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08
这是韩愈教案一等奖,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一、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课程《中华经典古诗文》四年级《晚春》
二、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理解作者描绘的内容,通过品味语言和展开联想进入诗的意境,体会其中蕴含的情理,懂得珍惜光阴,树立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
3、由诗文拓展延伸,合作交流,积累经典古诗名句,传承传统文化,提高语文素养。
三、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背诵、积累古诗;体会其中蕴含的情理,懂得珍惜光阴,树立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搜集有关描写四季的古诗。
五、学习过程:
课前欣赏歌曲《春天在哪里》
(一)谈话导入,揭题激趣
春天是万紫千红的,春天是千姿百态的,古往今来,无数诗人用饱含深情的诗句描写、赞美春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有关春天的古诗。
师板书5晚春齐读课题,从诗题,你读出了哪些信息?又会提出什么问题?
(二)合作交流,推词敲句,读懂大意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64页,老师先来读一遍,请大家认真听。下面请大家自己试着把这首诗读五遍,要求把句子读正确、读通顺。
出示课件:《晚春》哪位同学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指名读诗,注意节奏。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2、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课件:韩愈(768-824),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当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河南河阳(今孟县)人,其散文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其诗力求新奇,对宋诗影响颇大。有《昌黎先生集》。
《晚春》是《游城南十六首》之一,作于元和十一年,此时作者已年近半百(此时49岁,终年57岁)。
3、借助注释自学,理解诗意。
4、合作交流,理解诗人描绘的内容。哪位同学愿意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首诗所描绘的内容?诗中描写哪些景物?板书:草树知春斗芳菲杨花榆荚作雪飞
还有不理解的词句吗?
(三)抓住意象,感悟情志
1、请同学们再次大声读一读这首诗,借助文后“赏析”,展开大胆展开想象的翅膀,你看到了什么画面?又想到了什么?
2、全班交流
A、看到百花盛开、争奇斗艳的美丽景色,柳絮纷飞、榆荚飘落的画面。
B、想到一个人“无才思”并不可怕,要紧的是珍惜光阴,不失时机,“春光”是不负“杨花榆荚”这样的有心人的。板书:珍惜时间
C、想到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
如: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好,同学们的想象真是合理又丰富,棒极了!下面请大家一起把这首诗大声读一遍。
(四)吟唱诗文,入情入境
1、同学们读的真好。古人作诗通常用场“吟唱”的方式表达出来,老师就来唱一唱这首诗。
2、大家想学吗?下面老师一句一句教给大家,请大家仔细听,认真唱。(3——5遍)
(五)拓展延伸,日积月累
1、学了《晚春》这首诗,老师想到了韩愈的《早春》,那位同学能和大家分享一下?课件出示《早春》
2、你还能想到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
《春晓》《春日》《江南春》《游园不值》《村居》
3、谁还能想到描写其它季节的古诗?
夏天:《小池》《饮湖上初晴后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秋天:《山行》《暮江吟》《夜书所见》《题菊花》
冬天:《江雪》《梅花》
(六)布置作业:继续搜集有关描写春天的古诗词,做一张《春天诗词荟萃》的手抄报。
六、板书设计
晚春
草树知春斗芳菲
珍惜时间
杨花榆荚作雪飞
教学目标 :
1.知识目标:积累相关文言字词,理解两篇课文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背诵两篇课文。
2.能力目标: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方法、价值观目标:培养合作精神,养成主动提问的习惯。
教学设想:
1.重视朗读,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活动。
2.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确定教学时数。可用两课时,一课时朗读、疏通字词,一课时分析篇章;也可用三课时,把朗读、背诵单列成一课时,疏通字词、积累文言字词用一课时;也可用四课时,两篇课文的分析各用一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朗读、疏通文意、积累文言字词。
教学过程 :
一、请学生读阅读提示,了解课文的体裁,了解说和序的区别。
教师补充:
1 说是古代表议论的一种文体,注重文采,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说奇巧而言辩。
2古代的序,是为送别亲友而写的,内容多为颂赞勉励之辞。韩愈扩大了赠序的内容,不仅一般地叙友谊,话别情,而且述主张,议时事,咏怀抱,劝德行等。序恳切而意长。
二、朗读:
1.正音:
祗zhǐ 骈 pián 兹zī矧shěn 尽粟一石sùdàn 董邵南shào 槽枥cáolì慕义强仁qiǎng 恶知 wū感慨kǎi
2.领读。(关键句的节奏、重点字词特别是几个食字的读音要强调)
3.自由读。
4.接龙读比赛(两篇课文共6段,给每个组指定任务,每组学生按座位顺序依次朗读,读错者坐下,后面学生接着朗读,直至读完全组应读段落。所用人数最少的组获胜。此活动旨在调动学生纠错使其更准确的掌握字词读音和句子节奏)。
5.齐读。
三、疏通字词:
1.小组合作,对照注释翻译课文,(要求:每个学生都要有任务,每人负责翻译几节,小组内依次发言,对有争议的或翻译不出的地方,要作好整理,准备提交全班共同解决)。
2.交流疑难,共同释疑(尽可能发动学生)。
四、积累文言字词,做好字词积累卡片:
1.通假字: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同饲,sì喂。
不能尽其材 材同才,cái才能。
其真无马邪 邪同耶,yé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才美不外见 见同现,xiàn表现,显现。
2.词类活用:
虽有千里之能千里,名词活用为动词,日行千里。
3.一词多义:(结合课后练习三)
其真无马邪不以千里称也
其真不知马也 策之不以其道
安陵君其许寡人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
吾知其必有合也夫以子之不遇时
五、布置作业 :
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分析篇章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字词:
二、分析《马说》:
1.用课文中语句回答问题
千里马才能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根本原因是?千里马的悲惨结局是?表现食 马者浅薄愚妄的句子?
2.首句在文中起何作用?(充当立论依据)
3.伯乐、千里马、食马者是有深刻含义的,联系韩愈的生平谈谈他们分别指什么人?
4.由题3可知,文章用了什么写法?(托物言志或托物寓意)
5.韩愈写这篇文章的意图是什么?哪句话体现了他的意图可充当主旨句?(揭露封建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现象,表明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其真不知马也。)
三、分析《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1.文章用哪些词语扣住游河北?(燕赵、适兹土)
2.首节必有合的推测要成立应有哪两个前提?(大前提:燕赵有感慨悲歌 之士;小前提:董生是感慨悲歌之士)
3.从哪些句子可看出董生是感慨悲歌之士?(三个要点:怀抱利器、不得志、郁郁)
4.第二节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也和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分别有何言外之意?
5.第三节韩愈托董生办哪两件事?
6.文章首节侧重指出董生有才华,第二节暗示董生此行未必会得到赏识,第三节再次规劝董生归顺朝廷,根据这些提示,找出三节各自关键句。(吾知其必有合也、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7.末节有何作用?(照应开头;表达对感慨悲歌之士的尊敬;暗示董生:既然隐士都出来做官,你又何必到燕赵去?)
8.文章语言有何特点?(委婉含蓄,名送实留)
四、拓展训练:
对伯乐,对千里马,对食马者,对董生,对韩愈,你分别有什么话要说?
教学依据:
韩愈短文两篇教案
1.这两篇课文都是大纲规定必须掌握的文言文基本篇目,都是课内讲读课文,教师可以适当运用讲解法。
2.初二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言文基础,教师应指导学生联系已有知识理解相关文言字词。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积累相关文言字词,理解两篇课文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背诵两篇课文。
2.能力目标: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方法、价值观目标:培养合作精神,养成主动提问的习惯。
教学设想:
1.重视朗读,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活动。
2.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确定教学时数。可用两课时,一课时朗读、疏通字词,一课时分析篇章;也可用三课时,把朗读、背诵单列成一课时,疏通字词、积累文言字词用一课时;也可用四课时,两篇课文的分析各用一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朗读、疏通文意、积累文言字词。
教学过程:
一、请学生读阅读提示,了解课文的体裁,了解说和序的区别。
教师补充:
1说是古代表议论的一种文体,注重文采,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说奇巧而言辩。
2古代的序,是为送别亲友而写的,内容多为颂赞勉励之辞。韩愈扩大了赠序的'内容,不仅一般地叙友谊,话别情,而且述主张,议时事,咏怀抱,劝德行等。序恳切而意长。
二、朗读:
1.正音:
祗zhǐ骈pián兹zī矧shěn尽粟一石sùdàn董邵南shào槽枥cáolì慕义强仁qiǎng恶知wū感慨kǎi
2.领读。(关键句的节奏、重点字词特别是几个食字的读音要强调)
3.自由读。
4.接龙读比赛(两篇课文共6段,给每个组指定任务,每组学生按座位顺序依次朗读,读错者坐下,后面学生接着朗读,直至读完全组应读段落。所用人数最少的组获胜。此活动旨在调动学生纠错使其更准确的掌握字词读音和句子节奏)。
5.齐读。
三、疏通字词:
1.小组合作,对照注释翻译课文,(要求:每个学生都要有任务,每人负责翻译几节,小组内依次发言,对有争议的或翻译不出的地方,要作好整理,准备提交全班共同解决)。
2.交流疑难,共同释疑(尽可能发动学生)。
四、积累文言字词,做好字词积累卡片:
1.通假字: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同饲,sì喂。
不能尽其材材同才,cái才能。
其真无马邪邪同耶,yé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才美不外见见同现,xiàn表现,显现。
2.词类活用:
虽有千里之能千里,名词活用为动词,日行千里。
3.一词多义:(结合课后练习三)
其真无马邪不以千里称也
其真不知马也策之不以其道
安陵君其许寡人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
吾知其必有合也夫以子之不遇时
五、布置作业: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分析篇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字词:
二、分析《马说》:
1.用课文中语句回答问题
千里马才能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根本原因是?千里马的悲惨结局是?表现食
马者浅薄愚妄的句子?
2.首句在文中起何作用?(充当立论依据)
3.伯乐、千里马、食马者是有深刻含义的,联系韩愈的生平谈谈他们分别指什么人?
4.由题3可知,文章用了什么写法?(托物言志或托物寓意)
5.韩愈写这篇文章的意图是什么?哪句话体现了他的意图可充当主旨句?(揭露封建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现象,表明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其真不知马也。)
三、分析《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1.文章用哪些词语扣住游河北?(燕赵、适兹土)
2.首节必有合的推测要成立应有哪两个前提?(大前提:燕赵有感慨悲歌
之士;小前提:董生是感慨悲歌之士)
3.从哪些句子可看出董生是感慨悲歌之士?(三个要点:怀抱利器、不得志、郁郁)
4.第二节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也和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分别有何言外之意?
5.第三节韩愈托董生办哪两件事?
6.文章首节侧重指出董生有才华,第二节暗示董生此行未必会得到赏识,第三节再次规劝董生归顺朝廷,根据这些提示,找出三节各自关键句。(吾知其必有合也、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7.末节有何作用?(照应开头;表达对感慨悲歌之士的尊敬;暗示董生:既然隐士都出来做官,你又何必到燕赵去?)
8.文章语言有何特点?(委婉含蓄,名送实留)
四、拓展训练:
对伯乐,对千里马,对食马者,对董生,对韩愈,你分别有什么话要说?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以画解诗”的方法来把握诗歌内容。
2、明确哲理诗分类,学习读诗方法。
3、能够掌握并运用解读哲理诗的方法,并自主运用。
二、教材分析:
《晚春》是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课外推荐古诗中一首。对于课外古诗词,编者在诗歌下面对诗歌的内容和情感有了比较详细的阐述,但是学生们基本只会草草地浏览而不会细细品读,以至于到了会背的地步依然无法理解诗歌内涵。《晚春》是一首内涵丰富却极为含蓄的哲理诗,让学生在探究中多元解读,初探“诗无达诂”的理念很有必要。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习是《晚春》,一首大家都会背了的诗歌,其中的情感与深意大家理解了吗?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
(二)用平仄,读出诗韵
1、请一位同学来为我们朗读诗歌。
2、请同学评价,强调初读诗歌的要求。
明确:读准字音;注意句读(节奏);读出诗歌的韵味(运用平仄的格律读出诗歌味道)。
3、请同学们划出诗歌的平仄,读出诗歌的韵味。
4、学生范读
明确:强调声音的延长、重音等。
5、全班齐读诗歌。
6、初步感知诗歌内容:你觉得这是一首关于什么内容的诗歌。
预设:大多数学生按照平时学习诗歌的方法关注题目、注释等内容把其定义为“描写暮春之景”的诗歌。
(三)寻意象,初探哲思
1、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为诗歌插图,现在请同学们再读诗歌,划出诗中的相关景物,说一说同学的画是否适合作为插图,为什么?
让学生畅所欲言,描述诗中之景,展现心中所想与画作的差异,引导学生根据诗歌内容作答。明确:
百般红紫斗芳菲:抓住画作中“斗”不明显来理解诗意。诗歌中突出“斗”字表现出来的画面感,花朵以颜色、形态、香味作为竞相绽放的资本,呈现出百花竞相绽放、争奇斗艳的画面。
惟解漫天作雪飞:抓住画作中没有呈现“漫天雪飞”之态来讲解诗歌内容,以此来帮助学生勾勒脑海中的画面感。
2、诗中的景物都有什么特点?明确:生机勃勃
3、引入资料,对比阅读:我们来看看,同是暮春时节,其他诗人给我们展现了怎样的景致呢?插入资料:
昨日杏花浑不见,故应随水到江滨。
——《暮春》王安石
落花飞絮成春梦,剩水残山异昔游。
——《暮春感怀》戴叔伦病香无力被风欺,多在青苔少在枝。
——《暮春对花》崔橹边读边让学生感受到暮春的凋零、凄冷之感。
4、韩愈笔下的景物为何会呈现出格外的生命力?韩愈想告诉我们什么?
明确:草木之春即将离去,在最后时节尽情舒展生命的'本色,作者融情于景,借此告诫我们要珍惜时光,用自己美好的姿态留住美好的时光。
(四)明差异,领会深意
5、插图应该要展现出花的争艳杨花榆荚的飞雪之态,可是对于他们谁主谁次却存在着分歧。我们来看看这两位同学的创作,他们一位更突显百花,一位更着重与杨花榆荚。你觉得谁才是这幅插图的主角呢?请结合诗歌以同桌为单位说说你们的看法。
②杨花榆荚为主角:无才思的杨花榆荚,虽没有花般艳丽的色彩和迷人的芳香,但它依然不甘心并发挥自己的所长用漫天飞舞飞舞之态来展现自己,展现其朴素之美。
6、为何作者要倾情于朴素的杨花榆荚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此诗的创作背景。
插入背景:
韩愈科举考试,四考才中;吏部考试,三考未过。三十四岁才做了个四门博士的小官,一贬阳山三四千,二贬潮州路八千!
元和元年(806)韩愈离开江陵,再度回到京师,任国子博士,十年时间连升六级,但因性格耿直,总与一些宦官权要相对抗,故也不太得志。元和十一年,因他赞同对淮西与蔡州用兵得罪宰相,被借故降职。此诗正是作于这一年。
7、看完创作背景,韩愈想要告诉我们什么?
明确:无论是艳丽特别,还是朴素平凡,我们都应该不甘于现状,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尽情去展现自我。
过渡语:表面看来《晚春》是一首游览写景之作,细细品读我们却获得了多样的哲理,正所谓“诗无达诂”。其实啊,《晚春》是一首不折不扣的哲理诗,可是他却与我们平时接触的“哲理诗”有很大的不同,比如:“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比如“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四)用方法,牛刀小试
1、这刚好是哲理诗两种类型:因为唐诗重情,宋诗重理。直接阐述哲理的哲理诗和含蓄类哲理诗。那么面对这类含蓄的哲理诗我们该如何读书它的哲理呢?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今天读诗的步骤,归纳一下方法:
首先,我们朗读诗歌,圈划出诗中的景物。当景物寄予了作者的情感时我们称之为“意象”,所以第一步,我们在找意象。
随后,我们探讨着诗中百花的娇艳和无才思的杨花榆荚,明晓了其中的差异;最后,我们结合创作背景明白了蕴含其中的哲理。
2、我们一起来试一试这个方法,品读下面两首诗歌的哲理。
小松
唐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叹花唐杜牧
自恨寻芳到已迟,往年曾见未开时。
如今风摆花狼藉,绿叶成阴子满枝。
小结:诗歌融意象而灵动
哲思蕴景致而深远
板书:找意象明差异悟哲思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