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设计一等奖

光和色说课稿一等奖

日期:2022-05-29

这是光和色说课稿一等奖,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光和色说课稿一等奖

光和色说课稿一等奖第 1 篇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知识

  和 技能1.知道光源大致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

  2.的色散现象,知道白光可分解为七种色光。

  3.光 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以及色光 的混合与颜料的混合是不同的。

  4.光具有能量,以及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 与 方法1实验探究、观察太阳光的色散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 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2.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获得有关的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尝试用实验对比法来研究物理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观察、实验以及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尊重客观、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过亲身体验和感悟,获得感性认识,为后续学习科学知识打下基础。

  3.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并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光源的要领及知道白光是一种复合光。

  2、色光的混合。

  3、光具 有能量。

  难点 色光的混合及颜料的混合

  教学过程

  一、 引 入:

  伴随着《红太阳》的播放,利用投影出示

  一组图片(图3 2、3 3、3 4、3-5、36)

  学生对照图片,阅读“信息快递”,了解什么是光源,学生通过观察各图,不同光源发出的光,发现它们的色彩不样,产生了探究其原因的想法。

  (一) 分解太阳光

  1.议与 学生共同探讨光的色彩和颜色之谜。

  2.出问题:17世 纪前,人们以为白色的阳光是最单纯的,真是这样吗?

  3.励学生利用实验 进行探究,找出正确的答案。

  4.交流:分析讨论实验结论,并举例说明结论的正 确性。

  5.利用“雨后彩虹”的例子,略加解释色散现象。

  学生就此问题进行讨论,并各执已端提出猜想。

  学生对照书本图37、38进行分组实验,得出结论,并相互交流。

  ( 二)观察色光的混合

  大千世界色彩缤纷,为了美观常在玻璃上帖上 带有色彩 和图案的玻璃 纸。

  1、 教师提出新的 问题:当白光通过红色(或蓝色或绿色)

  玻璃纸时,你会看到什么现象?

  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得出正确 结论,并由教师介绍光的三原色及滤光镜(出示给学生看)

  通过课前预习,学生 回答P55“看一看 ”的问 题。

  (三)颜料的混合

  色光可以进行混合产生不同颜色的光。美术课上用的颜料是否也可以混合并调出不同的色彩。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猜想。

  四)光具有能量

  结合身边事 例,师生共同讨论光的作用。

  学生分组进行调色,并对比色光和颜料重叠

  区域的颜色,总结结论。

  学生明确光具有能量,并举例说明。

  学生按分组,分组派代表相互交流本课本小组的收获,并提出心中的疑问。

  光不仅能使周围变得明亮,变得温暖,还能使胶卷感光....所以光具有能量,这种能叫做光能

光和色说课稿一等奖第 2 篇

 [教学目标]七年级下科学教案:光和颜色

  知识技能

  1.通过观察了解太阳光的组成,知道白光是复色光

  2.知道不透明物体的颜色和透明物体的颜色的成因能力培养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知识迁移和应用概念认识新事物的能力,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科学思想:

  通过观察白光色散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科学、依靠科学的科学思想.

  科学品质:培养学生求实、创新、严谨、合作的科学品质

  科学方法:指导学生学会实验探究 观察分析 比较等方法

  [教学重点]

  1.光的色散的观察和分析

  2.物体的`颜色

  [教学难点] 物体的颜色

  [教学过程设计]

  引 入:观看彩虹的照片,学生讨论彩虹是怎样形成的?

  学 生:是水把光分成七种颜色,形成彩虹

  介 绍:1666年,牛顿用三棱镜将太阳光分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

  1.光的色散

  (1)白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2)单色光:不能再分解的光

  复色光:由单色光混合而成的光

  2.看不见的光

  (1)红外线(家用电器上的遥控器,可发出红外线)

  (2)紫外线(消毒灭菌,鉴别纸币的真伪)

  3.物体的颜色

  书P.24思考题,课前请同学回家做实验,课堂上讨论结果,得出结论

  (1)透明物体的颜色是它能透过的色光的颜色

  (2)不透明物体颜色跟被它反射的色光的颜色相同,吸收跟物体颜色不同的色光

  (3)物体呈现黑色说明它能吸收各种颜色的光,物体呈现白色,说明它能反射各种颜色的光。

  4.三原色

  

  

  

  (1)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红+绿+蓝=白

  蓝+红=紫

  红+绿=黄

  蓝+绿=青

  (2)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

   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题

光和色说课稿一等奖第 3 篇

 作业内容

  本课所教对象为高二美术班的学生,他们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一定的自我评价意识,对美术学科有较浓兴趣。通过欣赏一些欧洲绘画,了解光——色——光与色的关系,让学生从研究不同光线形成的丰富的色彩变化入手,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入对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的深入研究学习中,为学习色彩静物打好基础,让学生自主观察、分析和研究光、色的不同变化,从中发现问题并总结出规律。并获得掌握色彩写生的方法和技能。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了解认识色彩的基本知识,掌握光源色在写实色彩绘画中的主导作用,为学习色彩静物打好基础。

  教学难点:色彩产生的基本条件,理解固有色与光源色、环境色之间的关系,掌握一定的光与色变化规律和色彩绘画的表现规律与技能,更好画好色彩静物。

  活动1【导入】多媒体图片欣赏

  1、阐述大自然五光十色,变幻无穷。从青山绿水到白雪皑皑;从旭日东升到灯火阑珊。绚丽缤纷的色彩,使我们的生活如此和谐美丽。

  2、是什么造就了这些缤纷绚丽的色彩?是光。是由于光作用于物体才产生的。是光赐予了我们丰富的色彩世界。

  3、光的来源很多,如太阳、月亮、电灯、火等等。

  活动2【讲授】

  一、教学过程:

  1、光的三原色和色彩的三原色

  a.光谱:大致分为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渐变的颜色。红、绿、蓝。

  b.色彩三原色:红、黄、蓝。

  2、复习色彩的三原色、间色、复色。

  3、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不同材料、不同表现技法的各种以光源色为主题的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发光体的形、色特点及表现手法,分析发光体表现的用色及技巧特点。学生活动:在欣赏和观察中积极交流讨论,并尝试从中发现问题,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4、通过ppt演示,在不同光源的照射下,我们观察到物象的颜色有没有变化?为什么会产生变化?

  学生回答:固有色与光源色

  结论:固有色受光源色的影响因而使固有色随光源色的变化,不同的光源色会使物体固有色产生相应的变化。

  5、固有色与光源色:固有色即物象的本来颜色。指物体在正常日光照射下所呈现出的固有的色彩。如红花、紫花、黄花等等色彩的区别。光源色就是光源的本色。指某种光线(太阳光、月光、灯光、蜡烛光等)照射到物体后所产生的色彩变化。物体的色彩经常会受到光源色彩的影响,发生丰富而微妙的变化。

  结论:相同物体在不同色彩倾向的光源照射下物体本身的色彩会由于光源色的不同而发生改变。

  在自然光照射下的人和物,由于光线照射的角度、时间和强弱等不同,都会使物体色彩大不一样。

  二、作品赏析:《卢昂教堂》、《日出印象》(法国)莫奈的作品。

  1、不同季节、天气的阳光照射下的景色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倾向。

  2、同一物象在不同时间的阳光照射下,呈现出的不同色彩变化。

  三、教师结合学生练习的结论:同样的物体放置在不同的衬布上(环境)呈现出的色彩变化也不相同,背光部分受环境色反光照射色彩会发生变化。

  四、欣赏学生优秀色彩作品作业与讲评:

  总结本课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

  五、课后拓展:

  1、平时在生活中自己选择不同材质和颜色的物体进行实验观察,物体在不同光源和环境中色彩的变化关系,并动手描绘出来并写出观察感受。

  2、细心观察、耐心体会,感受大自然的色调,领略画面中的色调,勾勒生活学习中的色调。

  六、教学后记:本课教学设计的活动,趣味性强,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通过参与活动理解和掌握教学知识内容。但教学中需掌控好教学情境和教学节奏,以利于圆满成功教学任务。

光和色说课稿一等奖第 4 篇

 活动设计背景

  本活动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让幼儿认识几种颜色,而是为了激发幼儿对周围生活中色彩的关注。所以,设计要注重为幼儿提供观察、探索的机会,让幼儿在主动活动中认识颜色、使用颜色,同时充分感受颜色的丰富性。

  中班幼儿可能会对调色活动本身感兴趣,他们的兴趣容易停留在操作上。因此,设计不仅要为幼儿创设自由探索的机会,还应该组织幼儿讨论探索活动中遇到的各种现象,使幼儿的兴趣转移到对活动中出现的科学现象的兴趣上,从而引发进一步探索的愿望。

  活动目标

  1、能说出常见物体的颜色。

  2、对颜色变化感兴趣、喜欢实验活动。

  3、发展表现美的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激发幼儿对周围生活中色彩的关注。

  2、难点:引起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活动准备

  颜料和调色用具。活动室的布置要色彩丰富、协调。

  活动过程

  1、通过认识颜色的活动激发幼儿对周围生活中色彩的关注。

  (1)分散观察。结合日常生活引导幼儿观察大自然、人的眼饰、周围物品中丰富多彩的颜色,并初步了解一些颜色的名称。

  (2)集体活动。首先让幼儿回忆观察的颜色,教师出示相应的色块,并让幼儿进行颜色的指认和命名活动。然后让幼儿谈谈最喜欢的颜色、什么东西和自己喜欢的颜色是相同的……。

  2、通过使用颜色的活动,让幼儿进一步熟悉颜色,体验色彩的美,引起对颜色的兴趣。

  (1)涂色活动。为幼儿提供各种需要涂色的画,如树、水果、花……,让幼儿涂上相应的颜色,要求与实物本来的颜色相似。

  (2)配色活动。让幼儿在空白的玩具、服装、树叶图上涂色,鼓励幼儿自己配色。活动后组织幼儿欣赏同伴的作品,谈谈最喜欢哪幅画的颜色。

  3、通过实验活动引起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1)调色活动。先让幼儿自由探索,用颜料进行调色实验,体验发现的乐趣。然后组织幼儿讨论、交流调色的经验,谈谈颜色的变化。教师还可进一步操作实验让幼儿发现调色的结果是丰富多变的,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的兴趣。

  (2)制作活动,让幼儿通过制作和玩耍七彩风轮,引起悬念,产生求知欲。

  教学反思

  此活动是一个小朋友非常感兴趣的活动,也充分体现了语言活动的特点。孩子们喜欢说,有机会说,还能勇敢地说。这是因为老师给小朋友创设了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如谈话的形式有自由交谈、分组交谈、个别交谈、等形式,从而使小朋友都有锻炼的机会。而老师活动设计的思路也非常地清晰,小朋友通过引出话题—自由交谈—分组交谈—拓展谈话范围层层深入的环节,轻松地解决了整个活动中的重难点。只是由于孩子对个季节的认识和兴趣也分清了,我觉得通过这次活动小朋友们的想象力,观察能力还提高。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