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13
这是三年级语文说课稿一等奖,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一、说教材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三课《荷花》是一篇写景记叙文,课文写“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赞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机盎然的美。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课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让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作为一篇文质兼美的经典课文,这篇课文的教学应该指导学生朗读和发现语言的美,进行美的教育。
根据新课标要求,并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了如下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挨挨挤挤”、“冒”等词语。
3、抓住不同姿态的荷花,展开想象,欣赏荷花的美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体会课文词句之美
教学难点:展开想象,体会荷花之美
二、说教法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此,我设计了以下两种教学方法:
1、以读代讲 法:展示一个以读为主线的课堂,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荷花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2、情境教学法:采用视频、演示等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年级的学生比较活泼好动并且喜欢直观、形象的画面,让他们动动
手,动动口的活动更能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
三、说学法
新课标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我指导学生运用“看、读、演”等学习方法来培养自身的语文能力,并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交流中培养敢于发言,乐于交流的习惯。
四、说教学过程
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新课标和教材,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可安排两个课时完成。在下面具体说第一课时的教学步骤:
(一)谜语导入,引发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课堂的开始我会以谜语形式导入,我会对同学们说:“同学们,老师今天提一个谜语来考一考你们,看谁能最快猜出谜底:一个小姑娘,长在水中心,身穿粉红衫,坐在绿船上。”在谜语的牵引之下,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顺利过渡到课文。
(二)通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通读课文,除了扫清文字障碍,还要对课文内容建立“框架结构”的认识,训练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
在学生自读、自学生词后,老师抽查学生的`认读情况,随后让学生字发现哪些字词容易读错写错,教师作适当的提醒,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性。
(三)品读课文,感悟语言美
让学生初读课文,谈读后对荷花的印象,感知荷花的美和多,然后再读课文第二、三段,找出具体描写荷花美的句子,反复诵读,并让同桌间交流读后感受。最后于全班发表见解。通过上述两个环节,学生对文章的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也定会产生一定的疑惑,这时教师随机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体会句子,在读中理解,并展示图片,让学生更进一步体会荷花的美。
(会话是协作过程中的不可缺少环节。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会话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计划。在此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学习成果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是达到意义建构的重要手段之一。)
(四)演绎荷花,加深印象美
在体会语言美之后,为了加深印象,请学生用手势演绎课文中合适各样的荷花。
(建构主义认为,情境创设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考虑到教学目标,让学生进入情境,演绎荷花,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
然后采取齐背、小组比赛,个人挑战等形式尝试背诵第二自然段。在学生有一定摄入认识的时候打铁趁热,及时背诵,减轻课后学习负担。
(五)播放视频,欣赏荷花美
播放相关荷花视频,让学生回忆课文中相关句子,让学生直观认识白荷花的美,再现荷花的情境美。
最后由学生发言小结今天的学习内容。
(获得知识的多少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而取决于学生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让学生自己小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可以方便教师检验学生对本课的学习情况,方便教师在下一课时做适当的强调和补充)
一、设计理念:
在新课标指导下,我本着“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以学生的真实基础为教学起点,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为目标,力求为学生创设愉悦、轻松、自主、开放的学习空间和语文实践环境,引导学生立足文本语言,凸现语文本体,在浓浓的语文味中弘扬人文,积淀精神;努力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理想。
下面,我就“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先来谈谈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
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教学板书四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二、教材解读
《一次成功的实验》是以“爱是什么”为主题的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的是一位教育家在一所小学让三个小学生做“逃生”游戏。这个实验已经做过多次都没有成功,而这一次却获得成功。实验说明了合作才能成功,也赞扬有了危险先为别人着想的高尚品质。课文的对话朴实、简洁,意味深长,最能表现人物品质。
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本课教学我安排两课时来完成:
下面,我就具体说说第一课时的目标和重难点:
1、会认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成功、实验、教育家、绳子、代表、茶杯、危险、顺利、如实、不假思索、激动、获得”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领悟小女孩有了危险,先为别人着想的美好品德,培养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这次实验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懂得要团结,心中要有他人定难点:能透过词句感悟英子的内心,并感悟“掌声”的内涵。
难点: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知道实验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三、教学方法
基于对教材这样的理解,本课我遵循“以学定教、以人为本、以读带讲”的基本思路,主要采用品词析句、品读感悟法、移情体验法、整体把握法、想象拓展、延伸生活等方法,具体结合教学过程展开阐述。
四、教学预设
研究了教材、确定了教法、学法,更为了体现我的设计理念,我预设了以下的教学环节:
第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吗?指名几位学生做这个游戏,并说说感受和体验,之后又请没有参加游戏的同学发表自己的意见与看法。
今天我们就学一篇与刚才游戏有关的课文。文中也有三个小朋友参加了刚才同样的游戏。他们是怎样做的呢?结果怎样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板书课题。(一次成功的实验)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学习内容如果发生兴趣,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和强烈的求知欲,学习就会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一开始,我就让学生上来做游戏,学生的学习兴趣就马上被调动起来了。
第二、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碰到生字词多读几次,争取把课文读通读顺。教师巡视,让学生充分地自由读。
【丰厚初读,能为深入学习打下基础。所以,在初读环节上,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让学生切切实实地接触文本,在与文本充分接触中自主识字,走进文本,做到“不读熟,不开讲”。】
2、出示生字,检查自学。逐个出示:“成功、实验、教育家、绳子、代表、茶杯、危险、顺利、如实、不假思索、激动、获得瓶子、铅锤、系着绳子”等词语检查读,并随机指导。锤:是翘舌音,系是多音字,本课中读系。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并随机正音。
4、默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然后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白课文分为“实验的准备,实验的经过、实验的成果的原因杀那个部分。
三、细读文本,了解实验的准备。
引语:一位外国教育家来到一所小学,请校长找来三个学生,让他们做个游戏。这个游戏其实就是一个实验。那么游戏前,外国教育家是怎么做怎么说的呢?1、请学生自由读第1、2自然段,用横线画出第2自然段中表示动作的词语。
2、交流并板书:拿出取出放在分给拿着
3、师生接读再次了解外国教育家在实验之前是这样做的。
4、再请学生自由读第3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教育家说的句子,并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在交流中,根据学生的反馈,随时调整引导补充,使课堂内容在平等对话教学相长中动态生成。)通过朗读让学生明白:瓶子代表一口枯井三个铅锤代表三个学生,而且井口很小,一次只能让一个上来。
5、课文运用动作的词语把外国教育家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做得有条有理,让学生用上“先……再……接着……然后……”连贯的说说教育家所做的准备工作。
四、课堂练习,写字指导
1、让学生说说哪些字难写难记,教师小结,重点指导“育”“瓶”“系”“绳”4个生字的书写与记忆。
2、教师范写生字,学生临摹,学生书写时提醒他们注意写字姿势,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书写是一项重要的语文能力,语文课堂要给学生充分书写的机会,提高他们的书写水平。)
五、说板书设计
(本课板书起着概括、建构的作用,体现的是真实的学习过程,记录着学生学的过程,教师教的过程,这样的板书是可取的,有效的。)
【说教材】
(出示远程图片)今天我为大家说的是《爬天都峰》这一课。这是学生从低年级升入中年级,学习的第一组第3篇课文,通过本组教学,帮助学生尽快地适应中年级的语文学习,逐步完成由低年级向中年级教学的过渡。因此这一组教材是低年级和中年级两个年段语文教学的接口处,而这篇课文是第3篇精读课文,所以它在本单元是举足轻重的。
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描写了在暑假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大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课文向人们揭示了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
这篇课文分两课时教学,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学生字词,检查评议,书写生字。
这里我单说第二课时:提示课题,提出学习任务读议结合,理解重点句段,依据板书,弄清全文之间的联系。
根据课标3—4年级阶段目标要求的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注重体现人文精神。根据三年级学生具有初步理解词句意思的。能力;学生能初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说教学策略】
1、利用丰富的远程教育资源,让学生享受优秀的教学服务。
2、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生动形象的画面,能帮助学生解决重点难点。利用多媒体的优势,营造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困素,使其主体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学生对于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可根据媒体上提供的内容找到答案。例如:天都峰的特点学生就可以在多媒体中找到。
3、小学语文课是一门基础课,通过词句的理解,基础知识的训练最终归宿到能力的培养上,这样的方法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一把钥匙,正如叶圣陶先生说的“教是为了不教”。
【说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分角色读课文。
3、情感目标:教育学生学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说教学重点】
体会句子,能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说教法】
针对教学内容,我打算在教学中充分借助远程教育接收的课件,让学生展开想象,进行形象思维训练。从图中理解体会,教师通过“教、扶、放”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让多媒体辅助教学,以情景教学法激发兴趣,使其乐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说学法】
脑动心到,心口一致,合作交流,疑难共解。
【说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分析题眼
(1)先以质疑的方式,引入课题,用多媒体展示一幅山峰的图片,质疑:我们怎么才能上到山上去?(课题《爬天都峰》)并通过多媒体展示远程教育资源中天都峰的图片,创设情景、激发兴趣,让学生体会到天都峰怎么样?有什么特点?引出天都峰的高和陡。然后让学生展示一下搜集到的天都峰的有关资料,并小组交流。再通过比较“登山”与“爬山”让他们体会爬山是手脚并用。这为后面的体会思想起到铺垫作用。
(2)朗读课文[播放远程教育资源——情景朗读],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把文章分为三部分。
二、品释词语,明白道理
1、(出示远程教育资源图片)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一部分,小组讨论:天都峰有什么特点?找出句子读一读。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二部分,联系上下文理解“奋力、手脚并用、终于”等词语。小组讨论:人物的动作、语言,体验我的心情。
3、自读第三部分,自由讨论:老爷爷为什么要谢我,我为什么要谢老爷爷?“居然”是什么意思?如果用上别的词语效果一样吗?(果然、突然、忽然)并分角色读“老爷爷和我”的对话。齐读爸爸的话,品析“汲取”是什么意思?你从爸爸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善于从别人的身上吸取力量)
4、拓展学习(远程教育资源),想一想,假如你在爬天都峰,请把你在“爬天都峰”中的感受介绍给大家。
三、教学反馈与情感教育
这节课同学们都学习得很积极,课文《爬天都峰》主要讲了在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与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互相鼓励,一起爬上天都峰的事,从这件事,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呢?我们今后遇到困难应该怎么做呢?(要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干什么事只要不怕困难,勇于攀登,一定能成功)。从而体现了情感教育渗透于教学过程中。
一、说教材
《孔子拜师》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
课文在叙述孔子拜师这件事时,线索非常清楚。
第一部分,孔子决意拜师。用简练的语言交待了孔子当时的身份,以及他拜师求学的愿望及原因。虽然当时他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却还要拜师求学,更可见他对知识的渴望。
第二部分,孔子历尽艰辛前往洛阳拜师。先讲孔子的旅途之苦。作者使用了几个词语:“相距上千里”,表明路途之遥远;“风餐露宿”,表明途中生活艰苦;“日夜兼程”,表明孔子求知若渴的迫切心理;“终于”,说明孔子虽然在路上遭遇了许多困难,但凭着毅力和信心,最终还是来到了洛阳。课文接着详细描写了孔子与老子初次见面时的情景,通过人物间的对话,表现出孔子和老子的谦逊有礼。
第三部分,写孔子认真求学。他虚心向老子请教,老子则毫无保留地把学问传授给他。
第四部分,写人们既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又敬重他们的人品。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聚学问风尘仆仆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文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体会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
教学难点: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
二、说学生
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孔子离他们是比较遥远的,对那个年代的生活情况不是很了解,无想想象,所以会有学生说到挖草根,吃树皮。孔子谦虚好学的精神只能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因此在教学中应处理好知识理解和学生语文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注意抓住思想内容与语言文字的内在联系。要让孩子们真正地走进文本,从对话中,从文本中体会孔子谦虚好学,彬彬有礼和不怕辛苦。需要教师引导下的深入地阅读,让孩子们自读、自悟、自得。在读中获得愉悦地享受,在读中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熏陶,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孔子的好品质,我选择了上课文的二三四段,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去体会,去感悟,重点感悟孔子的谦虚好学,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字词的理解还是句子的理解都体现了这一点。
三、说教法:
三年级的语文教学正处于由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向高年级的阅读教学的过渡阶段,在小学语文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其主要任务是进行段的训练,并在段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理解词语、运用词语的能力。在本课的教学中以新课标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根据三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况,主要采用了质疑问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法,以孔子的品行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然后组织学生阅读探究并体验,配合板书,最后拓展延伸,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学习氛围,提供展示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这就要求教师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多元对话中,培养他们感受、理解、欣赏、评价和运用能力。本节课我的教学程序安排如下:
第二段是本篇课文的重点,是孔子谦虚好学精神的集中体现。因此在这里要把学生引入文本,和文本对话,在阅读中去发现,去感悟,去体会。
首先我紧扣课题,由“孔子还有哪些好的品行”这个问题开始,激起孩子们走进文本的阅读期待。以学生的自读为主,让他们在放声诵读中实现与文本的对话,整体感知课文的第二段,并请他们把能表现孔子良好品行的句子划下来,这样有助于学生积累好词佳句,学会读书,培养自我学习的能力。在此基础上,让他们谈谈自己的阅读感觉:“你找到了孔子的哪些好品质”每个同学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对文本都会有自己不同的感受。所以他们汇报的过程就是一个充满个性化的、体现他们自己从文本获取知识的过程。
接下来是重点感悟孔子的不怕辛苦,在教学这个重点去的时候主要是根据三年级学生阅读的特点,通过重点词句引导学生理解文本,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感受文本。让学生找一找哪些词语让你最感动?紧扣“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等关键词,体会孔子拜师路上的艰辛。学生还感受到了晚上行路的时候,他可能会因为没有灯光而摔跤,可能会碰到野兽,还可能会被荆棘划破!通过让学生交流他们所想象到了生活场景,升华自己的情感,从而把自己的感受溶入到文本中,读中悟,悟中读,在读的过程中更深刻地体会到孔子当时路途中的艰难困苦。为下文理解“风尘仆仆”做好了准备,同时也让学生进一步地体会到了孔子的谦虚好学!
第三是角色朗读,语境体验。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感。学习母语尤其要重视对语文材料的积累、感悟。这篇课文语言流畅,对人物的动作,神态描写细致,对话很有意思,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让学生分角色读读孔子和老子的话,将学生从旁观者推向了与文本对话的位置,成为有情感的“事中人”,促进学生走进教材,积极进行角色体验。
四、教学流程安排及设计意图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针对第一把词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把内容说明白。分成三步来完成直接出示课题,简单了解古人对姓名、字号称呼的习俗,随机了解大家为什么称孔子、老子,介绍“子”的含义,而后自由初读课文。(要求试读正确,难读的多读,难理解的词可以查字典)。
个目标就是
1、自主学习理解词语。(远近闻名知识渊博学无止境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迎候毫无保留传授)
2、检查读书效果,读生字词,学生说主要内容。
在自主学习的环节,可以问你学懂了那些词,是怎样学的。随机教给学生一些理解词语的方法。又如“风餐露宿”一词,我这样设计:
①指名学生读,正音
②问的“风餐露宿”意思。
③出示字典上的意思,学生不十分理解,教给学生也可用联系上下文的方式,出示句子“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引导学生想象,“他在路上有可能遇到哪些困难?”学生感受到求学路上的艰苦。为后面的深入感悟内容,作好铺垫。
而后,检查朗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主要内容。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通过以上步骤第一块——-初读课文就差不多就完成了,接着是第二个板块。
【围绕中心品读感悟】
我主要采用以读代讲,以读促思及追问的方式。
1、感受孔子求知若渴,不畏艰辛的求学态度。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划出孔子拜师艰辛的句子。
随着学生的汇报,出示句子: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提问:这句话中哪些词触动了你?学生肯定会提出“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这两个词,先引导学生了解词语的字面意思,然后让学生想象这两个词背后隐藏的艰难困苦。如果你家里发生什么是,你的父母会日夜兼程的赶回来。那孔子呢?
引导感悟孔子的不畏艰辛、求知若渴。再让孩子带着这样的体会用心读一遍这两个词,最后把词语又送回句子中感情朗读。通过对“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这两个词的深度体会,再体会“终于”一词。想象一下他到了洛阳会是怎样的心情?你见过风尘仆仆的人吗?
2、感悟孔子和老子的人格魅力
让孩子仔细读读孔子和老子见面后的对话,体会人物心情。然后分角色朗读,理解破折号,指导朗读。体会“迎候和等候”这一组近义词,找到有关句子读一读,它们都有什么意思?两个词能互换吗?为什么?引导孩子从课文中寻找有关孔子和老子的介绍来体会二者的谦逊。最后请两组同学上台表演孔子和老子见面的场景。通过角色体验,更好地走进文本,激发情感。
3、体会“学无止境”的意思,孔子在当时已经是远近闻名的大学问家,为什么还要千里迢迢拜老子为师?读孔子的话,结合实际例子进行体会。
4、接着学习第三段,谁使你感动,为什么?找到词语,进一步体会孔子的好学以及老子诲人不倦的精神。
小结:怪不得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