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12
这是合欢树教案一等奖,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合欢树》是史铁生怀念母爱的一篇散文。文章用平淡的语调,按时间顺序分别叙述了作者十岁那年由自己作文获奖引发的一件事情、二十岁母亲为他治病和鼓励他写小说的事情以及三十岁以后对母亲的那种压抑在心里、让自己又悲痛又愧疚的思念。这篇文章被选入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系列《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材中。
教学目标:
1、 理清文章思路,分析具体事件,体会各种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2、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具体深入理解文章。合作探究“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
3、体验并感悟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母子深情,引导学生体会生活中的母爱,进而学会爱,学会感恩,学会珍惜。
教学重点和难点 :
1、理清文章思路,分析具体事件,体会各种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2、品读淡然的叙述背后的情感张力,感受文中的母子深情。
3、理解“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其中第三点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3-5分钟)
1、展示“合欢树”图片,播放阎维文歌曲《母亲》。
2、引导学生对照歌曲内容,联系自己与母亲之间的生活细节。
3、引入课题,介绍作者。
4、利用图片设置悬念:树与母爱(或母子深情)有何关系。 要求:1、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母子深情。
2、联想母亲对自己的深爱。
3、思考:思想情感的间接表达方式
(1)、引起共鸣,激发学习兴趣。
(2)、明确本课学习目的及重难点。
二、合作探究(20-25分钟)思考如下问题:
1、理清课文主要内容。
2、理解象征手法。
3、领会课文借“合欢树”抒发情感的方法。
4、感悟文中通过朴实的语言所传达的母子深情。
三、交流反馈。
1、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再次快速阅读课文,并划出自己认为关键的词语。
2、分组讨论,确定小组发言人,回答问题。
3、选择一个母子间对话情景,分角色表演。
四、拓展深化。(5-10分钟)
1、联系生活实际举例。
2、自由发言。
要求:1、学会运用象征手法表达情感。
2、领会母爱,基于回报。
五、实训提升(5分钟)
布置作业:
小作文训练(200-300字)
叙述一件事来表达母爱,当母亲节来临之际,我打算送母亲一件礼物来回报母亲。
学生写作
1、从细微处去发现母爱。
2、运用象征手法。
板书设计
合欢树
史铁生
母爱子爱树:给“我”看病 为“我”借书 推“我”看电影 鼓励“我”写作
子思母思树:悲伤也成享受 不愿看合欢树,后来又想看 儿子=合欢树=母亲
亦母亦子合欢树,一枝一叶总关情。
教学反思
建构“共享式”的课堂教学新境界。“共享”就是“对话交流”。师生双方互相倾听,共同参与,达到教学相长。因此,在课堂上我给学生足够的自由讨论的时间,给学生充分交流的机会;学生的发言精彩纷呈。重点内容,教师重锤敲打。
感悟品读环节,倡导主体性的阅读氛围,以读带讲,读出个性,读出自己独一无二的理解。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反复的读和体验,使教学内容成为开放的、充满活力的学习活动。
本课教学通过歌曲及活动的设计使学生再度体验母爱,很多学生泪眼婆娑,纷纷表示好好学学习,感恩父母。收到了极好的教育效果。 总之,语言是活的,课文是生动的,学习是愉悦的。语文学习充满了生活和生命的气息。
[教学目标]
1、体验并感悟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母子深情,引导学生学会爱、学会感恩、学会珍惜。
2、引导学生对作品朴实的文风、精美的构思,以及巧妙的象征手法等进行有选择的主体性研读和品味。
[教学重点]理解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
[教学方法]以朗读带动理解;师生共同研究、探讨。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
1、查阅《现代汉语词典》、《百科知识全书》和上网等途径,了解合欢树。
2、课外阅读史铁生《我与地坛》、《秋天的怀念》等相关文章,走近作者的心灵世界,铺设感悟品味课文的情感基础。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我们欣赏过“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柳的风韵,我们瞻仰过“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松的雄姿,我们也遥望过“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梅的倩影。树,是大自然中一道美丽的风景,更是人类心灵的一道美丽的风景。合欢树在史铁生的心中挥不去、抹不掉,永远烙在他的心中。
二、散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导语”,明确:这是一篇怀念母亲,颂扬母爱的文章。
2、散读课文,初步感受:史铁生传递给我们的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母爱?
三、品味母亲的形象美
1、推荐一名学生朗读直接描写母亲的段落(1-3节)。
2、圈点,思考:哪一处细节最让你感动?
3、自由发言,交流要点。
引导学生寻找一些让人动情的细节一读二品三析:通过母亲的神态、行为、语言来理解那种竭尽全力给儿子治病、激励鼓舞儿子生活的勇气和自信的深沉的母爱。
(1)给“我”治病:▲“为了我的腿,她头上开始有了白发”;(肖像描写)
▲“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很多钱,她总能找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吃,让我喝,或者是洗、敷、熏、灸。”“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动作描写)
▲“再试一回,不试你怎么知道会没用?”(语言描写)
(2)为“我”借书:“她到处去给我借书”
(3)推“我”去看电影:“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
(4)鼓励“我”好好写作:“你小时侯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跟你现在差不多大的时候,我也想过搞写作。”
3、通过这些细节描写,表现了怎样的一种母爱?
结合第一学期学过的课文《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中对母爱的阐述“母爱是无条件的”,引出思考,本文这个“无条件”具体的内涵是什么?
无私无怨、坚强执着、宽厚仁慈、牺牲自我的爱。
4、在我们的记忆中,有哪些颂扬母亲的故事和诗文?
学生交流。故事:孟母三迁、欧母教读、岳母刺字……
名人名言:母爱在女人心中是一件简单、自然、丰硕、永不衰竭的东西,就像是生命的一大要素。——法国巴尔扎克
世界上其他一切都是假的空的,惟有母爱才是真的,永恒的,不灭的。——印度普列姆昌德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意大利但丁
……
母爱是伟大的,也是无私的,她沉浸于万物之中,充盈于天地之间。她就像一场春雨,一首清歌,润物无声,绵长悠远。让我们深情地道一声“母亲,您好!”“妈妈,我爱您!”
四、赏析文章的构思美
思考:为什么不用《我的母亲》为题,而用《合欢树》为题?
1、引导学生找出关于“合欢树”的笔墨。(读一读,划一划,议一议)
共有四处:
(1)通过邻人和初生小孩的注目引出合欢树;
(2)写合欢树的由来,似乎是当初误以为的“含羞草”,历经变迁,长成一棵树影婆娑的参天大树;
(3)通过刚来到世上的孩子眼中写合欢树的影子;
(4)文末,再次通过那个孩子长大后忆起童年往事时会跑去看那棵合欢树,却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怎么种的。
2、深入理解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
教师可提出以下问题供学生思考,相机点拨。
(1)母亲为什么要栽这棵合欢树呢?
(2)大家看看合欢树的成长经历和作者的成长经历,比较一下是否有相似之处。如果有,有哪些相似之处。
(3)为什么我后来到院子里想去看而又不去看那棵合欢树?
(4)如何理解“悲伤也成享受”这句话的含义?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注意从课文中找依据)
要点:
(1)合欢树是作者个人命运的写照,也是母爱的具体的体现物。母亲把对儿女的疼爱融入在对合欢树的精心呵护和培育中。合欢树从弱小到长大长强长壮与史铁生由残疾到对生命有所感悟,坚定地活下来有相似之处。
(2)合欢树是触动作者思念母亲的物,它是母亲活在人世的见证。作者的绵绵情思,将与之永远“合欢”与共存。
(3)合欢树融入了作者对母亲无以回报的愧疚之情。母亲为他付出太多太多,牺牲了一个正常女人所追求的事业、生活和爱情。如果自己不残疾的话,母亲的生活会是另外一种样子。
(4)母亲的去世让人悲伤,合欢树里有作者对自己命运的一种感伤,传递出人事代谢的无奈之感。但深挚的母爱却始终温暖鼓舞着作者,感伤过后对生活充满更坚定的信念。
五、归纳写法,积累阅读经验
我们来回忆一下,这篇文章写了什么内容,主题是什么,用了什么手法?由此概括这一类散文的写法。
以物来命名的散文,有以下几个特点:
1、物融入了一段故事,而且是一段感人的故事。
2、融入了作者的真情实感在里面,是内心情感的物化。
3、作为一种象征,借物来表现高尚的品格。如冰心的《小桔灯》,茅盾的《白杨礼赞》。
六、布置作业:
1、查找有关“母爱意义”、“生命意义”的精彩语录,摘抄在阅读笔记上,诵读品味。
2、阅读史铁生其他作品,写一篇随笔。参考话题:
(1)与史铁生对话
(2)由史铁生想到的
板书:
感悟生命
一亦
枝子
一亦
叶母
总合
关欢
情树
教学说明
千百年来,古今中外许多圣贤先哲思考过生命丰富的内涵,许多文人学士写过阐释生命多重意义的文章,启迪人们热爱生命、敬畏生命、善待生命。在新的世纪里,善良的人们更加珍视自己的生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生命这一人类的重大主题。然而,一些人也因为种种原因常常误解生命、轻视生命、虚度人生。《合欢树》从一个独特的视角阐述了作者对生命的体验和感悟。人的残疾最可怕的不是肉体的残疾,而是精神的残疾。母亲用她人性的光辉支撑着、激励着儿子由精神的残疾走向精神的健全,迈入人生的新境界。这是怎样一种让人刻骨铭心的母爱?作者选取合欢树作为情感象征的意象,含蓄蕴藉,因而也正是本文教学重点所在。
建构“共享式”的课堂教学新境界。“共享”就是“对话”,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对话,同时也互相倾听,互相吸引,互相包容,共同参与以至共同分享,达到教学相长。因此,在课堂上我给与学生足够的自由讨论的时间,给予学生充分交流的机会;体现教师适时点拨和对学生肯定鼓励的积极作用。
李政涛在《倾听着的教育》第一段写道:“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倾听受教育者的叙说是教师的道德责任。”张扬读者个性,强调学生阅读要有“自己的看法”“自己的判断”“自己的心得”“自己的疑问”。教师用一成不变的标准答案去约束学生的不同见解,甚至用“请君入瓮”法强迫学生接受预设的唯一结论,那是扼杀“读者个性”的。
二期课改倡导主体性的阅读氛围,读出个性,读出自己独一无二的理解,尊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就是尊重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教材自身的功能和内涵,我注入体验性学习的机制和方式,使教学内容成为开放的、充满活力的学习活动。重点突破,重锤敲打,在主客体的交融体验学习中,使学生尝试到每一次学习体验都是生命意义的升华和对生命价值的体验。学生的发言精彩纷呈。热烈的交流带给学生的是心灵的撞击、道德的陶冶和生命价值的思考。
语言是活的,课文是生动的,学习是愉悦的。语文学习充满了生活和生命的气息。
教学目标:
1、体会无私的母爱以及作者对母亲浓浓的思念和沉重的内疚交织的感情。
2、理解“合欢树”在文中的寓意。
教学重点:品味词句意蕴
教学难点:“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
课时安排:1课时
授课方法:颂读法,归纳法,探讨法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 导语
但丁说“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就是母亲的呼唤。”古往今来,关于母亲的故事、文章很多,大家熟悉的故事有孟母三迁、岳母刺字,文章有《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母亲绵绵的爱化作了密密的针脚。冰心在《繁星》中写道“母亲呵,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进它的巢里,我心中的风雨来了,我躲进母亲的怀里”可见,母亲还是儿女心灵的港湾,这一类的文章还有很多。每个人笔下的母亲都不尽相同,因为发生的事情不一样,个人的体验不同。今天,我们学习史铁生的《合欢树》,再一次感受伟大的母爱。
二、课文分析
(一)通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1、老师朗读第一段,指定一排学生依次朗读课文,熟悉文本,看作者写了人生中哪几个年龄段的哪些事情,以理清课文思路(出示课件)
明确:年龄“我”母亲
十岁作文获奖做裙子
二十岁双腿残废做各种事情
三十岁小说发表不在人世
三十多岁聊起合欢树已死多年
(看幻灯提问题)由这张幻灯片我们可以看到本文是以时间为线索。文章题目叫《合欢树》但在文章后半部分才写到合欢树,有什么好处?
明确:(1)条理清楚(2)与邻居闲聊时提起,真实可信,亲切自然。
(二)分析把握母子间的亲情
母亲对儿子
1、在这篇描写母亲的文章中,你认为最能体现母爱的是哪些段落?
明确:第2、3两段,也就是作者二十岁的时候。
2、在这两段中写母亲为“我”做了哪些事情?
明确:为“我”治病;为“我”借书;推“我”看电影;鼓励“我”写作
小结:可以看出母亲不仅关心“我“的身体,更关心“我”的精神,这正是母亲的伟大之处。
3、这两段运用了怎样的人物描写方法?各找出相应的句子来。
明确: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句子(略)
4、通过这些事情体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找出相应的句子来,全文还体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
明确:乐观、坚强、执著聪明美丽善良热爱生活
儿子对母亲
1、对这样一位为自己付出太多的母亲,在母亲死后多年,儿子对母亲又是怎样的感情呢?找出相应的句子。
明确:感激、内疚、句子(略)
重点分析内疚之情。(1)母亲原本是一个聪明、爱美、善良、热爱生活的人,在自己没得病的时候,他们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但是突如其来的灾难让母亲陷入了无止境的忙乱,一次次的失望,而且,史铁生的母亲在49岁时就死去,他一直觉得母亲的早死与自己有关,所以,对母亲,史铁生是怀有深深内疚的。
(2)对母亲住过的房,栽种的合欢树,作者的态度是有变化的。从不愿去到想去看看一直到后悔没早看。不愿去既是无法从失去母亲的痛苦中解脱出来,也是无法面对自己深深的内疚之情。想去看,表明作者从内疚中解脱出来,终于可以理智的接受现实。因为他觉得母亲太苦了,死亡或许是一种解脱。
2、句子理解
理智起来的作者可以静静回忆与母亲曾经的事情,所以文末写道“悲伤也成享受”可见对母亲怀念之深。
小结: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与内疚之情并不是完全隔离开,也没有先后之分,两种感情是交织在一起的。
(三)理解合欢树的象征含义
1、文章主旨是母爱,合欢树与母爱有无联系?这运用的是什么写法?
明确:有联系,合欢树是母亲亲手栽种。运用的是象征的手,也就是托物言志,借物写人的手法。
2、你认为合欢树象征的是谁,为什么?
合欢树既象征母亲也象征作者。合欢树是母亲亲自栽种,寄托着母亲的希望,所以象征着母亲。同时,合欢树从弱小到花繁叶茂,象征了作者的成长。(出示课件)
3、作者有没有成长起来呢?让我们来看史铁生的介绍,请大家注意作者的笑脸。(出示课件)
小结:史铁生在人生的黄金年龄,在最该张狂的时候突然瘫痪,这是他的不幸,但他有这样一位可敬可爱的母亲又是他的大幸,难怪史铁生在好几篇文章中满怀深情的回忆母亲,让我们一起阅读相关资料。
三、课外拓展(出示课件)
提问:这些片断反映了史铁生对母亲怎样的感情,与课文中的感情是否一致?(明确:一致,感激与内疚)
小结:史铁生的这些文章之所以感人至深,主要的原因是他写的是真人真情,是肺腑之言,所以,我们作文时要抒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抒写自己的真性情。
四、质疑
大家对这篇课文还有什么问题?(略)
五、布置作业(选做)
1、课外阅读史铁生的文章,体会其语言质朴,感情真挚的特点。
2、亲情是永恒的主题,学习本文以物为感情载体的方法作文。
结束语:让我们在满文军的《懂你》这首音乐中结束这节课,愿母爱的光辉永照每个人心田,更愿我们都能理解自己的母亲,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把握母亲的形象,理解合欢树的深刻内涵,理解以小见大和象征的写作手法。
2、情感目标:感受母爱,理解母爱,珍惜母爱。
教学重点:
1、母亲的形象。
2、合欢树的涵义。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上课之前,先给大家看一张照片,这个人是谁?(PPT1)——史铁生。他的职业是什么?——作家,不对,(PPT1)他的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为什么这么说?1972年,就在他21岁生日那天,一场大病让他住进了医院,从此再也没有站起来,此后又患有肾病,发展成尿毒症,靠常年透析维持生命。接踵而来的疾病逼他走上创作的道路,在创作中他深入研究存在与命运,残缺与爱情,生命与苦难,爱与被爱等精神食粮来摆脱生命的苦难。他用残缺的生命躯体释放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用生命的苦难点亮思想的光芒。用灿烂的笑容面对人生的不幸,他笑容背后的神秘力量到底是什么?今天我们走进他的散文名作《合欢树》,或许能得到启发。
二:曲径通幽整体把握
这是一篇___________的散文。
课文描写合欢树的段落主要是?
合欢树是___________种的?
三:入境感受挚热的母爱
史铁生笔下的母亲是怎样的形象?让我们沉浸到课文的第一部分,感受挚热的母爱,同学们先听一段朗诵,听的同时用笔勾画出最打动你的细节,从这些细节归纳母亲形象的关键词。
母亲(伟大)
有趣聪明美丽
坚强执着乐观
艰辛无私慈爱
(作者为什么要写母亲爱美?每个人都有享受生活的权利,每个女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更何况像母亲这样聪慧美丽的女子,她本来可以享受幸福,但是幸福随着儿子的瘫痪而划上句点,她开始有白发,她因心力交瘁而过早地离开人世,作为一个母亲,她放弃了作为人,作为女人应有的幸福,活泼、有趣、美丽的缺失成就了母爱的伟大。)
问:面对这样母亲的爱,作者的情感有没有变化?
作者的对母亲情感经历从10、20岁的不理解漠视,到母亲去世后的愧疚,再到对母爱的理解。
四:出关探讨写作手法
文章到此,母亲的事迹写了,我对母亲的愧疚怀念也写了,这已经是一个完整的篇章,可是作者为什么还要写第二部分,还要写合欢树,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文章的第二部分7—12段,再综观全文,是作分析。
以小见大:亲情是个很大的主题,母爱是种很深的情感,文章以合欢树为线记叙的那些琐碎的小事统一了母亲的深爱和儿子的真情,爱与被爱的真情借细小的片段和朴素的文字缓缓流淌,这就是以小见大,这也是散文中常用的创作手法。
象征:同学思考对比一下文中:我的成长经历和合欢树的成长历程;母亲培育合欢树的经过与母亲支持我的过程;我对母亲的情感与我对合欢树的情感
通过对比,我们发现,其实合欢树就是我,合欢树就是母亲,合欢树就是母子间爱与被爱达成理解后的深情,同学们思考,这叫什么手法?象征(温固知新,我们以前学的哪些文章用过象征,《白杨树》《行道树》《雨巷》,什么叫象征?
五:回顾悟出爱的哲理
史铁生把深沉的母爱和对母爱的赞颂幻化为一颗合欢树,茂盛地长在小院,所以行文到最后的'时候,作者又说到了小孩和树影,请同学把这段齐读一遍,思考:如何理解最后一段孩子的“会”与“不会”?
母爱是普遍的,可以延绵
母爱是独特的,不可复制
结束语:同学们说得都很有道理,不管母爱是以何种方式出现在我们面前,我们都应该珍惜,感谢史铁生,他提醒了我们要用心去感受爱,用理解去培养一棵爱与被爱的合欢树;他也让我们明白,岁月永逝,无可挽回,但母爱永存,生命不息。爱,其实你们一直都在获得,为了不要失去后才感叹“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感叹“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所以,爱你们也需要懂得,最后送一首歌给大家《懂你》,希望大家做一个懂得爱别人,也懂得回报别人爱的“达人”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