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31
这是竹节人一等奖教案,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部编语文六上9课《竹节人》教学设计、课堂实录
一、《竹节人》教学设计
《竹节人》所在单元为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属于阅读策略单元:有目的地阅读。这是教材编写上的历史性突破,承袭了前面“预测”“提问”“提高阅读速度”这三个阅读策略单元。单元导语是著名作家杨绛的一则名言: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强调了读书要有一定的目的,由浅入深,慢慢琢磨,必能达到一定的造诣。
《竹节人》是一篇散文,共29个自然段,以回忆性的文笔通过对“做竹节人,斗竹节人”的过程与感受描写,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眷恋。特别是通过孩童眼睛描述了老师也加入斗竹节人这一童年趣事,将斗竹节人的乐与趣推向了高潮,让读者欲罢不能,进而产生强烈的继承情感与动手制作的冲动,有效体现出“通过事物表达自己真实情感”这一要素。作为阅读策略单元“有目的地阅读”第一课,《竹节人》在课前导读中直接给了三个阅读任务,分别为“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关注内容,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一)故事情节层层深入
首先亮明是小时候的事情,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产生一探究竟的阅读欲望,接下来给出主题:“有段时间,我们全迷上了斗竹节人。”童年的一段小事就这样呈出在学生面前。此时的文字犹如一条涓涓细流,汩汩而来。做竹节人,玩竹节人层层递进,让人真切的感受到了作者对竹节人的喜爱。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竹节人的乐趣,自然而然产生创新、实践的冲动与想法。
(二)阅读任务层层递进
课前导读中直接根据课文内容呈现了三个阅读任务。这三个阅读任务由物到情,情中见人,浑然成为一个整体,无时无刻不体现着“试着在写事物时,融入感情,表达看法”这一语文要素。轻而易举的体现了“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又一个语文要素。
(三)阅读策略层层整合
本单元是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四个阅读策略单元中的最后一个,它承担着对前三个阅读策略单元的总结与提升的作用,也承担着推陈出新的作用。可通过单元导语,课前任务,课文内容,课后习题整体组合,前后联系,逐步呈现“有目的地阅读”这一主题,在不知不觉中提升学生语文素养,让学生的阅读和表达双线并进。
▸自主学习“豁、凛”等16个生字,随文读准20个难认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有目的地阅读,完成三个阅读任务。
▸体现“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语文学习要素。
学生准备:分学习小组、共读一本课外书、猜想课文主要内容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习单、教材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学环境
板块一:初读课文,形成任务
活动1:读书交流
1.读书交流:最近班级都在读什么书?对书中什么内容感兴趣?是怎么读的?
活动2:初读课文
1.导入课题:今天,我们用这个阅读策略来读《竹节人》这篇课文。
2.猜读课文:猜一猜课文写什么?
3.初读课文:借助学习单第一版块内容,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把容易读错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写到黑板上,和同学们交流。
活动3:形成任务
1.把握内容:联系猜测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讲讲黑板上写的词语。
2.学习字词:汇报交流生字、新词的学习。
3.形成任务:同学们对课文的哪些内容感兴趣?读一读课文导语的内容,明确本节课要完成的三个任务。
板块二:选读课文,完成任务
活动1:自主阅读
1.交流方法:要完成第二个任务,我们该怎么读?
出示: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描写做竹节人、玩竹节人的句子,读一读,把体会到的乐趣简要地写一写。
3.小组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
出示交流要求:
(1)我关注的内容是( )竹节人,最感兴趣的是第( )自然段(读有关句子),我体会到的乐趣是( )。
(2)对这个内容,我要补充!我体会到的乐趣是( )。
活动2:汇报交流
预设一:做竹节人的乐趣
1.交流做竹节人的内容,体会其中的乐趣。
2.相互补充交流。
预设二:玩竹节人的乐趣
1.交流玩竹节人的内容,体会其中的乐趣。(玩竹节人虽然简单,但让人乐此不疲,其乐无穷)
2.相互补充交流。
3.欣赏玩竹节人的视频,体会朗读。
预设三:创新玩竹节人乐趣
1.读读这几个自然段,说说自己体会到的乐趣。
2.相互补充,体会朗读。
板块三:自主选择,完成任务
活动1:交流方法
1.选择任务:刚才我们完成了任务二,还有两个任务需要我们去完成。那么,怎样完成这两个任务呢?我们来看看书上两个小朋友是怎样交流的,读一读。
为完成“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这个任务,可以先快速读全文,找到相关内容,再仔细读。
完成“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这个任务,可以关注老师没收玩具、玩玩具的内容,重点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2.交流方法:你想完成哪个任务?打算怎么读?
3.自主学习:为了帮助同学们完成任务,老师给同学们设计了表格,填一填,做一做。
部编语文六上9课《竹节人》教学设计、课堂实录
活动2:交流分享
1.谁愿意做竹节人的传承人,向大家来介绍竹节人制作指南?是怎么完成的?
2.观看视频,随着时代的发展,竹节人在材料和做法上也有了改进,到竹节人制作现场看一看。
3.我们都可以做竹节人传承人,课后试着做一个竹节人,下节课我们接着讲讲老师的故事。
-END-
吴雨来,男,1976年3月出生,现任职于江苏省连云港市苍梧小学,中学高级教师,市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教学语言通俗易懂,注重学用结合,读写并进,能基于学情引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曾获江苏省小学语文青年教师展示课特等奖,省录像课一等奖,市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先后有多篇教学论文在各级各类刊物发表。
二、吴雨来老师《竹节人》课堂实录
《竹节人》教学实录及点评
作者:冯栎钧是老师 / 公众号:fenglijuncq 发布时间:2019-01-13
执教 吴雨来
《竹节人》这课是六年级上册阅读策略单元的内容,这个单元的目标是教会小朋友有目的的阅读。这篇课文前面的导语就提示大家,这篇课文和以往的课文不同。阅读的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不同,采用的读书方法也不同。
阅读策略单元,习作策略单元都是统编教材的新内容。怎么教才让小朋友掌握好阅读策略?我也很想知道。吴雨来老师的这节课做出了一些尝试,但是和我期望的还是有些不一样。
一、调研学情
师: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一篇课文——《竹节人》,能说说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吗?
生:我印象最深的是老师把竹节人没收过去,我和同桌趴在窗户上看,发现老师也在办公室里玩儿。
师:老师是怎么玩儿的呢?
生:老师拿着竹节人的线,手里还在咚呛,和我们玩儿的时候一模一样。
师:非常好,老师在玩竹节人。还有谁在玩?
生:同学们也在玩儿。同学们拉线,一松一紧地玩儿。
师:这个小小的竹节人,不仅吸引了我们玩,还吸引了老师。
板书:玩、老师
师:看来真是非常的有趣。这么有趣的竹节人是怎么做的呢?
生:把毛笔锯成寸把长的小段,脑袋连同身躯,再在身躯上钻两个小眼,是连接竹节人的手臂用的。
师:这是关于做的,说得非常详细。
板书:做
师:做好的竹节人怎么玩儿呢?想不想看看?
出示玩竹节人的视频。
【点评】从小朋友与老师的对答中可以看出,小朋友对课文还是比较熟悉的,预习很到位。
二、了解有目的的阅读
师:有趣吗?同学们在预习课文的时候,你们有没有发现,今天的课文和平时的课文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打开课文,看看课的前面的内容和课的后面的内容找一找。
生打开课文,看。
师:有什么发现?谁来说一下?
我发现在这篇课文的前面有一段话是对于这篇课文读完之后的总结。在课后,有三个不同的小朋友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师:你很会发现,但是那是总结吗?
生阅读前面的部分
生:告诉我们,从不同的方面读课文会有不同的感受。
师:这个感受就是告诉我们阅读这篇课文的什么?
生:目的
师:很好,这个目的有三个。第一是
生:写制作指南,制作这个玩具;第二是写这个玩具给人们的乐趣;第三是讲述一个老师的故事。
师:其实,这里的目的就是任务。这三个任务我们该怎么理解他呢?
任务一,谁来说一说,该怎么理解?
生:看怎么制作竹节人的那一段
师:这里的传统玩具就是制作
生:竹节人
师:怎么理解任务二呢,谁来说一说
生:体会玩竹节人给我们带来的乐趣
师;怎么体会?
生:呃,我们可以通过实践来体会一下
师:可以通过动手去做。文章中有没有动手做的部分?
生:有
师:我们要好好抓住,是吧?怎样理解任务三
生:关于后面老师没收我们的竹节人,玩竹节人的过程
师:这里的老师是哪里的老师?
生:课文里的老师
师:就是文中的老师。大家了解了三个任务,也理解了这三个任务,读了课文前面的导语,我们还知道了什么?
生齐读一边课文前的导语。
生:知道了同一篇文章阅读的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不同,阅读方法也有所不同。
【点评】对课文的导语进行了梳理和理解,明白有目的的阅读就是关注的内容不同,阅读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三、小组合作,有目的阅读
师:同一篇文章,关注的内容不同,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不同,这就是有目的的阅读,这是一种阅读的策略。今天我们就用这种阅读的策略来完成三个任务,有没有信心?
生:有。
师:小组内打算完成哪一个任务呢?在小组内商量商量,开始。
生商量。
师:选择任务一的组长举手。任务二的。(任务二蛮有挑战性的)任务三的。
该怎样完成所选的任务呢?有三个同学选择了他们的读法。看看他们是怎么读的,想想我们应该怎么读?
师:读完了以后肯定有所启发,现在你们打算怎么完成所选的任务,在组内再讨论讨论,交流,交流。
生分小组交流怎么完成所选的任务。
师:讨论好了吗?怎样完成这三个任务呢?哪个组汇报一下?
生:我们可以快速读全文。
师:你们完成的是任务几?
生:我们完成的是任务一。我们可以先快速读全文,找到关注的部分,做的部分,玩的部分。再总结出来。
师:非常棒,有目的,有方法。这是任务一的,相信他们有了这样的策略以后,他们的任务肯定会完成得好。任务二谁来说一下?
生:我觉得任务二着重看一下全文,找出做的地方和玩的地方,把重要的地方先找出来,概括一下,就可以了。
师:重要的地方具体指什么?
生:做的地方和玩的地方。
师:好的,非常棒。我们交流了任务一和任务二,要完成都有共同的地方。你发现了吗?
生:都要快速读全文。
师:是的。完成任务三呢?
生:看后面,老师的这个部分,说起因、经过、结果,梳理故事的主要内容。
师:然后呢?
生:然后就是起因,经过,结果。起因就是我和同学上课玩竹节人。
师:你现在不仅说出了怎样完成,还说出了这个结果,待会儿在组内讨论的时候你再发言我想会更棒。为了帮同学们更好地完成这个任务。这儿有三个任务单。这是任务一、这是任务二、这是任务三,请组长到前面来。
老师给组长交待任务单的用法,发放任务单。
师:任务单都拿到了吗?请同学们对照任务单上的提示,自己快速的完成,开始吧。
生对照任务单开始完成任务。
师:好了,同学们,请坐正。没完成的不要紧,待会儿还有时间完成。拿起任务单,在你的小组内评一评,选出最优秀的,在小组里评一评。
小朋友小组内选择最棒的一张评价单。
【我的看法】没有评价标准,那么怎么选择就是根据小组成员平时的印象,不具有科学性。)
师:其他同学把自己手里的任务单放一放,我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继续完成这份合作单。一个同学记,其他提出建议,把这份任务单完善,好不好?
【我的看法】没有推进建议,那么,所有的讨论只是在原有层面上的继续,没有提升。
小朋友们小组研讨,怎么完善合作学习单。
师:好的同学们请坐正,我相信通过自己带着任务学习竹节人,又通过小组交流这个任务,你一定有了一个更清晰的了解。哪一个组愿意上来展示自己组的成果呢?
其他同学上来的时候,我们要认真听。
生:我们选的是任务一,就是教人做竹节人的制作指南。我们需要准备的是:
师:你们组内有补充的吗?
生:一个竹节人玩的时候是一紧一松,把两个放在一起,就是搏斗。
师:两个放在一起就是搏斗,还有没有补充的?
生:在玩竹节人的时候,可以制作武器,比如冰棍棒可以当棍棒;钩针线可以当双节棍,还可以拿一缕红线当作丈八蛇矛。
师:这是创新的玩法,还有没有补充的?
生:在制作的时候,他少说了身体上要钻两个小眼。供装身体用。
师:其他同学有没有要补充的?
生:武器是怎么装的。
师:怎么装的?
生:可以给背上装上一根线,还可以写上孙小圣。
师:其实你补充的是起绰号,武器,刚才小组内有一位同学已经补充了,是不是?
刚才这组在展示的时候,我们感觉怎么样?
生:每个组员都发挥了作用,说得很全面,概括的语言也精炼。我觉得非常好。
师:有没有建议?
生:就觉得,你们组可以换一种表达的形式。
师:你们组,看着他们说,不是看着我
生:可以换一种表达的方式,表格在生活中很常见。可以换成思维导图,思维树,这样的新的方法来表达。
师:呈现的方式可以特别一点,还有没有建议?你来说
生:我觉得你们表现得很棒,我的建议是,在课堂上活跃一点,把想法说得更具体一点。
师:刚才他们提的建议,你们接不接受?
生:接受
师:我有一个建议。我们在上什么课?语文课,就要说语文的话。抓住关键词,关键句子在表述的时候,再绘声绘色一点,会更棒。我的建议,大家接不接受?
【我的看法】同学的建议也好,老师的建议也好,对思维的推进都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同学建议的是表现的形式,老师建议的是抓关键词,这个对有目的的阅读,或者这个环节的意义,不够明显。
生:接受。
师:任务一,再请一组。
生:经过我们小组讨论后,这个制作工具:
(小组成员分别念出知识树的内容)
师:听了他们的介绍,我们会不会做竹节人了?会不会做了?
生:会了。
师:我来采访一下,拿到任务后,你们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生:各自分任务,每个人把自己的任务先写出来,然后再把不同方法写下来。
师:说得非常好,不仅说出了怎么做,还说出了呈现的形式。我感觉我们平时的学习一定是非常扎实的。
师:其实,随着时代的发展,竹节人在材料上,制作方法上都有些改进。想不想到制作现场看一看?
(出示竹节人的制作视频,视频展示了竹节人的制作过程。从材料到怎么摆件,穿线,画脸,展示表演)
【我的看法】这两个小组的介绍,是对原有课文内容的梳理。对不会做竹节人的人,还是不能起到示范的作用。一个真正的示意图,应该不只有关键词,还有图画,还有做的步骤等。多个方式才能达到让没有阅读的人也明白竹节人怎么做。所以,老师设计的资料单对学生帮助的作用不大。只是对内容梳理,只是提取关键词,应该不是这次有目标阅读的真正目的。运用,有针对性人群的解说才是吧?
师:这么有趣的竹节人,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的我们已经继承和发扬。竹节人会做了,也会玩了,大家玩得高兴,老师也会玩。老师玩竹节人的故事谁来讲一讲?
生讲述:
生:在看见老师玩儿时,心里已经心满意足了。
师:为什么会心满意足呢?
生:因为看见自己做的竹节人老师也喜欢玩儿。
师:老师加入了玩竹节人的行列里来,把玩竹节人的乐趣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是不是?还有没有要补充的?
生:老师玩的时候神情和我们一样,嘴里还在咚呛咚呛的说。
师:老师的神奇和我们一样,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了老师玩儿得也很认真。
师:还有没有补充?
生:我觉得刚才这位同学说得也很好,老师玩儿的时候神情和我们一样,我们玩儿的时候连上课都忘记了,说明很投入。老师都没有注意到我们在偷看,他也很认真。
【我的看法】如果是针对讲故事,这个环节真是没有讲故事的味道。也是采用了提取关键词的方式梳理了课文的内容。感觉在预习的基础上没有提升。
师:老师玩的竹节人是没收我们的,我心里有沮丧,有小小的怨恨,看了以后,我的沮丧和怨恨化为乌有,为什么呢?
生:因为我们看到老师玩我们做的竹节人,就好像把自己做的东西推荐给别人,觉得自己做的很好。
师:同时,他们肯定也做了一个决定,下次在课堂上怎么样啊?
生:上课认真听讲,下课再用竹节人搏斗。
师:做竹节人没有错,玩竹节人也没有错。我认为文中的这个老师是一个非常有童心的老师,在今后他会对没收竹节人的同学说什么呢?
生:说,玩竹节人是可以的,不过要选择恰当的时间
师:不要在
生:不要在课堂上玩耍。
【我的看法】这一组的对话是要引向学生的生活,加深对老师的理解。引导是有必要,可是感觉和有目的的阅读也有些不一样。
师:这组的故事呢,我觉得还是讲得非常恰当的。同学们,我们刚才围绕本课的三个阅读任务,关注竹节人这课的不同内容提取了有用的信息,初步尝试了有目的的阅读,相信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们会逐步实践,这节课就上到这儿,下课。
【我的看法】有目的的阅读,真的不好教。教材已经讲到那个份儿上了,老师要给学生怎样的帮助呢?一节课的容量那么大,是不是要在一节课中体现三种不同的阅读目的呢?已有的知识要怎么进行串联呢?好希望看到统编教材,看看几个阅读策略单元的编排,看看怎么弄才更有意思啊!
不管怎么说,勇于尝试阅读策略教学的人,真了不起!
教学目标
1.根据不同的任务采用不同的方法阅读文章,分组交流学习。
2.通过品读文本,激发学生对于自己平时生活的联想、思考,感悟身边事物的乐趣,感知童年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体会由于阅读目的不同而应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抓住阅读重点。
2.体会作者是如何通过对斗竹节人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的。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检查学生的字、词掌握情况。
豁开 疙瘩 卡住 冰棍 孙悟空 橡皮擦 雕刻 磕头
跺脚 颓然 沮丧 趴下 威风凛凛 别出心裁 技高一筹
2.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教师播放斗竹节人视频片段,导入课文。
过渡:同学们看看,这是我找到的斗竹节人视频。竹节人玩具确实是一个比较古老的玩具,我竟然找不到太多关于它的视频资料,也很难买到实物。好在作者的描写十分生动,我们还是去文章里瞧一瞧吧!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导语和课后习题,快速浏览全文,确定阅读任务,完成表格。
2.学生自由选择阅读任务,确定分组,小组交流、汇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出示自读要求,引导学生圈画重点、思考问题。
阅读任务一: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找出制作竹节人的相关文字,写一份制作指南。
预设:重点阅读课文第3自然段,抓住句中的数量词“一截”“八截”“一对”“一根”和动词“锯、钻、做、穿”来整理。课文第11—13自然段也有一些关于让竹节人更威风的装饰方法,如系上冰棍棒儿、装上废钩针,等等。若学生就这几自然段内容进行交流,也可以。
找出与竹节人的玩法相关的文字,画出重点字词。
预设:重点阅读第8、9自然段,重点字词如“嵌入、拉紧、一松一紧、放在一起、对打”。
本文是一篇记叙文,为什么用这么多说明性的内容来详细介绍做竹节人的方法和竹节人的玩法呢?
明确:详细介绍做竹节人的方法和竹节人的玩法,一方面是因为读者可能对竹节人的游戏不熟悉,所以说得详细,让读者有一定的了解,若感兴趣,还可以自己制作和玩竹节人;二是时间过去了那么多年,作者竟然还对竹节人的制作和游戏过程记得那么清楚,可见竹节人曾给他带来了许多快乐,所以在这个说明的过程中又蕴含了作者真切的情感。
阅读任务二: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竹节人给人们带来了哪些乐趣?结合相关语句说一说。
预设:全文随处可见竹节人带给孩子们的乐趣,做竹节人是一件乐事,斗竹节人更是乐趣无穷。学生自由发言,只要能说出“乐趣”即可。
生1:做竹节人看似简单,却也给孩子们带来了动手的乐趣。因为大家都迷上了做竹节人,所以“那一段时间,妈妈怪我总是把毛笔弄丢,而校门口卖毛笔的老头则生意特别好”,大家都乐此不疲。
生2:斗竹节人就更有趣了。“(两个竹节人)没头没脑地对打着,不知疲倦,也永不会倒下。”“有时其中一个的线卡住了,那‘斗士’便显出一副呆头呆脑的傻样子,挺着肚子净挨揍。”“没头没脑”“呆头呆脑”读来就让人觉得好笑,因为斗竹节人的方法很简单,就是两个竹节人对打,但简单的玩法儿折射出的却是孩子们对竹节人单纯、热烈的喜爱。
生3:我觉得给竹节人起名字也很有意思,我读到第11—13自然段的时候都笑了。其貌不扬的竹节人被安上各种装饰,取上各种大名之后,仿佛真的很神气。比如这句话:“竹节人手上系上一根冰棍棒儿,就成了手握金箍棒的孙悟空,号称‘齐天小圣’,四个字歪歪斜斜刻在竹节人背上,神气!”可见孩子们对自己的作品非常满意、得意,那种快乐与满足的情感溢于言表。
文章的主体部分是描写斗竹节人的有趣经历(第8—19自然段)。一般来讲,写竹节人搏斗的场面要按照斗竹节人的具体过程来写,但课文中记叙的是几个片段、几个画面。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构思布局的呢?
预设:提醒学生抓住关键词“有时”“还有”“其实”“下课时”来理解,这些内容是随着游戏的欢乐程度一步步写下来的。
阅读任务三: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完成“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这个任务时,哪些段落可以略看?
明确:重点阅读第20—29自然段,即课文的第三部分,前面的内容可略看。
老师没收竹节人时“怒气冲冲”,玩竹节人时却又“全神贯注,忘乎所以”,这矛盾吗?你觉得老师的这一行为会影响老师的形象吗?
明确:老师“怒气冲冲”是因为“我们”上课时没有专心听讲,并不是因为他不喜欢竹节人。这并不会影响老师形象,相反让读者看到了一个充满童趣的老师形象。
为什么“我”和同桌虽然没有拿回竹节人,却“心满意足”,而且“方才的那份小小的怨恨和沮丧化为乌有”了?
明确:当“我们”看到老师玩竹节人的那一幕时,肯定惊奇于孩子们喜爱的竹节人竟获得了老师的青睐,原来看似严厉的老师也有那么可爱的一面,这样的发现让“我们”很开心。同时,“我们”也因为自己制作的竹节人给了老师一个放松、玩乐的机会而感到自豪。老师玩竹节人的一幕也成了“我”关于竹节人的美好回忆的一部分了。
(2)教师相机指导阅读方法。
预设:三个小组有三种不同的阅读目的,学生分组学习,根据阅读目的选择相应的内容,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进行学习,但学生往往会按照以往的习惯来阅读全文,这样时间必然是不够的。教师便可以在过程中相机指导:“读文章时,与阅读目的关系不大的内容不需要逐字逐句地读,这样可以提高阅读速度。比如,你是带着‘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这一任务阅读,遇到文中写‘玩竹节人的有趣经历’这部分内容时,只要浏览一下就可以了。”这样的指导比较有针对性,可以让学生掌握简单的阅读方法。
3.师生共同品读精彩段落。
(1)读第11—14自然段,体会竹节人的威风和神气。
思考:同学们是如何装饰竹节人的?完成下面的填空。(课件出示填空题)
“破课桌,俨然一个叱咤风云的古战场。”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给你什么感觉?
明确: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课桌比作古战场,从中可见孩子们用各种材料装饰竹节人,给竹节人起上各种名号,把竹节人当成在战场上厮杀的战将,写出了孩子们斗竹节人的热情之高,以及竹节人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之多。
(2)读第17—19自然段,感受场面之热闹。
思考:读一读第17、18自然段,你感受到了什么?
明确:“黑虎掏心”“泰山压顶”“双龙抢珠”这三个词都是主谓式结构,都是四字词语,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同时,这三个词常用作武术招式名,形象而生动,突出了招式的威力强大,也就可见竹节人“战斗”的紧张和激烈了。第18自然段中的一组拟声词让人联想到戏剧中渲染气氛的锣鼓。这两段用简洁的文字烘托了斗竹节人时紧张而又激烈的场面,同学们斗竹节人时的场面犹如武林高手过招,又似千军万马酣战的古战场,气氛活跃、阵势浩大。
从哪里可以看出观战的“观众”也很投入?这里运用了什么写法呢?
预设:抓住关键字词来体会,如“一圈黑脑袋”极言观战的人多,反映了观众很投入;“攒”的意思是“聚”,表现了同学们围聚、簇拥的状态,表现出热烈的氛围。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联想一下:发生了什么事,会令观众“跺脚拍手”“咋咋呼呼”?观众会说些什么?
明确:作者没有正面描写“我们”专心入迷的样子,而是通过侧面描写来烘托,一是“攒着”围观、“跺脚拍手”“咋咋呼呼”的细节,一是听不见上课铃声,要等老师来了才知道上课的事实,这些侧面烘托与精彩的细节既表现出“我们”对斗竹节人入迷,又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学生可根据自己童年的游戏经历进行补白,获得愉快的阅读体验。
三、拓展阅读,学有所获
过渡:范锡林笔下的竹节人是战场上的壮士,现在我们来看另一位作家笔下的竹节人,她童年时的竹节人又是怎样的形象呢?大家读一读、想一想,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交流。
1.出示片段,学生拓展阅读。
玩竹节人的多是男孩子,女孩子通常只是当观众。我不想当观众,要用竹节人来唱戏。大哥和二哥都有好手艺,能雕出男面相和女面相。我最骄傲的事,就是我的两个哥哥给我做了二十多个竹节人,有些竹节人的手上还安有竹片削的小斧子、小宝剑,甚至小锄头、小剪刀、小竹笛、小碗等。我把这些竹节人装在一个小竹箱里,那是我最迷恋的玩具。
木鬼戏听多了,我能记熟情节和戏词。我常用这一班子竹节人立在一张长椅子上唱戏,全心投入进去,完全在戏中。后来,我大胆地更改一些戏的情节。再后来,我又试着把电影里看过的故事用竹节人演一演。又再后来,我把生活中好玩的事演进去,每个竹节人扮演身边的人。最初,只有我的小狗是忠诚观众。任何时候,我在用竹节人演戏,它都伏在椅子前,和我面对面,目不转睛地看得入神,一副百分百铁杆戏迷的样子。后来,多来了三条狗当观众。再后来,就有了人当观众,多的时候能达二十多个。有些人被我用竹节人演进去,他们也觉得骄傲。没有被我演进去的人来找我,希望也能被我用竹节人演一下。有人喜欢看,我就有了编戏、表演的激情和动力。 ——作家王勇英
2.阅读与交流。
(1)说说作家王勇英笔下的竹节人与课文中的竹节人有什么不同。
(课文中的竹节人是打斗用的,而这里的竹节人是“戏班里的演员”,而且形象更丰富些。)
(2)作家王勇英从玩竹节人中收获了什么呢?
(收获了编戏、表演的激情和动力。)
四、背诵积累,作业设计
1.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丰富积累。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豁、凛”等16个生字,随文读准20个难认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学习“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阅读策略,完成玩具制作指南,并体会竹节人带来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预学交流,明确学习要求和起点
1.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课题是《竹节人》
师:同学们在预习课文的时候,你们有没有发现,今天的课文和平时的精读课文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打开课文,看看课的前面的内容和课的后面的内容找一找。谁来说一说?
二、关注导语,明确学习任务
1.发现课文前导语
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这段话,这段话告诉我们阅读这篇课文的什么?——任务
2.理解任务
这三个任务我们应该怎么来理解呢?任务一是让我们干什么,谁来说一说。
任务一:写做法和玩法
任务二:体会竹节人给人带来的乐趣,这里的传统玩具是指什么?
任务三:这里的“老师”是哪里的老师呢?
3.从课前的导语中我们了解了这三个任务,你还知道了什么?读读前半部分。
——同一篇文章,阅读的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不同。
三、小组合作,完成任务
1.是的,同一篇文章,阅读的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就不同,采取阅读方法也不同,这就是有目的的阅读,是一种阅读的策略,今天我们就用这种阅读策略来完成这三个任务。
2.联系课后任务栏
课后有三位同学也交流了他们的读法,来看屏幕,再自由读一读,想一想他们是怎么读的?我们该怎么读?
4.小组讨论,选择读法。
读完了以后肯定会有所启发,课前小组已经选择了想要完成的`任务,现在你们打算如何完成任务呢?在小组内讨论讨论,交流一下,完成学习单。
5.汇报交流
讨论好了吗?该怎么来完成这三个任务呢?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
(有目的,有方法,相信他们有了这样的策略之后,肯定会非常成功的完成任务)
刚才同学们交流了阅读方法,大家有没有发现?要完成这三个任务都有一个共同的地方,这个共同的地方是什么?
总结方法:浏览全文(略读)——选择内容——细读分析
刚才我们快速阅读浏览了全篇文章,选择了完成任务所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要细读来完成这三个任务。
三、完成任务单,体验阅读方法的选择过程
在正式完成任务之前,我们先想一想,你看,三个任务是不同的,等会咱们汇报的时候可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汇报呢?汇报的方式是不是也可以有所不同呢?
1.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完成这三个任务,这有三个任务单,请同学们对照任务单上的提示,四人小组合作完成,开始吧!你在完成阅读任务的时候也要考虑一下用到了哪些阅读方法?
2.小组汇报交流
同学们,现在请你们来分享一下刚才的学习成果。哪个小组先来。
(1)成果展示
任务一:请两个小组上前展示。
(2)评价提升,从选择内容到细读提炼
有没有补充,其他同学呢?
听了他们的介绍,现在你们会不会做竹节人了?他们的任务完成的非常成功,那么我来采访一下,你们在写这个指南的时候,用了什么阅读方法?
提取关键信息。
任务二:
其实随着时代的发展,竹节人已经很少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了,想不想瞧一瞧竹节人是怎么玩的?
这么有意思的竹节人给大家带来了哪些乐趣呢?
任务二,哪个小组来汇报
组内还有没有要补充的?其他同学有没有要补充的?还有哪些乐趣。
刚才老师听到了他们用的最多的一个方法,是什么阅读方法?
抓住关键词句
四、总结课堂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围绕本课的三个阅读任务,关注了《竹节人》这篇课文里面不同的内容,用了不同的阅读方法,尝试了有目的的阅读,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可以用上这样的策略进行阅读,下节课我们再来讲讲老师的故事。
板书设计:
9竹节人
做、玩 说 浏览全文 提取关键信息
乐趣 品、读 选择内容
故事 讲 细读分析 圈画关键词句
《竹节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竹节人》是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内容,这篇文章回忆了作者童年时代做竹节人、玩竹节人以及老师没收竹节人却也自己偷偷玩竹节人的情景,表现了童年游戏的乐趣,表达了儿童的喜悦与满足,同时也写出了老师童心未泯的一面,抒发作者了对老师的亲近与理解,字里行间流露出简易的儿时玩具带来的快乐。
教学理念:
本课时为第一课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感受什么是有目的地阅读,懂得阅读目的不同,关注的阅读内容会不一样,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不尽相同,同时在阅读实践中感悟传统游戏带来的快乐。
教学目标:
1.能根据阅读任务,运用“有目的地阅读”这一策略,完成玩具说明书,感受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无限乐趣。
2.能根据阅读目的积极调整阅读方法,培养阅读反思意识。
3.能在阅读实践中,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根据阅读任务,运用“有目的地阅读”这一策略,完成玩具说明书,感受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无限乐趣。
教学难点:能根据阅读目的积极调整阅读方法,培养阅读反思意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竹节人玩具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激趣质疑
1.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传统玩具,请看大屏幕——猜一猜,这么有趣的玩具是什么?(播放视频)
2. 板书课题,生读课题。
【设计意图:明确语文要素,聚焦教学重点。】
二、检查预习,梳理脉络
1. 风靡 豁开 攒着 鏖战
威风凛凛 技高一筹 念念有词 忘乎所以
2.借助提示梳理文章主要内容。
本文回忆了 ( )( )( )的经历。
3.分享交流主要内容,补充并完善。
4.出示本单元的阅读策略,指名读。
【设计意图:统揽全文,概括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关注阅读策略。】
三、借助课文,写玩具制作指南
(一)读制作指南
1.出示阅读任务一:写玩具制作指南,并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2.为了完成这个学习任务,你打算怎么读课文呢?
出示学习伙伴的读书方法提示,指名读。
3.带着这样的阅读方法来找一找文中写“怎样做”竹节人的段落。指名读。
指名介绍做竹节人的步骤。同座位之间互相说。
4.情境表演做竹节人的步骤
【设计意图:体验带着目的去阅读的过程,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运用已知方法完成阅读任务。】
(二)制作玩具指南
1.玩具制作指南有哪些内容?
(制作材料、制作工具、制作步骤、注意事项)
2.借助文中信息,按照刚刚提到的阅读方法,完成玩具制作指南。根据提示在学习单上编写竹节人的玩具制作指南。
提醒:提笔即练字,六年级的我们不仅要坐姿端正,书写时还要做到行款整齐、美观,并有一定的速度。巡视时帮助端正坐姿)
提醒:写完了的同学,自己读两遍,看看有没有写错和写漏的地方。
3.分享学生编写的两份玩具制作指南,补充完善,并交流阅读经验。
(三)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出示竹节人玩具,指名读“教别人玩竹节人”的段落。
生齐读第九段。
五、作业布置
1.课下,请同学们结合给出的例文《制作竹蜻蜓》,运用本节课学到的阅读方法,编写一个竹蜻蜓的制作指南。
2.按照说明书制作一个竹节人玩具,和同学或家人玩一玩这个玩具。
板书设计:
9.竹节人
制作——好玩
表达——有趣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