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设计一等奖

如何审题立意一等奖教案

日期:2022-05-15

这是如何审题立意一等奖教案,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如何审题立意一等奖教案

如何审题立意一等奖教案第 1 篇

一、文本分析

审题就是审查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立意就是确立最主要的思想内容。认真审题、恰当利立意,才能确保写作符合要求,不跑题、不偏题,也才能有效组织材料,合理安排文章结构。审题立意是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写作训练主题,是第三单元写作训练主题“谋篇布局”准备,是与第三单元训练主题一脉相承的。

二、学情分析

经过两年半的写作实践,学生已基本掌握了审题立意的方法,但是学生的审题立意是零散的,不成系统的。因此此次审题立意需要把学生零散的审题立意知识和经验整合,使其更有条理、更系统。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审题立意的要求。

2.掌握不同类型写作题目的审题立意方法。

3.能够根据审题立意的结果,按要求完成写作活动。

四、教学难点

掌握不同类型写作题目的审题立意方法。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审题立意非常重要。认真审题,恰当立意,才能确保写作符合要求,不跑题,不偏题,也才能有效组织材料,合理安排文章结构。

(二)一般命题作文题目的审题立意训练

1.请同学们根据要求填写下列表格。表格填写结束后,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合作丰富立意,选代表发言。

图片

2.学生发言交流,老师进行点评和指导。并明确表格内容。

图片

3.老师提问:请同学们依据以上表格,总结有限制条件的作文题目的审题立意的方法。

明确:把握题目中的限制条件,明确选材的范围,进而确立中心思想。

(三)比喻性题目的审题立意训练

1.请同学们根据要求填写下列表格。表格填写结束后,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合作丰富立意,选代表发言。

图片

2.学生发言交流,老师进行点评和指导。并明确表格内容。

图片

3.老师提问:请同学们依据以上表格,总结比喻性题目的审题立意的方法。

明确:明确题目的比喻意义,根据写作者所选定的意义为它匹配恰当的题材。

(四)给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训练

1.(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到第41页写作实践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提示,完成下列表格。表格填写结束后,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合作丰富立意,选代表发言。

匆匆赶路的猫头鹰遇到斑鸠。斑鸠问它:“你要到哪儿去?”猫头鹰回答:

“我打算搬到东方去。”斑鸠不解地问:“为什么呢?”猫头鹰说:“这里的人都

讨厌我的叫声。”斑鸠说:“你只要改变自己的叫声就可以了。如果不改变你的叫声,即使到了东方,还是会惹人讨厌的。”

图片

2.学生发言交流,老师进行点评和指导。并明确表格内容。

图片

3.老师提问:请同学们依据以上表格,归纳材料作文题目的审题立意的方法。

明确:

(1)分析、归纳材料的基本意义

(2)从不同的角度深入解析材料的意义,在各种层面上与所积累的材料相结合,得出一个或多个具体认识,选定其中一个,作为文章的中心思想。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进行了一般命题作文题目、比喻性题目、给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训练,并归纳了三类作文题目的审题立意的方法。希望同学们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有意识地运用今天这节课学到的审题立意的方法,确保写作符合要求,不跑题、不偏题。

把握题目的限制条件,明确选材的范围,确立中心思想

(六)板书设计

图片

(七)作业

请同学们对下面三个作文题目进行审题立意。

题目一

学习本单元,你认识了孔乙己、奥楚蔑洛夫、何满子、一丈青大娘、何大学问这些鲜活的人物,你想对他们说写什么呢?请你中选择一个,以“给×××的一封信”为题,说说你的心理话,表达你的所思所想。

题目二

阅读下列对孔乙己、奥楚蔑洛夫的评论,从中选取一个,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谈谈你对这一人物的看法。不少于600字。

孔乙己

1.“贫贱而悲惨的“多余人”,失去人的尊严与资格,被社会所耻的下层知识分子。”——美学家刘再复

2.“值得同情与焦虑的,有着悲剧性、荒谬性地位和命运的知识分子。”——北大教授钱理群

奥楚蔑洛夫

1.一个灵魂丑恶,面目可憎的沙皇走狗。

2.一个溜须拍马、谄上欺下、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小人。

题目三:小说往往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社会生活。小说中人物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

常常能折射出世态人情和时代风貌。读了《孔乙己》你有什么感想,请以“可悲可叹的长衫”为题写一篇读后感。

第二课时

(一)用PPT出示上节课留为作业的三个作文题目,分小组讨论作文题的审题立意(学生分为六组,每两组讨论一个作文题目)组内修改,推选代表进行分享交流。

题目一

学习本单元,你认识了孔乙己、奥楚蔑洛夫、何满子、一丈青大娘、何大学问这些鲜活的人物,你想对他们说写什么呢?请你中选择一个,以“给×××的一封信”为题,谈谈你对他的看法。

题目二

阅读下列对孔乙己、奥楚蔑洛夫的评论,从中选取一个,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谈谈你对这一人物的看法。不少于600字。

孔乙己

1.“贫贱而悲惨的“多余人”,失去人的尊严与资格,被社会所耻的下层知识分子。”——美学家刘再复

2.“值得同情与焦虑的,有着悲剧性、荒谬性地位和命运的知识分子。”——北大教授钱理群

奥楚蔑洛夫

1.一个灵魂丑恶,面目可憎的沙皇走狗。

2.一个溜须拍马、谄上欺下、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小人。

题目三:小说往往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社会生活。小说中人物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常常能折射出世态人情和时代风貌。读了《孔乙己》你有什么感想,请以“可悲可叹的长衫”为题写一篇读后感。

(二)老师进行指导,针对其问题进行探讨,学生修改完善审题立意。

图片

(三)写读后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适当引述。

2.感受力求深入。

3.联系阅读积累及生活经验。

(四)请同学们选择一个题目,写一段200字的精彩片段。

(五)交流精彩片段,学生点评、老师点评指导。

(六)作业

课下完成整文写作,主题鲜明,条理清晰,内容充实600字以上。

(七)板书设计

如何审题立意一等奖教案第 2 篇

写作 审题和立意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1、让学生学会如何根据所给的文题审题。2、了解立意的三种方法。3、提高对人生的品味与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体会隐含在文题字面后的含义。2、怎样才使学生把握材料所透视出来的

意思,以便确立较为深刻的主题。

教学准备:写作素材,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审题立意的重要性

  我们学过《香菱学诗》,其中,黛玉教她:写文章最关键的是立意。审题立意是作文的一项基本功。学生在作文中只有正确理解了题意,并按照题目的要求去构思,才有可能写出符合题意的作文来。审题正确,是写作成功的先决条件。审题不准,就会“偏题”“跑题”。

文题的分类: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

二、什么是审题、立意?

所谓审题,就是了解题目的意义、范围和要求。审题的过程就是确定文章的体裁、题材、中心和写法的过程。

所谓立意,就是确定文章的主题(中心思想、中心论点), “意”就是作者思想感情和写作意图在文章里的集中体现。

立意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作文的成败,立意是否

新颖、高远、深刻是拉开作文档次的一个关键。

审题与立意密不可分,审题是立意的前提和基础,立意是审题的拓展和细化。

三、各类文体的审题要领:

(1)命题作文。例:《长大的感觉》。

(2)半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是指只给一半题目,另一半由学生自行确定,如《 其实很简单》等,要领是先补充完整题目,然后作文。这类作文比命题作文的限制要少,题材也就相应地宽得多,其审题立意的要领同命题作文相同。

(3)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必须依据所给材料进行。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基本方法是中心升华法。运用这种方法审题立意时,不论所给的材料是记叙性的、议论性的、说明性的,还是寓言、漫画等,均应先读懂材料,然后在正确概括材料中心的基础上,再根据材料的中心提炼、升华。如《画蛋》的材料中心是:达·芬奇成长是因为他在名师教导下打下坚实基础和坚持不懈勤学苦练的结果,为此,就可依据这个中心提炼升华出名师出高徒、天才出于勤奋、勤奋出成果等的立意。以新材料为主,扣住原材料。

(4)话题作文。内容在话题范围内就行,对立意没有限制。跟材料作文相比,话题作文的审题难度较小。

四、审题要审定什么?

  (一)审定体裁。体裁不同,写法各异。审题的第一步要审定这个题目应为哪种体裁。如果把记叙文写成议论文,或者把议论文写成记叙文,写得再好,也只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终究不及格。那么,如何从题目中考虑并审定文章的体裁呢?一般来说,题目中有“谈”、“评”、“论”、“议”、“……的看法”、“……的启示”、“从……说起”这一类字眼的,都应写成议论文;题目中有“忆”“记”等字眼的,大多是记叙文;有“颂”、“赞”、“唱”等字眼的,应写成抒情散文。但是,有的题目没有明显的标志。如《立志成才》、《小事不小》、《课间十分钟》、《上学路上》等。像这类题目,我们一是依据要求的内容去判定体裁,二是试着加“标志”。例如《立志与成才》、《小事不小》之类题目可加“谈”“说”;《课间十分钟》、《上学路上》之类题目可加“记”“忆”,这类标志加上以后,题目的文体特征就显示出来了。如果我们经常有意识地对学生加强这方面的练习辅导,学生作文时,就不会因体裁不明而“跑题”。

(二)审定范围。在确定文章体裁的同时,要审定要求的写作范围。有时题目对时间、空间、写人、记事,数量、景物,或说明,或抒情等都有明确的范围,弄错或弄不准,都会使作文失分。因此,要反复推敲,确切掌握。例如《暑假生活二三事》,这个题目明确规定了时间:暑假;内容:记事;数量:二三事。至于空间这个题目没有规定,只要是发生暑假生活中的事情,不论在学校、家庭或社会,都可以写。又如《我在新学期里》,这个题目要求从“新学期里”选材,写出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进步。还如《当我走进考场的时候》这个题目,时间范围很小,只能写“走进考场”这段时间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如果从领到准考证时写起到发通知书时止,显然超过了题目所要求的时间范围。

(三)审定中心。有的题目中心鲜明突出。如《谈勤奋学习》,很明显,“勤奋学习”就是中心,而中心的中心,乃“勤奋”二字,这也是题目关键所在。如果动笔前对“勤奋”二字审得好,领会得深,那么,就可以从横的方面紧扣题目中心,点出勤奋就是持之以恒,锲而不舍,而决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勤奋”就是要刻苦,顽强,遇到困难不畏缩,碰到疑难不放过,遭到挫折不灰心。也可以从纵的方面紧扣题目中心,点出勤奋来自对祖国的热爱,对未来的责任感和迫切感等等。防止对“勤奋”这一关键词一笔带过,而大谈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四)审定人称。文章采用第几人称,应因题目而定。一般记事写人的文章可以用第一人称(“我”、“我们”),也可以用第三人称(“他”、“他们”)。议论文多用第一人称(“我”),有时为表达这种观点不是个人或文章代表集体,则用“我们”。诗歌、散文,则一般用第一人称。总之,文章用什么样的人称是很讲究的。在一篇文章里,人称必须统一,这样才能避免混乱。

(五)审定寓意。

有些题目,不能仅仅从字面上去理解。要理解题目的关键词语,领会其言外之意。比如《路》、《蜡烛》、《青松》、《那一刻,我长大了》、《寻找》、《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等等。像这类题目,往往包含着引申、比喻或象征意义。如果审题时考虑到题目的寓意,就可以展开丰富的联想,运用发散思维选材。

比如《路》这个题目,它可以是走的路,也可以是攀登科学高峰的路。可以从一条具体的崎岖小路,拓宽为拖拉机路,再发展为公路、铁路,以此反映家乡在改革中的变化。也可以从无路到有路,暗示勇于开拓、勇于实践的重要,阐明只要指导思想正确,方法对头,有决心,有毅力,事就能办好,路就能走通。

五、立意的要求

正确:让读者受到教育、启发和鼓舞。

明确:只有一个主题,中心突出。

深刻:有思想深度,能充分揭示事物的本质与规律。

新颖:新的观念、新的见解、新的思考角度,给人新的启迪、新的联想。

六、立意的常用方法:以小见大法、深入挖掘法、角度新颖法

如何提高立意水平?

丰富生活阅历、拓宽知识面;培养敏锐的洞察力;关注社会热点;勤于思考。

七、话题作文的审题方法

1、话题作文的题型组成构件一般包括“导语”“话题”“要求”三个部分。审题时要对这三个部分仔细阅读,明确试题的要求。例如导语中的提示、对字数、文体、写作方法的要求等。(举例说明)

材料作文的题型组成构件包括 “材料”、“提示语”和“要求”。

2、以“良师”为话题进行立意练习。

兴趣也是最好的老师。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落花有情,献身大地,它教我做人应该无私奉献。落花是我的良师。

磨难是一位良师。

母亲是良师——教给的道理使我终生受益。

时间是伴随终生的良师——时刻让我们认识到生命的可贵。

自然界里的花花草草是良师——让我们学会热爱生活。

3、话题作文注意要点:

(1)不要把话题当文题:一定要自己重新拟一个恰当生动的题目。

(2)不要以为“文体不限”就是“不要文体”:一定要选定一种文体,然后按这一文体的要求写作。

(3)不要摘录导语:这是不会写作文的表现。

(4)不要泛泛而谈:就是不要在文中讲大话、假话、空话、套话,使文章没有明确的中心。

(5)不要游离话题:要在文中点示话题,扣住话题。

八、写作实践:

从 “写作实践”第二、三题中任选一题,写一篇作文。

第二课时

如何做到切合题意?

1、切合题意包含两层意思:

①作文要符合命题的意图,符合题目要求。(要做到此点,关键在于审题。)

②文章内容和题目要切合。(要做到此点,关键在于点题。)

2、点题是什么?

点题:是指用概括明了的语言在文章的显要位置出现、照应文章题目,或

点明文章的中心思想。显要的位置只要是指:题目、开篇和结尾。

这样能使阅卷老师在最短的时间内轻松迅速地明了你的作文意图。

3、点题方法:

妙招一: 以题点题

第一个“题”指的是话题,第二个“题”指的是题目。也就是说在话题作文中,

我们必须紧紧围绕话题来拟定我们的题目。

我们可以采用“前缀法”或“后缀法”来拟定话题的题目。

例如:以“热爱”为话题的作文,我们可以拟题为“我的热爱”、“热爱深沉的

土地”“张开热爱的翅膀”

妙招二: 开篇点题

人生需要掌声。许多人时常慨叹:知音难求。何为知音,知音难道不是人生中的鼓掌声吗? ——《人生需要掌声》

我要把掌声送给你---我的爸爸。——《我把掌声送给你》

开篇点题: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开门见山。是指在文章的开头部分就直奔主题,点明主旨。

点题妙招三:文中点题

只是在开头与结尾点题是不够的,还要不时地文中点题,以加强题旨的色彩。

文中点题方法一:围绕题目拟出一组小标题,穿插在文章之中。

例如:2012年中考作文《我把掌声送给你》中一位同学围绕主题,拟了两个小标题“我把掌声送给你---最美的司机”“我把掌声送给你---亲爱的妈妈”,文章紧扣主题,条理清晰。

文中点题方法二:围绕题目拟定中心句放在段首或段尾,穿插在文章中间。

点题妙招四:结尾点题,呼应开头

在文章的结尾部分我们要点题目、点话题、点中心(戏称“三点式”)呼应

文章的开头,做到首尾呼应。

例子:关注无须矫情,关注只会无意,那份认真与执着,就像飞向天空的蝴蝶,带走我的关注,无意中又捎来生命与爱的消息,送给生命中的点点滴滴!

(摘自广东省考生《我关注生命中的点滴》)

“写作导引”【参考答案】

1、《那一刻,我长大了》

关键词语:“那一刻”“长大了”

言外之意:长大,不仅时年龄的增长,外表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学会思考,懂得自省,担起责任。那一刻,一定是“我”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时刻,在那一时刻,某件事给了“我”很大的内心触动,甚至是震撼,让“我”意识到了自己应肩负的责任,由幼稚走向成熟。

2、《美,就在身边》

关键词语:“美” “就” “身边”

言外之意:“美”,可以是自然风景的美,也可以是艺术的美,还可以是人情的美,人性的美。“身边”,指在我们周围,在日常的平凡生活中。“就”指明美并不遥远,美无处不在,大多数人却缺少发现的眼睛。所以这篇文章应写身边常常被人忽略的美,故尤其需要细节描写和对比描写。

3、《有你真好》

关键词语:“你” “好”

言外之意:“你”指什么?可以是人,可以是物,也可以是某件事。“好”指所写的这个“你”对“我”一定是积极意义的。根据学生的阅历,这个“你”写成“人”更容易些,可以是父母家人,可以是同学老师,甚至是可以是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他们在生活中给了自己积极的影响,让自己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写作实践一”【参考答案】

1、“寻找”

是一个写作范围非常宽的作文题目。寻找什么?寻找友情?寻找秋天?寻找勇气?……生活中有太多的范围可选择,但关键是要体会到“寻找”和“失去”的关系,我们寻找的,是我们没有拥有但梦想得到的东西,或者我们已经失去而想重新拥有的东西。

2、“长大的感觉”

一是要写出让你感觉自己长大的事件,这个事件可以不止一件,二是要写出长大的“感觉”。“感觉”即是获得的人生经验,懂得的道理,是需要重点表达的,因此在叙事以后,可以用一两句话概括这种感觉。

3、“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从字面意思来理解,是把东西给予他人,虽然你不再拥有这个东西,但是在给予的同时,快乐也来到了心中。从深层次去理解,是一个发自内心的小小的善行,也会铸就大爱的人生舞台,正是这些小小的善行,使人间充满了爱。

4、“_______其实很简单”

是个半命题作文,首先要充分利用半命题作文选材自由的特点,在空白处填上自己认为较容易的内容,比如“快乐”、“幸福”或者一些具体的事情。其次就是要着重理解题目中的“其实”和“简单”两个词语,去发现生活中那些看起来困难,但只要你愿意去做,就会觉得其实很简单的事情。

“写作实践二”例文:

境由心造

在两个人的面前,各放着半块面包。一个人看了以后,心想:“我还有半块面包。”另一个人看了后,心想:“我只有半块面包了。”

对待同样的半块面包,为什么两个人的态度截然不同呢?这主要是心态在起作用。乐观者从半块面包中得到的是满足,看到的是希望;而悲观者从半块面包中得到的是不满,看到的是绝望。这恰好印证了“境由心造”的道理。①

(由“半块面包”的故事引出本文的论点——境由心造)

不同的心态造就不同的境遇。如果你用乐观的态度去看待世界上的事情,那么即使是挫折甚或是苦难,你也能从中找到乐观的理由,进而化解挫折与苦难。②大哲学家苏格拉底住在五楼,搬起东西来颇为不便。但他却说五楼好,可以免受底楼的潮湿之苦。后来他的住处从五楼搬到了一楼,地面经常湿漉漉的,但他却说一楼好,可以免去搬东西的辛苦。因此,不管苏格拉底处在如何不利的情况下,他永远是满足的、快乐的。

(分论点一:乐观能化解挫折与苦难。)

尤利乌斯用2马克买的一注彩票,却中了50万马克。他用这50万马克买了一幢豪华的别墅,并添置了许多高档的家具。想不到这一切在他的一个烟头中化为灰烬。朋友们都来安慰他,他却说:“我只不过损失了2个马克。”正是他的乐观心态化解了50万马克家产损失的巨大痛苦。这样,尤利乌斯注定终生要与快乐为伍。③

(举例论证。以苏格拉底和尤里乌斯的事例作为论据,论证充分。)

如果你用悲观的心态去看世界上的事情,那么,即使是很小的挫折与痛苦,你也会觉得它是天大的灾难,由此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④中国古代有一个国家叫杞国,这个国家的人总担心有一天天会塌下来,整天都提心吊胆,惶惶不可终日。于是后人流传下一句话:“杞国无事忧天倾。”后来又由此造出了“杞人忧天”的成语。

(分论点二:悲观会让人背上沉重的思想负担。)

杞国人为什么会担心天塌下来?就是因为他们是用消极悲观的心态去看世界,这样,这世界在他们的心目中就会变得越来越坏,越来越不可收拾。据一份调查显示,大多数精神疾病患者,都是由于自寻烦恼,把很小的挫折和点滴的痛苦想象成了巨大的灾难,因而感到心理难以承受所致。⑤

(举例论证。以人为例,论证悲观的心态的影响。)

“境由心造”,事在人为。让我们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对待生活吧!这样,在生活这个广阔的原野上,你收获的将是幸福和快乐。⑥

(强调论点,警醒号召。)

名师点评: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题目所给的材料中老人对不同的旅行者说的话是不同的,据此可知,可以以“相由心生”“境由心造”作为文章的立意。这篇作文审题准确,立意深远,材料运用恰当,议论有理有据、条理清晰。

“写作实践三”例文:

给生活加点儿糖

一个失意的人路过一座偏僻的庙,在庙里他激动地向一个老和尚诉说自己的诸多不如意。老和尚默默地听着,并不时地安慰着他。最后老和尚对这个已经平静下来的人说:“施主,老衲送你一句话吧——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得一二足矣!”那个人听完,若有所思地走了。

是啊!多么朴实的道理,却道出了多少人的无奈啊!这位得道高僧一语点破人生的真谛。漫漫人生路中,乐观是多么重要啊!所以我认为,要想让生活变得不那么苦涩,不妨给生活加点儿糖。①

(从故事中引出论点,引起下文,照应题目,写法巧妙。)

我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盛夏,两个同样口渴的人回家后,面对桌子上的半杯水,一个人怒气冲冲地喝完了水,另一个人则是高兴地喝完了水。同样的一杯水,效果却截然不同,你会选择哪个呢?②这决定了你的心态,乃至一生的成败。

(举例论证,以喝水为例论述心态的重要。)

现代人真的应该知足常乐!随着生活的改变,每个人身上的压力虽说有所不同,但肯定的是,压力大了。经常听到才是小学生的妹妹抱怨学校的家庭作业剥夺了他们本该轻松的童年;我是一个即将中考的学生,常常被几个月以后的考试压得喘不过气。我时常在想,这个社会究竟是怎么了?好了,这个时侯不妨试着乐观起来吧!拨散层层悲观的乌云,你一定会惊奇的发现,天哪,这么美的风景,我怎么从来没发现啊?③

(举例论证二。“不妨”退一步讲用语讲究分寸。)

人生就是一面镜子,如果你乐观面对人生,人生也会乐观地面对你,何乐而不为?从现在开始,就用一颗乐观真诚的心面对生活,不难,只要你肯做。④

(道理论证,以理服人,无可辩驳。)

学着用璀璨的星星勾勒空荡的星空,学着用调皮的鱼儿点缀死寂的湖泊,学着用绚丽的图画镶嵌平淡的走廊。只要你学会用乐观的心态去观照生活,生活必然变得趣味盎然。⑤

(阐释论点,通俗详尽。)

其实人生可以是一杯咖啡,含在嘴里,它是苦的。但这不取决于咖啡的本质,而在于你想不想让它甜腻。

别忘了,给生活加点儿糖,让你的生活充满乐观的心态! ⑥

(前呼后应,重申论点。)

名师点评:

这篇命题作文的题目中包含了两个关键词,一是“生活”,二是“糖”。在这里,更重要的是“糖”的比喻义,因为糖是甜的结晶,所以一般应取“甜蜜”之意。

这样看来,所谓“给生活加点儿糖”,就是要“让生活充满美好”“让生活诗情洋溢”

“让生活趣味盎然”……基于此,小作者从喝水、读书、考试等日常生活的诸多琐事中,悟出了“乐观面对人生”的道理,难能可贵。摆事实,讲道理,打比方,巧设问,论证全面灵活,观点令人信服。

如何审题立意一等奖教案第 3 篇

教学意图

一、教学目标

1. 学习审查题意,明确题目的意思和题目的要求,包括文体、题材、中心、写作对象、字数等各方面的要求。

2. 掌握不同类型写作题目如一般命题作文及比喻性题目、给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方法。

3. 能够根据审题立意的结果,按要求完成写作活动。

二、教学重点

1. 学习审查题意,明确题目的意思和题目的要求,包括文体、题材、中心、写作对象、字数等各方面的要求。

2. 能够根据审题立意的结果,按要求完成写作活动。

三、教学难点

掌握不同类型写作题目如一般命题作文及比喻性题目、给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方法。

四、教学课时:2 课时

五、教学方法:讨论法、情境法。

第二单元单元整体架构

人文主题:本单元围绕“人物画廊”这一中心,选编了《孔乙己》《变色龙》《溜索》《蒲柳人家》四篇中外小说。通过学习,感受作者各异的写作风格及写法,了解作品中折射的世态人情和时代风貌,理解小说主题和文化意味,感受作者的社会意义。

语文要素: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小说。学习本单元,要梳理小说情节,关注其中的人物形象,在此基础上,体会这些写人的名篇在人物刻画方面的特色,学习刻画人物的手法,通过比较阅读的方式,体会不同风格的小说写人手法的异同,增进对小说这一文学体裁的了解。

品味欣赏小说的语言,把握小说的不同风格,提高文学鉴赏力。

写作——审题立意 解析

人文主题:结合题材、体裁、时势和自己的写作特点,确定最有意义、最恰当或最感兴趣的思想感情作为文章的中心。

语文要素:理解审题立意的要求。掌握不同类型写作题目的审题立意方法。能够根据审题立意的结果,按要求完成写作活动。

教学过程

单元整体架构

参见上方。

第一课时新课导入

教师语言:大家好,今天我们学习第二单元写作专题——审题立意。

只要写作,就免不了审题立意的要求,请同学们根据写作经验说说对审题立意的看法。

明确:审题就是审查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立意就是确立最主要的思想内容。认真审题,恰当立意,才能确保写作符合要求,不跑题,不偏题。也才能有效组织材料,合理安排文章结构。

【设计意图】明确学习课题,解析审题立意的内涵。

明确审题要求

教师语言:我们通常说的审题既包含明确题目的意思,也包含文体、题材、中心、写作对象、字数等方面的要求。正所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作文题目就像是岔路口的路牌,如果不仔细审题,或是审题出现偏差,即使再高超的写作技巧也无用武之地。因此要研读题目中的每个字,从中提取关键要素,准确把握题目要求。

那么具体如何做呢?

一、全面、细致。要细致理解题目中的每一个信息点,对提示语或引导语的各个方面认真分析,明确具体要求。

例如题目《初中生活二三事》:

“初中”表明要写的是初中阶段生活中的故事,而不是小学或者幼年时的故事;

“生活”表明选材现实生活,聚焦生活细微处;

“二三事”则表明要选择两三件自己感触最深的事来写,不要只记叙一件事,也要拉拉杂杂流水账一般写若干小事。

二、客观、准确。客观是指审题时不能先入为主,要认真读题,明确题目的意思,客观对待题目中的要求;准确则是正确理解题目的意义,准确把握要求,不跑题、不偏题。

例如题目《美丽的误会》:

不能一看到“误会”就想到其本意所指的生活中常见的插曲,可能引发纠纷,可能造成尴尬,写出一些实实在在的“误会”。客观、准确地审题还需要关注其修饰部分——“美丽”,这就表明,要叙述的这场误会引出的应该是一段美好的故事。

三、开放、深入。开放是指审题时尽量打开思路,全面调动自己已有的写作素材和思想情感积累,力求优中选优;深入则是深入开掘题目、材料的意义,透过题目的字面意思,理解深层内涵。

例如题目《生活是一面镜子》:

以这个题目为例,只看表层义是远远不够的,题目将“生活”比喻成“镜子”,这就意味着可以写自己,也可以写他人生活中感触深刻的事情,可以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也可以反映生活中的丑恶。总之,要通过生活中的人和事,去表现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反思,表达对生活中所蕴含哲理的体悟。类似内含比喻性的题目是很常见的,审题时一定要敏感,善于发现并理解题目的比喻义,为喻体匹配恰当的本体。

小结:无论是全面、细致还是客观、准确都是要求我们在审题时务必注意题目中的限制条件,不轻易放过一个字。在此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分析题目,探究其内在含义。

【设计意图】借助例题解析、理解审题的要求及做法。

落实审题要求

课件展示:以《翻过那座山》为题,写一篇记叙性文章。不少于 600 字。

学生活动:阅读题目要求,小组讨论。由代表分析回答。

明确:审题时首先要看清楚题目中的限制条件:“记叙性文章”,表明写作时要以记叙为主,可以综合运用其他表达方式。

其次把握题目中的关键词,这是一个带有明显比喻性的题目,进一步探究其中的含义:“山”指什么?可以从多角度、生活中的多方面考虑,比如“山”可以是学习、实践活动中的某个障碍、困难,也可以是思想上的偏见、短视,还可以是人际交往中的害羞胆怯或是性格上的胆小自私等等。而“翻过”又意味着超越、克服、消灭。“翻过那座山”实际上就是越过障碍、克服困难、战胜懒惰、消除偏见等等,以此为切入点从多角度选择恰当的素材,就容易了许多。

试练写作提纲

学生活动:写作提纲,小组互评是否符合题目要求。

【设计意图】实战演练,落实审题的要求。

课堂小结

小结:除命题作文外,如果遇到提供材料的作文,则需要仔细审读材料。对材料内容进行分析,推敲材料蕴含的意义,选择其中的某个角度或要点作为写作重点。

审题立意的基础是审题,无论哪种题目形式都需要注意题目中的限定条件,同时注意分析题目,探究含义,否则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第一课时课后活动

课后活动:思考在符合题目要求的基础上,如何深入挖掘题目内涵,更好地立意。

【设计意图】明确不同类型作文审题要求,为下节课丰富视角立意做准备。

第二课时新课导入

教师语言:大家好,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如何审题立意。

通过审题准确把握题目内涵,明确题目的要求,随后要做的就是恰当立意。

立意明确,表达的思想要有一定的深度。

换个视角看世界,可以避免思维定式和人云亦云。

深入发掘题目的内涵,变换角度思考问题,甚至从常规观点的反面角度立意,这些方法都可以使立意新颖独特。

例如,常理说不要班门弄斧,若用“弄斧就要到班门”这样的立意来写作,并展开合理的论述,就能令人耳目一新。

【设计意图】明确学习课题,解析好的立意的基本途径。

理解立意

1. 教师语言:大家从小学至今,作文写得不少,能从自身写作经验中谈谈如何取得好的立意吗?

学生活动:讨论、发言。

明确:为了取得好的立意,写作前可以列出与题目相关的几个主题,通过分析比较,从中选择一个既新颖又能驾驭的主题进行构思写作。

2. 教师语言:那么,从作文评价的角度看,什么是好的立意呢?

明确:(1) 正确、积极。正确主要指思想内容正确,能准确、全面地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同时还要切题,完全符合题意的要求。积极则是文章要肯定真善美,批评假恶丑,给人以积极向上的。

(2)鲜明、集中。肯定什么、否定什么、反对什么,态度要明确;同时要集中在一个中心上,中心的表达要明确、突出。

(3)深刻、新颖。能够透过现象深入事物的本质,对读者有所启发;同时提出新的观点、见解,能够开发新的认识角度,给人以新的启迪和感受。

【设计意图】理解立意的做法及要求。

尝试立意

教师语言:请阅读材料,按照以上三个要求尝试立意:

(课件展示:)匆匆赶路的猫头鹰遇到斑鸠。斑鸠问它:“你要到哪儿去?”猫头鹰回答:“我打算搬到东方去。”斑鸠不解地问:“为什么呢?”猫头鹰说:“这里的人都讨厌我的叫声。”斑鸠说:“你要改变自己的叫声就可以了。如果不改变你的叫声,即使到了东方,还是会惹人讨厌的。”

明确过程:准确审题,这个寓言故事通过描述斑鸠和猫头鹰的对话,阐明一个道理:对待自己的重大缺点和某些重大问题,要从根本上加以解决,不能像猫头鹰搬家那样,就事论事,回避矛盾,这样问题是解决不了的。

通过顺向立意可以得出以上这类较为常规的思路,按照立意的标准衡量它符合第一个要求正确、积极和第二个要求鲜明、集中的,但深刻新颖上远远不够。

想要实现立意深刻新颖,我们可以考虑逆向立意,就是不顺着题目本有的意义进行思考,而是从其他方向考虑问题,也就是换个角度看世界。针对这个题目可以从三个角度考虑:

· 第一,从猫头鹰的角度考虑可以得出以下立意:

一个人要明白自己的不足,并且改正过来,才能让别人认同你。

无论在哪里,做任何事情,都应该有一颗自信的心。

做好自己,正确对待他人的评价。

与其改变环境不如改变自己,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还要找到完善自己的方式,赢得社会认可,关键在于完善自己。

别去习惯随波逐流,任何事都要尝试找解决的办法。

要学会发现自己的优点,不要因别人的议论而自卑。

若本质没有改变,那么外在如何改变都没有用。

若是每个人为了别人的好恶观改变了自己,最原本的东西迟早会丢失。

想要人们改变对自己的看法,不如把自己的短处变成特点,让大家接受。

不要因为别人的评价完全否定了自己的特点。

· 第二,从斑鸠的角度考虑可以得出以下立意:

作为朋友,应该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

人要像斑鸠一样明白事理且懂得帮助别人。

交朋友要斑鸠这样能指出自己缺点的诤友。

· 第三,从猫头鹰和环境关系的角度可以得出以下立意:

讽刺了那些因为别人先天的缺陷就排斥别人的人。

换个环境也许人生很精彩。

讽刺了不能存异的大环境。

加强自身修养,让大环境接受个性化。

【设计意图】实战演练,通过例题学习多角度、新颖地立意。

课堂小结

小结:无论哪个角度都需要对材料深入挖掘,深入思考。多个立意有助于对材料进行深入的挖掘,写作时可以选择一个新颖而且自己能够驾驭的主题进行构思,行文中要注意紧扣主题,不要跑题、偏题。

在审题基础上立意明确、思想深刻,变换角度、学会创新,才能为进一步的写作铺平道路。

第二课时课后活动

课后活动:立意决定了文章的深度与亮点,在上一节课审题的基础上,思考题目《翻过那座山》,尝试变换角度进行立意,写一篇记叙性文章。不少于 600 字。

【设计意图】在前一节课的基础上,通过写作明确立意对写作内容的改变,并完成写作。

如何审题立意一等奖教案第 4 篇

第二课时

如何做到切合题意?

1、切合题意包含两层意思:

①作文要符合命题的意图,符合题目要求。(要做到此点,关键在于审题。)

②文章内容和题目要切合。(要做到此点,关键在于点题。)

2、点题是什么?

点题:是指用概括明了的语言在文章的显要位置出现、照应文章题目,或

点明文章的中心思想。显要的位置只要是指:题目、开篇和结尾。

这样能使阅卷老师在最短的时间内轻松迅速地明了你的作文意图。

3、点题方法:

妙招一: 以题点题

第一个“题”指的是话题,第二个“题”指的是题目。也就是说在话题作文中,

我们必须紧紧围绕话题来拟定我们的题目。

我们可以采用“前缀法”或“后缀法”来拟定话题的题目。

例如:以“热爱”为话题的作文,我们可以拟题为“我的热爱”、“热爱深沉的

土地”“张开热爱的翅膀”

妙招二: 开篇点题

人生需要掌声。许多人时常慨叹:知音难求。何为知音,知音难道不是人生中的鼓掌声吗? ——《人生需要掌声》

我要把掌声送给你---我的爸爸。——《我把掌声送给你》

开篇点题: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开门见山。是指在文章的开头部分就直奔主题,点明主旨。

点题妙招三:文中点题

只是在开头与结尾点题是不够的,还要不时地文中点题,以加强题旨的色彩。

文中点题方法一:围绕题目拟出一组小标题,穿插在文章之中。

例如:2012年中考作文《我把掌声送给你》中一位同学围绕主题,拟了两个小标题“我把掌声送给你---最美的司机”“我把掌声送给你---亲爱的妈妈”,文章紧扣主题,条理清晰。

文中点题方法二:围绕题目拟定中心句放在段首或段尾,穿插在文章中间。

点题妙招四:结尾点题,呼应开头

在文章的结尾部分我们要点题目、点话题、点中心(戏称“三点式”)呼应

文章的开头,做到首尾呼应。

例子:关注无须矫情,关注只会无意,那份认真与执着,就像飞向天空的蝴蝶,带走我的关注,无意中又捎来生命与爱的消息,送给生命中的点点滴滴!

(摘自广东省考生《我关注生命中的点滴》)

“写作导引”【参考答案】

1、《那一刻,我长大了》

关键词语:“那一刻” “ 长大了”

言外之意:长大,不仅时年龄的增长,外表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学会思考,懂得自省,担起责任。那一刻,一定是“我”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时刻,在那一时刻,某件事给了 “我”很大的内心触动,甚至是震撼,让“我”意识到了自己应肩负的责任,由幼稚走向成熟。

2、《美,就在身边》

关键词语:“美” “就” “ 身边”

言外之意:“美”,可以是自然风景的美,也可以是艺术的美,还可以是人情的美,人性的美。“ 身边”,指在我们周围,在日常的平凡生活中。“就”指明美并不遥远,美无处不在,大多数人却缺少发现的眼睛。所以这篇文章应写身边常常被人忽略的美,故尤其需要细节描写和对比描写。

3、《有你真好》

关键词语:“你” “ 好”

言外之意:“你”指什么?可以是人,可以是物,也可以是某件事。“ 好”指所写的这个“你”对“我”一定是积极意义的。根据学生的阅历,这个“你”写成“人”更容易些,可以是父母家人,可以是同学老师,甚至是可以是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他们在生活中给了自己积极的影响,让自己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写作实践一” 【参考答案】

1、“寻找”

是一个写作范围非常宽的作文题目。寻找什么?寻找友情?寻找秋天?寻找勇气?……生活中有太多的范围可选择,但关键是要体会到“寻找”和“失去”的关系,我们寻找的,是我们没有拥有但梦想得到的东西,或者我们已经失去而想重新拥有的东西。

2、“长大的感觉”

一是要写出让你感觉自己长大的事件,这个事件可以不止一件,二是要写出长大的“感觉”。“感觉”即是获得的人生经验,懂得的道理,是需要重点表达的,因此在叙事以后,可以用一两句话概括这种感觉。

3、“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从字面意思来理解,是把东西给予他人,虽然你不再拥有这个东西,但是在给予的同时,快乐也来到了心中。从深层次去理解,是一个发自内心的小小的善行,也会铸就大爱的人生舞台,正是这些小小的善行,使人间充满了爱。

4、“_______其实很简单”

是个半命题作文,首先要充分利用半命题作文选材自由的特点,在空白处填上自己认为较容易的内容,比如“快乐”、“幸福”或者一些具体的事情。其次就是要着重理解题目中的“其实”和“ 简单”两个词语,去发现生活中那些看起来困难,但只要你愿意去做,就会觉得其实很简单的事情。

“写作实践二”例文:

境由心造

在两个人的面前,各放着半块面包。一个人看了以后,心想:“我还有半块面包。”另一个人看了后,心想:“我只有半块面包了。”

对待同样的半块面包,为什么两个人的态度截然不同呢?这主要是心态在起作用。乐观者从半块面包中得到的是满足,看到的是希望;而悲观者从半块面包中得到的是不满,看到的是绝望。这恰好印证了“境由心造”的道理。①

(由“半块面包”的故事引出本文的论点——境由心造)

不同的心态造就不同的境遇。如果你用乐观的态度去看待世界上的事情,那么即使是挫折甚或是苦难,你也能从中找到乐观的理由,进而化解挫折与苦难。②大哲学家苏格拉底住在五楼,搬起东西来颇为不便。但他却说五楼好,可以免受底楼的潮湿之苦。后来他的住处从五楼搬到了一楼,地面经常湿漉漉的,但他却说一楼好,可以免去搬东西的辛苦。因此,不管苏格拉底处在如何不利的情况下,他永远是满足的、快乐的。

(分论点一:乐观能化解挫折与苦难。)

尤利乌斯用2马克买的一注彩票,却中了50万马克。他用这50万马克买了一幢豪华的别墅,并添置了许多高档的家具。想不到这一切在他的一个烟头中化为灰烬。朋友们都来安慰他,他却说:“我只不过损失了2个马克。”正是他的乐观心态化解了50万马克家产损失的巨大痛苦。这样,尤利乌斯注定终生要与快乐为伍。③

(举例论证。以苏格拉底和尤里乌斯的事例作为论据,论证充分。)

如果你用悲观的心态去看世界上的事情,那么,即使是很小的挫折与痛苦,你也会觉得它是天大的灾难,由此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④中国古代有一个国家叫杞国,这个国家的人总担心有一天天会塌下来,整天都提心吊胆,惶惶不可终日。于是后人流传下一句话:“杞国无事忧天倾。”后来又由此造出了“杞人忧天”的成语。

(分论点二:悲观会让人背上沉重的思想负担。)

杞国人为什么会担心天塌下来?就是因为他们是用消极悲观的心态去看世界,这样,这世界在他们的心目中就会变得越来越坏,越来越不可收拾。据一份调查显示,大多数精神疾病患者,都是由于自寻烦恼,把很小的挫折和点滴的痛苦想象成了巨大的灾难,因而感到心理难以承受所致。⑤

(举例论证。以人为例,论证悲观的心态的影响。)

“境由心造”,事在人为。让我们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对待生活吧!这样,在生活这个广阔的原野上,你收获的将是幸福和快乐。⑥

(强调论点,警醒号召。)

名师点评: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题目所给的材料中老人对不同的旅行者说的话是不同的,据此可知,可以以“相由心生”“境由心造”作为文章的立意。这篇作文审题准确,立意深远,材料运用恰当,议论有理有据、条理清晰。

“写作实践三”例文:

给生活加点儿糖

一个失意的人路过一座偏僻的庙,在庙里他激动地向一个老和尚诉说自己的诸多不如意。老和尚默默地听着,并不时地安慰着他。最后老和尚对这个已经平静下来的人说:“施主,老衲送你一句话吧——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得一二足矣!”那个人听完,若有所思地走了。

是啊!多么朴实的道理,却道出了多少人的无奈啊!这位得道高僧一语点破人生的真谛。漫漫人生路中,乐观是多么重要啊!所以我认为,要想让生活变得不那么苦涩,不妨给生活加点儿糖。①

(从故事中引出论点,引起下文,照应题目,写法巧妙。)

我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盛夏,两个同样口渴的人回家后,面对桌子上的半杯水,一个人怒气冲冲地喝完了水,另一个人则是高兴地喝完了水。同样的一杯水,效果却截然不同,你会选择哪个呢?②这决定了你的心态,乃至一生的成败。

(举例论证,以喝水为例论述心态的重要。)

现代人真的应该知足常乐!随着生活的改变,每个人身上的压力虽说有所不同,但肯定的是,压力大了。经常听到才是小学生的妹妹抱怨学校的家庭作业剥夺了他们本该轻松的童年;我是一个即将中考的学生,常常被几个月以后的考试压得喘不过气。我时常在想,这个社会究竟是怎么了?好了,这个时侯不妨试着乐观起来吧!拨散层层悲观的乌云,你一定会惊奇的发现,天哪,这么美的风景,我怎么从来没发现啊?③

(举例论证二。“不妨”退一步讲用语讲究分寸。)

人生就是一面镜子,如果你乐观面对人生,人生也会乐观地面对你,何乐而不为?从现在开始,就用一颗乐观真诚的心面对生活,不难,只要你肯做。④

(道理论证,以理服人,无可辩驳。)

学着用璀璨的星星勾勒空荡的星空,学着用调皮的鱼儿点缀死寂的湖泊,学着用绚丽的图画镶嵌平淡的走廊。只要你学会用乐观的心态去观照生活,生活必然变得趣味盎然。⑤

(阐释论点,通俗详尽。)

其实人生可以是一杯咖啡,含在嘴里,它是苦的。但这不取决于咖啡的本质,而在于你想不想让它甜腻。

别忘了,给生活加点儿糖,让你的生活充满乐观的心态! ⑥

(前呼后应,重申论点。)

名师点评:

这篇命题作文的题目中包含了两个关键词,一是“生活”,二是“糖”。在这里,更重要的是“糖”的比喻义,因为糖是甜的结晶,所以一般应取“甜蜜”之意。

这样看来,所谓“给生活加点儿糖”,就是要“让生活充满美好”“让生活诗情洋溢”

“让生活趣味盎然”……基于此,小作者从喝水、读书、考试等日常生活的诸多琐事中,悟出了“乐观面对人生”的道理,难能可贵。摆事实,讲道理,打比方,巧设问,论证全面灵活,观点令人信服。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