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31
这是奇偶性教案一等奖,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数的奇偶性”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质数、合数等知识,认识了相关的奇数、偶数概念的基础上展开的,旨在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活动,去发现数的奇偶性及其在加、减法运算中的变化规律,并能运用规律去解释(或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
数的奇偶性比较抽象,教材将这一学习内容安排为用数学活动的形式教学,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态度和学习方法。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对于五年级的学生而言不难掌握。因此,本节课的着力点应放在规律探索及发现过程,在教学中积极渗透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及方法。为此,本节课围绕以下两个活动展开。
“活动1”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从自身的生活经验出发,结合生活情境,发现加减运算中和与差变化的奇偶性规律,进而使数学知识回归生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生用一一列举或画示意图的方法很快就判断出第11次小船摆渡的位置,但当人次扩大到几十甚至上百次后,直觉告诉他们,继续“列举”将会很麻烦,这就迫使学生不得不重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由此将学生的思维水平推向更高的层次。在这一环节中,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思维的火花在与同伴交流中相互碰撞、相互启发,逐渐将列举法规范为列表法,并从表中很快发现规律:摆渡次为奇数时,与初始位置是相对的,摆渡为偶数次时,与初始位置是相同的。
“活动2”这一环节,我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观察、研究、讨论、验证。通过反复的推理、验证、总结出“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等规律。
数的奇偶性在加法运算中的变化规律被发现和验证后,有的同学急切地想知道数的奇偶性在减法以及乘、除法中又会有怎样的变化规律。对此,我们放手让学生用本节课上学到的科学方法去进一步探究,如讨论、查阅资料等,使学习内容从课内向课外延伸,有效拓展了学生的认知领域。
一、教学设计
1.内容和内容解析函数是描述事物运动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函数的奇偶性是描述函数整体特征的重要性质,了解函数的性质就基本把握相应事物的变化规律,因此函数奇偶性的研究体现了从运动的角度看待问题的函数观和从变化规律的角度看待问题的教育价值.
本课的教育价值还在于函数性质的基本研究方法的教学渗透,在函数单调性学习之后,本课继续采用研究函数性质的“三步曲”策略,即利用“观察、描述、定义”的策略性知识,建立奇(偶)函数的概念.教学时遵循概念教学的一般套路,先给出几个特殊函数的图象,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函数奇偶性的直观认识,再利用图、表探究函数奇偶性的数量关系特征,并通过代数运算,验证发现的数量特征对定义域中的“任意”值都成立,最后概括到一般而形成奇(偶)函数的概念.因此,本课教学重点是延续函数性质研究的策略,形成奇(偶)函数的形式化定义.本课教学难点是形成奇(偶)函数概念的过程中,如何从图、表中抽象出一般的数量关系,并用数学符号语言表述奇(偶)函数的定义.
2.目标和目标解析本课教学目标是进一步掌握研究函数性质的基本策略,形成函数性质的“研究套路”,感受数学形式化定义的方法,体会数学的严谨性和抽象性.具体目标是:
(1)能用函数性质研究的“三步曲”建立奇(偶)函数的概念,形成形式化定义;
(2)能用奇(偶)函数的定义判断函数的奇偶性.
主要思想有数形结合思想、化归与转化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特殊到一般的思想等.
3.教学问题诊断分析本课是在刚刚形成的函数单调性的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借助图象和表格数据特征继续研究函数的奇偶性.函数的图象与表格数据特征的发现、描述是有一定困难的;将从图象和表格数据直观获得的结论,进一步用数量关系的角度通过逻辑推理加以确认,建立奇(偶)函数的定义,对于高一新生来说更是困难.因此,本课的学习对学生的数学语言、逻辑思维、形成形式化定义的严谨性等都有较高要求,教学中需要教师从一般方法上加强引导,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纠正.
4.教学支持条件分析函数图象的基本特征是研究函数奇偶性的直观基础,而图形计算器在函数图象上具有卓越的表现力.
本课可以借助TI-Nspire CX-C CAS图形计算器作出相应的函数图象,利用计算器的动态功能,帮助学生观察函数图象上的任意点关于轴(或原点)对称的点是否也在图象上,通过测量点和的坐标,并移动点观察它们坐标间是否存在某种数量关系.这样,就将函数的整体性特征,通过函数的解析式,转化为图象上点的特征,并用动态关联的方式,把图象上的点的运动,表现为便于观察的数的特点,从数与形两个方面丰富学生对奇(偶)函数的认识,使得数与形的结合表现得更加自然,有利于奇(偶)函数概念的形成.
5.教学过程设计5.1 通过“先行组织者”形成研究的策略
问题 函数是描述事物运动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如果了解了函数的变化规律,那么也就掌握了相应事物的变化规律,因此研究函数的性质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研究过函数的哪些性质?是怎样研究的?
实践、意图与价值: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指出研究函数性质主要包括“三要素”,“三性质”,“两对称”,“两个值”和“一定点”,并且回顾研究函数性质的“三步曲”:观察图象,发现函数图象特征;结合图、表,用自然语言描述函数图象特征;用数学的符号语言定义函数性质.本环节突出研究方法的策略性知识,教师通过 “先行组织者”,在函数性质的研究策略指引下,引出课题,指导学生应用函数性质研究的三个步骤进一步研究函数的奇偶性.
5.2 通过“三步曲”策略建立偶函数概念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让学生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中发现学习数学是生活的需要,学习数学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身边的问题。所以在上《数的奇偶性》一课时,我觉得,创设一个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成了这节课关键。在这一点上我下了很大功夫。根据这节课的内容,在课的一开始我设计学生能够感觉得到的情景——旅游:
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一定去过笔架山吧!今年夏天,老师也去了一次笔架山,可不巧,海水淹没了天桥,我只好坐船上山了,这些船从北岸到笔架山,在从笔架山回到北岸,不断往返,老师选了一条船,买了往返船票(边说边在黑板上画简图),老师在回来时,想正好到达山下时,船也正好到山下,船摆渡10次后,还是11次后,我赶到山下,能正好坐上船啊?
这个问题情境,不仅展现了本节课知识,而且接近学生的生活。同时让学生感到提出的问题也是生活的需要,这个情境中的事物,学生也很熟悉,觉得很有意思,很亲近,学生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中兴致盎然的主动投入到思考当中来。这个情境的创设,也正是找准了知识的切入点,学生在情境中感悟到数学,同时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这个数学问题,使学生在“做数学”中体验到可以应用数的奇偶性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加以升华——引导学生运用“列表”、“画示意图”等方法去发现规律。
在这部分的练习中,我设计了两个练习,一个是翻硬币练习。另一个是教室关灯问题,这些练习,很有生活性,不是枯燥的,而是很有情趣的,学生很用以接受,乐于思考。在这节课的第二个知识点——数的奇偶变化规律中,我设计了一个有奖游戏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在游戏中发现问题,去探讨问题,从而发现规律。游戏是这样的:
师:同学们玩过有奖游戏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有奖游戏,游戏规则是:掷色子,掷到几,就从转盘上的数下一格向前走几,走到有奖的格子奖品就归你了。学生在游戏几次后就会发现这个游戏是不能赢得,是个骗局,这是为什么呢?这个问题就会很自然的在学生头脑中产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了问题,再引导学生去研究这个问题,在这样轻松的'氛围中,学生的数学思维习惯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提高,学生感受到思考数学的乐趣,学习数学的信心在增强。
在应用数学中,我还是从学生的生活中提炼素材,设计了这样个练习:小华买了一支铅笔,两块橡皮,付了两角钱,售货员阿姨找给他3角钱,小华知道橡皮、铅笔单价都是整角,而且铅笔是4角钱一支,他马上对售货员说:“阿姨,你把账算错了。”你知道,小华怎么这么快就知道了吗?这节课,我重视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了数学和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生活,学习数学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验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课上学生的反应很好,课后几位老师又逐一加以点评,在设计上给与了肯定,自己也进行了反思,感到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最主要的是应该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处理好课堂生成的随机情境,加强对学生及时准确恰当的评价。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的学习,不断地钻研,使自己的教学上个新台阶。
“数的奇偶性”一节内容,我的设计思路是:多给学生思维的空间;让学生全方位参与学习;要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探索方法;体现数学的生活化和趣味性。为此,我的教学目标定格为:
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奇数和偶数,了解奇偶性的规律。
2、探索并掌握数的奇偶性,并能应用数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释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
3、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结合学习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课后,教研组组织了所有老师评课。老师们各抒己见,既肯定了我的教学风格,又提出了宝贵的意见,让我受益非浅。我也及时的自省,在不同层面上进行了思考。
1、游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不能没有目的性的为了游戏而游戏,应该在游戏中给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启发。本节课,我一共设计了两两结对入座的游戏、翻杯子游戏、“开心乐”等三个游戏,都是结合了教学内容而安排的,第一个游戏重在感受数的奇偶性,第二个游戏重在应用数的奇偶性,第三个游戏重在解释数的奇偶性,游戏的重心最后都落到了“数的奇偶性”上,因此起到了预想的效果。
2、现行的教材内容的广度和深度都有很大的挖掘空间,课前的准备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容量。本节课,教材上仅有两个活动和两个“试一试”,练习几乎没有,两个活动的探索过程也非常简单,学生稍作思考就能得到正确的答案。课前,我查阅了一些资料,将“翻杯子游戏”和“探索整数加减法得数的奇偶性”进一步拓展,并增加了一些练习,使内容更加丰满,但是练习的典型性、层次性仍然不够,还有值得改进的地方。
3、新课后的应用新知,不能单纯的是例题的改版,还应该有所变化,有所突破,注入新的元素,这样才能让学生灵活牢固的掌握所学知识。这节课中,我所设计的练习就过于程式化,没有跳出固有的“圈”,顺向思维练得多,逆向思维练得少,学生很难推陈出新。
4、数学课上的板书必须要能诠释重点,疏通难点。我在这堂课上的板书做到了前者,而疏漏了后者。“探索整数加减法得数的奇偶性”是本节课的重点,我特意将探索结果板书罗列了出来;探索的过程,是一个不完全归纳的思维过程,本是难点,但我没有把算式板书出来,就有点“空对空”的感觉了。
以上仅是我现有的一点感触,我想,随着教学工作的不断深入,我和学生的不断磨合,教学过程中还有许多的问题等着我去解决,我会以最好的状态去迎接每一次的挑战。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