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设计一等奖

传统文化优质课一等奖小学教案

日期:2022-05-06

这是传统文化优质课一等奖小学教案,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传统文化优质课一等奖小学教案

传统文化优质课一等奖小学教案第 1 篇

教学目标:

1、了解《弟子规》的由来

2、明白做人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

3、体会做事小心谨慎,讲信用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明白做人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

课前准备: 听相关故事。

教学过程:

(一)、说文解字

1、出示: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弟 次谨信

2、解字:弟子(学生)

圣人(孔子)

孝(孝顺父母)

弟(友爱兄弟弟姐妹)

谨(小心谨慎)

信(讲信用)

3、解释:《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圣人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

(二)、故事引导

1、讲关于孔子和子路的故事

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孔子的故事

3、讲宴殊故事

晏殊是宋代名臣,还是著名的文学家。

晏殊小时候便有神童之誉。一次,皇上让他参加御前考试,拿到考题后,他马上请求皇上另出新题,并老老实实地禀报:“这个题目,我十天前正好练习过,草稿还存在家里,为考出真才实学,请为我出道新试题。”他这种诚实的态度深得皇上赏识。考中进士后,晏殊仍然每天闭门读书,刻苦用功。他如此敦厚,如此好学,颇得世人好评。

(三)、熟读成诵

1、开火车读古文

2、小组读古文

3、开展小组背诵比赛

(四)、情景明理

1、情景表演,辨析:

(1)爸爸妈妈工作一天很累地回到家里

(2)妹妹向我要一支铅笔

2、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做

3、如果发生这样的事会有什么后果:

(1)小明在教室里捡到一块很漂亮的橡皮,他看没人发现,就放在了自己的铅笔盒里。

(2)小华答应借给晓红一本漫画书,可是到了第二天他却不带来

4、小结道理:一个人只有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在言语行为中小心谨慎,讲信用,才会是一个受人欢迎的人。

传统文化优质课一等奖小学教案第 2 篇

 活动背景

  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节日。节日前品种多样,色泽鲜亮味美可口的月饼闪亮登场,幼儿见得多也品尝得多。幼儿在已有的经验中对中秋节有初步的认识,知道市上有月饼,中秋节快到了。有一次有位朋友问:“老师,中秋节为什么吃月饼?”我就简单的把《嫦娥奔月》的故事讲给他们听,幼儿很感兴趣。为了让幼儿加深对中秋节的认识,有必要开展一“中秋节”为主题的活动。

  活动目标

  1. 了解中秋节的习俗,体会过节的气氛。知道中秋节是我过传统的民间节日。

  2. 初步了解月亮阴晴圆缺的规律。

  3. 激发幼儿探索月球的欲望。

  4. 了解节日中应注意的安全和卫生,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

  5. 体验与同伴集体过节日的快乐。

  重点难点

  月亮为什么有圆缺。

  活动准备

  月饼(若干份)、图画纸、彩色水笔、范画:月之中、月中、月末时的月亮。

  活动过程

  一、出示:月饼。谈话导入课题。

  1. 引导幼儿互相交流,说说月饼的形状和味道。

  2. 向幼儿介绍有关中秋节的习俗,帮助幼儿初步理解中秋节团圆的含义。

  二、了解月亮的变化规律。

  1. 欣赏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教师节讲述故事,幼儿倾听。

  2. 交流讨论。月亮姑娘为什么做不了衣裳?她是怎么变化的呢?什么时候变细?什么时候最圆?什么时候像眉毛(镰刀、小船、圆盘)?

  3. 教师小结:月亮的大小每天都在变化。月初时,月亮细细的弯弯的,像小姑娘的眉毛,慢慢的月亮越变越大,像镰刀了,像小船了......。到每个月的农历十五十六的时候,月亮最圆,像个大圆盘。接着,月亮又开始慢慢的变小,变呀变呀,到月末时又变得细细弯弯的了。

  三、画一画:会变的月亮。

  教师出示范画,向幼儿介绍月初、月中、月末的月亮。让幼儿了解月亮变化的规律。

  幼儿操作:绘画《会变的月亮》。画出月初、月中、月末的月亮。

  教学反思

  通过开展《中秋节》的活动,幼儿在体验中加深对中秋节的认识,了解一些有关中秋节的基本知识,幼儿对此活动较感兴趣,在活动中,发现我为幼儿提问的资源不够丰富。例如:在活动时,有小朋友问:“老师,月亮到底是什么形状。”

  如果课前我能准备月球仪或课件。这时就可以出示 月球仪或课件,向幼儿展示并介绍有关月球表面的状况以及宇航员登上月球的情况。激发幼儿探索月球乃至宇宙的欲望。

传统文化优质课一等奖小学教案第 3 篇

一、教材依据

本框题系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框内容。

本框题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是,围绕“传统文化的继承”这条主线,适当补充一些图片文字和课外资料,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继承,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使其具有初步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

本框为学好下一框、下一课做好铺垫,对整单元甚至整个文化生活的学习都非常重要。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明确传统文化的含义、表现及对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2)分析传统文化具有的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3)解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4)阐述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积极作用的正确态度

2、能力目标

(1)通过丰富的图片、资料,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引导、探究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的能力。

(2)开展小组讨论、个别发言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探究、讨论中形成观点,培养全面看问题、分辨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的能力。

(3)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观点、态度,并且能学以致用。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体现新课改学生主体地位。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开发乡土习俗、建筑等文化题材,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以及对家乡文化的强烈认同感。

(2)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继承传统文化的热情,树立正确看待传统文化价值的态度,成为传统文化自觉的继承者和享用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传统文化表现和地位

(2)文化的双重作用

(3)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2、教学难点

(1)传统文化的特征

(2)辩证看待传统文化

(3)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三)教学方法: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问题式、情景模拟式

(四)学情分析、学习方法指导

1、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及自身的生活体验,高二学生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和看法,但是崇尚西方文化、忽视身边传统文化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在教学中应直视并反思传统文化继承者流失的现状。

传统文化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学生平时有所闻、有所见、有所感,对研究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状况这一课题有较为浓厚的兴趣和较强的参与积极性。

2、学习方法指导:自主式、探究式、个性化、体验式学习

(五)教学手段、工具:多媒体

(六)教学构思:

本框题教学设计以潮汕历史文化底蕴为背景,以中国京剧的变化发展为引子,大量穿插潮汕民俗、建筑等方面,通过个别发言、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现象进行分析思考概括出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和含义,进而探讨在现代社会继承传统文化的作用和正确的态度。 这样处理教材是为了贯彻新课程理念,尊重、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设良好师生互动的课堂,实现由生活知识到学科知识的升华,实现教学目标。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中国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已有200年历史。清朝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四大徽班进京后与北京剧坛的昆曲、汉剧、弋阳、乱弹等剧种经过五、六十年的融汇,衍变成为京剧,是中国最大戏曲剧种。那么除了中国京剧、中医和书法,还要哪些传统文化值得我们去了解、学习、探究?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传统文化及继承。

【二】讲授新课

一、传统文化面面观

1、传统文化的含义

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比如民本思想,商周时代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说法。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说:“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其实传统文化在历史发展中形成,有时代性;保留在现实生活中,有继承性和相对稳定性,并在各个历史发展过程中对本民族产生一定的影响。

2、传统文化的继承的表现形式

学生: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 传统思想

(1)传统习俗 (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老师:如果有机会让你们向外国友人介绍一下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你还会给他们介绍什么呢?

学生:春节、元宵节、端午节、清明节……

老师:传统习俗是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形成,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它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我们再来看看我们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

行头桥

榕城老城区石狮桥,正月十一日晚开始的“行彩桥”,称为“行头桥”,当地人表达美好愿望、祈福的一种具体方式。在“行头桥”中,不同年龄不同的祈祷语。如带着小孩的人说:“行桥头(或摸狮头),阿奴事事贤”;未婚的小伙子说:“行桥肚(或摸狮肚),娶雅嬷(即漂亮妻子)”;姑娘们拿石块或竹枝掷溪中说:“掷(或行)桥中,嫁雅翁“(即俊俏的丈夫)”;怀孕的妇女说:“摸桥(或狮)耳,生阿弟”……

出花园

揭阳潮语区,凡满15岁的男女一般于当年农历七月七日举行“出花园”仪式,以示长大成人。类似现代的“成人节”。出花园时,外祖家给外孙办“出花园礼”。

通常有红公鸡、红屐、酵果等。亲邻多备布料或肉、蛋为贺。喜家则置办祭礼“拜公婆母”。当日,孩子要吃甜丸红鸡蛋和甜猪肝,意谓圆满长进。

(2)传统建筑 (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我国的建筑类型很多,有宫廷建筑、民用建筑、宗教建筑、桥梁建筑、园林建筑,这些建筑,都有自身的特色或特点,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示图片:江南水乡、蒙古包、北京四合院、福建土楼等建筑的图片。请学生谈谈这些建筑风格的特点和乡土人情。然后再由老师介绍:潮汕民俗——“四点金”。

“四点金”是潮俗独特的村居,是一种多层次、对称、平衡、结构完整的平房式宅第。外围一般有围墙,围墙内打阳埕,凿水井;大门左右两侧有“壁肚”;一进门就是前厅,两边的房间叫前房;进而是空旷的天井,两边各有一房间,一间作为厨房,称为“八尺房”;另一间作为柴草房,一般称为“厝手房”;天井后边为大厅,两边各有一个大房。

“四点金”的构筑还有多种:只有前后四个正房,没有厝手房及八尺房,而四厅齐向天井的,称“四称会”;前后房都带八尺房和厝手房的,则变八房为十室的称为“四喷水”。如果有“四点金”外围建一圈房屋,则谓之“四点金加厝包”。旧时只有殷富显达的家庭才能建造。

(3)传统文艺 (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学艺术,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古代文学创作种类繁多,作品浩如烟海:刚劲有力的书法,绚丽多彩的绘画,旋律优美的音乐,威武雄壮的雕塑,轻盈飘逸的舞蹈,无不给我们以美感、以力量、以心灵的震撼、以感情的升华;中国传统文艺在世界艺术之林中有自己独特的光辉,是东方文艺的代表。

潮阳英歌舞

潮阳英歌舞属广场民间舞蹈,融汇了戏剧、舞蹈、武术等成分,这种广场舞蹈阳刚而恢宏,现在成了人们表达喜庆的一种方式。

源溯明代中叶,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原先舞者108人,表演队员的装扮,是按梁山好汉的形象来打扮的。其中,司大鼓的有作宋江打扮的,也有作别的梁山英雄打扮的,领头的舞槌人一般来说,左队头槌是秦明或者是挂黑须的李逵,右队是杨志或者是挂红须的关胜,二槌是林冲,三槌是鲁智深、武松。

潮州戏剧(学生自行列举熟悉的潮剧名篇)

称潮剧,为中国重要剧种之一,长年作为国家对外开展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每当潮剧团赴国外尤其是东南亚演出,当地华人尤其是占居主流的潮汕华侨必万人空巷,争先观看……

潮汕灯谜(学生互动)

双双撒手去又还——潮汕三字口头语一(四散来)

1、2、3、4、5、6、7、8、9——潮汕二字口头语一(数念)

忙碌无尽期——潮汕四字俗语一(唔闲唔了)

陶瓷事业在改革——潮汕口头语一(做泥有变)

(4)传统思想 (传统文化影响的重要体现)

大同”一词出自《礼记·礼运》篇,表示“天下为公”。康有为所著《大同书》以“至公”为要旨,故取此名。

在大同社会里,去掉了国界,军队和监狱都不存在;没有等级之分,也无种族之别,男女各自独立,儿女由公政府抚养,人们生老病死之事,“皆政府治之”;总之,大同社会是个“至平、至公、至仁、治之至”的社会。

《孟宗苦竹》——讲述了三国时孝子孟宗的孝行。此为《二十四孝》中的第二十则故事。(本故事有学生讲解)

孟宗,字恭武,少丧父。母老病笃,冬月思笋煮羹食。宗哭竹生笋无计可得,乃往竹林,抱竹而哭。孝感天地,须臾地裂,出笋数茎,持归作羹奉母。食毕,病愈。泪滴朔风寒,萧萧竹数竿。须臾冬笋出,天意报平安。

俗语、谚语中表现的潮汕人思想和品质(引导学生举例、分析)

刻苦耐劳、勤俭节约的美德——“力食值,惰食涎”

主张生活要节俭——如“俭食钱债轻,俭穿裙衫新”、“积少成多,唔积全无”等。

忠厚老实——天地补忠厚”、“老实终须在,积恶无久耐”

重视邻里关系—— “千金难买好厝边”、“厝角尖哩哩,倚起着有好厝边”、“客来主唔顾,便是衰家厝”……

(展示图片,第一目部分回顾,重点内容强化、复习)

二、传统文化在今天

奥运会会徽是奥林匹克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完美结合,将中国具有5000多年历史的印章和书法等艺术形式与体育运动特征结合起来。“京”字形状酷似汉字的“文”字,整个“京”字图形为一个向前奔跑,迎接胜利的运动人形。“京”字图形下是黑色的英文“beijing2008”字样,其下是奥运五环标志。

1、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1)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和”的思想是中华民族普遍具有的价值观念和理想追求。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孔子在《论语·学而》中就提到过“和为贵”。这里主张的“和”是和谐、和衷、和合的意思。

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墨子提出过“兼相爱”、“爱无差”。墨子主张“兼爱交利”、人人平等。

孟子在《孟子·梁惠王上》中描述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样一种社会状态,追求以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为主题的大同社会的一种理想。

现在说的 “和谐社会”中体现了传统文化中的“和”、“合”思想,将“和”、“合”思想顺应社会生活的变化,强调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从形成过程看,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创造的产物;从功能效用看,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奥运会徽以中国特有的篆刻艺术来表现奥运精神,让观者一看就知道此次奥运的举办地是中国。

再比如:不管是中国内地,港澳台地区,还是其他国家的华人,每到清明节都会祭祖扫墓,端午吃粽子赛龙舟,中秋赏月,重阳登高,除夕吃年夜饭,这是由于我们中华民族有着共同的生活和实践,产生和共享了所创造的灿烂文化。但是这些节日却无论如何让西方人也产生共鸣,这就是传统文化的民族性特点。

2、传统文化的作用

(1)顺应社会——起积极作用

如果传统文化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老师:《朱子家训》是“经典诵读口袋书”的一种,是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朱子家训》仅522字,精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其中,许多内容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特点。

学生:尊敬师长,勤俭持家,邻里和睦等,在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

(学生齐读)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暗想。

施惠无念,受恩莫忘。

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

老师:当然,《朱子家训》当中由于历史、阶级原因带有一定的封建性,如对女性的某种偏见、迷信报应、自得守旧等在现在已经是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了。所以面对现在的“国学热”——诸如让学生大背《三字经》、《弟子规》,我们要持一种全面的态度: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一定要继承,一些与时代不相符合的落后文化,反而要抵挡它的负面影响。

(2)一成不变——消极作用

传统文化如果没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一成不变,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展示材料:据报载,2010年2月26日广东省普宁市一家乡镇的杨姓“大户人家”,为了过元宵节图热闹,在离元宵节还有两天,在自家门口离住房30米的地方燃放烟花爆竹,哪知道一个正在喷火的烟花倒地,引起堆放在近处的烟花爆竹大爆炸。当场炸死了13个,后来又死了7个,一共炸死了20个,大部份是来“看热闹”的孩子,受伤的达到49人,其中危重的伤者8人,停在附近的六辆桥车被炸的面目全非,杨家的住宅楼也被炸得成了危房。(学生谈体会后)

老师点评:春节燃放烟花爆竹代表着中华民族乐观、豁达的精神传承,增强了民族认同感。但这一传统习俗引发的灾难不该忘却,成为人们的精神包袱。所以,要结合当前的社会实际,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做到平平安安、高高兴兴过大年。

三、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1、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意义(原因):

(1)对民族、国家——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兴旺发达

“忠”是我国古代伦理道德的最高准则。

《左传》中“临患不忘国,忠也”,要人们尽自己最大努力,为维护国家利益而献身,是积极的,对现实生活来说是财富,应该提倡。

而宋代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封建忠君思想——是愚忠,对现实生活来说是包袱,应该抛弃。

(2)对个人——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全面发展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两位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

生:一方面,“孝”又包含尊老、敬老、养老,以及亲人、爱人、爱国等思想,是中华民族家庭和睦、邻里相亲、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学生:另一方面,在封建社会,“孝”是封建统治阶级统治人民、维系政权的一个工具,一切听命于“一家之长”的观念,使人往往屈从于独断的权威或传统的家庭礼教。

老师:所以,对待包括“孝”在内的中华传统文化,我们应该正反两个方面来看待,对个人和民族、国家的发展有利的要继承,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部分,要大胆舍弃。

2、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正确态度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探究活动:有人说,传统民居占用了太多的土地资源,在人口日益增多的今天,我们应该将其彻底抛弃。你认为呢?

学生:蒙古族的蒙古包,哈萨族、藏族使用的毡房,易建易拆,是移动的,使用起来非常方便,不占用土地资源。

学生:有些传统民居确实占地过多,但传统建筑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予以适度保留,不可全部抛弃。

老师: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待传统文化,既要把它放在当时的环境去考虑,用在今天的时候也要注意其实用性和积极意义。正确态度是:

(1)符合社会发展要求——保持和发扬

(2)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改造或剔除

(实例展示)仿宋字的由来

宋体字的创始人是秦桧。这个秦桧博学多才,在书法上很有造诣。他综合前人之长,自成一家,创立了一种用于印刷的字体。按一般的习惯,应该叫秦体字才对。为什么不称“秦”体而叫仿宋字?

因为他人品太差,在抗金斗争中,是投降派代表人物,曾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民族英雄岳飞父子,成为千古罪人。至今,杭州西湖的岳王墓前,秦桧下跪,接受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的唾骂……

所以人们痛恨他,虽然应用他创立的字体,可是却把字体命名为宋体字。那么,我们还继续使用仿宋字吗?今天,仿宋体被国家指定为机械制图使用的标准字体、中文打字机所采用的字模及电脑中使用的主要字体。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列举全国各地及我们潮汕地区的一些民俗、民居、文艺及传统思想来感受和学习文化的继承性。

然后说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的特点,引导同学联系现实生活,分别举例、讨论说明: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内容与时俱进的传统文化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一成不变的传统文化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们成长的消极作用。

然后通过小组探究,树立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如何让传统文化在继承过程中得到发展,是我们下一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四】板书设计

一、传统文化面面观

1、传统文化的含义

2、传统文化的继承的表现形式

(1)传统习俗 (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2)传统建筑 (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3)传统文艺 (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传统思想 (传统文化影响的重要体现)

二、传统文化在今天

1、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2、传统文化的作用

(1)顺应社会——起积极作用

(2)一成不变——消极作用

三、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1、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意义(原因):

(1)对民族、国家——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兴旺发达

(2)对个人——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全面发展

2、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正确态度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1)符合社会发展要求——保持和发扬

(2)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改造或剔除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用、处理上比较灵活,能根据教学需要联系实际开发乡土题材,更好服务于教学。

教学过程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积极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同学们的创造热情。

当然,从教学连贯性和效果来看,教学当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对学生情况的掌握不是太充足,课堂即时生成性强,所以教学过程中时间不是太好控制。

有些教学设计由于学生配合上存在不足,没有得到很好的实现。希望在以后的日子里对学生自身能力和参与情况有更大的了解,扬长避短,把课上得更精彩。

传统文化优质课一等奖小学教案第 4 篇

活动目标:

1.知道十二属相是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增强幼儿做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和荣誉感。

2.能说出自己和家人的属相,增进对他人的了解和关心。

3.初步了解十二属相所包括的动物及其顺序,重点知道排在第一位和第二位的动物。

活动准备:

1.活动前让幼儿了解自己父母和其他熟悉的人的属相;丰富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

2.教具:十二属相的大图片一套;

视频:《十二属相的故事》 《十二属相的儿歌》

3.学具:每名幼儿若干动物图片(包括十二属相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交流属相,引入主题

1.请幼儿介绍自己和家人的属相,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贴上相应的图片。

2.属相到底有多少种?又都有些什么动物?看了下面这个动画片你们就知道了。

二、播放视频《十二属相的故事》,知道属相有十二种及分别是哪十二种动物。

教师提问:

1.老鼠使用什么方法让牛驮着它走?老鼠是十二属相里的第几个?猫是属相里的动物吗?

2.属相有多少种?十二属相包括哪十二种动物?

(根据幼儿回答出示相关图片,不要求幼儿按顺序)

三、播放视频《属相歌》,了解属相的顺序。重点知道排在第一位和第二位的动物是谁。

(教师同步调整十二属相的顺序)

四、通过操作活动加深幼儿对十二属相的认识。

1.活动名称“多了谁”:(出示题板)请幼儿将不属十二属相的动物找出来。

2.活动名称“哪个不见了”:(出示题板)请幼儿说出少了的十二属相名称并贴上图片。

3.活动名称“谁排错了”:(出示题板)请幼儿纠正十二属相的排列顺序(重点是前两个“鼠牛”和后两个“狗猪”)

五、了解十二生肖的轮换规律。

1.我们班里有的小朋友属狗,有的属猪,为什么属狗的6岁,属猪的5岁呢?

2.出示生肖钟的图片,了解属相轮换规律。

教师介绍:这个东西就像我们平时见过的钟表一样,只不过钟表上面是十二个数字,而这个东西上是十二种动物,老师给它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生肖钟,十二种属相就是按这种顺序排列的。我们知道钟表是一圈一圈不停地转,我们的生肖也和钟表一样一圈一圈的转个不停,兔年出生的属兔,龙年出生的属龙,今年是什么年啊?今年出生的属什么啊?一年有一个属相,十二个属相转完需要多长时间啊?

六、了解十二属相是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拓展幼儿的思维。

1.幼儿讨论:外国人有没有属相?

2.教师介绍:十二属相是中国人很早很早以前发明的,是用来纪年的。(纪年就是选一种东西做为某年的标志来代表和表示这一年)所以外国是没有属相的。象属相这样在很早很早以前就发明的好的有用的东西,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直到现在还在继续,我们就可以说它是传统的。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