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20
这是八年级上《大气的压强》说课稿,是优秀的物理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第二章第三节《大气的压强》。
本章的主旨是学习大气的相关知识,这一节的内容是在继大气层、天气和温度的学习后,对大气的又一重要特性——大气压强的学习,除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大气外,同时也是对第一章液体压强知识的补充。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充分感受和体验大气压的存在,了解证明大气压存在的方法,最重要的是可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而现阶段学生的学习状况是:初中生的思维活动大多属于以生动的自然现象和直观实验为依据的具体的形象思维,研究的方式也主要是从日常生活现象和实验出发;在思维训练方面是形象思维多于抽象思维,静态思维多于动态思维:所以他们的学习特点是重视知识的定性分析和实际应用,强调实验研究。
针对这种情况,我提出的对策是:加强直观教学,通过大量的实验和事实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兴趣,引领学生观察、思考、分析、讨论、交流、评价,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知识。
根据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一、知识与技能
(1)能举例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现象和生活实例,并能用大气压解释有关现象;
(2)可以说出标准大气压的数值,知道其测量工具;
(3)了解气体和液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并能用这一关系解释有关生活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观察跟大气压有关的现象,感知大气压的存在;
(2)经历演示实验的操作,讨论交流,体会气体和液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定性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用大气压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现象,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喜爱,并对科学产生亲近感;
(2)通过了解大气压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在学习中让学生亲身实践,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其科学探究精神。
本节内容的教学重点及其教学策略。
教学重点是:确认大气压的存在,感知气体和液体流速与压强的定性关系,并会用相关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教学策略是:通过课堂实验演示、多媒体课件展示以及学生动手参与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体验获取信息,从多个角度来感知。
第二,教学难点及其教学策略。
难点主要是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喜爱,并对科学产生亲近感。
采用的教学策略是,课上涉及的实验尽量取材简便,现象明显,贴近生活,从而来攻克难点。
本节课程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实验法、探究法。
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是这样设计的:首先由教师讲述,用类比方法引入新课。
地球周围包围着厚厚的大气,它也像液体一样受到重力的作用,而且能够流动。已经学过液体内部各个方向都有压强,那么大气内部会不会也有压强呢?
学生猜测可能有,但容易产生疑问,人为什么感受不到?
然后由教师做演示实验,让学生自己来感知。
在本节课新课内容的教学设计中,我主要介绍部分教学的处理过程。
1)知识点以实验结论形式呈现
通过两个演示实验的明显现象:
1、一个玻璃杯里装满水后盖一张稍厚的纸,用手按住,将杯子倒转过来。当放手后,发现这张纸不会掉下来; 2、给空矿泉水瓶加满热开水,再倒掉重新拧紧瓶盖,结果发现瓶凹陷进去。
总结出我们可以感知大气压强的存在,并给出大气压强的定义。
2)衔接处理:讲述马德堡半球的故事,并由学生现场参与演示实验,用来感知大气压的大小。提出问题,大气压到底有多大?(衔接)引出托里拆力实验,给出大气压数值。
3)学生探究活动:再来感知一下神奇的大气压——开展活动:由学生自己做实验:向两张纸条间吹气和朝漏斗里的乒乓球吹气,观察现象归纳结论。(教师适时提醒)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