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范文 > 幼儿园教案

大班音乐教案大全30篇

日期:2021-04-17来源:幼儿园学习网

这是大班音乐教案大全30篇,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大班音乐教案大全30篇

第1篇、大班音乐活动节奏乐《拔根芦柴花》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熟悉乐曲旋律,感受乐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2、指导幼儿在熟悉乐曲旋律与节奏的基础上,学习身体动作总谱。
  3、要求幼儿注意看指挥,进行打击乐器演奏练习。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乐器:铃鼓、碰铃、圆舞板、大鼓、釵、磁带、录音机、节奏谱一张、小动物头饰及各种节奏型。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做律动:《挤奶》、《拍手点头》。∣
  2、游戏:   
  击鼓节奏快,幼儿做跑的动作;击鼓节奏慢,幼儿做走的动作;鼓声停,幼儿做不同的动作造型。
  3、出示小动物及动物叫声节奏型,幼儿模仿动物叫。
  青蛙:ⅹ ⅹ∣ⅹ ⅹ 小羊:ⅹ -∣ⅹ -
  小狗:ⅹ ⅹⅹ∣ⅹ ⅹⅹ
  小鸭:ⅹⅹ ⅹⅹ ∣ⅹⅹ ⅹⅹ
  啄木鸟:ⅹ0 ⅹ0∣ⅹ0 ⅹ0 母鸡:ⅹⅹⅹ ⅹⅹⅹ ∣ⅹⅹⅹ ⅹⅹⅹ
  4、教师敲门,让幼儿模仿说出节奏型。
  ⅹⅹ ⅹ∣ⅹⅹ ⅹ
  5、组织幼儿边听音乐边按节奏拍手。
  6、指导幼儿随音乐学习身体动作。
  7、出示图谱,看指挥分声部学习身体动作。
  8、用乐器代替身体动作,进行分声部练习。
  (1——10)小节:ⅹ ⅹⅹ (铃鼓、碰铃、圆舞板)
  (11——12)小节:ⅹⅹ ⅹⅹ (铃鼓)  
  (13——14)小节:ⅹⅹ ⅹⅹ (碰铃)
  (15——16)小节:ⅹⅹ ⅹⅹ (圆舞板)
  (17——18)小节:ⅹ ⅹⅹ (同1——10)
  (19——20)小节:(全部乐器演奏,铃鼓摇奏的同时向外侧画弧线)
  9、听音乐,看指挥进行乐器演奏。
  10、加入大鼓、釵练习演奏。
  节奏:ⅹ ⅹⅹ ∣ⅹⅹⅹ       
  鼓 釵    鼓 釵
  11、交换乐器练习演奏。

  活动反思:
  因我班幼儿打击乐已有一定基础,所以选了这一首稍有难度的乐曲,这首乐曲所用乐器种类比较多,通过简单的分部联系幼儿很快就掌握了,大鼓、大镲的插入有一定的难度,几个能力强的小朋友掌握的比较好。今天小朋友兴致都很高,由于时间的关系,好多小朋友没有机会尝试大鼓和大镲,以后的练习可为其他小朋友提供机会。

第2篇、大班音乐活动好男儿要自强教案反思

(教材选自山东省教材  大班下学期主题"我就是我"P134)一、教材分析:
  歌曲《男儿当自强》其节奏铿锵高昂,歌词豪迈激进。歌曲的开头乐器主音是大鼓,凸现了歌曲的气势。给人以奋发向上的动力,激励我们人人都要自强不息。
  这首歌曲无论是旋律还是歌词都极具气势,配以武术的动作进行表演,更会给人们带来力度与气势的震撼。
  为了更好的表现歌曲强悍有力的气势,我在动作设计上作了调整,保留了原教材中的马步、弓步,丰富了出拳、格挡等力度较强的动作,这样更易于幼儿表现歌曲的特点,并从中体验成功与自信。
  二、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强悍、有力的气势,大胆说出自己对音乐的理解。
  2、能根据图示大胆探究马步、弓步、掌、拳等武术动作,会用动作表现音乐的特点。
  3、在展示中体验方阵舞的整齐壮观,感受成功与自信。
  4、借助图谱、动作、游戏情景理解记忆歌词并学唱歌曲。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三、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了解一些常见的武术动作物质准备:课件、图示四、活动过程:
  1、听音乐,感受音乐强悍、有力的气势(1)出示成龙图片,引出歌曲《男儿当自强》,感受音乐特点提问:他是谁?他哪方面最厉害?
  这首歌曲,听起来怎么样?
  听,这是什么声音?鼓声加到歌曲里,会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
  (2)介绍歌曲名称《男儿当自强》,理解"自强"的含义。
  (3)听音乐,运用动作自由表现自己对歌曲的感受。
  提问:用什么动作能把歌曲的有力、有气势表现出来?
  小结:中国武术很厉害,动作也很有力,用武术动作来表现这首歌曲是最合适的。
  2、幼儿自主探究武术动作,表现音乐的特点(1)教师根据幼儿的动作表现,梳理主要动作(马步、弓箭步、掌、拳)。
  (2)出示图示,幼儿探究武术动作。
  ① 出示部分图示,引导幼儿讨论看图方法(重点分析结束句亮相图片)。
  ② 配音乐,幼儿自主探究动作,教师有效指导。(渗透听音乐节奏变换动作)(3)幼儿听音乐看图展示,要求幼儿记住动作顺序,尽量做得连贯。
  (重点练习:马步、隔挡、结束句的亮相动作)3、引导幼儿用方阵舞展示,体验方阵舞的有力和气势(1)看阅兵、春晚视频,了解方阵,感受方阵舞的整齐壮观、有气势。
  (2)幼儿尝试方阵舞展示。
  第一遍:幼儿用方阵队形展示,用连续出拳的方式增加气势。
  第二遍:鼓励幼儿表演时,加上喊号子,进一步增强力度和气势。
  第三遍:老师参与领舞,让幼儿充分体验自信与成功。
  4、教师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做一个自信、自强的孩子。
 教学反思:
《男儿当自强》由两个乐段组成,乐句之间变化强烈,但却有很强的对称,对应感,在给人强烈的动感之时又给人一种稳定感,第二乐段比较简单,前半段节奏短促,后半段节奏放宽,表现了强大的气势。孩子们对里面的动作很感兴趣,接着我让孩子尝试用不同的动作模仿武打,调动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一翻热身运动之后,我投放音乐,通过视频欣赏,让学生熟悉《男儿当自强》这首歌。 先让学生聆听录音轻声哼唱,再让学生跟着录音歌唱,并在XX处用“哈嗨”来表现,学生学习积极性高。
其次,我让学生复听,通过朗读歌词,理解歌曲表现的主题,理解男儿当自强的意思,鼓励男生要自强,自力,要出人头地。
在学生学会演唱歌曲后,我用巴乌为同学们伴奏,学生们倍感新奇,唱的特别认真且有激情,通过师生互动,让学生体验伴奏之美,通过巴乌,人声伴奏及学生的演唱,三者合一,融为一体,效果好。
学生在熟悉理解理解《男儿当自强》歌曲后,我让学生自己尝试用动作将歌曲表现出来。在设计武术过程中,考虑到武术的复杂性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发展实际水平,只选择马步出拳的格式进行了表演,降低了动作难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整个过程学生用肢体表现音乐内涵,利用武打动作、学生平时积累的经验和动作图式,达到自我表现的快乐,达到了愉快教学的目的。
最后孩子们在音乐声中快乐地学习武打动作,并将整首歌曲表现的很出色,提高了音乐课堂的实效性,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第3篇、大班音乐活动小牧民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乐曲旋律及其欢快活泼的性质,体会音乐所表现的意境。
  2、培养幼儿在打击乐活动中,进一步学会控制和协调并用自己固定的节奏随音乐演奏,始终保持自己的声部。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

  活动准备:
  1、已学会唱《小牧民》。
  2、立体玩具小马,脖子上套一串小铃。
  3、指导幼儿认识有关牧民的生活及劳动内容。

  活动过程:
  1、复习歌曲《小牧民》。
  2、学习掌握xx xx︱ xx xx︱节奏型。
  (1)教师用双响筒敲击xx xx︱节奏型,另一幼儿操作玩具小马,让其他幼儿注意倾听“小马”跑时脖子上串铃发出的响声。
  (2)启发幼儿说出是谁来了?怎么来的?
  (3)幼儿将自己听到的马蹄声节奏拍出来。
  (4)全体幼儿随着音乐拍“马蹄声”节奏。
  (5)幼儿用模仿马蹄声“哒哒哒哒”或“的个的个”。
  3、教师在幼儿拍xx xx︱ xx xx︱节奏声中唱《小牧民》歌曲。
  4、探索17小节到20小节与其他旋律节奏的不同。
  (1)让幼儿体会小牧民来到一望无际的草原,心里是怎样想的?怎样表示?
  (2)用欢呼声表示小牧民激动的心情。
  (3)用动作表示小牧民激动的心情。
  (4)教师帮助幼儿归纳出节奏型X—︱X—︱。
  5、组织幼儿二声部语音节奏,教师一个声部,全体幼儿一个声部,分别念马蹄声的节奏和串铃的节奏,欢呼声齐念。
  6、讨论配器。
  (1)小牧民骑着马跑来,用什么乐器来表现?集体探索并尝试演奏。
  (2)小牧民看到草原很高兴,用什么乐器表示?
  (3)在速度较慢的琴声伴奏下,在教师的语音提示下,幼儿打击乐器。
  (4)在录音机里的音乐伴奏下,进行演奏。
  (5)交换乐器演奏。

  活动反思:
  这是一首非常动听的曲子,讲述的是小牧民在大草原上骑马飞奔、高声欢呼的情景。课堂上,孩子们积极动脑,气氛活跃。对于音乐情绪的把握,音乐节奏的把握,孩子们有着较强的理解能力。不仅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而且还给予了孩子一个创造的机会,教育中提倡的不正是要多给孩子一些创造的机会吗?

第4篇、大班音乐活动大鹿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欣赏歌曲并理解歌词,尝试演唱歌曲《大鹿》。              
  2、运用反复倾听-------判断-------检核和借助图谱记忆歌词的方法,梳理、记忆、理解本首歌曲的歌词内容。             
  3、与同伴共同体会闯关游戏与学习的乐趣,逐渐提高自主学习活动。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钢琴伴奏,字卡“猜猜有谁?说准歌词、哪里不同?”,问号卡,动物图片(小兔、大鹿、猎人),图谱卡“反复记号”。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钢琴伴奏,幼儿按节奏拍手走进课室,找点站好。
  2、钢琴弹奏乐曲,教师走到小朋友身边,摸头,提示幼儿去找好朋友。
  问:你们找到好朋友了吗?找到了请到座位上坐下来。

  (二)、基本部分:
  1、教师完整清唱歌曲第一遍。
  问:这首歌好听吗?那你们会不会唱?我们来玩闯关游戏。
  2、闯关游戏:
  (1)、第一关:猜猜有谁?(出示板字“猜猜有谁”和三个大问号卡片)
  A、教师范唱第二遍。 问:听见了有谁?(小兔)教师按幼儿的回答在问号后面出示“小兔”图片。
  B、教师范唱第三遍。 问:除了小兔,还有谁?(小鹿、猎人)这首歌曲里都有谁?(依次出示小兔、大鹿、猎人图片)
  C、小结:我们用什么动作庆贺我们闯关成功?(幼儿说动作,教师做动作)。
  (2)、第二关:说准歌词。(出示板字“说准歌词”和8张系列图片)
  A、教师范唱。问:听到这词怎么唱?(提示幼儿观察图片)
  B、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示范清唱1----4幅图。
  师:这句怎么说?(透过窗户往外瞧)。
  C、教师引导幼儿看着图片,念歌词。
  D、教师示范唱5-----8幅图,幼儿跟着念歌词。
  E、教师引导幼儿完整念1-----8段歌词。
  (3)、钢琴伴奏,幼儿跟着音乐,学唱歌曲。
  A、请个别幼儿学唱(钢琴伴奏)。
  B、小结:我们闯过了第2关。
  (4)、第三关:哪里不同?(出示板字“哪里不同”)
  A、教师示范清唱。(最后加一段快板唱)
  问:哪里不一样?谁来说说?我为什么唱快了?
  小结:因为猎人追来了,要快快开门。我们遇到困难,要请大伙帮忙。
  B、出示反复记号(‖:   :‖),讲解:返回来,再唱一遍。
  C、全体幼儿站起来,教师提出要求:唱第一、二段后,从这符号返回来,再唱一遍。
  D、全体幼儿学唱,钢琴伴奏。
  E、教师小结某段幼儿唱的不清楚的地方,并让幼儿学唱。
  F、钢琴伴奏,学唱第二遍。
  G、面向听课老师,学唱第三遍。

  (三)、结束部分:
  1、小结:把这首歌教给班上其他小朋友。
  2、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1、 这节课采用了传统的教学方法,通过3个闯关游戏,来达到学习的目的。第一关:猜猜有谁?通过出示3个大大的问号,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通过老师两次的清唱,幼儿初步感受了歌曲的旋律和歌词内容,了解了歌曲里的角色,对说唱歌词有帮助。而且,3个大问号的出现,也顺应了大班幼儿的特点,这阶段幼儿的逻辑思维、有意记忆已开始萌芽,而且大班幼儿好竞争,喜欢挑战,这样就很好的调动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2、第二关的说准歌词,是为能完整学唱整首歌曲做铺垫。共出示了8张图片。教师通过分2段来学习,充分感受歌词内容,但这过程并不是靠死记硬背,而是通过幼儿的感官,运用了听、看、说、唱的方法,做了很好的铺垫。
  3、第三关,因为有了第一、二关的铺垫,在感受学习反复记号、反复唱法中,幼儿也就很快学习了歌曲,达到了教学效果。   
  4、歌词中出现的较难歌词“透过窗户往外看”、“手把手挽牢”,教师就做了前置准备,为幼儿的完整学习歌曲做了很好的铺垫准备。   
  5、建议:
  (1)、说歌词的这环节,教师要强调“音乐与词的节奏感”,要体现语言的声音美。
  (2)、教师的语言再激情点,在幼儿闯关的环节,如果能激情表扬幼儿,就更好了。

第5篇、大班音乐活动山谷回声真好听教案反思

   设计思路:
  《山谷回声真好听》是小学二年级下的音乐教材。因为是回声,所以歌词中反复的部分较多,部分旋律对大班孩子有一定的难度。如何激发孩子的学唱兴趣?在活动中以 “回声游戏”贯穿整个活动,在一遍遍倾听、感受、游戏中轻松学唱歌曲。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体验与同伴合作对唱的快乐。
  2.能用声音的强弱变化表现歌曲中的“原声”和“回声”。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动准备:
  1.孩子已有回声的经验 
  2.图谱

  活动过程:
  1.导入
  师:今天老师要和你们玩“回声”的游戏。你们知道哪些有关回声的事情?
  师幼回声游戏。
  2.理解歌词和旋律
  师:有一群小朋友在玩回声游戏呢!听一听,他们在哪里玩呢?
  (1)清唱第一遍
  提问:小朋友们在哪里玩回声游戏?(出示图谱)
  (2)钢琴伴奏第二遍
  提问:小朋友在向谁问好?(出示图谱)
  师幼回声的游戏。
  (3)音乐伴奏第三遍
  提问:山谷里还有其他回声,你们听出来了吗?(根据孩子回答出示图谱)
  这个回声出现了几次?这两个回声一样吗?会有什么变化?
  师幼回声的游戏。
  (4)音乐伴奏第四遍
  提问:最后一句“乐得我们哈哈哈哈笑”和前面的原声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
  师幼练习。
  3.学唱歌曲
  师:山谷里有这么多回声呀!我们一起来玩回声的游戏。(完整出现图谱)
  角色扮演
  4.延伸

  活动反思:                                                    
  这么多年,自己也承担了不少的公开课,从未像本次送教活动中那样“纠结”。纠结在于对教材的处理,纠结在于发展部分游戏化的设计。在林组长手把手的指导下光试教就试教了好几遍。原本以为目标的定位较到位,环节安排较流畅,然而执教活动中,孩子的积极性并未被调动,老师上的“汗流夹背”,孩子却“无动于衷”。问题出哪里了?在聆听名师、各位研究员点评时,其实大脑里还是“一团糟”。直到自己静下心来比对叶老师的教学活动,回过头再去反思自己的活动,才恍然大悟,终于寻找到了音乐活动中学习障碍。
  一.教材的分析须“到位”
  姚老师点评活动中说到了歌唱活动的“核心问题”,这也是我在执教中最大的问题。在分析教材时,我把重点放在“能用声音的强弱变化表现歌曲中的原声和回声”。也想到了原声和回声对比用音频的效果会比老师的范唱好。但是因为在处理降调过程中遇到了技术上的问题,最终还是放弃了音频的使用。而老师在示范歌唱时无形中强调了“原声”的“强”,从而压抑“回声”,不仅仅破坏了原先音乐的“优美”,更抑制孩子们的大胆表现,效果可想而知。我不禁想起了谈亦文老师在音乐活动常见学习障碍一文提到的“教师的自身情绪、歌曲示范都和音乐本身所要求的情绪不协调。只有当教师的教学艺术与幼儿的情绪体验达到同一频率时,师幼间才会产生认识、思维、情感上的共鸣。”

  二、发展的练习需“激趣”
  我们都知道,活动中老师要不断激发孩子的学唱兴趣,每个环节加点味精,层层递进的设计才能让孩子学习热情一直保持,这也是一堂课的关键所在。在以往的教学设计中,自己会不自觉的“胡里花哨”,运用一些教学手段。在“山谷回声”活动设计时,之前也想设计一个场景,但是马上就否决了。想当然地觉得,孩子不停的移位,跑来跑去只会让孩子“发神经”。但看了叶老师最后“山谷情景”的设计后,没想到效果会这么好,真是“想万次不如尝试一次”。 想当然---错误的动力定型。

  三、细节的处理需“合理”
  在活动设计中,自己是做了很多预设。比如提问山谷里还有其他回声,当孩子回答“乐得我们哈哈哈哈笑”时,随机解决最后一句,让孩子在听辨中去发现前后两句节奏的不同,在看图谱练习中学唱最后一句,从而解决难点。在执教中,孩子的确也发现此回声的部分,但我没有按照预设行进。因为自认为孩子可能对“山谷回声真好听”回声分组练习更感兴趣。其实当返回去再解决最后一句歌词时,把其割裂开了,从而影响了此环节的流畅性,同时阻碍了孩子的思维。
  本次活动尽管存在很多的问题,但从最初的文本设计到最终的活动呈现,自己有很多的思考(包括图谱的使用)。特别是执教后的反思,使我对一个普通的歌唱活动如何去设计积累更多的经验,相信在一次次的历练中会不断成长。

第6篇、大班音乐大鞋和小鞋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幼儿能掌握踮步走、踢踏步的动作,能随音乐有节奏的舞蹈游戏。
2、能根据歌曲内容大胆的创编动作,有表情的进行表演。
3、体验与同伴一同舞蹈、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幼儿提前学唱歌曲,与幼儿人数相等的彩环
活动过程:
(一)与幼儿一同复习回忆歌曲内容
“前些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一首《大鞋与小鞋》的歌曲,让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吧。”
(二)与幼儿一同学跳舞蹈
1、引导学习踢踏步、踮步走的动作
(1)学习踢踏步
小朋友,在歌曲里穿上爸爸的大鞋是怎样的?教师引导幼儿通过拍手、跺脚的方式,掌握动作的节奏。
教师示范动作:看看我传上爸爸的大鞋是怎样的。
引导幼儿通过坐练、站练的方法掌握动作,重点帮助幼儿掌握两脚间重心的移动。
(2)学习踮步走
穿上娃娃的小鞋是怎样的?走起路来是什么样的?教师进行示范,引导幼儿围成圆圈练习向前、向后、转圈的动作。
2、引导幼儿根据歌曲内容创编歌曲中其它部分的动作
(1)引导幼儿边休息边欣赏一遍歌曲,思考还可以用哪些动作进行表演。
(2)幼儿边演唱边表演,教师观察幼儿的表现。
(3)教师与幼儿共同确定表演的动作,并进行练习。
3、幼儿排成四队进行舞蹈练习
(1)引导幼儿进行舞蹈,教师针对幼儿舞蹈中的问题进行示范引导。
(2)幼儿面对面进行舞蹈,重点引导幼儿注意舞蹈时的交流,及动作的整齐到位。
4、引导幼儿在舞蹈基础上进行游戏
刚才我们一起跳了开心的舞蹈,现在让我们一起加入一点有趣的游戏吧。
(1)教师交代游戏玩法
在舞蹈结束后,孩子们进行3次剪刀石头布的游戏,胜者原地不动,输了的从队员的后面跑到队尾,其他队员随之调整位置,舞蹈继续开始。
(2)幼儿练习
请一组幼儿进行尝试,幼儿集体进行练习,教师根据情况进行引导。
(3)幼儿进行游戏舞蹈
教师与幼儿一同随音乐进行舞蹈游戏。
(三)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将舞蹈游戏表演给其他同伴、家人欣赏,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继续创编动作进行舞蹈,鼓励幼儿在区角活动中进行游戏、练习。
教学反思:
《大鞋和小鞋》是一首经典的老歌,大鞋和小鞋是幼儿在生活中常常穿着玩的,歌曲中的两段的节奏富有对比性,大鞋和小鞋不仅外形具有对比性,而且所发出的声音也富有对比性。在幼儿演唱歌曲的过程中,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演唱方式,激发了幼儿演唱歌曲的兴趣,也巩固了学习的效果,体验了合作的快乐。 在这次活动在中,主要学法就是让孩子在活动中玩得尽兴,从而引导幼儿多角度、多方向的发散思维,培养了他们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的能力,也发展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第7篇、大班音乐《红星歌》教案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红星歌》是一首传统、古老的歌曲,在上学期大合唱我们就选择了这首歌,我发现我们班的孩子很喜欢唱,在唱时,他们自己会配上拍手有力的节奏,幼儿很喜欢。我就想这学期教材有这首歌,我就选择了它,让孩子用乐器为这首歌配上乐器。

  活动目标
  1、学习看图谱,按图谱有控制地演奏。
  2、根据乐曲的变化设计配器方案,并按指挥的手势进行打击乐器演奏。
  3、体验共同演奏的乐趣。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教会幼儿学习看图谱,按图谱有控制地演奏。
  2、教会幼儿按指挥的手势进行打击乐器演奏。

  活动准备
  1、幼儿已学过该歌曲,能随乐做动作。
  2、乐器:铃鼓、圆舞板、碰铃
  3、《红星歌》的录音磁带、图谱一份

  活动过程
  一、律动入室
  1、兴趣引入
  师:“上次我们学习了一首歌曲,让我们跟着《红星歌》的音乐节奏,做好看的动作,。”(随音乐律动:在老师带领下,A段做走步动作、B段做挥舞红旗的动作)
  2、引导幼儿发现歌曲的动作节奏
  师:刚才这歌曲叫什么名字?你们知道它是什么结构的歌曲吗?什么是ABA?(三段体、前面和后面的乐曲是不一样的结构)现在我们请个小朋友说说A段做了什么动作?怎么做的?A段音乐听起来感觉怎样?(雄壮有力)你们知道这段说了什么事?(红军打仗时英勇顽强的精神)来,我们一起学一学(做走步动作)。我们再请个小朋友来做B段的动作。(哼唱,再请一幼儿示范)这音乐感觉怎么样?很缓慢很抒情的,这段说了什么事(红军胜利时挥舞着红旗与老百姓在一起庆祝胜利的情景)我们一起做一做。

  二、引导幼儿看图谱,用身体动作表现节奏型
  1、观看A段图谱:我们先看A段,上面有什么?(五角星)表示什么?(一个五角星表示拍一下,圆圈表示休止)你怎么用拍手动作表现节奏 ?(请一幼儿示范)全体幼儿徒手练习A段的节奏型。
  2、分析B段图谱:这是什么符号?(红旗、波浪线)可以怎么表现?(拍一下摇或晃的动作)请一幼儿示范(全班幼儿徒手练习B段节奏)。
  3、引导幼儿发现重复A段节奏型的地方引导幼儿说说D.C(从头开始)和fine(结束)的意思。师哼唱,幼儿跟着音乐拍手练习节奏一次。

  三、启发幼儿探索乐曲的配器方案
  1、启发幼儿说说乐器特点
  师:“瞧,我请来了三种乐器(出示铃鼓、碰铃、圆舞板),你们说说,它们的声音有什么不同的特点?请幼儿说说(铃鼓:可以拍或摇、晃,它声音清脆、明亮。比较延长、抒情;碰铃:声音宏亮、清脆;圆舞板:轻快活泼)
  2、为乐曲配器
  师:“你们觉得A段适合用什么乐器呢?A段开头空心五角星适合用碰铃;(贴上碰铃)开场热闹,雄壮有力;中间用什么乐器?(圆舞板)B段的比较抒情,可以延长的,适合用什么乐器?(铃鼓)最后的部分我们要让歌曲更热闹些,可以怎么做?(用上全部的乐器)

  四、幼儿尝试用乐器演奏
  1、师哼唱,让幼儿学习用乐器演奏整首歌曲。
  师:“请小朋友轻轻地自己选择小乐器,我们试试把乐曲演奏一遍吧。请认真看图谱,注意什么时候要轮到那种乐器演奏。”
  2、指出演奏的不足,连贯地演奏一遍。
  3、跟着音乐,看图谱完整地演奏1—2遍
  师:“我觉得小朋友可以听音乐来演奏了,我们来试试吧。”
  4、幼儿看指挥演奏1—2遍
  师:“小朋友真棒,现在我有个更难的,请小朋友不看图谱,眼睛看着老师的指挥把乐曲演奏一遍,行吗?”
  5、交换乐器让幼儿看指挥演奏一遍。
  6、请部分幼儿演唱歌曲,其余幼儿持乐器,看指挥听音乐有节奏地演奏。(六一节快到了,我想请几位小朋友来演唱歌曲,其他小朋友当乐器演奏家,行吗?)

  五、结束活动
  师:“请小朋友带好自己的小乐器,不发出声音,到教室轻轻地放好小乐器吧”。

  教学反思
  经过一学年的打击乐研究和学习我在组织幼儿打击乐方面进步很多,如图谱的设计、演奏的常规、幼儿共同演奏的配合等等老师有意识地在培养。这次《红星歌》整个活动设计条理较清楚,图谱设计适合歌曲内容,选择的乐器适合歌曲的风格。活动中每个环节有层层递进,特别是最后环节让幼儿交换乐器、请部分幼儿演唱歌曲,把活动推向**使整个活动有提升。活动中幼儿和老师配合默契,幼儿识谱能力强,活动积极气氛活跃。在活动设计、场地布置上、乐器选择上、指挥方面得到莹莹老师、红瑜老师、雯雯老师的帮助和指导。
  不足之处在最后环节应请个别幼儿指挥,教师及时退位,整个活动更加完整提升。在活动中注意加强个别调皮幼儿的演奏常规教幼儿握乐器的方法。

第8篇、大班音乐狐狸与小鸡教案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的情绪变化,体验师幼、同伴间共同游戏的快乐。
  2.通过以游戏的方式了解熟悉音乐的风格。
  3.学习用创造性的动作自由表现乐曲中比力气、比跳舞、比嗓门的情节。
  4.理解游戏玩法和规则,能跟着音乐的变化玩游戏。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故事图片、音乐。

  活动过程
  1、幼儿听鸡和狐狸的故事。
  (1)教师根据图片完整的讲述故事。
  小鸡出门去散步,狐狸发现了小鸡,馋得直流口水,悄悄的跟在后面。当小鸡走出农场后狐狸跳了出来:"呵呵,看你往哪儿逃。"为了不让狐狸吃掉,于是小鸡想办法。首先小鸡想到比力气吓倒狐狸,小鸡说:"我的力气比你大。"狐狸说:"我的力气比你更大。"然后小鸡想到比跳舞将狐狸逗乐。小鸡说:"我的舞蹈跳得好。"狐狸也跳了起来:"我的舞蹈跳得更好。"接着他们比嗓门。小鸡伸长着脖子:"我的嗓门比你大。"狐狸也伸长脖子用尽力气:"我的嗓门比你更大。"最后,他俩都扯着嗓门大声叫,由于叫声太大了,结果把猎人给引来了,猎人看到狐狸,一枪把它打死了。于是小鸡得救了。
  (2)进一步理解故事的内容,重点理顺小鸡和狐狸比试的内容与顺序。
  师:狐狸有没有把小鸡吃掉,小鸡想了什么办法来战胜狐狸?比试了几个项目,顺序是怎样的?小鸡为什么要跟狐狸比叫声?
  2、完整倾听音乐做律动,解决角色与音乐间的关系。
  (1)师幼扮演小鸡随乐做初步的律动,解决小鸡的动作与音乐的关系。
  师:现在,我们一起跟着小鸡去散步吧。
  (2)幼儿扮演小鸡,教师扮演狐狸做律动,进一步熟悉小鸡的音乐与动作。
  (3)师幼扮演狐狸,解决狐狸的动作与音乐的关系。
  (4)幼儿扮演狐狸,教师扮演小鸡,进一步熟悉狐狸的音乐与动作。
  3、听音乐的第二段,师幼共同玩小鸡和狐狸比斗的游戏。
  (1)幼儿创造性的表演比力气。请个别幼儿创编动作:老师分别从面部表情、手的动作等方面进行引导。
  师:假如你们是小鸡,你们怎么向狐狸展示自己的力气大?
  (2)幼儿创编搞笑的舞蹈将狐狸逗乐。
  师:你们会用什么样的舞蹈将狐狸逗乐?
  (3)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现出嗓门大。
  师:用动作怎样显示出你们的嗓门大?
  (4)师扮演狐狸,幼扮演小鸡,尝试进行比斗的游戏。
  师:我们把刚才练习的本领连起来跟狐狸比试一次,看看我们的小鸡是不是真的能战胜狐狸。
  4、分角色完整倾听音乐玩游戏。
  (1)第一遍:教师请一名幼儿,并由幼儿自选角色,与教师完整倾听音乐玩游戏。
  (2)幼儿俩俩合作扮演狐狸和小鸡,完整听音乐玩游戏,游戏后针对游戏规则等进行评价。师:游戏中出现了哪些问题?要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3)幼儿第二次进行完整玩游戏,游戏后针对游戏规则等进行评价。

第9篇、大班音乐活动教案:机器人教案

  设计思路:
  中班幼儿生活经验较为丰富,同时随着心理水平的提高,在智力活动中也体现了积极性。对规则性的游戏表现出更大的兴趣,自制能力也有了一定的增强。因此,音乐游戏在能是幼儿获得相应的情绪体验的同时,也要发展幼儿对音乐的表现技能和在活动中的规则意识。
  《机器人》这首游戏分为两个乐段,节奏鲜明,适合做机器人僵硬的动作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创编动作,进行合作游戏,能充分体验到活动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学习机器人走路、、跳舞的姿态(手、脚伸直,动作僵硬),培养节奏感。
  2、能大胆合作创编,体验游戏的愉悦。
  3、学习遵守游戏规则。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材料和环境创设:
  1、机器人的玩具及图片。
  2、活动前了解有关机器人的基础知识。
  3、录音机、磁带。

  重点与难点:
  能大胆合作创编,遵守游戏的规则。

  活动流程:
  一、听乐曲、做动作。
  1、幼儿听乐曲,熟悉乐曲的旋律。
  2、引导幼儿听乐曲学做机器人的基本动作。

  二、创编动作,讲规则。
  1、引导幼儿创编机器人劳动等动作。
  2、肯定幼儿创编活动的情况。
  3、告诉幼儿音乐游戏的规则。

  三、明规则、做游戏
  1、教师担任“管理员”,与幼儿一起游戏一遍。
  2、幼儿拖选一名同伴担任“”管理员”,游戏进行一遍。
  3、引导幼儿评价游戏的情况后,游戏继续进行。  

第10篇、大班音乐活动小火车哄隆隆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演唱歌曲,并能邀请同伴接开火车进行游戏。
  2.尝试边演唱边与同伴合作协调地开火车。
  3.乐于进行游戏,感受与同伴、教师共同游戏的乐趣。
  4.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5.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歌曲《火车开了》的光盘或磁带,录音机。
  2.不同颜色的手腕花。

  活动过程:
  一、迁移已有经验,学习用身体动作表现开火车的情景
  1.自由模拟开火车的动作。
  师:你们会开火车吗?你是怎样开火车的?
  (幼儿自由模拟开火车的动作,有的用手臂在身体两侧前后绕动,有的屈肘在胸前绕动,有的将手放在肩上绕肘等。)
  2.学习游戏中开火车的动作。
  师:你们是怎样开火车的?(请用手臂在身体两侧前后绕动的幼儿示范。)
  师:用手臂转动表示火车轮子在转,这个动作真好,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一学。
  3.学习听音乐开火车。
  师:我们试着听音乐开火车,注意车轮要一下一下地转。
  (幼儿找空地方听着音乐开火车,教师提醒幼儿注意手和脚都要跟着节奏一下一下地做动作。)
  师:(学习刹车声音“呜哧”,并做刹车动作)这是什么声音?
  幼:火车到站刹车的声音。
  师:刹车时火车应该停下不动。
  4.学习小组合作开火车。
  师:刚才,你们每个入都是小火车头,现在我们要变成一列小火车,怎么办?
  幼:几个小朋友接在一起就可以了。
  (幼儿按手腕花的颜色分组,学习合作协调地开火车。用戴手腕花的手转动做车轮,另一只手搭在前一个幼儿的肩上。)
  师:小火车怎样才能不断开?
  幼:把手搭紧一点。
  (幼儿按手腕花的颜色分组,跟着音乐合作开火车。)

  二、学习演唱歌曲《火车开了》
  1.欣赏教师范唱并熟悉歌词。
  师:刚才你们在开火车的时候听到歌曲里唱了什么?
  (幼儿自由说一说听到的歌词,教师无伴奏演唱和伴奏演唱各一遍。)
  2.跟随音乐轻声演唱歌曲。
  3.用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师:小火车司机在开火车的时候心情怎么样?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演唱这首歌曲呢?
  幼:应该用高兴的、欢快的声音来演唱。
  师:我们来试一试,做一个快乐的小司机。
  4.学习边开小火车边演唱。
  师:我们学做小司机,边开火车边唱歌。
  (幼儿在座位上一边做动作一边学唱歌曲。)
  5.和同伴接成一列小火车,边做动作边演唱歌曲。
  师:我们现在变成一列长长的火车,一边开火车一边唱歌。
  (幼儿向左侧身坐,将一只手搭在前面幼儿的肩上,另一只手做车轮,全班幼儿连接成一列长长的火车,边开火车边唱歌。)

  三、玩游戏“火车开啦”,体验合作游戏的乐趣
  1.通过观看教师示范和集体讨论,了解邀请同伴接开火车的方法。
  师:今天我要和你们玩一个有趣的游戏,我来做火车头邀请小车厢。你们帮我一起唱。
  (在演唱到最后一句歌词时,教师站在一位幼儿的面前。)
  师:我邀请的是谁?
  幼:XXX小朋友。
  师:你们怎么知道的?
  幼:因为你站在他的面前。
  幼:因为你的眼睛看着他。
  师:我是什么时候站在他面前的?   
  幼:在歌曲快要唱完的时候。
  幼:在唱到最后一句的时候。
  师:我站在xxx小朋友面前时,他应该怎么做?
  幼:他应该站起来。
  师:我会对他怎么说呢?你们听听我是怎么说的。
  (教师伸出右手邀请:“小朋友,请上车。”幼儿集体学说邀请语。)
  师:他要变成我的车厢,应该怎么做?
  幼:跑到老师的身后。
  师:这是一个办法,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教师示范,边说“嘿、嘿、嘿”,边向后转身跳。)
  师:我是怎么做的? 幼:你是转身向后跳过来的。
  师:我跳过来的时候说了什么?
  幼:你说了“嘿、嘿、嘿”。
  (教师继续示范邀请2~3名幼儿进行游戏。)
  2.请个别幼儿尝试邀请同伴进行游戏。
  师:我们现在要请三个小火车头来邀请朋友玩游戏,如果你想邀请谁,在唱到最后一句时,必须站在他的面前。小火车一定要接好,不能断开。
  3.讨论游戏中出现的问题并再次游戏。
  师:你们觉得刚才游戏玩得怎么样?哪里好?有什么问题?
  幼:有的小朋友唱完歌曲还没有找到朋友。
  幼:火车头要开得慢一点,不然小火车就会断开。
  师:做火车头的小朋友要开得慢一些,在唱到“火车司机”这一句时要找到准备邀请的小朋友。
  4.再次请三个幼儿进行游戏。
  5.在游戏情境中集体开火车。
  师:现在我们把三列小火车变成一列长长的火车,我来做火车头。
  师:你们想开到哪里去?
  师:火车在行驶过程中会遇到隧道。这时,火车要怎么做?
  幼:身体要低下来。
  师:火车还会经过一段弯弯曲曲的山路,要注意开得慢一点,不能断开。
  (教师将四张椅子背对背作“隧道”,将三张小椅子放在不同的位置表示“高山”。火车经过“隧道”时要弯腰通过,经过“高山”时要绕小椅子曲线行驶,并注意不能断开。)

  活动反思:
  这个游戏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而设计,以学习接开火车的游戏为重点,以小组合作与动作协调为难点。
  在学习游戏方法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从自己学做小火车,到与同伴合作变成一列小火车,再到学习接开火车的方法,最后通过游戏情境使幼儿的情绪达到高潮,体现出层层递进的教学策略。在活动中,教师将难点前置,既解决了幼儿游戏中可能存在的困难,又使幼儿能反复感受音乐旋律,为幼儿学唱歌曲打下基础。同时,生动的演唱形式提高了幼儿学唱歌曲的兴趣,促进了教学目标的达成。
  在活动中,教师注重幼儿的探索学习,引导幼儿通过自我观察、集体讨论和游戏体验等多种途径,进一步理解游戏方法和规则。

第11篇、大班音乐活动拨浪鼓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民间传统音乐,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幼儿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条生动而有效的途径,在幼儿音乐教育中具有独特的价值。 歌曲《拨浪鼓》是一首具有京味的民间童谣,不仅儿化音特点明显,京剧的唱腔浓重,而且歌词生动有趣,以拨浪鼓的歌声表达了人们对丰收的期望和喜悦。我希望通过对歌曲的合理处理,既丰富了音乐活动的内容,又帮助幼儿在欣赏感受、模仿学习、创造表现中感受中国传统音乐,激发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趣。

  活动目标:
  1.欣赏感受歌曲京味童谣的韵味,初步尝试表现京歌儿化音的特点。
  2.积极参与游戏,感受咚吧咚吧节奏,体验玩拨浪鼓的乐趣。
  3.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4.能跟着节奏打节拍。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欣赏感受歌曲京味童谣的韵味,感受咚吧咚吧节奏。
  活动难点:初步尝试表现京歌儿化音的特点。

  活动准备:
  ⒈ 玩具拨浪鼓、图谱、纸、笔;幼儿围坐成圆
  ⒉音乐《拨浪鼓》

  活动过程:
  一、猜谜游戏学习歌曲主歌部分,初步感受京味童谣的韵味。
  ㈠ 猜谜导入,引出兴趣
  ⒈ 师:你们玩过猜谜语吗?怎么玩的?
  ——小结:谜语有谜面和谜底,有人说谜面,有人猜谜底。
  ⒉ 今天我带来了一样老师小时候经常玩的玩具,用猜谜的方法请 你们猜一猜是什么玩具?(出示图谱“?”)
  (评析:从幼儿猜谜的游戏经验切入,激起下一环节中倾听猜谜的兴趣。)

  ㈡ 多种形式猜谜,初步感受旋律,熟悉歌词。
  ⒈ 预设第一次清唱猜谜。
  ⑴ 清唱谜面,将“啥玩具”替代“拨浪鼓”。
  师:这次我把谜面唱出来,仔细听!
  ⑵ 幼儿猜谜底。
  师:猜猜是什么玩具?
  A预设猜错:你为什么猜……?(师用清唱方式回应并反问: 那是“……”这样吗?)
  B预设猜对:为什么猜拨浪鼓?谜面哪里提示了你?(根据回 答师及时演唱回应)
  ⑶ 过渡语:谜面的每一句话都和谜底有关,要把每一句话结合起 来想。
  ⒉ 预设第二次结合动作演唱猜谜。
  ⑴ 随伴奏音乐动作提示并演唱谜面。
  师:我边唱谜面边给你们一点动作提示,请你们再来猜一猜。
  ⑵ 梳理谜面蕴含的三大特点。
  师:我唱的谜面里说这样玩具大概是什么样的?有哪些特点?
  (根据回答演唱梳理三个特点:A脸蛋儿圆,B戴耳环儿,C摇起头儿唱的欢)
  ⑶ 幼儿猜谜底
  ⒊ 随乐边唱边画,揭晓谜底
  ⑴ 教师随音乐边唱边画(简笔画替代问号)
  师:谜底揭晓的时刻到了,认真听、仔细看到底什么?
  ⑵ (出示实物拨浪鼓)
  师:原来我带来的玩具就是拨浪鼓。拨浪鼓是我国传统的民间玩具,老师小时候,甚至你们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小时候都玩过。你们玩过吗?试一试?
  (评析:教师巧妙地将范唱融入到层层递进、形式丰富的猜谜游戏中,既激起了幼儿倾听的兴趣,帮助幼儿熟悉旋律、理解歌词,又发展了幼儿的概括能力和思维能力,体验到了猜出谜底“原来如此”的惊喜和快乐。另外教师范唱中注重了京腔京韵的风格体现,既丰富了幼儿对民间传统音乐的感受能力,也为“儿化音”这一难点的突破做好充分的铺垫。)

  ㈢ 学唱歌曲前半部分
  ⒈ 教师动作表现拨浪鼓特征,提示跟唱:我们把谜底唱一唱吧!
  ⒉ 根据幼儿需求,提示演唱:需要我来提示你们演唱吗?用什么提示?动作?画画?
  ⒊ 同伴互助演唱:猜谜语一定要把谜面唱清楚了才能让对方猜,现在哪里还有点不明白,不敢唱的,赶快问哦!
  (评析:学唱歌曲环节充分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和需求,给予了幼儿学习的方法习得,如动作提示、同伴互助等,为幼儿学会学习打下基础)

  ㈣ 感受并尝试表现京歌儿化音的特点。
  ⒈ 师:这是一首京味的民间童谣,有京剧的唱腔,字正腔圆,像这种有京剧韵味的都称为京歌,这首拨浪鼓就是一首京歌,京歌的发音吐字有北京人方言里儿化音的特点,就是在有些字的后面紧紧地跟着一个“儿”字,就像歌曲中的脸蛋儿,舌头卷起来就能唱出来,有趣吗?
  ⒉ 再次倾听歌曲,学学唱唱儿化音
  ⑴ 师:歌曲里还有哪些有趣的儿化音的发音呢?我们仔细来听 一听。
  ⑵ 听到哪几个舌头卷起来唱的儿化音呢?来学一学。(幼儿尝试唱出“儿化音”,如“耳环儿”“左一个儿”“右一个儿”)
  ⑶ 师:那我们再来唱一唱这首京歌《拨浪鼓》,要把歌曲里具有京味的儿化音唱出来,还要字正腔圆,把每个字唱清楚!
  (评析:本环节中及时介绍歌曲特点,在听一听找一找中帮助幼儿有目的地去感受民间传统京歌的特点,丰富传统音乐文化方面的粗浅知识。通过学舌游戏来激起幼儿表现歌曲京味的兴趣。)

  二、在游戏中感受副歌部分咚吧咚吧节奏,体验玩拨浪鼓的乐趣。
  ⒈ 初步感受拨浪鼓咚吧咚吧的声音和节奏
  ⑴ 拨浪鼓摇起头儿唱的欢,它会怎么唱呢?我们听一听!
  ⑵ 倾听歌曲后半段副歌部分
  ⑶ 师:拨浪鼓是怎么唱歌的?
  ——小结:拨浪鼓是咚巴咚巴的唱歌的。
  ⑷ 师:它的歌声有节奏吗?我们再来听一听,用身体动作跟着节奏拍一拍?
  ⒉ 玩切西瓜游戏,体验玩拨浪鼓的乐趣。
  ⑴ 征询玩拨浪鼓的方法
  师:你们想玩拨浪鼓吗?可只有一只拨浪鼓,这么多小朋友怎么玩呢?
  ⑵ 师示范通过切西瓜游戏决定玩拨浪鼓的人:幼儿站在椅子后面,演唱前段,后段随节奏拍手,师在后面边摇拨浪鼓边走,最后一个音将拨浪鼓切向两个孩子中间。
  ⑶ 提问明确游戏规则
  A明白什么游戏了吗?我在什么时候切西瓜?
  ——最后一个“咚”切西瓜
  B切开西瓜的两个孩子要做什么?哪个孩子可以玩拨浪鼓?
  ——追逐胜利的孩子做打鼓点摇拨浪鼓的孩子,游戏继续
  ⑷ 游戏二至三次:
  A摇拨浪鼓的孩子点评一下大家的演唱?
  B你们对拨浪鼓的人有什么建议吗?
  (评析:“切西瓜”的游戏吸引孩子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在不知不觉中感受了歌曲中咚吧咚吧的节奏,乐在其中地一次次的复习演唱,体现了寓教于乐的理念。)

  三、延伸,感受歌曲完整性。
  师:刚才我们又唱又玩了拨浪鼓,但那只是《拨浪鼓》这首歌曲的前半部分,休息一下,我们来欣赏完整的歌曲《拨浪鼓》吧!
  (评析:最后环节给幼儿完整欣赏的机会,是对音乐作品、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也能激发幼儿对《拨浪鼓》完整歌曲的欣赏和表现兴趣和欲望。)

  活动反思:
  1.合理选择和处理民间音乐作品。
  《拨浪鼓》这首传统民间音乐中蕴含着许多丰富的信息,但不是要让幼儿全盘接受,而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对歌曲进行适当的舍取。就如本歌曲中,删减了歌曲的后半部分,保留了歌曲的前半部分,不仅保持音乐作品原有的京歌风格,而且歌词中生动的体现了拨浪鼓的形象,富有童趣。从活动效果看,难易适度,民间特色浓郁,幼儿的学习兴趣浓郁,可见这样的选择和处理是适宜有效的。
  2.巧妙选择和运用方法策略。
  《纲要》指出“育教育于生活与游戏之中”,本活动中巧妙地运用了三种民间游戏策略(即猜谜游戏、学舌游戏和切西瓜游戏),十分契合歌曲的民间童谣的风格特点,均属于民间传统文化范畴。
  猜谜游戏——激起好奇心,体现重点。在感受旋律、学习歌词环节突破了以往图谱学习等方法,巧妙通过猜谜游戏进行。幼儿越猜不出越有再次倾听的愿望,老师就追随孩子好奇的心理,通过清唱谜面——结合动作提示演唱——简笔画演唱这样层层递进的方式,给予孩子充分欣赏感受的机会,熟悉旋律,掌握歌词。
  切西瓜游戏——满足好玩心,体现侧重点。歌曲中副歌部分“咚吧咚吧”的节奏生动地体现了民间玩具拨浪鼓的有趣好玩。结合幼儿熟悉的切西瓜游戏,自然地感受了节奏,巩固演唱歌曲,体验了音乐游戏的快乐。
  学舌游戏——顺应好模仿,解决难点。歌曲京歌的特点明显,如何让幼儿感受、表现京味,我主要是抓住了歌曲中“儿化音”这一最突出的特点,这一特点也是最适合孩子模仿学习的。通过请幼儿听辨寻找歌曲中的“儿化音”,在互相学舌模仿中,孩子们觉得十分有趣,演唱时也会感觉与众不同,更乐于模仿表现。

第12篇、大班音乐活动跳圆舞曲的猫教案反思

   活动前评析
  这是一节小班下学期艺术领域的活动内容。目标是“培养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喜欢听音乐;养成安静欣赏音乐的良好习惯,同时能够主动大胆地用动作表达对音乐的感受。”活动结束之后,我们发现音乐本身还有很大的挖掘潜能,它的音乐结构、风格很有特点,而大班的孩子对音乐的感受、分辨、描述能力都有提高,对音乐旋律、节奏、速度、性质有一定的基础,所以,我进行了一次大胆尝试——“移花接木”,将内容变革创新,重新确定目标,寻找适宜的教学方法,巧妙地设计了图谱,以视听结合的方式,大胆尝试用动作来表现音乐,把抽象的音乐变为具体的展现。在了解音乐内涵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孩子们的音乐素质。

  活动目标
  1.学会安静地倾听音乐,感受音乐诙谐有趣的特点。
  2.初步感知ABA三段式(第一段音乐、第三段音乐与第二段音乐不同)结构的特点,会看图谱来感受音乐,并用动作加以表现。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一只会跳舞的小猫一定会引起孩子的兴趣,也符合他们的学习特点。小猫的形象能够使抽象的音乐变得更具体直观,从而更好地理解音乐。  
  (2)设计适宜的图谱:在图谱的帮助下,引导孩子通过边看边听,理解音乐的性质、结构。图谱的变化也能让孩子较好地分辨音乐ABA三段式结构。
  2、幼儿准备:预先熟悉教学内容:在音乐活动中,孩子的紧张很多时候来源于对音乐作品的不熟悉,因此要让孩子预先熟悉教学内容。比如利用过渡环节,(来园时间、午餐前后)播放乐曲,在宽松的氛围下以谈话的形式,让大家说一说听完音乐的感受。
  3、场地准备:在活动空间的的布局上,我选用每人一块泡沫垫,让孩子倾听时席地而坐,活动时则放在活动室两边,然后让每个孩子自然伸开手臂原地转个圈,划出适合自己活动的空间大小。

  活动过程
  一、完整欣赏音乐,初步感受乐曲的ABA三段式结构。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认真听一首好听的音乐,看谁能听得出这首音乐一共有几段,每段音乐有什么不同呢?
  小结:这首音乐一共有三段,第一段和第三段相似,而第二段和它们不同。
  师:在这三段音乐里都藏着一只可爱的小动物,你听出它是谁了吗?(孩子回答)
  师:小朋友猜出那么多的动物,一起来看到底是谁呢?(放幻灯片,出示小猫跳舞图片)
  (引导幼儿在安静倾听整首乐曲的基础上能够感受并说出“这首音乐前面和后面的部分听起来比较缓慢,感觉优美,而中间部分比较欢快。”然后教师给予小结。)
  (发挥孩子的想象,让他们尽可能地说出与音乐有关的动物,教师不急于做出评价。最后利用图片的形式把孩子的兴趣点转移到活动的主题上来。)
  小结:这是一首小猫跳舞的音乐,名字叫——跳圆舞曲的猫。  

  二、分段欣赏音乐,视听结合,大胆尝试用身体动作来表现。
  1、游戏:谁的耳朵灵
  师:我们一起来听第一段音乐,如果你听到了音乐中有像猫叫声的地方,就马上用这个动作(教师示范小猫叫的动作和声音)来表示,我们来比比,谁的耳朵最灵,好吗?
  (播放A段音乐,寻找小猫的叫声,并用动作加以表现。在孩子的倾听与模仿过程中,教师可以随机暗示出此段音乐的节奏并激发他们做出各种猫叫的动作、表情.)
  师:小朋友的耳朵真灵,你们看,这就是小猫跳舞时留下的一串串小脚印。你们想知道小猫是怎么跳舞的吗?我们一起用小手在自己的身体上学着小猫跳舞吧!
  附图谱(一):
  (引导孩子根据图谱比较准确地把握音乐的节奏,同时进行动作的创作和表现)
  小结:这段音乐里我看到了许多只小猫都在跳着优美的舞蹈,现在我们再来安静地听一听第二段音乐,听一听和第一段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2、游戏:谁的舞姿妙
  (播放B段音乐,教师观察孩子对音乐的自主表现,同时以自身的情绪带动他们,音乐结束后鼓励孩子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师:这段音乐和前一段相比,变得欢快了很多,让人听了有一种跳跃的感觉。那你们想一想,这次小猫留下的脚印和刚才一样吗?(停顿片刻)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第二段音乐图谱并欣赏)
  附图谱(二):
  师:这么欢快的音乐,小猫又会怎样跳舞呢?让我们都来扮演一只跳舞的小猫比一比,谁的舞姿最妙?(发挥孩子的想象以及同伴榜样作用,学习脚尖跳、旋转跳)
  (在B段图谱中,跳动的线条让幼儿能够感受到音乐的跳跃,上滑线和圆圈则勾勒出了一个活灵活现地跳舞的小猫。图谱上图案的变化也证实着孩子们的想法)(A段与B段不同)。
  3、游戏:谁藏得最好
  师:我们接着往下听,听一听这段音乐和哪一段很像?你还听到了什么?(播放A1音乐)
  (再次欣赏A1音乐时,孩子们会很容易发现它与A段音乐的相似。从而完成了对ABA三段式音乐结构的理解。“一声狗叫”带来的躲藏,使孩子们又一次地感受到了音乐的诙谐有趣。)
  小结:这段音乐和第一段很相像,还听到了狗叫的声音。
  师:想一想,发生了什么事情?(孩子讨论)
  小结:你们想得都很好,小狗的确来捣乱,小猫吓得藏了起来。
  师:小猫跳累了,舞步放慢了,想一想,这一次小猫会给我们留下什么样的脚印呢?(听第二遍,用图谱来表现音乐。)
  附图谱(三):
  小结:我发现有的小朋友放慢了舞步,有的小朋友跟着图谱创编出了新的动作。  
  (鼓励孩子探索多种跳舞的方法,利用即兴地表演,强化、发展他们对音乐的感觉,增加对音乐欣赏的热情。)

  三、再次完整欣赏音乐。
  师:让我们跟着小猫的脚印,再听一听这段美妙的音乐吧。(完整播放乐曲)
  (在听的同时,结合图谱和肢体动作能够自如地表现出每一段音乐的不同)
  (第二次倾听,体验ABA结构的完整性。运用图谱和肢体动作将音乐进行搭建,对音乐有一个完整的框架。同时,孩子们会通过肢体动作来表现每一段音乐的不同。)
  师:听了这首音乐你有什么感觉?
  小结:这是一首非常有趣、好玩的音乐。

  四、创编音乐游戏,让幼儿用动作大胆进行表现。
  师:孩子们,现在我们就是那只跳舞的小猫,让我们跟着音乐跳起来吧。
  (音乐开始时,孩子们会把泡沫垫轻轻放在活动室两旁,教师有意识地张开双臂,自转一圈说:“这就是我的舞场,你的呢?”孩子们会自由站开,找到自己的活动空间。)
  (前面设计的三个小游戏由浅入深,每个小游戏解决着一个难题,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三个游戏,使得孩子在这个环节中能够更加自主地去创编,发挥孩子的想象,对音乐充满了热情。)
  (音乐是抽象的,而动作却是具体的、形象的,让动作来服务于音乐,帮助幼儿分辨音乐。教师不必过多担心孩子们的舞姿是否优美,注重的是对音乐的感受和对音乐形象的表现,从而提升孩子们的艺术表现能力。)

  五、小结:
  师:今天,我们欣赏了一首非常有趣的音乐,其实,音乐就像一本书一样,里面藏着许许多多的故事;音乐又像一支神奇的画笔,能够让小朋友画出美丽的图画。老师也希望你们能用自己的画笔画出这只可爱的小猫,好吗?

  活动反思
  《跳圆舞曲的猫》管弦乐曲。是一首专为孩子们写的管弦乐曲,由(美)R•安德森作曲。曲调诙谐有趣,描绘了一个天真活泼的小猫在音乐的伴奏下跳起了美丽的圆舞曲。整个教学环节设计比较合理,教学目标明确并在本节课基本完成。在教学过程中能调动大部分孩子的参与积极性。互动方面也完成得不错,课堂气氛活跃。

第13篇、大班音乐活动姥姥门前唱大戏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11月19日,太仓市教培研中心在实验幼儿园举行了“太仓市三年内青年教师教学研讨暨新教师培训活动”,在观摩了三节课中,丁老师上的大班艺术《姥姥门前唱大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个活动是丁老师原创的,她的灵感来自儿童舞蹈《姥姥门前唱大戏》,热闹的气氛和来源于生活的内容,再加上说唱的风趣与幽默,孩子们很喜欢。所以,设计了这么一个在游戏中边玩边说,边玩边唱的有意思的艺术活动。

  活动目标:
  1.说说唱唱,初步尝试变速唱法。
  2.感受说唱活动的风趣和快乐。
  3.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准备:
  1.游戏拉锯扯锯的准备。
  2.图谱。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师:“刚才我和你们玩了一个拉大锯的游戏,好玩吗?”
  幼:“好玩。”
  师:“你们还想玩吗?”
  幼:“想。”
  师:“那找个好朋友,面对面,手拉手。准备好了吗?”
  幼:“准备好了。”
  师和幼:“拉锯,扯锯;拉锯,扯锯;拉锯,扯锯……”
  (评析:教师的准备很充分,在活动前,就教会孩子玩拉锯扯锯的游戏。在正式活动开始时,便以拉锯扯锯的游戏导入,能够激发孩子学习歌曲的兴趣,很自然的引出下面的内容,节省了导入环节的时间。)

  (二)、学习歌曲。
  1.根据图谱的提示,有节奏的学说第一段说词。
  (1)教师范说第一段。
  师:“看你们玩得那么开心,我也请来了我的好朋友,和我一起玩。”
  师:“仔细听一听我和好朋友一起玩时,我说了些什么?”
  (评析:教师的过度语言极其自然,以游戏的形式进行示范,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
  (2)根据说词内容提问。
  师:“听到嗯嗯的时候,你们都笑了,那二妞问什么会说嗯嗯呢?”
  幼:“他们都去了,不让二妞去,二妞就说嗯嗯。”
  师:“原来二妞是在撒娇,你们是怎么撒娇的?”
  (评析:教师的有效提问能够帮助孩子理解歌词的内容。嗯嗯这个撒娇的词应该让孩子们去发现,让孩子们主动去说,主动去做动作,体验说词的风趣幽默。所以,当听见孩子们笑的时候,可以问:“你们为什么笑呢?”然后引导孩子们说说做做:“你们是怎么撒娇的?”)
  (3)教师再次范说第一段并根据幼儿的回答揭开相应的图谱。
  师:“二妞为什么撒娇,我们再来听一遍。”
  幼:“不让二妞去。”
  师:“那二妞她想去哪里呢?”
  幼:“去姥姥那里看戏。”
  师:“谁去了?” 幼:“你也去,我也去。”
  (评析:当孩子们没有有效记忆第一段说词时,教师有意识的再次范说第一段。并用一系列有逻辑性的提问帮助孩子理解说词内容,梳理说词顺序。并出示图谱辅助教学,生动形象。)
  (4)看图谱,学说第一段说词。
  师:“原来拉锯扯锯说的就是这么一件有趣的事情。和我一起说一说吧!”
  师和幼:“拉锯,扯锯,姥姥门前唱大戏,你也去,我也去,就是不让二妞去,嗯嗯。”
  (评析:图谱的出示,生动形象,有助于帮助孩子记住说词内容。)
  (5)边玩边说。
  师:“你们是不是又想玩游戏啦!但是我有一个条件,玩的时候要边玩边说。”
  师:“找个好朋友,面对面,手拉手,准备开始。”
  (评析:边说边玩,再次巩固说词,让孩子在快乐的游戏记忆说词。)
  2.根据图谱的提示,有节奏的学说第二段说词。
  (1)根据图谱的提示和教师的提问,理解和学说第二段说词。
  师:“你也去,我也去,还有谁也去呢?”
  幼:“小猫和小狗去了。”
  师:“刚才我们说你也去,我也去,那现在可以怎么说?”
  幼:“猫也去,狗也去。”
  师:“那谁可以像上面一样把这件事情说出来呢?”
  幼:“拉锯,扯锯,姥姥门前唱大戏,猫也去,狗也去,就是不让二妞去,嗯嗯。”
  (评析:“你也去,我也去,还有谁去了?”教师一句及其简单提问,把整个学习的内容很自然的过渡到第二段说词,而且教师也有目的引导孩子模仿上面的句式说内容,例如孩子说小猫和小狗去了,教师并没有直接把正确答案告诉孩子,只是有意识的再次提问引导说:“刚才我们说你也去,我也去,那现在可以怎么说?”)
  (2)边玩边说。
  师:“姥姥门前这么热闹呀,我们也来热热闹闹做游戏。找个好朋友,面对面,手拉手,准备开始罗!”
  (评析:边说边玩,再次巩固说词,让孩子在快乐的游戏中记忆说词。)
  3.根据图谱的提示,重点学习第三段唱词。
  (1)模仿拉锯扯锯的声音。
  师:“刚才我们玩了拉锯扯锯的游戏,那拉锯扯锯的时候会发出什么声音呢?”
  幼:“咯子、嘎子。”
  师:“会发出嘎子嘎子的声音,我们架起锯子,一起试一试。”
  师和幼:“嘎子,嘎子,拉锯,扯锯;嘎子,嘎子,拉锯,扯锯。”
  (评析:借助拉锯扯锯时候的声音模仿,自然过渡到第三段唱词的部分。)
  (2)字宝宝。
  A.字宝宝:哎,呀。
  师:“我们边说边玩真有趣!看!谁也想来玩了呀?”
  幼:“字宝宝。”
  师:“字宝宝是哎,呀,呀。它们也想来玩,它们要边唱边玩。”
  师:“哎拉锯,呀扯锯;哎拉锯,呀扯锯。”
  师:“字宝宝怎么唱的呀?谁可以来试一试?”
  师:“跟着字宝宝说一说,唱一唱。”
  师:“和字宝宝一起边唱边玩。”
  师和幼:“嘎子,嘎子,哎拉锯,呀扯锯;嘎子,嘎子哎拉锯,呀扯锯。”
  B.字宝宝:呀。
  师:“还有一个呀宝宝看见它们玩得那么开心也要来玩。(教师范唱)呀姥姥门前唱大戏,就是不让二妞去。”
  师:“谁可以来试一试?”(跟着琴声节奏念两遍,再唱两遍)
  师:“呀宝宝和姥姥很要好,你们听!”(教师再次范唱)
  师:“跟着呀宝宝一起唱一唱。”
  (3)边玩边唱。
  师:“让我们和字宝宝一起来边玩边唱!”(两遍)
  (评析:整个第三段的唱词是一个难点。教师以字宝宝进行组织教学,多次范唱并结合多种学习形式来突破这个难点。如,跟着字宝宝说一说,唱一唱;跟字宝宝边玩边唱。此外,教师也有意识的重点说第三个字宝宝,它和姥姥很要好,所以这个字宝宝要唱得短一点,生动形象,有助于孩子理解。)
  4.整体欣赏,体验变速唱法。
  (1)教师完整演唱。
  师:“这其实是一个民间说唱《姥姥门前唱大戏》,听一听哪些地方是说的,哪些地方是唱的?”
  幼:“拉锯扯锯那里是说的,嘎子嘎子那里是唱的。”
  师:“那最后嘎子嘎子那里唱了几遍呢?”
  幼:“一共唱了三遍。”
  (评析:最后完整欣赏,体验变速的唱法,这是这个活动的重点,也是目标之一。所以教师用提问的方式,让孩子自己发现这个变速的过程。)
  (2)教师演唱最后一段。
  师:“那这三遍的速度一样吗?再来听一听”
  师:“这三遍的速度怎么样?”
  幼:“第一遍是慢的,最后一遍嗯嗯那里也是慢的。”
  师:“最后是慢的二、妞、去!(教师出示最后一张图谱图片)”
  师:“第二遍和第一遍比呢?越来越快还是越来越慢?”
  幼:“越来越快。”
  (评析:此环节感觉因为教师在整个活动开始的节奏偏快,导致加速唱环节对比不强烈。所以教师应该在活动一开始将整体速度放慢些,效果会更好。)
  (3)分三种速度练习。
  师:“那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先来慢的,然后再越来越快。”
  (评析:分三种速度,从慢到快,依次体验并学唱。此环节,每次唱之前钢琴伴奏的老师都会给一个速度的前奏,帮助孩子进行演唱,感觉比较好,这样孩子们速度就整齐划一。)

  三、多种形式复习歌曲。
  1.小鼓增加气氛。
  师:“为了增加气氛,我还请了小鼓来帮忙呢!跟着小鼓的节奏,一起来唱一唱。”
  (评析:教师运用小鼓,增加热闹的气氛,也调动孩子们积极性。同时,小鼓的节奏能够带动孩子们更有节奏感的说说词。此外,教师应该注意小鼓和钢琴应和谐的共同演奏,整体节奏不能乱。)
  2.表演。
  师:“姥姥门前唱大戏真热闹,你们想去看吗?你们会怎么看?”
  幼:“身长脖子去看。”
  师:“二妞跟来了,不让二妞去,可以怎么做呢?”
  幼:“做摇手的动作。”
  师:“那我们加上动作一起来表演吧!说的时候做拉锯扯锯的游戏,然后去看戏。”
  (评析:表演环节,调动孩子们的兴趣,让孩子们感觉身临其境,仿佛自己就要去姥姥门前看大戏一样。但是,我觉得此环节可以再丰富一些,让孩子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想动作。此外,集体表演时,有一半孩子一直在玩拉锯扯锯的游戏,忘记最后唱词部分要加上刚才的动作表演,这时,我觉得教师可以走上前去,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告诉孩子现在应该怎么做。)
  3.与客人老师互动。
  师:“后面有那么多的客人老师,我们把快乐和客人老师一起分享把!每人找一个客人老师一起做游戏!”
  (评析:整个第三部分,教师运用多种形,让孩子们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中不断演唱歌曲。还充分利用了客人教师这一资源,将整个活动推向高潮。但是,我觉得既然教师设计了这个环节,就应该让这个环节更丰富多彩,可以让孩子们说说:“你会怎样邀请客人老师?”等等。)

  活动反思:
  要实现“师生互动”教学,就得改变课堂教学机械、沉闷、缺乏生气与乐趣的局面,处理好影响幼儿主动性的各种因素,想方设法引导幼儿参与教学全过程。

第14篇、大班音乐公开课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在熟悉歌曲节奏的基础上,学会演唱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明快的旋律。
2、尝试自编舞蹈动作,学会跳圆圈舞,体验创造的喜悦。
活动准备玩具洋娃娃和小熊 歌曲音频熟悉歌曲旋律
活动流程
一、教师和幼儿共同听音乐,做各种动作。
二、用洋娃娃和小熊进行师生互动,引出新题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请来了两位客人,听!它们在说什么呢?
出示洋娃娃:(嗨!小朋友,我是可爱的洋娃娃,我的舞跳的可棒啦!
大家喜欢我吗?)出示小熊:(你们好!小朋友,我是小熊,别看我长的笨头笨脑的,我的舞跳的也不错哦!大家欢迎我吗?)出示洋娃娃:(我舞跳的好,我还会唱歌呢?请听--)
三、学唱歌曲
1、集体欣赏:(播放歌曲)我们来听听洋娃娃是怎样唱的?
幼儿感受歌曲的内容与情绪。
2、个别交流:洋娃娃唱的好吗?你听后有什么感觉?(很活泼、、、、这段快乐的音乐使你想到了什么?它的怎样唱的?
幼儿泛讲歌词内容,教师用歌曲里的句子总结幼儿回答。
3、"现在让我们跟着电子琴把歌词念一遍吧!"教师带领幼儿按音乐节奏、节拍速度念歌词。
4、这其实是一首外国儿歌,歌曲的名字叫〈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现在我们跟着洋娃娃一起来唱这首好听的〈洋娃娃和小熊跳舞〉吧!
(让小熊评价)集体跟着琴来演唱一遍。
出示小熊:恩,唱的不错,不过能不能唱的再好点呢?
师:小熊鼓励我们再唱的好一点,大家能不能做到呢?我们一定要让小熊满意哦!(再次演唱)
三、想象创编
1、洋娃娃和小熊跳什么舞?你会跳吗?
2、创编:幼儿听音乐创编动作,教师进行引导,提示。
3、个别交流:教师请表演好的幼儿来表演,其余幼儿模仿表演。
4、请全体幼儿来表演。
四、跳圆圈舞
1、师:我们用刚才编好的动作,重新再来跳一遍好吗?
2、请好的幼儿来表演跳圆圈舞,其余幼儿观看、模仿(先个别再集体)3、集体表演圆圈舞,教师加入其中。
五、听音乐跳出活动室。
教学反思
《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是一首欢快活泼的波兰儿歌。结和本班学生年龄特点,我给本课设计的歌曲的教学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多形式活动,帮助学生熟悉歌曲旋律,激发学唱歌曲的兴趣和积性;能跟着音乐有表情的进行律动,感受乐曲欢快、愉悦的情绪;引导学生能够用欢快、愉悦的情绪歌唱;初步训练学生歌词创作的能力,发挥学生的想像、创造能力。
新课标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的凸显,在教学中我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多形式活动,让学生充分的融入课堂,鼓励积极参与,大胆表现,让自己成为学习中的小主人。
“音乐是聆听的艺术。”本课伊始,我通过邀请孩子们给小熊的舞蹈鼓掌加油;合着音乐跳简单的舞蹈动作等活动,在多种形式的聆听中,学生逐渐熟悉了乐曲旋律,于是便有了在后面的首次歌词学唱时,都能情不自禁的随着录音唱出来。在学唱歌曲环节中,我遵循新课标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的教学原则,采用小声跟音乐唱、师生对唱、齐唱等多种形式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学唱歌的积极性,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很快的学会了歌曲,孩子们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 。为了让孩子们感受歌曲的情绪,我把歌曲的旋律贯穿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无论是进行导入时的鼓掌加油,还是舞会参与,都以歌曲旋律作为背景,让孩子们反复熟悉歌曲旋律,从而感受歌曲的情绪。 最后引导学生给歌词编创,这一设计旨在最大限度的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当他们靠自己的力量完成歌曲编配节奏时,他们就收获了成功和自信。

第15篇、大班音乐春夏秋冬伴我成长教案

活动名称:春夏秋冬伴我成长(歌曲)
活动要求:
1、初步体验一年中四季显着的特点,知道自己在四季中逐渐长大。
2、感受歌曲旋律的变化(欢快与抒情),有跟唱歌曲的愿望。
活动准备:幼儿小时候的照片、磁带等
活动过程:
一、 复习歌曲:我怎样才能长大
1、一个人在爸爸妈妈的关爱下,不怕困难,努力学习,走过春夏秋冬,就会渐渐长大。
重点引导:用哼鸣的方法、有表情地朗诵歌词。
初步学习轮唱歌曲后半段
二、 歌曲:春夏秋冬伴我长大
(一) 熟悉旋律
1、介绍音乐的名字,春夏秋冬伴我成长。欣赏旋律在每一个季节,小朋友在干些什么?
2、 出示四张小路(四季的小路),请幼儿根据颜色判断是什么季节?
你怎么知道是这个季节?
——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夏天是火热的季节、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冬天是冰冷的季节。
你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
简单讨论:在每个季节可以做些什么?
3、 在音乐的伴随下,教师变换顺序出示四季的小路,请幼儿来跟随音乐的节奏,表现四季中孩子们做的事情。
分享交流自己的表现第二遍时,引导幼儿结伴表现
4、 小结音乐的变化:前面是欢快的,后面是抒情的。就好象一年四季不同的变化。
(二) 了解歌曲内容
1、 有个孩子歌唱让他长大的四季,让我们听听他经历的是怎样的四季?每个季节是怎样伴随他成长?(范唱歌曲)你听到他看到的四季是怎样的?(解决四季象什么)
2、 每个季节给他带来了什么?(再次听赏,结合画面)理解:欢畅(开心)——拓展:春天看到了什么?
秋天你闻到了什么?
3、 师生对对碰——教师说季节的特征,幼儿将给大家带来的东西(注意两个节奏:后16分、小附点)(第二遍时相反)
4、 跟唱歌曲着重引导:唱清歌词

第16篇、大班音乐:吉祥三宝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吉祥三宝(感受节奏)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里一家三口唱歌的快乐,能随音乐用不同的肢体动作表现节奏。
2、能由浅入深地认识歌曲的结构,通过感观和体验,认识到乐曲的特点。
3、享受用乐器为歌曲伴奏的乐趣,体验与同伴合作演奏的快乐和成功。

活动准备:
1、 已熟悉碰铃、串铃和哨子三种乐器的使用方法。
2、每人各一套乐器(碰铃、串铃、哨子)。
3、电脑课件(图谱)。 

活动过程:
一、完整欣赏音乐,初步感受歌曲欢快的旋律。
1、入室完整地欣赏歌曲。
导入语:今天梁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你们想不想听?听完后你要告诉我你的感觉是怎么样的?这首歌曲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小结:原来这是一首蒙古族的问答歌。
3、演示课件,第二遍完整欣赏歌曲。
 提出要求:“这次我们来听听蒙语版的歌曲,请你们听听歌曲里共有几段?到底是不是有问有答的?每一段是谁问谁答的?”
4、小结:三段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幼儿自由讲述,老师作总结)

二、分段欣赏歌曲,用身体动作表现歌曲不同的演唱。
1、欣赏第一段,用不同的动作为歌曲伴奏。
――“现在我们来欣赏第一段,请小朋友用不同的动作为不同角色伴奏,但注意要一拍一拍来打节奏。”
2、能做出代表动作的幼儿示范。(大家学着做)
3、激发幼儿做出女儿和爸爸同时出现的动作。
――“女儿来了(拍手),爸爸来了(跺脚),那么女儿爸爸一起来的时候怎么办呢?”
4、欣赏第二段,创编不同角色的动作。
――“第二段又是谁问谁答的呢?那么妈妈声音可以用什么动作来伴奏呢?”
5、同样方法欣赏第三段。
6、边看课件,完整地拍打身体的节拍演奏这首歌曲。

三、选择乐器进行节奏乐演奏。
1、乐器与歌曲的角色配对。
2、提出演奏要求:“愿意帮助谁就选择对应的乐器,但是音乐没开始,我们的小乐器需要先休息的哦。”
3、看指挥,幼儿进行分角色用乐器为歌曲伴奏。

四、引导幼儿每人使用三种乐器为歌曲伴奏,感受演奏带来的成功和快乐。
1、提出演奏方法和要求:边看图谱边操控乐器。
2、初步尝试看图谱演奏歌曲。
3、指出需要注意和演奏得不够好的地方。
4、再次进行演奏。

五、结束部分:
  小结:刚才的游戏好玩吗?今天你们都表现得非常棒,有许多小朋友的反映相当的敏捷,表扬小朋友。那我们把这么好玩的游戏表演给其他小朋友看好吗?(离开活动室)

第17篇、大班音乐歌唱教案40篇

第1篇、大班音乐活动拉拉钩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理解歌词所表达的意思。    
  2、感受并学习用不同的动作、表情、声音来表现歌曲的情绪变化。    
  3、体验与同伴合作歌唱、表演的快乐。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准备:    
  图谱、钢琴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好朋友》,进行发声练习。   
  孩子们,昨天我们学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叫《好朋友》,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吧。    
  小朋友就应该像歌曲里唱的那样互帮互助,团结友爱,是不是?

  二、理解并学习歌词。  
  (一)通过图谱,初步理解歌词内容。
  今天早上,有个小朋友告诉我说,他和好朋友之间发生了一件事情,到底是什么事情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1、出示图谱1(两个人面对面生气)
  (1)他们怎么了?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2)教师小结:原来两个人生气了。
  你也生气了,我也生气了。    
  2、依次出示图谱2---6,帮助幼儿理解歌词。

  (二)进一步熟悉歌词并学说歌词。    
  根据这两个小朋友发生的事,老师把它编成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叫《拉拉钩》,请你竖起耳朵先来听我说歌词。注意老师的语气哦。    
  1、教师完整说一遍歌词。   
  引导幼儿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说。    
  2、请幼儿跟学歌词。   
  ××说的让我一听就知道他是生气了或是开心。    
  3、挑出单句,再次学说。    
  哪句说的不对,纠正后再学。

  三、学唱歌曲,感受歌曲情绪。    
  (一)教师清唱歌曲。    
  请你竖起耳朵,认真听一听老师是怎么唱的?    

  (二)教师再次范唱歌曲,体会间奏的作用。    
  小朋友发现没有?中间有一段是没有歌词的,是这首歌曲的间奏。间奏我们不唱,但是可以做动作。    

  (三)幼儿跟学歌曲。       
  1、幼儿跟学第一遍。   
  (1)提要求:间奏前面说的是他们生气了,你唱的要让我一听就知道你是生气了;后面的部分要让我听到你是很开心,好吗?   
  (2)教师小结:你们唱的真不错。但是有个地方学得不太好,请你再来听一听。    
  2、挑出单句,再次学唱。    
  注意及时纠正,教孩子们正确的唱法。    
  3、幼儿再次学唱歌曲。    
  提出更高要求,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再次学唱一两遍歌曲。    
  5、分组学唱歌曲(两组两遍)。    
  6、分组接唱歌曲(相互交换,两遍)。

  四、创编舞蹈动作。    
  小朋友,想一想,我们学唱的这首歌,还能加入什么样的舞蹈动作呢?
  (一)讨论:请你和旁边小朋友说一说你的动作。

  (二)逐句请幼儿示范,引导幼儿创编出不同的舞蹈动作。

  (三)集体进行表演唱。 请小朋友一起加上你的动作,边唱边表演吧。

  (四)幼儿结伴进行表演唱两遍。

  五、教师总结。    
  今天小朋友们学得真棒。如果在生活中,你和好朋友有矛盾了,生气了,就可以用我们今天学的拉拉钩的好办法和好,还做好朋友。让我们一起去把这个好办法告诉其他班的小朋友吧。

  活动反思:
  在音乐课“拉拉勾”的教学过程中,首先是发声练习,师生共同问好!教师能注重在活动中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不断提高幼儿的活动情趣。以故事的形式导入比较自然,在边走边看边中提问,比较自然轻松,孩子们没有压力,引导幼儿积极思考,积极猜测,教师不作答,让幼儿在讨论中寻求答案既增强了幼儿的探索意识又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

第2篇、大班音乐活动会唱起床歌的小闹钟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大班孩子就要迈进小学的大门,小学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陌生而又富有诱惑力的地方。在“走近小学”这一主题活动中,教师要为孩子解除疑惑,从身心发展的许多方面为他们进入小学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其中包括在生活中通过各种活动,让幼儿发现自己的不良习惯并即时纠正,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本班实际情况,通过平日里的观察,发现班级里总是有几个小朋友经常会来园比较晚,在日常的谈话过程中了解到他们很多都是因为晚上睡的太晚,早上起不来造成的。其他小朋友中也有晚上很晚也不肯睡的现象。针对上述情况,预设了本次活动。目的在于通过多种形式的演唱歌曲,体验歌曲中所蕴涵的积极情绪,从而使小朋友养成早睡早起,不拖拉的好习惯。为上小学做好准备。

  活动目标:
  1、有兴趣地学唱歌曲,并尝试用二声部轮唱的形式来表现歌曲。
  2、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为适应小学生活做好准备。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音乐及相关图片制成的PPT

  活动流程:
  情景创设――学唱歌曲――轮唱歌曲――游戏结束

  活动过程:
  一、情景创设、激发兴趣
  1、上一次我们请小猫到我们班来做客,谁还记得它是一只怎样的小猫?
  (回忆故事,引入话题)
  师:就要上小学了,拖拖拉拉的习惯可不好,早睡早起才会身体好,才会更有精神学习。
  2、它今天上学又迟到了,是不是老毛病又犯了?(出示第1张幻灯)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帮助他快快起床吗?
  ――生活中很多人都喜欢用闹钟来叫自己起床。
  3、总结:你们想了那么多办法,有……,……都很好。我的办法是和XX的办法一样的,也是用小闹钟。(出示第2张幻灯)这可是一个很特别的小闹钟,它还会唱“起床歌”呢!它用好听的歌声来叫小猫弟弟起床。想不想听一听?

  二、欣赏歌曲、学唱歌曲
  1、完整欣赏1遍录音。(初步感知歌词)
  提问:你们听清楚小闹钟是怎样唱歌的?
  2、再次倾听1遍录音。(熟悉歌词,解决第一遍中没听清楚的乐句)
  3、老师学小闹钟唱歌(教师演唱,激发幼儿学唱兴趣)
  4、集体学小闹钟唱歌(幼儿跟唱练习唱)
  师:学会小闹钟的起床歌,我们就可以一起唱给小猫听,催它快点起床上学去了。
  5、大闹钟唱歌(变换形式跟唱,为幼儿练习创设情景、提供机会,同时指导幼儿边随音乐节奏走边唱歌曲,为后面轮唱游戏做铺垫)

  三、轮唱歌曲
  1、大闹钟的歌声真好听,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小猫现在起床了吗?(出示第3张幻灯)还是没起床,真是个磨磨蹭蹭,不知道早睡早起的小猫,看来我们需要用两个闹钟来催催它了。
  2、两个闹钟可以怎样唱歌呢?(让幼儿讨论,给幼儿探索的空间)
  3、教师与个别幼儿示范。(通过示范,引导幼儿发现轮唱的真正含义)
  师:就是一遍接着一遍的催它快一点是吗?这个办法好。谁先和我试试看?
  提问:我们是怎样唱的?有什么秘密吗?
  师:第一个闹钟先唱,第二个闹钟晚一点在唱。在第一个闹钟唱完一句“快快起床”的时候第二个闹钟再从开始唱。
  4、幼儿尝试轮唱。重点指导:两个闹钟不要变成一个闹钟。
  5、两个小闹钟一个接一个地响,就像是在一遍又一遍地催着小猫弟弟。它终于起床了,准备上学去了。
 
  四、游戏结束
  1、我们小朋友也马上就要上小学了,可不能像小猫一样,养成拖拖拉拉、不早睡早起的坏习惯,不然上学可能就会迟到了。你们有这样的坏习惯吗?(没有)
  2、起床游戏――尝试用轮唱的方法叫本班幼儿起床。
  ――很好,接下来我们就来玩个游戏,看看你们是不是一听见小闹钟唱完起床歌就起床了?谁来试试看?
  ――我们应该怎样叫他起床?(替换歌词)
  ――反复游戏结束。(本环节主要意在把音乐作品同生活联系起来,使小朋友经验迁移。从而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为适应小学生活做准备。)
 
  活动反思:
  同一份教案,同一个老师,不同的孩子,实践出来的活动效果可能会截然不同。针对本次活动,和前一次相比,不同的孩子有着不同的经验,所以导致了该活动对于这一部分的孩子来说挑战点不够,幼儿比较轻松的完成了老师的预设。这是本次活动中最大的问题。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以及回顾整个活动过程,现做如下反思:
  一、亮点:
  1、环节紧凑,思路清晰,教师提问目的明确。
  2、活动设计能够考虑情景性、趣味性。
  3、结合主题背景及幼儿年龄特点,活动有价值、有挑战。

  二、不足:
  1、师幼互动中教师的回应策略有待加强。
  (1)教师对幼儿经验把握不足,随机指导能力不强,当幼儿轻松的完成预设后,没有当场做出有效的调整。
  (2)教师语言引导未能多留一点空间给孩子探索。
  (3)教师的回应语言需要进一步生动、亲切、精练、积极、规范。
  2、活动中教师缺乏对音乐本身的处理及指导 具体体现在教师考虑到以变换不同形式吸引幼儿学唱的兴趣,而没有考虑到对音乐本身快慢、强弱的处理同样也会引发幼儿学唱兴趣,同时也会提升幼儿对歌曲的表现能力。

  三、调整:
  1、若幼儿无二声部轮唱经验,本次活动环节设计不需调整。若幼儿二声部轮唱经验丰富,需要提升活动挑战点,可以幼儿自主探索三声部或多声部轮唱。
  2、在变换形式的练习学唱过程中,解决对音乐由弱渐强的处理及指导。
  3、不断学习调整师幼互动中教师的回应策略,争取做到生动、亲切、精练、积极、规范。

  附歌曲:
  1 2     3 1    /   1 2   3 1      /   3 4    5   /  3 4    5 /
  快快起床, 快快起床, 小弟弟,小弟弟,
  5 6   5 4 / 3   1  /  5 6  5 4  /  3   1  /  2 7   1  /   2 7    1//
  钟儿已经敲响,钟儿已经敲响,叮叮当,叮叮当。

第3篇、大班音乐快乐的小青蛙教案反思

活动目的:
1、幼儿在有韵律地念儿歌的基础上,尝试将计算应用题创编于儿歌中。
2、了解青蛙的生活习性与特征,激发幼儿喜欢小动物的情感,并进行合作游戏。
活动准备:
FLASH《五只小青蛙》、背景图、青蛙10只、节奏卡、评比栏。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谜语
绿衣小英雄,田间捉害虫。
冬天它休息,夏天勤劳动。
猜猜它是谁?(青蛙)
2、青蛙生活在哪里?喜欢做什么事情?
(引出青蛙是两栖类动物,爱捉害虫,我们要保护它。)
3、小青蛙是怎么叫的?
1)小青蛙怎么叫的(“呱呱”)
2)用不同的节奏型(儿歌中碰到的节奏型),练习“呱呱”。
X X│XXX│
XX XX│X——│
XXX│X X│X X│X——│
二、欣赏理解《五只小青蛙》
1、看FLASH
儿歌中唱了什么?
2、学念儿歌
幼儿跟念儿歌几遍。其中最后两句师生对念
师:岸上的青蛙剩几只?
幼:………………X只。
3、用节奏卡来练习记忆儿歌内容
XX XX│X——
│XX XX│X——│
三、创编应用题
1、演示操作:五只小青蛙,正在岸上叫,一只青蛙跳下水,岸上的青蛙剩几只?(幼儿:岸上的青蛙剩3只。)
2、操作青蛙,创编应用题。
如:6只小青蛙,正在岸上叫,3只青蛙跳下水,岸上的青蛙剩几只?
(多次创编10以内的减法应用题)
形式:由老师或个别幼儿操作提问)
T:谁愿意上来试一下?
四、创编游戏
1、演示表演,老师请几名幼儿表演。
2、将幼儿分成三组。每组10人。
合作进行创编应用题表演,教室地面布置成岸和河的场景。
规则:
1)、一名幼儿组织,其余幼儿合作表演。
2)、青蛙向下跳的顺序应左向右逐一进行。
3)、比一比、评一评
哪队创编应用题表演得棒、儿歌念得好?(为表演的好的一队幼儿奖励★)
(自评:你们对刚才的表演感觉怎样?)
(互评:你觉得那队最好?好在哪里?)
老师:我觉得每个小朋友都表演得很棒,因为你们积极地参与了游戏,老师为你们鼓掌。
活动反思:
“快乐的小青蛙”是在大班主题“动物大世界”的开展中的一个活动。“快乐的小青蛙”是一首朗朗上口的儿歌,歌词的内容是幼儿喜欢并熟悉的小青蛙跳水的故事。在选择使用此教材与开展的过程中时,结合课程指南中指出:课程实施强调活动性和体验性,活动开展中主要涉及了以下方面:
一、让幼儿了解青蛙的习性与特征,有保护动物的意识。
二、促使幼儿喜欢并乐意念儿歌,儿歌的学与说中加上了一定的节奏
1、为了让幼儿掌握儿歌中所要涉及的节奏,我请幼儿先模仿小青蛙的叫声,运用不同的节奏型来练习,
如:X X X X︱X X︱
呱呱 呱呱 呱 呱
2、在此基础上将儿歌的内容与相应的节奏配起来,幼儿既理解儿歌的内容,又使幼儿有韵律、有节奏地念儿歌,对此产生兴趣。
三、创编、仿编应用题运用于儿歌中,提高幼儿的学习趣味性,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1、大班的孩子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创造的欲望比较强烈,他们所需的知识已经不再局限于单纯的模仿和学说。在这活动中,我将难点与重点放在引导幼儿创编应用题,并仿编儿歌上。
2、课程指南中指出:大班幼儿要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实际意义,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数量的关系。大班幼儿已有一定的计算能力,对他们来说,10以内数的加法较简单,而10以内数的减法还有一定的难度。儿歌中的内容融进了应用题,孩子们可以边念儿歌边做应用题,这给孩子又增加了朗读的兴趣。使孩子在吟诵儿歌的同时又培养幼儿的计算能力。在活动中,我引导幼儿结合儿歌中的相应内容,仿编10以内数的减法,并将它运用于工整的儿歌中,对于孩子有一定的挑战性,但正是这一挑战性激起了幼儿更多的学习热情与参与的积极性。
3、在幼儿创编部分,我注重运用多种形式,首先由老师出题,幼儿回答。接着由个别幼儿操作,其余幼儿问与答。最后请幼儿扮作小青蛙,既要编应用题,又要参与表演。这样层层递进,使幼儿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掌握学习内容。
四、大班幼儿的合作与竞争意识逐渐增强,这一年龄段的儿童表现欲望强烈。在活动的表演游戏部分,充分地让幼儿自主表演,给予了幼儿发挥主动性与积极性的机会。在此环节中,幼儿创编应用题与表演都需要合作协商进行。而最后开展评比时,又激发了幼儿的竞争意识与相互欣赏的情感。

第4篇、大班音乐活动《摇篮》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继续学习用连贯、优美、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
  2、尝试根据图片、动作的提示理解歌词,并填词进行演唱。 
  3、体会恬静、优美的合唱效果给人带来的享受。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相应的图片6张

  活动过程:
  一、练声《山谷回音真好听》

  二、复习歌曲《柳树姑娘》
  1、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2、分角色合唱衬词。

  三、学习歌曲
  1、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1)出示小娃娃:小娃娃玩累了,想睡觉了,怎么办呢?
  (2)怎样来哄娃娃睡觉?
  (3)你们听,老师是怎样来哄娃娃睡觉的?(老师深情的哄娃娃睡觉,范唱歌曲一遍)
  2、根据图片、动作,理解歌词。
  (1)歌曲哪些是摇篮?(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
  (2)摇着哪些宝宝呢?(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
  (3)还有谁呢?
  (4)白云、浪花、风儿在干什么?(引导幼儿分别做飘、翻、吹的动作)
  3、完整地演唱歌曲。
  (1)欣赏旋律一遍,感受旋律恬静、优美的意境。
  (2)用动作、图片提示,尝试把词填入,完整地演唱这首歌曲。
  (3)第二遍引导幼儿用连贯、优美、轻柔的声音演唱。
  (4)第四遍合作演唱,两位幼儿结伴,用手搭成摇篮,深情地演唱歌曲。
  4、分角色合唱衬词。

  活动反思: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幼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爱好音乐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乐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感受和创造。

第5篇、大班音乐活动蒲公英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  在角色扮演及音乐又习中感受歌曲旋律(熟悉切分节奏),理解歌曲内容。
  2、  知道蒲公英是春天的植物,在音乐中感受春天的美。
  3、  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4、  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  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图片等、小乐器 认知准备:初步了解春天的特点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熟悉理解歌曲
  活动难点:根据切分节奏游戏

  活动过程:
  一、复习《我是小海军》
  间奏战舰与敌机配合
  过渡:刚刚我们我进行一场激烈的海上战斗,看到了神气的小海军,战斗结束后,天气变暖了太阳出来了,啊!春天来到了。

  二、春天来了
  提: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是什么告诉大家春天来了?
  小结:天气变暖了,小燕子回来了,小动物从冬眠中醒来了······春天真的来了。 过渡:今天我又带来一段春天的音乐,可能是讲什么呢,让我们听一听。
  1、  感受旋律特点 ·表演春天
  提:这段音乐,可能是讲什么?
  过渡:就像我们小朋友说的,这段音乐听上去,温柔、抒情,让我们感到春天真美丽,那么让我们用美丽的舞姿来表演一下春天。(幼儿律动) ·即兴伴奏
  提:小乐器也要来表演春天,请我们仔细看指挥,想一想有什么乐器你不认识。
  介绍三角铁及演奏方法
  2、  理解歌曲内容
  欣赏歌曲
  提:这首歌曲讲的时一种春天植物,谜语:春风吹来,种子飞飞,打着小伞,小朋友追追。(幼儿泛讲)
  提:歌曲的名字叫《蒲公英》。解释谜语
  理解歌词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听一听这首歌曲里面讲了什么?
  小结:这首歌曲就是在讲小朋友和蒲公英在做游戏的事情
  提:种子为什么飞飞?
  小结:因为蒲公英结出来的小绒球上的小点点就是蒲公英的种子,他很轻,能够轻轻滴飞在空中。
  初步跟唱

  三、延伸活动
  听歌曲看图片做动作

  活动反思:
  本活动,我始终坚持以幼儿为主体,教师通过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探索空间,充分让幼儿通过主动积极的观察,充满乐趣的通过绘画再现观察与想象,自信、大胆的创造,从而轻松愉悦的感受获取知识的快乐,发展幼儿的认知能力和观察能力,教师始终是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参与者、协调者,活动中幼儿自然地成为活动的探索者,知识的建构者。活动成功的激发了孩子们探索的兴趣和欲望,而且也使孩子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第6篇、大班音乐歌唱春天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歌唱春天》欢快活泼的情绪,初步学唱歌曲。
  2、在老师的提示下,探索使用图示理解,记忆歌词。
  3、体验通过自己的探索学会唱歌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复印放大幼儿用书中的图谱《歌唱春天》(每人1张),放于幼儿座位下面。
  2、幼儿已认识"春天"二字。
  3、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1、幼儿感受歌曲《歌唱春天》旋律。
  幼儿听音乐磁带,熟悉歌曲旋律。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今天老师个你们带来一首春天的歌曲,请小朋友们先听一听。听了这样首歌曲,你感觉怎么样?你觉得看到了春天的什么景象教师随音乐做舞蹈动作,幼儿欣赏。
  师:老师为这首曲子编了几个动作。你们看,这几个动作表示什么意思?
  2、幼儿学唱歌曲。
  教师清唱歌曲,幼儿倾听。
  师:下面听老师来唱歌,注意听歌曲里唱了什么。
  教师引导幼儿回忆曾经使用过的记忆策略。
  师:歌里唱了什么?你有什么好办法来学唱这首歌吗?
  教师出示幼儿用书上的图谱,引导幼儿发现图谱和歌词内容的关系。
  师:今天我们要用没有用过的方法来唱这首歌,并且要靠小朋友自己去学,而不是老师教你们,你们有信心吗?现在拿出你们座位下的图,请小朋友们用手指着图听我再唱一次。
  教师帮助幼儿理解图谱的意思,引导幼儿发现将下面的小图配在大图上就是一幅完整的图谱。
  在教师的帮助下,幼儿尝试将有关图片逐幅配到相应的空格中,边唱边讨论相应的摆放位置。
  师:有没有好办法把小图片贴在相应的格子里?大家一边唱一边试着把小图片配到大图空白的地方,好吗?
  3、幼儿看图谱完整地演唱歌曲。
  师:有什么办法可以检查自己贴得对不对呢?(再看图完整地唱一遍)
  4、教师引导幼儿反思。
  师:今天我们用什么方法记忆来学习唱歌的?(利用图谱来记歌词)它给了我们什么帮助?(记不清歌词时,可以看图谱提示)看图谱学唱歌--这个办法真不错,以后我们学唱歌时都可以利用它。

  活动反思
  又是一年春来到,我们的周围到处充满了春的气息。用自己的歌声来赞美春天是我们最美的抒情方式,我们班的孩子对于音乐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本次音乐活动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出发,考虑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并依据季节,以多种形式的艺术手段开展的。
在本次音乐活动中,第一环节我先让幼儿通过欣赏歌曲来感知乐曲的欢快、抒情,从而熟悉歌曲的旋律。同时,引出歌名《歌唱春天》。第二环节中,我  主要分成两部分:⑴我首先出示大图谱,引导幼儿倾听歌曲,凭记忆把图谱填完整,在填图谱的通过中,组织幼儿学唱分句。⑵引导幼儿掌握“嘿啦啦啦啦嘿啦啦啦”的唱法,同时,出示标记,让幼儿理解并掌握。第三个环节,我一反以往老师教,幼儿唱的方式,而是给了幼儿每人一副图谱,让幼儿根据歌词进行填图,同时为自己的成功感到快乐,进而更乐意学习。最后一个环节,主要引导幼儿以各种形式学唱,去掉一遍一遍反复唱的枯燥。
  通过此次活动,让我更加懂得了在音乐活动中成为幼儿音乐活动的伙伴,支持者,引导幼儿喜爱音乐;让幼儿寻找快乐;多给幼儿自由的空间。所以我要扎实的开展好每次活动,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第7篇、大班音乐摘草莓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轻快的情绪,初步学习用两个声部进行演唱歌曲。
  2、在图谱的帮助下演唱歌曲。
  3、积极参与活动,体验歌唱活动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图谱。

  活动过程:
  一、练声。
  “孩子们,让我们先来亮一亮咱们的嗓子吧!”

  二、学习歌曲。
  1、欣赏教师范唱,了解歌曲与内容。
  “今天,有位小姑娘,她也要上山摘草莓,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好听吗?”“这首歌曲比较轻快,非常的好听。歌曲的名字就叫《摘草莓》。”出示背景图。
  2、再次欣赏教师范唱。
  “再来仔细地听一听,听听歌曲里唱了什么?”
  根据孩子的回答,取出大图谱,放于黑板。
    3、摆放图谱。
  “谁来把这些图谱根据歌曲摆一摆?”“摆得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4、看图完整演唱第一声部,将歌词与图谱匹配。
  “让我们看着图谱跟着老师轻轻地来唱一唱。”

  三、练习两个声部。
  1、讨论、了解第二声部演唱的位置。
  “老师这儿还有一些小图谱,为了使歌曲更好听,我们还要在歌曲里加入小图谱,放在哪儿呢?”
  “不仅要唱大图谱,还要唱小图谱,小图谱怎么唱呢?”
  2、教师唱第一声部,并用体态提示幼儿演唱第二声部。
  “我们来试一试唱这首歌,你们唱大图谱,我来唱小图谱。”
  3、将幼儿分成两个声部演唱2——3遍。
  “在唱歌的时候,我们要一边唱歌,一边听别人的声音,和别人的声音和谐一致就好听了。”

  四、活动结束。
  “我们把这么好听的歌去唱给弟弟妹妹们听听吧!”

  活动反思:
  1、图谱与歌曲的结合。
  在活动前,我准备了背景图、大图谱以及小图谱,活动中,我先利用大图谱来学习歌曲的第一声部,在用小图谱来学习歌曲的第二声部,吸引、调动孩子来参与活动,并通过摆一摆、看一看,使孩子们从中理解了歌词,记忆了歌曲。
  2、动作与歌曲的结合。
  由于孩子是初次尝试演唱两声部的歌曲,对于第二声部的切入,孩子们不能很好地把握节奏,所以在活动中我利用肢体动作来提示孩子,被分成两部分的孩子看了指挥就能很好地演唱歌曲了。
  3、活动流程层层递进,过渡流畅。
  用《摘苹果》的曲调来唱《摘草莓》练声,从两声部练声到学习新歌,再加入第二声部,环节层层递进、环环相扣。
  过渡时,紧接练声时的情景衔接道:“有位小姑娘,她也要上山摘草莓”来引出新歌,引出老师的范唱。在出示大图谱时,由于每张大图谱上有两句歌词,所以范唱完让孩子说,当孩子说出一句的时候,我会追问与之一起的另一句,“除了风轻轻吹,还有什么在飞?”“什么在风中飘香味?”“一颗颗红草莓好象什么?唱了几次?”等等语句组织得很自然、流畅。
  当然,“有完美的教案,没有完美的课堂。”课堂是活的,总会存在一些不足,或者说有些地方可以上得更好。在这个活动中,让孩子摆大图谱的时间控制得再短一点,再紧凑一些,在请两三个孩子摆完后,我就可以清唱来纠正孩子摆放的对错与否。

第8篇、大班音乐筷子舞教案反思

舞蹈“筷子舞”
一 活动目标
1学习民间传统舞蹈的表演形式,培养幼儿的民族自豪感。
2通过“舞谱”教学,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自学能力。
3通过筷子发出的有节奏的悦耳声响,训练提高幼儿的音乐节奏感,使幼儿动作整齐,协调优美。
4让幼儿自己设计出新的舞蹈动作,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能力能力,充分发挥幼儿的音乐创造性。
二 活动准备
1为幼儿准备每人两束“筷子”,筷子尾部系上小彩带。
2舞谱
3磁带,录音机。
三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以歌曲“幸福拍手歌”进入活动室。
谈话:感到幸福的时候,你还想干什么?
你们从电视上或其他地方见到小朋友跳舞手里拿什么东西。(幼儿充分回答)
2谈话引出舞蹈“筷子舞”,欣赏教师表演的筷子舞,引起幼儿对舞蹈的学习兴趣。
3引导幼儿观看舞谱,学习基本动作,培养幼儿的自学能力。
4按照音乐节奏教幼儿练习每个动作,掌握动作要领,集体练习。
5在熟练掌握的基础上,让幼儿自己设计更美的舞蹈动作,按音乐节拍,创造性的进行表演,发展幼儿的音乐创造力。
6激发幼儿的表演欲望,向老师们表演舞蹈,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四 结束部分
小朋友真棒,舞蹈表演的真好!欢迎老师们六一儿童节那天到我们小朋友在舞台上演出好吗?跟老师们再见吧!
活动反思:
在课堂教学时,幼儿表现出对筷子的喜爱和熟悉,回答问题也十分踊跃积极,因为生活中筷子是非常熟悉的一样东西。但是在课程教学中,发现幼儿虽然对筷子十分的熟悉,但是会正确拿筷子的幼儿却不多,大部分幼儿只是用右手握着,不知道应该用手指头拿好。
在活动过程发现幼儿的积极性都很强,由于课堂提供的五香豆粒、花生粒和豌豆粒等食物,幼儿都十分兴奋的拿着(握着)筷子在夹小碟子里面的食物,正确拿着筷子的幼儿可以很快就夹起小碟子里面的食物,相反,其他的幼儿就有点困难了。
教师在课堂中的讲解幼儿是否还不够理解,所以我想,如果让幼儿在吃饭的时候尽量的抛开汤匙进而使用筷子这样会不会慢慢改进幼儿拿筷子的错误拿法呢?在实际生活中尽量让幼儿实行这一措施。
课堂的气氛还算稳定,幼儿的注意力基本上都有集中在教师身上,只是幼儿能不能正确的拿好筷子进餐这方面还需要大大的加强!

第9篇、大班音乐活动海浪的旅行教案反思

   活动前评析  
  一首优美的乐曲,会诞生出许许多多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活动设计,但不管是哪一种活动的设计,我认为它都应来源于我们的现实生活,甚至是我们现实生活的再现。如何挖掘音乐欣赏的素材,如何设计出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我认为最终的出发点还是应来源于幼儿的生活,来源于幼儿生活的经验积累与真实体验,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中提到:从幼儿的生活中挖掘有价值的经验,以游戏生活的形式使幼儿愿意学、乐意学、快乐学,提供幼儿主动操作的情景,在生活中找到教育,在教育中体现生活。“海浪的旅行”这一音乐欣赏活动的设计就源于我班幼儿都有去海边玩耍的经历与体验,对大海的向往和眷恋之情都存在着恋恋不忘,加上这首典型的ABA结构音乐,由舒缓、优美到高潮部分的激昂、高亢、再回到舒缓、优美;这样一首极富音乐情绪起伏变化的曲子,很容易感染幼儿,同时,听后很容易使人产生联想与创造,想融入其中的情景,因此,我将人们都向往的大海作为情景主线条,贯穿整个音乐欣赏活动,身体随着旋律的起伏自由的富于个性和创造性地做出符合音乐性质结构与节奏的身体动作。这样的身体动作是在老师的引导下,跟随相应的故事情节及音乐的变化,层层递进,由静到动,由小到大,再恢复到静和小,让幼儿的兴趣一直随海浪的起伏而持续与波动,最后达到活动的高潮,出示绸缎,更情景化、游戏化的将活动完整的结合为一体,使海浪的旅行在生活化、游戏化中完整呈现。 
 
  活动目标  
  1、在理解音乐的基础上,感知音乐的低潮和高潮,让幼儿初步体验音乐中情绪起伏的变化。  
  2、激发和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能融入到游戏情景中,体验音乐的美感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3、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准备
  音乐、绸带  

  活动过程  
  1、活动引入:小朋友,你们见过大海吗?大海里住着谁?今天,美丽的大海有话对我们说,我们一起听听美丽的大海发生了什麽事情?  
  2、活动进行:  
  (1)、熟悉音乐,理解音乐  
  幼儿欣赏音乐“海浪”,老师配乐朗诵讲述一段海浪情景,让幼儿感受音乐的内容,并初步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情景。  
  提问:美丽的大海告诉我们什麽事情?你有什麽感觉?  
  (2)、感知音乐的低潮和高潮的变化  
  欣赏录音磁带第一段,提问:这是大海高兴还是生气?那怎样表现小小的波浪?  
  重点指导:鼓励幼儿大胆表现出小波浪的优美动作。  
  欣赏音乐第二段,提问:这时大海怎麽了?  
  狂风吹来了,海面掀起了一个个的大浪,大浪是什麽样的呢?  
  重点指导:幼儿作出大浪与狂风巨浪不同的动作。  
  (3)、老师边讲故事,幼儿边进行表演,让幼儿进一步理解音乐的含义。  
  (4)、运用绸带进行幼儿间相互合作的情景游戏,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3、活动结束:  
  分角色进行情景游戏《海浪的旅行》,让幼儿体现对音乐的理解。

  活动反思
  音乐是情感的形式,音乐以心灵的律动美化情感。自然而纯真的心灵最容易被音乐唤起,跟随着音乐舞之蹈之。对于幼儿来说音乐所能带来愉悦心情甚于其他的艺术。以音乐欣赏来启迪儿童的心灵、智慧和思维,不仅是对幼儿艺术素质的培养,更是达到其全面发展的捷径。

第10篇、大班音乐活动玉米和矮人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ABA结构,并能按不同的乐句做出相应动作。 
  2、在模仿教师范例动作的基础上创编B段,两段体中相互交往的动作。 
  3、体验与同伴用眼神,身体相互配合等情感交流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活动过程: 
  一、完整欣赏音乐。 
  教师带领幼儿边听故事,边讲述故事。 

  二、带领幼儿分解故事中的动作。 
  1、带领幼儿练习故事中预设的动作。 
  浇水、松土、找朋友 

  三、创编故事中的未知动作。 
  1、小玉米长大的动作。 
  听前半段音乐,找出小玉米长大的地方,并跟着音乐表演前半段音乐。 
  2、 叫醒叫矮人的动作。 
  教师做小矮人,请幼儿创编叫醒矮人的动作。 
  3、完整表演。(四对幼儿表演) 
  浇水——松土——浇水——松土——小矮人睡觉——玉米长大——叫醒矮人——玉米与矮人舞蹈 

  四、站队形完整舞蹈(游戏) 
  1、幼儿完整舞蹈,教师语言提示。 
  请一半幼儿围成圈(玉米),另外一半幼儿做矮人。在圈外等后。 
  2、教师唱谱,带领幼儿练习小玉米与矮人舞蹈的动作(对拍)。 
  3、交换角色再次练习。 

  五、创编舞蹈动作,继续游戏。 
  1、游戏:贴一贴。(肩膀、肚子、屁股) 
  2、完整舞蹈。 
  3、请客人老师一同舞蹈。

  活动反思: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幼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爱好音乐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乐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感受和创造。

第11篇、大班音乐活动问候舞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集体舞,初步掌握固定的动作模式,初步学习跳集体舞。
  2、能根据尾音的变化,及时准确交换舞伴,享受交换舞伴并与同伴共舞的快乐。
  3、努力尝试在交换舞伴处独立做出即兴动作,体验集体舞的快乐。
  4、经过舞蹈活动促进全身运动。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了解幼儿对集体舞的经验。 关键概念:单圈、双圈、面向圈上、面向圆心。
  2、初步听音乐,了解音乐的结构。
  3、了解幼儿的游戏经验:组织幼儿玩“听铃鼓摇奏声音的长短变化及时交换同伴”的游戏
  4、乐曲——《问候舞》。
  5、手腕花若干,分两种颜色(红色与蓝色)
  6、红苹果贴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歌曲《幸福拍手歌》:唱出欢乐的情绪,并在空拍处按节拍做出合拍的动作(如拍手、跺脚、拍肩等)。

  二、学跳集体舞《问候舞》
  1、单圈玩“照镜子”游戏,了解固定的动作模式。
  (1)教师提议玩“照镜子”游戏。
  教师:小朋友,你们照过镜子吗?今天,我们来玩一个照镜子的游戏。
  教师与一个幼儿玩游戏,提醒两个人的动作是一样的。
  (2)教师先引导幼儿提议用一个动作替换的前一个动作,再带领全体幼儿练习。
  教师:谁来想一个好看的动作,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3)邀请几名幼儿轮流做领头人,和全体幼儿玩“照镜子”游戏。(跟钢琴)
  教师:现在请几个小朋友轮流来做好看的动作,我们一起学。
  3、双圈玩“照镜子”游戏,尝试两人的配合。
  (1)提取幼儿最喜欢的两个动作,集体操练。
  教师:请手戴蓝色花的男小朋友举手,向前一步走,(放下)
  请手戴红色花的女小朋友找到好朋友,男小朋友向后转。
  找到好朋友了吗?
  (2)站双圈,面对面随乐玩照镜子的游戏。(跟钢琴)
  4、学习交换舞伴。
  (1)以游戏形式,听语言指令,外圈移动交换舞伴。
  教师:你见到了好朋友是怎样和他打招呼的呀
  请个别幼儿说说并做动作。(握手、挥手、拥抱等)
  (2)听音乐换舞伴。(跟钢琴)
  5、完整随音乐跳双圈集体舞。
  (1)师生共同迁移已有经验梳理舞蹈结构。
  教师:刚才我们玩了几个游戏?我们把这几个游戏连在一起就是一个好看的舞蹈。
  (2)教师邀请舞伴演示。
  教师:我请一个好朋友和我一起跳。(跟着钢琴声跳一遍)
  (3)幼儿站双圈尝试,了解舞蹈结构。
  师:听着音乐,我们照镜子时做什么动作?
  (4)幼儿随乐完整舞蹈。(一遍)
  (5)再次随乐完整舞蹈。(跟着磁带音乐)(一到两遍)
  教师:小朋友跳得真好看,这一次我们要加大难度了,跟着录音机里面的音乐来跳一跳。
  6、结束活动 幼儿从双圈回到单圈,坐下。
  教师:今天小朋友们玩得开心吗?下次我们再想一些更好看的动作加到舞蹈中去。

  活动反思:
  《问候舞》来源于奥尔夫音乐,是一首曲式结构循环往复,尾音部分音长变化明显的曲子,每一段旋律中尾音出现的次数各不相同,而且尾音的节奏都有变化,有长有短,完全没有重复,这对于幼儿理解记忆乐曲有一定难度。
  在幼儿园进行研究音乐开始,图谱昂视是非常受用的,因为图谱方法是用符号把听到的音乐元素符号化,通过视觉艺术的载体形式将听觉艺术展现出来,帮助幼儿从听觉到感受,从感受到思考和体验,再将这种体验转化为表达。符合孩子的学习过程,也符合孩子的接受能力。

第12篇、大班音乐活动节奏乐《拔根芦柴花》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熟悉乐曲旋律,感受乐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2、指导幼儿在熟悉乐曲旋律与节奏的基础上,学习身体动作总谱。
  3、要求幼儿注意看指挥,进行打击乐器演奏练习。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乐器:铃鼓、碰铃、圆舞板、大鼓、釵、磁带、录音机、节奏谱一张、小动物头饰及各种节奏型。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做律动:《挤奶》、《拍手点头》。∣
  2、游戏:   
  击鼓节奏快,幼儿做跑的动作;击鼓节奏慢,幼儿做走的动作;鼓声停,幼儿做不同的动作造型。
  3、出示小动物及动物叫声节奏型,幼儿模仿动物叫。
  青蛙:ⅹ ⅹ∣ⅹ ⅹ 小羊:ⅹ -∣ⅹ -
  小狗:ⅹ ⅹⅹ∣ⅹ ⅹⅹ
  小鸭:ⅹⅹ ⅹⅹ ∣ⅹⅹ ⅹⅹ
  啄木鸟:ⅹ0 ⅹ0∣ⅹ0 ⅹ0 母鸡:ⅹⅹⅹ ⅹⅹⅹ ∣ⅹⅹⅹ ⅹⅹⅹ
  4、教师敲门,让幼儿模仿说出节奏型。
  ⅹⅹ ⅹ∣ⅹⅹ ⅹ
  5、组织幼儿边听音乐边按节奏拍手。
  6、指导幼儿随音乐学习身体动作。
  7、出示图谱,看指挥分声部学习身体动作。
  8、用乐器代替身体动作,进行分声部练习。
  (1——10)小节:ⅹ ⅹⅹ (铃鼓、碰铃、圆舞板)
  (11——12)小节:ⅹⅹ ⅹⅹ (铃鼓)  
  (13——14)小节:ⅹⅹ ⅹⅹ (碰铃)
  (15——16)小节:ⅹⅹ ⅹⅹ (圆舞板)
  (17——18)小节:ⅹ ⅹⅹ (同1——10)
  (19——20)小节:(全部乐器演奏,铃鼓摇奏的同时向外侧画弧线)
  9、听音乐,看指挥进行乐器演奏。
  10、加入大鼓、釵练习演奏。
  节奏:ⅹ ⅹⅹ ∣ⅹⅹⅹ       
  鼓 釵    鼓 釵
  11、交换乐器练习演奏。

  活动反思:
  因我班幼儿打击乐已有一定基础,所以选了这一首稍有难度的乐曲,这首乐曲所用乐器种类比较多,通过简单的分部联系幼儿很快就掌握了,大鼓、大镲的插入有一定的难度,几个能力强的小朋友掌握的比较好。今天小朋友兴致都很高,由于时间的关系,好多小朋友没有机会尝试大鼓和大镲,以后的练习可为其他小朋友提供机会。

第13篇、大班音乐活动快乐的小鼹鼠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作品的结构和它所表现的形象和内容,感受其欢快、活泼的音乐风格。
  2、尝试听辨乐曲旋律的变化,能用身体动作来表现音乐形象和内容。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幼儿活动前了解过鼹鼠的形态、生活习性。
  2、手指游戏、《快乐的小鼹鼠》音乐cd盒、小鼹鼠的课件。
  3、幼儿学习资源3第24——25页。

  活动过程:
  一、通过“切土豆请客”的手指游戏熟悉音乐节奏,引出小鼹鼠。
  师:今天老师请客,请大家吃什么呢?请大家闭上眼睛来摸一下?
  幼:土豆
  师:1)、可是生的土豆怎么吃呢?我们炒一盘土豆泥,我们一起切土豆。
  2)、拿出大土豆,放在菜板上,拿出大菜刀,我们一起切土豆。
  3)、切切  切切  切切 切,哧哧哧哧 哧,哧哧哧哧 哧,(三遍)
  4)、呀,土豆切好了,让我们一起来做土豆泥吧,捶捶捶捶捶捶  捶,哧哧哧哧 哧,哧哧哧哧 哧,(三遍)
  5)、呀,土豆变成土豆泥了,哇,好香呀,把谁给吸引来了呢?

  二、老师出示课件边放音乐旋律第一遍露出小尾巴,第二遍露出两颗门牙。
  师:猜一下这是谁?
  幼:小鼹鼠
  师:哇,小鼹鼠来了,大家悄悄的闭上眼睛,听小鼹鼠在干什么?(提问)

  三、感受作品ABAC的结构
  师:小鼹鼠悄悄告诉我一个好消息,小鼹鼠今天过生日,他要我们去参加她的生日宴会,那我们排好队出发吧,(听音乐A排队走)
  B段:听到狮子声音吓了一跳后继续走,小朋友们突然从一个坡上滑了下去。
  A段:同A段 C段:到了小鼹鼠家一起游戏,天黑了赶紧回家。

  四、整体欣赏音乐,并启发幼儿用动作表现。
  师:小鼹鼠太调皮了,看这只调皮的小鼹鼠又在干什么?
  1)、老师编讲故事边用手指表演:森林里住着一群小鼹鼠,每天他们都会排着整齐的队伍,可是这只调皮的小鼹鼠总喜欢离开队伍,但是到最会回到队伍来,因为一个人行走是非常危险的。
  2)、教师继续讲述:突然,他听到了一个可怕的声音。好像是狮子的声音,好像又不是,就整整队伍继续走。小鼹鼠们在一个小土坡上突然滑了一跤,一下子滑了下去。
  3)、教师继续讲述:小鼹鼠们继续排着整齐的队伍走。调皮的小鼹鼠还会继续离开队伍,但是到最后他们又回到队伍中来。
  4)、教师讲述:它们来到了一片草地上,草地上有美丽的蝴蝶在跳着舞蹈。玩着玩着天黑了,大狮子要出来了,小鼹鼠们急急忙忙回家了。

  五、用身体其他部位来表现音乐。
  师:调皮的小鼹鼠除了在肩膀上走还在那里走?
  幼:头上、腰上、腿、脚。。。。
  师:那小鼹鼠来到了头上(随音乐做动作)

  六、游戏《快乐的小鼹鼠》
  师:小朋友扮演小鼹鼠,老师当妈妈,大家一起等到朋友家,要求小鼹鼠把调皮的样子表现出来。

  活动反思:
  《快乐小鼹鼠》是一首朗朗上口又简单有趣的儿歌,饭前带孩子一起学习,发现孩子们非常喜欢,念了三遍,孩子们就都会了。在自由活动时间里,常常听到孩子们一边玩嘴里还念叨着这首儿歌。

第14篇、大班音乐小动物表演教案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很容易对艺术活动表现出自发的热情和兴趣,但这种自发的兴趣多属于浅层的兴趣,往往带有情绪色彩,容易停留在“好玩”、“我喜欢”的水平上。这种兴趣容易转移,也易于波动。所以在设计这个活动是就把“激发兴趣需要贯穿于始终”作为方向。从歌曲的选择、活动形式的制定及活动过程的设计都考虑到这一点。首先《加沃特舞曲》是一首节奏明显给人一种活泼、轻盈跳跃的快乐气氛,很适合大班幼儿。其次律动的形式带入了情境性。因为幼儿的感受、发现多处于直观感受水平,依赖于客观本身的鲜明特征的吸引,以八座房子的形式不仅能抓住幼儿的注意力及兴趣:“房子里会是谁?”同时在活动过程中:“怎么样才能让房子的主人开门?”既可勾起幼儿的已有经验,又给幼儿一个发挥想象的空间。同时用敲门形式打出后三拍 |XX |X-| 的节奏,整个过程以游戏的形式展开,寓教于乐在这个活动中有很好的体现。最后以幼儿自己选择喜欢的角色游戏,体现小朋友的爱在集体结伴舞蹈游戏中享受和朋友们在一起的幸福感。

  活动目标
  1、尝试用身体的各个部分表现舞曲|XX XX|XX XX|XX|X-|||的节奏。
  2、感知舞曲的活泼、轻盈和欢乐跳跃的情绪。
  3、体验对小朋友的爱,在集体结伴舞蹈游戏中享受和朋友们在一起的幸福感。
  4、让幼儿进行创编。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聆听音乐,通过编创表演培养幼儿动作的协调性。
  教学难点:
  1.在此之前幼儿没有接触过拍节奏。
  2.感受歌曲音乐的快乐及舞蹈性。

  活动准备
  1. 音乐《加沃特舞曲》。
  2. 自制挂图一幅;(森林有8座一样的房子)。
  3. 为幼儿创设情境;在教室四角创设四座房子,住着四种小动物(小狗,小猪,小猫)。
  4. .四种小动物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活动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活动的主要环节很清楚地再现,即开始环节、基本环节、结束环节、延伸环节。注:重点表述基本环节)。
  一、激发兴趣
  1. 教师:今天,跟老师去森林里走走吧!(出示挂图)教师随着舞曲节奏用手指在挂图上表现走的动作。
  2、教师:我们到了,看!这里有什么东西呀?(这里有八座一模一样的房子。)咦!里面会是谁呢?(幼儿自由猜想)。

  二. 激发幼儿的想像力,引导幼儿用敲门的形式打出后三拍|x x|x—||的节奏强调走过篱笆之后再敲门,音乐一遍打开一扇门。
  1. 教师:哪我们就请小动物出来和我们一起玩吧,但是,在我们请它们时一定按照音乐的节奏一步一步走到门前再敲门哦,音乐一遍打开一扇门。
  2 教师:提问:走了几步?(4步)敲了几下门?(3下)鼓励幼儿发挥想像是,除了用手敲门之外,还可以用什么办法?(幼儿随音乐分别用三种方法打开所有的门.如:打门铃用食指提按,铃铃铃,打电话喂喂喂,拍手跺脚等)。
  3. 教师: 好!房门被你们打开了,你们看看是谁住在里面呀?(教师一边贴房门上的小动物)第1.2座房子住着小狗,3.4住小猪,5.6住小鸭.7.8住着小猫。
  4. 教师: 现在你们要和小动物们一起玩了,哪你们就要学他们的动作和他们的叫声才可以和他们一起玩听!现在我们跟着音乐学他们的动作,到敲门的音乐就学他们的叫声吧!来,我们一起来.(跟着音乐做一遍,教幼儿学做动物的动作和叫声)。
  5. 教师: 现在你们都学会了小动物的动作和叫声了,你们可以选择你喜欢的小动物和他一起玩了,快,让自己变成你喜欢的小动物吧(让幼儿挑头饰,准备游戏)。
  6. 创设情景,教室四角四座房子,跟着音乐开始游戏。
  7. 幼儿进行创编,除了这些小动物之外,小朋友想一下还有什么小动物.学一学它们的动作和叫声,跟着音乐来试一下(请几个幼儿示范)。
  8. 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我觉得这节课从设计到课堂气氛是非常不错的.对于以前的音乐课我有了很大的进步,我以前没有这样上过音乐课,自从听了培训老师说,音乐自己本身就是很好的乐器,只要你自己会利用,像拍手拍腿,捏指,拍肩,弹舌,跺脚等等.我发现这舞曲的节奏很轻快,所以我有了设计这个内容意图。想不到这节课比我想像中的效果还要好.我以后如果有机会一定会自己充电。

第15篇、大班音乐快乐的舞会教案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设计思路来源于孩子们最喜欢最感兴趣的,家长们最熟悉的,也是时下最时尚的动画大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为题材而构思的。通过耳熟能详的背景音乐烘托整个游戏气氛,让孩子们以最高涨的激情快速投入到游戏中。游戏的情节设计和装扮过程也是动画片“真人版与搞笑版“的体现,可谓“寓教娱乐,妙趣横生”。

  活动目标
  1、在熟悉乐曲旋律和结构的基础上学习集体舞,创编并合作表演挖陷阱,织网的动作。
  2、能在腕花和标记的帮助下,迅速变化往圆心交替走和圆上走的队形并结伴交换舞伴。
  3、体验集体舞中战胜灰太生狼参加舞会带来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幼儿创编出了挖陷阱织网的动作。
  教学难点:结合挽带和标记迅速变化圆心交替走及圆上走。

  活动准备
  音乐《喜洋洋》、红黄花40朵,面具、演出服装

  活动过程
  师生随喜羊羊和灰太狼音乐入场
  (一)、动画一:村长:小羊们,我们青青草原要开舞会了,我们还请了许多客人到我们青青草原来,你们慢慢去准备吧!
  动画二:灰太狼,羊村要开舞会了……
  师说:唉呀,灰太狼要在开舞会的时候来抓我们,怎么办?你们想想有什么办法可以先抓住他呀?

  (二)、老师引导幼儿想办法,并创编动作。
  1、学习音乐第一部分打招呼,交朋友动作。
  2、学习音乐第二部分挖陷阱的动作。
  3、学习音乐第三部分织网的动作。

  (三)、完整的随音乐跳二遍。
  师:这灰太狼可不容易对付,我们要多挖几个陷阱它才会上当。

  (四)、师:舞会快要开始了,灰太狼也快来了,我们要加油干呀!(幼儿随师跳集体舞途中,放灰太狼录音)舞会要开始了,我得想办法混进去,然后一个一个把它们吃掉。一位教师扮灰太狼进入场地,说:我要吃掉你们,唉呀,我掉到陷阱里了,求求你们饶了我吧!
  师:快快,我们牵起双手把网拉紧。

  (五)参加舞会
  师:小朋友们真勇敢,唉呀,舞会快开始了,我们还没打扮自己呢。快快抓紧时间把自己打扮得要多美有多美。(师生换装)

  教学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我选择了一节大班集体舞活动《快乐的舞会》,这是一节以幼儿集体创编舞为主线的课程。之所以选择了这一类型的音乐活动,是因为喜羊羊与灰太狼是我们小朋友所熟悉和喜爱的好朋友,在活动中幼儿通过挽带和标记的帮助能迅速变化往圆心交替走和圆上走的队形,通过这节课,能让幼儿体会到大家齐心协力战胜困难所带来的快乐。整个活动,目标基本达到。从目标的完成度来看,尤其是中间的难点环节,幼儿创编出了挖陷阱织网的动作并结合挽带和标记迅速变化圆心交替走及圆上走这一环节目标基本完成,但同时,我感觉整体安排欠紧密,难点没有加强,其实挖陷阱这个简单的动作幼儿已经能够很快掌握,在实施中可以适当地根据进度减少练习次数,同时,织网这环节是难点中的复杂之处,老师应一步步引导幼儿(先脚——手——打结)多花点时间练习,并且,由于踏脚等细则没有说清楚,使幼儿很迷茫,操作时就显得不顺畅了。

第16篇、大班音乐活动姥姥门前唱大戏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11月19日,太仓市教培研中心在实验幼儿园举行了“太仓市三年内青年教师教学研讨暨新教师培训活动”,在观摩了三节课中,丁老师上的大班艺术《姥姥门前唱大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个活动是丁老师原创的,她的灵感来自儿童舞蹈《姥姥门前唱大戏》,热闹的气氛和来源于生活的内容,再加上说唱的风趣与幽默,孩子们很喜欢。所以,设计了这么一个在游戏中边玩边说,边玩边唱的有意思的艺术活动。

  活动目标:
  1.说说唱唱,初步尝试变速唱法。
  2.感受说唱活动的风趣和快乐。
  3.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准备:
  1.游戏拉锯扯锯的准备。
  2.图谱。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师:“刚才我和你们玩了一个拉大锯的游戏,好玩吗?”
  幼:“好玩。”
  师:“你们还想玩吗?”
  幼:“想。”
  师:“那找个好朋友,面对面,手拉手。准备好了吗?”
  幼:“准备好了。”
  师和幼:“拉锯,扯锯;拉锯,扯锯;拉锯,扯锯……”
  (评析:教师的准备很充分,在活动前,就教会孩子玩拉锯扯锯的游戏。在正式活动开始时,便以拉锯扯锯的游戏导入,能够激发孩子学习歌曲的兴趣,很自然的引出下面的内容,节省了导入环节的时间。)

  (二)、学习歌曲。
  1.根据图谱的提示,有节奏的学说第一段说词。
  (1)教师范说第一段。
  师:“看你们玩得那么开心,我也请来了我的好朋友,和我一起玩。”
  师:“仔细听一听我和好朋友一起玩时,我说了些什么?”
  (评析:教师的过度语言极其自然,以游戏的形式进行示范,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
  (2)根据说词内容提问。
  师:“听到嗯嗯的时候,你们都笑了,那二妞问什么会说嗯嗯呢?”
  幼:“他们都去了,不让二妞去,二妞就说嗯嗯。”
  师:“原来二妞是在撒娇,你们是怎么撒娇的?”
  (评析:教师的有效提问能够帮助孩子理解歌词的内容。嗯嗯这个撒娇的词应该让孩子们去发现,让孩子们主动去说,主动去做动作,体验说词的风趣幽默。所以,当听见孩子们笑的时候,可以问:“你们为什么笑呢?”然后引导孩子们说说做做:“你们是怎么撒娇的?”)
  (3)教师再次范说第一段并根据幼儿的回答揭开相应的图谱。
  师:“二妞为什么撒娇,我们再来听一遍。”
  幼:“不让二妞去。”
  师:“那二妞她想去哪里呢?”
  幼:“去姥姥那里看戏。”
  师:“谁去了?” 幼:“你也去,我也去。”
  (评析:当孩子们没有有效记忆第一段说词时,教师有意识的再次范说第一段。并用一系列有逻辑性的提问帮助孩子理解说词内容,梳理说词顺序。并出示图谱辅助教学,生动形象。)
  (4)看图谱,学说第一段说词。
  师:“原来拉锯扯锯说的就是这么一件有趣的事情。和我一起说一说吧!”
  师和幼:“拉锯,扯锯,姥姥门前唱大戏,你也去,我也去,就是不让二妞去,嗯嗯。”
  (评析:图谱的出示,生动形象,有助于帮助孩子记住说词内容。)
  (5)边玩边说。
  师:“你们是不是又想玩游戏啦!但是我有一个条件,玩的时候要边玩边说。”
  师:“找个好朋友,面对面,手拉手,准备开始。”
  (评析:边说边玩,再次巩固说词,让孩子在快乐的游戏记忆说词。)
  2.根据图谱的提示,有节奏的学说第二段说词。
  (1)根据图谱的提示和教师的提问,理解和学说第二段说词。
  师:“你也去,我也去,还有谁也去呢?”
  幼:“小猫和小狗去了。”
  师:“刚才我们说你也去,我也去,那现在可以怎么说?”
  幼:“猫也去,狗也去。”
  师:“那谁可以像上面一样把这件事情说出来呢?”
  幼:“拉锯,扯锯,姥姥门前唱大戏,猫也去,狗也去,就是不让二妞去,嗯嗯。”
  (评析:“你也去,我也去,还有谁去了?”教师一句及其简单提问,把整个学习的内容很自然的过渡到第二段说词,而且教师也有目的引导孩子模仿上面的句式说内容,例如孩子说小猫和小狗去了,教师并没有直接把正确答案告诉孩子,只是有意识的再次提问引导说:“刚才我们说你也去,我也去,那现在可以怎么说?”)
  (2)边玩边说。
  师:“姥姥门前这么热闹呀,我们也来热热闹闹做游戏。找个好朋友,面对面,手拉手,准备开始罗!”
  (评析:边说边玩,再次巩固说词,让孩子在快乐的游戏中记忆说词。)
  3.根据图谱的提示,重点学习第三段唱词。
  (1)模仿拉锯扯锯的声音。
  师:“刚才我们玩了拉锯扯锯的游戏,那拉锯扯锯的时候会发出什么声音呢?”
  幼:“咯子、嘎子。”
  师:“会发出嘎子嘎子的声音,我们架起锯子,一起试一试。”
  师和幼:“嘎子,嘎子,拉锯,扯锯;嘎子,嘎子,拉锯,扯锯。”
  (评析:借助拉锯扯锯时候的声音模仿,自然过渡到第三段唱词的部分。)
  (2)字宝宝。
  A.字宝宝:哎,呀。
  师:“我们边说边玩真有趣!看!谁也想来玩了呀?”
  幼:“字宝宝。”
  师:“字宝宝是哎,呀,呀。它们也想来玩,它们要边唱边玩。”
  师:“哎拉锯,呀扯锯;哎拉锯,呀扯锯。”
  师:“字宝宝怎么唱的呀?谁可以来试一试?”
  师:“跟着字宝宝说一说,唱一唱。”
  师:“和字宝宝一起边唱边玩。”
  师和幼:“嘎子,嘎子,哎拉锯,呀扯锯;嘎子,嘎子哎拉锯,呀扯锯。”
  B.字宝宝:呀。
  师:“还有一个呀宝宝看见它们玩得那么开心也要来玩。(教师范唱)呀姥姥门前唱大戏,就是不让二妞去。”
  师:“谁可以来试一试?”(跟着琴声节奏念两遍,再唱两遍)
  师:“呀宝宝和姥姥很要好,你们听!”(教师再次范唱)
  师:“跟着呀宝宝一起唱一唱。”
  (3)边玩边唱。
  师:“让我们和字宝宝一起来边玩边唱!”(两遍)
  (评析:整个第三段的唱词是一个难点。教师以字宝宝进行组织教学,多次范唱并结合多种学习形式来突破这个难点。如,跟着字宝宝说一说,唱一唱;跟字宝宝边玩边唱。此外,教师也有意识的重点说第三个字宝宝,它和姥姥很要好,所以这个字宝宝要唱得短一点,生动形象,有助于孩子理解。)
  4.整体欣赏,体验变速唱法。
  (1)教师完整演唱。
  师:“这其实是一个民间说唱《姥姥门前唱大戏》,听一听哪些地方是说的,哪些地方是唱的?”
  幼:“拉锯扯锯那里是说的,嘎子嘎子那里是唱的。”
  师:“那最后嘎子嘎子那里唱了几遍呢?”
  幼:“一共唱了三遍。”
  (评析:最后完整欣赏,体验变速的唱法,这是这个活动的重点,也是目标之一。所以教师用提问的方式,让孩子自己发现这个变速的过程。)
  (2)教师演唱最后一段。
  师:“那这三遍的速度一样吗?再来听一听”
  师:“这三遍的速度怎么样?”
  幼:“第一遍是慢的,最后一遍嗯嗯那里也是慢的。”
  师:“最后是慢的二、妞、去!(教师出示最后一张图谱图片)”
  师:“第二遍和第一遍比呢?越来越快还是越来越慢?”
  幼:“越来越快。”
  (评析:此环节感觉因为教师在整个活动开始的节奏偏快,导致加速唱环节对比不强烈。所以教师应该在活动一开始将整体速度放慢些,效果会更好。)
  (3)分三种速度练习。
  师:“那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先来慢的,然后再越来越快。”
  (评析:分三种速度,从慢到快,依次体验并学唱。此环节,每次唱之前钢琴伴奏的老师都会给一个速度的前奏,帮助孩子进行演唱,感觉比较好,这样孩子们速度就整齐划一。)

  三、多种形式复习歌曲。
  1.小鼓增加气氛。
  师:“为了增加气氛,我还请了小鼓来帮忙呢!跟着小鼓的节奏,一起来唱一唱。”
  (评析:教师运用小鼓,增加热闹的气氛,也调动孩子们积极性。同时,小鼓的节奏能够带动孩子们更有节奏感的说说词。此外,教师应该注意小鼓和钢琴应和谐的共同演奏,整体节奏不能乱。)
  2.表演。
  师:“姥姥门前唱大戏真热闹,你们想去看吗?你们会怎么看?”
  幼:“身长脖子去看。”
  师:“二妞跟来了,不让二妞去,可以怎么做呢?”
  幼:“做摇手的动作。”
  师:“那我们加上动作一起来表演吧!说的时候做拉锯扯锯的游戏,然后去看戏。”
  (评析:表演环节,调动孩子们的兴趣,让孩子们感觉身临其境,仿佛自己就要去姥姥门前看大戏一样。但是,我觉得此环节可以再丰富一些,让孩子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想动作。此外,集体表演时,有一半孩子一直在玩拉锯扯锯的游戏,忘记最后唱词部分要加上刚才的动作表演,这时,我觉得教师可以走上前去,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告诉孩子现在应该怎么做。)
  3.与客人老师互动。
  师:“后面有那么多的客人老师,我们把快乐和客人老师一起分享把!每人找一个客人老师一起做游戏!”
  (评析:整个第三部分,教师运用多种形,让孩子们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中不断演唱歌曲。还充分利用了客人教师这一资源,将整个活动推向高潮。但是,我觉得既然教师设计了这个环节,就应该让这个环节更丰富多彩,可以让孩子们说说:“你会怎样邀请客人老师?”等等。)

  活动反思:
  要实现“师生互动”教学,就得改变课堂教学机械、沉闷、缺乏生气与乐趣的局面,处理好影响幼儿主动性的各种因素,想方设法引导幼儿参与教学全过程。

第17篇、大班音乐活动跳圆舞曲的猫教案反思

   活动前评析
  这是一节小班下学期艺术领域的活动内容。目标是“培养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喜欢听音乐;养成安静欣赏音乐的良好习惯,同时能够主动大胆地用动作表达对音乐的感受。”活动结束之后,我们发现音乐本身还有很大的挖掘潜能,它的音乐结构、风格很有特点,而大班的孩子对音乐的感受、分辨、描述能力都有提高,对音乐旋律、节奏、速度、性质有一定的基础,所以,我进行了一次大胆尝试——“移花接木”,将内容变革创新,重新确定目标,寻找适宜的教学方法,巧妙地设计了图谱,以视听结合的方式,大胆尝试用动作来表现音乐,把抽象的音乐变为具体的展现。在了解音乐内涵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孩子们的音乐素质。

  活动目标
  1.学会安静地倾听音乐,感受音乐诙谐有趣的特点。
  2.初步感知ABA三段式(第一段音乐、第三段音乐与第二段音乐不同)结构的特点,会看图谱来感受音乐,并用动作加以表现。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一只会跳舞的小猫一定会引起孩子的兴趣,也符合他们的学习特点。小猫的形象能够使抽象的音乐变得更具体直观,从而更好地理解音乐。  
  (2)设计适宜的图谱:在图谱的帮助下,引导孩子通过边看边听,理解音乐的性质、结构。图谱的变化也能让孩子较好地分辨音乐ABA三段式结构。
  2、幼儿准备:预先熟悉教学内容:在音乐活动中,孩子的紧张很多时候来源于对音乐作品的不熟悉,因此要让孩子预先熟悉教学内容。比如利用过渡环节,(来园时间、午餐前后)播放乐曲,在宽松的氛围下以谈话的形式,让大家说一说听完音乐的感受。
  3、场地准备:在活动空间的的布局上,我选用每人一块泡沫垫,让孩子倾听时席地而坐,活动时则放在活动室两边,然后让每个孩子自然伸开手臂原地转个圈,划出适合自己活动的空间大小。

  活动过程
  一、完整欣赏音乐,初步感受乐曲的ABA三段式结构。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认真听一首好听的音乐,看谁能听得出这首音乐一共有几段,每段音乐有什么不同呢?
  小结:这首音乐一共有三段,第一段和第三段相似,而第二段和它们不同。
  师:在这三段音乐里都藏着一只可爱的小动物,你听出它是谁了吗?(孩子回答)
  师:小朋友猜出那么多的动物,一起来看到底是谁呢?(放幻灯片,出示小猫跳舞图片)
  (引导幼儿在安静倾听整首乐曲的基础上能够感受并说出“这首音乐前面和后面的部分听起来比较缓慢,感觉优美,而中间部分比较欢快。”然后教师给予小结。)
  (发挥孩子的想象,让他们尽可能地说出与音乐有关的动物,教师不急于做出评价。最后利用图片的形式把孩子的兴趣点转移到活动的主题上来。)
  小结:这是一首小猫跳舞的音乐,名字叫——跳圆舞曲的猫。  

  二、分段欣赏音乐,视听结合,大胆尝试用身体动作来表现。
  1、游戏:谁的耳朵灵
  师:我们一起来听第一段音乐,如果你听到了音乐中有像猫叫声的地方,就马上用这个动作(教师示范小猫叫的动作和声音)来表示,我们来比比,谁的耳朵最灵,好吗?
  (播放A段音乐,寻找小猫的叫声,并用动作加以表现。在孩子的倾听与模仿过程中,教师可以随机暗示出此段音乐的节奏并激发他们做出各种猫叫的动作、表情.)
  师:小朋友的耳朵真灵,你们看,这就是小猫跳舞时留下的一串串小脚印。你们想知道小猫是怎么跳舞的吗?我们一起用小手在自己的身体上学着小猫跳舞吧!
  附图谱(一):
  (引导孩子根据图谱比较准确地把握音乐的节奏,同时进行动作的创作和表现)
  小结:这段音乐里我看到了许多只小猫都在跳着优美的舞蹈,现在我们再来安静地听一听第二段音乐,听一听和第一段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2、游戏:谁的舞姿妙
  (播放B段音乐,教师观察孩子对音乐的自主表现,同时以自身的情绪带动他们,音乐结束后鼓励孩子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师:这段音乐和前一段相比,变得欢快了很多,让人听了有一种跳跃的感觉。那你们想一想,这次小猫留下的脚印和刚才一样吗?(停顿片刻)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第二段音乐图谱并欣赏)
  附图谱(二):
  师:这么欢快的音乐,小猫又会怎样跳舞呢?让我们都来扮演一只跳舞的小猫比一比,谁的舞姿最妙?(发挥孩子的想象以及同伴榜样作用,学习脚尖跳、旋转跳)
  (在B段图谱中,跳动的线条让幼儿能够感受到音乐的跳跃,上滑线和圆圈则勾勒出了一个活灵活现地跳舞的小猫。图谱上图案的变化也证实着孩子们的想法)(A段与B段不同)。
  3、游戏:谁藏得最好
  师:我们接着往下听,听一听这段音乐和哪一段很像?你还听到了什么?(播放A1音乐)
  (再次欣赏A1音乐时,孩子们会很容易发现它与A段音乐的相似。从而完成了对ABA三段式音乐结构的理解。“一声狗叫”带来的躲藏,使孩子们又一次地感受到了音乐的诙谐有趣。)
  小结:这段音乐和第一段很相像,还听到了狗叫的声音。
  师:想一想,发生了什么事情?(孩子讨论)
  小结:你们想得都很好,小狗的确来捣乱,小猫吓得藏了起来。
  师:小猫跳累了,舞步放慢了,想一想,这一次小猫会给我们留下什么样的脚印呢?(听第二遍,用图谱来表现音乐。)
  附图谱(三):
  小结:我发现有的小朋友放慢了舞步,有的小朋友跟着图谱创编出了新的动作。  
  (鼓励孩子探索多种跳舞的方法,利用即兴地表演,强化、发展他们对音乐的感觉,增加对音乐欣赏的热情。)

  三、再次完整欣赏音乐。
  师:让我们跟着小猫的脚印,再听一听这段美妙的音乐吧。(完整播放乐曲)
  (在听的同时,结合图谱和肢体动作能够自如地表现出每一段音乐的不同)
  (第二次倾听,体验ABA结构的完整性。运用图谱和肢体动作将音乐进行搭建,对音乐有一个完整的框架。同时,孩子们会通过肢体动作来表现每一段音乐的不同。)
  师:听了这首音乐你有什么感觉?
  小结:这是一首非常有趣、好玩的音乐。

  四、创编音乐游戏,让幼儿用动作大胆进行表现。
  师:孩子们,现在我们就是那只跳舞的小猫,让我们跟着音乐跳起来吧。
  (音乐开始时,孩子们会把泡沫垫轻轻放在活动室两旁,教师有意识地张开双臂,自转一圈说:“这就是我的舞场,你的呢?”孩子们会自由站开,找到自己的活动空间。)
  (前面设计的三个小游戏由浅入深,每个小游戏解决着一个难题,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三个游戏,使得孩子在这个环节中能够更加自主地去创编,发挥孩子的想象,对音乐充满了热情。)
  (音乐是抽象的,而动作却是具体的、形象的,让动作来服务于音乐,帮助幼儿分辨音乐。教师不必过多担心孩子们的舞姿是否优美,注重的是对音乐的感受和对音乐形象的表现,从而提升孩子们的艺术表现能力。)

  五、小结:
  师:今天,我们欣赏了一首非常有趣的音乐,其实,音乐就像一本书一样,里面藏着许许多多的故事;音乐又像一支神奇的画笔,能够让小朋友画出美丽的图画。老师也希望你们能用自己的画笔画出这只可爱的小猫,好吗?

  活动反思
  《跳圆舞曲的猫》管弦乐曲。是一首专为孩子们写的管弦乐曲,由(美)R•安德森作曲。曲调诙谐有趣,描绘了一个天真活泼的小猫在音乐的伴奏下跳起了美丽的圆舞曲。整个教学环节设计比较合理,教学目标明确并在本节课基本完成。在教学过程中能调动大部分孩子的参与积极性。互动方面也完成得不错,课堂气氛活跃。

第18篇、大班音乐活动山谷回声真好听教案反思

   设计思路:
  《山谷回声真好听》是小学二年级下的音乐教材。因为是回声,所以歌词中反复的部分较多,部分旋律对大班孩子有一定的难度。如何激发孩子的学唱兴趣?在活动中以 “回声游戏”贯穿整个活动,在一遍遍倾听、感受、游戏中轻松学唱歌曲。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体验与同伴合作对唱的快乐。
  2.能用声音的强弱变化表现歌曲中的“原声”和“回声”。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动准备:
  1.孩子已有回声的经验 
  2.图谱

  活动过程:
  1.导入
  师:今天老师要和你们玩“回声”的游戏。你们知道哪些有关回声的事情?
  师幼回声游戏。
  2.理解歌词和旋律
  师:有一群小朋友在玩回声游戏呢!听一听,他们在哪里玩呢?
  (1)清唱第一遍
  提问:小朋友们在哪里玩回声游戏?(出示图谱)
  (2)钢琴伴奏第二遍
  提问:小朋友在向谁问好?(出示图谱)
  师幼回声的游戏。
  (3)音乐伴奏第三遍
  提问:山谷里还有其他回声,你们听出来了吗?(根据孩子回答出示图谱)
  这个回声出现了几次?这两个回声一样吗?会有什么变化?
  师幼回声的游戏。
  (4)音乐伴奏第四遍
  提问:最后一句“乐得我们哈哈哈哈笑”和前面的原声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
  师幼练习。
  3.学唱歌曲
  师:山谷里有这么多回声呀!我们一起来玩回声的游戏。(完整出现图谱)
  角色扮演
  4.延伸

  活动反思:                                                    
  这么多年,自己也承担了不少的公开课,从未像本次送教活动中那样“纠结”。纠结在于对教材的处理,纠结在于发展部分游戏化的设计。在林组长手把手的指导下光试教就试教了好几遍。原本以为目标的定位较到位,环节安排较流畅,然而执教活动中,孩子的积极性并未被调动,老师上的“汗流夹背”,孩子却“无动于衷”。问题出哪里了?在聆听名师、各位研究员点评时,其实大脑里还是“一团糟”。直到自己静下心来比对叶老师的教学活动,回过头再去反思自己的活动,才恍然大悟,终于寻找到了音乐活动中学习障碍。
  一.教材的分析须“到位”
  姚老师点评活动中说到了歌唱活动的“核心问题”,这也是我在执教中最大的问题。在分析教材时,我把重点放在“能用声音的强弱变化表现歌曲中的原声和回声”。也想到了原声和回声对比用音频的效果会比老师的范唱好。但是因为在处理降调过程中遇到了技术上的问题,最终还是放弃了音频的使用。而老师在示范歌唱时无形中强调了“原声”的“强”,从而压抑“回声”,不仅仅破坏了原先音乐的“优美”,更抑制孩子们的大胆表现,效果可想而知。我不禁想起了谈亦文老师在音乐活动常见学习障碍一文提到的“教师的自身情绪、歌曲示范都和音乐本身所要求的情绪不协调。只有当教师的教学艺术与幼儿的情绪体验达到同一频率时,师幼间才会产生认识、思维、情感上的共鸣。”

  二、发展的练习需“激趣”
  我们都知道,活动中老师要不断激发孩子的学唱兴趣,每个环节加点味精,层层递进的设计才能让孩子学习热情一直保持,这也是一堂课的关键所在。在以往的教学设计中,自己会不自觉的“胡里花哨”,运用一些教学手段。在“山谷回声”活动设计时,之前也想设计一个场景,但是马上就否决了。想当然地觉得,孩子不停的移位,跑来跑去只会让孩子“发神经”。但看了叶老师最后“山谷情景”的设计后,没想到效果会这么好,真是“想万次不如尝试一次”。 想当然---错误的动力定型。

  三、细节的处理需“合理”
  在活动设计中,自己是做了很多预设。比如提问山谷里还有其他回声,当孩子回答“乐得我们哈哈哈哈笑”时,随机解决最后一句,让孩子在听辨中去发现前后两句节奏的不同,在看图谱练习中学唱最后一句,从而解决难点。在执教中,孩子的确也发现此回声的部分,但我没有按照预设行进。因为自认为孩子可能对“山谷回声真好听”回声分组练习更感兴趣。其实当返回去再解决最后一句歌词时,把其割裂开了,从而影响了此环节的流畅性,同时阻碍了孩子的思维。
  本次活动尽管存在很多的问题,但从最初的文本设计到最终的活动呈现,自己有很多的思考(包括图谱的使用)。特别是执教后的反思,使我对一个普通的歌唱活动如何去设计积累更多的经验,相信在一次次的历练中会不断成长。

第19篇、大班音乐《哆来咪》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熟悉乐曲的旋律,学习用多种乐器演奏歌曲。
  2、学习根据歌曲的变化自下而上创编不同的身体动作,并能将身体动作变换成八种乐器进行演奏活动。
  3、鼓励幼儿在歌曲活泼、温馨旋律的感染下,积极愉快的投入演奏活动。
  4、学习看指挥演奏,培养幼儿之间的合作意识。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熟悉歌曲《哆来咪》。
  2、铃鼓、串铃棒、碰铃、三角铁、圆舞板、沙锤、单响筒、大鼓等乐器若干。
  3、背景图一幅、乐曲节奏图谱、八个音符的图片。
  4、把座位摆成三横排。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师生随着音乐进入“奇幻森林”。
  师:奇幻森林住着音乐仙子,每天清晨,音乐仙子演奏出好听的音乐和节奏,唤醒森林里的小动物。咦!小动物们都不见了,都睡着了吗?小白兔告诉我们音乐仙子被黑暗魔王抓走了,小动物们都睡着了醒不了,我们要演奏出像音乐仙子一样好听的音乐节奏才能救醒小动物!

  二、基本部分
  1、认识八个音符。
  (1)教师出示背景图,随音乐出示八个音符的图片。
  师:我们现在一起来认识我们“奇幻森林”里的小音符吧!
  (2)幼儿指图再次认识八个音符。
  师:这首乐曲里有八个小音符呢!哪位小朋友带大家再次认识这八个小音符?
  2、教师引导幼儿根据歌曲内容自下而上地创编身体动作。
  (1) 教师与幼儿讨论创编身体动作。
  师:小音符1~i唱起来,谁的音高?谁的音低呢?现在,把我们的身体当成一架小钢琴,1~i的音可以分别弹在身体的哪里呢?
  (2)教师帮助幼儿提炼梳理身体动作并带领幼儿随乐曲表演。
  师:我们把身体的部位从下往上想一想,有哪些部位?(幼儿自由回答)音低的1就弹在脚上,2弹在膝盖上,3弹在屁股上,4弹在腰上,5弹在胸上,6弹在肩膀上,7弹在脖子上,i弹在头上。现在我们一起跟乐曲表演一遍!
  (3)教师指挥,幼儿分八个声部表演八个音符。
  师:现在,请八个小朋友来分别表演这八个小音符。
  3、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打击乐演奏。
  (1) 教师引导幼儿自主讨论将身体动作转化成八种乐器,协商统一演奏方案,并在节奏型图谱上做上乐器示意标记。
  师:音乐仙子留给我们节奏图谱和八种打击乐器,我们看看分别是哪些乐器?你们觉得八个部位的身体动作分别用哪种乐器演奏?
  (2)看节奏图谱分析节奏,学念节奏。
  师:图谱设计好了,我们一起把节奏念一遍,念“╳”时就拍手一次,念“0”时就止音。
  (3)看节奏图谱,听音乐做乐器的声势。
  师:我们一起听音乐做乐器的声势。
  (4)教师按乐器节奏图谱指挥,幼儿看指挥演奏。
  师:下面你们来做小小演奏家,我来做指挥。我做什么乐器的声势,就请哪种乐器来演奏。
  (5)请一名幼儿当指挥,大家看指挥演奏。
  师:谁愿意当小指挥家来指挥演奏呢?
  4、教师即兴指挥,幼儿创造性地变化演奏方案进行演奏。
  (1)分析指挥的重要性。
  师:刚才小指挥带小朋友演奏乐曲的时候,为什么演奏的声音不好听呢?(小朋友的眼睛没有看指挥)指挥是非常重要的,演奏乐曲离不开指挥。
  (2)教师提出即兴演奏的要求,让幼儿随教师的指挥创造性演奏。
  师:这次不按照刚才乐器的演奏顺序进行即兴演奏,指挥的手指向哪一组,哪一组就演奏。演奏家们准备好了吗?

  三、结束部分
  与小动物共舞。
  师:小动物们被我们好听的音乐节奏唤醒了,我们和小动物一起跟随音乐跳舞吧!大家团结起来,一起去找黑暗魔王救回音乐仙子吧!

  活动延伸:
  教师在科学活动“乐音和噪音”中,通过比较两种不同的录音片断——打击乐《哆来咪》和幼儿自由敲击各种乐器较响的声音,了解乐器正确的使用方法,知道要爱惜公用物品。

  活动反思: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幼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爱好音乐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乐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感受和创造。此活动选材符合幼儿的兴趣,整个活动以游戏情境贯穿,教学内容逐步推进,认识音符→用身体动作表现音符→用打击乐器演奏→创造性变化演奏。一改以往的教条和示范,即记歌词、掌握旋律,而以幼儿的创造和表现为主,幼儿在活动中始终保持着积极的状态,体验表现的快乐。虽然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如教师的指导语过多,线索过多,控制过多。但总的来说,此次音乐活动是创新的,给予孩子的是全新的体验,是值得提倡的。因此,教师精心设计活动过程是音乐教学与否的关键所在,只有教材的处理和教学设计充满趣味性,这样才能吸引孩子主动学习。

第20篇、大班音乐活动人人叫我好儿童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能用愉快的声音演唱,表现歌曲轻快,活泼的风格。
  2.在熟悉歌曲的基础上尝试替换歌曲,体验创编歌曲的乐趣。
  3.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音乐《人人叫我好儿童》、钢琴。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好孩子们,我们一起去农田玩罗!
  1、练声:我是好儿童
  师:谁是好儿童?
  幼:我是好儿童。    
  好儿童干啥?   
  好儿童提水(捉虫)
  2、语言节奏:你会干啥?(要求:每人说两种本领)
  X  X    X  X     X  X    X
  师: 你会    干些     什么   呀
  幼: 我会    唱歌     和跳   舞

  (二)感受体验
  1、感受音乐性质
  听前问:听了这首音乐,你们感觉怎么样,你们的心情又如何呢?(幼儿自由说)
  师小结:这首音乐听上去感觉很愉快、很开心的。是一首比较活泼、轻快的歌曲。
  2、拍出歌曲节奏
  第一遍:你们能为这首歌曲伴奏吗?怎么扮奏呀?(引导幼儿说出用身体各部分来扮奏)
  第二遍:我知道你们身上有好多地方都会发出好听的声音,除了刚才的动作,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身体部位,再来为这首歌曲伴奏,好吗?
  3、理解歌曲内容
  第一遍欣赏
  听后问:你听到歌里唱了些什么呀?(幼说出一句,师就清唱出一句)
  第二遍欣赏
  听前要求:先唱了什么,再唱了什么,最后唱了什么?
  ①    理顺歌序:幼儿说出,师边清唱边出示PPT
  ②    解决难点:咬准“煮饭”、“提水”、“种菜”、“捉虫”
  师:歌曲里的小朋友都帮爸爸妈妈做了些什么事呀?我们一起来唱唱看。
  第三遍欣赏
  听前要求:听听歌里的内容,谁能为这首好听的歌取一个名字?
  听后问:你想帮这首歌取个什么名字?这首歌有个好听的名字就叫《人人叫我好儿童》,叫什么呀?

  (三)尝试练习
  ①      儿歌练习:我们一起来把这首歌曲用儿歌的形式念一念,好吗?看看你们的小脑袋有没有记住歌曲里的小朋友做了些什么事?
  ②    歌曲练习
  师:歌曲里的小朋友本领大?你们会不会做这些事呀?都会做啊,个个都是好儿童嘛。那你们喜欢这个小朋友吗?为什么?你们还有什么本领吗?那么把你们唱歌的本领也拿出来,我们一起来用好听的声音唱唱这首歌,好吗?(三遍坐着唱→站着唱→小组唱)

  延伸活动
  师:你们唱的真好听,我们去唱给中一班的弟弟妹妹听,好吗?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是主题背景下预设的一次音乐活动,活动结束后,大部分孩子都能完整将地将此歌唱下来。能力强的几位孩子还能边唱边自己编动作跳,虽然这是第二教时的活动内容,但是我还是鼓励幼儿发挥自己的想像,做自己想做的动作,关注、支持、引发幼儿的主动探索,满足幼儿自主活动、自发学习的需要。
  可见这样贴近生活的歌曲是孩子们所喜欢和乐意接受的,作为我们教师在选材方面还是需要考虑和思量的,多挑选一些孩子们贴近生活、趣味性大、游戏性强的歌曲,必能大大提高孩子主动学习的兴趣。
  本次活动的一个亮点:通过歌曲里的“小朋友”和“自己”的比较,来关爱他人,建立自信,并将这种情感用歌唱的形式表达得淋漓尽致。孩子们说说“小朋友”的优点,再谈谈“自己”的长处,爱劳动的情感由然而生,爱自己、爱他人的情感同时也被立刻激发出来,孩子们都表现出“你行我也行”,我们都是好儿童的自信。

第21篇、大班音乐活动小火车哄隆隆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演唱歌曲,并能邀请同伴接开火车进行游戏。
  2.尝试边演唱边与同伴合作协调地开火车。
  3.乐于进行游戏,感受与同伴、教师共同游戏的乐趣。
  4.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5.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歌曲《火车开了》的光盘或磁带,录音机。
  2.不同颜色的手腕花。

  活动过程:
  一、迁移已有经验,学习用身体动作表现开火车的情景
  1.自由模拟开火车的动作。
  师:你们会开火车吗?你是怎样开火车的?
  (幼儿自由模拟开火车的动作,有的用手臂在身体两侧前后绕动,有的屈肘在胸前绕动,有的将手放在肩上绕肘等。)
  2.学习游戏中开火车的动作。
  师:你们是怎样开火车的?(请用手臂在身体两侧前后绕动的幼儿示范。)
  师:用手臂转动表示火车轮子在转,这个动作真好,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一学。
  3.学习听音乐开火车。
  师:我们试着听音乐开火车,注意车轮要一下一下地转。
  (幼儿找空地方听着音乐开火车,教师提醒幼儿注意手和脚都要跟着节奏一下一下地做动作。)
  师:(学习刹车声音“呜哧”,并做刹车动作)这是什么声音?
  幼:火车到站刹车的声音。
  师:刹车时火车应该停下不动。
  4.学习小组合作开火车。
  师:刚才,你们每个入都是小火车头,现在我们要变成一列小火车,怎么办?
  幼:几个小朋友接在一起就可以了。
  (幼儿按手腕花的颜色分组,学习合作协调地开火车。用戴手腕花的手转动做车轮,另一只手搭在前一个幼儿的肩上。)
  师:小火车怎样才能不断开?
  幼:把手搭紧一点。
  (幼儿按手腕花的颜色分组,跟着音乐合作开火车。)

  二、学习演唱歌曲《火车开了》
  1.欣赏教师范唱并熟悉歌词。
  师:刚才你们在开火车的时候听到歌曲里唱了什么?
  (幼儿自由说一说听到的歌词,教师无伴奏演唱和伴奏演唱各一遍。)
  2.跟随音乐轻声演唱歌曲。
  3.用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师:小火车司机在开火车的时候心情怎么样?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演唱这首歌曲呢?
  幼:应该用高兴的、欢快的声音来演唱。
  师:我们来试一试,做一个快乐的小司机。
  4.学习边开小火车边演唱。
  师:我们学做小司机,边开火车边唱歌。
  (幼儿在座位上一边做动作一边学唱歌曲。)
  5.和同伴接成一列小火车,边做动作边演唱歌曲。
  师:我们现在变成一列长长的火车,一边开火车一边唱歌。
  (幼儿向左侧身坐,将一只手搭在前面幼儿的肩上,另一只手做车轮,全班幼儿连接成一列长长的火车,边开火车边唱歌。)

  三、玩游戏“火车开啦”,体验合作游戏的乐趣
  1.通过观看教师示范和集体讨论,了解邀请同伴接开火车的方法。
  师:今天我要和你们玩一个有趣的游戏,我来做火车头邀请小车厢。你们帮我一起唱。
  (在演唱到最后一句歌词时,教师站在一位幼儿的面前。)
  师:我邀请的是谁?
  幼:XXX小朋友。
  师:你们怎么知道的?
  幼:因为你站在他的面前。
  幼:因为你的眼睛看着他。
  师:我是什么时候站在他面前的?   
  幼:在歌曲快要唱完的时候。
  幼:在唱到最后一句的时候。
  师:我站在xxx小朋友面前时,他应该怎么做?
  幼:他应该站起来。
  师:我会对他怎么说呢?你们听听我是怎么说的。
  (教师伸出右手邀请:“小朋友,请上车。”幼儿集体学说邀请语。)
  师:他要变成我的车厢,应该怎么做?
  幼:跑到老师的身后。
  师:这是一个办法,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教师示范,边说“嘿、嘿、嘿”,边向后转身跳。)
  师:我是怎么做的? 幼:你是转身向后跳过来的。
  师:我跳过来的时候说了什么?
  幼:你说了“嘿、嘿、嘿”。
  (教师继续示范邀请2~3名幼儿进行游戏。)
  2.请个别幼儿尝试邀请同伴进行游戏。
  师:我们现在要请三个小火车头来邀请朋友玩游戏,如果你想邀请谁,在唱到最后一句时,必须站在他的面前。小火车一定要接好,不能断开。
  3.讨论游戏中出现的问题并再次游戏。
  师:你们觉得刚才游戏玩得怎么样?哪里好?有什么问题?
  幼:有的小朋友唱完歌曲还没有找到朋友。
  幼:火车头要开得慢一点,不然小火车就会断开。
  师:做火车头的小朋友要开得慢一些,在唱到“火车司机”这一句时要找到准备邀请的小朋友。
  4.再次请三个幼儿进行游戏。
  5.在游戏情境中集体开火车。
  师:现在我们把三列小火车变成一列长长的火车,我来做火车头。
  师:你们想开到哪里去?
  师:火车在行驶过程中会遇到隧道。这时,火车要怎么做?
  幼:身体要低下来。
  师:火车还会经过一段弯弯曲曲的山路,要注意开得慢一点,不能断开。
  (教师将四张椅子背对背作“隧道”,将三张小椅子放在不同的位置表示“高山”。火车经过“隧道”时要弯腰通过,经过“高山”时要绕小椅子曲线行驶,并注意不能断开。)

  活动反思:
  这个游戏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而设计,以学习接开火车的游戏为重点,以小组合作与动作协调为难点。
  在学习游戏方法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从自己学做小火车,到与同伴合作变成一列小火车,再到学习接开火车的方法,最后通过游戏情境使幼儿的情绪达到高潮,体现出层层递进的教学策略。在活动中,教师将难点前置,既解决了幼儿游戏中可能存在的困难,又使幼儿能反复感受音乐旋律,为幼儿学唱歌曲打下基础。同时,生动的演唱形式提高了幼儿学唱歌曲的兴趣,促进了教学目标的达成。
  在活动中,教师注重幼儿的探索学习,引导幼儿通过自我观察、集体讨论和游戏体验等多种途径,进一步理解游戏方法和规则。

第22篇、大班音乐活动顽皮的杜鹃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倾听歌曲,了解歌词大意,初步跟唱歌曲。
  2、能用跳跃的声音模仿杜鹃的叫声。
  3、在歌曲意境感染下,体验喜爱杜鹃鸟(布谷鸟)的美好情感。
  4、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绘有简单风景的图片一幅。
  2、可活动的小朋友、杜鹃鸟图片。

  活动过程:
  1、在音乐伴奏下,教师边演示图片,边讲述:“春天来了,我走在草地上,突然听到了‘咕咕’的叫声,这是谁在叫呢?”
  2、学唱歌曲《顽皮的杜鹃》。
  (1)教师继续操作教具并讲述歌词内容,进一步感受歌曲旋律。
  (2)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歌曲内容。
  小朋友走在什么地方,听见杜鹃在唱歌?最后杜鹃怎么了?
  (1)教师:“你们也跟我来找找小杜鹃吧。”幼儿随音乐学念第一段歌词。
  (2)幼儿轻轻地学唱第一段歌曲。
  (3)在动作暗示下,教师提醒幼儿能唱准歌曲中的弱起节奏(双手放在胸前)。
  (4)教师边演示教具,边讲述第二段歌词内容。
  (5)幼儿轻轻学唱第二段歌词。
  (6)教师提醒幼儿唱准跳音“咕咕”。
  3、幼儿完整地表演唱歌曲一遍。
  (1)幼儿完整地演唱歌曲一遍。
  (2)幼儿根据歌词进行表演,感受歌曲意境,体验喜爱杜鹃鸟的美好情感。
  教师:“现在我们一起去‘草地’上寻找顽皮的杜鹃”。第一段边走边唱,第二段坐在“草地”(地板)上唱。

  活动反思:
  孩子们非常乐于参加表演,能把要唱的歌曲变成自己喜欢唱的歌曲才能更好的引导孩子们喜欢上音乐课。

第23篇、大班音乐活动草裙舞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夏威夷草裙舞的基本特点,感知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2、根据ABA乐曲旋律、节奏的不同,探索创编丰富多样的扭腰动作。
  3、大胆地打扮自己,自信地表现自我,体验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服装人手一套(装在贴有标记的袋子里)、录象、图片(夏威夷风景、夏威夷人、夏威夷草裙舞)、音乐。

  活动过程:
  1、谈话引出主题。
  (1)“小朋友,你们知道夏威夷这个地方吗?”
  出示图片一,小结:夏威夷是美国一个美丽的岛屿,那里四季如春、阳光充足、林木茂盛,各种热带植物争奇斗艳,因为没有工业的污染,所以空气非常新鲜,优美的海湾、起伏的青山,现在已经成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休假风景胜地。
  (2)你们了解夏威夷人吗?他们有些什么特殊的爱好呢?
  出示图二、三,小结:夏威夷人纯朴好客,热情如火的夏威夷人喜欢把一串串五颜六色的花环送给游客,以表示友好和祝福,而最让人难忘的是夏威夷的草裙舞,看!(指图)一群群夏威夷姑娘、小伙儿们穿上草裙,配合着音乐的旋律和节奏,一会儿柔情似水、一会儿热情如火,舞动着他们的腰肢,跳起了草裙舞。
  2、欣赏草裙舞,激发幼儿学跳草裙舞的兴趣。
  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草裙舞吧!”
  (1)欣赏录象一,提问:
  ①    这段音乐听上去感觉怎么样?(优美舒缓)
  ②    他们是怎样跳草裙舞的?(幼儿做动作) “我们一起来学学他们的动作。”(跟着录象自由学)
  ③    你觉得还可以做哪些美妙的动作呢?鼓励幼儿创编,强调腰部的扭动。
  (2)欣赏录象二,提问:
  ①    这段草裙舞和刚才的有什么不同?(激情奔放、节奏快;优美舒缓、节奏慢)
  ②    这位夏威夷女郎是怎样舞动腰肢的?谁愿意上来学一学。(集体练练)
  ③    你觉得配合这么激烈的音乐时还可以怎样来扭动腰肢。鼓励幼儿大胆创编,集体学习好的动作。
  3、配上音乐,尝试跳草裙舞。
  (1)刚才我们学会了很多草裙舞的动作,你们想不想跟着音乐来跳个草裙舞!
  (2)听音乐,注意音乐有什么特点,想想做什么动作更适合。
  (3)幼儿一起跟着老师随音乐跳舞。
  4、穿上服装进行表演。
  师:“你们想不想把自己打扮成夏威夷姑娘、小伙儿来跳舞呀?”
  (1)出示两套服装,介绍穿戴(男、女)
  (2)提出要求:打扮自己时,可以相互帮助;一个袋子里是一套服装,看清袋子上的标记,把脱下的衣服放在袋子里,不要跟别人搞错。
  (3)听着音乐进行表演。

  活动反思: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幼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爱好音乐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乐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感受和创造。

第24篇、大班音乐快快起床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尝试多声部轮唱。
  2、体验歌曲所蕴含的积极情绪。
  3、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导入——田鼠弟弟还没起床
  师:早上爸爸妈妈叫小朋友们起床上幼儿园的时候,你们会不会很困起不来啊?田鼠弟弟昨天晚上睡得太晚了,早上就起不来。我们怎样帮助他起床呢?
  我们来学唱一首《快起床》的歌。学会以后唱给田鼠弟弟听,让他快快起床。

  二、学唱歌曲——田鼠弟弟,起床吧。
  师:先竖起耳朵听老师来完整的唱一遍,听听看这首歌是用什么样的歌词来叫田鼠弟弟起床的?(教师完整演唱一遍)
  师:这首歌唱完了,请你告诉我你在在这首歌里都听到了些什么?
  那么你觉得哪句歌词最能说明田鼠弟弟应该快点起床,为什么?
  那我们唱的时候就要把它清楚的唱出来,这样田鼠弟弟就会知道应该快点起床了。
  小朋友刚刚听老师唱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所有的歌词是一个节奏同样的速度还是有快有慢的?那哪一句节奏是不一样的?那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学唱“钟儿已经敲响”这句,把握节奏)
  小朋友们学会了吗?我们把学会的歌一起来完整唱一遍给田鼠弟弟听。(钢琴伴奏,幼儿完整演唱。)

  三、尝试多声部轮唱——田鼠弟弟,快快起床。
  师:小朋友们唱的很好,声音也很好听。但是啊田鼠弟弟起床还是磨磨蹭蹭的。杨老师知道有一种方法叫做轮唱。轮唱的时候,好像大海的波浪,一浪接一浪,就像是很多人在一遍一遍的接着催田鼠弟弟起床。
  老师把小朋友们分成男孩子和女孩子两部分,轮唱的时候男孩子先开始唱,女孩子在男孩子唱完第一句的时候再开始唱。因为男生先唱,所以结束的时候,最后一句要唱两遍,这样就可以一起结束了。
  师:小朋友等会看杨老师的手势,伸出左手的时候,男孩子开始唱,伸出右手女孩子开始唱,唱的时候男孩子唱男孩子的,女孩子唱女孩子的,可不能唱着唱着唱到一起去了。
  小朋友们听明白了没有?那我们就一起来试试看。(幼儿尝试轮唱。)
  (男生女生交换先后唱的顺序,再唱一遍)
  师:有没有小朋友想当指挥,指挥其他小朋友来轮唱?(请一个小朋友上来试试)
  最后我们一起来一遍,不过现在我们没有人指挥了。请小朋友们自己心里想好了,什么时候开始唱。(最后唱一遍)
  小朋友们唱的很棒,学会这首歌,我们就可以唱着这首歌去叫别人快起床了。
  歌曲:
  快起床
  1=F 4/4 法国儿童歌曲
  夏禹生 译配
  1 2 3 1 | 1 2 3 1 | 3 4 5 — | 3 4 5 — | 5 6 5 4
  快 快 起床,快快起床,小弟 弟,小弟弟, 钟儿已经
  3 1 | 5 6 5 4 3 1 | 3 5 1— | 3 5 1 —||
  敲响,钟儿已经 敲响,丁丁 当,丁丁 当。

  活动反思:
  活动通过多种形式的演唱歌曲,体验歌曲中所蕴涵的积极情绪,从而使小朋友养成早睡早起,不拖拉的好。为上做好准备。

第25篇、大班音乐公开课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在熟悉歌曲节奏的基础上,学会演唱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明快的旋律。
2、尝试自编舞蹈动作,学会跳圆圈舞,体验创造的喜悦。
活动准备玩具洋娃娃和小熊 歌曲音频熟悉歌曲旋律
活动流程
一、教师和幼儿共同听音乐,做各种动作。
二、用洋娃娃和小熊进行师生互动,引出新题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请来了两位客人,听!它们在说什么呢?
出示洋娃娃:(嗨!小朋友,我是可爱的洋娃娃,我的舞跳的可棒啦!
大家喜欢我吗?)出示小熊:(你们好!小朋友,我是小熊,别看我长的笨头笨脑的,我的舞跳的也不错哦!大家欢迎我吗?)出示洋娃娃:(我舞跳的好,我还会唱歌呢?请听--)
三、学唱歌曲
1、集体欣赏:(播放歌曲)我们来听听洋娃娃是怎样唱的?
幼儿感受歌曲的内容与情绪。
2、个别交流:洋娃娃唱的好吗?你听后有什么感觉?(很活泼、、、、这段快乐的音乐使你想到了什么?它的怎样唱的?
幼儿泛讲歌词内容,教师用歌曲里的句子总结幼儿回答。
3、"现在让我们跟着电子琴把歌词念一遍吧!"教师带领幼儿按音乐节奏、节拍速度念歌词。
4、这其实是一首外国儿歌,歌曲的名字叫〈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现在我们跟着洋娃娃一起来唱这首好听的〈洋娃娃和小熊跳舞〉吧!
(让小熊评价)集体跟着琴来演唱一遍。
出示小熊:恩,唱的不错,不过能不能唱的再好点呢?
师:小熊鼓励我们再唱的好一点,大家能不能做到呢?我们一定要让小熊满意哦!(再次演唱)
三、想象创编
1、洋娃娃和小熊跳什么舞?你会跳吗?
2、创编:幼儿听音乐创编动作,教师进行引导,提示。
3、个别交流:教师请表演好的幼儿来表演,其余幼儿模仿表演。
4、请全体幼儿来表演。
四、跳圆圈舞
1、师:我们用刚才编好的动作,重新再来跳一遍好吗?
2、请好的幼儿来表演跳圆圈舞,其余幼儿观看、模仿(先个别再集体)3、集体表演圆圈舞,教师加入其中。
五、听音乐跳出活动室。
教学反思
《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是一首欢快活泼的波兰儿歌。结和本班学生年龄特点,我给本课设计的歌曲的教学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多形式活动,帮助学生熟悉歌曲旋律,激发学唱歌曲的兴趣和积性;能跟着音乐有表情的进行律动,感受乐曲欢快、愉悦的情绪;引导学生能够用欢快、愉悦的情绪歌唱;初步训练学生歌词创作的能力,发挥学生的想像、创造能力。
新课标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的凸显,在教学中我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多形式活动,让学生充分的融入课堂,鼓励积极参与,大胆表现,让自己成为学习中的小主人。
“音乐是聆听的艺术。”本课伊始,我通过邀请孩子们给小熊的舞蹈鼓掌加油;合着音乐跳简单的舞蹈动作等活动,在多种形式的聆听中,学生逐渐熟悉了乐曲旋律,于是便有了在后面的首次歌词学唱时,都能情不自禁的随着录音唱出来。在学唱歌曲环节中,我遵循新课标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的教学原则,采用小声跟音乐唱、师生对唱、齐唱等多种形式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学唱歌的积极性,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很快的学会了歌曲,孩子们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 。为了让孩子们感受歌曲的情绪,我把歌曲的旋律贯穿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无论是进行导入时的鼓掌加油,还是舞会参与,都以歌曲旋律作为背景,让孩子们反复熟悉歌曲旋律,从而感受歌曲的情绪。 最后引导学生给歌词编创,这一设计旨在最大限度的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当他们靠自己的力量完成歌曲编配节奏时,他们就收获了成功和自信。

第26篇、大班音乐活动大鹿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欣赏歌曲并理解歌词,尝试演唱歌曲《大鹿》。              
  2、运用反复倾听-------判断-------检核和借助图谱记忆歌词的方法,梳理、记忆、理解本首歌曲的歌词内容。             
  3、与同伴共同体会闯关游戏与学习的乐趣,逐渐提高自主学习活动。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钢琴伴奏,字卡“猜猜有谁?说准歌词、哪里不同?”,问号卡,动物图片(小兔、大鹿、猎人),图谱卡“反复记号”。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钢琴伴奏,幼儿按节奏拍手走进课室,找点站好。
  2、钢琴弹奏乐曲,教师走到小朋友身边,摸头,提示幼儿去找好朋友。
  问:你们找到好朋友了吗?找到了请到座位上坐下来。

  (二)、基本部分:
  1、教师完整清唱歌曲第一遍。
  问:这首歌好听吗?那你们会不会唱?我们来玩闯关游戏。
  2、闯关游戏:
  (1)、第一关:猜猜有谁?(出示板字“猜猜有谁”和三个大问号卡片)
  A、教师范唱第二遍。 问:听见了有谁?(小兔)教师按幼儿的回答在问号后面出示“小兔”图片。
  B、教师范唱第三遍。 问:除了小兔,还有谁?(小鹿、猎人)这首歌曲里都有谁?(依次出示小兔、大鹿、猎人图片)
  C、小结:我们用什么动作庆贺我们闯关成功?(幼儿说动作,教师做动作)。
  (2)、第二关:说准歌词。(出示板字“说准歌词”和8张系列图片)
  A、教师范唱。问:听到这词怎么唱?(提示幼儿观察图片)
  B、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示范清唱1----4幅图。
  师:这句怎么说?(透过窗户往外瞧)。
  C、教师引导幼儿看着图片,念歌词。
  D、教师示范唱5-----8幅图,幼儿跟着念歌词。
  E、教师引导幼儿完整念1-----8段歌词。
  (3)、钢琴伴奏,幼儿跟着音乐,学唱歌曲。
  A、请个别幼儿学唱(钢琴伴奏)。
  B、小结:我们闯过了第2关。
  (4)、第三关:哪里不同?(出示板字“哪里不同”)
  A、教师示范清唱。(最后加一段快板唱)
  问:哪里不一样?谁来说说?我为什么唱快了?
  小结:因为猎人追来了,要快快开门。我们遇到困难,要请大伙帮忙。
  B、出示反复记号(‖:   :‖),讲解:返回来,再唱一遍。
  C、全体幼儿站起来,教师提出要求:唱第一、二段后,从这符号返回来,再唱一遍。
  D、全体幼儿学唱,钢琴伴奏。
  E、教师小结某段幼儿唱的不清楚的地方,并让幼儿学唱。
  F、钢琴伴奏,学唱第二遍。
  G、面向听课老师,学唱第三遍。

  (三)、结束部分:
  1、小结:把这首歌教给班上其他小朋友。
  2、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1、 这节课采用了传统的教学方法,通过3个闯关游戏,来达到学习的目的。第一关:猜猜有谁?通过出示3个大大的问号,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通过老师两次的清唱,幼儿初步感受了歌曲的旋律和歌词内容,了解了歌曲里的角色,对说唱歌词有帮助。而且,3个大问号的出现,也顺应了大班幼儿的特点,这阶段幼儿的逻辑思维、有意记忆已开始萌芽,而且大班幼儿好竞争,喜欢挑战,这样就很好的调动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2、第二关的说准歌词,是为能完整学唱整首歌曲做铺垫。共出示了8张图片。教师通过分2段来学习,充分感受歌词内容,但这过程并不是靠死记硬背,而是通过幼儿的感官,运用了听、看、说、唱的方法,做了很好的铺垫。
  3、第三关,因为有了第一、二关的铺垫,在感受学习反复记号、反复唱法中,幼儿也就很快学习了歌曲,达到了教学效果。   
  4、歌词中出现的较难歌词“透过窗户往外看”、“手把手挽牢”,教师就做了前置准备,为幼儿的完整学习歌曲做了很好的铺垫准备。   
  5、建议:
  (1)、说歌词的这环节,教师要强调“音乐与词的节奏感”,要体现语言的声音美。
  (2)、教师的语言再激情点,在幼儿闯关的环节,如果能激情表扬幼儿,就更好了。

第27篇、大班音乐活动爱跳舞的芭比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伴随故事情节的展开,感受欣赏不同性质的音乐,初步体验音乐的变化和所表达的情感,产生对音乐欣赏的兴趣。  
  2、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3、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4、让幼儿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录象、图谱、芭比娃娃、幼儿看过《天鹅湖》的动画片    

  活动过程:    
  1、导入部分    
  “瞧!谁来了?”(芭比娃娃)    
  “美丽的芭比娃娃是我们许多小朋友喜爱的玩具,每个芭比娃娃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下面我们一起来听听“天鹅湖”的故事,一边听一边欣赏故事里好听的音乐。    
  2、欣赏故事和音乐    
  在一个村庄里住着一位美丽的姑娘,她叫“奥德缇”他非常喜欢跳舞,她的舞蹈跳的非常优美,听她又在家里跳起欢快的舞蹈。    
  (欣赏曲一)    
  一天,一只独角兽把他带进了魔法森林,奥德缇无意取下了森林里的魔法水晶,魔法森林的王后和小精灵们发现奥德缇是拯救森林的人,这件事传到了巫师那里,他用咒语把奥德缇变成了一只天鹅,奥德缇不能再回到家人身边她很伤心,在小精灵的鼓励下她决心战胜巫师解除魔法并拯救整个魔法森林。    
  (欣赏曲二)    
  奥德缇由于得到了王子的真心和喜欢,使魔法水晶拥有了巨大的威力,他最终消灭了巫师解除了咒语,拯救了魔法森林,大家为了庆祝胜利在森林里举行了盛大的舞会,王子和奥德缇跳起了快乐的舞蹈。    
  (欣赏曲三)    
  3、逐段感受体验    
  1)第一段音乐    
  A“听听这段音乐在故事什么时候出现的?好象讲了什么事?”(回忆并理解音乐表现的内容)    
  “听上去的感觉是怎样的?”(理解音乐情绪)    
  幼儿说出师小结:奥德缇跟家人生活的很幸福,她时常开心地跳舞,所以这段音乐给我们的感觉是活泼欢快的。    
  B边看录象边欣赏    
  C看图谱感受音乐的速度和高低起伏的欢快情绪    
  D随音乐用动作自由表现    
  2)第二段音乐    
  A“这段音乐好象讲故事里发生了什么事?听上去的感觉怎样?”    
  幼儿说出师小结:音乐开始让人听了很伤心,好象说奥德缇变成了天鹅,他无法再跳舞,我法回到家人身边,很伤心。后来音乐变的很响很重,让人感觉很恐怖,好象在说奥德缇与巫师做斗争。    
  B边看录象边欣赏    
  C看图谱感受音乐的力度和情绪变化(与第三段音乐的图谱比较,幼儿找出并分析)    
  D随音乐用动作自由表现(自由选择做天鹅或巫师变的大鸟)    
  3)第三段音乐    
  A“最后一段音乐讲的是什么?听听有什么感觉?”    
  师小结:大家为了庆祝胜利在森林里举行了盛大的舞会,王子和心爱的奥德缇跳起了快乐的舞蹈。所以音乐听上去给人幸福和快乐的感觉。    
  B边看录象边欣赏    
  C看图谱感受音乐优美欢快情绪    
  D随音乐用动作自由表现(自由结对模仿公主和王子舞蹈)    
  4、完整欣赏并体验   

  活动反思:
  在音乐欣赏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十分必要,教师尤其不能忽视培养幼儿用耳朵倾听音乐、用心灵去体验音乐的能力。学会听辨乐曲中的节奏、曲调、音色和曲式等不同变化,才能进入音乐世界用心去感受音乐的内容,才能让想象在音乐的天空中遨游和飞翔。这种由主观到客观、由具体到抽象的音乐欣赏技能,都是激发幼儿具备初步的音乐欣赏能力的极佳方式。

第28篇、大班音乐花儿朵朵开教案反思

   设计背景
  为了让幼儿进一步个性化地表达对花的情感,提升对生活中美的追求与向往,我们特别设计了这次音乐活动,本次音乐活动“花儿朵开”融入了流行音乐与经典的音乐段落,借助音乐让幼儿充分感受与表达花开放时的美丽。

  活动目标
  1、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创编各种花儿开放的动作。
  2、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熟悉儿歌旋律。
  3、从小培养幼儿对自然、对艺术、对生活的热爱。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重点难点
  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创编各种花儿开放的动作。

  活动准备
  1、录音机,音乐磁带。
  2、场地布置—花园。
  3、幻灯片,《花朵开放》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引题:
  小朋友们,今天何老师带你们到花园里玩,你们排好队,咱们出发啦!(绕场两圈:音乐1)到我身边来,随便找个空位子坐好!(提示:分开点)

  二、引导幼儿尝试创编各种表现花朵的动作
  1、在花园里,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咦!花朵是怎么开放的?谁知道?(1-6名幼儿)
  2、何老师要请小朋友们用动作表现花朵开放的样子?哪个小朋友愿意来?
  ①(音乐1) ②(音乐1) ③(音乐1) ④(音乐1) ⑤(音乐1)
  哇!好美呀!我们都来学学花朵开放的样子,美一美!集体表演(音乐1),教师巡回指导!(适当表扬有创新的幼儿)
  3、好漂亮,好漂亮,我们来玩个游戏吧!我来当园丁,你们来学当花骨朵,我给你们浇水,你们就开放,看哪朵“花”开的最漂亮,和其它“花朵”不一样。开放后保持不动哦!我要把最漂亮的几朵花画下来的。
  4、定型表演(第1个、第2个、第3个开始合音乐2前面部分,一直到浇完水。)
  5、教师画完后,小结:你看你们多棒,编了这么多花朵开放的动作。
  现在我们一起来互相学习一下吧!先来开这朵花,喝水会怎样?(音乐2中间部分)风吹来会怎样?(音乐2最后部分)
  先“开”第一种(音乐2)。开第三种(音乐2)。

  三、进一步引导幼儿创编集体合作的动作。
  1、小朋友,有些花有好几层花瓣的,到底怎样开的呢?(放课件)
  小结:大家齐说,原来先开外面层,再开里面层。这朵花更美、有花蕊、里面有花瓣,外面也有花瓣,如果我们能用动作把它表现出来一定很美?可它有这么多的花瓣,我们一个人根本表现不出来,那该怎么办呢?
  2、幼儿讨论、表演。(音乐2)
  3、刚才我们这么多人表演了两朵花,那可不可以让我们这么多人来表演一朵花呢?(可以)那我们来试试?何老师也很想当花蕊!这次就让我来当花蕊好吗?那谁来当我里面的那层花瓣呢?谁来当外面层花瓣?先开第一种花。
  小结:花瓣是整体不能乱丢落。你们千万不能分开噢!师生表演:(音乐3)。

  四、结束部分,品德教育:花儿好看我不摘!
  师:春天到了!花朵盛开了,好美好美!我们要跟花朵做朋友——花儿好看我不摘!现在我们去请所有的花朵和我们跳起舞来吧!听音乐离开活动室。

  教学反思
  1、本次活动内容来源于幼儿所熟悉的、有着积极的情感体验的现实生活,教师尝试做有心人,将孩子们与花做朋友,让孩子们通过欣赏,并在欣赏中了解桃花的外形特征,以动作表达桃花的不同形态,丰富了孩子对花色彩、形态美的感受,其形式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从而引发幼儿主动去探索表现花美的各种方式。
  2、在活动中,教师充分理解、尊重每一个幼儿的兴趣及需求,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以幼儿自由选择与集体交流相结合的形式,提供了丰富的、适合不同层次的操作环境,为他们创设了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在教师隐性的指导下,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选择,这给孩子们提供了自由发展、自由表现的机会,使孩子在与师幼互动、与环境互动的过程中,按照自己的学习方式,主动探索、发现,从而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让每个孩子都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3、注重教师的亲和力,促进幼儿与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活动的每个环节注重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我们以自制花园为背景,从视觉上,给孩子美的体验;并用优美舒缓的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创设优美和谐的环境氛围,让孩子与整个活动环境融为一体。
  从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创作时愉快的情绪体验及创作出来的作品看,幼儿对此活动有浓厚的感兴趣,在活动中,以肢体动作的形式表现花,让幼儿体验表现花的形式原来还有更多,他们的多种经验得到了充分而又灵活的运用。
  不 足:活动中教师还缺乏一定的教学随机性,离成为一个机智型的好老师还有很大的差距,在以后一定要不断向同行学习,并不断改进自己对孩子的回应策略。

第29篇、大班音乐大鞋和小鞋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幼儿能掌握踮步走、踢踏步的动作,能随音乐有节奏的舞蹈游戏。
2、能根据歌曲内容大胆的创编动作,有表情的进行表演。
3、体验与同伴一同舞蹈、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幼儿提前学唱歌曲,与幼儿人数相等的彩环
活动过程:
(一)与幼儿一同复习回忆歌曲内容
“前些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一首《大鞋与小鞋》的歌曲,让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吧。”
(二)与幼儿一同学跳舞蹈
1、引导学习踢踏步、踮步走的动作
(1)学习踢踏步
小朋友,在歌曲里穿上爸爸的大鞋是怎样的?教师引导幼儿通过拍手、跺脚的方式,掌握动作的节奏。
教师示范动作:看看我传上爸爸的大鞋是怎样的。
引导幼儿通过坐练、站练的方法掌握动作,重点帮助幼儿掌握两脚间重心的移动。
(2)学习踮步走
穿上娃娃的小鞋是怎样的?走起路来是什么样的?教师进行示范,引导幼儿围成圆圈练习向前、向后、转圈的动作。
2、引导幼儿根据歌曲内容创编歌曲中其它部分的动作
(1)引导幼儿边休息边欣赏一遍歌曲,思考还可以用哪些动作进行表演。
(2)幼儿边演唱边表演,教师观察幼儿的表现。
(3)教师与幼儿共同确定表演的动作,并进行练习。
3、幼儿排成四队进行舞蹈练习
(1)引导幼儿进行舞蹈,教师针对幼儿舞蹈中的问题进行示范引导。
(2)幼儿面对面进行舞蹈,重点引导幼儿注意舞蹈时的交流,及动作的整齐到位。
4、引导幼儿在舞蹈基础上进行游戏
刚才我们一起跳了开心的舞蹈,现在让我们一起加入一点有趣的游戏吧。
(1)教师交代游戏玩法
在舞蹈结束后,孩子们进行3次剪刀石头布的游戏,胜者原地不动,输了的从队员的后面跑到队尾,其他队员随之调整位置,舞蹈继续开始。
(2)幼儿练习
请一组幼儿进行尝试,幼儿集体进行练习,教师根据情况进行引导。
(3)幼儿进行游戏舞蹈
教师与幼儿一同随音乐进行舞蹈游戏。
(三)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将舞蹈游戏表演给其他同伴、家人欣赏,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继续创编动作进行舞蹈,鼓励幼儿在区角活动中进行游戏、练习。
教学反思:
《大鞋和小鞋》是一首经典的老歌,大鞋和小鞋是幼儿在生活中常常穿着玩的,歌曲中的两段的节奏富有对比性,大鞋和小鞋不仅外形具有对比性,而且所发出的声音也富有对比性。在幼儿演唱歌曲的过程中,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演唱方式,激发了幼儿演唱歌曲的兴趣,也巩固了学习的效果,体验了合作的快乐。 在这次活动在中,主要学法就是让孩子在活动中玩得尽兴,从而引导幼儿多角度、多方向的发散思维,培养了他们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的能力,也发展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第30篇、大班音乐活动笑一个吧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初步学习简单的二声部合唱。
  2、感受歌曲欢快、优美的旋律。
  3、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钢琴、音乐《笑一个吧》。

  活动过程:
  1.练声游戏。
  (1)谈话导入
  师:在幼儿园里你觉得快乐吗?快乐的时候你会做些什么?
  (2)练习发声。
  2.欣赏歌曲。
  (1)倾听教师范唱,感受歌曲中所表达的情绪。
  (2)播放歌曲,用肢体动作感受歌曲旋律。
  3.熟悉歌曲。
  (1)教师完整演唱歌曲。
  (2)钢琴伴凑,完整练唱。
  (3)播放音乐,随乐齐唱、小组唱。
  4.学习简单的二声部合唱。
  (1)教师示范。
  (2)用淸唱的方式尝试二声部合唱。
  (3)钢琴伴凑,练习二声部合唱。
  (4)播放音乐表演二声部合唱。
  (5)两个声部互换,进一步学习二声部合唱。
  (参考教师指导用书)

  活动反思:
  这节课上下来,学会唱这首歌的孩子并不多,课后我仔细想了想,这首歌并不难唱,为什么孩子会学得比较吃力,我想原因应该出在歌词上。
  这首歌的歌词比较有逻辑性,里面有好几个排比句:又跳舞呀,有唱歌呀,又做游戏又上课。像这样的句子,孩子如果记不住先后顺序,那就不可能唱好。我当时只是让孩子跟我念唱了几遍歌词,并没有特别把比较难的句子挑出来,所以孩子记不住歌词,当然会唱的也不多。课后,我又仔细琢磨了一下,如果单独把难记的句子挑出来让孩子多念唱几遍,效果可能也不会很好。我想了两个方法,一个是把跳舞呀、唱歌呀等等这些歌词用符号或是简笔画制成图片按歌词的先后顺序排列在黑板上,让孩子边看黑板边唱,这样,孩子有了直观的印象,又有图片帮着记忆,学起来就会既容易又快,孩子也会很有兴趣;或是老师清唱歌曲,请幼儿把歌曲内容画出来,这样孩子既愿意参与也加深对歌词的印象,也会很快学会这首歌。

第31篇、大班音乐活动梦中的世界教案反思

   设计思路
  该活动选用优美、舒缓的乐曲,借助丝带的五彩颜色、柔软质地与音乐相吻合的特点,充分表达音乐所体现的情绪、情感,以此引领孩子们展开想象,大胆表达,尝试创编。活动以“梦境”为主线,利用天使、彩虹姐姐、太阳公公等幼儿喜闻乐见的童话人物,把孩子们带入奇妙的“梦”世界,孩子们又用彩虹丝带、神奇光圈等各种礼物,大胆地表现,自由地创意造型。整节活动为孩子们留下了最大限度的想象及表演空间,创设了充分展现自我的舞台。

  活动目标
  1.情感目标:初步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鼓励幼儿在众人面前大胆表现。
  2.技能目标:尝试运用丝带创编动作,多方面表现音乐的内涵,对丝带、呼啦圈组合展开积极的联想。
  3.认知目标:了解乐曲优美、舒缓的特性。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重难点
  1.重点:引导幼儿在活动中感受和表现音乐的美。
  2.难点:尝试运用丝带进行动作创编。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在幼儿中开展以“梦”为主题的谈话活动。
  2.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音乐《梦中的世界》、呼啦圈、丝带。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欣赏音乐,尝试用语言、身体动作表现音乐的情绪
  师:“我给小朋友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曲子,想和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好吗?”(播放第一遍音乐,并欣赏音乐)

  二、展开部分:进一步感受、体验音乐,积极尝试用丝带表现对音乐的理解
  第一环节:听音乐并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1.倾听感知,尝试表达。
  师:“刚才看到有的小朋友轻轻地晃动着身体,还有的闭上了眼睛,你们为什么会这样做?你的心里有什么感觉?请你来说一说:”(引导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
  2.介绍乐曲,情境激趣。
  师:“有的小朋友说听着曲子都要进入梦乡了,其实这首曲子的名字就叫《梦中的世界》。老师现在就是梦王国里的梦天使,你们愿意当梦王国里可爱的小天使吗?”
  3.再次欣赏,启发想象。
  在谈话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启发:“那好,我们闭上眼睛,听着优美的音乐,进入梦乡,想象一下你的梦中都有哪些有趣、好玩的事情。”(播放第二遍音乐)
  师:“请把你梦里有趣的事情讲给旁边的小天使听一听。哪个小天使想把你的梦讲给大家听听呢?”(引导幼儿大胆表述)
  第二环节:尝试用丝带表现对音乐的感受
  1.进入情境。
  师:“(出示课件:小天使画面)那么这个小天使又做了一个怎样的梦呢?宝贝们猜一猜!你们瞧,她梦见彩虹姐姐请所有的小天使来到了美丽的天空,还送来了彩虹丝带作礼物。那么美丽的丝带,我们可以用来做些什么呢?对,咱们还可以用它来跳舞呢!现在请小天使每人拿一根彩虹丝带,试一试,自己来编几个好看的动作,看看谁想出的动作最多、最美。”
  2.引导幼儿跟随音乐用单根丝带进行表现。
  ①幼儿自由表现,尝试创编。(播放第三遍音乐)
  ②幼儿个别展示。(引导幼儿互相学习,尝试总结单根丝带的表演要领)
  ③幼儿集体表现。(教师启发幼儿表演更加丰富的动作)(播放第四遍音乐)
  第三环节:教师引导幼儿用两根丝带表现对音乐的感受
  师:刚才你们用一根丝带表演得很美,彩虹姐姐又送给大家一根丝带,她让小朋友试试怎样用两根丝带编出更好看的动作。
  1.幼儿自由表现,尝试创编。(播放第五遍音乐)
  2.幼儿个别展示。(引导幼儿互相学习,尝试总结两根丝带的表演要领)
  启发幼儿说出表演时还应该注意哪些方面,才能让动作看上去更舒服、更优美(表情、力度、眼睛与动作的配合等)。
  3.幼儿集体展示。(播放第六遍音乐)
  第四环节:师幼合作游戏,用光圈进行造型表现
  币幼互动,创意造型。
  师:“梦里的世界很美很奇妙!你们瞧,太阳公公也给我们送来了神奇光圈作礼物,你们瞧,它像什么?我们一起来试试还可以用它摆出哪种有趣的造型。”(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共同表现)
  师:“现在我想让小天使帮我变出美丽的孔雀造型,你们想想办法,商量一下可以怎么变。

  三、结束部分:进行互动游戏“木马转转转”
  师:“你们看,现在的造型像什么?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玩‘木马转转转的游戏。跟随音乐的节奏,音乐慢就慢走,音乐快就快跑,音乐停就停下来摆出造型。”
  师:“小朋友,你们玩得开心吗?让我们把这个好玩的游戏教给其他的小朋友,让他们也和我们一样开心、快乐,好吗?”

  四、延伸活动
  幼儿可分组用彩色光圈进一步创意造型,或进行“梦中的世界”绘画活动等。

  活动反思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幼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爱好音乐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乐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感受和创造。

第32篇、大班音乐欣赏活动面条舞说课稿教案反思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热爱音乐是儿童的天性,音乐是表情达意的艺术。大班幼儿具有一定的音乐审美能力,他们对音乐美有了内心体验,并掌握了表现音乐美的初步技巧,渴望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来表达他对音乐美的感受和理解。《纲要》中明确提出:"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达美、创造美的情趣。"此外还提出"要为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音乐活动《面条舞》选择幼儿熟悉的、与生活经验相关的面条,作为活动的内容。活动中的乐曲选自小提琴协奏曲《库郎进行曲》系列中的一首曲子。乐曲旋律优美、结构清晰,又有一定的联想想象和自由发挥的空间。活动抓住幼儿爱游戏的天性,以最自然的方式抒发情感、表现自我,让幼儿将生活经验迁移到音乐中,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领略到音乐的三段体结构(中速、慢板和快板),并理解音乐的性质,体验用夸张的肢体动作进行创造性的表现所带来的快乐,体现了快乐学习的纲要精神。
2、教学目标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的作用。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实际情况,我制定了本活动的目标:
(1)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增强幼儿合作意识。
(2)在了解煮面条的基础上发挥想象,用夸张的肢体动作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的表现。
(3)能理解乐曲的性质,根据音乐内容进行表现。
3、说重点、难点
根据目标、幼儿的发展水平,我把重点定位为:引导幼儿通过反复感受音乐,感知、理解音乐的性质,体会和享受表现的快乐、创造的快乐。能根据乐曲的变化,用夸张的肢体动作进行创造性的表现既是活动重点也是本活动的难点是。因为这就要求幼儿联系生活经验,即对煮面条过程的记忆表象进行重新加工、组合,最后完成迁移创造。让幼儿用动作加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使音乐作品的性质、速度、力度具体化起来。
二、说教法
新《纲要》中明确强调:"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因此,结合本节活动内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三种教法:
1、情景教学法: 把生活经验融入活动,激发幼儿感受与表现的兴趣。
2、启发引导法:教师提出开放性问题,启发幼儿发散性思维,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发挥想象、创造。
3、游戏法: 幼儿从小就具备了学习音乐的潜力,而游戏是孩子表现生活,表现学习的重要方式,是孩子们喜爱的一种活动。因此,在活动中我将音乐与游戏有机地结合,让幼儿置身于"玩"的过程中,感知到音乐的内涵,更好地掌握音乐的性质,以最自如的方式抒发情感、表现自我。
三、说学法
我为幼儿选择学习方法时最先考虑的是这首曲子为幼儿提供了哪些合适的参与机会,在这些参与方式中,又有哪些能更好地帮助幼儿欣赏音乐。同时根据大班幼儿好表现、好创造的心理特征,在本活动中,我将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表现活动,我主要采取了以下学法:
1、体验学习法: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们会对活动的感觉和内容的印象更为深刻。我让幼儿通过观察煮面条的过程,运用动作表现等手段,让幼儿体验到参与音乐活动的乐趣。
2、多种感官参与法:音乐活动的表现可体现在用肢体动作及口头语言上,因此,本节活动通过鼓励、引导幼儿用语言、动作、表情、哼唱、绘画等多种表现形式表达自己对乐曲的感受和理解。
3、创造性学习法:以培养想象力和探索精神为出发点,激发幼儿的联想、想象能力,发展幼儿的直接创造能力。幼儿应用已有煮面条的知识经验,通过动作进行大胆、夸张地表现,培养想象力、创造性。
四、说准备
为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寓教育于情境游戏之中,引发幼儿对参与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我在活动前进行了多方面的准备。
1、组织幼儿观察煮面条的过程,并品尝了面条。
2、《面条舞》音乐碟,厨具(围兜和捞勺),代表调味品的各色皱纸。
3、在活动场地中用彩色胶布贴出一个大圆形代表大锅。
4、白板和广告笔,数字1、2、3,滑音符号,画有煮面条过程的三幅画(分别是没煮前的面条,放进锅里的面条,水沸后的面条)。
五、说教学程序
1、回忆煮面条的过程,交流感受。
面条没煮之前是什么样子的?(硬邦邦、直愣愣、脆脆、长长、细细)
面条下锅后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慢慢变软、变弯)
水开了,面条又发生了什么变化?(打结了,缠在一起,绕在一起,粘在一起)
(这一环节,教师通过与幼儿交流,让幼儿在脑海里再现煮面条的过程,把幼儿的生活经验迁移到活动中,为后面的动作创造做好铺垫。)
2、欣赏乐曲,理解音乐性质。
(1)倾听第一遍音乐,感受乐曲的结构。
(这一环节,让幼儿初步感受这首乐曲由三段体组成。)
(2)倾听第二遍音乐,幼儿随老师徒手画图谱,感受乐曲三段体的不同变化。
(3)分析三段音乐的不同性质。
第一段听了有什么感觉呢?
第二段和第一段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第三段听了有什么样的感觉?
(以上两个环节,通过让幼儿随老师徒手画图谱,引导幼儿描述听了乐曲后的初步感受,使幼儿进一步感受这首曲子的三段体结构以及每一段曲子的音乐性质如第一段雄壮有力,第二段轻柔、舒缓,第三段越来越快。)
(4)感受滑音。
(这一环节教师启发幼儿根据滑音创编各种动作,增加了幼儿活动的情趣,也为后面将要进行的游戏做好准备。
小结:我觉得这首乐曲很像我们煮面条的过程,第一段雄壮有力就像没煮的面条一样硬邦邦,直楞楞的,第二段很慢很柔就像慢慢变软的面条,第三段音乐节奏越来越快一听就像在锅里打结的面条绕来绕去。(老师的语言概括,初步将音乐与煮面条过程联系起来。)
(5)出示三幅图片,请幼儿根据音乐贴相应的图片,并想象创编动作。
(幼儿有了画面条的经验之后,相信能很快找到图片放置的正确位置,即哪张图片搭配哪段音乐。然后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创编出形象夸张的体态动作来表现对音乐的理解。)
(6)完整表现乐曲。(启发幼儿做出不同的动作。)
3、音乐游戏
老师(或一个幼儿)扮演厨师,其他幼儿扮演面条一起玩"煮面条"的游戏。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方式,通过游戏活动巩固、加深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同时满足了幼儿与同伴近距离接触的心理需求,增强幼儿合作协调能力,使幼儿体验到音乐活动的乐趣。)
整个活动的安排,遵循了《纲要》中教育性、互动性、针对性的原则,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征,由浅入深,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地位,注重游戏化和趣味性,注重整合,满足幼儿多方面的发展需要。我相信通过这个活动,一定能培养幼儿主动、合作、自信的学习态度,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地发展
活动反思:
陈鹤琴先生说过:“大凡健康的儿童无论是游戏、散步或工作,他们本能的都爱唱歌,表现出音乐的律动。”因此,我首先选择幼儿熟悉的、与生活经验相关的面条,作为活动的内容。并充分抓住孩子爱游戏的天性,以最自然的方式抒发情感、表现自我。让幼儿将生活经验迁移到音乐中,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领略到音乐的三段体结构(中速,慢板和快板),并理解音乐的性质,用夸张的肢体动作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的表现。
本次活动的优点是:
1、目标设计以幼儿为主体,活动重难点突出,重点是能根据音乐的性质,尝试用夸张的肢体动作进行模仿和创造性地表现下锅前后及下锅时的面条。难点是听辨音乐中的滑音,并能随音乐做出面条下锅时的动作。同样,在活动实施过程中也是以幼儿为主体的,教师提供引导,体现新课改的精神。
2、图谱的出现对幼儿理解曲式提供抓手。借助图谱,方便幼儿了解音乐的三段结构,同时方便幼儿创编动作。
3、活动设计结构合理,环节流畅。每一环节过渡语恰当,衔接得当,使得整节课幼儿的常规也较好。
不足与建议:
1、教师对幼儿动作评价较为单一、宽泛,应针对动作与音乐联系,动作表现音乐的程度评价。课堂上有一些幼儿三段音乐所创编的动作差别不大,教师应当及时引导和评价。
2、应当让幼儿进行图谱与音乐段落的匹配,刚开始教师直接把每一段音乐所代表的意思告诉孩子了,不利于幼儿的主动探索。
3、在导入环节的提问时,应当针对视频中的面条进行提问,面条在没煮之前是什么样子的,提问应当再精确一些,避免幼儿回答不到点上。
4、多关注一下那些不善于表现自我的孩子,教师可以尝试多加引导他去模仿,让乐于表现和动作创编较好的孩子给大家做示范,其他幼儿进行模仿。让这些不善于表达的孩子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创编。

第33篇、大班音乐活动狮王进行曲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韵律活动是幼儿非常喜爱的一种集体音乐活动,但韵律活动动作多、难度大,幼儿较难掌握。本课的设计 (听听-----说说----玩玩----  演演几个环节)紧紧围绕兴趣是学习的基本动力,让幼儿感受、熟悉、理解、表现音乐。针对幼儿爱听故事的特点,我尝试利用故事和音乐匹配,让幼儿对音乐的内容和结构有初步的印象。并根据音乐设计了一份图谱,让幼儿听音乐,看图谱,做身势,让幼儿在动动玩玩中感受、理解音乐,享受音乐活动的快乐,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活动目标
  1.在感受音乐性质的基础上,学习用富有个性的动作表现作品的故事情节、角色和音乐变化。
  2.能随音乐合拍地表演,体验神气、高兴、害怕三种情绪,享受情节表演带来的乐趣。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熟悉、感受歌曲旋律和内容,学唱歌曲。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活动前引导幼儿欣赏故事《有趣的生日晚会》。
  2.物质准备:《狮王进行曲》录音磁带、录音机、狮王头像一个、披巾一条、小号4个、小鼓4个、鼓锤8根、大鼓一付、地毯一条、孔雀、长颈鹿、眼睛蛇等各种小动物头饰人手一个。 图谱一份。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回忆故事情节,创编神气、害怕、高兴三种个性化动
  师:昨天老师给你们讲了什么故事?
  幼儿:有趣的生日晚会。
  师:谁过生日?
  幼儿:狮子王。
  师:狮子是森林之王,它长得怎样?什么样的动作和表情可以表 现狮子神气的样子?(引导幼儿表现“神气”)
  师:小动物听到狮子王的吼叫心里觉得怎样?什么样的动作和表情可以让人觉得你很害怕?(引导幼儿表现“吼叫”和“害怕”)
  师:狮子王告诉小动物今天是自己生日,不吃小动物了,小动物觉得怎样?什么样的动作和表情可以让人觉得你很高兴?(引导幼儿表现“高兴”)
  2.完整欣赏音乐,根据故事情节理解音乐性质,使音乐内容和故事内容匹配。
  (1)教师配乐讲述故事,初步了解音乐内容。
  (2)出示图谱,了解音乐内容与结构。
  提问:什么地方象乐队在演奏?什么地方象狮子在走路?什么地 方象狮子在吼叫?什么地方象小动物在表演?引导幼儿根据图谱了解乐曲可以分成四部分(迎接、走路、吼叫、表演)。
  (3)看图谱做声势练习。
  引导幼儿根据图谱上的图象用动作表示做声势练习(乐器—哒哒哒、鼓—1234567、脚步—走路、吼叫、舞蹈—拍手)。
  3.分段欣赏,引导幼儿根据故事情节和音乐性质创编动作。
  (1)引导幼儿创编各种乐队表演动作。
  提问:乐队用什么乐器演奏?狮子王要出来了心情觉得怎样?怎样 表现兴奋与激动?(幼儿创造性的表现出弹钢琴、敲鼓、吹笛、弹手风琴等动作欢迎狮子王的到来)
  (2)引导幼儿用动作来表现狮王走路。
  提问:谁来了?你是怎样听出来的?(要求幼儿跟随音乐的节奏用动作和表情表现狮子王威风凛凛的摸样)
  (3)引导幼儿用动作创造性地表现狮王吼叫和小动物害怕动作。
  提问:你们听这是狮子王在干什么?什么样的吼叫会使人害怕?狮子王的吼叫一声比一声洪亮,小动物一次比一次害怕,大家来试试在动作和表情上怎样区分和变化?(引导小朋友自由讨论和比较创编出狮王四种由弱到强的吼叫,用不同幅度的动作表现不同程度的害怕。)
  (4)引导幼儿把自己想象成某种小动物,创编不同的舞蹈动作。
  提问:狮子王过生日不吃小动物,大家都觉得很高兴,想象一下你是什么小动物会怎样表现高兴的情绪?(幼儿纷纷表演了孔雀展翅、眼镜蛇在扭动、大象猴子在舞蹈等等) 。  
  4.学习随音乐合拍地表演。
  (1)完整欣赏,边听边用动作来讲述这个故事,将动作和音乐匹配起来
  (2)幼儿扮演角色表演,要求幼儿注意表情,不和别人碰撞。
  (不断提醒幼儿把刚才的感受和创造表现出来)
  5.音乐游戏
  (1)引导幼儿讨论游戏玩法。
  提问:当狮子王看到这么精彩的表演忍不住又大吼一声小动物会怎 样?(“又都跑了”、“吓得一动不动”“晕到了”“躲起来”等)。
  (2)请一幼儿扮演狮子王其他幼儿自由选择角色游戏,鼓励大胆、大方表演。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在构思、设计、教学程序、组织形式上都打破了原有韵律活动的模式,幼儿一贯的模仿学习变为创造性学习,提供给幼儿主动活动的空间,让幼儿在匹配的音乐刺激下,产生激情,又在激情的驱动下调动自身已有的生活经验,创新出与同伴不一样的身体动作,让幼儿在主动探索中学习和发展,从而使孩子在活动中更感兴趣、更富有成就感。但在活动中我思考着几个问题,如(1)教师只有一个如何更好更细致地关注到幼儿的表现,让幼儿富有个性的艺术表现为教师利用,为同伴所学习?(2)整个活动中,幼儿的表演栩栩如生,很好地表现了音乐形象,但教师在整堂课中一直处于高亢状态,幼儿一直处于兴奋状态,好不好?

第34篇、大班音乐活动请跟我来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熟悉音乐旋律,感应特定音型。
  2、乐于尝试创意造型及律动即兴模仿。
  3、体验音乐活动的愉悦并大胆在集体中表现。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图片、唱名卡;
  2、各式道具,有:布球、花环、琴槌、软垫
  3、乐器:鼓。

  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定位为熟悉音乐旋律,感应特定音型。
  2、教学的难点则确定即兴动作创作。

  活动过程:
  (一)暖身造型活动。
  1、幼儿自然进场和教师打招呼,坐在椅子上。(运用手势下行姿势打招呼“小朋友好”“男孩子好”等)。
  2、教师转身戴上“老树怪”的头饰,口中点数“1、2、3、变”,伴奏的老师敲三次鼓边,最后敲鼓面。
  师:我是老树怪,跟随鼓点走。鼓声速度均匀,4拍一组,第4拍老树怪定造型,做各种表情,并询问幼儿:“是什么表情?”并请个别幼儿来试试。
  3、老师伴奏,学生听鼓点做律动。
  引导语:我们一起来和老树怪玩玩,看看谁走的动作和大家的不一样。幼儿造型时教师可以拍照的形式给予鼓励。(可根据实际情况,如幼儿掌握不错,可鼓励两人一组造型)

  (二)唱名。
  1、老师指唱唱名卡,幼儿持布球指唱。(唱名卡事先贴好在白板上)
  引导语:老树怪给你们带来了一个礼物。
  2、出示唱名音阶。教师在钢琴上定出C调的d,练声2遍,注意匀速。
  3、教师有意识以慢速和幼儿逐个找出“d,t,l,s”的四音唱名音阶练习“上下行”两遍。提问幼儿,帮助巩固上下行的认识。
  4、旋律模唱。单个唱名练习,教师利用钢琴由慢速到匀速,幼儿哼唱。

  (三)故事引导
  教师有表情讲述故事:“有一只小风筝故意挣脱了小主人,它得意洋洋飞在空中,看见白云,它打招呼说:你好!看到小鸟,他主动飞过去说:嗨!还和地面上旅行的小火车打招呼呢?它开心的飞呀飞呀,完全不注意秋天天气的变化。这时忽然刮起一阵大风,它被吹掉下来,和老树怪撞个正着。老树怪可生气了,它的枝条都竖立起来,把小风筝紧紧缠住了。小风筝怎么挣扎都不行,它后悔极了,怪自己不该偷偷离开小主人。于是,它拔下一根紫色的羽毛交给猫头鹰,请它向小主人求救。小主人看到紫色羽毛,知道小风筝发生了危险,为了救小风筝,小主人找了好多小朋友来帮忙。你们要不要一起来呀?(互动:可其实我们刚才和老树怪一起玩的时候,它的脾气很好呀?为什么这样呢?)原来,老树怪的脾气有些怪。他很容易生气,但也容易变得开心,它只要听到好听的音乐,就会很开心地跳起舞来,而且很喜欢和大家一起跳舞。他只要跳得开心,说不定就原谅小风筝了呢?

  (四)律动即兴模仿。
  1、律动即兴模仿A段。全体围圈,欣赏乐曲。
  1)A段:模仿老师的各种动作;(1遍整曲,教师动作由易到难,先脚部在加手部)
  间奏:拍手唱“请跟我来”,拍手由上拍奏到下感应下行。
  感应整曲后,引导语:你们在曲子里面听到老树怪的魔咒是什么吗?对了,他经常会唱“d,t,l,s”。教师再次以动作强调下行。
  2)个别幼儿尝试示范,大家跟学,鼓励幼儿做出不同的动作。(音乐分小节播放或哼唱,让幼儿示范表演)
  3)大家围圆圈,轮流即兴动作创作并模仿。交代要求在在下行音“d,t,l,s”时换一位小朋友示范,教师以语词提示“请你来做,请你来做”。
  引导语:你们刚才的动作、舞步非常棒,如果脸带微笑那就更好了,老树怪的心情会更好,让我们在来继续。
  2、即兴动作创作模仿间奏下行音“d,t,l,s”的特定音型。
  引导语:跳得真棒!我在这里也学到了许多新动作,谢谢你们!(请大家围坐在地上,呈圆圈状。)刚才,你们听到什么地方的时候就变换动作呀?对了,在下行音阶“d,t,l,s”时我们就变动作,那表示“d,t,l,s”时除了用这个动作从上到下表示外,还可以利用怎样的动作表示呢?
  1)个别创作,全体幼儿模仿,肯定创作。(2遍音乐)
  2)教师也拍手哼唱“d,t,l,s”,示范出自己的动作表现。(头部以及手部转花两种动作创作)
  3)引导语:非常好!很多小朋友都能及时听音乐做出自己的动作,但是还要注意表现这个下行音阶时动作从上到下的幅度要大些,这样会更清楚点。表扬自己一下。
  4)引导语:那请大家找到一个朋友,一起来学学好朋友的动作。
  两人一组,A段时互相模仿各种舞步。间奏时轮流即兴动作创作并模仿。

  (五)节奏练习
  引导语:谢谢大家!老树怪今天还带来了两件他的玩具,大家看看是什么?出示道具,请幼儿分组有序拿乐器。你们会玩吗?让幼儿自由尝试,并请个别示范,其他幼儿可随之模仿。
  1、琴槌与软垫。
  1) 各种音色与节奏的探索
  软垫、地板、琴棰互敲
  2) 配合音乐敲奏。(重点在A段的敲奏动作) 看奏—— A段(即兴敲奏与模仿) 间奏:唱“请跟我来”,琴槌互敲由上拍奏到下感应下行。 即兴与模仿——
  A段(即兴敲奏与模仿)
  间奏:唱“请你来做”,幼儿轮流创作,大家模仿。
 
  (六)故事引导活动结束。
  故事:老树怪看到大家这么开心,他的心情很好哦!小风筝也和他道歉后,他决定原谅小风筝。但他还是要提醒小风筝下次可别自己偷溜出来,会遇到危险的,而且小主人也会为他担心的。
  引导语:我们大家的生活中也应该注意安全,不能自己偷溜出来玩,应该知会大人。那让我们谢谢老树怪。今天和他一起玩得很开心,让我们一起把小风筝送回去!
  听音乐跳舞出场。

  活动反思:
  音乐《请跟我来》是一首很活跃,节奏性很强的音乐,最主要的目标是学习唱名旋律的模唱,感应下行旋律和乐意用肢体动作来表现乐曲旋律,体验即兴模仿的乐趣,孩子曾经接触过奥尔夫音乐,所以整个课堂常规很好,气氛很活跃,孩子们玩得很开心,就是在玩中学,学中玩。

第35篇、大班音乐活动小火车库乞乞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欣赏并感受乐曲欢快热烈的情绪,初步感受乐句,并按乐句做动作。
  2、通过创编动作发展创造力、反应力及专注力。
  3、运用游戏的方式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幼儿对游戏有初步的了解
  材料准备:铃鼓和沙锤若干、ppt课件

  活动重点和难点
  欣赏并感受乐曲欢快热烈的情绪,初步感受乐句,并按乐句做动作。通过创编动作发展创造力、反应力及专注力。
 
  活动方法和手段
  游戏法、提问法、试听结合法

  活动过程
  (一)导入环节  
  师:今天早上有小朋友和我说‘顾老师,我还想玩昨天的那个游戏’,看来小朋友非常喜欢玩那个游戏,那谁能告诉我那个游戏叫什么?那它是怎么玩的呢?那我们来玩一次,起立,站在轨道上。 (音乐响起,开始小火车的游戏)

  (二)基本部分
  1、师:看来还有小朋友还不是能很好的开火车,那现在我把开火车的秘诀教给大家。(播放ppt,讲解ppt内容)。
  学会了吗,跟我一起做一遍(幼儿跟着教师做动作)。
  2、师:我们刚刚是用什么来做库乞乞的动作的?(拍手)那还有什么动作可以代替呢?那配上库乞乞的节奏应该怎么做?(请个别幼儿做动 作)。
  师:既然小朋友们都会了,那我们加大难度,我们来一个一个轮流做动作,我来喊库乞乞的节奏(幼儿轮流做动作)。
  师:现在我来选一个火车头代替老师,我来哼调子,你来做动作。
  师:好!现在请你们站到轨道上,音乐就要响起了,火车头准备好,小朋友们要跟着火车头做一样的动作哦!(音乐响起,游戏开始)
  3、师:在游戏的过程中,我发现一个问题,有些小车厢没有在自己轨道上行驶,跑到了中间了,这样就脱节火车就不能开了哦,还有的火车头没有  把动作做出来,这样是不行的哦!那我们现在再来一次,老师这次不玩,由刚刚的火车头再次带头开火车。(音乐响起,游戏开始)。
  4、师:刚刚小朋友已经注意了老师说的问题了,玩的比之前好多了,现在我要请一些新的小伙伴出来和我们做游戏,把眼睛比起来。
  (拿出铃鼓和沙锤,讲述乐器使用方法),现在请女孩子先来拿乐器,然后男孩子上来拿。
  师:那我们这个乐器应该用在哪里呢?拿乐器应该怎么拿(讲述乐器的拿放),现在我们开始游戏,请小车厢站在自己的轨道上(播放音乐,开始游戏)。
  5、师:在游戏的过程中,有很多小朋友光顾着玩手中的乐器了,忘记看火车头的动作,开火车就不知道怎么开了,我们一定要看好火车头是做了什么动作哦!再来一次,这次你们一定能做的更棒!(再次游戏)。

  (三)结束部分
  师:这次小朋友们已经玩的很不错了,其实小火车这个游戏还有一种玩法,把列车分成两列,对着开。我们把这个游戏留到下次在玩吧,现在我们跟着音乐开着火车回去吧。

  活动反思
  在学习游戏方法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从自己学做小火车,到与同伴合作变成一列小火车,再到学习接开火车的方法,最后通过游戏情境使幼儿的情绪达到高潮,体现出层层递进的教学策略。在活动中,教师将难点前置,既解决了幼儿游戏中可能存在的困难,又使幼儿能反复感受音乐旋律,为幼儿学唱歌曲打下基础。同时,生动的演唱形式提高了幼儿学唱歌曲的兴趣,促进了教学目标的达成。

第36篇、大班音乐活动小老鼠上楼梯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幼儿园《纲要》指出,要用幼儿喜欢的方式表现音乐活动,同时在音乐活动中较给幼儿一定的音乐技能和技巧。幼儿经常对老师弹奏的钢琴曲很感兴趣,他们喜欢跟着老师模仿哼唱乐曲的旋律。有时,他们随意哼唱,并不能准确唱出音符。此活动可以让幼儿更好地感知音阶的音高,感知音阶的强弱快慢,体验不同时值音符的魅力。

  活动目标:
  1、幼儿初步感受音阶上行与下行,感受音阶的强弱快慢。(重点)
  2、尝试表现不同时值的音阶,特别是带附点节奏的音阶。(难点)
  3、积极参与活动,体验音阶游戏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经认识感受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
  2、物质准备:小鼓、楼梯、小老鼠、小熊、大象图片各一,音符图片,音乐。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身势节奏:
  1、师:今天天气很好,你们的心情好吗?怎么样用你的身势动作表现你的心情?
  2、幼儿在老师小鼓的节奏下用身势动作表现节奏,有节奏和强弱变化的多种声势。

  二、引起兴趣,进入活动:
  1、师:一只老鼠到森林里玩,看到一幢房子。小老鼠轻轻的推开门,看到房子中间有着很漂亮的楼梯。走一格楼梯,楼梯就会发出声音do、 re、 mi ……
  2、师提问:这是个会唱歌的楼梯,上楼梯的时候他是怎么唱的?那下楼梯的时候又是怎么唱的?    
  3、你们想不想走走会发出声音的楼梯?(上行音阶、下行音阶四分音符时值),幼儿走音阶楼梯,要求幼儿一个音走一层楼梯。

  三、听听做做,想想玩玩:
  1、师模仿:喵,猫来了。
  2、师:小朋友想想发生什么事情了?怎么走楼梯呢?(八分音符时值)
  3、幼儿快速走楼梯。
  4、听一听,猫走远了,我们轻轻走楼梯。(弱)
  5、师刮奏音阶,请幼儿想想小老鼠发生什么事情了?(摔跤)
  6、师:是呀,小老鼠上楼梯不小心摔跤了。我们小朋友走路、上下楼梯和要注意安全。
  7、师提问:一条腿跛了怎么走路,怎么上楼梯呢?(幼儿讨论)
  8、幼儿练习走后十六附点节奏音阶。

  四、听听音乐,猜猜动物:
  1、师:小动物也来了,小老鼠家里来客人了,看看是谁。
  2、教师模仿走二分音符和全音符时值,请幼儿想想谁来了?
  3、请幼儿分别学小熊和大象,学走二分音符的时值和全音符时值音阶上楼梯。
  4、师:小老鼠家里小动物要开联欢会了,听听他们要表演的音乐。想想老鼠、小熊、大象在什么时候音乐时候出场。
  5、让我们和小动物们一起跳起来吧!

  五、延伸活动:音阶楼梯真好玩,你想让我们幼儿园的楼梯也能唱歌吗,请你走楼梯的时候唱起歌来,让我们的生活都充满音乐。

  活动反思: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幼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爱好音乐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乐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感受和创造。

第37篇、大班音乐活动包饺子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随音乐,基本合拍地做擀饺皮、包饺子的动作,并学习从小圆到大圆的队形。
  2、创编饺子沸腾的动作,表现音乐欢快的情绪。
  3、在表现饺子沸腾的过程中找空的地方,不与别人碰撞。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准备:
  1、熟悉包饺子的过程,注意观察饺子沸腾时的样子。
  2、游戏时用的“大漏勺”一个。场地上贴一个椭圆形(轮廓线)表示“大盘子”。
  3、录音机、音乐磁带、饺子在锅里“跳舞”情景的图片。

  活动过程:
  1、欣赏乐曲,初步熟悉音乐结构。
  2、创编饺子沸腾部分。
  (1)引导幼儿说出包饺子的过程。
  (2)出示挂图,引导幼儿创编小饺子在锅里跳舞的样子。
  (3)教师和幼儿一起听音乐学习小饺子跳舞。
  (4)幼儿听音乐自由表现。
  3、学习擀饺皮部分。
  (1)创编擀饺皮的动作。
  (2)学习由小圆到大圆队形上的擀饺皮。
  4、学习包饺子部分。
  (1)学习包小饺子。
  (2)学习两人结伴包饺子。
  (3)听音乐包饺子。
  5、将动作连起来,完整练习一遍。
  6、完整地做“煮、捞饺子”游戏一遍。

  活动反思:
  《纲要》指出: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让每一位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提高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的快乐,在此基础上,根据幼儿的发展状况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幼儿园大班孩子,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包饺子的过程有了一定的了解。选择孩子熟悉的生活内容,使孩子对此活动更易于感兴趣。因为兴趣是孩子学习的动力。

第38篇、大班音乐活动跷跷板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感受三拍子旋律的强弱变化。
  2.在创编表演动作的过程中,体验同伴合作表演的乐趣。
  3.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能根据音乐的速度,变换动作速度。

  活动准备:
  1.大鼓。
  2.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一上一下翘起来。
  1.师:我们都坐过跷跷板,现在用动作来表演好吗?幼儿尝试用动作来表现:两人面对面双手拉紧,一蹲一站、一上一下翘动。
  2.放录音,幼儿边听音乐,边哼唱三拍子的旋律表演。教师可在强拍上击鼓。

  二、跷跷板。
  1. 教师演唱歌曲。
  2.师:歌曲中唱了什么?小朋友的“跷跷板”翘到了哪里?太阳和我怎么样?
  3.幼儿再次欣赏歌曲,并自由结伴创编表演动作。
  4.幼儿互相交流自己的动作,说说为什么有的“跷跷板”合作得很和谐,有的“跷跷板”总是翘不起来。(应该默契配合,站立者用力一拉,蹲着应该顺势立起,于此同时,站立者下蹲)

  三、翘呀,翘呀,跷跷板。
  1.幼儿听歌曲拍手,拍出三拍子的强弱变化,教师在重拍处击鼓配合。
  2.听歌曲摇动身子,每三拍子摇动一次,幼儿也可用身体的其它动作(手臂摇动、双腿移动等)感受三拍子的变化。
  3.轻声哼唱歌曲几遍。
  4.引导幼儿思考:怎样才能唱出玩跷跷板一上一下的感觉?
  5.幼儿两两结伴,边唱歌曲边做玩跷跷板的动作。

  活动反思:
  跷跷板是幼儿喜欢的游戏之一,幼儿总是对面对面你上我下,一高一低乐此不彼。然而在音乐世界中这一上一下的动作更是把节律体现的活灵活现。
  《跷跷板》这首歌曲简单易学,我把重点定为让幼儿学会唱《跷跷板》这首歌,难点是让幼儿感受三拍子强弱弱的变化。活动导入我让幼儿学学跷跷板的动作,并在音乐声中玩玩跷跷板的游戏。通过欣赏歌曲并让幼儿说说歌曲是几拍子的,尝试用身体各部位拍拍三拍子的节奏,从而化解了难题,幼儿的兴致也较好。在学唱环节,幼儿非常投入,最后的表演,也能想出各种动作,为整个活动增色不少。
  不足之处:整个活动过程逻辑有些混乱,条理不是非常清晰。
  需要调整的方面:1.在幼儿说出歌曲是三拍子的时候,就可以直接让幼儿用身体其他部位来拍拍三拍子的节奏,让幼儿更好地掌握三拍子强弱弱的变化。
  2.在记忆歌词的过程中,可以借助图片帮助理解,更利于幼儿记忆歌词,让活动更加顺利地开展。
  3.在活动导入的时候就重点指出理解跷跷板一上一下的特点,这样更利于幼儿最后的表演活动。
  4.在演唱的时候可以采用多种唱法,提高幼儿对于歌曲的兴趣。

第39篇、大班音乐运动会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歌曲内容,学唱歌曲,感受东北说唱曲调的欢快风格。
  2.掌握歌曲,能根据动物的特性创编歌词进行演唱。
  3.热爱运动,向往运动会,感受其欢乐的情境。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钢琴伴奏,动物图谱。

  活动过程:
  一、发声练习。
  1.师:弹:12345。
  唱:小朋友们好。

  二、学习歌词,理解歌词内容。
  1.教师范唱,幼儿初步欣赏歌曲。
  师:小动物们召开了运动会,听一听都有谁参加了什么比赛?
  2.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动物图卡,引导幼儿学习说唱部分
  师:你听到了谁?它参加了什么比赛?①小青蛙,在游泳②小猴子,在爬树③小熊小熊在举重
  除了运动员,运动场上还有谁呢?④啦啦队,大声喊,加油加油加油!(引导幼儿理解三个加油的音量是逐渐上升的)
  3.教师再次范唱,引导幼儿跟着琴声练习自己打节奏
  师:我们来看一看是不是这些小动物在参加比赛。
  4.引导幼儿学习完整的歌词,并用多种方式熟悉歌词
  师:开运动会之前会发生什么?有人在招呼小动物们来参加比赛呢!"嗨~运动场上真热闹,比赛项目真不少""参加的小动物,个个本领高。
  师:"有哪些小动物参加了比赛呢?"(引导幼儿自己根据图卡来说)小猴子。。。小青蛙。。。小熊。。。啦啦队。。。"锻炼身体真正好!

  三、学唱歌曲,体会歌曲的欢快风格。
  1.介绍说唱形式,带领幼儿感受说唱歌曲的欢快风格
  师:这首歌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东北歌曲的说唱形式,有唱的地方,还有的地方是说的。哪些地方?一起来说一说。跟着琴声,老师唱,你们来说。
  师:有一个地方请你们听一听哪里是唱的哪里是说的?(练习难点句式"参加的小动物,个个本领高")
  2.引导幼儿尝试用动作记唱的部分,教师带领幼儿歌唱整首歌
  师: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唱的部分?一起来唱唱看。
  3.用多种方式引导幼儿学唱歌曲
  师:你们有没有学会了呢?老师现在轻轻唱,请学会的小朋友大声唱出来。
  师:看来好多小朋友都会唱了,那我要来考考你们了。请女生唱念的地方,男生唱唱的地方。想一想,哪些是念的,哪些是唱的。
  师:请几个小朋友表演唱给大家听,其他的小朋友做小裁判,听听看他唱的怎么样?
  4.加入演唱情感,整体练习,尝试不用琴声伴奏演唱
  师:开头招呼小伙伴的"嗨"怎么唱?三个"加油"的音调要慢慢加重。

  四、创编。
  1.引导幼儿尝试用不同的动物带入歌词演唱
  师:运动场上还有什么小动物也在比赛?说一说,加入到歌词中试试看唱出来。大家一起来唱唱看。

  五、结束部分。
  师:请你们课后找找还有哪些小动物在运动场上参加比赛,把他们唱进歌曲里吧。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所选择的歌曲对于大班幼儿来说并不是非常困难,重点在于把握歌曲的说唱形式之间的转换,我运用了图片的形式帮助幼儿记忆说的部分的歌词,但是忽略了整首歌曲的完整练习,但是孩子们在创编歌曲的过程中非常具有想象力,如果我能对其中的歌词稍微进行一点引导会更棒。

第40篇、大班音乐活动我的小花园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2、表达自己喜爱花卉的情感。
  3、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欣赏歌曲。
  ——老师有个小花园,你们知道里面有什么吗?
  ——教师念歌词:我的小花园,种满了鲜花。这里有白花,那里有红花。每天早上,我给它浇水,茉莉和玫瑰,开放得多美丽。  
  ——欣赏歌曲录音,说说听到些什么。

  二、学唱歌曲。  
  ——教师边按歌曲旋律节奏念歌词,边带领幼儿拍手。  
  ——教师放慢速度清唱,幼儿轻轻哼唱。  
  ——播放录音,幼儿跟唱。  
  ——幼儿完整学唱,鼓励幼儿在“茉莉和玫瑰”处替换自己知道或喜欢的花卉名。  
  ——幼儿再次完整学唱,注意休止符处要唱出跳跃的感觉,以表达欢快的情绪。
 
  三、表演歌曲。   
  ——请幼儿蹲下做花园里的鲜花,教师做花园的主人,边唱歌曲,边走动着做与歌词相应的动作。其中在“我给它浇水”处摸幼儿的头部。  
  ——引导幼儿讨论:怎样唱才能让人觉得花园里的鲜花很美丽?怎样唱才能表现出花园的主人很高兴?  
  ——请一个幼儿做花园主人,其余幼儿蹲下仿花园里的鲜花,再次表演。教师注意用自身欢快的情绪来调动幼儿的表现欲望。

  活动反思:
  这是一首节奏轻快、有趣、优美的歌曲。目标是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能表达自己喜爱花卉的情感。
  通过这个活动后,我觉得自己好的方面是利用游戏法,幼儿活动的兴趣很高。不足的方面是:一、请幼儿第一遍欣赏时,幼儿录音磁带的歌曲太长,开始我让幼儿静静的听,到后来我让幼儿边拍手边欣赏,使幼儿的注意力有点分散。二、在幼儿跟着老师弹唱时,幼儿的兴趣还很高,我却没有让幼儿再跟唱一遍,而是让幼儿分组跟唱了,使活动有些松散,幼儿的兴趣也稍微减低了。然后我还发现,利用歌词图谱法,幼儿很容易理解歌词并记住歌词。歌词:我的小花园,种满了鲜花。这里有白花,那里有红花。每天早上,我给它浇水,茉莉和玫瑰,开放得多美丽。
  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会改进不足的地方,不会再遇到同样的问题了,努力使每一个活动完整一些。

第18篇、大班音乐勤快人和懒惰人教案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用自然的声音歌唱,吐字清楚,正确的表现出歌曲的节奏,能用不同的速度,力度变化表现勤快人和懒惰人的形象。
  2、启发幼儿能够并喜欢为勤快人、懒惰人编出新的歌词,并能独立的即兴唱出。
  3、组织幼儿三人一组合作的编和唱,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能用不同的速度,力度变化表现勤快人和懒惰人的形象。
  活动难点:为勤快人、懒惰人编出新的歌词,并能独立的即兴唱出。

  活动准备
  请幼儿回家观察父母在厨房里做事。
  音乐。

  活动过程
  1、倾听歌曲,了解歌词内容,学唱第一段歌曲。
  --勤快人在厨房里可以干些什么事情?
  教师清唱歌曲第一段。
  来领幼儿随琴声演唱歌曲第一段,稍放慢速度,以达到"吐字清楚"的目的。
  2、创编第二段歌词并演唱。
  教师提出情境,鼓励幼儿想象,并进行创编。
  --想一想把这些编在歌词里,并把它唱出来。
  3、引导幼儿用不同的力度,速度变化唱出两段歌词。
  --歌词中的勤快人、懒惰人是怎样劳动和睡觉的?
  --他们谁的动作快?谁的动作慢?谁的动作有力量?谁的动作没有力量?
  教师启发幼儿不同表情,通过力度和速度的不同演唱歌曲。
  4、创编新歌曲。
  启发幼儿想出勤快人、懒惰人在厨房里干的其他事情,并编成歌词。
  启发幼儿想象勤快人在其他地方干的事情,并编成歌词。
  5、合作的编和唱。
  提醒幼儿连贯的唱出三、四、五、六小节,中间不能停顿,且完整的唱出强弱、快慢的变化。

第19篇、大班音乐活动人人叫我好儿童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能用愉快的声音演唱,表现歌曲轻快,活泼的风格。
  2.在熟悉歌曲的基础上尝试替换歌曲,体验创编歌曲的乐趣。
  3.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音乐《人人叫我好儿童》、钢琴。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好孩子们,我们一起去农田玩罗!
  1、练声:我是好儿童
  师:谁是好儿童?
  幼:我是好儿童。    
  好儿童干啥?   
  好儿童提水(捉虫)
  2、语言节奏:你会干啥?(要求:每人说两种本领)
  X  X    X  X     X  X    X
  师: 你会    干些     什么   呀
  幼: 我会    唱歌     和跳   舞

  (二)感受体验
  1、感受音乐性质
  听前问:听了这首音乐,你们感觉怎么样,你们的心情又如何呢?(幼儿自由说)
  师小结:这首音乐听上去感觉很愉快、很开心的。是一首比较活泼、轻快的歌曲。
  2、拍出歌曲节奏
  第一遍:你们能为这首歌曲伴奏吗?怎么扮奏呀?(引导幼儿说出用身体各部分来扮奏)
  第二遍:我知道你们身上有好多地方都会发出好听的声音,除了刚才的动作,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身体部位,再来为这首歌曲伴奏,好吗?
  3、理解歌曲内容
  第一遍欣赏
  听后问:你听到歌里唱了些什么呀?(幼说出一句,师就清唱出一句)
  第二遍欣赏
  听前要求:先唱了什么,再唱了什么,最后唱了什么?
  ①    理顺歌序:幼儿说出,师边清唱边出示PPT
  ②    解决难点:咬准“煮饭”、“提水”、“种菜”、“捉虫”
  师:歌曲里的小朋友都帮爸爸妈妈做了些什么事呀?我们一起来唱唱看。
  第三遍欣赏
  听前要求:听听歌里的内容,谁能为这首好听的歌取一个名字?
  听后问:你想帮这首歌取个什么名字?这首歌有个好听的名字就叫《人人叫我好儿童》,叫什么呀?

  (三)尝试练习
  ①      儿歌练习:我们一起来把这首歌曲用儿歌的形式念一念,好吗?看看你们的小脑袋有没有记住歌曲里的小朋友做了些什么事?
  ②    歌曲练习
  师:歌曲里的小朋友本领大?你们会不会做这些事呀?都会做啊,个个都是好儿童嘛。那你们喜欢这个小朋友吗?为什么?你们还有什么本领吗?那么把你们唱歌的本领也拿出来,我们一起来用好听的声音唱唱这首歌,好吗?(三遍坐着唱→站着唱→小组唱)

  延伸活动
  师:你们唱的真好听,我们去唱给中一班的弟弟妹妹听,好吗?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是主题背景下预设的一次音乐活动,活动结束后,大部分孩子都能完整将地将此歌唱下来。能力强的几位孩子还能边唱边自己编动作跳,虽然这是第二教时的活动内容,但是我还是鼓励幼儿发挥自己的想像,做自己想做的动作,关注、支持、引发幼儿的主动探索,满足幼儿自主活动、自发学习的需要。
  可见这样贴近生活的歌曲是孩子们所喜欢和乐意接受的,作为我们教师在选材方面还是需要考虑和思量的,多挑选一些孩子们贴近生活、趣味性大、游戏性强的歌曲,必能大大提高孩子主动学习的兴趣。
  本次活动的一个亮点:通过歌曲里的“小朋友”和“自己”的比较,来关爱他人,建立自信,并将这种情感用歌唱的形式表达得淋漓尽致。孩子们说说“小朋友”的优点,再谈谈“自己”的长处,爱劳动的情感由然而生,爱自己、爱他人的情感同时也被立刻激发出来,孩子们都表现出“你行我也行”,我们都是好儿童的自信。

第20篇、大班音乐活动请跟我来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熟悉音乐旋律,感应特定音型。
  2、乐于尝试创意造型及律动即兴模仿。
  3、体验音乐活动的愉悦并大胆在集体中表现。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图片、唱名卡;
  2、各式道具,有:布球、花环、琴槌、软垫
  3、乐器:鼓。

  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定位为熟悉音乐旋律,感应特定音型。
  2、教学的难点则确定即兴动作创作。

  活动过程:
  (一)暖身造型活动。
  1、幼儿自然进场和教师打招呼,坐在椅子上。(运用手势下行姿势打招呼“小朋友好”“男孩子好”等)。
  2、教师转身戴上“老树怪”的头饰,口中点数“1、2、3、变”,伴奏的老师敲三次鼓边,最后敲鼓面。
  师:我是老树怪,跟随鼓点走。鼓声速度均匀,4拍一组,第4拍老树怪定造型,做各种表情,并询问幼儿:“是什么表情?”并请个别幼儿来试试。
  3、老师伴奏,学生听鼓点做律动。
  引导语:我们一起来和老树怪玩玩,看看谁走的动作和大家的不一样。幼儿造型时教师可以拍照的形式给予鼓励。(可根据实际情况,如幼儿掌握不错,可鼓励两人一组造型)

  (二)唱名。
  1、老师指唱唱名卡,幼儿持布球指唱。(唱名卡事先贴好在白板上)
  引导语:老树怪给你们带来了一个礼物。
  2、出示唱名音阶。教师在钢琴上定出C调的d,练声2遍,注意匀速。
  3、教师有意识以慢速和幼儿逐个找出“d,t,l,s”的四音唱名音阶练习“上下行”两遍。提问幼儿,帮助巩固上下行的认识。
  4、旋律模唱。单个唱名练习,教师利用钢琴由慢速到匀速,幼儿哼唱。

  (三)故事引导
  教师有表情讲述故事:“有一只小风筝故意挣脱了小主人,它得意洋洋飞在空中,看见白云,它打招呼说:你好!看到小鸟,他主动飞过去说:嗨!还和地面上旅行的小火车打招呼呢?它开心的飞呀飞呀,完全不注意秋天天气的变化。这时忽然刮起一阵大风,它被吹掉下来,和老树怪撞个正着。老树怪可生气了,它的枝条都竖立起来,把小风筝紧紧缠住了。小风筝怎么挣扎都不行,它后悔极了,怪自己不该偷偷离开小主人。于是,它拔下一根紫色的羽毛交给猫头鹰,请它向小主人求救。小主人看到紫色羽毛,知道小风筝发生了危险,为了救小风筝,小主人找了好多小朋友来帮忙。你们要不要一起来呀?(互动:可其实我们刚才和老树怪一起玩的时候,它的脾气很好呀?为什么这样呢?)原来,老树怪的脾气有些怪。他很容易生气,但也容易变得开心,它只要听到好听的音乐,就会很开心地跳起舞来,而且很喜欢和大家一起跳舞。他只要跳得开心,说不定就原谅小风筝了呢?

  (四)律动即兴模仿。
  1、律动即兴模仿A段。全体围圈,欣赏乐曲。
  1)A段:模仿老师的各种动作;(1遍整曲,教师动作由易到难,先脚部在加手部)
  间奏:拍手唱“请跟我来”,拍手由上拍奏到下感应下行。
  感应整曲后,引导语:你们在曲子里面听到老树怪的魔咒是什么吗?对了,他经常会唱“d,t,l,s”。教师再次以动作强调下行。
  2)个别幼儿尝试示范,大家跟学,鼓励幼儿做出不同的动作。(音乐分小节播放或哼唱,让幼儿示范表演)
  3)大家围圆圈,轮流即兴动作创作并模仿。交代要求在在下行音“d,t,l,s”时换一位小朋友示范,教师以语词提示“请你来做,请你来做”。
  引导语:你们刚才的动作、舞步非常棒,如果脸带微笑那就更好了,老树怪的心情会更好,让我们在来继续。
  2、即兴动作创作模仿间奏下行音“d,t,l,s”的特定音型。
  引导语:跳得真棒!我在这里也学到了许多新动作,谢谢你们!(请大家围坐在地上,呈圆圈状。)刚才,你们听到什么地方的时候就变换动作呀?对了,在下行音阶“d,t,l,s”时我们就变动作,那表示“d,t,l,s”时除了用这个动作从上到下表示外,还可以利用怎样的动作表示呢?
  1)个别创作,全体幼儿模仿,肯定创作。(2遍音乐)
  2)教师也拍手哼唱“d,t,l,s”,示范出自己的动作表现。(头部以及手部转花两种动作创作)
  3)引导语:非常好!很多小朋友都能及时听音乐做出自己的动作,但是还要注意表现这个下行音阶时动作从上到下的幅度要大些,这样会更清楚点。表扬自己一下。
  4)引导语:那请大家找到一个朋友,一起来学学好朋友的动作。
  两人一组,A段时互相模仿各种舞步。间奏时轮流即兴动作创作并模仿。

  (五)节奏练习
  引导语:谢谢大家!老树怪今天还带来了两件他的玩具,大家看看是什么?出示道具,请幼儿分组有序拿乐器。你们会玩吗?让幼儿自由尝试,并请个别示范,其他幼儿可随之模仿。
  1、琴槌与软垫。
  1) 各种音色与节奏的探索
  软垫、地板、琴棰互敲
  2) 配合音乐敲奏。(重点在A段的敲奏动作) 看奏—— A段(即兴敲奏与模仿) 间奏:唱“请跟我来”,琴槌互敲由上拍奏到下感应下行。 即兴与模仿——
  A段(即兴敲奏与模仿)
  间奏:唱“请你来做”,幼儿轮流创作,大家模仿。
 
  (六)故事引导活动结束。
  故事:老树怪看到大家这么开心,他的心情很好哦!小风筝也和他道歉后,他决定原谅小风筝。但他还是要提醒小风筝下次可别自己偷溜出来,会遇到危险的,而且小主人也会为他担心的。
  引导语:我们大家的生活中也应该注意安全,不能自己偷溜出来玩,应该知会大人。那让我们谢谢老树怪。今天和他一起玩得很开心,让我们一起把小风筝送回去!
  听音乐跳舞出场。

  活动反思:
  音乐《请跟我来》是一首很活跃,节奏性很强的音乐,最主要的目标是学习唱名旋律的模唱,感应下行旋律和乐意用肢体动作来表现乐曲旋律,体验即兴模仿的乐趣,孩子曾经接触过奥尔夫音乐,所以整个课堂常规很好,气氛很活跃,孩子们玩得很开心,就是在玩中学,学中玩。

第21篇、大班音乐活动狮王进行曲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韵律活动是幼儿非常喜爱的一种集体音乐活动,但韵律活动动作多、难度大,幼儿较难掌握。本课的设计 (听听-----说说----玩玩----  演演几个环节)紧紧围绕兴趣是学习的基本动力,让幼儿感受、熟悉、理解、表现音乐。针对幼儿爱听故事的特点,我尝试利用故事和音乐匹配,让幼儿对音乐的内容和结构有初步的印象。并根据音乐设计了一份图谱,让幼儿听音乐,看图谱,做身势,让幼儿在动动玩玩中感受、理解音乐,享受音乐活动的快乐,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活动目标
  1.在感受音乐性质的基础上,学习用富有个性的动作表现作品的故事情节、角色和音乐变化。
  2.能随音乐合拍地表演,体验神气、高兴、害怕三种情绪,享受情节表演带来的乐趣。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熟悉、感受歌曲旋律和内容,学唱歌曲。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活动前引导幼儿欣赏故事《有趣的生日晚会》。
  2.物质准备:《狮王进行曲》录音磁带、录音机、狮王头像一个、披巾一条、小号4个、小鼓4个、鼓锤8根、大鼓一付、地毯一条、孔雀、长颈鹿、眼睛蛇等各种小动物头饰人手一个。 图谱一份。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回忆故事情节,创编神气、害怕、高兴三种个性化动
  师:昨天老师给你们讲了什么故事?
  幼儿:有趣的生日晚会。
  师:谁过生日?
  幼儿:狮子王。
  师:狮子是森林之王,它长得怎样?什么样的动作和表情可以表 现狮子神气的样子?(引导幼儿表现“神气”)
  师:小动物听到狮子王的吼叫心里觉得怎样?什么样的动作和表情可以让人觉得你很害怕?(引导幼儿表现“吼叫”和“害怕”)
  师:狮子王告诉小动物今天是自己生日,不吃小动物了,小动物觉得怎样?什么样的动作和表情可以让人觉得你很高兴?(引导幼儿表现“高兴”)
  2.完整欣赏音乐,根据故事情节理解音乐性质,使音乐内容和故事内容匹配。
  (1)教师配乐讲述故事,初步了解音乐内容。
  (2)出示图谱,了解音乐内容与结构。
  提问:什么地方象乐队在演奏?什么地方象狮子在走路?什么地 方象狮子在吼叫?什么地方象小动物在表演?引导幼儿根据图谱了解乐曲可以分成四部分(迎接、走路、吼叫、表演)。
  (3)看图谱做声势练习。
  引导幼儿根据图谱上的图象用动作表示做声势练习(乐器—哒哒哒、鼓—1234567、脚步—走路、吼叫、舞蹈—拍手)。
  3.分段欣赏,引导幼儿根据故事情节和音乐性质创编动作。
  (1)引导幼儿创编各种乐队表演动作。
  提问:乐队用什么乐器演奏?狮子王要出来了心情觉得怎样?怎样 表现兴奋与激动?(幼儿创造性的表现出弹钢琴、敲鼓、吹笛、弹手风琴等动作欢迎狮子王的到来)
  (2)引导幼儿用动作来表现狮王走路。
  提问:谁来了?你是怎样听出来的?(要求幼儿跟随音乐的节奏用动作和表情表现狮子王威风凛凛的摸样)
  (3)引导幼儿用动作创造性地表现狮王吼叫和小动物害怕动作。
  提问:你们听这是狮子王在干什么?什么样的吼叫会使人害怕?狮子王的吼叫一声比一声洪亮,小动物一次比一次害怕,大家来试试在动作和表情上怎样区分和变化?(引导小朋友自由讨论和比较创编出狮王四种由弱到强的吼叫,用不同幅度的动作表现不同程度的害怕。)
  (4)引导幼儿把自己想象成某种小动物,创编不同的舞蹈动作。
  提问:狮子王过生日不吃小动物,大家都觉得很高兴,想象一下你是什么小动物会怎样表现高兴的情绪?(幼儿纷纷表演了孔雀展翅、眼镜蛇在扭动、大象猴子在舞蹈等等) 。  
  4.学习随音乐合拍地表演。
  (1)完整欣赏,边听边用动作来讲述这个故事,将动作和音乐匹配起来
  (2)幼儿扮演角色表演,要求幼儿注意表情,不和别人碰撞。
  (不断提醒幼儿把刚才的感受和创造表现出来)
  5.音乐游戏
  (1)引导幼儿讨论游戏玩法。
  提问:当狮子王看到这么精彩的表演忍不住又大吼一声小动物会怎 样?(“又都跑了”、“吓得一动不动”“晕到了”“躲起来”等)。
  (2)请一幼儿扮演狮子王其他幼儿自由选择角色游戏,鼓励大胆、大方表演。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在构思、设计、教学程序、组织形式上都打破了原有韵律活动的模式,幼儿一贯的模仿学习变为创造性学习,提供给幼儿主动活动的空间,让幼儿在匹配的音乐刺激下,产生激情,又在激情的驱动下调动自身已有的生活经验,创新出与同伴不一样的身体动作,让幼儿在主动探索中学习和发展,从而使孩子在活动中更感兴趣、更富有成就感。但在活动中我思考着几个问题,如(1)教师只有一个如何更好更细致地关注到幼儿的表现,让幼儿富有个性的艺术表现为教师利用,为同伴所学习?(2)整个活动中,幼儿的表演栩栩如生,很好地表现了音乐形象,但教师在整堂课中一直处于高亢状态,幼儿一直处于兴奋状态,好不好?

第22篇、大班音乐花儿朵朵开教案反思

   设计背景
  为了让幼儿进一步个性化地表达对花的情感,提升对生活中美的追求与向往,我们特别设计了这次音乐活动,本次音乐活动“花儿朵开”融入了流行音乐与经典的音乐段落,借助音乐让幼儿充分感受与表达花开放时的美丽。

  活动目标
  1、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创编各种花儿开放的动作。
  2、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熟悉儿歌旋律。
  3、从小培养幼儿对自然、对艺术、对生活的热爱。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重点难点
  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创编各种花儿开放的动作。

  活动准备
  1、录音机,音乐磁带。
  2、场地布置—花园。
  3、幻灯片,《花朵开放》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引题:
  小朋友们,今天何老师带你们到花园里玩,你们排好队,咱们出发啦!(绕场两圈:音乐1)到我身边来,随便找个空位子坐好!(提示:分开点)

  二、引导幼儿尝试创编各种表现花朵的动作
  1、在花园里,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咦!花朵是怎么开放的?谁知道?(1-6名幼儿)
  2、何老师要请小朋友们用动作表现花朵开放的样子?哪个小朋友愿意来?
  ①(音乐1) ②(音乐1) ③(音乐1) ④(音乐1) ⑤(音乐1)
  哇!好美呀!我们都来学学花朵开放的样子,美一美!集体表演(音乐1),教师巡回指导!(适当表扬有创新的幼儿)
  3、好漂亮,好漂亮,我们来玩个游戏吧!我来当园丁,你们来学当花骨朵,我给你们浇水,你们就开放,看哪朵“花”开的最漂亮,和其它“花朵”不一样。开放后保持不动哦!我要把最漂亮的几朵花画下来的。
  4、定型表演(第1个、第2个、第3个开始合音乐2前面部分,一直到浇完水。)
  5、教师画完后,小结:你看你们多棒,编了这么多花朵开放的动作。
  现在我们一起来互相学习一下吧!先来开这朵花,喝水会怎样?(音乐2中间部分)风吹来会怎样?(音乐2最后部分)
  先“开”第一种(音乐2)。开第三种(音乐2)。

  三、进一步引导幼儿创编集体合作的动作。
  1、小朋友,有些花有好几层花瓣的,到底怎样开的呢?(放课件)
  小结:大家齐说,原来先开外面层,再开里面层。这朵花更美、有花蕊、里面有花瓣,外面也有花瓣,如果我们能用动作把它表现出来一定很美?可它有这么多的花瓣,我们一个人根本表现不出来,那该怎么办呢?
  2、幼儿讨论、表演。(音乐2)
  3、刚才我们这么多人表演了两朵花,那可不可以让我们这么多人来表演一朵花呢?(可以)那我们来试试?何老师也很想当花蕊!这次就让我来当花蕊好吗?那谁来当我里面的那层花瓣呢?谁来当外面层花瓣?先开第一种花。
  小结:花瓣是整体不能乱丢落。你们千万不能分开噢!师生表演:(音乐3)。

  四、结束部分,品德教育:花儿好看我不摘!
  师:春天到了!花朵盛开了,好美好美!我们要跟花朵做朋友——花儿好看我不摘!现在我们去请所有的花朵和我们跳起舞来吧!听音乐离开活动室。

  教学反思
  1、本次活动内容来源于幼儿所熟悉的、有着积极的情感体验的现实生活,教师尝试做有心人,将孩子们与花做朋友,让孩子们通过欣赏,并在欣赏中了解桃花的外形特征,以动作表达桃花的不同形态,丰富了孩子对花色彩、形态美的感受,其形式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从而引发幼儿主动去探索表现花美的各种方式。
  2、在活动中,教师充分理解、尊重每一个幼儿的兴趣及需求,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以幼儿自由选择与集体交流相结合的形式,提供了丰富的、适合不同层次的操作环境,为他们创设了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在教师隐性的指导下,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选择,这给孩子们提供了自由发展、自由表现的机会,使孩子在与师幼互动、与环境互动的过程中,按照自己的学习方式,主动探索、发现,从而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让每个孩子都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3、注重教师的亲和力,促进幼儿与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活动的每个环节注重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我们以自制花园为背景,从视觉上,给孩子美的体验;并用优美舒缓的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创设优美和谐的环境氛围,让孩子与整个活动环境融为一体。
  从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创作时愉快的情绪体验及创作出来的作品看,幼儿对此活动有浓厚的感兴趣,在活动中,以肢体动作的形式表现花,让幼儿体验表现花的形式原来还有更多,他们的多种经验得到了充分而又灵活的运用。
  不 足:活动中教师还缺乏一定的教学随机性,离成为一个机智型的好老师还有很大的差距,在以后一定要不断向同行学习,并不断改进自己对孩子的回应策略。

第23篇、大班音乐活动爱跳舞的芭比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伴随故事情节的展开,感受欣赏不同性质的音乐,初步体验音乐的变化和所表达的情感,产生对音乐欣赏的兴趣。  
  2、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3、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4、让幼儿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录象、图谱、芭比娃娃、幼儿看过《天鹅湖》的动画片    

  活动过程:    
  1、导入部分    
  “瞧!谁来了?”(芭比娃娃)    
  “美丽的芭比娃娃是我们许多小朋友喜爱的玩具,每个芭比娃娃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下面我们一起来听听“天鹅湖”的故事,一边听一边欣赏故事里好听的音乐。    
  2、欣赏故事和音乐    
  在一个村庄里住着一位美丽的姑娘,她叫“奥德缇”他非常喜欢跳舞,她的舞蹈跳的非常优美,听她又在家里跳起欢快的舞蹈。    
  (欣赏曲一)    
  一天,一只独角兽把他带进了魔法森林,奥德缇无意取下了森林里的魔法水晶,魔法森林的王后和小精灵们发现奥德缇是拯救森林的人,这件事传到了巫师那里,他用咒语把奥德缇变成了一只天鹅,奥德缇不能再回到家人身边她很伤心,在小精灵的鼓励下她决心战胜巫师解除魔法并拯救整个魔法森林。    
  (欣赏曲二)    
  奥德缇由于得到了王子的真心和喜欢,使魔法水晶拥有了巨大的威力,他最终消灭了巫师解除了咒语,拯救了魔法森林,大家为了庆祝胜利在森林里举行了盛大的舞会,王子和奥德缇跳起了快乐的舞蹈。    
  (欣赏曲三)    
  3、逐段感受体验    
  1)第一段音乐    
  A“听听这段音乐在故事什么时候出现的?好象讲了什么事?”(回忆并理解音乐表现的内容)    
  “听上去的感觉是怎样的?”(理解音乐情绪)    
  幼儿说出师小结:奥德缇跟家人生活的很幸福,她时常开心地跳舞,所以这段音乐给我们的感觉是活泼欢快的。    
  B边看录象边欣赏    
  C看图谱感受音乐的速度和高低起伏的欢快情绪    
  D随音乐用动作自由表现    
  2)第二段音乐    
  A“这段音乐好象讲故事里发生了什么事?听上去的感觉怎样?”    
  幼儿说出师小结:音乐开始让人听了很伤心,好象说奥德缇变成了天鹅,他无法再跳舞,我法回到家人身边,很伤心。后来音乐变的很响很重,让人感觉很恐怖,好象在说奥德缇与巫师做斗争。    
  B边看录象边欣赏    
  C看图谱感受音乐的力度和情绪变化(与第三段音乐的图谱比较,幼儿找出并分析)    
  D随音乐用动作自由表现(自由选择做天鹅或巫师变的大鸟)    
  3)第三段音乐    
  A“最后一段音乐讲的是什么?听听有什么感觉?”    
  师小结:大家为了庆祝胜利在森林里举行了盛大的舞会,王子和心爱的奥德缇跳起了快乐的舞蹈。所以音乐听上去给人幸福和快乐的感觉。    
  B边看录象边欣赏    
  C看图谱感受音乐优美欢快情绪    
  D随音乐用动作自由表现(自由结对模仿公主和王子舞蹈)    
  4、完整欣赏并体验   

  活动反思:
  在音乐欣赏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十分必要,教师尤其不能忽视培养幼儿用耳朵倾听音乐、用心灵去体验音乐的能力。学会听辨乐曲中的节奏、曲调、音色和曲式等不同变化,才能进入音乐世界用心去感受音乐的内容,才能让想象在音乐的天空中遨游和飞翔。这种由主观到客观、由具体到抽象的音乐欣赏技能,都是激发幼儿具备初步的音乐欣赏能力的极佳方式。

第24篇、大班音乐活动聪明的小老鼠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剪影艺术的美,并对这种表现形式感兴趣。
  2、在掌握一定的剪纸技能的基础上,大胆想像,积极创作,充分体现活动的自主性和合作性。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5、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准备:
  1、教师用的演示板、剪影范例、台灯,幼儿用的演示板(制作方法附后)。
  2、黑卡纸、剪刀、双面胶、吸管、塑料筐若干。
  3、幼儿具备一定的直接剪出物体外形的经验。

  活动过程:
  1.引起兴趣
  ①今天老师要放映一部自制的特别的动画片,你们看!
  ②教师边讲述故事边操作影子
  戏:夜晚,风轻轻地吹着。小草伸了个懒腰(在演示板后贴上草的剪影)
  小花儿打着哈欠(贴上花的剪影)
  树妈妈轻轻唱着摇篮曲(贴上大树的剪影)
  这时传来“呜呜”的哭泣声,原来一个小姑娘找不到回家的路了(操作小姑娘剪影)
  大家都劝她别害怕,月亮姐姐为她照路(贴上月亮剪影)
  还请来热心的狼大哥为她带路(操作大灰狼剪影)
  狼大哥对小姑娘说:“别害怕,这儿我可熟啦!来!让我送你回家吧!”森林里的伙伴们都为她唱起了歌。小姑娘再也不害怕了,她发现黑夜竟然是这么美好!你们瞧,她坐在狼大哥的背上高高兴兴地回家去了。
  2.组织讨论
  ①你们发现老师是怎样表演的吗?(是用剪纸表演的,有的直接贴在“电视机”后面,有的粘在棒上表演。)
  ②你们发现老师采用了哪些材料?(黑卡纸、白色吸管、台灯、双面胶等。)为什么要选用这些材料?
  ③我们试着用其他颜色的卡纸和吸管来表演,看看会怎样?
  ④为什么我们能看见“电视机”屏幕后面的图形呢?(因为“屏幕”纸又薄又透明,灯光一照就能看见黑卡纸的影子。这就叫剪影。)
  3.引导创作
  ①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
  ②组织讨论:怎样才能完成得又快又好?
  ③鼓励幼儿自由组合,合作编故事、剪纸、表演。
  ④组织幼儿分组上台交流。
  幼儿自编表演故事1《聪明的小老鼠》:     
  一天,小老鼠碰到一只大灰狼。大灰狼说:“喂!你给我磕三个头,我就让你过去,不然我就把你吃掉!”小老鼠机智地说:“我是大象的朋友,你该让我过去!不然我叫大象把你踩扁!”大灰狼害怕了,就让小老鼠过去了。小老鼠说:“你还没给我磕头呢!”大灰狼刚想发火,小老鼠说:“别忘了,大象可是我的好朋友喔!”大灰狼一听只好说:“好好好,我磕我磕……”磕完头就灰溜溜地跑了。小老鼠大笑着说:“今天我可是占了大便宜啦!哈哈!”
  幼儿自编表演故事2《大鱼和小鱼》:     
  海草、珊瑚、岩石都是小鱼儿的家。一天,小鱼们不敢出去玩了。原来不知从哪儿游来了一条大鱼,它每天都要吃掉许多小鱼。看到同伴被大鱼吃掉,小鱼们想出了对付大鱼的办法。这天,小鱼们故意在一起玩,当大鱼张开大嘴想吃小鱼时,小鱼们赶紧躲到大珊瑚后面,只听“格崩”一声,大鱼的牙齿断了,再也不能吃小鱼了,不久它就饿死了。这以后,小鱼们又可以愉快地在海里游来游去了……

  活动延伸:
  1.鼓励幼儿剪出各种形象,编出不同的故事,表演给同伴们欣赏或自娱自乐。
  2.可给小班、中班的弟弟妹妹们巡回表演。
  附:“电视机”制作方法
  ①用KT板制作“电视机”外框,屏幕位置挖空。
  ②在“屏幕”上贴一层透明的拷贝纸。

  活动反思:
  我们常说:“三思而后行。”意在于要经过多重考虑再去实践。在这次的评优课中,我觉得“三思而后行”,做到的应该是思一次,做一次,不行,再思,再做。只有通过不断地思考和实践,才能发现活动中的问题所在,并不是纸上谈兵就能达到想要的结果的。

第25篇、大班音乐活动小火车库乞乞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欣赏并感受乐曲欢快热烈的情绪,初步感受乐句,并按乐句做动作。
  2、通过创编动作发展创造力、反应力及专注力。
  3、运用游戏的方式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幼儿对游戏有初步的了解
  材料准备:铃鼓和沙锤若干、ppt课件

  活动重点和难点
  欣赏并感受乐曲欢快热烈的情绪,初步感受乐句,并按乐句做动作。通过创编动作发展创造力、反应力及专注力。
 
  活动方法和手段
  游戏法、提问法、试听结合法

  活动过程
  (一)导入环节  
  师:今天早上有小朋友和我说‘顾老师,我还想玩昨天的那个游戏’,看来小朋友非常喜欢玩那个游戏,那谁能告诉我那个游戏叫什么?那它是怎么玩的呢?那我们来玩一次,起立,站在轨道上。 (音乐响起,开始小火车的游戏)

  (二)基本部分
  1、师:看来还有小朋友还不是能很好的开火车,那现在我把开火车的秘诀教给大家。(播放ppt,讲解ppt内容)。
  学会了吗,跟我一起做一遍(幼儿跟着教师做动作)。
  2、师:我们刚刚是用什么来做库乞乞的动作的?(拍手)那还有什么动作可以代替呢?那配上库乞乞的节奏应该怎么做?(请个别幼儿做动 作)。
  师:既然小朋友们都会了,那我们加大难度,我们来一个一个轮流做动作,我来喊库乞乞的节奏(幼儿轮流做动作)。
  师:现在我来选一个火车头代替老师,我来哼调子,你来做动作。
  师:好!现在请你们站到轨道上,音乐就要响起了,火车头准备好,小朋友们要跟着火车头做一样的动作哦!(音乐响起,游戏开始)
  3、师:在游戏的过程中,我发现一个问题,有些小车厢没有在自己轨道上行驶,跑到了中间了,这样就脱节火车就不能开了哦,还有的火车头没有  把动作做出来,这样是不行的哦!那我们现在再来一次,老师这次不玩,由刚刚的火车头再次带头开火车。(音乐响起,游戏开始)。
  4、师:刚刚小朋友已经注意了老师说的问题了,玩的比之前好多了,现在我要请一些新的小伙伴出来和我们做游戏,把眼睛比起来。
  (拿出铃鼓和沙锤,讲述乐器使用方法),现在请女孩子先来拿乐器,然后男孩子上来拿。
  师:那我们这个乐器应该用在哪里呢?拿乐器应该怎么拿(讲述乐器的拿放),现在我们开始游戏,请小车厢站在自己的轨道上(播放音乐,开始游戏)。
  5、师:在游戏的过程中,有很多小朋友光顾着玩手中的乐器了,忘记看火车头的动作,开火车就不知道怎么开了,我们一定要看好火车头是做了什么动作哦!再来一次,这次你们一定能做的更棒!(再次游戏)。

  (三)结束部分
  师:这次小朋友们已经玩的很不错了,其实小火车这个游戏还有一种玩法,把列车分成两列,对着开。我们把这个游戏留到下次在玩吧,现在我们跟着音乐开着火车回去吧。

  活动反思
  在学习游戏方法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从自己学做小火车,到与同伴合作变成一列小火车,再到学习接开火车的方法,最后通过游戏情境使幼儿的情绪达到高潮,体现出层层递进的教学策略。在活动中,教师将难点前置,既解决了幼儿游戏中可能存在的困难,又使幼儿能反复感受音乐旋律,为幼儿学唱歌曲打下基础。同时,生动的演唱形式提高了幼儿学唱歌曲的兴趣,促进了教学目标的达成。

第26篇、大班音乐活动包饺子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随音乐,基本合拍地做擀饺皮、包饺子的动作,并学习从小圆到大圆的队形。
  2、创编饺子沸腾的动作,表现音乐欢快的情绪。
  3、在表现饺子沸腾的过程中找空的地方,不与别人碰撞。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准备:
  1、熟悉包饺子的过程,注意观察饺子沸腾时的样子。
  2、游戏时用的“大漏勺”一个。场地上贴一个椭圆形(轮廓线)表示“大盘子”。
  3、录音机、音乐磁带、饺子在锅里“跳舞”情景的图片。

  活动过程:
  1、欣赏乐曲,初步熟悉音乐结构。
  2、创编饺子沸腾部分。
  (1)引导幼儿说出包饺子的过程。
  (2)出示挂图,引导幼儿创编小饺子在锅里跳舞的样子。
  (3)教师和幼儿一起听音乐学习小饺子跳舞。
  (4)幼儿听音乐自由表现。
  3、学习擀饺皮部分。
  (1)创编擀饺皮的动作。
  (2)学习由小圆到大圆队形上的擀饺皮。
  4、学习包饺子部分。
  (1)学习包小饺子。
  (2)学习两人结伴包饺子。
  (3)听音乐包饺子。
  5、将动作连起来,完整练习一遍。
  6、完整地做“煮、捞饺子”游戏一遍。

  活动反思:
  《纲要》指出: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让每一位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提高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的快乐,在此基础上,根据幼儿的发展状况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幼儿园大班孩子,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包饺子的过程有了一定的了解。选择孩子熟悉的生活内容,使孩子对此活动更易于感兴趣。因为兴趣是孩子学习的动力。

第27篇、大班音乐活动数青蛙教案反思

   设计思路:
  通过这节课能够培养幼儿的观察意识和动脑思考的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其次让幼儿学习正确运用量词。

  活动目标:
  1. 通过学习,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计数能力,口语表达能力。
  2. 培养幼儿的快速反应能力。
  3. 学习运用量词:一只、一张、四条腿。
  4. 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 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课件、青蛙头饰、响板

  活动过程:
  1. 律动:小蜻蜓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个益虫小客人,你们猜猜他是谁?幼儿猜
  师:我们现在来看大屏幕,看看他究竟是谁?(大屏幕显示青蛙)
  2. 与幼儿一起分析青蛙的样子(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
  师:这只青蛙真可爱呀,还穿着漂亮的小衣服呢,谁能描述一下他长的什么样子啊?
  3. 利用课件逐步增加青蛙的数量,让幼儿学会正确运用量词
  4. 分析儿歌内容,根据内容出示相应的课件图片 师:我们的青蛙小客人肚子饿了,你们想用什么来招待他呀?一定是他最喜欢的才行呢!――青蛙捉害虫不怕累(图片:青蛙捉虫)
  师:你们看这只小青蛙吃饱了多么美啊!(图片:青蛙吃饱摸肚子)小青蛙吃饱了要去运动运动了,你们知道他要干什么去吗?――游泳姿势多么美(图片:青蛙游泳)
  5. 教授儿歌 今天我们班来了这么多的青蛙,我们一起来听儿歌《数青蛙》好不好? 幼儿学习儿歌。
  师:老师有一种新方法来念这首儿歌,小朋友你们仔细听刘老师跟刚才念的有什么不同。 教师拿响板打快节奏念儿歌
  师:你们发现有什么不同了吗? 幼儿答
  师:这个方法好玩吗?我们一起来试试吧!
  6. 续编儿歌
  a.请出幼儿扮青蛙,其余幼儿念儿歌
  b.幼儿讨论续编
  师:哇!你们看我们班又来了一只青蛙,现在有四只青蛙了! 小朋友你们现在自己数一数他们一共有几张嘴几只眼睛几条腿?
  师:小朋友我们现在看大屏幕,看看正确答案是什么?
  师:小朋友你们现在想想来了四只青蛙,这儿歌该怎么编呢?
  幼儿讨论续编
  7. 幼儿随音乐学青蛙跳回家
  师:小青蛙现在要回家喝水了,我们一起来扮小青蛙回家喝水吧(音乐起)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获得了较好的效果,我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选材成功:没有歌词却很有特色音响效果的律动。《数青蛙》配上一首幼儿较熟悉,且有琅琅上口有节奏的儿歌《数青蛙》,使音乐、语言与动作的结合得到最充分的表达,形成一幅青蛙边歌边舞的热闹完美图景。
  2、程序设计:采用声势活动练习→嗓音造型练习→动作造型练习→图谱识记练习→游戏练习的方式引导幼儿一步一步循序渐进地调动原有的经验来学习新知识,使幼儿脑中的旧知识得到激活,进行重新组合与匹配形成新知识。
  3、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始终遵循幼儿音乐活动设计的一个重要原则,即幼儿是音乐活动的主体,活动设计就须从幼儿的兴趣和音乐作品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出发,体现活动设计的灵活性和自主性。

第28篇、大班音乐圆圈舞教案反思

设计思路:
大班下半学期开始尝试性的让幼儿接触各种形式的舞蹈,《圆圈舞》是一种起源与英国的舞蹈,它通过舞蹈中的"问好、握手、交换舞伴"等细节帮助一些陌生的人更快的成为朋友。
新《纲要》中指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我觉得,兴趣是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前提,只有满足了幼儿的兴趣和需求,才能使活动具有生命力,活动才会真正的属于幼儿一、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幼儿的主动性学习。音乐教育作为幼儿得以和谐发展、健康成长的一种重要途径,应激发起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主动性。《圆圈舞》出现于英国乡村舞蹈,肢体动作并不丰富,动作简单、规律、通常都包括交换舞伴的环节,十分简单易学,很适合大班年龄阶段的幼儿,幼儿的兴趣也非常高。
新《纲要》中指出:老师在日常的学习活动中要促进幼儿的主动性学习,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圆圈舞》活动中,教师都让音乐"说话"、让幼儿"说话"、让图谱"说话",引导幼儿倾听音乐并熟悉音乐旋律,从而更好的进行舞蹈的演绎。
活动目标:
1、学习英国民间舞蹈《圆圈舞》,感受4/4拍与3/4拍的交替音乐节拍
2、在音乐舞蹈中感受交换舞伴的快乐
重难点:学习民间舞蹈《圆圈舞》中交换舞伴并向伙伴问好;学看图谱,根据图谱来排列相应的队型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音乐CD、PPT、图谱幼儿前期经验准备:理解图谱中各个图形的含义(如:○代表妹妹;□代表弟弟等)
活动过程
(一)律动进教室--《宾果》(Bingo)CD播放《宾果》音乐,幼儿在音乐伴奏下根据老师手势的暗示,改变队型进入教室。
A队型--1人变2人B队型--2人变4人C队型--4人变2人D队型--2人变1人,围成圆圈【设计意图:律动音乐《宾果》是一首节奏轻快、跳跃的曲子,它不仅能渲染现场气氛,更能帮助幼儿更快地进入音乐带来的奇妙世界,感受音乐的快乐。】
(二)音乐舞蹈《圆圈舞》
1.《圆圈舞》的起源。
--师:"在英国有一种传统的舞蹈《圆圈舞》,它是种神奇的舞蹈,它能让原本彼此不认识的幼儿在跳完《圆圈舞》后很快的成为好朋友,因此人们也叫它《交谊舞》。"【设计意图:通过简单的介绍,让幼儿了解一些关于欧洲等地区的民间舞蹈,拓展幼儿的音乐知识与眼界。】
2.《圆圈舞》的欣赏与音乐解读--师:"听听看,你发现了歌曲里的哪些秘密?"(《圆圈舞》是4/4拍与3/4交替的音乐节拍)--师:"听了这个曲子你的感受是怎样的?"【设计意图:《圆圈舞》的曲式结构是A、B两段体,幼儿可以非常容易地进行区分。但是《圆圈舞》的音乐节拍是有变化的,且变化不明显,幼儿不容易区分,需要在老师的暗示和反复欣赏音乐后才能进行区分。因此,在欣赏音乐环节,需要老师单独"拎"出来,幼儿只有在理解音乐的节拍后才能将舞蹈进行演绎。】
3.《圆圈舞》的图谱队型--师:"看看《圆圈舞》的图谱,你能根据图谱找到自己的位置吗,试试看!"图谱1(即动作分解1)--请幼儿们站成圆圈,一个男孩一个女孩组成一队舞伴。
图谱2(即动作分解2)--女孩手拉手向圆心方向走一个八拍,男孩原地站立。
图谱3(即动作分解3)--男孩向圆心行走一个八拍,行走到自己的女伴左边(位置不变),并将双手从女孩前面伸出。与两边男孩的手相拉,女孩原地站立。
图谱4(即动作分解4)--1.男孩将双手举起并翻到身后去,女孩从男孩双手举起时搭成的"小山洞"中钻过去,但不移动脚步。2.女孩将双手举起并反到后面去,男孩从女孩举起时搭成的"小洞"中钻进去,但不要移动脚步。此时,男孩女孩的双手都在身后且女孩的手在男孩手的上面。
图谱5(即动作分解5)--所有的幼儿都放开手,所有的幼儿向后转身并拉住自己舞伴的手,回到第一个大圆圈的位置。
图谱6(即动作分解6)--回到自己的位置后,舞伴面对面。
图谱7(即动作分解7)--女孩和自己的舞伴面对面并用右手相握,从舞伴的左边想圆圈方向走。
图谱8(即动作分解8)--幼儿们彼此背对自己的以一个舞伴,而面对新的舞伴。
图谱9(即动作分解9)--音乐结束,回到动作分解1开始重复整个舞蹈。
【设计意图:通过图谱即动作分解(PPT)的展示,帮助幼儿更快地学习舞蹈动作和舞蹈队型。】
4.《圆圈舞》视频观看【设计意图:通过《圆圈舞》的视频观看,帮助幼儿更直观地学习舞蹈。】
5.《圆圈舞》完整表演--师:"现在,我们一个个弟弟都是英国绅士,一个个妹妹都是英国淑女,让我们跟随音乐共同跳起这神奇的舞蹈《圆圈舞》。
三、音乐舞蹈出教室--《圆圈舞》
完整播放音乐,音乐舞蹈《圆圈舞》
【设计意图:完整表演舞蹈《圆圈舞》,体验舞蹈的快乐。】
活动反思:
圆圈舞”是大班的一个集体教学活动。本活动中使用的乐曲选自《从头到脚玩音乐》(陈蓉,2009)。我在设计这个活动的时候,思考的是如何改变以往的机械性教学,不仅仅在舞蹈活动中进行队形等重复练习,而且要凸显幼儿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使其通过自己积极的主观努力来学习舞蹈。整个活动分为两个部分:圆圈舞的基本舞步、交换舞伴。这两个部分连在一起教学,对于一个30分钟的活动而言,内容比较多,因此可在实践中进行拆分。
为了凸显幼儿的主体性,在笫二个环节“学习圆圈舞”中借助了图示的手段。在活动过程中,幼儿是通过阅读图示来理解和学习这个舞蹈的,而不是以教师教导为主。教师通过图示的设计引导幼儿阅读并理解圆圈舞的基本舞步。在这里,图示的作用包括:第一,比较直观和形象地呈现队形的变化,如以大圆、小圆和叠加的圆等来表现队形的变化,以及呈现完整队形,让幼儿一目了然;第二,利用线条和颜色来帮助幼儿理解空间的位置和动作。线条表示手拉手,颜色用以区别男孩、女孩,圆点表示朝向、站立的方位。这并不完全是我的原创,而是在《从头到脚玩音乐》这本参考书中的图示上加了颜色区分,以帮助幼儿识别和准确理解队形的变化。其中的一个环节是教师一边播放音乐,一边演示图示,让幼儿观看整个舞蹈队形从头到尾的变化。这一环节的好处是让幼儿在倾听音乐的同时结合队形的变化,自己去建立音乐和动作、队形的联系。不足一是在阅读图示环节中围成圆圈的这一步,应该引导幼儿自己发现站位是否准确,而我只是一味地将幼儿拉到准确的位置上,引导手势做得不好。二是支持引导做得不到位。整个
活动的引导设计应该是:念儿歌(语言)的提示——配上音乐,而在本次活动中没有儿歌,幼儿直接跟着音乐开始学习,在这一点上可以做得更加清晰。另外,没有把握好提要求的时间。教师提要求应该在幼儿做动作之前,比如,有一种队形的变化要求幼儿从中间手拉手围成小圆,再退到大圆,应该事先引导和提示幼儿先放手,然后退到大圆。

第29篇、大班音乐活动孙悟空打妖怪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体验同心协力的同伴关系。
  2、理解有情节的儿歌内容,感受中国传统儿歌连锁调的形式特点,能学会有表情地朗诵儿歌。
  3、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不要跟着陌生人走)。
  4、能够分角色表演。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准备:
  1、响板一个,音乐《一个师傅三个徒弟》
  2、儿歌《孙悟空打妖怪》磁带,唐僧师徒及妖怪(双面)头饰、面具、卡片
  3、《孙悟空打妖怪》相关情节的道具:金箍棒、大钉耙、行李箱、贴绒黑板
 
  活动过程:
  一、组织教学使幼儿安静

  二、通过交谈引导幼儿巩固唐僧师徒的特征
  1、教师故作神秘状让小朋友猜猜老师请来了几位好朋友,他们都是谁呢?然后放音乐《一个师傅三个徒弟》。(声音先小后大)
  2、出示孙悟空面具,然后以他的口吻向幼儿介绍自己――是随师父去西天取经,谁知道孙悟空的师傅是谁吗?
  3、与幼儿互动,根据幼儿的回答一一出示唐僧、猪八戒、沙和尚等卡片,并说出他们各自有什么特征(如孙悟空有金箍棒、猪八戒非常贪吃……)
  4、根据孙悟空的自述引出妖魔鬼怪,让幼儿想一想,为什么唐僧、猪八戒容易上当受骗?孙悟空为什么没有上当?我们小朋友要向谁学习?平时陌生人给你东西吃,要像猪八戒一样贪吃吗?

  三、欣赏儿歌
  (1)、请幼儿自行表演角色动作,放录音机让幼儿听儿歌《孙悟空打妖怪》
  (2)、带上围裙,有节奏地念儿歌《孙悟空打妖怪》,同时按儿歌顺序一一出示头饰
  (3)、听后请幼儿说说这首儿歌念起来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四、教念儿歌
  教师加上身体语言完整地念一遍儿歌,让幼儿跟着老师念

  五、角色表演
  (1)、请几位幼儿分角色表演,让幼儿确定自己扮演的是什么角色,根据儿歌的情节进行表演,没有参加的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念儿歌《孙悟空打妖怪》
  (2)、重新找小朋友将游戏重复1―2遍,加深幼儿印象

  六、结束部分:
  小结:在《一个师傅三个徒弟》的音乐中让幼儿做自己喜欢的动作走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这节课是一节比较成功的教学活动,使幼儿充分发挥爱好从而提升幼儿的兴趣,模仿了主要人物的动作和语言,记住了儿歌的主要内容。
  要注重对幼儿的安全教育,不能一味地模仿惊险动作,不能学习猪八戒贪吃贪睡,更不能把同伴当妖怪。

第30篇、大班音乐活动小老鼠上楼梯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幼儿园《纲要》指出,要用幼儿喜欢的方式表现音乐活动,同时在音乐活动中较给幼儿一定的音乐技能和技巧。幼儿经常对老师弹奏的钢琴曲很感兴趣,他们喜欢跟着老师模仿哼唱乐曲的旋律。有时,他们随意哼唱,并不能准确唱出音符。此活动可以让幼儿更好地感知音阶的音高,感知音阶的强弱快慢,体验不同时值音符的魅力。

  活动目标:
  1、幼儿初步感受音阶上行与下行,感受音阶的强弱快慢。(重点)
  2、尝试表现不同时值的音阶,特别是带附点节奏的音阶。(难点)
  3、积极参与活动,体验音阶游戏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经认识感受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
  2、物质准备:小鼓、楼梯、小老鼠、小熊、大象图片各一,音符图片,音乐。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身势节奏:
  1、师:今天天气很好,你们的心情好吗?怎么样用你的身势动作表现你的心情?
  2、幼儿在老师小鼓的节奏下用身势动作表现节奏,有节奏和强弱变化的多种声势。

  二、引起兴趣,进入活动:
  1、师:一只老鼠到森林里玩,看到一幢房子。小老鼠轻轻的推开门,看到房子中间有着很漂亮的楼梯。走一格楼梯,楼梯就会发出声音do、 re、 mi ……
  2、师提问:这是个会唱歌的楼梯,上楼梯的时候他是怎么唱的?那下楼梯的时候又是怎么唱的?    
  3、你们想不想走走会发出声音的楼梯?(上行音阶、下行音阶四分音符时值),幼儿走音阶楼梯,要求幼儿一个音走一层楼梯。

  三、听听做做,想想玩玩:
  1、师模仿:喵,猫来了。
  2、师:小朋友想想发生什么事情了?怎么走楼梯呢?(八分音符时值)
  3、幼儿快速走楼梯。
  4、听一听,猫走远了,我们轻轻走楼梯。(弱)
  5、师刮奏音阶,请幼儿想想小老鼠发生什么事情了?(摔跤)
  6、师:是呀,小老鼠上楼梯不小心摔跤了。我们小朋友走路、上下楼梯和要注意安全。
  7、师提问:一条腿跛了怎么走路,怎么上楼梯呢?(幼儿讨论)
  8、幼儿练习走后十六附点节奏音阶。

  四、听听音乐,猜猜动物:
  1、师:小动物也来了,小老鼠家里来客人了,看看是谁。
  2、教师模仿走二分音符和全音符时值,请幼儿想想谁来了?
  3、请幼儿分别学小熊和大象,学走二分音符的时值和全音符时值音阶上楼梯。
  4、师:小老鼠家里小动物要开联欢会了,听听他们要表演的音乐。想想老鼠、小熊、大象在什么时候音乐时候出场。
  5、让我们和小动物们一起跳起来吧!

  五、延伸活动:音阶楼梯真好玩,你想让我们幼儿园的楼梯也能唱歌吗,请你走楼梯的时候唱起歌来,让我们的生活都充满音乐。

  活动反思: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幼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爱好音乐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乐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感受和创造。

相关文章

SQL Error: select * from ***_ecms_news where id in(,17954,85317) limit 3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