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20
这是《功和能》的反思,是优秀的物理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一、能的转化因为功——过程的功与状态的能
1.功的概念,定位在“认识”水平上。由于功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要认识必须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所以,关于功与能的关系要渗透到物理教学的各个部分去。做功的过程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属“了解”的层次。在初中阶段,更多是实例去领悟,不在定义上纠缠。
2.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属于体验性目标“经历”水平;“电功率与电流和电压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计算”,属“理解”水平;凡“理解”水平,教学中,要通过实验探究,才能真正地理解。所以,此处不要直接从电功公式推导出电功率的公式,而要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分析电功率与电流和电压的关系,从而得出电功率的计算公式,一来突出了探究过程,二可以进行实验技能的训练,加深了对电功率的理解。同样,就属于 “理解”层次的“能区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如法炮制。
3.物理课程标准中,为何没有将焦耳定律列入主题?那个属于“了解”水平的“知道在电流一定时,导体消耗的电功率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原因是本主题已涵盖了焦耳定律的内容。
4.物体在下落的过程中,重力做功导致势能转化为动能。逆向思维:当物体机械能发生转化的过程中,就一定是机械功的结果。类比思维:当电能发生转化的过程中,也一定是某种功的结果。它应该叫做电功。推理:所有能量的利用,都必须通过转移或转化的途径,电能也不例外。
二、感悟知识的从未离开观察实验和理性思考
5.电功率的教学是体验物理公式分析方法和控制变量方法的具体应用如”观察电器铭牌上的参数”,是采用表象的手段入手,可以从“视图提问”、“启发表象”、“实验探究”、“分析论证”四个方面来完成。最后借助电功概念引出电功率的表达式。
6.灯泡亮些意味着什么?这个问题学生回答不困难,怎样比较电器消耗电能的多少的方法?学生很难回答。因此,类比速度概念的建立,利用“比值方法”启发学生建立电功率的概念,认识它的表达式和电功率的单位。
7.“探究灯泡的电功率跟哪些因素有关”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除了让学生回忆科学探究中的几个基本要素以外,为控制教学时间,可分组进行,一组做控制电流不变,两个灯泡串联实验,一组做控制电压不变,两个灯泡并联实验,分组汇报实验结果。因为两组学生汇报不同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而学生归纳总结的过程就是分析论证的过程。
8.教材中多处出现“精确实验表明”,所谓精确实验,就是在实验中取更多的数据进行分析。在电功率的教学中,在电压相等时,电功率跟电流成正比;在电流相等时,电功率跟电压成正比。这样就可以用乘积的方式来定量电功率,表达式P=UI。同时明白:物理学中用乘积的方法是量度物理量的一种科学手段。这也是分析论证与实验验证的意义所在,因为,感悟知识的从来离不开观察实验和理性思考。
三、方法指导永远比给传授知识更重要
9.双刃剑:焦耳定律内容之后,要组织学生交流讨论电热效应的利和弊,以及怎样趋利避害。在这里向学生渗透事物的两面性辩证观点是很有意义的,这也是课标的要求。
10.矛盾论:学生进行推导得出电功率的P=I2R和P=U2/R两种表达式,似乎矛盾。分析:在通过导体电流相等的条件下,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阻成正比;在导体上的电压相等的条件下,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阻成反比。可见,电热效应跟电阻之间的正、反比关系是有条件的,它们并不矛盾。
11.望文不生义:额定电压下,灯泡实际消耗的功率叫做额定功率,不在额定电压下灯泡实际消耗的功率叫做实际功率。“实际功率是实际消耗的功率,额定功率不是实际消耗的功率”想当然是错误的,它们都是实际消耗的功率,只不过一个是在额定电压下消耗的功率,一个是在非额定电压下消耗的功率罢了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