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设计一等奖

插秧歌一等奖教案

日期:2022-06-05

这是插秧歌一等奖教案,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插秧歌一等奖教案

插秧歌一等奖教案第 1 篇

 教材分析:

  这首儿歌,通过比喻和想像,以“水田是镜子”一句领起,诗化了插秧的耕作过程,廛化了艰苦的农业劳动,诗化了农民们辛苦劳作的场面。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那么和谐,那么富于诗情画意!要引导学生思考水田还能映照什么?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一些农业生产方面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热爱、亲近大自然的情感。

  2、认识生字6个,学写生字4个。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识字教学。

  2、通过学习课文,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

  教学难点:

  理解:水田、插秧。

  教学用具:

  自制课件、教师用生字卡片、学生用生字卡片、音乐(小白船)。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同学们都喜欢猜谜语,下面听老师说一则谜语:“你笑他也笑,你哭他也哭。你问他是谁,他说你知道。”(学生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镜子有关的文章,看看作者在文中把什么写成了镜子?(板书课题:插秧)

  看到这个题目,你有问题要问吗?

  解释:把水稻的秧苗插到水田里的活动就叫插秧。(课件)

  二、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圈出自己不认识的字。

  同学们找出了自己不认识的字,现在我们来做一个“集体的力量大无比”的游戏好不好?

  2、这个游戏需要小组合作完成两件事:

  第一件:每个同学说一说自己不认识的字,组内同学想办法解决这些字的读音。

  第二件:组长带领组员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教师小结合作情况。

  3、小组汇报读课文。

  要求:听的同学边听边想:你要向他们学什么?你能给他提一些好的建议吗?

  4、教师配乐朗读,学生评议。

  老师为什么能读得这么好呢?因为我有一个小窍门。就是我一边读课文一边用脑子想象美丽的图画。比如:我读到映照着蓝天,我的脑海里就会出现蓝天的图画,这样就能读得有语气了。不信,你们也试试。

  5、齐读课文。

  6、背诵课文。

  (1)指名背。

  (2)会背的站起来背。

  向同学们介绍,你是怎么背会这篇课文的?

  7、发散思维

  同学们的办法可真多,看来你们都是爱学习的好孩子,看这句话,你会填吗?

  课件:水田是镜子,映照着蓝天,农民在插秧,插在()上。(你照镜子,镜子里就会出现你,镜子里出现蓝天,农民就会在哪儿插秧呢?)

  齐读,这句话写得多美呀!你能想象水田还映照着什么吗?

  水田是镜子,映照着(),农民在插秧,插在()上。

  现在,让我们也做个小诗人,自己做几句诗。

  水田是棋盘,农民在棋盘上()。

  水田是地毯,农民在地毯上()。

  水田是(),()。

  过渡:同学们真聪明,你们也成了小诗人了。据老师上网查资料,我发现农民伯伯也非常聪明,他们已研制出“七彩水稻”,你们想和农民伯伯比一比,种出咱们的多彩水稻吗?教师出示水田图:上面标上小组号,每个小组发五棵稻秧,小组合作讨论热烈的,教师奖励一棵稻秧。

  三、学习生字,游戏:多彩水稻我来插

  1、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出示:插、秧、镜、映、农、民。

  组长带领组员用学过的方法记字。

  2、讨论:你们是怎样记字的?

  说得好的到黑板前插一棵稻秧。

  学生说哪个字,教师就往黑板上粘哪个字,说完后带领学生齐读。

  将学生分为九个小组,每个小组有一块稻田,哪个小组的同学回答问题正确就可在自己小组的稻田里插一棵稻秧,哪个小组插的稻秧多哪个小组就获胜。

  3、游戏:照镜子

  方法:教师举生字卡片,学生读出来并举出生字卡片。

  4、同学们,看,通过我们的努力,我们插上了多彩稻秧,虽然有的小组多有的小组少,但这都是我们积极学习换来的,看到你们那么爱学习,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

  四、写字

  1、出示“农”。

  2、描描书上“农“的笔顺,边说边描。

  3、自己描描书上的“农”,说一说怎么写才好看。

  4、教师指导写。

  5、大家评议。

  6、自己写“民“的笔顺,描红,写字,同桌评议。

  7、在生字本上写字。

  附:板书设计

  插秧

  插秧镜映农民

插秧歌一等奖教案第 2 篇

 教学内容:

  教育科学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艺术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欢腾的大西北》课题三《黄土高坡鼓喧天》第一课时《陕北秧歌》。

  教学目标:

  能主动联系自己对陕北文化、艺术、民俗风情等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感受陕北地区浓郁的民俗、民风及音乐、舞蹈的艺术特点和风格。

  教学重点:

  在艺术活动中初步掌握陕北秧歌的步伐和舞蹈特点,能大胆愉快地学跳陕北秧歌。

  教学难点:

  在歌唱、舞蹈及美术创作活动中,自主地进行合作与交流,能运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进行创作和表演。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教师准备白毛巾、红绸带、小肚兜、塑料篮等;

  3、学生课前收集有关陕北民俗民风及民间艺术的资料,学会歌曲《边区好地方》。

  教学过程:

  一、欣赏陕北民歌、民俗,

  师:同学们,早就听说四年二班的小朋友非常喜欢艺术,黄老师很荣幸能和大家一起上艺术课。今天呀,黄老师要带小朋友们去一个富有浓郁民间艺术的地方。(课件播出音乐《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同时出现陕北民俗民风及民间艺术的图片。)

  师:画面上给我们展示的是我国哪个地方的民俗民风及民间艺术?哪陕北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能把你们课前收集到的有关陕北的资料给大家交流交流吗?

  师:陕北民歌非常优美动听,深受人们的喜爱,课前我们听的一首《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就是一首陕北民歌,哪你们会唱陕北民歌吗?我们一起把《边区好地方》这首歌曲唱唱好吗?我请个同学来领唱。(请学生看老师指挥)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对陕北民间艺术和民俗的热爱情感。)

  二、陕北秧歌好激情

  (一)看一看,说一说

  师:同学们真能干,对陕北的了解可真多,从同学们的介绍中我们了解到陕北有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陕北秧歌就是其中的一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体验陕北秧歌。(揭示课题——陕北秧歌,课件出示)

  (二)看一看,学一学

  师:在平时生活中你看过秧歌吗?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段陕北秧歌。(放音乐《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教师表演一段陕北秧歌。

  师:谢谢同学们的掌声,想跳吗?我们一起来试着跳一跳(放音乐《边区好地方》老师领着大家跳一遍)

  师:这位同学扭得不错,能教教大家吗?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她的脚步是怎样的?我们跟着她学学。

  师:大家学得真认真,刚才老师发现了一个秘密,我觉得我们走的秧歌步法很像一个字,你们看出了吗?(老师边说边示范十字步)

  师:下面老师就用双手当作同学们的双脚,我们再次领略一下秧歌十字步。(老师示范,学生叉腰练习)

  自由练习舞步

  教师注意观察学生练习情况,用动作揭示学提扭腰。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听说到自己亲身实践,慢慢的体会陕北秧歌的特殊魅力。)

  (三)编一编,跳一跳

  师:舞步学会了,你们能加上手的动作吗?(抽学生示范)谁还有与他不一样的动作吗?你能把动作做得更美一点吗?

  师:除了动作可以变化外,我们的舞步也可以变化,谁来试一试,你们能加上一些孩子们自己的动作吗?(提示学生动作天真一些、跳跃一些)

  跟着音乐跳一跳,(放音乐《边区好地方》)

  师:同学们真能干,你们都成了小小舞蹈家了,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创编了这么多的动作,你们能把自己创编的动作跟着音乐跳一跳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创编的乐趣。)

  (四)跳一跳,演一演

  1、欣赏、讨论

  师:同学们跳累了,请坐下休息一会儿。让我们来欣赏一段舞台上孩子们的秧歌,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她们的服装、道具、他队、动作。(课件出示,秧歌视频,同时出现文字提示:观察服装、道具、动作以及队形的变化)

  师:谁能将观察到的给大家说一说?(抽一个学生)(教师不要重复学生的语言)

  师:观察得真仔细,接下来我有一个建议,我知道我们四年二班的同学特别的能歌善舞。今天,我们就举行一个新编陕北秧歌比赛,全班同学分为四组,根据《边区好地方》这首歌曲创编,创编提示:1、小组活动,团结合作;2、动作协调、优美,队形有变化;3、表演形式多样,可以歌伴舞;4、动作有创新,有童趣。

  2、分组创编,老师巡回指导。

  3、表演准备

  师:要演出了,我们首先得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老师在这儿准备了一些道具、服装,会打扮自己吗?老师出示白毛巾,并示范包头巾,提示学生打扮时要互相帮助。

  4、展示、表演

  师:四年二班新编秧歌表演现在开始,掌声有请第一组上场,下面的同学请把手舞起来,把歌唱起来。

  (二、三组展示)

  (设计意图:学生将自己在课堂上所学到的并进行创编的东西展示在大家面前,对他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的触动。)

  5、评价

  师:刚才三个小组的同学都进行了展示和表演,根据老师屏幕上的提示,大家评一评,看看你们哪些地方作得好,还有哪些地方需改进?

  三、小结

  今天我们四年二班同学都表现不错,给黄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们真是好样的。

  教学反思:

  我备课时发现, 想把陕北详细地介绍给学生, 那是相当有难度的, 生对于陕北很陌生,单凭教材上一句简单的“ 吼一声秦腔, 唱一首信天游, 演一出眉户剧, 体验陕北人的生活乐趣。”是根本达不到教学目的的, 那时我也若实地明白, 教材等着我们的挖掘, 因为我知道“ 艺术课要精彩, 但更重要的是实在” 。于是我在课外花了很多时间, 让学生感知原始、豪放、粗犷的秦腔聆听高昂激扬的信天游欣赏委婉细腻、优美动听的眉户剧, 让他们对陕北有个初步的印象。

  为了这节课教学目标的达成, 我设计了欣赏陕北民歌, 感受陕北民风民俗, 体脸陕北袂歌, 表现陕北舞蹈的粗犷豪放等几个环节。同时又给学生搭建了多维的立体的学习空间让学生随着陕北民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的优美旋律走进陕北, 观赏那里的生态环境, 看一看在那里生活的人们, 观察他们的风俗习惯、人物的着装和形象特点, 利用多种活动方式贴近那里的生活, 感受那里的艺术, 并亮一亮嗓子, 唱上几句信天游……

  课前, 我十分奢望能达到一种理想的境界。于是, 刻意地设计好每个教学细节, 每个问题的提问, 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听觉感官、视觉感官, 让他们产生喜欢陕北, 热爱陕北民歌、乐于去跳陕北秧歌的情感。

  一、陕北民歌有很多种, 信天游、道情、山曲、酸曲、二人台等等, 要介绍其特点, 用语官描述太空洞了, 而且, 学生对陕北民歌了解的也很少‘ 正当教学活动处于“ 绝境” 时, 我“ 急中生智” 干脆请学生欣赏几首有代表性的陕北民歌, 让他们自己体脸。结果, 还真有“ 柳暗花明” 时,学生听了民歌后, 在短时间内“ 独创”地把陕北民歌特点进行了完整地总结, 着实让我震憾。的确,教师的思维并不能代替学生的思维, 他们有时可能会超越教师、超越教材, 孩子的眼睛看待艺术, 虽然稚嫩却也纯真可爱孩子们的创造需要老师的大胆放手, 让他们自我尝试、自我发现、自我评价和选择, 千万不要因为喧闹的教室而皱眉他们需要我们提供心灵上的自由、教学上的民主。只有具备了民主、平等、开放的教学空气和土坡, 自由的心灵才能够呼吸、生存, 创造的种子才能够生根、发芽、破土成长教育就像一首诗。给孩子一对翅膀, 它就能飞翔在蓝天给孩子一双眼睛, 它就能寻找光明。让我们用包容的心去看待孩子的每一次失败, 用宽广的脚怀去接纳孩子们的每一次尝试。

  二、学跳秧歌“ 十字”舞步时, 学生热情高涨, 参与欲望很强烈。本来, 我喜欢陕北秧歌的那份炙热, 很想和孩子们把陕北袂歌的冲天激情以及对生命的张扬力体现, 同时也希望他们能把自己忘情、奔放、狂野的情绪跳出来。可是, 我忽略了注重结果, 忽略过程。艺术教学应该是重过程, 轻结果的。我在教学时偏重结果, 而忽略了过程。艺术教学中语言表述是很重要的。在扭秧歌这个教学环节中我设计的两个问题是①你认为怎么扭秧歌比较精彩, 用你喜欢的方式试一试。②你最喜欢的哪几个动作, 说说你的理由。这两个问度其实有重复, 一般来说, 自己认为最精彩的, 往往就是自己最喜欢的。应该把两个问题合并为怎么扭秧歌你最喜欢, 用你认为恰当的情绪和节奏扭一扭, 跳一跳, 不用说出你喜欢的理由。缺乏创新的艺术。在鼓励学生创编这个教学环节, 本应是很出彩的环节,但由于我缺乏创新的艺术, 而平淡了不少。

  点评:

  艺术教学就像诗一般凝练而又富有动感, 似散文一样敏感而又充满激情。曾经的苦思冥想新课程的艺术课该如何组织, 有否规定的教学模式怎样确定合适的教学目标也曾和同事探究过, 要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能否走哪条捷径可是, 渐渐地发觉在自已不断的实践过程中, 每节艺术课的教学目标并不一定要定得太高, 只要是切合实际的, 就是最好的, 艺术教学过程本身就是创造艺术的过程渐渐地发现循序渐进地渗透艺术, 不是一定要求学生会怎样有感情地演唱一首歌曲或者画一幅完美的画, 让他们学着另眼看世界, 甚至要觉得残缺也是一种美丽, 一道风景。心甘情愿被牵引、迫不及待求验证、情不自禁已陶醉, 这种美是什么是期待。我要让我的艺术教学成为学生的期待, 引发他们更多的艺术期待。

插秧歌一等奖教案第 3 篇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田、照、蓝、农、民”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大自然的美,人的劳动之美,然后进行续写。

  课前准备:

  预习: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认生字、读读课文; 教具:生字卡片,课文插图、班德瑞《田园风光曲》。

  教学过程:

  一、谜语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喜欢猜谜语,下面听老师说一则谜语:“你笑他也笑,你哭他也哭。你问他是谁,他说你知道。”(学生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镜子有关的文章,看看作者在文中把什么写成了镜子?(板书课题:插秧)[上课伊始,教师用一则谜语引出与本课学习内容相关的东西,以激起学生的学习情趣。]

  二、据题质疑,据图释疑。

  同学们看到这个课题可能会问:“插秧”是什么意思?谁插秧?在哪儿插秧?(指导学生观察书上插图,引导学生理解图中戴斗笠的人把水稻的秧苗插在稻田里的活动叫插秧。)究竟是谁插秧?在哪儿插秧?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插秧”这一名词对于城里的孩子来说比较陌生,如果学生对“插秧”一词都不理解的话,根本就无法进行课文的学习;如果单纯由老师向学生灌输“插秧”一词的定义,学生也会一头雾水。因此在教学中应利用课文插图来帮助学生理解“插秧”的含义,并通过学生的质疑引发其学文的欲望。]

  三、自主识字,初读感知。

  1.出示学过的识字方法,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认字学词,读通课文。(1)借助拼音;(2)问别人;(3)联系上下文猜字;(4)听别人读。

  2.同桌互读正音。

  3.指名读课文。其他小朋友认真听,评一评读得怎么样。

  4.运用游戏,检查学生识字情况。

  现在我们要把生字朋友从课文中请到我的生字卡片上,看同学们还认不认识?出示生字卡片,用“开火车”和“摘字”(把字贴在黑板上认识哪个字就摘哪个字来读,其他学生跟读3遍。)两种游戏来检查学生识字情况。并让学生汇报自己是采用什么方法认识这些字的。

  5.把生字朋友送回课文家中,全班齐读课文,解决先前质疑的两个问题,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是识字,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也即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在这一教学环节的开始出示了四种学生已经学过的识字方法,叫他们选择其中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识字,这样既复习巩固了原有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的能力。同时,识字是比较枯燥的,为了让学生识起字来饶有兴趣,在教学中引入了两种识字游戏——“开火车”和“摘字”。这样能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提高识字效率,巩固识字效果。]

  四、细读课文,理解意思。

  1.四人小组读课文,讲讲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讨论解决不明白之处。

  2.全班交流小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相机指导。

  3.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让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习惯。同时,打破传统的“串讲”形式,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学生自己能读懂的教师就不再去多讲,让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学而不思则罔”,质疑是思维的火花,在这一环节中,我注重了学生质疑问难能力的培养,收到较好的效果。]

  五、范读引路,熟读成诵。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评一评老师哪些地方读得好?还有什么不足之处?

  2.学生练读。教师设问:水田里映照着蓝天、白云、青山、绿树,给你什么感觉?农民伯伯在这么美的环境中插秧是什么心情?重点指导学生读出水田映照着蓝天、白云、青山、绿树的美和农民插秧时欢快、充满希望的心情。

  3.配乐朗诵,尝试背诵。

  [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语言基本训练。它既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有助于增强语感,发展语感,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学时,不宜讲太多的有关朗读的知识,主要应通过教师范读来引路,让学生从听中进行评价感悟,从模仿练读中得到自悟。]

  六、发挥想象,拓展延伸。

  1.小朋友们,你们想想水田这面镜子里还会映照着什么?根据回答,相机板书:鸟儿、飞机、花儿……

  2.你能不能照着书上的句式,当小作家把水田映照的东西写一写。

  [这篇课文句式整齐,结构相同,有利于学生积累语言,内化其表达方式。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发挥想象续写课文,不但让学生产生了新奇感,而且运用了所学语言。]

  七、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让学生用自己习惯或喜欢的方式记忆字形。

  2.全班交流汇报识记字形方法。教师适当提供识记方法:如用部件法记“蓝”字……

  3.重点指导书写:蓝:上面是“艹”,要与“篮”区分开来。 农、民:与课后语文天地中的练习结合起来指导。

  4.学生进行书写练习。

  教学反思:

  《插秧》这一课的教学设计,我主要想体现三个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一是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识字方法自主识字,鼓励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二是通过初读、细读、背诵这一有层次、有梯度的读的设计,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兴趣,积累语言,内化文章的表达方式。三是注重生生、师生间的互动。评价变得开放,既有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又有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评价的目的不再只为了甄别与选拔,而是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

插秧歌一等奖教案第 4 篇

教材分析:

  这首儿歌,通过比喻和想像,以“水田是镜子”一句领起,诗化了插秧的耕作过程,廛化了艰苦的农业劳动,诗化了农民们辛苦劳作的场面。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那么和谐,那么富于诗情画意!要引导学生思考水田还能映照什么?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一些农业生产方面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热爱、亲近大自然的情感。

  2、认识生字6个,学写生字4个。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识字教学。

  2、通过学习课文,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

  教学难点:

  理解:水田、插秧。

  教学用具:

  自制课件、教师用生字卡片、学生用生字卡片、音乐(小白船)。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同学们都喜欢猜谜语,下面听老师说一则谜语:“你笑他也笑,你哭他也哭。你问他是谁,他说你知道。”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镜子有关的文章,看看作者在文中把什么写成了镜子?

  看到这个题目,你有问题要问吗?

  解释:把水稻的秧苗插到水田里的活动就叫插秧。

  二、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圈出自己不认识的字。

  同学们找出了自己不认识的字,现在我们来做一个“集体的力量大无比”的游戏好不好?

  2、这个游戏需要小组合作完成两件事:

  第一件:每个同学说一说自己不认识的字,组内同学想办法解决这些字的读音。

  第二件:组长带领组员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教师小结合作情况。

  3、小组汇报读课文。

  要求:听的同学边听边想:你要向他们学什么?你能给他提一些好的建议吗?

  4、教师配乐朗读,学生评议。

  老师为什么能读得这么好呢?因为我有一个小窍门。就是我一边读课文一边用脑子想象美丽的图画。比如:我读到映照着蓝天,我的`脑海里就会出现蓝天的图画,这样就能读得有语气了。不信,你们也试试。

  5、齐读课文。

  6、背诵课文。

  (1)指名背。

  (2)会背的站起来背。

  向同学们介绍,你是怎么背会这篇课文的?

  7、发散思维

  同学们的办法可真多,看来你们都是爱学习的好孩子,看这句话,你会填吗?

  课件:水田是镜子,映照着蓝天,农民在插秧,插在上。(你照镜子,镜子里就会出现你,镜子里出现蓝天,农民就会在哪儿插秧呢?)

  齐读,这句话写得多美呀!你能想象水田还映照着什么吗?

  水田是镜子,映照着,农民在插秧,插在上。

  现在,让我们也做个小诗人,自己做几句诗。

  水田是棋盘,农民在棋盘上。

  水田是地毯,农民在地毯上。

  水田是。

  过渡:同学们真聪明,你们也成了小诗人了。据老师上网查资料,我发现农民伯伯也非常聪明,他们已研制出“七彩水稻”,你们想和农民伯伯比一比,种出咱们的多彩水稻吗?教师出示水田图:上面标上小组号,每个小组发五棵稻秧,小组合作讨论热烈的,教师奖励一棵稻秧。

  三、学习生字,游戏:多彩水稻我来插

  1、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出示:插、秧、镜、映、农、民。

  组长带领组员用学过的方法记字。

  2、讨论:你们是怎样记字的?

  说得好的到黑板前插一棵稻秧。

  学生说哪个字,教师就往黑板上粘哪个字,说完后带领学生齐读。

  将学生分为九个小组,每个小组有一块稻田,哪个小组的同学回答问题正确就可在自己小组的稻田里插一棵稻秧,哪个小组插的稻秧多哪个小组就获胜。

  3、游戏:照镜子

  方法:教师举生字卡片,学生读出来并举出生字卡片。

  4、同学们,看,通过我们的努力,我们插上了多彩稻秧,虽然有的小组多有的小组少,但这都是我们积极学习换来的,看到你们那么爱学习,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

  四、写字

  1、出示“农”。

  2、描描书上“农“的笔顺,边说边描。

  3、自己描描书上的“农”,说一说怎么写才好看。

  4、教师指导写。

  5、大家评议。

  6、自己写“民“的笔顺,描红,写字,同桌评议。

  7、在生字本上写字。

  附:板书设计

  插秧

  插 秧 镜 映 农 民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