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物理教案

八年级《水的压强》教案及教学反思

日期:2022-06-20

这是八年级《水的压强》教案及教学反思,是优秀的物理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一、 教学任务分析

  《水的压强》是初中科学第三册第一章《生活中的水》的第四节内容,本章主题是学习有关水的存在及各种性质,第四节安排的是学习水的压强,“压强”概念是本章知识结构的核心,也是生活生产中应用非常广泛的一个概念。这部分知识在解释一些生活现象时也经常用到,又是后面学习浮力、大气压强的基础。为了给学习水的压强知识奠定基础,教材中先安排了压力和固体压强的学习,由固体的压强引伸到液体的压强。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和液体内部压强规律是本节的重点。又由于其他液体的压强与水的压强具有共同的特点,所以,教材同时将水的压强特点推广到其它的液体上。

  本节内容的学习对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学生是刚刚进入八年级,学习思维还只是停留在七年级时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及自然界物质系统结构层次的分类上;而“水的压强”要求学生能够较深入地了解物质间的相互作用,对学生的思维要求明显提高。其次在本节学习中,学生还必须完成两个完整的探究性实验。虽然学生在七年级时已经接触过科学探究,具有了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但本节学习对学生要求的科学探究能力较高,所以教师在学生探究过程中应该给予必要的引导,特别是要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归纳能力。另外,本节内容与现代生活和社会有密切联系,所以以本节内容为载体,适当渗透STS教育也是本节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压力的概念,了解压力与重力的区别。

  2.理解压强的概念,能用压强公式单位进行计算;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并能分析实例。

  3.了解水对容器底部和容器侧壁都有压强,以及压强的大小跟水的深度之间的关系。能用压强计探究水的压强的特点,并由此得出一般液体压强的特点。能利用液体压强的特点解释一些现象。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己动手实验,知道实验是研究问题的方法之一。

  2.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比较、归纳的能力。

  3.感受探究实验的思维程序和控制变量法的实验设计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研究探索科学知识的情感。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引导学生开展实验探究活动,鼓励学生大胆实验。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压力概念与重力的区别;压强概念的建立;液体压强特点。

  难点:应用压强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用压强计探究液体压强特点实验中的实验方案的设计。

  四、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内容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以生活中的实例和学生体验为基础,引入压力和压强的概念。通过学生体验和动画模拟视频演示,梳理压强的知识结构,理解压力、压强以及液体内部压强的知识点。

  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知识与生活和生产实际相结合,加强观察指导,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有关现象,充分体现科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发展为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在了解和认识自然的过程中使学生找到满足感和成功感。学生从生活中已经知道“压力”一词,但是对什么是压力并没有确切的认识。要通过分析一些事例,使学生对什么是压力有明确的认识,另外要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辨析,知道压力和重力的区别与联系。

  本节内容设计要突出的重点是做好两个探究性实验,引导学生开展好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提高自身的科学探究能力,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并且在实验中学会定性分析和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同时通过学生参与探究,相互交流,让学生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合作精神。

  另外,新课程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强调学生是科学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尊重学生原有的知识,让学生通过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来学习,使学生从自己的经验中学会认识并构建自己的认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六、教学资源与器材准备

  玻璃缸、沙子、砝码2个、压力小桌、三角尺、压强计、一杯清水、一杯浓盐水、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设计及意图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第1课时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观察现象:学生观看约翰.墨累的模拟实验动画视频。

  提出问题: 1.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2.这是怎样造成的呢?要知道原因,就要学习压力和压强的知识。

  二、新课教学

  1.压力

  活动 手对瓶子的压力。

  讨论 压力是怎样产生的?分别作用在物体的哪个位置?方向如何?

  分析 1手指按瓶子:手与瓶子相互挤压,手的压力作用在瓶的表面上,并与接触面相互垂直。

  2压路机压地面,滚筒与地面相互挤压,压力作用在地面上,并与地面垂直。

  3钳子夹核桃,钳子与核桃之间相互挤压,压力作用在核桃壳上,并与核桃壳表面垂直。

  (1)建立概念

  阅读压力的概念并思考归纳

  1.概念:物体之间由于相互挤压而产生的力

  2.成因:物体间由于相互挤压而产生的。

  3.作用点:在受力物体的表面上。

  4.方向:与受力物体的表面垂直,并指向受力物体。

  (2)深化概念

  【思考】压力是不是一定由重力产生呢?

  多媒体展示几种不同情形的图(水平面上、斜面上或压在墙上),比较压力和重力的区别

  产生原因

  方向

  大小

  作用点

  重力

  地球的吸引

  竖直向下

  G=mg

  重心

  压力

  相互接触且有挤压

  垂直于接触面且指向受力物体

  由施力物体决定(在水平面静止时:F=G)

  受力物体表面

  拓展 下列各种情况下物体所受到的压力:

  2.压力的作用效果

  多媒体展示课本图1-24,学生讨论,归纳得出:压力的作用效果就是会使物体的表面产生凹陷的效果。

  观察现象:播放雪地中步行人和滑雪者视频,观察他们经过的路径痕迹。

  提出问题:让同一个人在雪地里分别进行步行和滑雪活动,步行的时候却陷进雪地里。步行和滑雪时对雪地的压力差不多, 原因只是滑雪板的面积比鞋底的面积大得多,所以两种活动中产生的效果不同。那么压力作用的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

  提出问题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猜想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不难猜到跟压力的大小有关,还跟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制定计划、设计实验 教师指导学生利用现有器材(玻璃缸、细沙、砝码2个、压力小桌、三角尺)按课本图1-25实验所安排的三个步骤设计实验,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为了检验这两个猜测,涉及两个比较:一是控制受力面积不变,改变压力的大小,看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关系;二是控制压力的大小相同,看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受力面积的关系。(控制变量法)

  实验步骤:

  (1)把细沙均匀铺在玻璃缸里,厚度8厘米左右。

  (2)把压力小桌正放在沙面上,分别加一个和两个砝码,用三角尺测出桌子陷入沙子的深度。

  (3)把压力小桌倒放在沙面上,加两个砝码,用三角尺测出桌子陷入沙子的深度。

  结论 比较a、b可知: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比较b、c可知:压力大小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小结 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压力越大,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压强

  1定义: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提问:要比较压力作用的效果,不能只看压力的大小,也不能只看受力面积的大小,而要同时看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这两个因素。要看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大小。谁能从定义来说出压强的计算公式?

  2公式:压强=压力/受力面积 P =F/S

  式中压力F的单位是 牛 ,受力面积S的单位是 米2 ,压强P的单位是 牛/米2 ,它的专门名称为 帕斯卡 ,简称 帕 ,单位符号为Pa ,常用的压强单位还有百帕、千帕、兆帕。1帕= 1 牛/米2。

  3了解帕的大小:帕斯卡是一个很小的单位,1帕约等于 对折的报纸对桌面 的压强。一块砖平放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约为 1000多 帕,20帕表示的意思是 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20牛 。

  实践:手指压铅笔两端,两个手指的感觉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请用刚刚所学的知识来回答。

  三、巩固与练习

  例题教学:课本P15的例题。

  第2课时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观察现象:在结冰的湖面上行走,突然发现脚下的冰即将破裂,

  此时的你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呢?

  学生讨论:赶紧逃跑;呆在原地不动,等待救援;在冰面上爬行到安全的地方……

  教师充分肯定学生的活跃思维,但对正确的做法暂不说明,并告诉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就可以知道正确的做法是什么。

  二、新课教学

  1. 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由于压力的作用效果(即压强)跟 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 大小有关,在生活和生产实际中,有时我们希望压力产生的效果明显一些,而有时我们却希望压力的产生效果不明显较好。那怎样来增大压强或减小压强呢?

  (讨论)我们可以采用哪些方法来增大或减小压强?

  结论: 增大压强的方法:① 增大压力 ;② 减小受力面积 。

  减小压强的方法:① 减小压力 ;② 增大受力面积 。

  (讨论)课本p16各图所示的物体各是采用什么方法来改变压强的大小的。

  (1)图1—29,菜刀 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 ;

  (2)图1一30,耙子 通过减小受力面积同时增大压力来增大压强 ;

  (3)图1—31,橇式起落架直升机 通过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 ;

  (4)图1—32,骆驼宽大的脚掌 通过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 。

  (讨论)同学们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增大和减小压强的事例?讨论后相互交流。

  2.压强知识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科学情景:二万五千里长征时,红军战士经常要爬雪山、过草地。假如你是一名红军战士,在过草地时,不幸双脚陷入沼泽地中。此时可以用什么办法如何脱身,走出沼泽地?

  归纳:可以从减小压强的方法入手分析。因为减小压强的方法有减小压力和增大受力面积两个方面,因此可以采取的具体做法为:①尽可能扔掉身上不太重要的物品来减小压力;②改走为爬或滚来增大受力面积。

  (同学们能够理解在结冰的湖面上行走,突然发现脚下的冰即将破裂,接下来应该采取的措施是:在冰面上爬行到安全的地方。)

  3. 利用压强公式P =F/S进行计算

  利用压强公式进行计算时应注意以下三点:

  1公式中的F是压力而不是重力。当物体放在水平支持面上静止不动时,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在数值上正好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这时应写明F=G,再用公式计算。

  2公式中的S是受力面积,而不是物体的表面积。当两个物体相互接触产生压强时,应以小的且是实际接触的面积作为受力面积。

  3计算时,还应注意单位的统一。力的单位一定要是牛顿,受力面积的单位必须是米2。如果不是米2,一定要先换算成米2。

  三、巩固与练习

  例1 有一棱长为10cm、重为12N的正方体,放在面积为1m2的水平桌面中央,求物块对桌面的压强。

  例2 某沼泽地能承受最大压强是104Pa,一台20t的坦克每条履带触地面积是2.0m2,要使它能安全通过沼泽地,还应使每条履带触地面积增加多少?

  第3课时

  一、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提出问题:放在水平面上的固体,由于受到重力作用,对支持它的物体表面有压强。液体也受到重力作用,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能流动,盛在容器内对容器底部、侧壁和内部有没有压强?如果有压强,会有什么特点呢?

  二、新课教学

  1. 水对容器底部和侧壁的压强

  活动:如图所示,在一段塑料管的下端和侧壁的出水口上蒙上橡皮膜。

  1将水注入下端蒙有橡皮膜的塑料管中,仔细观察橡皮膜的变化;随着注入的水的增加,橡皮膜又有什么变化?

  学生思考并交流,得出结论: 水对容器底部有压强,深度增大,压强增大 。

  2将水注入侧壁蒙有橡皮膜的塑料管中,并不断注入水,仔细观察橡皮膜的变化。

  学生思考并交流,得出结论: 水对容器侧壁也有压强,深度越大,压强越大 。

  2、水的内部也存在压强

  回想前面讲过的约翰.墨累的实验以及自己在游泳时胸闷等感受,得出水的内部也存在压强。

  那么水内部的压强有什么特点呢?我们如何通过实验让水内部压强的效果表现出来呢?

  探究:研究水内部压强的特点

  提出问题 水的压强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

  建立假设

  水内部的压强可能跟 水的密度 有关,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水内部的压强可能跟 水的深度 有关,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

  水内部的压强可能跟 水的重力 有关,随重力的增大而增大

  水内部的压强可能跟 水的形状 有关

  水内部的压强可能跟 方向 有关

  设计实验 怎么样比较水的压强大小呢?——压强计

  观察压强计的结构:装有橡皮膜的金属盒、装有红色液体的U形管、刻度板、连接U形管和金属盒的橡皮管。

  了解压强计的原理:当橡皮膜上受到力的作用时,U形管中左右液面会出现高度差,而且受到的力越大时,高度差也越大。压强计的原理是当压强计一端金属盒上橡皮膜受到挤压时,U形管两边液面出现高度差,压强越大,两边液面高度差也越大。

  制订实验方案:让学生在组内讨论,再互相交流。提出操作步骤,设计实验表格

  橡皮膜朝向

  金属盒所在深度/cm

  压强计U形管两液面的高度差/cm

  朝上

  朝上

  朝上

  朝下

  朝侧面

  交流实验方案并做及时的记录。

  得出结论 水的压强特点:水的内部存在着压强,水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水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

  推广和深化 一般液体的压强和水的压强特点一样。

  液体压强除了和高度,方向有关,还和液体本身的什么有关呢?如何用实验验证液体的压强跟密度有关?给你一杯清水和一杯浓盐水,怎样设计实验?怎样操作?要有什么现象才支持你的假设?

  实验:同一高度,同一方向,清水和浓盐水压强大小的比较。得知在不同的液体的同一深度,密度大的液体,压强较大。

  小结 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一切液体的内部都存在着压强,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液体的压强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3.STS教育

  为什么市场上的带鱼没有一条是活的,全都是死的,就连刚捕捞上来的带鱼也是死的。要求学生查阅图书馆资料或上网查询有关资料并与同学共享。

  三、巩固与练习

  1.如图是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实验(三个容器中都装有酒精),能得出的结论是: 。

  2.为了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部分同学提出如下猜想:猜想1:液体内部压强,可能与液体的深度有关。 猜想2:同一深度,方向不同,液体的压强可能不同。 猜想3:液体内部的压强,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1和猜想2,他们用压强计研究水内部的压强,得到数据如下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深度(cm)

  3

  3

  3

  6

  6

  6

  9

  9

  9

  橡皮膜的方向

  上

  下

  侧

  上

  下

  侧

  上

  下

  侧

  压强计内液面高度差(cm)

  2

  2

  2

  5

  5

  5

  8.2

  8.2

  8.2

  (1)请你分析实验数据并回答:为了验证猜想1,应选序号为_______的实验数据;猜想2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 。

  (2)为了验证猜想3是否正确,在上实验的基础上,请你设计实验探究方案后写出实验步骤:

  四、作业

  假如液体内部没有压强,我们的生活将会变成怎样?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并把你的想象写成一篇小文章。

  形象的动画视频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的奥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以生活中的情景为例,让学生体验压力,从而拉近了学生与所学知识的距离,体现了科学知识是来源于生活的。

  通过对比,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在对比中进行学习,更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从生活进入科学,从而激发学生求知欲,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培养学生猜测、发散思维和想象的能力。

  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验证猜想,并且渗透科学探究中的一个重要方法——控制变量法,从而使设计的实验能排除干扰因素保证实验的科学性。

  由定义自己得出公式,对压强概念的认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感受压强,并且进一步去理解压强。

  通过学生出现的错误做法,强调应用本公式要注意单位的统一。

  在课堂中设置悬念,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三个讨论题,构成解决问题的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在抽象的水平上讨论,目的在于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导向;第二个层次让学生具体分析实际事例,目的在于使学生从抽象的认识上升到具体的认识;第三个层次将教科书的实例再作推广,目的在于丰富和扩大学生的认识,培养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产生活中去,才能真正体现学习科学的价值,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生出现的错误,及时掌握学情,并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和交流思想的空间,使学生多一些自由的体验,在体验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整个探究过程中更强调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而不是盲目的赶课时。使学生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处于主动,发挥主体地位,同时也在知识的获得过程中充满成就感。

  怎样采用控制变量法来验证影响液体内部的压强的因素呢?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表格来记录实验数据,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学生做出各种答案,大家一起参与找错、议错、评错、赏错,让学生在纠错改错、评错赏错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成功和快乐。

  八、反思与评析

  在本节内容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实验的探究兴趣很高,对水的压强规律的理解也比较完整,但从课堂提问以及作业的完成情况分析学生对压力压强的一些知识点掌握的不够扎实,比如还是有部分同学不能熟练掌握压力、重力的区别与联系;另外压强的计算又是一个问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有待提升。

  新课的设计在各个环节的衔接上比较流畅,学生比较容易接受这种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但在教学中对于例题、练习的处理上时间有些仓促,应当多给学生一点时间巩固新知。

  探究教学的根本目的不在于某个知识的获取,而是要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通过探索科学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科学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培养了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和良好的思维习惯。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