垃圾回收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有废物利用的意识,对回收垃圾、给垃圾分类有兴趣。
  2.养成回收垃圾的习惯,增强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意识。
  3.知道垃圾可以回收变成新的物品,垃圾是有用的,掌握垃圾分类的方法。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1.认知准备:幼儿对生活中的垃圾有一定的认识,看见过垃圾场、垃圾堆。
  2.材料准备:
  (1)垃圾场图片,玻璃从回收到再生的图片一套。
  (2)几个大篮子。
  (3)每个幼儿从家里带来报纸、易拉罐、纸盒子、玻璃瓶等废旧物品(装在大篮子里)。

  活动过程:
  一、提问,引出话题。
  师:什么是垃圾?(不要的东西、没有用的东西就是垃圾。)

  二、观察垃圾场图片,了解垃圾的去向,知道垃圾多了的坏处。
  1.了解垃圾的处理方法以及给人们带来的害处。
  师:我们每天都要扔掉一些垃圾,地球上的垃圾越来越多。这么多的垃圾都到哪里去了呢?用以下这些方法来处理垃圾有什么缺点?会给人们带来什么害处?
  掩埋法:占空地,污染地下水,容易滋生老鼠、苍蝇、病菌;
  焚烧法:容易产生烟尘污染;
  积肥法:农业生产几乎都不用积肥了。
  2.启发幼儿讨论:有什么办法可以减少垃圾?

  三、引导幼儿为垃圾分类。
  1.出示幼儿带来的各种废旧物品,请幼儿动脑筋想一想:这些垃圾真的就没有用了吗?
  (1)观察“玻璃瓶从回收到再生”的图片,悦一说废旧玻璃瓶是如何变成崭新的玻璃制品的。
  (2)讨论:废纸怎样变成新纸?旧的易拉罐怎样变成新的易拉罐?
  小结:垃圾并不是非丢不可,很多垃圾还是可以再利用的。有工人叔叔专门把废旧物品收回去,重新制成新的物品。
  2.引导幼儿给垃圾分类。
  师:为了方便回收,我们应当把垃圾分类整理。看一看,哪些废品可以分为一类呢?允许幼儿互相讨论,可提示幼儿,把质地相同的东西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并探索用图案标志来标明种类。
  一般来说,垃圾中可以回收的物品可分为四类:
  (1)金属:如铁罐、铝罐、锡等,回收后送往工厂,可以再冶炼成各种金属制品。
  (2)纸张:利用旧纸做原料,制成再生纸。
  (3)玻璃:汽水瓶、酒瓶等玻璃罐,经过清洗、消毒后可以再重复使用或重新加工制成新的玻璃制品。
  3.提出要求:以后小朋友把家里的废旧物品拿到幼儿园来,并分类放好,再卖给收废品的人。愿小朋友都争当小小环保尖兵,让好多废品又变成新的有用的东西,为地球减少垃圾,节约能源。

  活动反思:
  幼儿通过探索实践活动了解了哪些是可回收的物品,培养了幼儿认真观察、归纳分类的能力;活动延伸将教育从课内拓展到课外,起到了家园共育的作用,也让幼儿体验了垃圾回收带来的乐趣。

第5篇、小班科学活动没有水怎么办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 通过亲身体验,进一步认识水的重要性,懂得要节约用水。
  2. 通过讨论面对的具体问题,发展初步的解决问题的意识。
  3. 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 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 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 在户外进行玩沙、玩泥的活动,或是在室内进行颜色游戏。
  2. 将活动室的水闸关闭。

  活动过程
  1. 要洗手,却没有水怎么办?在幼儿等待、寻求解决办法的同时,让幼儿体会没有水给我们带来的不便,进而引发对水的重要性的认识与讨论。
  2. 洗手后, 与幼儿讨论如果没有水会怎样, 会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进一步认识水的重要性。
  3. 引导幼儿说出水的用途,老师总结:水对我们日常生活很重要,没有水会严重影响我们的生活,引导幼儿懂得要珍惜用水。
  4. 老师利用假设性的问题引发幼儿思考,鼓励幼儿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例如:
  如果吃午点前没有水洗手怎么办?
  如果没有水洗衣服怎么办?
  如果没有水浇花怎么办?
  5. 引导幼儿讨论,我们可以怎样节约用水。

  活动评价
  1. 能说出水的用途与重要性。
  2. 愿意想办法解决问题。

  活动建议
  由于幼儿的年龄较小,在讨论节约用水的问题上,一定要与幼儿的生活密切相关并要具体。如:洗手不玩水、关紧水龙头等。
  与家庭合作,培养幼儿节约用水的好习惯,使幼儿在幼儿园的教育能在家庭中得到延伸、巩固,在家园一致的努力下,使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活动反思
  新《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尽量为幼儿创设条件,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验发现的乐趣。

第6篇、小班科学活动有趣的萝卜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感知各种萝卜的不同特征,指导萝卜的品种。
  2.初步尝试在表格上记录自己猜想的结果。
  3.愿意进行探索活动,感受发现的快乐。目标制定从情感、态度、知识技能三方面制定,全面、有效。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白萝卜、胡萝卜、一点红、绿萝卜的实物准备;小刀一把;
  再准备一块砧板。

  活动过程:
  一、萌发探索萝卜的兴趣,教师引导
  师:小朋友,小兔菜地里的萝卜成熟了,让我们一起去帮帮他们,拔萝卜吧!
  师幼随着音乐,拔萝卜。

  二、 感知萝卜的外部特征(颜色、形状、表面)
  师:你拔了一个什么颜色萝卜?
  师:白色的萝卜形状是怎么样的?(椭圆形)
  师:白色萝卜叫白萝卜。
  ——一点红
  师:萝卜上有白色、有红色,这叫一点红。
  ——胡萝卜
  师:这个萝卜是什么颜色?是什么形状的?
  ——绿萝卜
  师:绿萝卜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心灵美。
  绿萝卜摸起来,是什么感觉?
  这些萝卜是长在哪里呢?(泥土里、田里)
  ——出示PPT
  师小结:其实这些萝卜是一个大大的根,长在泥土里,我们需要用大大的力气把它们拔起来。

  三、 萝卜分类
  货架上四个框框,有红色、绿色、橘黄色、一点红的四种颜色的框框
  ——幼儿根据自己手中的萝卜的类型进行分类
  师小结:我们认识了萝卜的颜色,这些都是萝卜表皮的颜色,就像我们小朋友穿的衣服一样。

  四、观察、记录萝卜皮肉的颜色
  如果把萝卜切开来,会是什么颜色呢?
  ——出示表格
  师:这张表上有什么呢?表格上的小问号是什么意思呢?眼睛是什么意思?
  ——教师根据幼儿的猜想,依次贴上不同的颜色标志
  ——切开相应颜色的萝卜,让幼儿进行验证。
  师小结:原来呀,白萝卜和胡萝卜表皮的颜色和肉肉的颜色是一样的。
  师:一点红、心里美的萝卜切开来是什么颜色呢?
  ——拿2张颜色图片,上来贴在表格上。
  师:请小朋友说说看,你选了哪几种颜色?为什么?
  ——女孩子、男孩子分组粘贴,进行猜想
  一点红——切开来(白色)
  心里美——切开来(枚红色)

  五、品尝萝卜
  师:那我们小朋友都喜欢吃萝卜吗?---喜欢、不喜欢。
  教师小结:其实,萝卜的营养非常的好,也很好吃,我们要多吃它。小兔为了感谢我们给我们送来了很多好吃的萝卜,你们想怎么烧呢?陈老师这里也有几种烧法,一起来看一看吧。有。。。
  师:“你们想不想吃啊?”-------想
  师:“我们樱桃班里的甬港饭店已经为我们准备了美味的萝卜宴,我们也一起来尝尝吧?------好(放音乐结束)

  活动反思:
  对于小班幼儿,创设情境的教学是有效的导入方式。
  有幼儿说“像小老鼠的脑袋”,教师可以抓住时机,以此来丰富幼儿的想象。
  对幼儿抓得比较紧,牵着幼儿走。应以对话的形式和幼儿进行交流,让活动更加生动、流畅,
  按萝卜的自然属性颜色进行分类。符合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
  形象生动的表格用猜想、验证的方式,帮助幼儿梳理经验。对小班幼儿,这种表格的记录方式也是可行的。
  打破思维定势。“眼见的才是真实的,不能想当然。”
  切萝卜的方式,应该多角度去切,让幼儿切实查证萝卜里面的颜色,这样才是科学的。
  小朋友知道了萝卜不仅有趣,它还有很多吃法,刺激幼儿的食欲。

第7篇、小班科学活动动物的家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观察、了解动物生存的环境。
  2、认识陆、海、空的动物。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
  1、动物图卡。
  2、绘有底图的纸。
  3、动物园门票。
  4、白色、色纸、胶带。

  活动过程:
  1、想想:
  (1)老师拿出动物的图卡,然后请小朋友想想它们的家在哪里?
  (2)老师展示动物生活环境的书或图片,加深孩子的印象。
  2、拿出一张已画好底图的纸,画有陆地、天空与海洋。
  3、拿出几张动物图卡,如:老鹰、青蛙、小白兔、鱼,请小朋友放在其生长、生活的地方。
  4、老师再拿出一些动物,问小朋友它们的家在哪里?
  5、因为有些小动物的家太远了,有些家被破坏了,所以请小朋友来为这些动物设计一个大的“家”

  活动反思:
  我班幼儿对小动物特别感兴趣,经常在图书屋看书的时候选择有关动物的图书观看,有时甚至两个小朋友为争一本书会争吵起来。于是我想和小朋友进行一次和动物有关的活动来提升幼儿对动物认识的相关经验。
  在这次活动中幼儿在动口、动脑和动手的过程中不仅能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来始终围绕主题进行活动,并且在活动中学到了新的知识、提升了有关动物的相关经验。就是在活动中老师应注意个别环节对幼儿情绪的调动的技巧。

第8篇、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做果汁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让幼儿了解各种水果的名称,通过让幼儿动手操作,培养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并了解果汁的制作过程,从而了解水果的更多的营养价值。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
  2、了解制作果汁的过程,知道果汁有营养。
  3、能说出各种水果的名字及各种营养价值。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各种水果的名字,及营养价值。
  教学难点:动手切水果。

  活动准备
  新鲜易切的水果、榨汁机、塑料刀、盘子、杯子等。

  活动过程
  一、提问:
  “你们喝过什么果汁,喝果汁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好处?”里面都有那些水果,说出水果的名字。{教师出示各种水果,幼儿说名字}
  2出示制作果汁的用具,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二、教师与幼儿一起制作好喝又有营养的果汁:
  (一)让幼儿在盘子中切水果。{教师指导幼儿注意安全。}
  (二)将切好的水果放入榨汁机中,教师盖盖子。
  (三)请一位幼儿打开开关。
  (四)将果汁倒入杯中请幼儿品尝。

  三、大家一起品尝不同的果汁,并请幼儿说说它们的营养价值。

  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的活动,使我感到对于一些科学活动,要让幼儿大胆尝试,从操作中获得知识,这样比只靠教师的传授更能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幼儿获得的知识更直观,尤其是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我们更要相信幼儿的能力,要多放手,而且教师选择的主题内容要贴近幼儿的生活,这样才能更好的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使幼儿在玩中学习,获取更多的知识。

第9篇、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可爱的小兔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了解兔子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萌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探究欲望,培养幼儿初步的科学素质,掌握简单的科学方法。
  3、通过游戏活动进一步引发幼儿的关爱情感。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活动准备:
  小兔3只、食物(鱼、肉、草、菜、萝卜)、表格、纸和笔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1、 师带领幼儿悄悄去看一位小客人,幼儿自由坐落。
  2、 请个别幼儿摸摸、猜猜, 然后请出小白兔。

  二、观察梳理活动:
  1、 幼儿自由观察抚摸了解外形。
  幼儿自由讲述兔子的外部特征:红眼睛、长耳朵、三瓣嘴、毛、尾、腿
  2、 幼儿自由喂食。
  师:请你试一试小兔到底喜欢吃什么;幼儿从食物中自由选择食物进行喂食。
  3、共同完成表格记录,得出结论;
  小结:长在泥土里的叫植物,吃植物的那些动物一般都是很温顺的,还有什么动物也吃草?只要我们不去欺负它们,它就不会伤害我们,它们都是我们的好朋友。
  4、 教师绘画小结;
  师:我们给小兔画张像吧!
  5、 师生共同学习抱小兔。

  三、延伸活动:
  我们给小兔子找个家吧,看看哪个地方最适合做小兔的家,我们一起来打扮它吧!

  活动反思
  一、 对于教材的选择,不论是哪个年龄段的,应是孩子们即熟悉又陌生的。熟悉是指孩子有生活经验,有话可说,有感性经验;陌生是孩子有发展的余地,有可拓展的空间。小兔是孩子们比较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在儿歌、故事中经常接触,然而只停留在初浅的知识层,拓展的空间非常大,在一个活动中,即能够巩固已有的能力,又能发展新的能力。

  二、 如何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变被动为主动。今天的教学活动我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授课模式:排排坐,在老师的指导下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的学习。我将整个科学活动转变为一个很随机性的观察游戏活动,让孩子们在自由的空间中学习知识,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玩。对于小兔的外形特征孩子都是知道的,就是在这种随意的接触过程中他就验证了已有的知识,同时他也在发现问题、找寻问题,获取新知识。

  三、 以情感引导为主线。小班的孩子情感是非常脆弱的,但同时也是非常容易构建情感因素的。在和小兔玩耍的过程中,从认识、玩耍到找家,始终荣辱了教师和孩子的感情因素,如轻轻抱、小声说话、喂食、为它画画等等,不需要刻意的提到该如何保护它,而是真正转化为行为,包括环境的营造、让孩子直接接触生灵,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产生一种亲和力。教师带领孩子身体力行,以实际行动来说服、来感染孩子,孩子们不光知道,而且已经做到了,通过这么一个活动,他对小兔子的关爱已经事实在在的在他脑海里扎根了。

  四、 玩固然是有效的,但科学知识还是需要教师帮助他们正确树立的。在玩了之后,教师就要找寻有效的梳理小姐方法,帮助 孩子整理零乱的知识。对于小班的孩子,绘画是能够吸引他们的有效方法,因此我选择了绘画小结的形式,采用简笔画来抓住兔子的特征,这要比说教式的小结更为简明、生动、富有趣味。

  五、作为科学活动,应该让孩子学会一种能力,而并不是单纯的几个知识点,通过一个活动对他将来的发展有所帮助,就是所谓的终身发展理念。因此我让孩子们接触了图表形式,并且赋予色彩,虽然图表很简单,但让孩子了解了一种科学方法、一种简单的统计法,这是一个科学活动万变不离其宗的一个支点。
  通过这个活动,孩子们的情感沟通、情感宣泄和对科学的态度是最大的受益点。但是活动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 由于没有很好的估计孩子的现场反映,孩子们接触小兔子时的冲动、兴奋,造成了活动场面的拥挤,给观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2、 在活动小结时,孩子们的反馈其实已经生成了很多新的问题,在这个时候教师没有及时的把握时机,还是捏的比较牢,没有放手让孩子在活动中有更多的拓展空间。

第10篇、小班科学给小动物找家教案反思

   设计背景
  给小动物找家是《开心果园》中的一节科学教学活动,幼儿喜欢小动物,对动物都赋予了人性化的感情。本次活动在给小动物找家,线让幼儿知道自己有一个温暖的家,帮迷路的小鸟、小鱼、小蚂蚁找家,让幼儿体验帮助小动物带来的乐趣,又让幼儿学习连线。把数学活动与有趣的游戏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关爱动物的情感。

  活动目标
  1. 通过观察,了解动物居住的地方。
  2. 会画线把小动物和它的家连起来。
  3. 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 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 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重点难点
  知道动物居住的地方,会画线把小动物和它的家连起来。

  活动准备
  小动物卡片(小鱼、 小鸟、小蚂蚁 、)挂图(房子、动物的家)

  活动过程
  1. 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幅漂亮的图,(出示挂图 房子)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图上有什么?(房子)这么漂亮的房子是用来干什么?
  2. 帮小动物找家
  (1)、出示小鸟图片:你们看看它是谁?(小鸟)你们知道小鸟的家在哪里吗?引导幼儿说出:树是小鸟的家
  (2)、出示小鱼图片:小朋友们,刚才小鸟找到家了,看看谁也来找家了?(小鱼)小鱼的家在什么地方?引导幼儿说出:小鱼的家在水里
  (3)、出示小蚂蚁卡片:引导幼儿说出:小蚂蚁的家在泥洞里
  3.把小动物送回家
  (1)、出示挂图动物的家,小结。
  (2)、完成《开心果园》第21页练习,画线把小动物和它的家连在一起。
  4.结束活动。
  5.活动延伸
  让幼儿向家长了解其它动物的居住地方。

  教学反思
  给小动物找家是一节科学活动课。而孩子们都喜爱小动物,因此在设计这节课时,由宝宝的家 → 给小动物找家 → 做练习,三个环节贯穿整个活动。 首先我先出示宝宝家的挂图,让幼儿谈谈宝宝的家里有些什么?客厅、书房、卧室,幼儿们都很感兴趣,也能很完整的说出来。让幼儿知道宝宝们都有一个温暖的家。那么小动物的家在哪里呢? 第二环节、由迷路的小鸟平时喜欢生活在哪?哪里是小鸟的家?让幼儿知道小鸟的家在树上。接着小鱼、小蚂蚁找家,幼儿们也都很感兴趣,而且注意力很集中,能踊跃地回答。最后连线把小动物送回家,教师先在黑板出示小动物的家和小动物让幼儿连线,再由幼儿在课本《开心果园》上连线,幼儿完成得很好。 最后,教师评议说:活动设计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孩子很感兴趣,参加活动兴趣高。活动完成得较好。

第11篇、小班科学活动教案:种大蒜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乐意参加种植活动,愿意照料大蒜并关注大蒜的生长。
  2、观察、认识大蒜,学习用简单的语言讲述对大蒜的认识和发现。
  3、能尝试用“按、压”的方法种植大蒜。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1、幼儿认识大蒜,知道大蒜的生长环境。
  2、适合种植的大蒜若干。
  3、装好松软泥土的废旧杯子、罐子若干;小洒水壶。

  活动过程:
  1、直接出示大蒜,引导幼儿认识大蒜的外形特征。
  (1)出示大蒜,引导幼儿观察。
  师:小朋友,这是什么呀?谁认识它?你在哪儿见过呢?
  (2)引导幼儿从颜色、形状上认识大蒜的外形特征。
  师:请你看看大蒜是什么样子的?像什么?
  (3)剥大蒜,引导幼儿进一步认识大蒜。
  师:请你们把大蒜掰开,看看是什么样的?和刚才的大蒜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4)请幼儿上前摸一摸,闻一闻,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师:摸上去感觉怎样?有什么气味?
  2、学习种植大蒜的方法。
  (1)引导幼儿讨论种植需要的材料和器具:如器皿、土、洒水壶等。
  师:你会种大蒜吗?我们种大蒜需要什么?
  (2)引导幼儿自由讲述如何种植大蒜。
  师:如果请你来种大蒜你会怎样做?
  (3)教师小结、示范种大蒜的方法。
  (种大蒜分三步——第一步:选择种植需要的材料和器具。(教案出自:幼儿园学习网教案网)第二步:找出大蒜根部,把大蒜头的须根朝下,用手按到土里,轻轻地把泥土压在大蒜身上。第三步:给大蒜浇水,再将种好的大蒜端平摆在户外平台上。)
  (4)请个别幼儿进行示范,和老师一起种大蒜。
  3、幼儿尝试种植大蒜。
  (1)教师讲解种植要求与注意事项。
  师:在种大蒜的时候要把大蒜的尖头朝上,(教案出自:幼儿园学习网教案网)把大蒜按在土里,要保持地面干净。
  (2)幼儿分组自由种植大蒜,教师巡回指导。
  4、活动评析和小结。
  (1)展示幼儿的种植结果,引导幼儿观察。
  (2)师幼一起检验种植情况,并进行改进。
  (3)给大蒜浇水,再将种好的大蒜平摆在户外平台上。

  活动延伸:
  将种植的大蒜摆放自然角,并让幼儿是日常观察、管理,同时把生长情况拍下照片,按顺序贴在墙上,帮助幼儿了解大蒜的生长过程。

  活动反思:
  在今天的种大蒜活动中,老师觉得我们小一班的小朋友都很棒,全都能够听从老师的指令进行活动,跟老师也有互动,能够回答老师的问题。有的孩子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告诉大家怎么剥大蒜的皮。在这里,我欣喜地看到了孩子同伴间的学习,他们能够快速地学习身边的小朋友的动作,如剥大蒜的外皮和蒜瓣的皮;我也看到了小班孩子好模仿的特点,但凡同伴一句话,就会有一大堆地孩子跟着说相同的话;我还看到了孩子们对五角星的渴望,一颗五角星,促动了很多孩子的主动探索;最后,我还看到了孩子们的天真烂漫,老师说大蒜有营养,孩子们就都说要去吃大蒜。

第12篇、小班科学活动好玩的风车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玩风车这个活动让幼儿知道用拨、跑、甩、吹等方法使风车转起来。
  (2)能大胆的在同伴面前讲述自己的发现。
  (3)激发幼儿对风车探索的兴趣,体验探索的乐趣。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多于孩子人数的双、单轮风车、盆子、米若干。
  2、在角落里摆放一只电风扇和若干风车用布遮住。
  3、幼儿平时玩过风车。

  活动过程:
  (一)玩单轮风车,初步获得让风车转起来的经验,体验探索的乐趣。
  1、教师出示五颜六色的单轮风车,提问:小朋友你们认识我吗?看看我身上穿了什么颜色的衣服?你们想不想和我一起玩?请小朋友和我玩的时候要仔细观察,说一说你是怎么玩的?
  2、幼儿自由挑选插在米里的单轮风车,选一个空的地方玩。
  3、幼儿自由探索,教巡回观察。
  (1)观察孩子探索单轮风车的玩法,抓住个别典型的玩法。
  (2)教师引导幼儿用语言交流自己的玩法和发现。
  4、引导幼儿在同伴面前讲述自己玩单轮风车的发现。
  (1)让孩子停止玩风车,坐下来休息,教师:小朋友带着风车宝宝回家了。你们看老师的风车宝宝多听话,我叫它停它就停,叫它休息它就休息。小朋友你们的风车宝宝听不听话,我们也让它休息下吧。小朋友和风车宝宝玩的开心吗?
  (2)教师引导幼儿讲述并演示自己的玩法,教师:“你是怎样玩风车宝宝?”请幼儿演示给同伴看,同时请同伴一起尝试风车的玩法。
  (3)小结:通过吹,拨,跑、甩让单轮风车转起来。

  (二)玩双轮风车,引导幼儿比较两种风车的不同玩法。
  1、教师激发幼儿玩双轮风车的兴趣,教师:风车宝宝还有许多的 好朋友想不想找出来玩?我们一起把它叫出来,风车宝宝你好,快出来吧。(模仿风车宝宝)小朋友门好,我是双轮风车宝宝,你们想跟玩吗?你们跟我玩的时候看看我会不会转,来跟我一起玩吧。
  2、幼儿自由挑选插在米里的双轮风车,选一个空的地方玩
  3、幼儿自由探索,教师巡回观察。
  (1)教师观察幼儿玩双轮风车的玩法,抓住个别玩双轮风车典型的玩法。
  (2)教师引导幼儿用语言交流自己的玩法和发现,比较两种风车的不同玩法。
  4、讲述发现
  (1)教师引导幼儿休息,教师:小朋友带着风车宝宝回家了。风车宝宝说 今天和小朋友玩的真开心,不过我有点累了,让我休息一下吧。小朋友你们看这双轮风车宝宝会不会转起来?
  (2)引导幼儿比较两种风车的不同玩法,教师:你是怎样让风车宝宝转起来的?这个双轮风车宝宝和刚才的单轮风车宝宝有什么不一样?它们玩的时候有什么不一样?
  (3)小结:双轮风车宝宝除了可以吹、拨、甩、跑让它转起来,还可以用在地上推让双轮风车宝宝转起来。

  (三)进一步激发幼儿探索风车的兴趣,拓展幼儿的思维。
  1、教师激发幼儿兴趣,教师:老师这儿还有一个很大的本领,可以让很多的风车一起转起来,你们相信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很多转的风车)请你们猜猜看是什么东西让许多风车一起转起来?小朋友猜猜得对不对呢?(出示电风扇)小朋友除了电风扇还可以有什么办法使风车宝宝转起来?
  2、幼儿相互讨论。
  小结:小朋友想了这么多东西让风车宝宝转起来,让我们可以再来玩一玩。

  (四)延伸活动
  1、利用户外活动引导幼儿探索风车,让幼儿知道风可以让风车转起来。
  2、收集扇子、玩具电动吹风机等工具引导幼儿区域活动时继续探索风车。
 
  活动反思:
  在以前的教学过程中,都是老师为孩子先准备好材料,幼儿只要制作就行了,这样就剥夺了孩子自主学习的机会。而这次我为孩子提供了多种制作材料,让幼儿自己动脑筋选择材料过程中包含了丰富的学习内容,而且孩子们对于自己选择的材料很喜欢,制作风车的过程也十分顺利。

第13篇、小班科学活动好玩的冰教案反思

   设计思路:    
  根据《指南》所提倡的“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我们设计了本次活动“好玩的冰”。通过两次探索:玩冰——冰中取礼物,让孩子们在与冰的亲密接触与操作中具体感知冰的特性并获得冰融化经验,最后在欣赏夹心冰块制作过程中激发幼儿动手制作冰制品的兴趣。

  活动目标:
  1.感知冰透明、冰冷,光滑,能化成水等特性。
  2.能想办法让冰融化并大胆说出自己的方法。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冰块,杯子,夹心冰块,积木、筷子、热水、盘子,毛巾,盆,PPT

  活动过程:
  一、第一次探索,初步感知冰的特性。
  1.出示冰,激发兴趣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好玩的东西,看看是什么?老师把冰放在后面的杯子里,请你去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等一下回来告诉老师冰是怎么样的?
  2.幼儿探索并交流。
  提问:冰是怎么样的?
  3.小结:原来冰看上去是透明的,摸上去凉凉的,滑滑的,玩一玩,还会变成水。

  二、第二次探索,感知让冰融化的方法。
  1.提出要求 老师想送你们一些小礼物,可是这些礼物都藏在冰块里,你们要想个办法才能拿到礼物,想个什么办法呢,谁来说一说?你们觉得这么多的办法都能拿到礼物是吗?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些热水、木块、小棒,请你去试一试,看谁能够拿到礼物。
  2.尝试取物并交流 你用了什么办法拿到了礼物?你发现最后冰变得怎么样了?
  3.小结:刚才小朋友想出了好多办法,有的用热水泡冰块,有的用小棒搅拌,还有的用木块敲,冰块慢慢化掉了,越来越小,最后大家都成功地拿到了礼物,真开心!

  三、播放PPT,了解夹心冰块制作过程。
  你们知道老师是怎样把礼物放在冰块里面的?谁先来猜猜看。(幼儿猜想)还是请夹心冰块宝宝自己来告诉你们吧。(播放PPT)

  四、延伸:.制作夹心冰块送给爸爸妈。

  活动反思:
  冬天是一个雪白的世界,冬天也是一个奇特的世界。晶莹剔透的冰,深受孩子们的喜欢。他们对冰有着浓厚的兴趣,可对冰的认识仅仅只是一些感性的经验,对于冰的特性并不是很了解。在开展“冬爷爷的礼物”主题活动中,我从孩子们的生活中选材设计教学方案,让孩子自己动手实践,唤起他们的已有经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第14篇、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凉快的夏天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夏天热了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法使自己凉快一点。
  2、有初步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图片内容为幼儿防暑降温的一些方法。
  2、图画纸、笔人手一支。
  3、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讨论夏天天气热如何使自己凉快。
  (1)问:天气很热,感觉怎样?有什么办法使自己凉快一些?
  (2)引导幼儿打开幼儿用书,请幼儿看看图上的人们想了些什么办法使自己凉快的,这样做为什么能使自己凉快?
  ①多喝开水身体好:夏天热了,多喝开水,喝水后身体就冒汗,热量就从汗里带走了,人就凉快了。
  ②吃冷饮:夏天吃冷饮也能使人凉快,但是多吃冷饮好不好?为什么?
  ③自己擦汗。
  ④洗澡。
  ⑤安静地做事,如看书、画画等。
  2、请幼儿想一想还有什么办法能使自己凉快,并将自己的办法用图画或符号形式表示出来。
  3、师生共同小结各种使自己凉快的方法,如游泳、乘凉、吹电风扇、开空调等。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的设计,就是让孩子从不同的角度,知道和了解了哪些方法可以让我们在炎热的夏天,逐渐变得凉快起来。在活动中,老师观察孩子们的生活, 将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与幼儿进行讨论,让孩子们结合生活经验进行交流,贴近幼儿生活,将幼儿的已有生活经验进行提升。在活动中孩子以自己不同的记录方法进行记录,并进行解读、交流,让孩子们自己用记录的方法来寻找答案,充分调动了孩子们探索的积极性!

第15篇、小班科学活动教案:植物教案

  活动目标:
  1.在了解黄瓜、辣椒成长过程的基础上,知道植物一般是按播种、发芽、长叶、开花、结果的过程生长的。
  2.乐于参与种植活动,学习观察和比较,并会用简单的话描述自己的发现。
  3.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黄瓜、辣椒生长过程照片若干,“植物是怎样长大的”动画。
  2.幼儿人手一份生长排序图,一张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唤起记忆
  前一段时间,我们和蒋老师一起在小(1)班的实验地里种下了一些种子和苗苗。为了照顾好它们,小朋友还分成了种子组和苗苗组。谁是种子组的宝宝?苗苗组的宝宝呢?

  二、观察、比较:植物是怎样长大的
  在种子和苗苗慢慢长大时,老师还给它们拍了一些照片。出示照片,按顺序观察、比较:
  1、我们种下的种子是什么样的呢?种子组的宝宝在干什么?
  2、哇,种子变得怎么样了?
  3、看一看,现在的苗苗和刚才的小芽芽比,又有什么不同?
  4、看,这是苗苗组的苗苗刚种下去的样子,多像种子组的苗苗呀。现在,你看到了什么?
  5、这是什么植物的种子?你是怎么知道的?

  三、提炼总结
  1、你看,小小的种子会长成一颗苗苗,苗苗又会不断长大,结出果实。其实,种子组的苗苗也会像辣椒的苗苗一样开花、结果。很多植物都是这样长大的。(看动画)
  2、再次欣赏动画,尝试用身体动作表示植物生长的变化。

  四、操作很活动
  按植物的生长过程用图片排序。

第16篇、小班科学活动认识水果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两种水果,能准确的说出两种水果的名称。      
  2、幼儿通过视觉、嗅觉、味觉说出水果的颜色、形状、味道等特征。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能准确说出水果的名称。
  活动难点:能说出水果的颜色、形状或味道。

  活动准备:
  水果实物、切好的果盘、神秘袋两个、神迷盒两个、牙签若干。

  活动过程:
  一.组织教学:手指操

  二.基本活动
  1、出示神秘袋
  师:“宝贝们,看。今天老师带来两个神秘的袋子,里面有好多的好吃的,想不想吃?(想)
  师:“那你们知道里面装的什么好吃的吗?”(不知道)
  师:“老师也忘了里边装的什么啦?我来……(老师假装往出拿)诶,老师请两个小朋友来帮老师,谁愿意来?”
  师:“***、***你俩来摸一摸”(请幼儿过来,先摸一摸,提醒幼儿只能摸一个)“***猜一猜,你摸到了什么呀?”“宝贝,那你摸到了什么呀?”(幼儿进行猜测,是哪种水果之后再拿出验证)
  师:“那我们拿出来看一看,到底是不是**?”
  (通过引导,幼儿说出水果的名称,了解水果的外形特征。例如,苹果)
  师:“呀,这是什么啊?苹果。那***猜对了没有?拍拍手吧。
  师:“谁能告诉我这个苹果是什么颜色的呀?它长什么样子的?”(如幼儿说不来提醒是圆圆的还是长长的)。
  运用此方法,逐个拿出认识苹果,香蕉。
  2、闻一闻
  师:老师这儿还有两个漂亮的神秘盒,里边也装了好吃的,这次老师不要你们用手摸,要让你们用小鼻子闻一闻里边装的是什么?(老师请若干幼儿来闻一闻是什么水果。并拿出来验证)
  3、尝一尝
  师:“宝贝们表现的真棒,想不想吃?那怎么样才可以吃啊?”(苹果洗洗吃、香蕉剥皮吃,在了解水果的吃法过程中,引导幼儿复习水果的名称。)
  师:“老师这儿给你们准备了洗干净、切好的水果,我们一起来尝一尝,看看他们是什么味道的。”   
  (1)、请几个幼儿先来尝一尝,说出你吃的是什么水果,是什么味道?
  (2)、请几个幼儿将眼睛蒙起来吃,吃完告诉大家吃的是什么水果,是什么味道?
  (3)、幼儿分组吃不同的水果,吃完告诉老师你吃的是什么水果它是什么味道的。

  三、结束活动
  师:“宝贝们,苹果和香蕉好不好吃呀?苹果是什么样子的?什么颜色的啊?什么味道的啊?香蕉是什么样子?什么颜色?什么味道的啊?”(最后总结,复习水果名称,颜色和味道)
  师:“今天老师在外面也藏了一些水果宝宝,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好吗?”
  和幼儿去户外找,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1、本节活动通过“摸、看、闻、尝”等方法,充分运用五官感觉来认知苹果,香蕉的形状、颜色、味道。
  2、整节活动中,充分引发幼儿浓厚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能更大程度的加入参与到整节活动当中。      
  3、 对本节活动的细节部分处理有些不当:
  (1) 在开始部分,应用较安静的游戏,或与水果有关的小游戏进行导入。
  (2) 在“神秘袋”“闻一闻”两个环节中,让幼儿等待的时间有一点长,应多准备一些材料,让其他幼儿更好的参与。
  (3) 整节活动,可变种方式来进行。例如:将幼儿分组,每人一个水果实物,让幼儿亲自感知两种不同水果的,不同特性。也可以用“蒙氏”教学法来进行,教师直接贯穿给幼儿正确的概念。这样可以让整节活动更加的收、放自如,也可以让幼儿更加有积极性,参与到活动中。
  (4) 可再加深一点难度,让幼儿积累更多的生活经验。也可用两种不同感觉的水果来进行,对比更加的强烈,明显。例如:苹果和猕猴桃,一个是光滑的,一个是粗糙的。
  通过这节活动,老师们给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对我有了一个很大的学习提升。在今后的活动中,我会继续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慢慢摸索,提高自己的组织活动能力,找到适合不同年龄段的不同方法,让幼儿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将以后的活动开展的更生动有效。

第17篇、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好听的声音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辨别生活中不同的声音,在玩瓶子过程中,发现声音的大小。
  2、体验探索声音的乐趣,乐于表达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PPT
  2、每人一只塑料小瓶置于小椅子下面。小盆4个,黄豆若干。

  活动过程:
  (一)、尝试猜测生活中的不同声音
  1、谈话导入:宝宝们,今天有这么多客人老师来听咱们上课,你知道是为什么吗?(客人老师是来找耳朵最灵的宝宝的,那我们来比一比好不好?你听!(播放宝宝笑声)
  师:这是什么声音啊?谁的笑声啊,大人的还是宝宝的笑声?
  师:你们猜对了,真棒!这是小宝宝夜里睡觉做梦发出来的笑声。可是天亮了,妈妈要请一个小动物来叫醒这个小宝宝,你听听是哪个小动物来叫醒宝宝的?(播放公鸡叫声音,幼儿:大公鸡!)
  师:大公鸡怎么叫的?(喔喔喔喔)
  师:那除了公鸡会叫宝宝起床,还有什么小动物也会叫呢?
  师:会叫的动物有很多很多,所以妈妈可以请许多小动物来叫小宝宝,宝宝被叫醒了,(播放洗手声音)咦!宝宝现在在干什么?
  师:洗手的时候会有什么声音啊?(哗啦啦)
  师:洗完脸刷好牙吃完早饭,宝宝该上幼儿园了,宝宝坐着爸爸的汽车(出示汽车图)上学了,汽车在马路上会发出什么声音啊?(嘀嘀嘀、嘟嘟嘟嘟)

  (二)、让空瓶子发出声音
  1、师:把瓶子拿出来玩玩,瓶子有声音吗?
  师:怎样让它发出声音呢?启发幼儿瓶子是因为装了东西而发出的声音(教师倒出黄豆证实)。
  小结:瓶子碰碰某个地方就能发出声音。
  2、用瓶子装豆让它发出声音
  师:宝宝也想让你们的瓶子也发出好听的声音,请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3、幼儿集体操作装黄豆。
  提问,我们的瓶子发出来的声音一样吗?(不一样:一个响声大一个响声小)
  师:怎么回事?幼儿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小结:用力大小不同,发出的声音轻响不同
  4、摇瓶子游戏《大猫和小猫》
  师:知道了瓶子宝宝的这个秘密,我们一起来表演大大的声音和小小的声音好吗?(伴奏:我是一只大猫,我的声音很大,喵喵喵喵喵↓我是一只小猫,我的声音很小,喵喵喵喵喵↑可进行两次)
  5、延伸活动
  教师故意边唱歌边用一个装满黄豆(或两颗)的瓶子(透明),用力摇,瓶子没声音(是小小的声音),咦!怎么回事呀?瓶子宝宝还有秘密呢?跟老师再去找一找它的秘密好吗?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从幼儿生活背景入手,让幼儿听辨生活中不同的声音,从而引发对声音的兴趣。小班幼儿不善于集中注意力“听讲”,本活动采取让幼儿自己操作,自己探索,了解了声音轻重,在自由探索中发现声音的轻重与装豆子多少的关系。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整个活动运用各种感官,听一听,做一做,将艺术领域“节奏强弱”的内容自然地渗透到科学活动中,使科学探索和音乐活动巧妙的结合,达到动静交替。充分突出幼儿为主体,努力把握“玩中学”的度,注重多观察、少干预,让幼儿在游戏、体验、操作中获取新的知识,充分表现自己,从而达成活动目标。
  而对于科学活动,幼儿操作是很关键的一环节,如何收放自如是一个大问题。因为幼儿的操作一定会有个体差异,所以势必会产生幼儿操作的时间差(第一个完成的幼儿和最后完成的幼儿)那么对于动作快的幼儿教师在操作前一定要提清楚要求,让他知道我接下来要做什么而不是无所事事。
  今后的科学活动的开展也要围绕着以下两点进行(1)活动的材料准备是否充足,是否有效?(2)幼儿操作活动前教师的要求是否明确?科学是严谨的,而幼儿的科学活动既充满科学的探索精神又不同于成人所理解的科学。作为教师,作为组织者,在每一次的科学活动中都先问问自己:如何在具体的生活经验中帮助幼儿构建自己的科学认知!

第18篇、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天气教案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天气的变化,对每天的天气感兴趣。
  2、知道晴天、雨天、阴天等天气,学习使用相应的图像来表示。
  3、初步了解天气预报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尝试用恰当的语言来表述天气状况。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让幼儿知道晴天、雨天、阴天等天气,学习使用相应的图像来表示。
  难点:让幼儿学习用恰当的语言来表述天气状况。

  活动准备
  电视机、天气图像标志(阴、晴、雨),一张阴天的图片、油画棒、作画纸

  活动过程
  一、了解天气的变化,知道晴天,雨天,阴天,并会选用合适的图像表示。
  1、师:“今天的天气怎么样?”“有太阳的是什么天气?”“老师这里有四个表示天气的标志,你觉得用哪个表示晴天比较合适?请你来帮我找一找晴天的标志。
  “噢,原来晴天可以用太阳来表示。”
  “那你还知道有什么天气?”(雨天,下雨。。。)那(雨天。。。)是什么样子的?请你来帮我找一找表示雨天的标志。
  “噢,原来雨天可以用雨点来表示。”
  (出示阴天的图片),小朋友们看,有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天气既没有太阳,(教案出自:幼儿园学习网教案网)又没有下雨,天气阴阴的,那你觉得这样的天气是什么天气?
  “噢,原来阴天可以用乌云来表示。”
  教师小结:原来,当我们看到太阳就知道是××,看到雨点就知道是××,看到乌云就知道是××。(教师手拿标志,进行小结)
  2、游戏:学说“今天的天气是×天。”
  师:“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吧,老师把晴天,雨天,阴天的图像标志都藏起来了,当我拿出一个天气的图像标志时,请你们用一句好听的话“今天的天气是×天”来表示”。
  教师先后出示天气图像标志,先请个别幼儿回答,然后再集体回答。当孩子没有说完整时,教师进行补充,要求孩子说完整。

  二、当小小气象预报员,制作天气图像标志。
  1、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的天气变化,有晴天,雨天,阴天,还有刮风、下雪等等,那你们是通过什么来了解每天的天气变化的?”
  “对了,我们可以通过看电视,看报纸,听广播,上网等很多方法来知道每天的天气变化。”
  2、“看,这是什么?(出示电视机)今天,我请小朋友自己来记录天气,(教案出自:幼儿园学习网教案网)当一回气象预报员,预报天气。”“今天的天气怎么样?(提示幼儿可以看看外面的天气)那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记录呢?(出示太阳的标志),对,晴天可以用太阳来表示。那就请小朋友在纸上把今天的天气记录下来吧!”
  3、幼儿制作当天的天气图像标志。
  4、师:“我们的气象预报员已经把今天的天气记录下来了,老师也把今天的天气给记录下来了,我也想当一回气象预报员,(教师示范预报天气并用上句子“今天的天气是×天”)现在,哪个气象预报员愿意为我们预报天气呢?”(用上句子“今天的天气是×天”)

  三、谈话:让幼儿了解天气预报预人们生活的关系。
  师:“宝贝,你们知道天气预报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好处吗?”“有了天气预报,我们就可以提早知道天气的变化,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的方便了,冷了我们可以提早加衣服,热了我们可以适当的少穿衣服,要下雨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提前带伞,带雨衣,雨鞋等。天气预报和我们的生活是分不开的。今天晚上回家,小朋友们就去看看天气预报,明天回幼儿园和自己的好朋友们预报天气。”

第19篇、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影子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孩子们在操场上追逐着自己和其他幼儿的影子,玩得不亦乐乎,我上前问他们:“你们在追啥啊?”孩子们回答:“影子啊”我再问:“你知道影子怎么来的吗?”孩子们一脸疑惑地摇头,于是就设计了影子这一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找影子、藏影子、做手影游戏等活动,让幼儿知道影子是怎么形成的,并对周围的自然现象产生兴趣。
  2、要求幼儿用完整的句子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影子是怎么形成的,并对周围的自然现象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木偶、投影仪、胶片、彩笔。

  活动过程
  一、找影子
  1、木偶影子表演
  教师在投影仪上操纵木偶小猴,使小猴影子做出各种动作。
  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小猴的影子在干什么?
  2、幼儿找影子。
  小朋友看看,墙上有小猴的影子,你们也出来找找自己的影子。(教师拉上窗帘,开灯,然后放音乐,幼儿找影子)
  告诉我,你们的影子在哪里。让你们的影子表演各种动作,看哪个影子的动作最优美。(幼儿表演各种动作)
  刚才,你们的影子在干什么?影子怎么也是会跳、会走的?
  小结:影子真好玩,我动他也动,我做什么动作,它也做什么动作。
  (关灯)咦,影子呢,为什么影子没有了 ?(开灯)为什么影子又出来了?(再开灯、关灯)
  小结:影子跟亮光有关系,有亮光,影子就出来,没有亮光,影子就没有了。

  二、藏影子。
  我们来做藏影子的游戏,请小朋友动脑筋,把自己的影子藏起来,老师来找。想一想,怎样藏,老师才找不到你的影子。(幼儿藏影子,教师找影子,被找到影子的幼儿站在一边)
  (问没被 找到影子的幼儿)我怎么没找到你的影子?你为什么藏在这里?
  小结:亮光照不到的地方,没有影子,所以老师就找不到了。
  游戏玩两遍。

  三、做手影游戏。
  今天,老师青睐一个表演家,她会做各种手影游戏。(老师表演手影游戏)
  老师表演的是什么?哪个小朋友也会表演?(小朋友用木偶或者手影表演)
  说说你表演的是什么?
  小结:在亮光下面,可以做各种影子游戏。

  四、活动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找找还有哪些地方有影子。找个好伙伴做做有趣的影子游戏吧。

  教学反思
  1、本次活动内容来源于幼儿自发的游戏活动,贴近他们生活,深受孩子们喜爱。
  2、本次活动,目标设置得当,尊重幼儿原有的知识经验,让幼儿跳跳就能达成新的认知目标。
  3、本次活动过程井然有序,过渡环节自然,消除了幼儿消极等待的时间。
  4、在教师找幼儿影子,幼儿找其他幼儿的影子环节让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充分的互动了起来,活跃了课堂氛围。
  5、在找影子环节,让幼儿主动的探索解决问题的方式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观能动性。

第20篇、小班科学活动教案:糖怎么不见了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一天班级的小潘带了两块糖,活动期间他吃了一块,有的小朋友看见也想吃就像他要,他不给,活动结束多到了喝水时间,他怕别人抢就把糖藏在了水杯里。等他想起自己的糖时在去找糖已经不见了。他就找到我说有人偷吃了他的糖。我拿起水杯发现原来他把糖放进有水的杯子中化了。我就由此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观察糖在水中的变化过程,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大胆的说出自己的发现。
  2、增强幼儿的好奇心,并愿意思考“糖怎么不见了”的问题。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大胆的说出自己的发现。
  难点:思考“糖怎么不见了”。

  活动准备
  没人一个小水杯,一块糖,汤勺。

  活动过程
  1、让幼儿观察糖溶解的过程,激发幼儿的兴趣。
  看看你们的座子上都有什么?如果把糖放到水里去会怎么样?
  今天老师请你们试试,仔细看看糖放到水里会怎么样。
  幼儿实验、观察交流。
  2、引导幼儿观察溶解现象。
  你们刚刚看见糖放到水里怎么不见了?它到哪去了?他真的没了吗?他现在变成了什么样子?
  幼儿讨论交流
  3、小结。
  今天我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糖放到水里去就不见了。
  4、活动延伸。
  你知道还有什么其他的东西向糖一样,在水里会化掉吗?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对引导幼儿好奇心、独立思考、表达等习惯是非常有益的。但在教学组织形式上还有待改进,本次活动可以进行分组教学,以此来增强幼儿的竞争意识。

相关文章

《小班音乐教案大全10篇》:《小班音乐教案大全10篇》供各位幼儿园教师参考学习,搜集最新最全的小班音乐教案大全10篇,欢迎收藏学习!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40篇》:《中班科学活动教案40篇》供各位幼儿园教师参考学习,搜集最新最全的中班科学活动教案40篇,欢迎收藏学习!

《大班体育活动教案20篇》:第1篇、大班体育游戏揪尾巴教案反思   游戏目标  1.发展幼儿躲闪跑的能力,提高反应速度和灵敏性。  2.能遵守游戏规则,喜欢参与游戏,体验体育游戏的乐趣。  3.锻炼平衡能力及快速反应能力。  4.培养竞争意识,体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