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19
这是第一节《压强》的教学反思,是优秀的物理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节《压强》,是学生学习了前两章有关力学基础知识的延续,又是学习后面浮力有关内容的基础。本节内容的重点是压力概念和大小,压强概念、单位和计算,难点是压力概念和大小,受力面积确认和压强概念的理解。
压力、压强是生活和生产中应用广泛的概念,同时在解释一些自然现象中也经常用到。但是由于本节知识需要综合运用力、二力平衡等知识,思考有关问题解决有关现象时需要一定的分析表达能力,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我在教学中加强了生活实例和科学探究活动,在活动中,一方面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体验、交流合作,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另一方面在活动中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设计实验、观察现象、收集证据,合理进行解释的科学探究能力。
对于压力概念的提出,我以人站在沙地上,沙子发生形变的事例;以小桌压在海绵上,海绵发生形变的演示实验为例,让学生从共同点归纳压力的概念。再通过学生生活中有关压力现象的举例来认识压力。压力的大小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内容,物体水平放置、竖直放置和斜面放置,压力大小和重力大小的关系均有差异。考虑到作为新授课,教学中重点提出了水平情况,简单提了竖直情况,斜面情况未进行讲解,以免增加学习难度。
理解压力是为了进一步理解压强的概念,而压强的概念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陌生。考虑到影响压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因素,所以通过实例分析:让一名学生分别用手指轻压和重压同一个铅笔尖,再同时用两个手指分别压铅笔完整的一端和铅笔尖,从产生的现象出发,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谈谈感受。接下来,我又让所有学生做相同的实验,同时让学生体验并比较手指凹陷的程度,从而帮助学生直观感受这两个因素的影响。
然后,我向学生提出了探究的问题: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哪些?学生建立猜想,各小组利用教师提供的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方案。为了进行实验,我每一个小组都准备了一套实验器材。活动前,我强调了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方法——控制变量法,以减少设计难度。接着派两个小组成员上台实验演示讲解,师生归纳总结,得出科学结论。这样便顺利提出了压力作用效果用一个物理量——压强来表示。学生对于压强的单位比较陌生,为了让他们有直观的体会,我把一张报纸平放在桌面上,告诉他们报纸对桌面的压强是0.5帕,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对帕斯卡这个单位有感性认识,又可以体会它是一个很小的单位。压强的计算通过例题进行示范,提醒学生计算中要注意单位的换算。最后我在教学中设计了有关砖块平放、侧放和立放时压力和压强的比较,砖块横切后压力和压强的变化,以及压强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题目,以检测学生对压强知识运用的情况。
回顾整堂课,教学思路比较清晰,对概念的理解创设了多个活动,而且开展顺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高,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兴趣,提升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知道了压力的概念,压力的方向与接触面垂直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两个因素有关,理解了压强的概念、计算公式和单位,能够用压强公式进行运算。科学探究活动提供了和谐的情境,学生在交流和总结的过程中获取知识的同时,能用所学的知识分析简单问题,培养了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从而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课后,通过教研组其他教师的建议和帮助,我认识到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在许多方面需要改进,比如:
1、在教材分析中,对于压力大小的讲解花的时间过少,可以增加物体不同放置情况下
的压力大小比较,适当的知识拓展有利于一些优秀学生的有效学习。
2、教学流程中有些细节设计需要完善改进,比如展示图钉按进墙壁的图片,墙壁变形
不明显,如果教师亲自实物演示效果会更好。教师提供实验器材时,应该对器材进行具体介绍和展示,对探究开展有帮助。在实验演示时,没有考虑到后排学生的可视情况,应该将实验器材位置放高,这样展示就清晰明了了。
3、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中,最后的压强知识应用跟第二课时更为贴切,这里可以先不做补充,在本节课可适当再增加压强的公式运算,帮助学生更好掌握压强概念的知识。
这次的教研活动不但给我一次锻炼的机会,更多的是教研组成员的帮助和提点使我在教学上受益匪浅。科学教学是知识联系生活的过程,也是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中要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帮助学生开拓思维,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意识和交流合作、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